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外产业集群理论_基于经典和多视角研究的一个综述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22卷 第3期2010年6月

研究与发展管理R &D MANAGEM ENT V o.l 22N o .3J un .2010

文章编号:1004 8308(2010)03 0009 10国外产业集群理论:基于经典和

多视角研究的一个综述

魏剑锋

(河南大学工商管理研究所,开封 475004)

摘 要:产业集群是一种特殊的组织形式,由于研究对象的复杂性和多学科的共同参与,从而形成了产业集群

理论 丛林 .为了清晰地把握产业集群理论的脉络和主要内容,首先对有关产业集群的经典理论进行述评,然

后依据研究视角对20世纪70年代末以来的其他产业集群理论进行归纳梳理,最后进行了评价.

关键词:国外集群理论;经典研究;多视角分析

中图分类号:F062 7 文献标识码:A

收稿日期:2008 12 05;修改日期:2010 02 25.

基金项目:河南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2008FJJ024). 作者简介:魏剑锋(1963!),男,博士,副教授,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产业集群.

产业集群是一种特殊的组织形式,自从马歇尔对产业集群进行开创性的研究以后,在很长时期,企业聚集现象只受到区位学者的关注,而没有受到主流经济学家的重视.直至20世纪80年代以后,此种局面才被打破,主流经济学、区域经济学、经济地理学、管理学、产业组织学、社会学等不同学科的学者纷纷涉足这一领域,由此形成了众多的产业集群理论学派,如新产业区学派、空间经济学派、战略管理学派、创新

系统学派等.有关产业集聚研究涉及众多的内容,某一具体内容又涉及各种各样的观点[1].产业集群理论

之所以如此庞杂,既与产业集群本身边界的模糊性、研究对象的复杂性相关,也与不同领域学者的研究方法、视角和关注点各异相关.这种 百花齐放 的局面,一方面,开阔了人们的视野,另一方面,也给理论借鉴造成了困难.本文以关于产业集群形成机制和竞争优势的理论为主线,对产业集群经典理论进行述评,然后按研究的视角不同,对20世纪70年代以来主要理论成果进行梳理,最后在总体上予以总结和评价.1 经典理论

1 1 外部经济理论

新古典经济学代表人物阿尔弗雷德∀马歇尔(A lfredM arshall)第一个比较系统地研究了产业集群现象,以至现在的集群研究大多仍以马歇尔理论为基础.在#经济学原理∃一书中,马歇尔研究了专门工业集中于特定地方这一现象,即生产性质相类似的中小企业集中生产的 产业区 现象.马歇尔提出外部经济的概念,并用于分析这种组织形式的 经济特性 .外部经济是企业聚集而产生的,他把集群产生的外部经济或利益具体归结为三个方面:%企业聚集形成了知识信息的溢出和创新的环境,在集群中行业的秘密不再是秘密,而似乎公开散发在空气中;&企业聚集有利于共享的非贸易投入品和服务行业的发展,生产最终产品的企业聚集可以为辅助企业的产生和高价机械的使用提供条件;∋企业聚集导致具有专业技能的劳动力市场的形成,节约了雇主和劳动力之间的相互搜寻成本.此外,马歇尔还注意到了聚集给顾客带来的便利,他还认识到集群这种专业化的生产区域容易受到经济萧条的更大影响[2].

马歇尔的研究是开创性的,他不仅发现了集群这一重要经济现象,而且研究了集群企业之间的客观协作行为、聚集经济表现形式,提出了外部经济的概念,为以后集群研究奠定经济理论基础.但是马歇尔是为了研究企业组织而探讨外部经济的,集群并不是他研究的重点.受研究目的与所处的历史时代所限,他的分析是概括性的,也是初步的.他虽然 论述了集中生产的优势,而没有描述可能导致这种集中的过

10研究与发展管理第22卷

程[3];他观察到了集群内知识信息扩散和创新现象,但没有挖掘这一现象产生的具体原因;他已经接触到集群与购买者之间的利益关系,但也仅仅是提及.至于对集群更全面的分析和是否用数理表述方法等,在一部非集群专著中是不能苛求的.

1 2 工业区位论

阿尔弗雷德∀韦伯(A lfred W eber)是工业区位理论的创立者,他探讨了工业生产活动聚集 在某个地方以及 何种方式的问题.他把影响工业区位的因素分为两类:一类是影响工业分布于各个区域的 区域性因素,另一类是引起工业再分布的 集聚因素.集聚因子的作用分为两种形态或两个阶段:%初级集聚阶段,即企业经营规模的扩大;&高级集聚阶段,即由多种企业在空间上集中的集聚,若干个工厂集聚在一个地点能给各个工厂带来更多的收益或节省更多的成本.韦伯认为,集聚因素是一种 优势,在一定集中化程度下,成本因工业的集中化而降低,并具体分析了集聚四个方面的优势[4].

韦伯系统地建立了一系列概念、原则、公式(定理),并完成了一般区位理论,对以后区位理论、经济地理理论、区域经济研究都产生深远的影响.其中,集聚能够导致大批量购买和出售,得到成本更为低廉的信用,甚至可以 消灭中间人的观点极富创见性,但后来的研究者对此没有深入挖掘.普雷德尔指出,韦伯的区位理论只是就生产过程本身讨论的,缺乏一般经济理论基础,因而缺少普遍的经济意义[4].总的来看,韦伯研究的重点是一般工业的区位选择问题,对于特殊研究对象的集群其理论指导意义有限.

在韦伯之后,大量的区位理论学者对聚集经济进行了研究.这些研究都强调特定地理范围内经济活动的相互联系,即生产联系、服务联系和营销联系.相互关联的企业组成了一个复杂的综合生产网络,各企业作为该网络的一个组成部分出现,企业间通过直接或间接联系组织在一起.聚集经济效益体现在运输经济效益、储备经济效益、采购经济效益、信息经济效益和社会固定资本费用的节约等方面[5].

1 3 空间经济理论

马歇尔之后,空间区位问题没有被主流经济学所重视,只有传统经济地理学、古典区位论仍在关注产业区域集聚问题.20世纪90年代,以保罗∀克鲁格曼(Pau lK r ugm an)为代表的新经济地理学(或空间经济学)对产业集聚现象进行了新解释.克鲁格曼认为经济活动的地理集中是由收益递增、运输成本及需求因素之间的相互作用决定的.他提出了一个一般均衡垄断竞争模型,即中心!外围模型来解释产业聚集现象.克鲁格曼认为,关键系数的微小变动会使经济发生波动,原先两个互相对称的地区发生变化,起初某个地区的微弱优势不断积累,最终形成产业聚集中心,而另一个地区则变成外围.克鲁格曼等人的聚集理论强调了专业化的源泉在于关联效应,以贸易成本,主要是运输成本作为聚集发生的关键变量,因而认为集聚意味着将制成品运到消费者手中会引起更多的贸易成本,这会降低福利水平,但是集聚节约了中间产品的贸易成本,企业会从中获益,集聚的维持是后者效应占主导地位[3,6].

藤田昌久和雅克-弗朗科斯∀蒂斯进一步解释了不同形式的报酬递增和不同类型成本的权衡问题.他们认为,一个产业集群的形成取决于三个截然不同的影响力的相对实力:局部经济体的大小、价格竞争的强度以及运输成本的水平[7].

克鲁格曼等人的集聚理论的贡献在于,把空间问题与规模经济、竞争、均衡等问题结合在一起,通过数学模型分析证明了产业集聚的原因,解决了主流经济学回避的区位问题.但克鲁格曼主要分析企业之间的垂直关联和聚集体的内部市场,回避了对聚集现象有重要影响的知识溢出问题.藤田昌久和蒂斯描述了信息和知识交流的传播过程,但缺乏对信息和知识外溢这种外部性细节的阐述.实际上,企业聚集是一个复杂现象,追求集群内部市场和运输成本节约是企业决策多种要素中的一个要素.更确切地说,中心!外围模型是从更一般的意义研究人口与经济活动的集中现象,不是严格意义上的 集群分析,尽管是以马歇尔的理论为基础,但实际上是扩大了马歇尔的研究对象.从产业范围看,该理论是研究制造带和农业带这种最一般的分工形式,而不是研究细分行业中相关企业的聚集;从区域范围看,是研究国家范围内较大区域的产业聚集,而不是研究狭小地理空间范围内的企业聚集.

1 4 竞争优势理论

迈克尔∀波特(M ichaelPorter)在#国家竞争优势∃一书中提出了产业集群的概念,并阐述了集群的竞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