颈椎牵引治疗的几个注意事项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六、牵引禁忌症
颈椎牵引的禁忌症 颈椎及邻近组织的肿瘤、结核或血管损害性疾病 骨髓炎、颈段类风湿性关节炎 严重的颈椎失稳或椎体骨折 脊髓压迫症 突出的椎间盘破碎 严重的骨质疏松 未控制的高血压 严重的心血管疾病等。
2、牵引的重量 颈椎牵引:座位需要近似于体重的7%——10%的牵引重量 方可达到分离椎体的目的。 牵引的力量:一般认为大力量间歇牵引与小力量持续牵引 均有较好效果。 通过研究发现:在前屈150、中立位4~6kg的牵引较为符 合人体颈椎的生物力学原理。 以年高体弱骨质疏松者,或日后需对手术治疗或脊髓型患 者,牵引重量不宜超过4kg,以免造成颈椎刚度下降而导 致失稳。 对于神经根型颈椎病采用大力量间歇牵引,其他类型颈椎 病一般以小力量持续牵引效果较好。
3、牵引的时间 间歇牵引和持续牵引在一开始均可导致肌电活动的增加, 但7分钟后肌电活动可恢复至近乎休息水平。也就是说一 般椎体分离达到最大程度的时间是在给定牵引重量的最初 几分钟,研究表明,20——25分钟的牵引时间对肌肉放松 是适宜的。
4、颈椎牵引的体位分类 坐位牵引 优点:牵引时无摩擦力。 缺点:患者位置不易固定,牵引角度变化小。
牵引角度
X线片显示颈椎曲度消失时采用垂直或曲度牵引; 颈椎呈反弓状态时,采用垂直或后伸位牵引、曲度牵 引; 颈椎反弓且成角时,可采用垂直牵引,曲度牵引辅以 按摩或进行间歇牵引。 牵引角度还应根据患者牵引后的反应及时进行调整。
中立位、前屈位牵引,轴向力量集中作用于椎间盘及椎 间盘后缘,可有效缓解椎间盘对周围组织的挤压。 后伸位牵引力量主要作用于后侧小关节,可调整小关节, 解除关节滑膜嵌顿,获得理想的治疗效果。
中立位颈椎牵引 中立位牵引可使颈部肌肉获得较好的放松,使颈椎生理 弧度逐渐消失、变直,使扭曲的椎动脉舒展、伸直,血液 畅通,改善脑组织血液供应。常用于椎动脉型颈椎病的牵 引。
后伸位颈椎牵引 后伸位牵引可以防止寰椎向前滑动,加强寰枢关节的 稳定性。主要应用于寰枢关节半脱位和颈椎生理曲度变直 或反弓状态的颈椎病。后伸位牵引可使椎间隙后部变窄和 椎管前后径变小,导致椎管相对狭窄;还有增加颈椎平面 关节不稳和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危险,在牵引过程中要 特别注意。
前屈位的颈椎牵引: 前屈位颈椎牵引更接近人类日常生理运动范围,临床应用 最广泛。前屈0°—5°牵引时,最大应力作用于颈4、5; 10°—15°牵引时,可使颈5、6椎间隙和椎间孔产生最大的 分离,使前屈牵引力与颈椎运动轴心一致;颈椎前屈24° 时达到颈椎生理曲度变直而不出现反弓的平衡点。颈椎前 屈10°—30°可使颈椎间隙显著增宽。
利用动态成角牵引治疗颈椎病比单纯的单一角度效果更好, 在相同条件的有效牵引力作用下,颈椎因牵引角度的不同 而产生不同的位移,牵引的角度在屈曲位00和300时,颈前、 后椎间隙都能牵开,而后伸150时能够最大限度牵开椎间 孔,后伸位牵引时,牵引力直接作用于颈椎,不致于损伤 颈部肌肉及韧带,对维持颈椎的弧度和调节颈椎内外平衡 最合适。
卧位牵引 优点:患者放松;头颈部位置易于固定;通过枕头或滑轮 可使患者牵引角度发生较大变化;在休息、睡眠时也可使 用。 缺点:患者下颌骨所受力量较大。
五、牵引适应症
颈椎牵引的适应症 颈部肌肉痛性痉挛 颈椎退行性椎间盘疾病 颈椎椎间盘突(膨)出 颈脊神经根刺激或压迫 颈椎退行性骨关节炎 椎间关节囊炎和颈椎前后纵韧带病变。
颈椎牵引治疗的关键点
一、牵引的概念
牵引是应用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原理,并将这一对方向相 反的力量作用于脊柱或四肢关节,达到分离关节面、牵引 周围软组织和改变骨结构之间角度或力线等目的的一种康 复治疗方法。 当这种牵引过程作用于脊柱时,则称为脊柱牵引。
二、椎间盘的生物力学
椎间盘
髓核:半流体胶状物,正常状态下能吸收一 定的压力和震荡力。 纤维环,按同心圆排列组成,保护髓核 并限制髓核向周围膨出。 正常椎间盘可承受较大的压力而不破裂。髓核向四周 传递压力,使纤维环承受圆周张力,此张力在腰段脊 柱可达脊椎所受纵向压力的4-5倍。
椎间盘损伤的主要原因: 脊柱屈曲加旋转时同时受到张力、 压力和剪力的作用。 椎间盘退行性变 长时间使脊柱处于某一方向的屈曲位 震荡力反复作用于同一椎间盘 体重过重 均可导致纤维环破裂,髓核突出于纤维环之外,从 而压迫周围的神经组织而引起临床症状。
Baidu Nhomakorabea、牵引的作用机制
减轻椎间盘压力促使髓核不同程度地回纳 解除肌肉痉挛 促进炎症消退 解除脊柱小关节负载 解除对神经根的压迫
四、影响牵引效果的因素
1、牵引的角度 :主要影响牵引部位屈曲的程度。
颈椎牵引时 最大应力的位置与牵引角度有关,牵引角度小时,最大应 力位置靠近颈椎上段,随着牵引角度的增大,最大应力的 位置逐渐下移。 颈椎生理曲度改变时,牵引角度与最大应力位置的关系也 相应改变。 24°的颈椎屈曲位可使颈椎正常的生理曲度变直, 35°的牵拉角度则可产生最大的颈椎椎间隙后部增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