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科新理念:损伤控制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损伤控制性手术(Damage control surgery)及发展过程 • 1983年Stone等指出,在大出血的病人, 凝血功能障碍是预后不佳的主要原因, 此时应快速结束手术,逆转凝血功能 障碍,待病人生理状态缓解后再行确 定性手术。
一、损伤控制性手术(Damage control surgery)及发展过程 • 1993年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的创伤治 疗小组制定了腹部贯通伤病人“损伤 控制”的操作规范,包括控制出血后 迅速结束手术,持续积极的ICU复苏以 及再次确定性手术,这是文献中“损 伤控制性手术”的首次报道。
一、损伤控制性手术(Damage control surgery)及发展过程 • 伤后36h,伤员达美国Walter Reed总 医院,然后进行了分期手术治疗,最 终伤员的左面部损毁,右手丧失,经 腹部手术重建了肠管的连续性,一下 肢在膝上截肢,另一下肢为髋关节解 脱,伤残甚重,但他获得了生存。这 是应用“控制损伤性手术”这一理念 的成果。
• 其实质就是对危重的创伤病人进行应 急分期手术: • 采用简单有效而损伤较小的应急救命 手术处理致命性损伤;
一、损伤控制性手术(Damage control surgery)及发展过程
• 经进一步复苏后再分期手术处理非致 命性创伤。其核心是把存活率放在中 心地位,而放弃追求手术成功率的传 统手术治疗模式。
• 严重损伤后机体病理生理改变的基础 是大量失血,因此Kashuk等提出“血 性恶性循环(bloody vicious cycle)” 的概念,即病人的生理状态呈螺旋式 恶化,这一恶性循环的特征是低温、 凝血障碍和代谢性酸中毒三联征,最 终导致机体生理耗竭。正确认识严重 损伤后机体的病理生理改变,是理解 损伤控制性手术的基础。
二、损伤控制性手术的理论依据: 严重损伤的病理生理改变
• Burch等定量监测创伤后剖腹手术中病 人的体温丢失,发现即使对静脉输液、 麻醉吸入气体及空气对流毯等均施行 加温,病人剖腹手术中每小时的体温 丢失量至少为4.6℃。故他们认为迅速 终止剖腹手术的主要作用是限制热量 丢失,恢复温度敏感性凝血功能。
• 1955年以后,随着外科技术的进步, 加之文献报道填塞术后组织坏死、感 染及再出血等并发症,“填塞”不再 作为主流外科技术而逐年弃用。
一、损伤控制性手术(Damage control suFra Baidu bibliotekgery)及发展过程
• 20世纪70年代以后,肝周纱布填塞技 术又逐渐获得认可,并在某些严格适 应症的病人中获得较好的效果。 Feliciano等在1981年采用该技术治疗 10例严重肝损伤大出血的病人,存活 率达90%。
一、损伤控制性手术(Damage control surgery)及发展过程 • 两者相加,总死亡率为52%,并发症 发生率为40%。由于既往的临床实践 中,这群极危重病人的存活率为0。所 以,尽管“损伤控制性手术”的并发 症发生率和死亡率较高,其原则仍逐 渐获得认可。
一、损伤控制性手术(Damage control surgery)及发展过程
一、损伤控制性手术(Damage control surgery)及发展过程 • 1997年,Rotondo等对过去20年来采 用“损伤控制”原则治疗肝损伤的文 献进行了回顾,所统计的495例病人中, 死亡率为44%,并发症发生率为39%; 合并肝外伤创伤的病人,死亡率增加 到60%,并发症发生率增加到43%;
• 在阿富汗、伊拉克战争中,这一理念得到 了进一步深化。Gawande于2004年在《新 英格兰医学杂志》上著文描述损伤控制性 手术在战伤中的实际应用。一伤员在汽车 爆炸攻击中,两下肢、腹部、右手、面部 均严重损伤,在战地医院进行了初步处理, 切除一损伤严重的下肢,处理损破肠管外 置造口,对其余创伤进行包扎,后送德国 美军医院继续进行复苏救治,再空运返回 美国。
一、损伤控制性手术(Damage control surgery)及发展过程
• 损伤控制性手术理念的起源可以追溯 到20世纪前期,当时Pringle、Halsted、 Schroeder等分别报道了肝损伤后填塞 止血和早期终止剖腹手术的方法,二 战结束前,该技术一直是肝损伤的主 要治疗措施。
一、损伤控制性手术(Damage control surgery)及发展过程
二、损伤控制性手术的理论依据: 严重损伤的病理生理改变
• • • • • 体温过底将导致: (1)全身细胞代谢障碍; (2)心律失常; (3)心输出量减少; (4)促使氧离曲线左移而降低组织间 氧的释放;
二、损伤控制性手术的理论依据: 严重损伤的病理生理改变
(5)影响凝血功能。 Jurkouich等报道,病人中心温度从34℃ 降至32℃以下,死亡率将从40%增加 到100%。
一、损伤控制性手术(Damage control surgery)及发展过程 • 因此,“损伤控制”可以理解为有双 重含义: • 既控制原发损伤造成的严重后果—— 出血和污染,使之不再发展; • 又控制手术本身带来的损伤,保存伤 员的生命,为后续治疗创造条件,赢 得时间。
二、损伤控制性手术的理论依据: 严重损伤的病理生理改变
二、损伤控制性手术的理论依据: 严重损伤的病理生理改变
1. 低
温
2. 凝 血 障 碍 3.代谢性酸中毒
二、损伤控制性手术的理论依据: 严重损伤的病理生理改变
1、低 温 由于受损机体产能减少,开腹后 大量的热能逸散,大量输血、输液等 抢救性治疗,加之多数外科医生容易 忽视手术室升温、病人躯体保温、输 注液体及腹腔冲洗液加温等环节,故 严重损伤病人普遍存在低温。
一、损伤控制性手术(Damage control surgery)及发展过程
• 损伤控制性手术是近年来创伤外科领 域中涌现出来的一个新理念。最早于 1983年由美国学者Sone提出。现在, 欧美和日本等国已作为严重创伤救治 的原则。它不同于常规手术,也不同 于一般的急诊手术。
一、损伤控制性手术(Damage control surgery)及发展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