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困境与出路论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地方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困境与出路论析
摘要:高校是知识的集散地和思想的发源地,理应成为社会文化的风向标和引领者。

作为地方高校更应该承担起引领和推动地方文化和经济建设与发展的历史重任。

然而,地方高校在迅速发展的同时也面临着困境,受到各种因素的制约。

其文化建设出路在于:立足区域,明确办学理念和办学目标;加强校园物质文化建设;铸造地方高校精神文化;健立和完善制度文化。

关键词:地方高校;校园文化;困境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3)14-0380-03
一、地方高校校园文化内涵的解读
校园文化是一所学校在长期的办学实践中逐渐积淀而形成的办
学理念、办学精神、办学制度等精神层面以及校园环境等物质层面成果的总和。

地方高校校园文化既包含了校园文化本质内涵,也同样是地方高校在办学过程中,继承与创造,积累与沉淀而形成的以校园载体,以师生为主体的校园环境、办学制度、办学理念以及办学精神等物质和精神层面的总和,不过地方校园文化鲜明的地方性特点,主要体现在地方高校校园文化价值的特殊性,它是以服务它所在特定区域,以促进区域社会全面发展为其神圣使命,地方性是地方高校校文化特有的属性。

二、地方高校校园文化发展的困境
校园文化是学校生命力、核心竞争力和社会影响力之所在。

对地
方高校而言,由于其办学历史短,办学定位不准等原因,学校可利用的资源不足等因素的影响,校园文化的建设普遍滞后。

1.办学理念不明确。

一个明确的办学理念,犹如高校的方向标,能为地方高校大学文化的建设指明方向,如果没有一个明确的理念,学校难以立足。

地方高校办学理念和人才培养目标理应为地方服务,为地方建设培养高素质的人才,由于政治、经济、历史以及环境等原因,很多地方高校出现了功利主义和盲目攀比倾向,全然不考虑自身的实际情况,不考虑当地建设和学生的实际需要,一味追求大规模的现象,给自己定位“一流大学”、“国际一流”等等,这种不切实际的办学理念,只会导致地方高校越来越偏离最初的办学方向和培养目标。

2.地方高校物质文化建设滞后。

一方面,地方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经费投入严重不足;另一方面,地方高校扩招以后,在校大学生大幅度增加,直接导致学校的教学、文化娱乐等生均设施出现严重不足。

武汉地区,高校校园文化协会曾对10所高校的文化设施、文化活动经费进行了一次调查:在这10所高校中,学校拨给学生的文化活动经费平均每年不足1万元的就有3所,没有学生俱乐部或学生活动中心的就有5所。

武汉地区是高校比较集中的地区,高校层次也比较高,其校园学生娱乐经费状况和文化活动场所尚且如此,其他地方高校就更不用说了[1]。

3.地方高校校园精神文化建设落后。

很多地方高校都出现重校园物质文化建设,轻校园精神文化建设的现象。

主要表现在高校热衷
于扩学校规模,校园里高楼林立,却缺乏知识渊博、资历深厚的大师。

曾任清华大学校长的梅贻琦说过:“所谓大学者,非谓有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

”实践研究证明,名师是大学的实力和影响力之所在,更是青年学生所崇敬的价值偶像之所在,而一所地方高校大学精神文化的建设更不应该忽视大师的影响力。

而且有些高校的校风、学风、校训并没有很好地和当地学校的历史背景、传统文化、实际情况结合起来,更没有与时代发展结合起来,没有形成自己的校园文化特色,也起不了教育和启迪学生的作用,因此,导致高校的校园精神文化落后。

地方高校还广泛地出现“课桌文化”,这些课桌文化基本是一些大学生在上课或自习时在课桌上的信手
涂鸦,内容五花八门,其中虽不乏一些名人警句、诗文摘抄等,但多数是消极情调,如对失恋痛苦和对社会不满的宣泄以及对内心空虚的独白,甚至还有为考试作弊准备答案留下的痕迹。

产生课桌文化的原因,从表面上看是不爱护公物的现象,大多高校的文明公约中都有不乱写乱画一条,只要大学生都能遵守文明公约,就不会出现这种现象。

但从课桌文化的内容分析,又有更深层的原因:其一是学习态度不端正,上课不注意听讲,自习时不专心致志,才有时间在课桌上乱画,其二是没有树立正确的认识观和价值观,心灵空虚与寂寞,便随意在课桌上宣泄自己的情绪。

这种课桌文化不仅于创造者无益,而且具有传染性,影响其他同学的思想和情绪,在校园中产生消极的影响[2]。

通过课桌文化可以发现,大学精神文化对大学的影响极其重要,良好的校风、学风可以为学生营造一个积
极向上,勤奋好学的学习氛围。

4.地方高校文化管理制度不健全,缺乏组织管理机构。

对一所大学而言,校园文化建设如果缺乏必要的组织、指导和管理,在活动过程中就会产生自发性、盲目性、随意性。

大多数地方高校由于从中升本而来,那样历史短,学生社团组织发展历史短暂,组织机构并不很健全,虽然管理项目不少,但管理不到位。

社团的会员层次不一,又无统一可行的管理标准,导致会员流动混乱,加之没有完善的监督机制和评价机制,使活动流于形式,不能反映学生的真实需要,最后社团为会员所遗弃,成为校园文化中的败笔[3]。

社团是大学生开展活动的重要场所,学校缺乏组织管理机构,不科学的管理社团。

可以想象,如果校园文化建设缺乏约束,没有法规制度可依,便会出现方向不明,管理不当的混乱现象,最终会使高校各项活动不能正常进行,学校文化建设越来越偏离教育的方向。

三、地方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出路
学校校园文化的构建是提升学校核心竞争力的关键环节,对当地社会而言,地方高校校园文化的建设能有效地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社会培养了大批高素质的人才,为社会服务。

因此,寻求地方高校大校园文化建设的出路迫在眉睫。

1.立足区域,找准自己的位置,明确自己的办学理念和办学目标,争取办出地方高校的特色文化
不好高骛远,坚持实事求是的精神,与时俱进,在尊重客观规律的前提下,制定符合当地高校发展的办学理论和培养目标,建设校
园特色文化才是地方高校大学文化建设的首要出路。

地方高校办学定位的确立首先要结合自己所在地域中的优势,研究自身的办学历史成功的经验和发展的优势,准确把握自身在国内同类院校中所处的位置。

如果盲目高攀,不但制约了自身的发展空间,还降低了自己的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特殊作用与竞争力,失去了发展的优势和特色。

国家的高等教育机构是层次分明,地方高校要正视自己与国家重点高校的差别,明确自身所担负的使命。

只有立足校情,找准自己的位置,才能在共性中突出个性,形成自己的办学特色。

2.加强地方高校校园物质文化建设
校园物质文化是校园文化的外在标志和物质基础,是现代大学综合实力的重要标志。

校园物质文化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和道德观念。

大学文化具有地域性,由于每个地区高校的地理位置,任务环境各不相同。

因此,地方高校在建设物质文化时更应该充分利用自身的条件建设出有自己特色的物质文化,这才是地方高校大学文化建设的出路。

一方面要加大地方高校大学文化建设的资金投入。

物质文化建设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应该要得到国家、社会和人民的高度重视支持。

另一方面要合理规划校园建设,突出地域文化特色。

富有个性的校园物质文化环境,不仅起到了装饰和美化校园的作用,还能为师生提供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和开展活动的场所,在这个过程中受到潜移默化的启迪和教育。

有些高校用地域文化中的英雄事迹、历史遗迹、杰出人物来打
造地方高校特色文化。

如矗立在清华园中代表着中国主体文化思想的孔子雕塑,还有象征求知好学精神的“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校训石雕,武汉大学任期最长的校长的雕像,还有东北大学象征“一二九”运动的群雕。

这些都成为当地高校的学生进行活动和接受教育的重要基地,更是高校物质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3.铸造地方高校精神文化
大学精神集中地体现着大学的宗旨和学生的成长取向。

大学精神对于一所高校来说,犹如一个人的灵魂,没有大学精神的高校,犹如没有灵魂的躯壳,一所具有某种强烈精神的高校,培育的可能不仅是具有这种精神的学生,还可能是具有这种精神的民族。

一是弘扬历史传统文化,提升大学精神。

高校的历史文化精神无处不在地渗透在学校的方方面面,与学生学习、生活息息相关。

“大学的历史文化传统是一所大学在其办学历程中,在追求知识、明德利益的上下求索中逐步形成的。

它凝聚着这所学校数代人的探求和希望,它是一所大学的精神气质之所在。

它也在意各种有形和无形的资源影响着这所大学的发展[4]。

”因此,地方高校在精神文化建设和创新中,要将学校的历史文化传统与时代进步结合起来,提升大学精神,突出地方高校浓厚的精神文化色彩。

作为文化传播的地方高校,在面对传统文化时要去粗取精,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在面对当今社会进步的文化潮流时,不能全盘接受或者全盘否定,接受和发扬好的,否定和摒弃坏的,使学生在一个深厚的历史文化与现代文化结合的氛围中学习。

二是将大学精神凝练为校训,塑造灵魂。

校训是团结、凝聚学校师生员工,规范师生员工的行为和影响其价值取向的重要精神力量。

各个高校往往都把大学精神凝练为校训来激励师生。

在长期的办学过程中,各校形成了既具特色、又富有时代特征的校训。

其中不乏经典而又脍炙人口的大学校训,如美国哈佛大学的校训是:“与亚里士多德为友,以柏拉图为友,与真理为友”;北大的“爱国、进步、民主、科学”;清华的“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等。

任何一所高校的校训都无不折射出学校追求的价值与理念和精神与信念,一旦被师生共同接受,就会成为引导他们追求理想、规范和约束行为的无形力量。

4.建立和完善地方高校制度文化
高校制度文化是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保障,也是体现地方高校特色文化的重要因素。

它是在高校办学和发展过程中一系列权利、义务和责任的综合,同时也表现在高校在长期的发展和实践中形成的观念和手段。

以人为本,科学管理。

哈佛大学规定,你只要在哈佛获得过一个正式学位,那么,终你一生,不管在什么地方,你永远都具有两个权利:就是你可以选举“哈佛大学校董事会”的成员,它一共有三十个成员,是大学的最高监事机构:你可以选举“哈佛大学校友会”的领导机构。

不论你在什么地方,只要你给学校留过一个地址,学校每年都会把选票及时的送给你,这会使每一个校友感受到母校的信赖,也就心甘情愿地为母校做些力所能及的事,这就是哈佛大学
制度文化的魅力。

由此可见,高校制度文化建设应该注重原则性、人性化。

使校园的各项工作都有法可依,从校园制度的制定,监督管理和执行都要有规章制度。

由于校园制度的主体和对象是广大师生,因此,在校园制度文化建设中应体现出广大师生的意志和利益。

以人为本,科学管理应该是地方高校制度文化建设的重中之重。

鼓励创新的教学管理制度。

培养创新型人才是现在高校的重要使命和责任,传统的教学管理模式已经不符合现代教学发展的需要了,完善创新型的教学管理制度是当前高校文化建设的重要保障。

完善教学保障制度是教学制度建设和创新的基础和保障。

高校教学管理必须走法制教学之路,强调教学督导的循环推动作用,探索教师教的积极性和学生学的主动性有机结合的措施,同时要建立一套科学的“监督、评价、激励、考核”管理机制,建立切实科学的教学管理系统。

鼓励创新的教学管理制度是培养创新型人才的重要载体。

教学创新就是在教学的过程中,以启发、引导的教育方式为手段,以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为核心,以整体素质的培养提高为载体,以培育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全面落实创新人才的培养目标[5]。

鼓励创新的教学管理制度是符合现代地方高校大学文化建设的需要的。

大学时期。

是学生道德观、人生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在这个时期,可以利用创新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观念,既要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又要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才能全面提高地方高校大学生的整体素质水平和文化水平,毕竟,地方高校的大学生有很大部分是为本地区服务的,如果没有良
好的综合素质和科学的头脑,就会被社会淘汰,因此在地方高校中鼓励创新的科学管理制度是必要的。

地方高校的地域文化、地理环境、人文观念不同,导致地方高校园文化的发展各不相同,只有正确地认识制约地方高校发展的各种因素,不断地探索地方高校大学文化建设的出路,结合本地区本高校的特色,才能研究出新的符合地方高校发展的特色文化,才能在众多地方高校中脱颖而出。

参考文献:
[1]刘德宇.校园文化发展论[m].青岛:中国海洋大学出版,2004:86.
[2]罗丽艳.谈谈校园文化与德育教育[j].高等教育研究,2001,(3).
[3]王邦虎.校园文化论[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2011:171.
[4]萧思健,周晔.文化育人之道[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12:7.
[5]孙雷.现代大学制度下的大学文化透视[m].北京:光明日报出版社,2010:98.。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