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蒿素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天然产物—青蒿素
.
一、简介
青蒿素类抗疟药,是我国用举国之力研制成功 的全球唯一的治疗疟疾特效药,被称为“中国的第五 大发明”。2011年9月,青蒿素的主要研发者之一— 屠呦呦获得拉斯克临床医学奖。
青蒿素研究的背景:上世纪60年代中期,越南 战争中,抗氯喹的恶性疟疾在越南终年流行,致使 越美两方因疟疾减员严重,美国花重金筛选新抗疟 药物,越南则求助于中国,因此,国务院专门成立 “5.23”办公室,要求寻找能够替代氯喹治疗疟疾 的新药。
2、在吡啶中用酸酐或酰氯做成酰化还原青蒿素, 如青蒿琥珀酰酯;
3、在吡啶中与氯甲酸作用生成甲酰化还原青蒿素。
.
1、蒿甲醚
化学名称:12-B-甲基二氢青蒿素
分子式:C16H5O5
分子量:298.38
结构式如下图,其抗疟作用为青蒿素的10至20倍,目
前其开发成功的剂型蒿甲醚注射液为主要含蒿甲醚的
无色或淡黄色澄清灭菌油溶液。
由于萜类化合物的生物合成途径非常复 杂,因而对于青蒿素 这一类低含量的复杂 分子的生物合成研究就更具复杂性。倍半萜 内酯合成的限速步骤,一个是环化和折叠成 倍半萜母核的过程,另一个为形成含过氧桥 的双倍半萜内酯过程。从Akhila等通过放射 性元素示踪法对青蒿素的生物合成途径进行 了研究,认为青蒿素的生物合成途径如下图 所示:
也有一定的关系
.
14
CH3 3 2H
H
H 3C
4O
10 1
9
15
O O
6 7
8
5
H
O
12
11
C 1
H 3
3
O
三、青蒿素的化学合成
因为青蒿素的分子式由过氧基团组成的一个缩 酮内酯。经反合成分析,烯醇甲醚与酮酸甲酯是 合成的关键化合物,利用光氧化反应可把过氧基 引入七元环放入C6位,这是合成中的关键反应:
.
内(R)—香草醛出发的全合成
.
.
合成步骤条件:
合成过程的最后,在甲醇溶液中以四碘四氯荧光素 (rose bengal)为光敏剂,在-78度和高压汞灯下通氧, 接着用酸处理生成捕获化合物。它用酸处理经分子内醇 酮和醇醛缩合并内酯化即得目标产物—青蒿素。最后 两步产率为28%
.
四、青蒿素的生物合成
分子量:281.33
14
CH3 3 2H
H
H Baidu NhomakorabeaC
4O
10 1
9
15
O O
6 7
8
5
H
O
12
11
C 1
H 3
3
O
.
• 理化性质:无色针状晶体,味苦,在丙酮、 氯仿、苯及冰醋酸中易溶,在乙醇和甲醇、 乙醚及石油醚中可溶解,在水中几乎不溶
• 熔点:156-157℃
• 结构特点:含过氧基团的倍半萜内酯
• 抗疟活性:过氧基团、C—O键的交替排列
.
中国于1969年开始研究抗疟药
历经380多次鼠虐筛选
1971年10月青蒿素筛选成功
1972年从中药青蒿中分离得到抗疟有效单体,命名为 “青蒿素”对鼠虐、猴虐的原虫抑制率达到100%
经临床研究取得与实验室一致的结果
1973年抗疟新药青蒿素由此诞生
.
二、基本性质
• 通用名称:青蒿素 • 分子式:C15H22O5 • 结构式:如右图
H 3C
H CH3
O
H
OO
H
CH3
OCH3
.
2、蒿乙醚
分子式:C17H27O5
分子量:311.40
结构图如下,其抗疟作用稍逊于蒿甲醚。且蒿乙醚的生
产不如蒿甲醚更经济实用。
H CH3
H 3C
O
H
O
O
H
CH3 O C H2C H 3
.
3、双氢青蒿素
分子式:C15H4O5
分子量:284.3
结构式如下;比青蒿素有更强的抗疟作用,它由青蒿
素经硼氢化钾还原而获得。
H CH3
H 3C
O
H
O
O
H
CH3 HO
.
六、前景
青蒿素类药物成分复杂,目前国内外对青蒿 素类药物化学成分的研究已很多,抗肿瘤作用 机制的研究也有一定的进展,但是对于其药效 物质,尤其是具有抗肿瘤作用的有效成分仍缺 乏系统深入的研究。
.
谢谢!
.
.
.
.
五、青蒿素类衍生物的发展
青蒿素由于存在近期复燃性高,所以需要对其结 构进行改造,以期在保持青蒿素优良药理作用基础上 开发新药,进一步改善和提高药效。现合成的青蒿素 衍生物蒿甲醚、蒿乙醚、青蒿琥酯、双氧青蒿素等客 服了青蒿素复燃率高的弊病。
由青蒿素制得的多种衍生物的方法:
1、在BF3-EtO2催化下,生成烷化还原青蒿素,如蒿 甲醚、蒿乙醚;
.
一、简介
青蒿素类抗疟药,是我国用举国之力研制成功 的全球唯一的治疗疟疾特效药,被称为“中国的第五 大发明”。2011年9月,青蒿素的主要研发者之一— 屠呦呦获得拉斯克临床医学奖。
青蒿素研究的背景:上世纪60年代中期,越南 战争中,抗氯喹的恶性疟疾在越南终年流行,致使 越美两方因疟疾减员严重,美国花重金筛选新抗疟 药物,越南则求助于中国,因此,国务院专门成立 “5.23”办公室,要求寻找能够替代氯喹治疗疟疾 的新药。
2、在吡啶中用酸酐或酰氯做成酰化还原青蒿素, 如青蒿琥珀酰酯;
3、在吡啶中与氯甲酸作用生成甲酰化还原青蒿素。
.
1、蒿甲醚
化学名称:12-B-甲基二氢青蒿素
分子式:C16H5O5
分子量:298.38
结构式如下图,其抗疟作用为青蒿素的10至20倍,目
前其开发成功的剂型蒿甲醚注射液为主要含蒿甲醚的
无色或淡黄色澄清灭菌油溶液。
由于萜类化合物的生物合成途径非常复 杂,因而对于青蒿素 这一类低含量的复杂 分子的生物合成研究就更具复杂性。倍半萜 内酯合成的限速步骤,一个是环化和折叠成 倍半萜母核的过程,另一个为形成含过氧桥 的双倍半萜内酯过程。从Akhila等通过放射 性元素示踪法对青蒿素的生物合成途径进行 了研究,认为青蒿素的生物合成途径如下图 所示:
也有一定的关系
.
14
CH3 3 2H
H
H 3C
4O
10 1
9
15
O O
6 7
8
5
H
O
12
11
C 1
H 3
3
O
三、青蒿素的化学合成
因为青蒿素的分子式由过氧基团组成的一个缩 酮内酯。经反合成分析,烯醇甲醚与酮酸甲酯是 合成的关键化合物,利用光氧化反应可把过氧基 引入七元环放入C6位,这是合成中的关键反应:
.
内(R)—香草醛出发的全合成
.
.
合成步骤条件:
合成过程的最后,在甲醇溶液中以四碘四氯荧光素 (rose bengal)为光敏剂,在-78度和高压汞灯下通氧, 接着用酸处理生成捕获化合物。它用酸处理经分子内醇 酮和醇醛缩合并内酯化即得目标产物—青蒿素。最后 两步产率为28%
.
四、青蒿素的生物合成
分子量:281.33
14
CH3 3 2H
H
H Baidu NhomakorabeaC
4O
10 1
9
15
O O
6 7
8
5
H
O
12
11
C 1
H 3
3
O
.
• 理化性质:无色针状晶体,味苦,在丙酮、 氯仿、苯及冰醋酸中易溶,在乙醇和甲醇、 乙醚及石油醚中可溶解,在水中几乎不溶
• 熔点:156-157℃
• 结构特点:含过氧基团的倍半萜内酯
• 抗疟活性:过氧基团、C—O键的交替排列
.
中国于1969年开始研究抗疟药
历经380多次鼠虐筛选
1971年10月青蒿素筛选成功
1972年从中药青蒿中分离得到抗疟有效单体,命名为 “青蒿素”对鼠虐、猴虐的原虫抑制率达到100%
经临床研究取得与实验室一致的结果
1973年抗疟新药青蒿素由此诞生
.
二、基本性质
• 通用名称:青蒿素 • 分子式:C15H22O5 • 结构式:如右图
H 3C
H CH3
O
H
OO
H
CH3
OCH3
.
2、蒿乙醚
分子式:C17H27O5
分子量:311.40
结构图如下,其抗疟作用稍逊于蒿甲醚。且蒿乙醚的生
产不如蒿甲醚更经济实用。
H CH3
H 3C
O
H
O
O
H
CH3 O C H2C H 3
.
3、双氢青蒿素
分子式:C15H4O5
分子量:284.3
结构式如下;比青蒿素有更强的抗疟作用,它由青蒿
素经硼氢化钾还原而获得。
H CH3
H 3C
O
H
O
O
H
CH3 HO
.
六、前景
青蒿素类药物成分复杂,目前国内外对青蒿 素类药物化学成分的研究已很多,抗肿瘤作用 机制的研究也有一定的进展,但是对于其药效 物质,尤其是具有抗肿瘤作用的有效成分仍缺 乏系统深入的研究。
.
谢谢!
.
.
.
.
五、青蒿素类衍生物的发展
青蒿素由于存在近期复燃性高,所以需要对其结 构进行改造,以期在保持青蒿素优良药理作用基础上 开发新药,进一步改善和提高药效。现合成的青蒿素 衍生物蒿甲醚、蒿乙醚、青蒿琥酯、双氧青蒿素等客 服了青蒿素复燃率高的弊病。
由青蒿素制得的多种衍生物的方法:
1、在BF3-EtO2催化下,生成烷化还原青蒿素,如蒿 甲醚、蒿乙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