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质学基础总结地质大学总结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重要章节有:2、3、4、5、6、7、8、9、12、15、16
比较重要的有:10、11、13
其他的章节要求是自学,因此我们没有总结,也有考的可能,希望大家自己看吧!
第二章
1.陆地地形和海底地形各分为哪几部分?
2.什么是重力异常?
3.什么是地温梯度?
4.什么是磁异常?
5.常用的地质测年方法是什么?
6.什么是莫霍面、古登堡面、康拉德面以及它们将地球划分成哪几个部分?
7.岩石圈和软流圈一起称为构造圈,什么是岩石圈?
8.地球由里向外划分为哪7个圈层
9.常用测定岩石年龄的放射性同位素方法有哪几种?
10.熟记地质年代和中国地质年代表
第三章地壳和岩石圈
1.地壳是固体地球的最外层,以莫霍面与地幔想分离,横向不均匀,表现在它分大陆地壳和大洋地壳,这是地球不同于其他行星的一大特点。

2.地壳结构的基本特征:垂向厚度的差异和物质成分的不均匀(促使地壳物质的循环交换和
构造运动)
3.大陆地壳:大陆及大陆架部分的地壳具有上部硅铝层(花岗质层)下部硅镁(玄武质层)的双层结构(硅铝层的密度及纵波速度小于硅镁层)。

中间是康拉德面
4.大洋地壳:硅镁层单层结构(O,SI.Al,Fe.Ca,Mg,Ti),上部是海洋沉积物,岩石由玄武岩和下伏橄榄岩组成。

5.划分:通常以还够为界,海沟以外为洋壳,在海沟不发育处,陆基以外是陆壳,他们之间可以形成特殊的中性喷出岩安山岩
6.陆壳的特点1.垂向和横向不均匀2.内部分层3.下地壳岩石组成具有多样性
4.物质组成上,由上至下,侵入岩有酸性逐渐变为基性岩,变沉积岩的数量下降,不同深度对应不同的变质相
5.在原始地壳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经过演讲活动好变质作用发生强烈的构造变形,形成高山和深谷
7.大洋地壳:占地壳面积的60%,质量的37%,相对于陆壳稳定,三层结构,海底山脉均为火山喷发形成,无挤压作用,缺少区域性变质作用
8.陆壳与洋壳的关系:相互转换
9.地壳活动区:又称地槽,造山带,板块边缘,大陆边缘,主要分部在:环太平洋,大洋中脊,地中海——喜马拉雅带
10.地壳稳定区:地台,地块,地盾,陆块。

克拉通,形成稳定于钱寒武纪,分布在:(非洲,南美,印度,澳大利亚,北美,东欧,西伯利亚中国)地块南极大陆,深海平原
11.地壳稳定区和活动区的特点:37——39页
12.克拉克值:元素在地壳中的平均质量百分比含量。

13.地壳元素克拉克值的特征(39下)及意义(41)
14矿物:在各种地质作用中形成的,在一定地质和物理化学条件下相对稳定的自然元素的单质和化合物,是岩石和矿石的组成单位,分为固态液态气态胶态,地壳中最常见的十种非金属矿物称为造岩矿物(表3-4)
15岩石:岩石是各种地质作用的产物,并在一定的地质物理化学条件下稳定存在的矿物集合体,构成了地壳和地幔的顶部固态部分,它是天然固态的
16.岩石按成因分为,岩浆岩(火成岩),沉积岩,变质岩,地表以沉积岩为主,深处以岩浆岩和变质岩为主
17.岩石圈:地壳和上地幔顶部固体圈层,包括整个地壳和莫霍面以下软流圈以上的固体岩石部分
18.岩石圈的组成及特点:由花岗岩,闪长岩和玄武岩组成,地震波高速带,横向不均与
19.了解板块构造学说与岩石圈板块(43-47)
第四章
1.矿物:在各种地质作用中形成的,具有一定地理条件和物理化学条件下相对稳定的自然元素的单质和化合物
2.类质同象:矿物在一定条件下结晶时,起晶体结构中某一元素的部分位置被其他化学性质相类似的元素(原子、分子)所代替,而起晶体的结构类型和化学键型不发生根本性的变化
3.晶体:内部质点(原子,分子、离子)在三维空间成周期性排列的固体
4.晶体的基本性质:子限性、均一性、异向性、对称性、最小内能、稳定性
5.非晶体:内部质点既不呈现周期性变化也无几何多面体外形的固体
1、光学性质:矿物对可见光的吸收、反射和折射所表现的各种性质以及可见光在矿物中的干涉和散射现象
2、光学性质包括颜、条痕、透明度、光泽
3.硬度:矿物对外来机械作用的抵抗作用
4.矿物硬度计从小到大是滑石、石膏、方解石、萤石、磷灰石、正长石、石英、黄玉、刚玉、金刚石
5.解理:
6.什么是断口
7.什么是相对密度
第五章外动力地质作用与沉积岩的形成
1.地质作用————外力地质作用、内力地质作用。

外地质营力————按地质营力分:(1)水(①地面流水、②海水、③地下水)(2)冰川(3)风
(4)生物
①地面流水————按水源补给:常年性流水、暂时性流水(片流、洪流)
按水质点的运动轨迹:层流、紊流、环流(双向环流、单向环流)
②海水————波浪、潮汐、洋流、浊流
按作用过程:(1)风化(2)剥蚀(3)搬运(4)沉积(5)成岩
内地质营力————(1)构造营力(2)岩浆营力
2.风化作用————(1)物理风化作用(2)化学风化作用(3)生物风化作用
(1)物理风化作用:温度风化、冰劈作用、盐类的结晶与潮解作用
(2)化学风化作用:溶解作用、水解作用、氧化作用、水合作用
(3)生物风化作用:生物机械风化作用、生物化学风化作用
风化作用的影响因素:气候条件、地形条件、岩石性质
3.剥蚀作用————(1)河流的剥蚀作用:河流的下蚀作用、河流的侧蚀作用
(2)海洋的剥蚀作用:海水的机械剥蚀作用、海水的溶蚀作用和生物剥蚀作用
潮流和洋流的剥蚀作用、浊流的侵蚀作用
(3)地下水的剥蚀作用:机械潜蚀作用、化学溶蚀作用
(4)冰川的侵蚀作用:刨蚀作用
(5)风的剥蚀作用:吹蚀作用、磨蚀作用
4.搬运作用————(1)河流的搬运作用(2)海洋的搬运作用(3)冰川的搬运作用(4)风的搬运作用
(1)河流的搬运作用:化学搬运(真溶液、胶体溶液)、机械搬运(推移、跃移、悬移)碎屑颗粒在搬运过程中的变化:分选作用、磨圆作用和磨细作用、机械分异作用
(2)海洋的搬运作用:波浪的搬运作用、潮流和洋流的搬运作用、浊流的搬运作用(3)冰川的搬运作用:推运、载运
(4)风的搬运作用:推移、跃移、悬移
5.沉积作用————(1)牵引流沉积作用(2)重力流沉积作用:泥石流、颗粒流、液化沉积作用、浊流
(3)化学沉积作用:真溶液、胶体溶液
(4)生物的沉积作用:生物遗体直接堆积成岩、生物的间接沉积作用
河流的沉积作用的主要场所:①河流入海、入湖、支流入主流处②河床纵比降变小处③弯曲河段
a.顺直河流的沉积特征:河床底部的沉积、心滩沉积
b.曲流河的沉积特征:滨河床浅滩与河漫滩沉积、牛轭湖沉积
c.河口区的沉淀特征:形成三角洲
海洋的沉积作用————(1)滨海带(2)浅海带(3)半深海和深海带
(1)滨海带沉积:①海滩沉积(砾滩、沙滩、泥滩)②沿岸沙堤、沙坝和沙嘴沉积③泻湖沉积
(2)浅海带沉积:机械沉积、化学沉积(①碳酸盐沉积②硅质沉积③磷质沉积④铁、锰、铝沉积)、
生物沉积(生物碎屑岩、生物礁)
其他沉积作用:坡流与洪流沉积、地下水的沉积作用、冰川的沉积作用、风的沉积作用6.沉积岩成岩作用阶段:同生作用阶段、固结成岩作用阶段、后生作用阶段、表生作用阶段沉积岩成岩作用主要类型:压固作用、胶结作用、重结晶作用、交代作用、氧化还原作用、压溶作用
第六章沉积岩特征及主要岩石类型
一沉积岩的化学成分----与岩浆岩相比较(相同点,不同点)
二沉积岩的矿物成分----特有矿物,缺乏矿物,共有矿物
三沉积岩的结构-----(1)碎屑结构(2)泥质结构(3)粒屑结构(4)晶粒结构(5)生物骨架结构(6)火山碎屑结构
四沉积岩的构造-----(1)层理构造(水平层理,平行层理,波状层理,交错层理,块状层理,粒序层理)是沉积岩中最重要的一种构造
(2)层面构造(3)暴露成因的构造(4)化学成因的构造(鸟眼构造,结核,缝合线)(5)生物成因构造(叠层石构造,痕迹构造)
五沉积岩的颜色
六沉积岩的分类
沉积岩的分类
陆源沉积岩----- 碎屑岩,粘土岩
碎屑岩-------四个基本组成部分(碎屑颗粒,杂基,胶结物,孔隙)
物质成分(碎屑颗粒,填隙物质)
结构(碎屑颗粒的结构,杂基和胶结物的结构)
主要岩石类型(1)砾岩和角砾岩(2)砂岩(3)粉砂岩(4)粘土岩
火山碎屑岩(1)火山碎屑物质
(2)火山碎屑的结构(集块结构,火山角砾结构,凝灰结构,火山尘结构)
(3)火山碎屑的构造(假流纹构造,火山泥球构造,斑杂构造,层理构造)**火山碎屑岩分类表
内源沉积岩一碳酸盐岩
粒屑机构(注意与碎屑结构相区分)
生物骨架结构
晶粒结构
碳酸盐岩的分类主要碳酸盐岩的岩石类型
二硅质岩硅质岩的基本特征硅质岩的分类及主要岩石类型
第7章岩浆岩作用及其产物
1.岩浆:在地壳深处及上地幔天然形成的,以硅酸盐为主要成分的炙热,粘稠,富含挥发成分的熔融体。

主要成分为硅酸盐(SiO2)
温度700-1300
分类:超基性岩浆(SiO2<45%),基性岩浆(SiO2:45%-53%),中性岩浆(53%-66%),酸性岩浆(>66%).
2.火山喷发的方式:熔透式喷发,裂隙式喷发,中心式喷发(宁静式,爆裂式,递变式)。

3.火山喷出产物:气态喷出物,液态喷出物,固态喷出物
4火山堆结构及类型
5.岩体:岩浆在地壳不同层次中冷凝后,则形成各种形态的岩浆岩体。

冷凝形成的岩石称侵入岩
浅层侵入体(0-3);
中层侵入体(3-10);
深层侵入体(>10)
整合侵入体:岩盆,岩盖,岩床,岩鞍
不整合侵入体:岩基,岩株,岩墙,岩枝,岩脉
6.火山活动分布:
死火山,休眠火山,活火山
环太平洋带
地中海-喜马拉雅-印尼带
大洋中脊带
其他火山
7.岩浆岩的演化:
岩浆的分异作用:熔离分异作用,结晶分异作用,气态分异作用
岩浆的同化混染作用
8.侵入岩体原生构造:
原生流动构造
原生破裂构造:L-节理(层节理),S-节理(纵节理),Q-节理(横节理),
D-节理(斜节理),边缘节理,边缘逆断层
9.喷出岩体形态与原生构造
喷出岩体形态
原生层状构造:流纹构造,流面与流线,气孔与杏仁构造
第八章岩浆岩及其主要岩石类型
第一节岩浆岩的基本特征与分类
一、岩浆岩的物质成分
1.岩浆岩的化学成分
2.岩浆岩的矿物成分
(1)硅铝矿物和铁镁矿物
(2)主要矿物、次要矿物、副矿物
(3)原生矿物、他生矿物、次生矿物
二、岩浆岩的结构和构造
(一)岩浆岩结构
1.结晶程度
1】全结晶2】半结晶3】玻璃质
2.矿物颗粒大小
(1)显晶质结构
伟晶结构粗粒结构中粒结构微粒结构
(2)隐晶质结构
根据矿物颗粒相对大小
等粒结构不等粒结构斑状和似斑状结构
3.矿物的自型程度
(1)自型结构(2)半自型结构(3)它型结构
4.颗粒间的相互关系
(1)文象结构(2)条纹结构
(二)岩浆岩的构造
(1)块状构造(2)斑杂构造(3)带状构造
(4) 气孔构造和杏仁构造(5)流纹构造
(6)珍珠构造(7)枕状构造
三、岩浆岩的分类
1.按化学成分分类
2.按矿物成分分类
3.按产状、结构构造分类教材把岩浆岩分为五类
1】超基性岩类
2] 基性岩类
2】中性岩类
4】酸性岩类
5】脉岩类
注意:表8-3 岩浆岩分类表很重要
第二节超基性岩类
一、一般特征
二、侵入岩的主要类型
超基性岩按其矿物成分不同可分为四类
1】橄榄岩类
2】辉石岩类
3】角闪石岩类
4】黑云母岩类
三.喷出岩的主要类型
1.苦橄岩
2. 科马提岩
四.产状、分布及有关矿产
第三节基性岩类
一、一般特征
二、侵入岩的主要类型(代表岩石为辉长岩)辉长岩按其中铁镁矿物和硅铝矿物的含量分为四种1】暗色辉长岩
2】辉长岩
3】浅色辉长岩
4】斜长岩
三、喷出岩的主要类型
1.玄武岩
分类:
根据所含斑晶矿物成分和化学成分
1】橄榄玄武岩2】辉石玄武岩3】斜长石玄武岩
根据化学成分不同划分
1】拉斑玄武岩2】高铝玄武岩3】碱性玄武岩
2.细碧岩
四、产状、分布及有关矿产
第四节中性岩类
一、闪长岩-安山岩
1.一般特征
2.侵入岩的主要类型
(1)闪长岩(2)闪长玢岩
3.喷出岩的主要类型
4.产状、分布及有关矿产
二、正长岩-粗面岩类
1.一般特征
2.侵入岩的主要类型
(1)正长岩(2)二长岩(3)碱性正长岩
(4)正长斑岩
3.喷出岩类型
(1)粗面岩(2)粗面安山岩
4.产状、分布及有关矿产
第五节酸性岩类
一、一般特征
二、侵入岩的主要类型
(1)钾长花岗岩(2)二长花岗岩(3)花岗闪长岩(4)碱性花岗岩(5)斜长花岗岩(6)花岗斑岩(7)石英斑岩
三、喷出岩的主要类型
(1)流纹岩(2)英安岩(3)黑曜岩
(4)松脂岩(5)珍珠岩(6)浮岩
四、产状、分布及有关矿产
第六节脉岩类
一、一般特征
三、的主要类型
1.煌斑岩
1】云母煌斑岩
2】角闪煌斑岩
3】辉石黄斑岩
2.细晶岩
1】花岗细晶岩
2】正长细晶岩
3】闪长细晶岩
3.伟晶岩
1】花岗伟晶岩
2】正长伟晶岩
3】闪长伟晶岩
三、产状、分布及有关矿产
第九章变质作用及变质岩的形成
第一节变质作用
一、变质作用的概念
二、变质作用的因素
(一)温度
1】温度升高可使原岩中一些矿物发生重结晶
2】温度变化能引起原岩中矿物之间发生变质反应各种组分重新组合形成新的矿物
3】温度升高可为变质反应提供能量,并使岩石中的流体的活动性增大,促使变质反应进行
4】温度持续升高可使原岩在重结晶和变质结晶基础上发生部分重熔,其中长英质组分成为流相体,引起混合岩化作用
(二)压力
1.静压力
(1)负荷压力
1】压力增大有利于形成分子体积小、比重较大的矿物,结果使变质岩的密度增大
2】某些随温度变化而进行的变质反应需要一定的压力条件,而且当负荷压力变化时,该特定反应开始发生的温度也随之改变
(2)流体压力
2.应力
1】对岩石和矿物的机械改造
3】通过多种途径加快反应反应和重结晶的速度,促进这些作用的进行
(三)流体相
1.起溶剂作用
2.参与反应形成新的矿物
3.起加速重熔作用
(四)时间
三、变质作用的类型.
1.接触变质作用
1】接触热变质作用
2】接触交代作用
2.动力变质作用
3.气液变质作用
4.区域变质作用
5.混合岩化作用
第二节变质作用方式
一、重结晶作用
二、变质结晶作用
三、交代作用
四、变质分异作用
五、变形和碎裂作用
第三节变质岩的特征及分类
一、变质岩的物质组分
(一)变质岩的化学组分
(二)变质岩的矿物成分
1.变质岩的主要造岩矿物
1】与岩浆岩和沉积岩共有的矿物
2】主要在变质岩中出现的矿物
2.变质岩矿物的内部结构和其他特点
1】变质岩中片状、针状、柱状矿物(如绿泥石、云母、角闪石、辉石)较多
2】变质岩中常发育有分子排列紧密的矿物,这种矿物是较小的分子体积和较大的相对密度,如榴子石
3】变质岩中同质多象变体矿物发育
4】变质岩矿物的变形现象发育
5】斜长石的环带结构在变质岩中较为少见
二、变质岩的结构构造
(一)变质岩的结构特征
1.变余结构
2.变晶结构
(1)变质结构的一般特点
1】同一世代的变晶矿物没有明显的先后结晶顺序,结晶自形程度仅取决于结晶能力,且矿物之间排列紧密、彼此镶嵌或相互包裹
2】变斑晶的形成一般与基质矿物同时或稍晚,因次变斑晶以富含基质矿物包裹体为特征,与岩浆岩中斑晶形成较早的情况相反
3】出变斑晶外,变晶矿物的自形程度,多为他型或半自形,这与无自由结晶有关4】柱状、片状及放射状矿物比较发育,柱状、片状矿物的延展性比较岩浆岩中大,且多为定向排列
(2)变晶结构的类型
按变晶的自形的程度划分
全自形变晶结构半自形变晶结构
按矿物粒度的绝对大小划分
粗粒结构中粒结构细粒结构显微粒结构
按矿物粒度的相对大小划分
等粒变晶结构不等粒变晶结构斑状变晶结构
按变晶矿物的结晶习性和形态划分
粒状变晶结构鳞片变晶结构纤状变晶结构
3.交代作用
4.碎裂及变形结构
(1)碎裂结构(2)糜棱结构
(二)变质岩的构造
1.变余结构
2.变成结构
1】斑点状构造2】板状构造3】千枚状结构
4】片状构造5】片麻状构造6】块状构造
7】流状构造
3.混合构造
条带状构造眼球状构造角砾状构造片麻状构造迷雾状构造
三、变质岩的分类
1】区域变质岩类
2】混合岩类
3】接触热变质岩
①接触热变质岩②接触交代变质岩
4】气-液变质岩类
5】动力变质岩类
第四节区域变质岩类
一、一般特征
二、主要岩石类型
1.板岩
2.千枚岩
3.片岩
(1)绿片岩(2)云母片岩(3)镁质片岩(3)角闪片岩(5)蓝闪石片岩
4.片麻岩
5.角闪岩
6.变粒岩
7.片麻岩
8.榴辉岩
9.大理岩
10.石英岩
第五节混合岩类
一、一般特征
二、主要岩石类型
1.混合岩
(1)角砾状混合岩(2)条带状混合岩
(3)眼球状混合岩
2. 混合片麻岩
3. 混合花岗岩
第六节接触变质岩类
一、一般特征
二、主要岩石类型
1.斑点板岩
2.角岩
3.大理岩、石英岩
4.接触片麻岩或片麻岩第七节气-液变质岩
一、一般特征
二、主要岩石类型
1】矽卡岩
(1)钙质矽卡岩(2)镁质矽卡岩
2】云英岩3】青磐岩4】蛇纹岩
第八节动力变质岩类
一、一般特征
二、动力变质岩的主要岩石类型
1.碎裂岩系
(1)构造角砾岩(2)碎裂岩
2.假玄武玻璃
3.糜棱岩系
(1)糜棱岩(2)千糜岩(3)变余糜棱岩
第十章古生物
古生物的概念:地质学家第四纪全新世一前的生物称为古生物。

古生物学研究的对象是化石。

P217
化石:由于自然作用而保存于地层中的古生物的遗体和遗迹称为化石。

石化有两种类型:钙化和碳化。

化石分为四大类:实体化石、模铸化石、遗迹化石、化学化石。

P218
生物进化的一般规律:进步性、进化的不可逆性、适应于特化、成种方式。

成种方式有两种:渐变式和突变式。

三叶虫三叶虫的背甲构造,成分以碳酸钙和磷酸钙为主,形态呈卵形或圆形,结构上分为头甲、胸甲和尾甲。

三叶虫的地史分布:全为海生,始现于早寒武世,寒武纪最为繁盛,地层意义最大,至二叠纪末灭绝。

笔石的基本构造:胎管、胞管、笔石枝P233
植物界分类系统(年代表格)
植物界演化的主要阶段P240
十一章地层与地层单位
一、旋回沉积作用和非旋回沉积作用P241
二、地层堆积作用:纵向堆积作用,横向堆积作用,生物筑积作用。

三、地层的划分与对比:岩石学特征,生物学特征,地层结构,地层的厚度与体态,地层接触关系,其他属性P246
四、地层的划分、对比原则和方法:P248
五、地质年代及主要地层单位表:P250
六、岩石地层单位:组、群、段、层。

七、年代地层单位:宇、界、系、统、阶、时代。

八、生物地层单位:延限带、顶峰带、组合带、间隔带、谱系带。

第十二章产状和接触关系
产状概念;
产状和产状要素面状构造产状要素:走向、倾向和夹角;
线状构造产状要素:倾伏向、倾伏角、侧伏向和侧伏角;
产状要素的测定与表示方法;
水平岩层的产状:概念和特征;
层状岩石的产状倾斜岩层的产状:‘V’字形法则;
厚度和出露宽度:①厚度概念和分类;②出露宽度的概念,与岩层倾角大小的关系
整合:概念和成因;平行不整合:表现形式和形成过程
接触关系不整合:概念和分类角度不整合:表现形式和形成过程
其他:①研究不整合的意义②确定不整合存在的标志③其他接触关系(了解);
十三章构造运动
由于地球内部自然力的作用造成地壳或岩石圈的机械变形、变位称为构造运动。

第一节、构造运动的分类及表现
根据构造运动发生的时间,将构造运动分为新构造运动和古构造运动,其中,新构造运动又分为现代构造运动和挽近构造运动。

1、构造运动是相对地史期间的构造运动而言的。

新构造运动活动性表现最强烈的形式——地。

现代构造运动:地质历史中近一万年以来的地壳运动称为现代构造运动。

挽近构造运动:挽近时期的构造运动指新近纪末以来到全新世以前的运动,即从23—0.01Ma 间的运动。

例如,海蚀地貌的变迁,洪积扇的迁移
2、古构造运动
古构造运动指地质历史中新近纪以前发生的构造运动。

构造运动方向及其表现:
水平运动:沿平行海平面方向的运动,即地球球面切线方向的运动称为水平运动。

垂直运动:沿垂直海平面方向的运动,即沿重力方向或地球半径方向的运动称为垂直运动。

构造运动的结果分类及表现
1、造陆运动、造陆运动指形成大陆的构造运动,以形成大陆大洋等大型地貌单元为特征。

2、造山运动、造山运动指形成山脉的构造运动,是褶皱作用、断裂作用、岩浆作用和变质作用的综合结果,是水平挤压和垂直上升的结果。

第二节构造运动的特征
1 构造运动的影响范围
目前已知,构造运动主要发生在岩石圈范围内,其动力与下地壳和上地幔软流圈的活动直接相关。

2构造运动的速度和幅度
构造运动的速度和幅度是不均匀的,不同地区、不同时间、不同运动方式表现不同。

一般来说水平运动的幅度要大于垂直运动的幅度;构造活动地区要大于构造稳定地区。

3构造运动的空间分布
不同地区构造运动的强度明显不同,从全球看可分为活动区和稳定区。

现代活动区集中在环太平洋沿岸和大洋中脊;稳定区位于各大陆中心。

地质历史上活动区多为古板块边缘,而稳定区多为古板块核心。

4构造运动的周期性和构造运动期
从时间上看,地质历史中构造运动表现为比较长的平静期和比较短暂的剧烈活动时期的交替出现,即呈现运动的周期性。

构造运动的地质记录
一地貌记录
由主要与水有关的地貌的发育过程所表现的新构造运动。

1河流阶地
河流阶地:河谷两侧谷坡上形成的一般洪水不能淹没的阶梯状地形,称为河流阶地。

河流阶地可分为侵蚀阶地、基座阶地和堆积阶地。

2夷平面
使地表面逐渐变平的作用称为夷平作用,或称为准平原化,其结果造成准平原。

3 溶蚀地貌
二沉积记录
1古风化壳,
风化壳形成之后,如果被后来的沉积物所覆盖,则可以保存起来。

被保存下来的地史时期的风化壳称为古风化壳。

2古侵蚀面(不整合面)
由于地壳长期上升脱离海侵,遭受风化剥蚀而形成的风化剥蚀面称为侵蚀面。

3岩性和厚度
沉积岩的岩性和厚度与地壳运动状态有密切关系。

三变形记录
构造运动造成的最直观的结果是构造变形。

地震
一地震的一般概念
大地发生突然的震动称为地震。

地震是岩石圈内能力积累到一定时候释放的一种形式,也是自然界经常发生的一种地质作用。

大地震动是地震最直观最普遍的表现。

地下发生地震的地方叫震源;震源在地面上的垂直投影,即地面上离震源最近的一点称为震中,它是接受震动最早的部位。

从震中到震源的距离叫震源深度。

震中及其附近地面震动最剧烈出称为震中区,也称极震区。

从观测点到震中的距离叫震中距。

震中距在100KM 以内的称为地方震,在1000KM以内的称为近震,大于1000KM 的称为远震。

地震按震源深度可分为:浅源地震、中源地震、深源地震。

二地震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