眩晕中医护理方案实施总结分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眩晕病中医护理方案护理效果总结分析报告
心病科
一、基本情况
眩晕是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确定的首批“ 13个优势病种中医护理方案”中的病种之一,2015年06月,我科收治眩晕病26例,所有患者都纳入“眩晕病中医护理方案”实施对象,其中纳入中医临床路径管理的0例,患者平均住院日天。

辨证分型统计如下:风痰上扰14例,阴虚阳亢4例,痰瘀阻窍4例,气血亏虚3例,肾精不足1例。

应用的主要辨证施护方法:监测血压、体位护理、活动指导、
情志护理、口腔清洁、辨证饮食指导、防跌倒护理、肛周清洁、用药护理等。

应用的主要中医护理技术:耳穴埋豆、穴位贴敷、中药泡洗、
穴位按摩、中药熏洗、中药离子导入、艾灸、针刺。

二、护理方案应用情况分析
(一)主要中医护理措施应用情况
1.主要辨证施护方法应用情况
2.中医护理技术应用情况
中医护理技术应用频率高的项目是耳穴埋豆、穴位按摩。

分析其原因:耳穴埋豆、穴位按摩操作方便,适应症广泛,穴位埋豆的王不留行籽不易脱落,不影响患者日常生活,故患者接受程度较高.
(二)依从性和满意度分析
1.患者对中医护理技术的依从性和满意度
依从性较好的中医护理技术是耳穴埋豆、穴位按摩。

分析其原
因:1 .操作方法简单,操作时间短,患者易于接受。

2.相关政策支持,费用廉价。

护理满意度较高的中医护理技术是耳穴埋豆、穴位按摩。

分析
其原因:配合其他治疗,降低血压、改善眩晕及睡眠效果明显,因此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也较高。

2.患者对健康指导的满意度
患者对健康指导的的满意度分为三个层次:①满意:22人(% ;
②一般:4人(% ;③不满意:0人。

分析其原因:1.护理人员在实施的过程中,参照方案,观察病情更加及时、细致;健康教育更加专业、到位。

2.护理人员在实施
《方案》的过程中,增加了护理人员与患者及家属的沟通交流,赢得了患者的信任。

3.部分中医护理操作由护士教会病人做,如穴位按摩,增加了患者的积极性,同时有效缓解头晕、头痛不适症状。

(三)责任护士对中医护理方案的评价
责任护士对中医护理方案的评价分为四个层次:①实用性强:
22人(%;②实用性较强:4人(% :③实用性一般:0人;④不实用:0人。

分析其原因:1.《方案》对于每个疾病的常见症状护理、中医用药护
理、健康指导等方面均给予了系统、明确的专业指导,使护理人员明
确该怎样做。

2.系统规范的中医专科护理标准,对于年轻及西医院校毕业的护理人员的中医临床护理服务能力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四)实施中存在的问题:
1 .中医饮食调护未落实到位
因个人口味不同,且营养室药膳种类少,未能普及特色的中医辨证膳食。

2.护理效果评价缺乏客观指标支撑因护理技术和辩证施护措施开展不能单
独解决患者临床症状,而每个病人他的医疗手段不一样,且缺乏简单实用的
评价工具,建议通过专家论证,建立更加科学的评价方法。

三、护理效果评价与分析
(一)护理效果评价
1.评价方法
对眩晕的主要症状眩晕、头痛、心悸/ 气短、呕吐痰涎、口干、心烦失眠、食少便溏、腰酸膝软、纳差应用主要辨证施护方法及中医护理技术(包括应用次数及天数)后的护理效果进行评价。

2.评价标准
将症状的护理效果分为四个层次:好、较好、一般、差。

(二)护理效果分析
采用以上评价方法和标准对护理效果进行评价,主要关键点为:以症状改善及相关健康教育内容的落实为主要评价指标。

本护理方案的效果分析如下:
通过开展辨证施护、实施中医护理技术和中医个体化健康指导,
85%的患者认为中医护理配合治疗对改善眩晕病的主要不适症状有
良好的护理效果。

案例1患者王某,女,76岁,因“反复头晕3个月,再发1 天”入院,中医诊断:眩晕(阴虚阳亢),西医诊断:高血压病,入院症见:神清,精神稍倦,头晕,轻口干苦,纳可,眠可,二便调。

入院时测体温:36.8 C,脉搏:64次/分,呼吸:20次/分,血压:161/80mmHg医嘱以镇肝熄风、滋阴潜阳为治法。

针对患者眩晕,给予卧床休息、评估跌倒风险,了解眩晕发作的次数、时间、伴随症状、监测血压,可遵医嘱耳穴埋豆,可选择神门、肝、脾、肾、降压沟、心、交感等穴位,穴位按摩,可选择百会、风池、上星、头维、太阳、印堂等穴位, 每次20分钟, 每晚睡前1 次,给予生活起居指导、服药指导、辨证饮食指导、情志
护理。

针对患者高血压偏高给予生活起居指导、服药指导、辨证饮食指导、情志护理,教会患者及其家属穴位按摩,可每日一次,每次20-30min 。

3 天后患者诉无头晕,血压142/78mmH,g 教会患者及其家属测量血压。

指导患者做降压操,每日一次,每次20-30min 。

案例2:患者黎某,女,69 岁,因“反复头晕半年,”入院,中医诊断:眩晕(风痰上扰),西医诊断:高血压病3 级,入院症见:神清,精神可,头晕,头重如裹,纳可,眠可,二便调。

测体温:36.4 C,脉搏:72次/分,呼吸:20次/分,血压:204/115mmHg , 医嘱以祛风化痰、健脾和胃为治法。

针对患者眩晕、头重,给予卧床休息、评估跌倒风险,了解眩晕、头重发作的次数、时间、伴随症状、监测血压,可遵医嘱耳穴埋豆,可选择神门、肝、脾、肾、降压沟、心、交感等穴位,穴位按摩,可选择百会、风池、上星、头维、太阳、印堂等穴位, 每次20 分钟, 每晚睡前1 次,给予生活起居指导、服药指导、辨证饮食指导、情志护理。

针对患者高血压高给予生活起居指导、服药指导、辨证饮食指导、情志护理,教会患者及其家属穴位按摩,可每日一次,每次20-30min 。

5 天后患者诉轻头晕,无头重、纳可,眠可,血压146/88mmH,g 教会患者及其家属测量血压。

指导患者做降压操,每日一次,每次20-30min 。

案例3:患者陈某,男,51 岁,因“头晕2 小时”入院,中医诊断:眩晕(风痰上扰),西医诊断:颈椎病,入院症见:神清,精神疲倦,头晕,天旋地转感,恶心欲呕,眠可,二便调,测体温:
36.4 C,脉搏:76次/分,呼吸20次/分,血压111/75mmHg医嘱以
祛风化痰,健脾和胃为治法。

针对患者眩晕、天旋地转感,给予卧床休息、评估跌倒风险,了解眩晕、天旋地转发作的次数、时间、伴随症状、监测血压,可遵医嘱耳穴埋豆,可选择神门、肝、脾、肾、降压沟、心、交感等穴位,穴位按摩,可选
择百会、风池、上星、头维、太阳、印堂等穴位, 每次20 分钟, 每晚睡前1 次,给予生活起居指导、服药指导、辨证饮食指导、情志护理。

针对患者恶心欲呕,予指导体位、饮食护理、服药护理、口腔清洁,指导患者穴位按摩。

2 天后患者诉轻头晕、无恶心欲呕,纳可。

四、中医护理的作用分析
(一)护理难点分析
执行方案的26例眩晕患者在帮助患者建立良好的生活方式为本次方案中的护理难点。

现我科根据方案中护理难点的解决思路,目前护理难点解决进度:1. 已印制健康宣教小册子,内容详尽,出院时发放给患者。

2. 住院期间,开展多种形式宣教,由管床护士对所管患者进行个体化指导。

3. 住院期间,护士加强服药指导,使患者意识到服药的重要性,并学会观察药物不良反应。

4. 管床护士在出院一周内对所管患者随访,进行服药、饮食、随访、活动等指导。

5. 提供符合患者证型,又简便易于实行的膳食。

(二)护理作用分析从护理效果分析可以看出,根据医生的辨证施治,责任护士进
行临症(证)施护、健康教育等方法,对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预防并发症的的发生,提高生活质量有一定作用。

1.防昏仆
因清窍失养致头晕、眼花、乏力,患者易昏仆。

故眩晕严重者指导卧床休息;轻者注意休息,适当活动,起卧动作宜缓慢,照顾生活所需,下床活动时有人陪同,给予辨证施膳护理、服药护理,预防跌倒的发生。

同时,遵医嘱给予是耳穴埋豆,选用心、神门、交感、皮质等穴位,以镇静安神、调和气血,调整脏腑功能,改善头晕、心悸等不适;贴敷双涌泉穴可使心肾相交、水火相济,达到改善睡眠;艾灸
是通过艾绒制作的药效来发挥作用,以达到温通经络、调和气血、祛湿散寒的目的。

以上护理方法配合医疗措施可以减轻患者头晕、乏力症状,患者未发生跌倒。

2.减轻心悸气促,改善睡眠
通过半坐卧位,减轻心脏负荷;合理运动,应用五音疗法根据患者不同证型选择不同的音乐,消除焦虑、忧伤情绪,达到稳定血压、调节气血阴阳的作用;遵医嘱耳穴贴压,选穴:心、神门、皮质下、交感,以镇静安神、调节气机、助心行血,减轻心悸气促,改善睡眠。

五、本专科其他中医护理方法应用情况

病例基本信息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