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雨学案(高一语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8课雷雨(选场)
学习重点
1.记:识记重点字音、字形,重要成语。
2.读:通过品味语言来分析周朴园、鲁侍萍的个性特点,学习潜台词刻画人物的心理的作用。
3.写:续写戏剧中的某一情节。
4.练:分析戏剧中典型人物的性格特点。
一、诵记名言警句
曹禺名言
1.一时强弱在于力,千秋胜负在于理。
2.常相知,才能不相疑;不相疑,才能常相知。
二、了解文学常识
1.作者及背景
曹禺(1910—1996),剧作家,“当代语言大师”,原名万家宝。1933年创作了处女作四幕剧《雷雨》,以高度的艺术成就和现实主义的艺术力量震动了当时的戏剧界,标志着中国话剧艺术开始走向成熟。此后曹禺又接连创作了《日出》《原野》,从而奠定了他在中国戏剧界的大师地位。历史剧有《胆剑篇》和《王昭君》。
《雷雨》写于1933年,反映的时代大约是从1894年至1924年这段时间。这个时代,正是中国社会急剧变动的时期。帝国主义侵略加速了中国社会半封建半殖民地化的过程。地主兼官僚资产阶级代表着中国最落后、最反动的生产关系,人民革命的浪潮前赴后继,无产阶级日
益发展着、壮大着,最终成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但是,它毕竟还处在幼年时期,广大的劳动人民依然呻吟在豪绅统治下,暂时处在不可摆脱的悲剧命运之中。这个时代的低气压虽然是郁闷的,但却呼唤着、预示着大雷雨的到来。
2.文体知识
戏剧是一种综合的舞台艺术。它借助文学、音乐、舞蹈、美术等艺术手段来塑造舞台形象,揭示社会矛盾,反映现实生活。我们这里讲的戏剧实际上是剧本,它是文学体裁的一种。它是舞台演出的依据和基础,是戏剧的主要组成部分。剧本必须适合舞台演出,必须有集中、尖锐的矛盾冲突。戏剧离不开戏剧冲突,戏剧冲突发展变化的过程构成了剧本的情节结构。
按照不同的标准,戏剧可以分为不同种类:
按艺术形式和表现手法分为话剧(如《雷雨》)、歌剧(如《白毛女》)、舞剧(如《丝路花雨》),按剧情繁简和结构分为独幕剧、多幕剧(如《雷雨》),按题材所反映的时代分为历史剧(如《屈原》)、现代剧(如《雷雨》),按矛盾冲突的性质分为悲剧(如《屈原》)、喜剧(如《威尼斯商人》)、正剧(如《白毛女》)。
三、夯实基础知识
1.字正音准(先阅读课文,然后借助工具书,完成该题)
(1)单音字
①烦躁.(zào) ②规矩.(ju) ③汗涔.
涔(cén) ④惊愕.(è) ⑤打量.(li ɑnɡ) ⑥窟窿..
(kūlonɡ) ⑦敲诈.(zhà) ⑧谛.听(dì) ⑨卑鄙.
(bǐ) ⑩昧.心财(mèi) ⑪郁.热(yù) ⑫咀.嚼.
(jǔjué) ⑬繁漪.
(yī) (2)多音字
①茄⎩⎨⎧ 雪茄.(jiā)茄.子(qié) ②间⎩⎨⎧ 空间.(jiān )离间.
(jiàn ) ③仆⎩⎨⎧ 仆.地(pū)仆.
人(pú) ④分⎩⎨⎧ 分.钟(fēn )本分.(fèn ) ⑤伺⎩⎨⎧ 伺.候(cì)伺.
机(sì) ⑥混⎩⎨⎧ 混.蛋(hún )混.合(hùn ) ⑦勾⎩⎨⎧
勾.当(ɡòu )勾.勒(ɡōu )
(3)辨形组词
①⎩⎨⎧ 谛(谛听)缔(缔造) ②⎩⎨⎧ 虐(虐待)谑(戏谑)
③⎩
⎨⎧ 燥(干燥)躁(急躁) ④⎩⎨⎧ 悯(怜悯)惘(惘然) ⑤⎩⎨⎧ 厮(厮杀)撕(撕毁)
⑥⎩⎨⎧ 漪(涟漪)旖(旖旎) ⑦⎩
⎨⎧ 愕(惊愕)颚(上颚) ⑧⎩⎨⎧ 侍(侍候)恃(有恃无恐)待(等待)
2.涵咏词义
(1)词义理解 ①汗涔涔:形容汗水不断地流下。
②沉吟:低声吟咏(文辞、诗句等);(遇到复杂或疑难的事)迟疑不决,低声自语。 ③谛听:仔细地听。 ④走投无路:无路可走,无处投奔,比喻找不到解决问题的办法,形容处境极端困难。 ⑤痛不欲生:悲痛得不想活下去,形容悲伤到极点。 ⑥门当户对:男女双方家庭的社会地位和经济状况相当,结亲很合适。
(2)近义词辨析
①意气·义气 辨析 前者指意志和气概,志趣和性格,也指偏激情绪;后者指由于私人关系而甘于承担风险或牺牲自己利益的气概。 运用 a .他们两个人意气相投,所以经常意气用事。
b .这个人很讲义气,可以和他交朋友。
②惊愕·惊讶 辨析 前者指吃惊而发愣;后者指感到很奇怪,惊异。 运用 a .听到这个消息后,他惊愕地看着我,一动不动。
b .对他的到来,我感到很惊讶。
四、速读感知课文
作者为什么以“雷雨”作剧本的题目?请根据课文选段的内容及写作背景,说说你的看法。
答:
答案因为整个故事的背景、情节都与雷雨有关。同时,作者以象征的手法告诉人们: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沉闷的空气里,一场大雷雨即将到来。这就深刻地反映了酝酿着一场大变动的中国社会的现实。
一、重点突破
1.周朴园是一个怎样的人物?他有什么性格特征?
我来答题
我来规范
答案①周朴园是一个由封建地主转化而成的资本家。他残忍、冷酷、自私、贪婪而又虚伪。年轻时,他对侍萍始乱终弃。年老了,他似乎在深情地“怀念”已“死”的侍萍,他打听侍萍的坟墓,并表示要为侍萍修墓,以表示自己的“纪念”。成为绝妙的讽刺的是,与此同时,他还谎称侍萍是“贤慧”“规矩”的“小姐”,只跟他“有点亲戚”关系。周朴园的感情很复杂,他确是曾对温柔美丽的侍萍动过情,但他对欺辱侍萍的卑劣行径必须掩饰,因为在他看来,同“下人”有一些什么“关系”是有损门第的。到了晚年,身边的妻子繁漪很不驯服,儿子对他敬而远之,他时时感到家庭生活不如意,感到孤独、寂寞,因此怀念侍萍,借以弥补他灵魂的空虚,使得精神得到自我解脱。其实,他的怀念是十分“廉价”的,也是十分自私的。因此,当他知道侍萍就是眼前的鲁妈时,立即声色俱变,以至最后凶相毕露,辞退四凤和鲁贵,开除大海,并声称:“以后鲁家的人永远不许再到周家来。”他对侍萍的欺辱、摧残,他对侍萍的忽热忽冷、软硬兼施,充分暴露了他残忍、自私、冷酷、虚伪的性格特点,说明他是一个地道的伪君子。
②侍萍与周朴园的对话,从私生活领域揭露了周朴园的丑恶灵魂;而鲁大海与周朴园的冲突,则从社会斗争的角度揭露了周朴园反动阶级的本性。
③周朴园使用卑鄙的手段一方面血腥镇压工人,一方面买通工贼,分化瓦解工人队伍,并开除了罢工工人代表鲁大海,残忍与狡猾集于一身。鲁大海在愤怒申斥周朴园时,揭露了其血淋淋的发家史:在哈尔滨包修江桥时,故意叫江堤出险,淹死了两千二百名小工,每个小工的性命他扣三百块钱。为了镇压罢工运动,他还唆使矿警开枪打死三十个工人。他“绝子绝孙的昧心”的发家史,充分暴露了他的狠毒、残忍。他是一个人格卑下,没有任何仁义和道德可言的反动资本家。
2.鲁侍萍是一个什么样的人物?试分析其性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