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美术课堂教学提升人文素养之我见论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中美术课堂教学提升人文素养之我见
《美术课程标准》提出“人文性是美术课程的基本性质”那么,何谓“人文性”呢?有人说:从感性层次上来讲,是对人的理解,对人的宽容,对人的接纳,对人的尊重,对人的爱护;从理性层次上来讲,是对人终极价值的追寻,是对人类命运的忧患。也有人说:所谓人文性,是对人自身完善的关注和追求,包括人的尊严、价值、个性、理想、信念、品德、情操等方面。我想,人文性的主要内容是人文素养。人文素养是多方面的合成,这种合成表现为健康的心态、理性的思维、高尚的情操、自我认识能力、合作精神、创新意识等等,是属于以人对中心精神层面上的东西。所以,人文素养是无法被“灌输”或“训练”出来的,主要还是靠自主探索和熏陶感染。
那么,如何在美术教学中彰显“人文性”呢?在教学实践中,我尝试着通过美术学习搭建起一条培养学生人文素养的链接之路。因为美术作品具有较高的文化意义和历史价值,它可以让学生在自我、社会、自然之间架起沟通之桥,从而有效地形成和发展学生的人文意识。具体表现为:
一、提高自身的人文素养
没有人文修养的教师要想体现美术课程的人文性质是根本不可
能的。只有具有深厚的人文修养的教师,才能在美术课上体现出课程的人文性质。平时努力通过各方面的学习形成自己的人文意识,发展和丰富自己的人文素养。如大量地阅读有有关历史、文学、哲
学特别是美学等方面的著作,并尽可能广泛涉猎音乐、戏剧等艺术形式,了解它们的历史发展概况,充实和尽量完善自己知识结构。只有更高的精神境界,更开阔的胸怀和眼界,更丰富多彩的生活经验和人文修养,更富有活力和魅力的人格,更富有进取精神,才会熏陶感染学生。
二、在广泛的文化背景中理解,努力挖掘作品中的人文内涵
美术这一艺术形式伴随着人类生产和社会活动的产生而逐渐形成,在长期的社会发展过程中,美术积淀了丰厚的人文背景,任何一种美术样式都与它赖以产生的地域文化特征有密切的关联。世界文化是多元化的,世界上各个地区的人民,都在一定文化背景中创造了灿烂的艺术形象。文化的差异决定了这些艺术形象丰富多彩,一同样是画花,我国以花鸟画形式出现,西方以静物画形式出现。同样是柱式,我国以龙柱为代表,西方以希腊的三种柱式为代表;同样是龙凤,我国古代南方和北方的造型就有很大的区别;同样剪纸,中外风格各不相同;同样是塔,新疆的额敏塔和西安的大雁塔、北京的北海白塔就是完全不同的造型观念。
因此,美术课要关注多元文化的学习环境,让学生大开眼界拓宽视野,美术教学也因此会造型提升品质,这不仅会使学生加深文化的认识,还可以从造型语言的角度丰富学生的思路。就像我曾经上过的一节瓶子的设计课一样,学习最初的设计总打不开思路,在学生头脑中瓶子都是对称型,后来,我从网上收集古今中外的各种瓶子,有寿字行的、有五个瓶口的……我的目的就要努力打破学生头
脑中对瓶子的旧的观念,好象必须是对称的才是瓶子。当学生看到那么多琳琅满目的瓶子时,惊讶不已。也只有这样强烈的高密度的展示,才能冲垮他们的思维定势。经过了几节课的努力,学生的作业终
于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他们画出了许多令人难以置信的瓶子。虽然,从课时上讲,我大大超出规定的两节课,但是这种超出是值得的。因为,我们不但是画了瓶子,而且还领略中国精湛陶瓷文化及国外的玻璃艺术,在无形中丰富学生的视野,为积淀人文涵养打下基础。
三、通过美术作品的鉴赏分析和评价体验以提升人文素养
在美术课程中,经典美术作品的鉴赏分析和评价是一项重要的教学内容。通过广泛的欣赏,让学生充分了解古今中外丰富多彩的美术作品和旷世杰作,从人类丰富的艺术遗产中感受人文美,吸收作品中蕴藏的人文营养,通过分析评价以提高人文精神,完善人格。鉴赏分析美术作品,应将它放在所产生的特定的人文背景中加以理解,分析作品之间的差异,也要分析作者的思想个性,经历等,这对学生了解人与创作的关系非常有好处,它能够使学生的个性得张扬,独特的美术语言得到发挥。就如,温二中孟勇老师《格尔尼卡》欣赏课,一开始就出现了作者毕加索自画像,通过西班牙的传统体育项目——斗牛,引出艺术组画《公牛》,以及雕塑《公牛》,学生在广泛的文化情境中认识作品的产生与其所处的时代背景,作者的性情、人格有关。然后学生充满激情的去探索《格尔尼卡》。
并利用纸杯创作探索到了“立体派”的秘密。再去欣赏、评述《格尔尼卡》,也就水到渠成了。
涵养学生人文精神,不应只停留在绘画欣赏,因为精神的问题是思想的问题,它不仅要靠艺术语言来表达,还要靠文字来表达。涵养学生的人文精神,最好用文字的方式,对学生的体验和想到的问题加以记录,深化他们的思想。也就是说,让学生在美术教学中,多为他们创设一些教学环节,增加体验的机会。体验在欣赏评述中还有特殊意义——正像沃尔夫·吉伊根指出的:“一个人对艺术作品的体验是批评探索的开始。这种体验决非被动的,而是包含了一种探求其含义的行为。”在八年级《中国山水画的意境》这课荟粹古今名家作品,其中有宋代范宽《溪山行旅图》,元代倪瓒《渔庄秋霁图》,近代李可染《万山红遍层林尽染》等,风格各不同。当学生看了都发自内心赞叹,从心灵深处产生对大自然、山水美的感受。让学生对一幅感触较深的作品,写一篇短文来抒发情感。
人文性确定为美术课程的基本性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将使我们破除旧的、根深蒂固的观念——美术教育只是技能技巧的学习和训练,从而帮助学习通过学生的学习更好地吸取不同时代美术作品中蕴含的丰富的人文精神,同时,也有助于学生通过美术的方法与媒材表达自己对人文精神的理解。使美术课更具“人文”的品位与特征,为我们的学生提供一个符合其成长的学习环境和学习空间,这也是现代美术教育的重要着眼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