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学概论——第四章土壤环境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土壤矿物质的机械组成 土壤质地(机械组成):土壤中各粒级在土壤
中所占的相对比例或重量百分数。
土壤颗粒分级:石块、石砾、砂砾、粉砾、粘粒
土壤颗粒分级
颗粒名称 石块
粒径(mm) >10
石砾 砂砾 粉粒 粘粒
粗砾 细砾 粗砂粒 细砂粒 粗粉粒 细粉粒 粗粘粒 细粘粒
10—3 3—1 1—0.25 0.25—0.05 0.05—0.01 0.01—0.005 0.005—0.001 <0.001
酸性条件下:解离出OH - 或吸附H+而带正电 Al(OH)3 + HCl → Al(HO)2+ + H2O + Cl Al(OH)3 + H+ → Al(HO)2( H2O) +
等电点
当土壤溶液的pH值发生变化时,两性胶体所 带电荷数量和符号也随之发生变化。
在此变化过程中总可以找到一点,即向溶液解 离的H+与OH-数量相等的点,此时胶体不带电荷, 处于电中性。这时的pH值称为该两性胶体的等 电点。
Biblioteka Baidu
同晶置换作用产生的电荷 O
O
与土壤溶液的pH值无直接关
O
系,因而把不受pH值影响产
Al O
生的电荷称为永久电荷。一
O
般都带负电荷,故又称永久
O
[ ]-
→ Mg O
O
负电荷。
断键现象
粘土矿物晶格边缘或棱角上,因断键也可使胶体 带电。
Si O Si Si O
带负电
Al O Al Al O
在通气良好的条件下,土壤中的根系长、颜 色浅、根毛多,根的生理活动旺盛。
缺氧时,根系短而粗、色暗、根毛大量减少, 生理代谢受阻。
当土壤空气中,氧的浓度低于9%~10%时,根系 发育就受到影响。低于5%时,大部分的植物根 系就会停止发育。
(四)土壤溶液 1.土壤水循环
2.土壤水循环
吸湿水: 土壤颗粒从空气中吸收的汽态水分子。
2、人口增长不可逆转
3、消费水平的提高不可逆转
粮食供应压力加大!
(二)土壤圈的概念
是覆盖于地球陆地表面和浅水域底部的土壤 所构成的一种连续体或覆盖层,犹如地球的地膜。 是由瑞典学者马特松(S.Matson)于1938年首先 提出来的。
土壤圈在地理环境中的地位
1 土壤圈与生物圈: 养分元素的循环,土壤支持和调节
(2)无机胶体:土壤矿物质胶体。
(3)有机—无机复合胶体:有机质和矿物质通 过各种键力相互结合而成。
2.土壤胶体的构造 胶粒
微粒团
微粒核带电是因为介
质溶液解离离子。 微粒核 -
胶粒的性质决定于直 -
+ +
+ +
+ +
+
接附着在微粒核上的离
子,即决定于内层的电 内离子层 外离子层
荷。
决定电位离子层 补偿离子层
非活性补偿离子层 活性补偿离子层
3.土壤胶体的性质 (1)巨大的比表面和表面能
比表面:单位重量固体颗粒的表面积。物体被 分割的愈细,单体数目愈多,总表面积就愈大, 比表面也愈大。
表面能:胶体的外表面受到内部和外部的吸 引,使物体具有的自由能。
(2)土壤胶体的带电性
同晶置换作用
[ ]-
Si O → Al O
(二)土壤的有机质
1.土壤有机质 土壤中动、植物、微生物等死亡残体,及其分 解和合成的各种有机质,即腐殖质。含量百分 之几,最高10%。 2、分类
普通有机质:动植物残体及其分解的中间产物, 如蛋白质、糖类、 有机酸等。
腐殖质(Humus):动植物残体通过微生物作用, 发生复杂的转化而生成的有机胶体物质。
第一节 土壤的组成和性质
一、土壤的组成
矿物质(原生矿物、次生矿物)
固相
有机物(腐殖质、土壤生物)
土壤组成
气相 土 壤 空 气 液相 土 壤水分或 溶 液
图 土壤中固、液、气相结构示意图
(一)土壤矿物质 1.原生矿物
来源:直接来源于母岩的矿物,只受到不同程 度的物理风化作用,而化学成分和结晶构造未有 大的改变。 类型:硅酸盐、铝硅酸盐类,氧化物类,硫化 物类,磷灰石类。
胶核
M n
nNH
4
胶核
nNH
4
M n
按当量规律进行
影响因素: 阳离子的交换能力 胶体的电荷数量
衡量指标:
交换量:每千克土中所含全部阳离子总量,称 阳离子交换量,或称交换性阳离子总量,也可简 称交换量。 盐 基 饱 和 度 : 土 壤 交 换 性 阳 离 子 , 包 括 H+ 、 Al3+ 和 盐 基 离 子 , 如 Ca2+ 、 Mg2+ 、 Na+ 、 K+ 、 NH4+ 等。交换性盐基离子总量占交换性阳离子总量 的百分比,称为盐基饱和度 。
pH >等电点,带负电 pH =等电点,不带电 pH <等电点,带正电
两性胶体产生的电荷与土壤溶液的pH值有直接 关系,因而把受pH值影响产生的电荷称为可变 负电荷。
(3)土壤胶体的分散性和凝聚性
溶胶:胶体微粒分散在水中成为胶体溶液 凝分 聚散
凝胶:胶体微粒相互凝聚呈无定形的凝聚体。
溶胶发生是因为胶粒带同种电荷而相互排斥。溶 液碱性增强,亦能使胶体分散。低价阳离子代换 高价阳离子也使凝胶遇水分散。
(三)土壤空气 1.土壤空气的组成 近地大气组成: 氧气20.94% ;二氧化碳0.03%; 氮气78.08% 其他气体0.95%; 相对湿度60—90 %。
土壤空气组成: 氧气10.35—20.03%;二氧化碳0.15—0.65%; 氮气78.8—80.2%;相对湿度100%。
2、对植物的直接影响 ——为植物的呼吸作用,提供必需的氧气
胶体向溶液介质解离或吸附离子而带电 某些胶体可能向溶液介质解离H+ 而带负电, 或解离OH- 而带正电。 两性胶体,解离或吸附离子受溶液的pH值影响。
碱性条件下:解离出H+或吸附OH -而带负电 Al(OH)3 + NaOH → Al(HO)2O- + H2O + Na+ Al(OH)3 + OH - → Al(HO)2O( H2O) -
毛管水:由于毛管力的作用而保持在土壤中的 液态水。
重力水: 降水或灌溉后,不受土粒和毛管力 吸持,而在重力作用下向下移动的水,称为重 力水。植物可以很容易地吸收重力水,
(五)土壤剖面形态
A——腐殖质层
A
E——淋溶层
E
B——淀积层
B
C——母质层
C R——母岩层
R
C 母质
A C 幼年土
A B C 成熟土
人类食物链基础(大量元素, 微量元素)/我们都是“孙猴 子”!
土壤资源是人类可持续发展的基础
可持续发展的条件:
人口的零或负增长 (中国每年净增人口>400万) 资源破坏的零或负增长 (中国每年减少土地>300万亩) 生态环境恶化的零或负增长 (中国荒漠化速度2620km2/年)
短期内不可逆转的趋势: 1、 耕地减少不可逆转
硅酸盐类:Na2SiO3(主要是K、Na、Mg、Ca、Al )
长石类:KAlSi3O8、NaAlSi3O8、CaAl2Si2O8 磷灰石:是一类含钙的磷酸盐矿物总称,其化学成分为Ca5(PO4)3(F,Cl,OH)
长石类宝石
磷灰石
(二)次生矿物 岩石风化和成土过程中新生的矿物
原生矿物的分解 次生矿物粘土合成 脱盐基阶段:
影响土壤与外界水分、养分,空气和热量的交换。
结构良好实质是土壤颗粒小、土粒细、粘结力 强、形成复粒。
(2)促进土壤颗粒聚合的因素
丰富的有机物、腐殖质 植物根系作用;微生物、动物活动; 物理作用:干湿交替、冻溶交接; 农业耕作。
2.土壤孔隙 (1)含义:土壤颗粒之间存在着空间称为土 壤孔隙。
A E B C 当地典型土
土壤个体发育的一般图式
典 型 土 壤 剖 面
不 同 区 域 的 典 型 土 壤 剖 面
土壤的形成: 地壳运动和火山活动等
破碎的岩石 风化
早期土壤 生物作用
现代土壤
二、土壤的物理化学性质
(一)土壤的物理性质
1.土壤结构 (1)土壤颗粒(包括单独颗粒、复粒、团聚体) 的空间排列方式及其稳定度,孔隙的分布和结合 的状况称为土壤结构。
K2Al2Si6O16 + H2O → KHAl2Si6O16 + KOH KHAl2Si6O16 + H2O → H2Al2Si6O16 + KOH
脱硅基阶段:
H2Al2Si6O16 + 5H2O → H2Al2Si2O8.H2O + 4H2SiO3
富铝化阶段:
H2Al2Si2O8 + 4H2O → 2Al(HO) 3 + 2H2SiO3
存在状态: 具有孔隙结构的疏松的 物质实体
土壤是植物性生产的基础
1、水分库的作用 2、营养库的作用 3、提供空气条件 4、提供热量条件 5、其他环境条件和支撑作用
H2O
CO2 O2 热量Q
热量Q O2 N,P K…
土壤是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资源
在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生活中, 人类消耗的约80%以上的热量, 75%以上的蛋白质和大部分的 纤维都直接来源自土壤。
凝胶产生主要是降低胶体的电动电位。
4.土壤的吸附作用
(1)土壤的机械吸附 (2)土壤的物理吸附(正吸附、负吸附) (3)化学吸附(养分的固定作用)
3Ca(HCO3)2 + 2H3PO4 → Ca3(PO4)2↓ + H2CO3 Fe(HO)3 + H3PO4 → FePO4↓ + H2O
(4)生物吸附
第四章 土壤环境
民以食为天,食以土为本 万物土中生,有土斯有财
关于土壤、土壤圈与土地
(一)土壤的概念 是指陆地地表具有肥力并能生长植物的疏
松表层(包括海、湖浅水区)。
土壤
位置:
地球陆地表面
主要功能: 能生长植物,具有生物 多样性—生产功能
本质特征: 具有肥力
物质组成: 矿物质、有机质、生物、 水和空气
5、土壤的离子交换
土壤胶体表面吸收的离子与溶液介质中其电荷符 号相同的离子相交换,称为土壤的离子吸收和土壤 的离子交换作用。
根据土壤胶体吸收与交换的离子不同,可分为 阳离子的吸收和交换作用与阴离子的吸收和交换 作用。简称土壤的离子交换,其中主要是土壤阳 离子的交换。
土壤中阳离子的交换作用
特点: 可逆反应,迅速达到平衡
(三)土地的概念
1972年,在荷兰瓦格宁根召开关于土地评 价的专家会议上,对土地下了科学的定义, 并被联合国粮食与农业组织所接受,该组织 于1976年,在《土地评价纲要》中,对土地 作了如下定义:
土地是地球表面的区域,其特点包含上下
与该区域垂直的生物圈的所有相当稳定或周 期地循环的属性,包括大气、土壤、下面的 地质、水文和动植物群的属性以及过去和现 在人类活动的后果。这些属性对人类现在和 将来的土地利用有明显的影响。
4 土壤圈与岩石圈:进行金属元素和微量元素的循环,
土被覆盖在岩石圈的表层,对其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减少各种外营力的破坏。
*土壤圈的研究方向
(1)土壤圈与生物圈之间养分元素的交换与平衡, 土壤圈与水圈之间的水分循环与物质运动,土壤 圈与大气圈之间的大量气体及痕量气体的交换与 平衡,以及土壤圈与岩石圈之间元素迁移与转化; (2)土壤圈物质和能量循环与地球生命、人类生 存条件、自然环境及全球变化之间的关系。
(2)土壤孔隙的分类: 非毛管孔隙 孔径大于0.1毫米;持水能力差, 易通气、透水;土壤团聚体间以非毛管孔隙为 主。
毛管空隙 孔径小于0.1毫米;持水能力强, 不易通气透水;团聚体内部以毛管孔隙为主。
(二)土壤胶体及土壤的吸收交换性
1.土壤胶体的种类
(1)有机胶体:包括腐殖质、蛋白质、有机 酸及其衍生物等大分子有机化合物。
(四)土壤与土地的关系 从上述土地的定义中可以看到,土地是具有
一定面积并且边界多少的地理单位,是一个 立体的地理综合体,而土壤是土地的组成部 分。
二者不是同一范畴的概念。 土壤是土地的物质组成部分,而土地不仅包 括土壤要素,还包括地形、植被、水文、人文 等要素。
(五)土壤环境问题 1、由于人类不合理的活动,改变了影响土壤发 育的生态环境,使土壤本身受到破坏。 2、现代化工农业对土壤的污染。
土壤孔隙度:自然状态下,单位体积土壤 中孔隙体积所占的百分率。 土壤孔隙度的大小与土壤的质地、结构和 有机质含量有关。
砂土是33—35%,细砂土和砂壤土40—47%,粘 土47—55%。有结构土壤的孔隙度为55—65%, 有时可达70%,有机质含量多的泥炭土孔隙度可 达85%,一般作物适宜的孔隙度为50%左右。
生物的生长和发育过程,提供植物所需养分、水分和 适宜的理化环境,决定自然植被的分布。
2 土壤圈与水圈: 水分平衡与循环,影响降水在陆地和
水体的重新分配,影响元素的表生地球化学迁移过程 及水平分布,也影响水圈的化学组成。
3 土壤圈与大气圈:大量及痕量气体的交换,影响大气
圈的化学组成,水分与能量平衡;吸收氧气,释放CO2、 CH4、H2S、氮氧化合物和氨气,影响全球大气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