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滑极限量规设计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设计目的及要求:

“机械设计与制造”方向课程设计是“机械工程及自动化”专业学生在学习了《机械制造技术基础》、《机械制造装备设计》等专业课程和“机械设计与制造”方向课程之后进行的一个实践性的教学环节,其目的是巩固和加深理论教学内容,锻炼学生专业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培养学生具有工艺装备设计(专用道具、专用量具)的工程实践能力。通过方向课程设计,应使学生达到以下要求:(1)初步掌握非标准刀具的设计内容、步骤和方法。

(2)初步掌握光滑极限量规的设计内容、步骤和方法。

(3)学生绘制非标准刀具、量具的工作图,真确标注技术条件。

(4)学会使用各种设计资料、手册和国家标准。

一.拉刀的设计

1.1零件的图样及工艺要求分析

题图(1.1)

0.025,公差等级IT7、表面粗糙度1.6;倒角其中:工件材料:50Cr,内孔直径φ50+

1×45°。

热处理:正火,HBS≤229。

1.2拉刀结构式及材质

(a)拉刀结构式的确定

由于工件要加工的部位是φ50内孔,故本设计的拉刀为圆孔拉刀;又根据拉刀的分类形式,根据被加工的材料来选择拉刀,一般情况下,在拉削韧性比较

大的金属材料时选用综合式拉刀。

(b)拉刀的材料确定

根据工件的材质50Cr,属于高合金钢,具有高的强度和高的耐磨

性,故根据根据常用拉刀的材质选择,选用拉刀材料:W6Mo5Cr4V2

1.3校准齿的直径(以角坐标x表示校准齿的直径)

根据公式:

d ox=d mmax+δ

式中:δ—收缩量,根据《金属切削刀具课程设计指导书》表4.16查的δ=0.011

则d ox=50.025+0.011=50.036mm

1.4拉削余量的确定

(a)按照经验公式法

根据《金属切削刀具课程设计指导书》表4.1查的。当预制孔采用钻削加工时,A的初始值为

A=0.005dm+0.1L0.5

式中:dm=50mm、L=50mm则A=0.096mm

(b)采用极限法

由于采用的是φ49的钻头,故最小的孔径为d wmin=49mm,拉削余量为:

A=d ox-d wmin=50.036-49=1.036mm

1.5各部分齿升量的确定

齿升量的确定一般原则:

1)粗切齿齿升量为了缩短拉刀长度,应该尽量加大,使得各刀齿切除总

余量的0.6-0.8。

2)精切齿齿升量按拉削表面质量要求选取,一般在0.01-0.02mm。

3)过渡齿齿升量在各齿上是变化的,变化规律在粗切齿与精切齿之间递减。

4)校准齿齿升量一般取0,是起修光和校准拉削表面作用。

再根据相关数据推荐值,故取粗切齿的齿升量为a f=0.04mm

故其余各齿升量fz(Ⅰ-粗切齿Ⅱ-过渡齿Ⅲ-精切齿Ⅳ-校正齿)选fzⅠ=0.04fzⅡ=0.035、0.030、0.025fzⅢ=0.020、0.015、0.010、0.005fzⅣ=0

过渡齿与精切齿切除的余量为:

A g+A j=2×(0.035+0.030+0.025+0.020+0.015+0.010+0.005)=0.28mm

由于粗切齿的第一个齿升量为零,故粗切齿的齿升量为:

Z c=(A-(A g+A j))/2a f+1=10

粗切齿、过渡齿、精切齿共切削余量为:(10-1)×2×0.04+0.28=1mm

因为总的切削余量为1.036mm故还留有加工余量0.036mm因而要多加一个精切齿;再调整各个精切齿的加工余量可以得到如下图(1.2):

按照《金属切削刀具课程设计指导书》表4.15查得取校准齿为7个,则可确定粗切齿为10个、过渡齿3个、精切齿5个、校准齿7个,共25个。

1.6确定拉刀的几何参数

(a)前角γ0:根据加工材料性能选取,按照《金属切削刀具课程设计指导书》

表4.2可查得取γ0=15°,精切齿与校准齿前刀面倒棱,bγ1=0.5-1mm,γ01=5°.

(b)后角α0和刃带宽ba:根据切削原理中后角的选择原则,应取较大的后角。但后角过大,刀齿直径减小,拉刀寿命下降;故按照表4.3可得粗切齿后角

α0=3°,倒棱宽ba1≤0.2mm,精切齿的后角α0=2°,ba1=0.3mm,校准齿α0=1°,ba1=0.6mm。

1.7计算校核容削槽

1.7.1计算齿距

根据《金属切削刀具课程设计指导书》表4.8查得,粗切齿与过渡齿齿距为:

P=(1.3~1.6)×L 0.5

=10mm

根据粗切齿齿距来确定精切齿和校准齿齿距:(Pj代表精切齿齿距)

Pj=(0.6~0.8)P=7mm

1.7.2校验同时工作齿数

根据《金属切削刀具课程设计指导书》表4.8查得公式:

A)最小同时工作齿数Z emin=L min/P=50/10=5

由于最小工作齿数为3故在合格范围内

B)最大同时工作齿数Z emax=L max/P+1=50/10+1=6

由于最大工作齿数最大值为8故在合格范围内

1.7.3设计容削槽形式及尺寸并校验

(a)设计容削槽

根据《金属切削刀具课程设计指导书》表4.9选择容削槽的形状为曲线齿

背。根据表4.9可查得选择基本槽形,故粗切齿和过渡齿的容削尺寸为:h=4mm、g=3mm、r=2mm、R=7mm;精切齿与校准齿尺寸为:h=2.5mm、g=3.5mm、r=1.3mm、R=4mm如图拉到工作图所示

(b)校验容削槽

根据校验证公式:

h≥1.13(K×2a f L)

0.5

式中:h=4mm,按照《金属切削刀具课程设计指导书》表4.11查得K=3,故计算

可得1.13(K×2a f L)0.5

=3.8≤4,在允许范围内,校验合格。

1.7.4设计分削槽

本次设计的是圆孔综合式拉刀,故选择粗切齿和过渡齿为弧形分削槽,精切齿和校准齿为三角形分削槽。根据《金属切削刀具课程设计指导书》表4.12和4.13查得:

槽宽a=d0min sin90°/nk-(0.3~0.7)

式中:d0min=49mm,nk=12,故计算得a=6mm

三角形分槽数n k=(1/7-1/6)πd0

式中:d0=50,故计算可得n k=24,槽宽b=1~1.2mm槽深h′=0.5mm。

1.8设计拉刀其他部分设计及校验

(a)前柄部分设计

由于设计的是圆孔拉刀,故采用2型-A式无周向定位面的圆柱形前柄,根

据《金属切削刀具课程设计指导书》表4.18查得选用d1=45mm、d2=34mm。(b)拉刀其余部分设计

根据《金属切削刀具课程设计指导书》表4.20,取前导部分直径d3=

d wmin=49mm,前导部分长度L3=L=50mm

后导部分直径d7=d xmin=50mm,长度L7=(0.5~0.7)L=30mm。

前柄端面到第一齿的距离为:

L1′=L3′+m+Bs+A+l4

式中:L3′=110mm,m=18mm,Bs=100mm,A=50mm,

l4=50mm故计算可得L1′=328mm。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