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今世界政治格局
《当今世界政治格局》课件
欧盟扩张
欧盟作为世界上最大的经济体之 一,正在不断扩张和发展,对整 个全球经济和政治格局产生了深 远影响。
区域冲突
1
中东局势
中东地区的动荡局势已经持续了多年。众多国家和恐怖组织之间的冲突不断升级, 成为世界关注的焦点。
2
朝鲜半岛
朝鲜半岛的紧张局势已经持续了多年。朝鲜不断进行核试验和导弹试射,引起国 际社会的广泛关注。
能源是全球发展的重要基础,但也是环境问题的重要源头。各国需在能源开发和 环境保护之间做出平衡和取舍。
总结
1 全球政治格局的变迁和发展
世界政治格局一直在发生变化和演变,各国之间的关系也在不断调整。这需要我们始终 关注和理解。
2 加强国际合作与沟通
世界上没有任何一个国家可以独善其身,各国之间需要加强合作与沟通,以共同应对来 自未来的挑战和机遇。
当今世界政治格局
随着世界的不断发展,各国政治之间的关系也在不断变化。本次课件将带您 了解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发展和未来趋势。
地缘政治格局
美国霸权
美国作为全球唯一超级大国,拥 有强大的经济和军事实力,在国 际政治中起着重要作用。
中国崛起
中国在过去几十年中取得了长足 的发展,成为了世界第二大经济 体并开始挑战美国的全球霸权地 位。
数码经济
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新技术正在 催生新一轮的产业变革,对世界 的经济和社会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统计数据
实力对比 美国 中国 欧盟
各国的军事消费和科技发展状 况
世界最高的军费支出和最先进 的科技发展
长期以来的军事投资和日益增 长的科技实力
集体军事力量和科技支出的综 合实力较高
GDP和财政状况
全球第一大经济体,但债务水 平也很高
当今世界政治格局分析解析
(10)‚两超多强‛说
和上世纪相比,美国的霸权显然日渐式微。但 至少从中短期来看,无法想象中国可能取代美国行 使压倒性霸权。美中一方面反对对立,反复合作, 另一方面不得不把与七国集团和金砖国家合作协商 的‚两超多强‛这种‚大国治理下的和平‛格局作 为国际政治的主调。
——日本中央大学教授泷田贤治
(11)‚一超多强‛格局说(‚一超多极‛)
国际政治经济旧秩序的存在也是阻碍世界多极化发 展的重要因素。 建立多极化格局的保障机制尚未形成。
新加坡《海峡时报》2009年10月7日。
三、冷战后的世界格局及特点 (2)单极—多极格局说:
亨廷顿(Samuel P. Huntington) : 在这一格局中,主要国际问题的解决不仅有惟 一超级大国采取行动,还需要有一些重要强国参与。
(3)复合格局说
小约瑟夫•奈(Joseph S. Nye): “如今的力量分配正像一盘三维棋盘。在最高 的一层,军事是单极的,美国远远超过了其他国家。 中间一层,经济部门是多极的,美国、欧洲和日本 占了世界总产值的三分之二。而最低的一层则代表 了跨越边界且各国政府无法控制的跨国关系,其力 量结构更为分散。‛
(5)过渡时期说
冯特君、宋新宁、陈启懋、俞正梁等: 之所以会出现一个过渡时期,是由于这次转换 具有和以往不同的显著特点。以往历次世界格局的 转换都是在一次大战或一系列战争的基础上发生的, 新的世界格局的一般都是通过战胜国根据战争结果 划分势力范围而迅速确定下来。而当前这次世界格 局的转换却是在和平条件下发生的。
具有强大的实力——硬实力、软实力。
奉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
对世界全局具有一定的影响力或制衡作
用。
世界政治格局模式 单极格局——不列颠统治下的和平(Pax Britannica) 、美利坚统治下的和平(Pax Am格局、维也纳格局、 凡尔赛—华盛顿体制、五大力量中心 两极多元格局——70年代以后世界格局特点,表 现为美苏两极与中国、日本、西欧、第三世界等 多元并存。
考研政治当代世界政治与经济知识点
当代世界政治与经济一、当今世界局势一两极格局解体1、世界经济格局1核心内容:大国或国家集团之间的经济力量对比关系和支配世界经济的权力分配状况;2三个阶段:①从战后初期到20世纪60年代末,主要表现为美国称霸世界经济领域;②20世纪70年代后世界经济向多极化方向发展;原因:A、国际金融体系在20世纪70年代初受到了巨大冲击;B、发展中国家石油斗争引发的能源危机,打乱了国际贸易旧有的价格体系;C、美国逐渐陷入了经济增长缓慢和通货膨胀、失业严重的困境,日本、西欧的经济发展比美国快,美、日、欧的经济实力消长明显;③自20世纪80年代末期开始三大区域经济集团化加快发展;2、世界政治格局1发展阶段:雅尔塔体制的形成、冷战的开始、两级政治格局的动摇、两极格局的终结;2新旧格局转换的特点①旧格局的解体没有经过大规模战争,而是在和平条件下进行的;②新格局的形成过程将会复杂得多,形成时间也要长得多;③新格局的形成将是一个渐进过程;二世界多极化1、多极化趋势必然发展的根本原因:各种力量都要维护自己的国家利益,绝不会牺牲或放弃自己的国家利益,屈服于别国利益;2、世界多极化趋势加速发展的原因在于:各方力量都要维护自己的国家利益,决不会牺牲或放弃自己的国家利益,屈服于别国利益;3、多极化格局的形成将是一个长期的过程的原因1美国的霸权主义和构建单极世界的图谋,是多极化趋势发展的最大障碍;2世界上冷战思维的继续、南北贫富差距的扩大,以及民族分裂和宗教纠纷等,也会对多极化趋势产生各种干扰和冲击;3多极化格局的形成是世界各种力量重新组合和利益重新分配的过程,由此将产生多种不确定因素,世界多极化进程将充满矛盾和斗争;三经济全球化1、主要表现:国际投资增长,带来了资本国际化;贸易国际化;金融国际化;2、经济全球化趋势加速发展的突出表现1国际贸易已成为世界经济发展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是国际交往中最活跃的一环;2国际投资,特别是发达国家间的相互投资越来越频繁,资本流动已经国际化;3国际金融活动规模空前,大大超过了全世界生产和商品交易;4跨国公司遍布全球,产品的国际化水平越来越高;5全球贸易规则日趋统一;3、作用:经济全球化有利于促成各国之间生产要素的合理流动,形成优势互补,推动世界经济的发展;经济全球化对各国的作用是不一样的;对于发展中国家来说,它既是机遇,又是挑战;发展中国家既要适应经济全球化趋势,又要趋利避害;当今世界需要的是各国“共赢”、平等、公平、共存的经济全球化;4、经济全球化与区域经济集团化的关系:两者是并行不悖的;区域经济集团化是经济全球化发展到一定程度的产物,是最终实现经济全球化的具体步骤和途径,是经济全球化的有机组成部分;区域经济集团化是经济活动国际化加深和国际经济竞争加剧的产物;它的发展对世界经济产生了重大影响,争夺世界市场成了国际竞争的热点;四区域经济一体化1、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四个阶段:①贸易一体化;②要素一体化;③政策一体化;④完全一体化;2、类型:第一,优惠贸易安排;第二,自由贸易区;第三,关税同盟;第四,共同市场;第五,经济同盟;第六,完全经济一体化;3、主要的组织①欧洲联盟——欧洲一体化步伐的加快,大大刺激了其他地区一体化的发展;②北美自由贸易区——它是世界上第一个由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组成的经济集团;③亚太经济合作组织;二、当今世界关注焦点一综合国力竞争综合国力的较量在当今时代呈现出下列特点:1、21世纪各国之间综合国力的竞争,是在经济全球化和知识经济的背景下进行的,在这场竞争中,处于科技发展领先地位的发达国家居于优势地位;2、网络功能的变化,使人类迎来了一个前所未有的以网络为基础的信息经济时代,这将导致信息皆代资本在经济中的主导地位,并最终成为核心资源;3、联合争强、集团取胜的“航母式”模式,将是未来竞争的主要手段;4、新世纪的经济竞争、综合国力竞争深刻表现为一场世界范围的“创新战”;5、进入新世纪,综合国力的竞争在具体形态上表现为经济和军事实力的竞争,而经济和军事实力的竞争实际上是科学技术的竞争,科技的竞争又取决于人才和教育的竞争;6、还存在着少数发达国家为了本国和本集团的利益,以“新干涉主义”为借口对其他国家进行制裁甚至是武装干预的危险;二大国关系1、中美关系:在四次战略经济对话中,双方不仅就事关两国经济发展的长期性、全局性议题交换了意见,达成广泛共识,还取得了近200项具体成果;中美战略对话已成功举办五次,为两国在政治层面进行战略沟通提供了新的重要平台;2、中俄关系:第一,进一步增进政治互信,加强相互支持;第二,深化务实合作,提高合作层次和水平;第三,全面推进人文合作,进一步增进两国人民的友好感情;第四,进一步加强在国际和地区事务中的战略协作;3、中日关系:第一,巩固中日关系的政治基础;第二,加强战略互信;第三,深化互利合作;第四,增进两国人民感情;第五,建立健全各领域合作机制;第六,扩大在国际和地区事务中的合作;4、中欧关系、中国与东盟的联系;三传统安全与非传统安全1、非传统安全问题日益引起各国的广泛关注的原因:第一,冷战结束使国际格局发生了质的变化;第二,经济全球化、区域经济集团化所导致的全球相互依存关系日益加深;第三,在工业文明时代人类过度崇尚经济主义;2、非传统安全问题的特点:第一,安全内涵和主体的多元化;第二,爆发方式复杂;第三,影响范围广泛;第四,治理难度增大;第五,国际合作尤显必要;第六,应对心态更需开放;第七,国际组织的作用突出;3、经济因素对世界政治的影响日益加大的原因1科技革命、经济发展直接导致各国综合国力的强弱和升降,从而影响到世界政治发展;2加快经济发展成为各国首要目标,而这一目标实现与否也会对世界政治发展产生影响;3经济全球化使各国各地区联系更为密切,也使世界政治发展更趋复杂;4经济利益成为各国关系发展的主导因素,经济成为外交的主要内容;国际关系中经济因素的作用日益增大,并不是排除和取代政治、军事因素的作用;四地区热点问题1、避免新的世界大战,维持较长时期的世界和平与稳定是完全可能的原因1世界大战特别是核大战的主要根源美苏两个超级大国之间的争夺已发生了实质转变;2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之间虽存在严重的矛盾与竞争,但经济的全球化使各国特别是发达国家在经济上的联系和依赖日益加深,它们之间存在着协调与合作;3冷战后大国关系加紧调整,形成一种“一超多强”的局面,各大国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借重、相互制约,保持相对稳定的局面;2、中东问题的原因:第一,大国势力及地区强国势力之间的相互争斗是导致中东安全形势及一些中东国家政局长期动荡的外部原因;第二,中东地区国家间及国家内部民族、宗教和教派矛盾错综复杂,是造成中东地区动乱的内部原因;3、中东问题主要是指阿以矛盾,核心是巴勒斯坦问题;4、解决中东问题的难题:领土和边界纠纷;耶路撒冷未来地位,巴勒斯坦难民,犹太人定居点,水资源分配等等;五西方干涉主义的新特点新增1、西方大国对外一直奉行干涉主义政策二战结束后,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为了维护自身利益和在国际事务中的战略需求,经常凭借其经济、军事优势,以各种名义对别国发动战争;仅20世纪末以来,就连续发生了科索沃战争、伊拉克战争、阿富汗战争、利比亚战争,充分暴露了西方大国对外奉行干涉主义的本质;2、西方干涉主义的新特点①以联合国的名义发动战争;②全力扶植反政府力量;③利用各种手段配合军事打击;④直接插手利比亚“后卡扎菲时代”的政治安排;⑤美国退居二线,英法同盟发挥了实质性的主力作用;3、中国的主张中国始终主张,国家无论大小、强弱,其主权和领土完整都应得到尊重,任何国家不能以任何理由和借口对其侵犯和破坏;六联合国等主要国际组织的地位、作用和面临的挑战1、宗旨:“维持国际和平安全”,“制止侵略行为”,“发展国际间的友好关系”,“促成国际合作”等;2、原则:各国主权平等,各国以和平方式解决国际争端,各国不得使用武力或武力威胁来侵犯他国的领土完整和主权,联合国不得干涉在本质上属于任何国家国内管辖的事件,等等;3、作用:积极推进非殖民化运动,支持被压迫民族自决和独立;维护世界和平与安全,防止和制止战争的爆发和扩大;促进世界经济繁荣,特别是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在解决人类面临的众多问题方面,起着重要作用;4、主要挑战:多极化与单极倾向两种势力之间的斗争一直在全球和联合国内进行着;与多极化并存的分散化趋势的出现;5、联合国未来的发展的特点:联合国将依然是一个由主权国家组成的国际组织;联合国将继续由大国占主导地位;联合国的中心任务将继续是维护和平与安全,但安全概念正在发生变化;发展问题将在联合国的议程中占有越来越重要的位置;国家将不再是联合国中和国际事务中唯一的行为主体;联合国将逐渐向着为建立规制社会、担负治理全球任务的国际组织演进;三、发展中国家一发展中国家的地位和作用1、共同特征:1历史上有着相同的遭遇;2发展中国家在二战后均获得了政治独立;3发展中国家属于经济不发达地区;4发展中国家都十分珍惜本国得来不易的独立;5世界政治经济格局中发挥独特作用;2、发展中国家在国际舞台上的作用表现在:第一,第三世界的崛起,不仅根本改变了以欧洲为中心的国际政治格局,而且极大地促进了战后国际政治格局从两极向多极化方向发展;第二,发展中国家是反对霸权主义、强权政治和维护世界和平的主要力量;第三,大批发展中国家加入联合国,深刻地改变着联合国的面貌,使这一国际组织的地位与作用发生很大的变化;第四,发展中国家在世界经济中的地位与作用日益上升,它的发展逐渐改变着世界经济的面貌,成为改革不合理的国际经济旧秩序的基本力量;二南北关系1、南北关系:第三世界发展中国家同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之间的政治、经济关系;2、二战后的南北关系已成为国际关系的核心问题,它的根本特征是南北双方不公平、不合理、不平等的关系;南北矛盾是指广大发展中国家与少数发达国家之问的矛盾;3、冷战后南北关系的特点:第一,南北关系中的政治问题日益突出;第二,南北经济矛盾依然存在,但出现了与冷战时期不同的特点;第三,南北对话与合作关系加强;第四,区域内或集团内的南北关系有所发展;4、南北矛盾加剧的主要原因和表现:首先在于南北政治经济关系不平等,特别是南北经济差距日益扩大;其次,在发展中国家比较困难的情况下,西方发达国家加紧推行强权政治和经济霸权;5、解决南北关系的根本途径:第一,解决南北关系的途径,最主要的是要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第二,加强南南合作,提高南方的经济实力,以促进国际经济新秩序的建立;第三,推动南北对话,改善南北关系;三南南合作1、南南合作的新特点:第一,地区集团化趋势加速发展;第二,合作内容的多样化和合作伙伴的多元化;第三,不结盟运动和七十七国集团调整了战略,继续在国际舞台上发挥作用;2、南南合作的意义:第一,它是促进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措施;第二,经济上的密切合作,促进政治、外交上的一致性;第三,南方国家的团结合作,壮大了这些国家的力量,对于提高它们在南北对话中的地位,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有很重大的意义;3、南南合作的主要形式:区域性的经济合作、贸易合作、货币金融合作、技术合作;四、中国的和平发展道路1、含义:就是既通过争取和平的国际环境来发展自己,又以自身的发展来促进世界和平;主要依靠自身力量和改革创新实现发展,同时坚持对外开放;在平等互利的基础上同世界各国开展交流与合作,实现互利共赢、共同发展;2、必要性:是中国政府和中国人民的郑重选择和庄严承诺,是中国现代化建设的必由之路,是对世界和平与发展问题的最好解读;3、意义:首先,它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外交和国际战略理论;其次,它反映了人类追求文明进步的一条崭新道路;五、推动构建和谐世界1、内涵:一方面向世界表明,中国将坚定不移地走和平发展道路,不会妨碍和威胁其他任何国家;中国现在不称霸,将来即使强大了也永远不会称霸;中国的发展对世界来说是机遇不是威胁,是和平之福而非冲突之患;另一方面也表明,随着中国的发展,我们将承担更多的国际责任,为促进世界的和平与发展作出更多的贡献;2、必要性:推动建设和谐世界,是基于中国历史文化传统的必然选择;推动建设和谐世界,也是各国人民的共同企盼;3、目标:持久和平、共同繁荣;具体来说,和谐世界应该是一个民主平等的世界,和睦互信的世界,公正互利的世界,包容开放的世界;第一,各国相互尊重、平等相待是和谐世界的基本前提;第二,各国互信合作、和睦相处是和谐世界的重要保障;第三,各国普遍发展、共同繁荣是和谐世界的坚实基础;第四,不同文明平等对话、共同发展是和谐世界的鲜明特征;4、举措:一是高举和平、发展、合作的旗帜,同各国相互尊重、扩大共识、和谐相处;二是同各国深化合作,互利共赢,共同发展;三是同不同文明加强交流,增进了解,相互促进,推动人类文明发展进步;四是同各国加深互信,加强对话,增强合作,努力维护世界和平与稳定;。
当今世界的主要国际关系和国际政 治格局分析
当今世界的主要国际关系和国际政治格局分析在当今全球化的时代,国际关系和国际政治格局呈现出复杂多变的态势。
各国之间的相互依存度不断提高,同时也面临着诸多挑战和矛盾。
要深入理解这一格局,需要从多个方面进行分析。
经济因素在国际关系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进程使得各国经济紧密相连。
以中美为例,作为世界上最大的两个经济体,双方的贸易往来规模巨大,但也存在贸易摩擦和竞争。
美国试图通过贸易保护主义手段维护自身经济利益,对中国商品加征关税,这不仅影响了中美两国的经济,也对全球经济稳定造成了冲击。
另一方面,新兴经济体的崛起也在改变着国际经济格局。
以中国、印度、巴西等为代表的新兴经济体在全球经济中的比重逐渐增加,对全球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不断提高。
这使得全球经济权力逐渐从传统的发达国家向新兴经济体转移,从而引发了国际经济秩序的调整和变革。
政治制度和意识形态的差异也是影响国际关系的重要因素。
西方国家普遍推行资本主义制度和民主价值观,而一些发展中国家则根据自身国情选择了不同的政治制度和发展道路。
这种差异导致了在一些国际问题上的分歧和冲突。
例如,在人权问题上,西方国家常常以自身标准来评判其他国家,引发了诸多争议和外交争端。
军事力量在国际政治格局中依然具有重要影响力。
美国作为世界头号军事强国,凭借其强大的军事力量在全球范围内推行其战略利益。
俄罗斯在军事领域也拥有强大实力,在维护自身国家安全和地区稳定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此外,一些地区性军事冲突和争端,如中东地区的局势,也反映了军事力量在国际关系中的复杂作用。
能源和资源的争夺也是国际关系中的一个重要方面。
石油、天然气等能源资源以及稀有金属等战略资源的分布不均,导致各国在获取和控制这些资源方面展开竞争。
中东地区丰富的石油资源使其成为全球大国关注和角逐的焦点,也引发了该地区长期的动荡和冲突。
在地区层面,欧洲一体化进程面临诸多挑战。
英国脱欧给欧盟的发展带来了不确定性,同时欧盟内部在经济政策、难民问题等方面也存在分歧。
当今世界局势分析
多边主义的重要性
多边主义是解决全球性问 题的关键,通过国际合作 和协商实现共同发展和繁 荣。
国际法的作用
国际法是维护国际秩序和 解决国际争端的重要工具 ,通过遵守国际法和国际 准则促进和平与安全。
02 经济局势分析
CHAPTER
全球经济格局
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
全球经济发展呈现多元化趋势,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在经济、 科技、产业等方面存在较大差异。
胁。
朝鲜半岛局势
朝鲜半岛局势一直紧张,朝鲜和韩 国之间的对立和紧张关系持续存在 ,对地区安全构成威胁。
乌克兰危机
乌克兰危机是近年来欧洲地区的地 缘政治冲突之一,涉及到俄罗斯和 乌克兰之间的政治、经济和历史问 题。
国际组织与多边主义
01
02
03
国际组织的作用
国际组织在全球治理中发 挥着重要作用,通过多边 合作和协商解决全球性问 题。
媒体融合
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融合发展,推动了信息传播方式的变革,提 高了信息传播的效率和影响力。
04 安全局势分析
CHAPTER
国际恐怖主义与极端主义
01
国际恐怖主义与极端主义活动频繁,对国际安全和 地区稳定构成严重威胁。
02
恐怖组织利用互联网招募成员、传播极端思想,对 各国安全构成严重挑战。
03
国际政治经济格局的变化趋势
多极化趋势
随着新兴市场和发展中经济体的崛起,国际政治经济格局正朝着 多极化方向发展,全球治理体系也面临调整。
经济全球化与区域一体化
经济全球化进程在曲折中发展,区域一体化趋势不断加强,各国之 间的经济联系和合作更加紧密。
资源与环境问题
随着全球人口增长和经济发展,资源短缺和环境问题日益突出,对 各国的发展战略和国际合作提出更高要求。
当代世界政治的格局与发展趋
2、两极格局的瓦解
★东欧剧变
德国统一
东欧剧变
两德统一
苏联解体
华约解散
3、新旧格局转换的特点
两极格局终结是在和平条件下发
生的,没有爆发战争,除苏联解 体外,其他力量的对比没有发生 急剧变化。 新格局的形成过程要复杂得多, 形成的时间也要长得多。
第一节、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形成 和变化
一、雅尔塔体制奠定了战后两极政治格局的基 础。
雅尔塔体制是大国实力政策和强权政治的产物
一、两极格局的形成
“雅尔塔体制” :反法西斯联盟的主要 国家美国、苏联和英国为了处理战败国问题, 重新安排战后世界政治秩序,先后召开了德 黑兰会议、雅尔塔会议、波茨坦会议,为战 后世界秩序勾画出一幅蓝图。以雅尔塔会议 为代表,形成了关于战后世界政治秩序的基 本方案,故称雅尔塔体制。
苏
约
军事
成
3、两极政治格局的特点
政治上表现为两面旗帜的斗争 经济上表现为封锁与反封锁的斗争
军事上表现为全面“冷战”和局部热战
意识形态上表现为和平演变与反和平演
变的斗争
三、国际力量的分化与改组
1、社会主义阵营的分裂:
苏南冲突 –波匈事件 –布拉格之春
–
苏联军队 入侵布拉格
1969年苏 联两次入 侵珍宝岛
在非传统安全威胁中,就目前来说,恐怖主 义问题尤其突出。
四、民族、宗教矛盾和边界、 领土争端导致的冲突此起时伏
从分布情况来看,这些年来的冲突主要集
中在“缝隙地带”,或者说大的板块的交 界地带. 从发展趋势来看,由于整个世界处于格局 转换的过渡时期,局部冲突并没有减弱的 迹象. 从目前看,局部冲突有逐步升温的迹象。
当代世界的政治格局与国际秩序
欧俄关系调整及其影响
01
02
03
政治关系
欧俄政治关系经历波折, 但双方仍有合作意愿和共 同利益。
经济合作
欧俄在能源、贸易等领域 的合作密切,但也存在分 歧和竞争。
安全问题
欧俄在地区安全问题上存 在不同看法和立场,需要 加强沟通和协调。
其他重要双边和多边关系
中俄关系
中俄两国在政治、经济、安全等领域的合作不断 加强,形成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
提高全球公共卫生意识
各国应加强公共卫生宣传教育,提高全球公共卫生意识,增强公众 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防范和应对能力。
06
未来发展趋势预测与应对建议
政治多极化趋势加强
世界多极化深入发展
随着新兴市场国家和一大批发展中国家的快速发展,国际 影响力不断增强,成为促进世界多极化的重要力量。
国际舞台力量对比更趋平衡
02
产业链供应链深度融合
全球产业链供应链加速重构,各国相互依存程度不断加深。
03
创新驱动发展成为经济增长重要动力
创新成为推动世界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各国纷纷加大科技创新投入,
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社会信息化快速推进
信息技术创新日新月异
以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为代表的信息技术日新月异,深刻 改变着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
推动构建开放型世界经济
各国应反对保护主义和单边主义,推动构建开放型世界经济,促进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推动经济全球 化朝着更加开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赢的方向发展。
加强全球治理体系变革
各国应积极参与全球治理体系变革,推动全球治理体系朝着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发展。同时,各国应加强合 作,共同应对全球性挑战,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当今世界政治格局
二、战后(zhàn hòu)两极格局的形成与 演变
1.雅尔塔体制的建立和两大阵营的对峙 (1)雅尔塔体制的建立 雅尔塔体制的主要制定者是美国总统罗斯福和
苏联领导人斯大林,它是美苏两个大国安排世 界,划分(huà fēn)势力范围的结果。
精品文档
1.雅尔塔体制的建立和两大阵营的对峙 (2)两大阵营的对峙(冷战) 杜鲁门上台以后,逐步采取了一系列恶化美苏
精品文档
(10)“两超多强”说
和上世纪相比,美国的霸权显然日渐 式微。但至少从中短期来看,无法想象中 国可能取代美国行使压倒性霸权。美中一 方面反对对立,反复合作,另一方面不得 不把与七国集团和金砖国家(guójiā)合作协 商的“两超多强”这种“大国治理下的和 平”格局作为国际政治的主调。
大国权力的全部特征:军事(jūnshì)的、经济
的,以及约瑟夫·奈和其他人所说的意识形态
或文化权力的‘软’权力特征。”
精品文档
法国(fǎ ɡuó)战略研究基金会教授布鲁·泰尔特雷:
❖ “完全有理由认为,几十年内无任何国家能挑战美国的优势地 位。”
❖ 美国社会有“持续的自我再生能力”,“美国的政治机制的稳定 性在世界上也绝无仅有”。
精品文档
(4)多极格局说 理查德•罗斯克兰斯(Richard Rosecrance) :未来世界将是迅速发展的多 极——四个或五个主要因素在这个体系中居 支配地位(dìwèi)。 郗润昌:两极格局终结至今,以美、欧、日、 中、俄五大力量为主体的世界多极格局的框架 结构已基本形成。
精品文档
❖ 墨西哥报刊(bàokān)认为,2003年的伊 拉克战争打碎了凯南所预见的多极秩序(苏、 英、德、日、美),催生了一个非常复杂的多 极和多维世界,新生的六极世界看来已经出现: 美、欧盟、巴西、俄、印、中。
当今世界格局
当今世界格局一、引言自从人类诞生以来,世界格局一直在不断变化。
从最初的部落联盟到现在的国家体系,人类社会经历了漫长而复杂的演变过程。
而当今世界格局则呈现出了一种全球化的特征。
本文将从政治、经济和文化等方面探讨当今世界格局的特点和趋势。
二、政治格局1. 国际秩序的多极化随着冷战结束,国际社会逐渐走向多极化的趋势。
美国、中国、俄罗斯等大国崛起,成为全球政治格局的中坚力量。
各国之间的相互合作与竞争日益增加,国际关系进一步复杂化。
2. 区域一体化的发展欧盟、非洲联盟、东盟等地区性组织的崛起,使得区域一体化成为世界政治格局的重要组成部分。
地区一体化不仅促进了成员国之间的经济合作,还在一定程度上增强了地区安全和冲突解决的能力。
三、经济格局1. 全球化的经济体系当前,全球化进程不可逆转。
国家之间的经济联系日益紧密,跨国公司的崛起和全球供应链的构建进一步加强了全球经济的一体化。
2. 发展中国家的崛起20世纪后期以来,许多发展中国家实现了快速的经济增长,成为全球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
中国、印度和巴西等国的崛起不仅改变了世界经济格局,也对全球治理提出了新的挑战。
3. 新兴技术的推动信息技术、人工智能、生物技术等新兴技术的快速发展,不仅促进了全球经济的创新和升级,也对世界经济格局产生了深远影响。
科技创新正在成为经济竞争力的重要标志。
四、文化格局1. 文化交流的加强全球化使得各国之间的文化交流变得更加频繁和多样化。
民族主义与多样化的文化表达同时存在,各国的文化影响力也在不断扩大。
2. 文化的同质化和多元化尽管全球化促进了跨国文化的扩散,但也加剧了不同文化的同化趋势。
一方面,西方文化的影响力在世界上普遍较大;另一方面,一些文化受到边缘化的威胁,为多元文化的发展带来了挑战。
五、未来趋势展望1. 多边主义与单边主义的博弈当前,国际社会对于多边主义与单边主义之间的抉择存在分歧。
未来,这种博弈将会进一步加剧,国际合作与竞争的平衡将对全球格局产生重要影响。
当代世界经济政治格局
• 其三,各国特别是相对落后国家原有的体制 、政府领导能力、社会设施、政策体系、价 值观念和文化都面临着全球化的冲击,国家 内部和国际社会都出现不同程度的治理危机 。 • 其四,经济全球化使各国的产业结构调整变 成一种全球行为,它既为一国经济竞争力的 提高提供了条件,同时也存在着对别国形成 依赖的危险。
3、金融的全球化
• 基于生产和贸易全球化,金融全球化的进程 也在大大加快。 • 首先,国际债券市场融资规模迅速扩大。 1973年,包括银行贷款、票据融资和债券发 行在内的国际融资额为622亿美元,1979年 则为1450亿美元,增长了1.33倍,年均增长 率为15%。进入20世纪八九十年代,这一势 头仍然持续。1990年国际股票的发行为72亿 美元,到1996年已达到577亿美元,年均增 长率为41.5%。
• 在美国发动下成立了关贸总协定(GATT ) , 1995 年 改建为世贸组织(WTO)。经过多个回合的谈判 ,成员国的平均关税由1948 年的40 %降至1997 年的4 % ,加上全球生产大幅度增长,贸易得到了 迅猛的发展。 • 发展中国家的贸易依存度已从1970 年的不足20 % 达到1998 年的38 %。 • 随着科技的发展,国际贸易产品已经从传统“硬” 商品领域扩展到技术、专利、金融等“软”产品领 域。 • 近几年出现了EDI (电子数据交换),e-business (电子商务)等便利快捷的电子化贸易手段,对国 际贸易产生革命性影响。 • 国际贸易中很大比重为跨国公司自己的买卖。
• 其次,与国际股票市场的发展相联系,基金市场迅 速成长。 • 自20世纪七八十年代以来,国际基金市场一直呈现 扩大态势,到90年代中期,上市交易的基金数量在 纽约与伦敦已分别达到5300个和1935个,其所管 理的基金资产额,美国与英国已分别达到2.1万亿美 元与1450亿英镑。 • 从国际基金市场金融资产的增长情况看,1990年各 类机构投资者的总金融资产为13.95万亿美元,到 1995年上升为23.6万亿美元,年均增长率为11.3% 。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编:《金融市场趋势》。
当今世界政治的多极化格局
两极世界的形成1、雅尔塔体系(1)概念二战后,在雅尔塔国际会议上,美、英、苏等国讨论了结束战争、处理战后遗留问题和战后和平问题,达成了若干协议。
这样,以美、苏为主导的国际关系新体系——雅尔塔体系确立。
(2)形成条件1)西欧在战争中受到严重削弱。
2)美国经济、军事实力空前膨胀,成为资本主义世界头号强国。
3)苏联壮大了自己的政治、军事力量,成为世界上唯一能够和美国抗衡的国家。
4)二战后初期,新独立的发展中国家还没有形成抗衡美苏的力量。
(3)实质按美苏一直划分势力范围。
(4)内容惩治战败国,防止法西斯主义东山再起;重新确定战后欧亚的政治版图;重划法西斯战败国及其所占领地区的疆界;建立联合国等。
(5)评价1)积极作用:倡导和平、民主,有利于维护世界和平,促进了人民民主、社会主义和民族解放事业的发展和胜利,并为世界经济发展和科技革命创造了条件。
2)消极作用:体现了大国强权政治,重划国界、分裂国家,形成和保持不平等的国际关系和经济秩序,给许多国家的政治经济发展带来不利影响,造成军事上的两极化和两大军事集团的对立,成为战后国际局势紧张的根源。
2、“冷战”(1)含义“冷战”泛指美苏之间除了直接对战即“热战”以外的一切敌对活动。
(2)表现1)资本主义阵营:二战后形成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阵营,它以“冷战”形式对抗社会主义阵营。
对抗措施:提出杜鲁门主义、实施“马歇尔计划”、建立北大西洋公约组织。
2)社会主义阵营:为抗衡资本主义阵营,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国家通过条约、协定等形式加强在政治、经济、军事等领域的合作,社会主义阵营形成。
对抗措施:建立共产党和工人党情报局、成立经济互助委员会和华沙条约组织。
(3)原因美苏两国国际利益冲突和意识形态的差异。
3、马歇尔计划又称“欧洲复兴计划”。
1947年6月,由美国国务卿马歇尔在哈佛大学发表演说时提出。
其目的在于复兴西欧经济,稳定资本主义制度,控制西欧,进而使西欧成为对抗苏联的“冷战”堡垒,以遏制共产主义,同时还有扩大美国商品市场、拉动经济发展的企图。
当前国际政 治格局的变化及影响
当前国际政治格局的变化及影响在当今世界,国际政治格局正经历着深刻而复杂的变化,这些变化对全球各国的政治、经济、社会和外交等方面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从冷战结束以来,世界逐渐从两极格局走向多极化格局。
美国作为世界上唯一的超级大国,其影响力依然巨大,但新兴经济体的崛起也在不断冲击着传统的国际政治秩序。
中国、俄罗斯、印度、巴西等新兴大国在经济、军事和外交等领域的实力不断增强,逐渐在国际舞台上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经济全球化的加速是推动国际政治格局变化的重要力量。
国际贸易的增长、资本的流动以及技术的传播,使得各国之间的经济联系日益紧密。
中国凭借其强大的制造业和庞大的国内市场,成为全球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
同时,新兴经济体在全球贸易中的份额不断增加,改变了全球经济的格局。
这也使得国际政治舞台上的话语权不再仅仅掌握在少数发达国家手中。
地区冲突和地缘政治争端也是影响国际政治格局的重要因素。
中东地区的长期动荡、乌克兰危机以及朝鲜半岛的紧张局势等,都对国际政治格局产生了冲击。
这些冲突不仅导致了大量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也使得相关国家之间的关系紧张,影响了地区和全球的稳定。
国际政治格局的变化还体现在全球治理体系的调整上。
传统的以西方国家为主导的治理模式面临着诸多挑战,新兴经济体要求在国际组织中获得更多的话语权和决策权。
例如,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等机构的改革中,新兴经济体的份额和投票权有所增加,反映了国际政治格局的新变化。
国际政治格局的变化对各国的外交政策产生了重大影响。
美国为了维护其全球霸权地位,采取了一系列的单边主义和贸易保护主义政策,引发了与其他国家的贸易摩擦和政治冲突。
中国则坚持和平发展的道路,积极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倡导多边主义和合作共赢,在国际舞台上赢得了越来越多的支持和认可。
对于发展中国家来说,国际政治格局的变化既带来了机遇,也带来了挑战。
一方面,新兴经济体的崛起为发展中国家提供了更多的合作机会和发展空间,有助于推动南南合作和区域一体化进程。
当今世界的政治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分析
当今世界的政治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分析当代世界政治的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分析近年来,当今世界政治发展呈现出许多显著的变化和趋势。
全球化、技术创新、新兴大国崛起等因素,对世界政治格局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从多个方面分析当今世界政治的发展现状,并展望未来的趋势。
首先,全球化是当今世界政治发展的一大特征。
全球化使得国家之间的联系更加紧密,经济、文化、技术等方面的交流与合作日益频繁。
国家间的相互依赖程度加深,促使各国政治体系朝向开放和合作的方向发展。
国家不再是孤立的个体,而是参与全球治理体系的一员。
例如,联合国作为一个多边国际组织,促进各国共同解决全球性问题,体现了全球政治合作的趋势。
其次,新兴大国的崛起对世界政治造成了重大影响。
中国、印度、巴西等新兴大国经济的快速增长使得它们在全球政治舞台上崭露头角。
这些新兴大国追求更多的国际话语权和参与决策的权力。
其在国际组织中的作用和影响力不断增加,与主要发达国家形成了更加复杂的多极格局。
未来,这些新兴大国有望在全球事务中发挥更为重要的作用,塑造国际政治秩序。
第三,科技创新也深刻地改变了当今世界政治格局。
互联网、社交媒体等现代科技手段的普及和使用,使得信息传播更加快捷和广泛。
这让政治参与者和民众之间的互动更加频繁和透明,增强了公众对政府的监督能力。
对政治的不满和抗议可以在瞬间在全球范围内传播,引发政治变革的力量。
这种科技创新对政治发展带来了诸多挑战和机遇,政府和政治精英必须善于应对和利用这些科技手段。
此外,当今世界政治还面临一系列的问题和挑战。
首先,民主政治的挑战。
虽然民主政治在某些地区取得了成功,但也出现了一些问题,如政党之间的分歧加剧、民众对政治不满情绪的增加等。
这些问题严重影响了民主政治的运行和稳定性。
其次,恐怖主义和国际冲突带来的安全问题。
恐怖主义活动在全球范围内仍然存在,国际冲突也时有发生。
这些问题对于全球稳定和安全带来了巨大挑战。
最后,环境问题和可持续发展。
当今世界政治格局与变化趋势
当今世界政治格局与变化趋势一、引言政治格局是指包括国家、国际组织、地区性组织、经济组织、安全组织、文明组织等在内的政治实体的分布情况、相互联系和竞合关系。
随着全球化的深入发展和新冠疫情的蔓延,当今世界政治格局正在经历较大的变化和调整。
本文将从多个角度分析当前世界政治格局的变化趋势。
二、大国争夺和新型霸权主义的出现世界上的大国包括美国、中国、俄罗斯、欧盟和日本等,它们在经济、军事和政治等领域中的竞争和影响正在成为当前世界政治格局的重要特征。
例如,近年来,美国政府推出了“美国优先”和“一带一路”倡议等政策,以保护本国利益和挑战中国的地位。
与此同时,中国也在增强自身的军事和政治实力,并加强与俄罗斯和欧盟的合作,在东亚和南亚等地区推进自己的国际利益。
此外,随着全球化的深入发展和新冠疫情的蔓延,新型霸权主义正在成为世界政治格局的一个关键特征。
在这种环境中,各国政府将更加注重维护本国的网络安全和经济利益,而不是致力于全球性的合作和互助。
三、国际组织和多边主义的发展国际组织和多边主义作为国际关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世界政治格局的变化和调整有着重要的影响。
然而,当前的世界格局表明,国际组织和多边主义正在面临巨大的压力和挑战。
例如,美国政府在皮尔斯·金卡德国际法院的问题上采取了主动退群的策略,这实际上是在削弱国际法体系的权威性和可执行性。
此外,在《巴黎协定》和《伊核协议》的问题上,美国与欧盟、中国和俄罗斯等国摩擦不断,这直接影响了国际组织和多边主义的运转。
四、经济实力和贸易争端的影响经济实力和贸易争端对世界各国的政治格局和变化趋势具有重要的影响。
当前,日益加剧的经济竞争和贸易摩擦,正在威胁世界经济的发展和可持续性。
例如,美国政府在各个领域对中国实施贸易制裁,这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中国的经济实力和政治影响。
同时,中国和欧盟在贸易、工业和技术等领域的竞争和争端也正在增加。
这些问题可能导致固有的全球化趋势发生逆转。
当代世界格局及发展趋势
当代世界格局及发展趋势在当今时代,世界格局正经历着深刻而复杂的变化,各种力量相互交织、相互作用,塑造着全球政治、经济、文化等多个领域的发展走向。
要理解当代世界格局及发展趋势,我们需要从多个方面进行分析。
从政治格局来看,多极化趋势愈发明显。
冷战结束后,美国一度成为世界上唯一的超级大国,但随着其他新兴经济体的崛起,这种单极格局逐渐被打破。
欧盟在一体化进程中不断加强自身的政治影响力,成为国际舞台上的重要一极。
中国、俄罗斯、印度等新兴大国在国际事务中的话语权不断提升,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同时,一些地区性的组织和联盟也在区域事务中发挥着重要的协调和引领作用,例如东盟、非盟等。
经济格局方面,全球化与区域化并行发展。
全球化使得各国之间的经济联系日益紧密,资本、技术、劳动力等生产要素在全球范围内流动更加自由。
然而,近年来贸易保护主义有所抬头,给全球化进程带来了一定的冲击。
与此同时,区域经济合作不断深化,如欧盟的经济一体化、亚太经合组织的合作、以及“一带一路”倡议推动下的亚欧经济合作等。
新兴经济体在全球经济中的比重逐渐增加,中国已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对全球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持续上升。
在军事领域,各国不断加大投入,提升自身的军事实力和战略威慑能力。
但同时,国际社会对于军事冲突的遏制和和平解决争端的呼声也越来越高。
核武器的存在使得大国之间的全面战争成为不可承受之重,因此通过外交手段和和平协商解决争端成为主流趋势。
文化方面,文化多样性得到更多的尊重和保护。
不同国家和民族的文化在交流中相互影响、相互融合。
互联网的普及加速了文化的传播和交流,同时也带来了文化冲突和文化认同的问题。
一些西方国家凭借其文化产业的优势,向世界输出其价值观和文化产品,但也有越来越多的国家开始重视本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以抵御文化侵略。
科技的发展是推动当代世界格局变化的重要力量。
信息技术、生物技术、新能源技术等领域的突破正在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方式和生产方式。
当今世界政治格局.doc
背景:1、资本主义制度的局限性和弊端随着时间的推移H益明显(1)社会贫富分化严重(2)资本主义经济危机频繁【18世纪60年代,英国首先开始了工业革命。
工业革命使资本主义经济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向前发展。
然而,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给占人口大多数的劳动者带来的好处十分有限。
特别是1825年以后,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周期性发生,造成工人阶级的绝对贫困;工人阶级享有的政治权利非常有限,是资产阶级政治统治的对象。
资本主义社会屮各阶级政治、经济上的不帄等,使阶级矛盾H益尖锐起来。
】2、世界工人运动的不断实践(1)工人运动不断发生(2)工人阶层走向成熟【19世纪三四十年代,欧洲发生了三次大规模的工人运动,即1831年和1834年法国里昂工人起义、1836年开始的英国宪章运动和1844年德意志西里西亚纺织工人起义。
这三次工人运动虽然失败了,但是它打击了资产阶级,S示了无产阶级的伟大力从而为马克思主义理论提供了阶级和实践基础。
同时它也证明,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只有用科学的革命理论做指导,才能取得胜利。
】3、新的社会思想理论开始活跃工【业革命以后,社会财富急剧增长,但工人的生活水帄并没有明显提岛,贫困人口不断增加。
这使人们认识到,资本主义社会并不是人类最美好、最理想的社会。
于是,各种揭露和批判资本主义社会、勾画未来理想社会的空想社会主义理论开始活跃起来。
】空想社会主义主要内容:以法国的圣西门、傅立叶和英国的欧文为代表的空想社会主义者,提出了空想社会主义的理论。
空想社会主义者对资本主义制度进行了深刻的揭露和批判,同时对未来的理想社会提出了各种设想。
其屮包括:用统一的社会生产来代替私人生产的无政府状态;消灭城乡差别,使劳动成为人们的需要,使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解放妇女等。
他们还曾天真地幻想,有朝一日统治阶级或大富翁能够良心发现,大发慈悲,掏出钱来帮助他们建立一个理想中的“人人帄等”的社会。
局限性:空想社会主义只是一种不成熟的理论,反映了正在成长中的无产阶级最初的、还不明确的愿望。
当今世界政治发展的趋势
当今世界政治发展的趋势当今世界政治发展的趋势篇一:当今世界政治经济格局及发展前景当今世界政治经济格局及发展前景当今世情是正处在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科技进步日新月异,国际金融危机影响深远,世界经济格局发生新变化,国际力量对比出现新态势,全球思想文化交流交融交锋呈现新特点,不稳定不确定因素增多,义务论、威胁论、危机论此起彼伏,遏制与反遏制、渗透与反渗透、分化与反分化从未间断。
当今世界格局堪比战国时代各国背旧盟结新盟,合纵连横.它表现为一超突显、多元借重、多重制衡的立体复合状态。
这是大国博弈的结果.世界政治格局是世界上主要政治力量通过一系列的抗衡、分化组合而形成的一种结构. 这种结构在一定时期内处于相对稳定的状态,但又处在不断发展变化之中。
美国仍是世界上唯一的超级大国,但不是唯一的大国也无法主宰世界;国际关系中的军国主义化重新抬头,当代世界将变得更不安全;世界政治中的单极时期已经结束,并非是由于美国的衰弱,而是新的世界力量中心的崛起。
世界格局虽未最终确立,但已呈现相对稳定的力量对比态势,这就是一超多强。
一超,是指美国;多强即多种重要力量,不仅包括中、俄、日、欧盟等主要大国和集团,也有印度、巴西、南非等发展中大国和其他力量。
冷战结束以来,大国关系发生了深刻的变化。
美国与其他大国的关系。
美国在大国互动关系中处于主导地位。
美国在!’世纪的战略目标很明确,就是继续占据并加强世界领导地位。
因此,美国处理与其他大国关系主要是两手:既利用又控制,既借重又牵制。
比如,在伊拉克问题上,美国绕开联合国,组成“自愿者同盟”,置主要欧洲盟国的利益于不顾,使法国、德国等大为不满。
其他大国虽不满美国谋求一超独霸的政策,但由于实力对比悬殊,均不会单独与美国公开、全面对抗。
各主要大国都从实际出发,把处理好与美国的关系放在对外关系中的突出位置,与美国既合作也斗争。
美国虽然实力超群,但在国际政治、经济、安全等重大问题上还需要其他大国的合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背景:1、资本主义制度的局限性和弊端随着时间的推移日益明显(1)社会贫富分化严重(2)资本主义经济危机频繁【18世纪60年代,英国首先开始了工业革命。
工业革命使资本主义经济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向前发展。
然而,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给占人口大多数的劳动者带来的好处十分有限。
特别是1825年以后,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周期性发生,造成工人阶级的绝对贫困;工人阶级享有的政治权利非常有限,是资产阶级政治统治的对象。
资本主义社会中各阶级政治、经济上的不平等,使阶级矛盾日益尖锐起来。
】2、世界工人运动的不断实践(1)工人运动不断发生(2)工人阶层走向成熟【19世纪三四十年代,欧洲发生了三次大规模的工人运动,即1831年和1834年法国里昂工人起义、1836年开始的英国宪章运动和1844年德意志西里西亚纺织工人起义。
这三次工人运动虽然失败了,但是它打击了资产阶级,显示了无产阶级的伟大力量,从而为马克思主义理论提供了阶级和实践基础。
同时它也证明,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只有用科学的革命理论做指导,才能取得胜利。
】3、新的社会思想理论开始活跃工【业革命以后,社会财富急剧增长,但工人的生活水平并没有明显提高,贫困人口不断增加。
这使人们认识到,资本主义社会并不是人类最美好、最理想的社会。
于是,各种揭露和批判资本主义社会、勾画未来理想社会的空想社会主义理论开始活跃起来。
】空想社会主义主要内容:以法国的圣西门、傅立叶和英国的欧文为代表的空想社会主义者,提出了空想社会主义的理论。
空想社会主义者对资本主义制度进行了深刻的揭露和批判,同时对未来的理想社会提出了各种设想。
其中包括:用统一的社会生产来代替私人生产的无政府状态;消灭城乡差别,使劳动成为人们的需要,使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解放妇女等。
他们还曾天真地幻想,有朝一日统治阶级或大富翁能够良心发现,大发慈悲,掏出钱来帮助他们建立一个理想中的“人人平等”的社会。
局限性:空想社会主义只是一种不成熟的理论,反映了正在成长中的无产阶级最初的、还不明确的愿望。
他们不能揭示资本主义的根本矛盾和发展规律,不懂得阶级斗争,不认识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所以他们的社会主义只能是一种无法实现的空想。
马克思与恩格斯的探索。
在柏林大学期问,马克思开始研究黑格尔哲学,参加了倾向进步的“青年黑格尔派”的活动,吸取了黑格尔的辩证法思想。
毕业后,马克思又接触了另一位著名哲学家费尔巴哈的著作,接受了他的唯物主义思想。
他参加社会政治活动,开始给科隆的《莱茵报》撰稿,不久又被聘为该报主编。
编辑工作为马克思提供了广泛接触社会的条件,使他更深入地了解劳动人民的苦难生活,更透彻地看清了普鲁士贵族地主利用国家政权任意欺压农民的丑恶面目。
1843年,马克思来到了巴黎。
巴黎时期的生活是马克思一生的转折点。
在这里,他深入研究了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和法国的空想社会主义,直接参加了许多工人团体的活动,并同他们保持着密切的联系。
马克思在1844年发表的《〈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中,第一次指明无产阶级是实现社会主义革命、完成人类解放的力量。
这时的马克思已经从一个革命民主主义者转变为共产主义者了。
1842年,恩格斯来到英国纺织中心曼彻斯特,在这里,恩格斯获得了接触工人的大量机会。
他密切关注和支持英国工人运动的开展,通过自己的革命实践,形成了共产主义世界观,从而转变成为一个共产主义者。
1842年,恩格斯在前往英国的途中路过科隆,在《莱茵报》编辑部第一次与马克思会面。
1844年,恩格斯路过巴黎,第二次与马克思会面。
两人充分交流了思想,在一切理论领域中都取得了一致意见。
1845年,他们在布鲁塞尔进行了第三次会晤,两位伟大的革命导师从此开始了共同的战斗历程。
他们志同道合,患难与共,共同写作,对德国的古典哲学、英国的古典政治经济学、法国的空想社会主义这些人类优秀思想成果加以科学的改造和吸收,并以此为基础创立了马克思主义。
马克思主义的诞生1847年11月,“共产主义者同盟”召开第二次代表大会。
大会委托马克思和恩格斯为同盟起草纲领。
1848年2月,新纲领发表,这就是国际工人运动的第一个战斗纲领——《共产党宣言》。
《共产党宣言》的主要内容:1、《共产党宣言》深刻分析了资本主义不可克服的矛盾,揭示了资产阶级的灭亡和无产阶级的胜利同样是不可避免的客观规律,阐明了无产阶级伟大的历史使命、共产党的性质和特点,规定了党的纲领、目的和无产阶级专政的基本思想。
2、《共产党宣言》批判了种种社会主义流派,分析了产生这些思潮的社会阶级根源及其本质和客观作用;制定了党的策略原则:联合一切可以联合的力量反对主要敌人,在联合中坚持无产阶级革命原则;同时,提出了把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向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转变的思想。
3、《共产党宣言》还明确指出,无产阶级应当建立自己的政党,没有自己的政党,就不能达到解放的目的。
《共产党宣言》最后号召:“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意义:1、共产党宣言的诞生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对全世界的无产阶级革命运动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并在百年之后直接影响了中国几代领导人的政治方针,推动了中国的发展。
2、《共产党宣言》是第一部较为完整而系统地阐述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理的伟大著作。
它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开辟了国际工人运动和社会主义运动的新局面,成为世界无产阶级的锐利思想武器。
第一国际第一国际,即国际工人联合会(英语:International Workingmen's Association),是1864年建立的国际工人联合组织。
马克思是创始人之一、实际上的领袖。
条件:1、19世纪五六十年代,欧洲资本主义经济以空前的速度向前发展,工人阶级队伍不断壮大。
2、资本主义自身的弊病表现更加明显。
3、工人运动的不断兴起,工人阶层日渐成熟。
4、马克思、恩格斯及时总结各国工人运动的经验教训,同时进行了深入的理论研究,为建立新的国际工人组织准备了条件。
建立过程:1857年,从欧洲开始的第一次世界性的资本主义经济危机,使社会矛盾更加激化。
19世纪60年代,国际工人运动再次掀起高潮,各国工人的罢工运动不断发生,各国工人之间的联系加强了。
1862年,伦敦举行世界工业博览会,有300多个法国工人和德国工人前来参观。
英、法、德三国工人商谈并提出了建立国际工人组织的问题。
这次会晤成为推动建立国际工人联合会的直接因素。
1863年,在波兰爆发了反对沙皇俄国压迫和奴役的起义。
这次起义在欧洲引起广泛的同情和支持。
英、法两国工人在伦敦集会,抗议沙皇政府对波兰人民的迫害。
这场运动直接促成了1864年国际工人大会的召开。
1864年,在伦敦圣马丁教堂召开了由来自英、法、德、意、波兰等国家的近2000名工人代表参加的大会。
大会成立了“国际工人协会”,即第一国际。
在会上,代表们选出了它的领导机构——临时中央委员会(后改称总委员会)。
英国工联领导人奥哲尔和克里默分别当选为主席和总书记。
马克思作为德意志工人的代表被选入总委员会,担任德国通讯书记。
11月1日,总委员会通过了马克思起草的《国际工人协会成立宣言》和《国际工人协会共同章程》,为第一国际确定了正确的政治原则和组织原则,表明马克思主义实际上已经成为第一国际的指导思想。
斗争内容:第一国际成立后,主要进行了两方面的斗争:一是反对各国资产阶级统治和压迫的斗争;二是反对第一国际内部的各种非马克思主义思潮和派别的斗争。
历史作用:1、国际工人协会成为各国工人团体进行联络和合作的中心。
它的建立,真正使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了!2、国际在欧美各国推动了工人运动的发展,提高了无产阶级的思想水平和组织程度;3、它广泛深入地宣传马克思主义,为马克思主义在工人运动中取得统治地位作了准备,为各国建立无产阶级独立政党奠定了基础。
巴黎公社背景1870年7月,普法战争爆发,法军全线溃退,普军攻入法国领土。
9月的色当战役中,法军大败,法国皇帝拿破仑三世缴械投降。
消息传到巴黎,群情激愤。
9月4日,巴黎爆发革命,建立了法兰西第三共和国。
但是,人民革命的胜利果实被资产阶级窃取,成立了临时政府。
他们后来又把“临时政府”改名为“国防政府”。
但国防政府并不保卫国家,在普鲁士大军压境的情况下,政府不是设法抵御外敌,而是千方百计要解除国民自卫军的武装。
过程:1871年3月18日凌晨,反动政府军队偷袭国民自卫军停放大炮的蒙马特尔高地时被发现,人民怒不可遏,发动起义。
国民自卫军和群众很快占领了市政厅等要地,梯也尔逃到凡尔赛,3月18日革命成功,巴黎升起了红旗。
3月26日,巴黎进行公社选举。
广大人民群众像庆祝节日一样,踊跃参加投票。
最初选出的86名公社委员有不少是第一国际会员,如瓦尔兰、弗兰克尔等。
3月28日,在市政厅广场举行巴黎公社成立大会,广场上人海沸腾,红旗招展,礼炮隆隆。
在《马赛曲》的歌声和“公社万岁”的欢呼声中,巴黎公社诞生了!为保卫胜利果实,公社采取了一系列革命措施。
公社废除了资产阶级反动军队,代之以国民自卫军。
公社委员会是经普选产生的国家最高权力机关,下设执行、军事、公安、司法、财政、教育等十个委员会,行使政府所属各部门的权力。
公社委员和工作人员都由选举产生,并对选民负责。
在任职期间,接受选民监督,随时可以撤换。
国家公职人员的最高年薪不得超过一般技术工人的工资。
正当巴黎无产阶级欢庆胜利之际,逃到凡尔赛的梯也尔军队开始反扑。
为尽快扑灭巴黎革命,俾斯麦把10万名法军战俘交还梯也尔指挥,还允许法军通过普军防线从北面进攻巴黎。
5月21日,在奸细策应下,凡尔赛军队突破巴黎西南方的圣克鲁门,攻入巴黎市区。
巴黎公社保卫战即历史上著名的“五月流血周”开始了!公社战士坚贞不屈,浴血奋战,每一条街道,每一座房屋,每一个障碍,都成为公社战士防守的堡垒。
妇女、儿童同成年男子并肩战斗,涌现出许多可歌可泣的事迹。
5月27日,战斗中的公社战士退到城东区的拉雪兹公墓。
在这里,200名公社战士与5OOO名敌人展开了激烈的搏斗,最后在公墓的一堵墙前全部英勇就义。
28日,巴黎全部被凡尔赛军队占领。
至此,震撼资本主义世界的巴黎公社革命结束了。
历史意义巴黎公社是无产阶级推翻资产阶级统治,建立无产阶级专政的一次伟大尝试,是无产阶级革命史上的一个光辉节点。
它的实践,丰富了马克思主义关于无产阶级革命和无产阶级专政的学说。
为国际社会主义运动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教训。
公社战士在同强大敌人战斗时表现出来的英勇不屈、视死如归的精神将永垂史册。
反思1、巴黎公社的失败是必然的。
因为在19世纪70年代,不论是生产力水平还是无产阶级的政治威信,都还未达到完成社会主义革命的程度。
2、同时,公社缺乏统一的革命政党的领导,没有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指导,更没有前人的经验可供借鉴,这些都是巴黎公社失败的重要原因。
第二国际背景1、19世纪七八十年代,国际工人运动出现了新的高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