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家庭教育调查问卷报告总结.doc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精品文档温江区西街社区家庭教育状况的调查
家庭教育是整个国民教育及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校教育、社会教育的基础,与学校教育相比,家庭教育侧重于良好的品质、行为习惯、健康心理的培养,
它对孩子的一生都有着重要的影响。
自古有“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一说。
家庭教育既
是摇篮教育,也是终身教育。
家庭教育因其特殊的地位和影响,在社会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然而当今很多家庭不注重对孩子进行教育,有些家长对家庭教育的认识不足,甚至违背孩子成长的客观规律,只养不教。
诸不知,家庭教育的缺失,严重影响孩子的身心健康,促
使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更加捉襟见肘,事倍功半。
为加强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建设、提高家长对家庭教育认识水平,举行家庭教育调查及对家庭教育的研究迫在眉睫。
对此,我于2010 年 9 月对温江区西街家庭教育情况进行了调查。
一、基本情况及调查结果分析:
此次调查目的:了解当今家庭教育的现状,树立家庭教育观念,寻求比较适当的家庭教
育方式;能够引起更多家长的关注,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
调查方法:调查分析归纳法,通过对 211 名学生家长进行问卷调查,搜集家庭教育案例,对答卷和案例进行综合分析得出结论。
调查项目:(对部分选题进行分析)
1.家长对学生的期望(问卷):谈谈你对自己子女的期望?
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成为“学识渊博,内涵丰富”“考上名牌大学,将来生活好”的家
长占70%。
如:有的家长谈到“首先要学习好,其次是懂得做人”;再如“希望孩子能够
出人投地,努力去追求自己的目标,实现自己的梦想,是一个具有品德高尚的人”;另一位
家长说“不论子女的成绩如何,只要孩子有坚强的意志,勇敢面对社会,有良好的素质就好” ;还有一位家长这样说“随他去”。
由此,我们可以看出:无论是家庭生活俭朴,还是家庭富
裕,无论是文化层次低的,还是文化层次高的。
无不希望自己的孩子有个很好的前途,他们都期望一样的结果,但是他们大多数家庭把教育责任推给学校,随孩子自己做决定,解决自己的一切事情。
忽略家庭教育是重要性。
殊不知家庭教育是任一种教育所难以填补的空缺。
这势必造成孩子各方面发展的不平衡。
2.家长的教育方式(问卷统计)
现今我国学生和家长之间谈论的最多话题莫过于“成绩好不好”“听不听话”之类的。
家长的教育方式不同会对学生产生怎样不同的影响呢?学生最能够接受的是怎样的教育方式呢?
( 1)学生成绩不理想及行为不当时家长采取的态度和措施:
给予鼓励
帮助其克服 不闻不问
.
6 .
7%
.
82 7%
10 6%
( 2)孩子做错事时家长的教育态度和措施:
坦然地帮其改正
严厉批评 打骂 顺其自然
69 .
1%
17 .
3%
4 .
9%
.
65
3
根据上面的统计可以看出,在学生成绩不理想时父母给于鼓励,但是再优秀的也有做错事的时候,但要学生记住教训永不再犯,一定离不开优化的教育方式。
因此,我认为要提
高学生的成绩, 规范学生的行为举止。
采取鼓励开导, 心平气和地帮其改正教育方式很重要。
3. 家长应对学生进行哪方面的教育?
学校教育重点是书本知识的传授, 科学知识的探究。
如果,家长再对这方面进行教育就显的有些重复了。
事实上学生除了学习成材之外, 更重要的是学习做人。
况且在素质教育的今天学生更应该全面发展, 除了教育孩子努力学习之外, 还应对孩子进行道德教育, 法制教育,以及性教育等形成互补。
朴素的道德教育是我国自古有之。
而性教育却是家庭教育的空白。
孩子尝偷禁果无不是
性教育在家庭的空白所致。
( 1)家长对性教育的态度:
经常讲
偶尔
不闻不问 3. 1%
39. 2%
57. 7%
( 2)家长和子女的沟通:
经常 偶尔 没谈过 很期望 35 . 3%
44 . 1%
17
. 6%
2 9%
.
由上面的统计可见,大多数家长不重视对孩子进行性教育。
许多家长无暇顾及孩子的
感受 ,很少与孩子沟通,不理解孩子的内心世界。
小学生正处在身心发展的阶段,身体的发
育让他们无所适从。
对异性的朦胧感更让他们感到害怕。
家长和孩子几乎时时刻刻都需要交
流 ,家长应该经常向子女传播性教育的知识,让孩子理解性教育。
不要让他们因为满足自己
的好奇心而越轨。
因此,家长应在青少年性教育和性知识宣传方面多下工夫,帮助孩子培养
健康人格,增强自我保护能力,让青春期的少男少女生活得更健康。
二、调查后的反思:
尽管国人文化素质在普遍提高,但是家庭教育方面还是存在许多问题。
1. 教育方法不当:
①粗暴型
调查中,有的学生回答让我们了解了为数不少的家长在家庭教育中动辄棍棒相加。
稍有不如意便严厉惩罚,打骂时有发生,造成孩子心理上的扭曲。
有的家长并不顾及孩子的自尊,
不懂得孩子的成长规律,更不知道怎样去帮助和指导孩子。
②放任型
有的家长由于工作忙,无暇照顾孩子,或者只顾及自己享受玩乐。
对孩子听之任之“随他去”。
忘记了家长的义务和社会责任。
作为家长对孩子不仅是生之就了事,还得养之,教
之,子不教父母之过。
③溺爱型
过分的娇惯使得孩子唯我独尊,成了名副其实的土皇帝。
有的家长对孩子过分溺爱,要什么给什么,就算是天世上的星星,月亮都要摘下来。
家长宁可自己吃苦受累,也不让孩子
做一丁点分外事。
使得这一代孩子缺乏艰苦奋斗的精神。
成就了一些高分低能的“中国人” 。
在吃苦耐劳,意志品质方面反而不如外国发达国家的孩子。
使得我国艰苦奋斗,勤劳简朴的
优良传统显失流传。
2.只关注学习成绩
有的家长只是关注孩子的学习成绩。
如:考试得多少分,班里第几名。
至于其他,家长很少过问。
这势必造成对孩子的误导——自己的任务除了学习还是学习,生活平淡枯燥会使
学生产生厌学心理。
其实,孩子成长中不光是学习的事,还应该有别的事。
他们的生活应该
是多彩的、丰富的、充实的。
调查反映出“家庭教育的主体是健康的,但问题依然存在。
”
不少家长无视孩子自身条件,无视孩子成长过程中的生理和心理特点,对孩子有过高的期望,给孩子施加压力,重视成绩,走进了唯分论的误区,忽视智力开发,更不屑于培养非
智力因素。
家庭教育是家长对子女尽到的责任,家长要正确处理也子女的关系,养考并重,不要放会自流;严受结合,孩子的品德和智力的形成与父母的态度和情感有很大关系,要将爱建立
在严格要求的基础上,要做到理解与尊重结合,要允许孩子发表不同意见,尊重他们的见解,要培养孩子自主与自立意识,父母既不能限制过多,也不要事事包办。
要创造条件培养孩子丰富的想象和独创精神。
三、家庭教育研究的对策和建议
在一项“为自己能够健康成长,拥有一个温馨的家庭环境,你的期望是什么?”的学生问卷中反映“父母对认识一些教育子女的方法,多与子女交流,开导子女的心灵,做一个健康的孩子”,“父母尽量相互体谅,尊重孩子的想法”“爱——多一点”“希望家长能适当
的关心我们,不能只重视学习,生活上同样也需要关心。
”“期望他们给予我自由,相信我们的做法。
让自己拥有一个属于自己的空间,不要不分青红皂白进行批评,不要太注重成绩单和排名。
”“希望父母多和我沟通,多理解我”诸如此类意见占50%以上,由于家长疏与孩子的沟通,导致孩子与家长经常见面却感到陌生。
面对孩子的成长欲指导却无从入手。
孩子心理存在问题却不能发现——这样自然就形成了代沟。
所以我建议:
①加强教师与学生家长间的沟通交流,定期家访和开家长会议座谈会。
要与家长平等地
交流 .在方法上相互交流,在知识上取长补短,在教育上形成合力。
②请专家指导,定期请家庭教育专家为家长作报告,了解国内外家庭教育动向。
学习现
代教育理念,以便更新观念,增长知识,为家庭教育导航。
③加强对学生深入细致的了解,了解是教育的前提,家长应和孩子多沟通,以便更有针
对性地分析研究每个学生的个性特点,发展潜能,制定富有特点的帮教措施,促进所有学生生动活泼,富有个性充分发展。
④在家庭教育研究中贯彻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
把人的作用,人的发展,作为家庭教
育的首要任务:把培养人的主体精神作为家庭教育的宗旨。
“人之出,性本善” 孩子刚出生来到这个世上,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同时父母也是孩子的第一个启蒙老师。
孩子的本性是善良的,家庭教育对孩子的影响是刻骨铭心是。
家长的一言一行都会影响孩子的心态家。
家庭教育是否得当对孩子以后的人生是至关重要的。
通过此次调查,使我认识到:家庭教育是学校教育的基础。
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二者之间不能割裂开来,缺少哪一个环节,都会对孩子产生不良的影响。
希望通过家庭教育调查研究后每一个人都能够更有针对性指导家庭教育,使我们的下一代健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