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心理学主要考点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环境心理学复习题

名词解释:

1)感觉: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个别属性的反应,根据刺激的来源可分为内部和外部感觉两类。

2)认知地图:在过去经验的基础上,产生于头脑中的,类似一张现场地图的模型。

3)个人空间:根据人体的移动而移动,依据个人所意识到的不同情境而胀缩,是个人心理上所需要的最小空间范围,他人对这一空间侵犯会引起个人的焦虑和不安。

4)知觉定势:个人的知识、兴趣、经验,别人的言语指导或环境的暗示,会促使直觉判断的心理活动处于一定的心理准备状态而具有某种倾向性,心理学中称这种倾向性为知觉定势。

5)注意(及注意的广度):注意,通常是指选择性注意,即注意是有选择的加工某些刺激而忽视其他刺激的倾向。它是人的感觉(视觉、听觉、味觉等)和知觉(意识、思维等)同时对一定对象的选择指向和集中(对其他因素的的排除)。

6)内部密度与外部密度:内密度指每一房间或每幢住宅中的居民的人数,外密度是指每英亩中居民、住宅和建筑物的数量。密度是一种客观的实际状态,可以用某种格式度量。

7)公共意象图:是许多人对同一环境个人认知地图的交集。反映了某一群体对特定环境的共性,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该环境的特征,被试范围越广环境特征越有代表性。

8)唤醒:指的是一种警觉状态,表示个体在心理和生理上(主要表现在自主神经系统)是否做好了反应的准备。唤醒是指在刺激作用下通过脑干的网状结构提高大脑皮层的兴奋性,同时加强肌肉的紧张状态。

9)应激:令人不愉快的刺激所引起的紧张反应称为应激。

10)心理对抗:当人感觉环境事件约束自己的行为时,会产生一种不愉快的情感,这时人所作出的第一反应可能是试图重新建立对情景的控制。

11)习得性失助感:习得性无助指有机体经历了某种学习后,在情感、认知和行为上表现出消极的特殊的心理状态。一旦产生这种心态,便会放弃一切可能的努力而陷入被动无奈的境地。

12)人格:所谓人格,是指一个人在社会化过程中形成和发展的思想、情感及行为的特有统合模式,这个模式包括了个体独具的、有别于他人的、稳定而统一的各种特质或特点的总体。反映个别看待世界和事件因果关系的方式。

13)领域性:它是个人或群体为满足某种需求,拥有或占用一个场所或一个区域,并对其加以人格化和防卫的行为模式。

14)人际距离:个体之间在进行交往时通常保持的距离。这种距离受到个体之间由于相容关系不同而产生的情感距离的影响。

简答题:

1、简述环境心理学的特点?

(1)把环境一行为关系作为一个整体加以研究;

(2)强调环境一行为关系是一种交互作用关系;

(3)几乎所有的研究课题都以实际问题为取向,即都计划用来解决某些实际问题,其基础理论和内容都直接来源于实际研究;

(4)具有浓厚的多学科性质。涵盖生理学、心理学、社会学、建筑学、城市规划、园林规划与设计、环境保护、人文地理学、文化人类学、生态学等多门学科;

(5)以现场研究为主,采用来自多学科的、富有创新精神的折中研究方法。

2、感觉的特点:1)感觉反应的是当前的事物;2)感觉反应的是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3)感觉是客观内容与主观形式的统一;知觉的特点:1)知觉的整体性(或综合性) 2)知觉的选择性3)知觉的理解性。

3.简述认知地图的五种关键维度:1、路径2、标志3、节点4、区域5、边界

4.简述认知地图的功能:1、解决空间问题2、接受新环境信息的基础3、交往功能。

5.应激状态下三个阶段的生理反应特点:1、警戒反应2、抗拒(或适应)阶段3、衰竭阶段(具体特点课本P85——P86)。

6.应激物的种类和特点:1、灾变事件2、个人应激物3、背景应激物(具体特点课本P87——P90)。

7.影响噪声评价的因素:取决于主客观两方面的因素,包括物理、生理和心理因素,具体体现为响度、可预见性和控制感。

8.简述噪音对社会行为表现的影响?

1.噪声和助人行为2、噪声和绩效3、噪声和交往4、噪声对健康的影响(具体特点课本P107——P110)。

9.什么是拥挤?答:拥挤是对导致负性情感的密度的一个主观心理反应。当人口密度达到某种标准,个人空间的需要遭到相当长一段时间的阻碍时,就出现了拥挤感。影响人们是否产生拥挤感的最主要因素可能是密度。

10. 拥挤对个体行为会产生哪些不利影响?答:对人造成的影响可分为直接效应和累积效应,即短期影响和长期影响。直接效应指由于高密度带来的即时负性情感体验,如焦虑;累积效应指高密度对健康的损害。

⑴对生理的影响。

在高密度条件下的人血压偏高,个体患病的机率更高。儿茶酚胺含量升高,肾上腺分泌也提高;皮肤的导电系数也明显增加。

⑵对情感的影响。

高密度会导致个体消极的情感状态,在高密度空间,男性体验到的消极情感比女性更强。女性在社会交往中有更高的合群动机,所以在近距离内有更大的亲和力,男性的竞争动机更强,因而和他人距离过近会产生威胁感。

⑶拥挤与疾病。

长期在高密度环境中生活,可能引发疾病或使病情加重。

11. 简述建筑设计中减少拥挤感的措施?

答:第一,利用分隔。对密度的知觉是引起拥挤感的关键,拥挤感是个体感知到个人空间受到侵犯。建筑设计中的分隔是利用各种屏障或隔断减少人们相互接触和环境信息的输入,减少拥挤感。第二,注意焦点的设计。在拥挤环境中,可以提供一个注意焦点,如视野开阔的窗户、壁画等,转移人们的视线,减少眼睛的相互接触。

12. 简述格式塔的组织原则及简要内容

答:格式塔心理学研究认为,人类具有不需要学习的组织倾向,使我们能够在视觉环境中组织排列事物的位置,感受和知觉出环境的整体与连续。

1、图形与背景的关系原则。

2、接近或邻近原则。

3、相似原则。刺激物的形状、大小、颜色、强度等物理属性方面比较相似时,这些刺激物就容易被组织起来而构成一个整体。

4、封闭的原则,有时也称闭合的原则。有些图形是一个没有闭合的残缺的图形,但主体有一种使其闭合的倾向,即主体能自行填补缺口而把其知觉为一个整体。

5、好图形的原则。主体在知觉很多图形时,会尽可能地把一个图形看作是一个好图形。好图形的标准是匀称、简单而稳定,即把不完全的图形看作是一个完全的图形,把无意义的图形看作是一个有意义的图形。

6、共方向原则,也有称共同命运原则。如果一个对象中的一部分都向共同的方向去运动,那这些共同移动的部分就易被感知为一个整体。

7、简单性原则。人们对一个复杂对象进行知觉时,只要没有特定的要求,就会常常倾向于把对象看作是有组织的简单的规则图形。

8、连续性原则。如果一个图形的某些部分可以被看作是连接在一起的,那么这些部分就相对容易被我们知觉为一个整体。

13. 什么是博物馆疲劳?答:博物馆疲劳:导致博物馆疲劳不仅是由于体力上的疲倦,更主要的是由于长时间保持高度集中的注意力造成的。是由于心理上的饱和、厌倦,再加上身体上的疲劳造成的。14. 试举例说明在设计中怎样避免?

答:可采取“中断性参观”:它指的是在展品呈现中格调的改变

(1)如在一个油画展中,可以在其间陈列一些雕刻作品,或者减少展品的数量。因为对艺术爱好者来说,一小部分展品就足以占据他们的注意广度和让他们满足了。

(2)在参观过程中如果能够有一些自然界的东西穿插其中,起到调节的作用,那么,可能更有助于减轻博物馆疲劳,即“认知休息”。

(3)可以让参观者把注意力放在不同的事物上,并且可以使长时间对相似刺激保持高度集中的注意力得到放松,这会更有利于知识的获取和记忆。、

15. 简述拥挤和密度的区别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