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视图画法 3.31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画面P
基面H 视 高 P
s'
视 距
PS 视点 视
s高
站点
透视术语
透视术语(二)
透视术

视平线(h-Fra Baidu bibliotek)—过视点的水平面与画面的交线。
视线—过视点所引出的直线。
点的透视—由视点向空间点引出的视线与画面的交点。
直线的透视—直线两端点的透视的连线。
灭点—直线上离画面无限远点的透视。 直线的透视方向—直线和画面的
基面垂直。 基线 — 基面与画面的交线。 在
画面上以 P-P表示基线,在平面 图中以 PH-PH表示画面的位置。
视点(S)—人眼所在的位置,即 投影中心。
站点 (s)—人站立的位置,即视 点在基面上正透影。
主点(s')—视点在画面上的正投
影。 视高 (Ss)—视点至基面的距离。
视距 (Ss')—视点至画面的距离。
3. 空间中与画面平行的直线组的透视仍与画面平行,这类 平行线在透视图中仍保持平行关系。
4. 空间中与画面相交的直线有消失感,在透视图中逐渐靠 拢并汇于一点。
与画面相交的 直线靠拢并汇
于一点。
互相平行的直线 组(它们都不平 行于画面),其 透视汇集于一点
近大远小 近高远低 近长远短
与画面平行的直 线在透视图中保
• 透视的符号表示:空间点用大写字母(A);基面投影用小 写字母(a);空间点的透视用大写加上标°(A °);点 的基面投影在画面的透视用小写加上标°(a°);空间点 在画面的正投影用小写加上标′(a ′)。
视高 视距
H
P
h
h
视高
P
P
PH 视距
H PH
s
h 视高
P
PH 视距
注意:
• P和H面的边框可以不画。 P h • P-P和PH-PH实为不同面上的
同一条线即画面与基面的交线。
P • P与H的位置可上下互换。
• 站点s与p-p的距离为视距;h-h
H
与P-P间距为视高。
• P与H间的距离无要求。以节
PH 约绘图空间、方便制图为原则
来确定。
s
• 透视作图相关术语:
灭点(F):与画面相交直线上距画面无限远的点称为直线 的灭点。
迹点(T):直线与画面的交点称为直线的迹点。 量点(M):辅助直线的灭点 全透视(TF):直线的灭点与迹点的连线称为直线的全透视, 该直线的透视在此全透视范围内。
将观察者和建筑物之间设置一个投影面既画面,观察者观察物体时,视线通 过物体的各个顶点与画面产生一系列的交点,将这些交点依次链接即得到建筑 物的透视图。 这些交点就是各个顶点在画面上的投影点,即点的透视;将画面上的这些点 用直线相连就得出建筑物上相应直线在画面上的透视投影,即直线透视。 物体、画面、视点是构成透视图的3个主要元素,任何形状的物体都可以在 画面上获得透视投影。
设立方体的三个相互垂直的边各为OX、OY、OZ。OX和OY两水平边,OZ为垂直边
一点透视 当正立面与画面平行,
OX和OZ方向和画面平行, 没有灭点,OX轴与画面 垂直,作出的立方体透视 图只有一个消失点,称一 点透视。
二点透视 当三轴中任一轴和画
面平行,则其它两轴和画 面倾斜,作出的立方体透 视图有两个消失点,称为 两点透视。
如果站点S离画面P太远,视角就会变小,视线与视线之间趋于平行,在 透视图中,灭点将越出幅面,形体的水平轮廓的透视平缓,形体的透视效果 较差,如图(c)。
如果视距适中,视角在适宜范围内,则透视效果较佳,如图 (b)所示。
通常选取画幅宽度1.5-2.0倍的作为视距,如图9-18所示,便可将形体收进最 佳视野范围之内。为避免透视效果失真或者过于平淡,站点区域的位置最好 位于画宽的1/3处(图9-19),偏右偏左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选择。
交点与灭点的连线。
P 画面 h 灭点 V
视平线
B
Bo
A点透视
b
基面H
视 高
h A Ao
N
bp
a n ap 视距
P
P 视点 vS
视 s高 站点
B点透视
五、透视图的分类
将景物设想为具有长、宽、高的空 间体,根据物体与画面的不同位置(物 体三个方向的轮廓线与画面PP的位置关 系),透视图可分为一点透视、两点透 视和三点透视。
此外,当建筑形体的高度远大于水平方向的画宽时,选站点应使垂直视角控制在60°范围 之内,如果画室内透视,视距可适当缩短,取画宽的0.9-1.5倍,视角在37°-60°之间。
2 .视点与视高:
视高是视点与基面(或站点)的距离,在画面中就是视平线与基线的距离。 视高通常选择人眼的高度——1.5-1.8m,以获得人们正常观看景物的透视效 果。有时为了取得某种特定的效果,所选视高也可以高于或低于人的正常视 高,如图,同一形体选取不同的视高,得到的效果各不相同。如图a,提高了 视平线,图形具有俯瞰效果,图b,视平线高度适中,图形生动、自然,图c, 降低了视平线,图形具有仰视
根据建筑物的正投影图,绘制建筑物的透视图(效果 图),可为人们评估建筑物提供依据。
四、透视图的术语
• 从几何作图角度看,作透视图就是求作直线与平面的 交点,因此,在作图过程中会牵涉到一些特定的点、 线和面,它们在图上都有一定的含义和特定的代号 (图),现分别介绍如下:
透视术语(一)
基面(H)—地面。 画面(P)—透视图所在平面,与
真高线:位于画面上的直线,其透视为该直线本身,反映该 直线的真实高度,称真高线。
注意:
• 迹点T为直线与画面的交点。实际作图中,延长直线交于画面可得迹点。
• 灭点F为视点与直线无穷远处连线与画面的交点,也就是从视点引向该直 线无限远点的视线(该视线必与该直线平行)与画面的交点。实际作图 中,过视点作与直线平行的线交于画面可得。
透视投影过程
透视图的效果
三、透视图的特点
透视具有消失感、距离感、相同大小的物体呈现出有规律 的变化。通过分析可以发现产生这些现象的一些透视规律:
1. 随之距离画面远近的变化,相同体积、面积、高度和间 距呈现出近大远小,近高远低,近宽远窄和近疏远密的 特点。
2. 互相平行的直线组(它们都不平行于画面),其透视汇 集于一点。
• 直线上的灭点,是直线无限远点的透视,用寻找迹点和灭点的方法可作 图像的透视,该方法称为视线法。

一、灭点
透视规律
Pp F
直线的透视求法
D0
D
C0
C B B0
A
Vp
s Gp
画面上的直线,其透视为直线本身。
1、凡和画面平行的直线没有灭点,透视也和原直线平行。
与画面平行的两条平行线,其透视也平行; 凡和画面平行,等距的等长直线,透视也等长。
持平衡。
5. 与画面重合的线和面的透视具有真实性,即其自身;
6. 与画面倾斜的线和面的透视均产生变形,但仍保持类 似性。
3.透视图作用
透视图是景观设计中最常用的表现方法。由于平、立面图较抽象、 设计内容不易明确、直观地反映出来,因此,需要将平面图上的内容 转换成三维的透视图。这样就能直观、逼真地反映设计意图,便于沟 通与交流。还能展示设计内容和效果,有助于设计者对形体和尺度等 做出进一步的推敲,使设计得到不断的改进和完善。
第三章 透视图画法
第一节 透视图的基本知识 第二节 透视规律 第三节 透视图的作法
第一节 透视投影的基本知识
一、透视概述 1.透视现象的产生
透视是日常生活中极常见的现象,如视距不同时所产生的近 大远小,近高远低的现象.过去的画家为了真实地表现所描绘 的对象,就设想通过一透明的平面物来观察对象,并将其轮廓 描绘到该透明平面上,这就是透视图法的雏形(图)。
一、透视图概述
• 当人们站在玻璃窗内用一只眼睛观看室外的建筑物时,无 数条视线与玻璃窗相交,把各交点连接起来的图形即为透
视图。
建筑物
玻璃窗 (画面)
视线 眼睛
透视图
1、透视的形成
从投影学角度看,透视图是中心投影图,即由人眼(投影中心) 向物体引视线(投影线)与画面相交所形成的视图。这与物体在 人眼视网膜上形成景象的原理是一致的(图)。
三点透视 当画面和地面倾斜时,
(或OX、OY、OZ三轴和 画面都有夹角,)作出的立 方体透视图有三个消失点, 称三点透视。
五、透视图的分类
(一) 一点透视
• 当空间体有一个面与画面平行所形成的透视,也就是空 间图三组轮廓线中两组(长度和高度方向)与画面平行, 一组(宽度方向)的直线与画面相交,其灭点F在视平 线上,称为一点透视.
(二)、视点的选择
1、视角与站点:当人的眼睛注视画面时,只能清晰地看到主视线在周围 的有限范围,如图,视线构成一个近似以人眼为锥顶的正圆锥,这个 正圆锥,称为视圆锥,视锥与画面P相交所形成的圆形范围称为视野, 视锥的顶角称为视角。
据测定,视角在60°范围以内,视野清晰,且以30°— 40°为最佳, 在特殊情况下,视角可稍大于60°,但不宜超出90°,否则会使透视效 果严重失真。
平面的透视是通过求组成平面的线段的透视来求得的。
第三节 透视图的作法
一、视线法 视线法即利用视线的水平投影来确定点的透视
的作图方法。 视线法的作图原理
中心投影——过投影中心作一系列视线与实物上各点相 连,这些视线与画面即投影面相交,得到个投影点,将各投 影点相连而成的图形就是该物体的透视图
画透视图时,主要通过调整视距来控制视角,以使其在合适的范围内, 在基面上,视距就是站点到画面的距离,站点对画面的位置改变,意味 着视距和视角的改变。
如果站点S离画面P太近,视角就会过大。作出的透视图,如图(a) , 两灭点相距过近,水平轮廓线的透视收敛过急,形体的立面变得狭窄,尖 斜,其形象已不符合人们的视觉印象。
与画面相交的平行线有共同的灭点,亦即它们的 透视都相交于这个灭点
F
迹点T 灭点F 全透视TF
迹点和灭点
F
T
不与画面平行的空间直线与画面的交点称为直线的画面迹点。
第二节 透视规律
三、各种位置点的透视求法 (一)点的透视规律
点的透视仍为一个点,点位于画面上时,其透视为 其本身。
点的透视与基透视的连线必位于同一条铅垂线上。

点 一
两点透视 (长宽有灭点)
灭 点 二
五、透视图的分类
图3-8 两点透视
五、透视图的分类
(三) 三点透视
当画面与立方体的3个侧面成夹角时,即物体上长、宽、 高三个方向与画面均不平行时,所作的透视图有三个灭点F1、 F2 、 F3 ,称为三点透视。
在这三种透视图中,两点透视应用最多,三点透视因作 图复杂,很少采用。往往表现高耸或者下沉的景观,如纪念 碑、院落、天井等。
点的透视——点与视点连线和画面的交点
视线SA
透视A0
基投影a
A0
基透视a0
点的透视与基透视的连线必位于同一条铅垂 线上。
2、透视制图的基本方法 • 一、视线法
• 二、量点法
• 三、网格法
通常都是已知物体的平面图、平面与画面的位置关系、 视高、视点位置求该物体的透视。
与轴测图一样,绘制透视图也是先绘制特征面(水平面) 的透视,再立高,得到完整的透视效果图。
灭点一



三点透视 (长宽高有灭点)
灭 点 三
三点透视
六、透视参数的选择
为了保证所绘透视图能准确反映景物,不会使景物产生扭曲和变 形,在绘制透视图之前必须处理好视点、画面和景物之间的关系,选 择适宜的透视参数,以便得到理想的透视效果。
(一)、画面位置的选择
一是画面相对于空间立体主立面的角度,二是相对于空间立体的距 离。前者其实就是透视种类的选择,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选择。后 者决定了图像的大小,如果画面向着视点的方向远离空间体,距离越 远,图像越小,如果向着相反的方向靠近空间体,距离越近,图像越 大。 此外,为了作图方便,应该让立体上尽量多的表面或线条位于 画面上。
效果。其中抬高视平线的方法在园林透视
图中经常使用,这种透视效果又称为鸟瞰
图。因为抬高了视点,所以视野较为开阔,
比较适宜表现大的场景,如公园、居住小
区、甚至城市景观。
第二节 视线法绘制透视
一、视线法绘制透视图预备知识
• 画面与基面的展开:将画面P和基面H展开到同一平面上来。 画面不动,基面绕g-g向下旋转90°。基面可放在画面的正 下方或正上方,且P、H的边框可去掉。
• 一点透视较易表现场面宽广或纵深较大的景观,室内的 透视常用这种方法。
一点透视 (宽度有灭点)
灭点
五、透视图的分类
图3-7 一点透视
五、透视图的分类
(二) 两点透视
• 当铅锤的空间体有两个侧面与画面成夹角,但其上的铅 垂线与画面平行时,所形成的透视称为两点透视。
• 此时,铅锤的一组轮廓线平行于画面而无灭点,其余两 个方向的主轮廓线在视平线上有两个灭点F1、F2。若从 景物与画面的平面关系来看,又可称为成角透视。适用 较广,从复杂的场景到简单的小品都可采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