2019年高考地理试题考点点拨与精析-考点162海洋地理

2019年高考地理试题考点点拨与精析-考点162海洋地理
2019年高考地理试题考点点拨与精析-考点162海洋地理

2019年高考地理试题考点点拨与精析-考点162海洋地理

注意事项:认真阅读理解,结合历年的真题,总结经验,查找不足!重在审题,多思考,多理解!

无论是单选、多选还是论述题,最重要的就是看清题意。在论述题中,问题大多具有委婉性,尤其是历年真题部分,在给考生较大发挥空间的同时也大大增加了考试难度。考生要认真阅读题目中提供的有限材料,明确考察要点,最大限度的挖掘材料中的有效信息,建议考生答题时用笔将重点勾画出来,方便反复细读。只有经过仔细推敲,揣摩命题老师的意图,积极联想知识点,分析答题角度,才能够将考点锁定,明确题意。

考点16选修2海洋地理

〔2017·福建文综·T40·A.【选修2——海洋地理】〕1.图19示意某海域表层海水温度分布。读图回答以下问题。

(1)指出该海域表层海水温度分布规律,并分析其原因。

(2)简述M附近海域表层海水温度异常对沿岸气候产生的影响。

【思路点拨】解答此题时〔1〕应从掌握海水等温线读图能力,判断其表层分布规律;并明确定位所在海陆位置准确地分析温度分布规律原因。〔2〕注意‘温度异常’包括温度上升和温度下降,从两方面分析对沿岸气候影响。

【精讲精析】〔1〕从表层海水温度分布示意图中,判读表层海水等温线分布规律:自东南向西北递增。图示海域位于南美洲西侧南太平洋,南半球受太阳辐射自南向北纬度降低辐射量增多,表层水温升高;且近岸受(秘鲁)寒流影响,同纬度近岸水温较低。

〔2〕海水温度变化对沿岸气候的影响,掌握“海水温度异常”两方面性:表层海水异常增温,沿岸气温升高、降水增多;表层海水温度降低,沿岸气温降低,降水减少。

【参考答案】〔1〕由东南向西北递增。〔或由南向北、由近岸向外海递增〕

由南向北,纬度越来越低,获得太阳辐射越来越多;近岸受(秘鲁)寒流的影响,比同纬度其他海域表层海水温度更低。

(2)假设表层海水温度升高,沿岸气温升高、降水增多;假设表层海水温度降低,沿岸气温降低,降水减少。

〔2017·江苏地理·T30·选做题·10分〕2.【选做题】A.[海洋地理]阅读材料,回答以下问题。

材料一图22为太平洋西部部分海域海洋初级生产力分布图。

材料二海洋初级生产力是指浮游植物、底栖植物及自养细菌等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的能力,以每年单位面积所固定的有机碳或能量来表示。海洋初级生产力主要受光照、温度、营养盐、海水垂直运动等因素的影响。

材料三海洋初级生产力决定了鱼虾蟹等海洋生物饵料的多少,进而影响海产品产量的高低。〔1〕图示海区海洋初级生产力的分布特点是__▲___。

〔2〕E地海洋初级生产力高的原因是,位于长江口附近,海水中的__▲__较为丰富;海底地形类型是__▲__,深度较__▲__,__▲__较为充足。

〔3〕①、②、③地中,渔业资源最丰富的是__▲__地,原因是__▲__。

〔4〕沿海易发生赤潮,其危害是__▲__。

【思路点拨】此题考查了海洋初级生产能力及影响因素。解答该题的关键是结合材料中的信息理解海洋初级生产力及影响因素,然后根据具体海域分析实际问题。从题中可获取以下信息:〔1〕太平洋西部部分海域海洋初级生产力分布状况;〔2〕海洋初级生产力的概念及影响

因素;〔3〕海洋初级生产力的作用及造成的影响。

【精讲精析】第〔1〕题,由太平洋西部部分海域海洋初级生产力分布图可直接读出,该海区海洋初级生产力的分布特点是由沿海向外海递减。第〔2〕题,E地位于长江口附近,长江能从陆地上带来丰富的营养盐类;海底地形分为大陆架、大陆坡、大洋底部,E区域靠近海岸,深度不大,属于大陆架;由于海域较浅,光照比较充足。第〔3〕题,由材料三知道海洋初级生产力决定了鱼虾蟹等海洋生物饵料的多少,进而影响海产品产量的高低。在①、②、③地中,③地海洋初级生产力最高,饵料丰富,故渔业资源丰富。第〔4〕题,赤潮是在特定的环境条件下,海水中某些浮游植物、原生动物或细菌爆发性增殖或高度聚集而引起水体变色的一种有害生态现象。赤潮发生时会使海洋生物不能正常生长、发育、繁殖,导致一些生物逃避甚至死亡,破坏了原有的生态平衡,从而威胁海洋生物生产、破坏海域生态环境。

【参考答案】A.[海洋地理]

〔1〕由沿海向外海递减

〔2〕营养盐大陆架浅光照

〔3〕③海洋初级生产力较高,饵料丰富

〔4〕威胁海洋生物生产;破坏海域生态环境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