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理学课件:风湿病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互相粘连—— 缩窄性心包炎。
纤维素性心包炎
纤维素性心包炎
(二)心脏外的风湿病变
1.风湿性关节炎 添过关节
多侵犯大关节,游走性咬,住多心发脏性,不留后 遗症,反复发作。 红、肿、热、痛、功能障碍
2.皮肤病变:
(1)渗出病变:
环形红斑—风湿活动的表现之一
环形或半环形淡红色的斑,边缘红,中心色泽正 常,直径3cm左右,对风湿病有诊断意义。
D.小化脓灶形成
(10A) 47.风湿性心内膜炎时,心瓣膜疣状赘生物的主
肾小球肾炎,Osler结节。 4.败血症
急急性性细细菌菌性性心心内内膜膜炎炎 亚亚急急性性细细菌菌性性心心内内膜膜炎炎
病病程程 短短
长长
细细菌菌毒毒力
栓塞
多多正正常常
已已有有病病变变
较较大大、松松软软 (蚕豆大) 干干燥燥、、松松脆脆 (花生米大)
细菌多、瓣膜坏死重 细菌少、少量或无坏死
(2)增生性病变: 皮下结节—关节伸侧,活动、不痛,质硬
镜下:结节中心为大片纤维素样坏死物,外周围绕风湿细胞 和成纤维细胞,伴有淋巴细胞为主的炎细胞浸润, 病变持续数周后消退
3.风湿性动脉炎
急性期:动脉管壁纤维素样坏死和炎细胞浸润等 可形成风湿小体
后 期:纤维化导致管壁增厚,管腔狭窄
4.风湿性脑病:
2.风湿性心肌炎
部位:心肌间质结缔组织 心肌间质小血管附近形成Aschoff body, 常见于左心室后壁,室间隔,左心房。 临床表现:心肌收缩力下降,可出现传导阻滞。
3.风湿性心外膜炎(心包炎)
(1)渗出物以浆液为主——心包积液 (2)渗出物以纤维素为主——绒毛心。 (3)大量纤维素渗出,心包脏层壁层
镜下:赘生物由血小板和纤维素构成,伴小灶状的纤 维素样坏死,其周围可出现少量的阿少夫细胞
(2)病变后期:
瓣膜增厚、卷曲、粘连,腱索缩短变粗,导致心瓣膜病 发生。
从剖开心脏的左心房的上边向下可看到二 尖瓣。它呈特有的“鱼嘴”形状,上有长 期风湿病引起的结瘢。
Mc Callum斑:由于心内膜风湿病变, 可导致瓣膜口狭窄或关闭不全,受血 流返流的冲击较重,左房后壁粗糙, 内膜增厚。
脑血管风湿性动脉炎,皮质下脑炎 锥体外系受累——小舞蹈症
第四节 感染性心内膜炎
由病原微生物直接侵袭心脏特别是心瓣膜而 引起的炎症性疾病。 分类:急性,亚急性
一、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
1 病因:多由金黄色葡萄球菌引起 2 主要侵犯二尖瓣和主动脉瓣 3 主要引起瓣膜急性化脓性炎 4 基本病变:瓣膜上形成赘生物 光镜:由脓性渗出物、血栓、坏死组织、
1.变质渗出期(1个月) 粘液样变性,纤维素样坏死。 少量浆液和炎细胞
2.增生期(肉芽肿期) ( 2—3月左右)
风湿细胞的特点:来源:巨噬细胞 1.体积大,细胞呈圆形 2.胞质丰富,嗜碱性 3.一个或多个核,核大、核膜清楚 染色质集中于核中央,
横切面呈枭眼状, 纵切面呈毛虫状。
Aschoff 小体 (风湿小体)是风湿病的特征 性病变,有病理诊断意义 1)风湿小体常见部位:
不是链球菌感染直接造成的
1、病变性质不是本菌引起的化脓性炎; 2、发病不在本菌感染当时,2—3周后发病是 变态反应所需时间; 3、风湿病并不发生在链球菌感染的直接部 位,而在远离感染的心、关节等部位; 4、风湿病病灶内未能检查或培养出链球菌。
现抗原抗体交叉反应学说占优势。
**二、基本病理变化
变质渗出期、增生期、瘢痕期
抗链球菌溶血素“O”滴度增高等表现。
一、病因与发病机制
与A组β型溶血性链球菌感染有关,根据: 1、风湿病发病前1—2W患者常有链球菌感染史, 血清抗链“O”浓度升高; 2、应用青霉素类药物预防和治疗链球菌感染 可明显减少风湿病的发生; 3、本病发生在链球菌感染盛行的冬、春季节 及链球菌感染好发的寒冷潮湿地区;
大量细菌构成。 大体:体积较大、灰黄色、质松软、易脱落。
二尖瓣之急性心内膜炎
5 临床病理联系
感染性的梗死和多发性的小脓肿 脓毒败血症 瓣膜穿孔或腱索断裂,出现急性瓣膜关闭不全 慢性心瓣膜病
二、亚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
病因 草绿色链球菌
主要病理变化: 1.心脏
• (1)病变特点:侵犯已有病变心内膜,
多细发菌性多栓,瓣塞膜性坏小死脓重肿 非细感菌染少性、梗少死量或无坏死
栓细塞菌入血 脓多毒发败性血栓塞症性小脓肿 败非血感症染性梗死
细结菌局入血 瓣脓膜毒破血坏症、可多穿孔 多败愈血合症
结局
瓣膜破坏、可穿孔
多愈合
(11A)48.风湿性病变渗出期的主要病变是
A.纤维素样坏死形成
B.阿少夫小体形成
C.棱形斑痕形成
•
二尖瓣、主动脉瓣最易受累
• (2)在瓣膜上形成赘生物:
• 大体:较大、呈息肉状/菜花状、污秽、
•
灰黄色、质松脆、易破碎、脱落。
• 镜下:血栓、坏死组织、细菌、少量中性粒
•
细胞构成。
• (3)瓣膜易增厚、变形,重者发生溃疡、穿孔;
• 常发生钙化。
二尖瓣亚急性细菌性心内膜炎
2.血管栓塞: 3.变态反应:循环免疫复合物形成
二、风湿病的各器官改变
**(一)风湿性心脏病
风湿性心内膜炎 风湿性心肌炎 风湿性心外膜炎
1.风湿性心内膜炎
主要侵犯心瓣膜,二尖瓣最多见, 其次以二尖瓣和主动脉瓣同时受累
(1)病变早期: 病变瓣膜表面,尤其是闭锁缘形成白色血栓,称疣状
赘生物——单行排列,粟粒大小,灰白,半透明,不易 脱落
风湿性心内膜炎
风湿病
概述
1、一种与A 组β型溶血性链球菌感染有关的变态反应 性疾病。主要累及全身结缔组织,最常侵犯心脏、关 节、其次为皮肤、皮下组织、脑及血管,以心脏病变最 严重。 2、病变特点:风湿小体形成 3、临床表现:急性期称为风湿热,临床上常出现多发 性的关节炎、心脏炎、皮下结节、环形红斑和小舞蹈症 等,并伴有发热、外周血白细胞计数增高、血沉加快,
心肌间质血管旁、心内膜下、皮下结缔组织
2)特点:圆形或梭形;中央为纤维蛋白样坏 死;周围成堆的风湿细胞;外围少量成纤维细 胞,淋巴细胞,浆细胞
3.纤维化期或硬化期( 2—3个月)
纤维素样坏死→吸收
风湿细胞 成纤维细胞 风湿小体纤维化梭形小瘢痕 整个过程4-6个月,病变新旧并存,反复 进展→严重的纤维化、瘢痕形成
纤维素性心包炎
纤维素性心包炎
(二)心脏外的风湿病变
1.风湿性关节炎 添过关节
多侵犯大关节,游走性咬,住多心发脏性,不留后 遗症,反复发作。 红、肿、热、痛、功能障碍
2.皮肤病变:
(1)渗出病变:
环形红斑—风湿活动的表现之一
环形或半环形淡红色的斑,边缘红,中心色泽正 常,直径3cm左右,对风湿病有诊断意义。
D.小化脓灶形成
(10A) 47.风湿性心内膜炎时,心瓣膜疣状赘生物的主
肾小球肾炎,Osler结节。 4.败血症
急急性性细细菌菌性性心心内内膜膜炎炎 亚亚急急性性细细菌菌性性心心内内膜膜炎炎
病病程程 短短
长长
细细菌菌毒毒力
栓塞
多多正正常常
已已有有病病变变
较较大大、松松软软 (蚕豆大) 干干燥燥、、松松脆脆 (花生米大)
细菌多、瓣膜坏死重 细菌少、少量或无坏死
(2)增生性病变: 皮下结节—关节伸侧,活动、不痛,质硬
镜下:结节中心为大片纤维素样坏死物,外周围绕风湿细胞 和成纤维细胞,伴有淋巴细胞为主的炎细胞浸润, 病变持续数周后消退
3.风湿性动脉炎
急性期:动脉管壁纤维素样坏死和炎细胞浸润等 可形成风湿小体
后 期:纤维化导致管壁增厚,管腔狭窄
4.风湿性脑病:
2.风湿性心肌炎
部位:心肌间质结缔组织 心肌间质小血管附近形成Aschoff body, 常见于左心室后壁,室间隔,左心房。 临床表现:心肌收缩力下降,可出现传导阻滞。
3.风湿性心外膜炎(心包炎)
(1)渗出物以浆液为主——心包积液 (2)渗出物以纤维素为主——绒毛心。 (3)大量纤维素渗出,心包脏层壁层
镜下:赘生物由血小板和纤维素构成,伴小灶状的纤 维素样坏死,其周围可出现少量的阿少夫细胞
(2)病变后期:
瓣膜增厚、卷曲、粘连,腱索缩短变粗,导致心瓣膜病 发生。
从剖开心脏的左心房的上边向下可看到二 尖瓣。它呈特有的“鱼嘴”形状,上有长 期风湿病引起的结瘢。
Mc Callum斑:由于心内膜风湿病变, 可导致瓣膜口狭窄或关闭不全,受血 流返流的冲击较重,左房后壁粗糙, 内膜增厚。
脑血管风湿性动脉炎,皮质下脑炎 锥体外系受累——小舞蹈症
第四节 感染性心内膜炎
由病原微生物直接侵袭心脏特别是心瓣膜而 引起的炎症性疾病。 分类:急性,亚急性
一、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
1 病因:多由金黄色葡萄球菌引起 2 主要侵犯二尖瓣和主动脉瓣 3 主要引起瓣膜急性化脓性炎 4 基本病变:瓣膜上形成赘生物 光镜:由脓性渗出物、血栓、坏死组织、
1.变质渗出期(1个月) 粘液样变性,纤维素样坏死。 少量浆液和炎细胞
2.增生期(肉芽肿期) ( 2—3月左右)
风湿细胞的特点:来源:巨噬细胞 1.体积大,细胞呈圆形 2.胞质丰富,嗜碱性 3.一个或多个核,核大、核膜清楚 染色质集中于核中央,
横切面呈枭眼状, 纵切面呈毛虫状。
Aschoff 小体 (风湿小体)是风湿病的特征 性病变,有病理诊断意义 1)风湿小体常见部位:
不是链球菌感染直接造成的
1、病变性质不是本菌引起的化脓性炎; 2、发病不在本菌感染当时,2—3周后发病是 变态反应所需时间; 3、风湿病并不发生在链球菌感染的直接部 位,而在远离感染的心、关节等部位; 4、风湿病病灶内未能检查或培养出链球菌。
现抗原抗体交叉反应学说占优势。
**二、基本病理变化
变质渗出期、增生期、瘢痕期
抗链球菌溶血素“O”滴度增高等表现。
一、病因与发病机制
与A组β型溶血性链球菌感染有关,根据: 1、风湿病发病前1—2W患者常有链球菌感染史, 血清抗链“O”浓度升高; 2、应用青霉素类药物预防和治疗链球菌感染 可明显减少风湿病的发生; 3、本病发生在链球菌感染盛行的冬、春季节 及链球菌感染好发的寒冷潮湿地区;
大量细菌构成。 大体:体积较大、灰黄色、质松软、易脱落。
二尖瓣之急性心内膜炎
5 临床病理联系
感染性的梗死和多发性的小脓肿 脓毒败血症 瓣膜穿孔或腱索断裂,出现急性瓣膜关闭不全 慢性心瓣膜病
二、亚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
病因 草绿色链球菌
主要病理变化: 1.心脏
• (1)病变特点:侵犯已有病变心内膜,
多细发菌性多栓,瓣塞膜性坏小死脓重肿 非细感菌染少性、梗少死量或无坏死
栓细塞菌入血 脓多毒发败性血栓塞症性小脓肿 败非血感症染性梗死
细结菌局入血 瓣脓膜毒破血坏症、可多穿孔 多败愈血合症
结局
瓣膜破坏、可穿孔
多愈合
(11A)48.风湿性病变渗出期的主要病变是
A.纤维素样坏死形成
B.阿少夫小体形成
C.棱形斑痕形成
•
二尖瓣、主动脉瓣最易受累
• (2)在瓣膜上形成赘生物:
• 大体:较大、呈息肉状/菜花状、污秽、
•
灰黄色、质松脆、易破碎、脱落。
• 镜下:血栓、坏死组织、细菌、少量中性粒
•
细胞构成。
• (3)瓣膜易增厚、变形,重者发生溃疡、穿孔;
• 常发生钙化。
二尖瓣亚急性细菌性心内膜炎
2.血管栓塞: 3.变态反应:循环免疫复合物形成
二、风湿病的各器官改变
**(一)风湿性心脏病
风湿性心内膜炎 风湿性心肌炎 风湿性心外膜炎
1.风湿性心内膜炎
主要侵犯心瓣膜,二尖瓣最多见, 其次以二尖瓣和主动脉瓣同时受累
(1)病变早期: 病变瓣膜表面,尤其是闭锁缘形成白色血栓,称疣状
赘生物——单行排列,粟粒大小,灰白,半透明,不易 脱落
风湿性心内膜炎
风湿病
概述
1、一种与A 组β型溶血性链球菌感染有关的变态反应 性疾病。主要累及全身结缔组织,最常侵犯心脏、关 节、其次为皮肤、皮下组织、脑及血管,以心脏病变最 严重。 2、病变特点:风湿小体形成 3、临床表现:急性期称为风湿热,临床上常出现多发 性的关节炎、心脏炎、皮下结节、环形红斑和小舞蹈症 等,并伴有发热、外周血白细胞计数增高、血沉加快,
心肌间质血管旁、心内膜下、皮下结缔组织
2)特点:圆形或梭形;中央为纤维蛋白样坏 死;周围成堆的风湿细胞;外围少量成纤维细 胞,淋巴细胞,浆细胞
3.纤维化期或硬化期( 2—3个月)
纤维素样坏死→吸收
风湿细胞 成纤维细胞 风湿小体纤维化梭形小瘢痕 整个过程4-6个月,病变新旧并存,反复 进展→严重的纤维化、瘢痕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