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心理学中的现代主义_后现代主义及其超越_叶浩生

西方心理学中的现代主义_后现代主义及其超越_叶浩生
西方心理学中的现代主义_后现代主义及其超越_叶浩生

 收稿日期:2003-02-19

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重点项目(DBA010161);江苏省哲社“十五”规划项目(L3-023)

 通讯作者:叶浩生,E -mail :hs ye @public1.ptt .js .cn

西方心理学中的现代主义、后现代主义及其超越*

叶浩生

(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研究所,南京210097)

摘 要 当代西方心理学中存在着现代主义取向和后现代主义取向的对立和冲突。冯特以来的西方心理学流派大多属于现代主义的范畴。现代主义的特征是:(1)重视科学的价值,强调科学的方法;(2)信奉经验主义;(3)个体的中心地位。后现代主义取向的核心是社会建构主义,其主要特征为:(1)批判的倾向,对现代心理学的理论基础进行解构;(2)把社会建构论作为认识论的基础;(3)促进心理学实践的四个转变。尽管两种倾向形成鲜明的对照,但两者也存在着一些共同的方面,从而构成了超越两者的基础。两种取向的超越需要以科学实在论作为元理论的基础,并需要双方互补、合作和开放的态度。

关键词 西方心理学,现代主义,后现代主义,经验主义,社会建构主义。分类号 B84-09

西方心理学中一直存在着两种文化或两种方法论的分裂与冲突,且已有学者对此作过专题论述。在本文中,我们选择从现代-后现代的角度认识西方心理学中的对立与分裂,并就超越这种对立和分裂提出我们的观点。

1 西方心理学中现代主义取向的特征

1.1 心理学中的现代主义的概念

现代主义和后现代主义并非以时间界限来划分的,它们是两种取向或两种方法论。西方心理学中的现代主义取向具有悠久的历史。可以说,科学心理学建立之后的历史就是心理学的现代主义取向的发展史。 在科学心理学建立之初,存在着冯特的内容心理学与布伦塔诺的意动心理学之争。在冯特的一方,研究的是意识的内容,使用的是实验法;在布伦塔诺的一方,研究的是意识的活动,使用的方法是自我经验的描述。两者的争论构成了心理学中两种文化对立的雏形,但是两者都是经验取向的,都把意识作为一个“精神实体”来处理,因而都是现代主义的。 在此之后出现的构造主义和机能主义延续了冯特和布伦塔诺之间的争论,不用说也是从属于现代主义取向的;行为主义、精神分析、格式塔心理学、皮亚杰学派、认知心理学等学派都是心理学中的现代

主义的不同表现形式,可以说,西方主流心理学是从属于现代主义范畴的。

由于后现代主义是反科学主义的,因而心理学的两大文化之一———科学主义心理学,无疑是心理学中后现代主义取向的主要攻击目标,科学主义心理学也由此成为心理学中现代主义取向的主要代表。现在的问题是:科学主义取向的对立面,即人本主义或人文主义心理学是否也从属于心理学的现代主义取向?

回答是肯定的。在反对科学主义方面,心理学中的人文主义取向和后现代主义取向是一致的。从某种意义上说,后现代主义取向也是广义人文主义取向的一个组成部分。但是两者之间有着重要区别。心理学中的人文主义取向虽然反对科学主义的霸权,但是仍然相信科学的价值,认为通过经验方法最终可以揭示人的“内在本质”,最终使人的固有“潜能”得到充分发挥。而这些恰恰是后现代主义取向所反对的。除此之外,人文主义心理学大多把意识经验看成是精神实体,表现出本质主义和基础主义的特点,因而皆可归入现代主义的范畴。1.2 现代主义取向的主要特征

1.2.1 重视科学的价值,强调科学的方法 现代主义取向的心理学重视科学的价值,相信通过科学的方法最终能揭示有关心理与行为方面的“真理”。

 心 理 学 报 2004,36(2):212~218 Acta Psychologica Sinica

212

 

1879年,德国心理学家冯特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确立了心理学的发展方向。自那时起,科学,特别是自然科学的科学观和方法论就成为主流心理学效仿的主要模型。在行为主义及其随后的新行为主义和20世纪60年代末发展起来的认知心理学那里,自然科学成为心理学家的理想,科学化一直是心理学家追求的目标。人文主义心理学虽然反对心理学的自然科学化,但并不反对科学的价值,认为在维护人的尊严的基础上,科学能发挥出更大价值,最终能为揭示人的“内在本质”服务。人本主义心理学家史密斯(Smith,B)在与后现代心理学家格根(Gergen,K)论战时指出:“较软或者更具人文倾向的心理学家可以为逻辑实证主义的消亡而欢呼……然而,在我看来最不幸的是这样一种倾向,即由格根怂恿的那种放弃科学概念的倾向,而不管这种科学是自然的或社会的、历史的或非历史的。科学是重证据的、公开的和自我批判的社会事业,科学已经更为恰当和更加广泛地促进了其领域中各种现象的理解。它以真理的追求作为它的理想……真理的主张不可能被还原为修辞或政治。”[1]因此,在相信科学,相信客观真理方面,心理学中的科学主义和人文主义是一致的。

1.2.2 信奉经验主义 经验主义认为一切知识来自于经验,感觉经验是认识的唯一源泉。这种观点以不同的形式表现在各个阶段的心理学流派之中。冯特强调实验法,无疑是受到经验主义的影响,布伦塔诺反对实验,但是却信奉经验,用他自己的话说,经验是他唯一的老师。行为主义的科学观和方法论更将心理学中的经验主义贯彻到极点。人本主义心理学反对以经验自然科学的方法研究人,但是却不反对以经验作为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在经验观察和经验描述方面同经验主义保持着一致性。概括地说,经验主义贯彻到心理学中,表现为这样一些方面:(1)把心理现象作为一个经验实体,认为通过经验实证方法可以达到这个实体。因为经验实证方法是唯一科学的方法,这种方法的使用可以保证客观真理的获得;(2)主体和客体的两分法,既然经验是一种精神的实体,那么在经验之外必然存在着一个物质的客观实体,经验是对这一客观实体的反映、表征、描述或复制品,通过经验实证方法,我们可以了解有关这两种实体的真实知识;(3)强调经验观察的重要性,认为通过观察获得的经验数据是中立的。科学始于观察,理论是观察累积和抽象的结果,没有观察就没有理论,没有观察就没有科学,同时,所有的概念、理论、假设、命题都必须有经验观察的支持,否则就是反科学的、非科学的;(4)心理学概念的操作化,用心理学家弗莱彻(Fletcher,G)的话来说:“传统经验主义对可观察数据的强调的另一个方面是它定义认知特性的方式,只有能以可观察的行为定义的认知特性,即下一个操作定义,这种特性才是可以接受的。”[2]行为主义,特别是新行为主义和认知心理学皆受到这种观念的影响,操作定义成为通行的和普遍的定义方式;(5)经验模型的流行,即在观察获得的数据基础上建立具有普适性、通用性的理论模型。只有那些按照严格的经验步骤,精密的程序设计而得到证实的理论假设才有望成为这样的模型。这种理论模型是超越时空的、超越历史和文化的,可以应用于所有的人类群体和社会。新行为主义者赫尔的假设———演绎理论体系就体现了这种思想。

1.2.3 个体的中心地位

心理学中的现代主义和后现代主义的基本差别之一就是关注的焦点或分析水平的不同。从后现代主义的观点来看,现代西方心理学的各个流派几乎都把关注的焦点放在个体身上,个体的心灵或个体的行为成为研究的对象,且有关心灵和行为的心理学知识是科学研究者个体心灵的成就,研究者从个体的内部,或者从个体直接联系的具体环境来研究个体的心理与行为,极少从文化的角度,从社会历史的背景探讨心理与行为产生和发展。在心理学建立之初,心理学家关注的焦点是个体的意识,尽管构造主义关注意识的构造,机能主义关注意识的机能,但分析的水平都在个体的层次上。此后,行为主义的产生使得心理学家把关注的焦点从意识转到行为,但分析的水平并没有改变,所探讨的仍然是个体。认知心理学同样如此,信息的加工是在个体水平上的加工。认知心理学中的建构主义(constructivism)观点站在反映论的反面,认为知识的形成并非外在对象表征、反映的结果,而是个体内在图式作用下的建构的结果。是个体通过对外在信息进行加工、分解、抽象、综合而形成的。人本主义心理学强调潜能的自我实现,而潜能是个体内在的、固有的、生物学性质的。总之,这些研究所关注的焦点无不处在个体的水平上。社会心理学也受到这种倾向的影响,心理学的社会心理学区别于社会学的社会心理学的主要特征之一就是前者注重研究个体在社会情境中的行为表现,而后者更关注群体的心理与行为。把个体放到中心的地位,就使得心理学的研究呈现出

 2期叶浩生:西方心理学中的现代主义、后现代主义及其超越213

 

这样一些特点:(1)在个体的层次上分析知识的形成、心理现象的产生和发展,研究的设计、结果的分析无不体现在个体水平上,群体或社会层面上的分析被置于次要的地位;(2)还原论的指导思想。由于分析的水平在个体层次,为深入探讨心理或行为的影响因素,必须在个体的水平上进一步向个体内部还原,寻找更为细致的因变量,如生物因素、物理化学特性等等;(3)研究方案的中立性、纯洁性,价值中立特性,以便于获得超越文化、历史的真理,摆脱无关因素的干扰。

2 西方心理学中的后现代主义取向的特征

心理学中的后现代主义取向包含着许多不同的理论体系,如社会建构主义心理学、话语心理学、多元文化论、释义心理学、叙事心理学、解构主义心理学和后现代女权心理学等等,其中,社会建构主义心理学处在中心地位。这些理论观点尽管存在着差异,有时相互之间也存在着对立和冲突,但存在着一些明显的特征将它们维系在一起,共同构成了西方心理学中的后现代主义取向。

2.1 批判为先导,对现代主义心理学的理论基础进

行无情的“解构”

后现代主义是对现代主义的反动。西方心理学中的后现代主义取向站在现代主义心理学的对立面上,对心理学中的现代主义取向的种种特征进行了批判:

2.1.1 反实在论 实在论论证了不同对象和属性的客观存在。心理学的实在论相信心灵及其属性的实在性质。后现代主义取向认为心灵、意识无法脱离语言而独立存在。实际上,认知、情绪、人格等心理特性都是人们在社会生活中建构出来的,并没有一个精神上对等的实体与之相对应。以社会性别(gender)为例,社会性别并非一个精神实体,我们根本无法确定男性或女性的社会性别的“真实”本质。我们有的只是一个不同社会条件下的一个社会建构产品。因此,社会性别的分析不是把它作为实体寻求其本质,而是聚焦于社会性别的表征,把注意的中心指向社会生活中人们对社会性别的表述。心理现象并非独立存在的实体,心理学的概念也不存在一个客观存在的“精神实在”作为基础。

2.1.2 反主客两元论 现代主义心理学是建立在主观-客观、物质-精神两分法的基础之上的。依照经验论的观点,在主体的经验之外存在着一个客观世界,主体的知识是对客观世界的反映,所谓的真理就是对客观世界真实的反映。后现代主义取向认为,主客两元世界的划分是现代主义的一个“宏大叙事”,并没有相应的证据予以支持。相应地,建立在主客两元论基础上的外源论和内源论之争也是站不住脚的。外源论关注环境因素对心理机制的影响;内源论强调从心理现象的内部组织特性解释心理的生成。而后现代主义取向试图超越内源论和外源论隐含的主客两元论局限,把知识、心理的形成看成是社会互动的结果。这种观点不再纠缠于支配人类思想和行为的规律,而是转向研究我们用以建构知识和心理的话语实践。

2.1.3 反科学至上论 前文曾经指出,现代主义取向相信科学的价值,认为科学方法是使得我们达到真理的唯一方法。心理学中的后现代主义取向认为,由于所谓的客观世界和我们内在的精神世界都是社会建构的结果,不存在真假之分,因而有关行为的科学论断和一个门外汉的叙述在认识论上是等值的,既没有贵贱之分,也没有高低之别。心理学中的不同理论体系只是建构心理世界的不同方式,可以进行分析和比较,但是却不能依照其经验的效度进行验证和评价。行为的科学理论与日常生活对行为的理解都是可供解读的“文本”,只能进行“解构”和“释义”,不能进行真假判断。经验实证方法作为科学的方法也失去了它的特权地位。在后现代主义取向那里,经验实证方法仅仅是多种可供选择方法中的一种,并非方法的全部。而且经验实证方法本身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缺陷,不应该成为心理学家唯一的选择。

2.2 社会建构主义的认识论基础

后现代主义取向把社会建构主义作为认识论基础,以社会建构的观点解释知识、真理、意义和世界。它对建立在主客两元论基础上的反映论持批判的态度,而极力主张社会建构的观点。依照后现代主义取向的观点,人的认识是建立在以往的经验、先前的理论观点的基础之上的。正像库恩范式论中的事实一样,每一种事实都是相对于一定的范式。范式决定着什么是事实,什么不是事实。人的认识同样如此,决定人们看到的东西并不仅是眼前的事物,更重要的是他的经验和他从属的社会群体及其从事的实践活动。所以人们的认识是社会互动的结果,是人们在社会生活中建构出来的,而不是对外在对象的反映。真理是“发明”的,而不是“发现”的。“现代主义强调使用客观的方法可以使得观察者得到现实的

214

 心 理 学 报36卷

持久真理。而后现代主义认为观察者总是在建构着被观察的事物。因此,被观察到的决不会是客观真理,而必然总是观察者和被观察到的东西的某种结合。”[3]所以后现代主义取向主张,我们对于世界的知识,我们对于心理和行为的认识既不是一种表征,也不是一种“发现”,而是一定社会历史条件下的“建构”。如果认识的过程依赖于已有的概念和范畴,依赖于所从事的社会实践活动,那么怎么能保证通过观察获得的不是“发明”,而是“发现”呢?所以,认识过程是积极主动的建构过程,并非被动的反映。建构并非个体内在水平的建构,而是社会人际互动、相互协商和共同意识所决定的,这些社会过程决定了知识的标准和知识产生的方式。所以,建构又是一种文化的建构,是特定文化历史条件的产物。对于心理现象而言,它的建构同样发生在具体的历史条件下和特定的社会生活中:不同的历史时期,人们对心理现象有不同的认识,不同的社会对心理现象进行了差异极大的分类。由此得出的结论是:心理学的“真理”只是相对的,没有超越文化历史的普遍真理。

2.3 促进心理学实践的四个转变

2.3.1 语言的意义和作用的转变 受后结构主义的影响,心理学中的后现代主义取向认为语言并非透明的媒介。现代主义心理学把语言看作是心灵的孩子,认为语言作为一个中性的工具,忠实地描述或表征了内在的心理状态。但后现代主义取向认为,语言不是表达思维,而是规定思维,因为我们并非被动地反映世界,而是从现有文化的语言中汲取概念和范畴去作用于世界,语言为我们提供了一个认识世界的框架或思想范畴。所以语言是建构性的,而不是反映性的。心理现象作为“他者的心灵”并不是简简单单地“在那里”(out there)等待着语言为它们贴上标签,而是被语言“建构”和“制造”出来的。2.3.2 从个体中心向关系模型的转变 现代主义聚焦于个体的心灵、个体的理性。一方面,现代主义取向在个体的水平上进行分析和探索,另一方面,科学家的个人理性决定着哪些成为知识,哪些不成为知识。后现代主义取向把注意的中心从个体转向社会,从个人理性转向文化关系和社会互动。因为个体心灵和个体理性都是通过语言而建构出来的,而语言是公共关系的产物。从本质上讲,语言是人际互动的产品。没有哪一种语言是个体私有的。在个人的内在世界中使用私有的符号系统对他人没有任何意义。相反,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讲,那是精神分裂的表现。因此,所谓的个体理性实质上是一种文化参与形式。个体是否理性不决定于他自身,而决定于他所从事的活动是否与他所处的社会风俗相一致;个体科学家是否理性,不取决于他的智力水平,而取决于他是否采纳了他所在的科学群体通行的话语。因此,心理学研究的焦点不在个体的内部,而在社会的互动、公共的关系。

2.3.3 从客观世界向社会建构世界的转变 对于现代主义来说,世界作为一种实体就在那里,以供观察。但对于后现代主义来说,世界并非一个实体,而是语言的社会建构。这并非说世界根本不存在。世界就是世界,实体就是实体,这是谁也无法否认的。但是一旦我们尝试去描述它、谈论他,阐述它对我们的意义,它就进入了建构的世界。因为描述、谈论、阐述需要语言,而语言并非中性的媒介,它是先在的,规定着我们的思维方式。“物质”、“心理过程”并非世界的镜子,而是语言系统的构成成分。传统心理学把心理现象分析为认知、情感、人格等过程,认为心理现象既有它的先行环境刺激,又有其后继的行为结果。这些心理学的知识并不是作为精神实体的心理世界的描述,而是一种特定的文化传统的产物,是社会通过语言的实践活动建构出来的。在这种意义上,被我们视为“真实”的心理学知识只不过是公共建构的副产品。

2.3.4 从经验实证向话语分析的转变 现代主义把心理世界作为实体,并认为经验自然科学的方法是达到这一实体的可靠路径。在后现代主义景观中,进入人们视野的并非独立的实体,而是公共关系的社会建构,是话语的产物,不存在真与假、错与对,有的只是一些可供解读的文本。就动机来说,存在着不同的话语:驱力说、本能说、环境论、遗传论、自我实现论等等。这些学说都是一种社会建构,体现着不同的话语要求。就心理治疗来说,重要的不是分析病理心理的内容和机制,而是从患者的谈话中发现患者怎样建构了病理心理,在他的谈话中,存在着哪些冲突的话语。在后现代主义看来,话语不仅具有建构的特性,还有操作的特性。接受什么样的话语,就会产生什么样的行动。行为不是内在动机的结果,而是话语的操作特性使然。因此,心理学的实践应该从话语分析开始。

3 两种取向的超越

西方心理学中的后现代主义取向信奉社会建构主义,反对现代主义取向的经验论,这是两者之间的

 2期叶浩生:西方心理学中的现代主义、后现代主义及其超越215

 

根本区别。在其他问题上,两者之间也存在着明显的对立和冲突。但是深入的分析也可以看出,尽管两者之间形成鲜明的对照,却也不乏共同之处。这些共同之处是超越两者对立的基础。

现代主义心理学的核心是经验主义。但是这种经验主义并非17、18世纪流行的简单、粗糙的经验主义。那种早期的经验主义持机械论的观点,坚持经验作为一种对外在世界的反映是一切知识的来源,典型的学说是洛克的白板说。随着人类认识的发展,简单的经验主义早已被更为复杂的经验主义所取代。现代的经验主义吸收了理性主义的某些观点,在坚持经验起源的基础上承认理性思维对经验的制约作用。所以现代经验主义更加赞成康德的观点。一方面赞成所有的知识来源于经验,一方面承认理性范畴在整理感觉经验方面不可忽视的作用,后一方面恰恰体现了建构主义的思想。心理学中的现代主义取向所依赖的正是这种现代经验主义。皮亚杰学说,符号加工的认知心理学都体现了这种观点。

后现代主义取向的核心是社会建构主义。社会建构主义站在经验主义的反面,认为知识不是现实的“反映”,而是社会的建构。但是建构不是凭空的建构,建构的素材来自于经验。从这种意义上讲,社会建构主义同现代经验主义是一致的。至少,两种主张的差距并不是那么遥远,只不过现代经验主义在经验和建构的天平上更偏重经验,而社会建构主义更偏重建构。另外的一点也可以使我们看出两者之间的共同因素,即心理学中的后现代主义取向虽然反对经验主义,但在证明自身的观点时所体现的方法论仍然是经验主义的。事实上,一些社会心理学家在论证某一心理现象的社会建构特性时恰恰使用了经验实证的方法。之所以造成这种状况,即在反对经验主义的同时却实践着经验主义,是因为后现代主义取向产生于现代主义心理学的历史背景中,在一定程度上,后现代主义取向是由部分不满经验主义取向的现代主义心理学家所组成的。两者具有相同的思想传统,离开了这一传统,任何的交流都不可能为对方所理解。在这种意义上,两者之间的差距并不像他们所宣称的那么大,共同或重叠之处是不难找到的。

两种取向的超越可以建立在科学实在论的基础之上。现代主义取向所依赖的经验主义是建立在实在论的基础之上的,而后现代主义取向所依赖的社会建构主义是建立在反实在论或相对主义的基础上的。作为心理学的科学观和方法论基础,实在论和反实在论各自具有不可克服的局限性。实在论强调世界及其属性的客观存在,物质世界、因果关系、意识和心灵都是实实在在的存在着,知识是对这些实在的反映或表征。贯彻到心理学中,就表现为强调心理过程的实体性质和观察等经验实证方法的重要性等等。这种观点从理论上讲符合唯物主义的精神,从实践上讲有利于心理学科学地位的提高,但是这种观点带有机械论的色彩,忽视了知识的相对意义和建构特性。反实在论站在对立的立场上,认为所有的实体都是建构的,因而科学知识也仅仅具有相对意义。这种观点贯彻到心理学中,心理现象、心理过程不再是一个“精神实体”,而仅仅是人为的话语建构,心理学不再是一门科学,而变成了一定文化历史条件下的“游戏”,最终陷入了相对主义。若要超越这两种取向,则必须寻求一种新的基础。这一新的基础是实在论的,但是这种实在论是科学实在论,不是那种简单粗糙的实在论。它承认物质世界和精神世界的实体地位,认为心理学的理论知识真实地反映了作为精神实体的意识或心理的实在特性。但是,这种科学实在论在一定程度上接受建构主义的观点,认为科学知识并不是仅仅由实体本身的特性决定的。科学的观察包含着建构的成分,针对同一经验数据,不同的科学家可以做出不同的解释,因为科学观察是以一定的理论为指导的,研究者所处的社会背景、文化传统、科学群体的行为规范都可以对结论产生影响,在这个意义上,科学结论也是相对的。总之,这种科学实在论吸收了实在论和反实在论的优点,既坚持了科学的立场,又避免了相对主义和虚无主义,因而可以作为超越两种取向的元理论基础。

但是两种取向在元理论基础上的结合是困难的。毕竟两者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截然对立的。正像心理学中的科学文化和人文文化的对立那样,这种对立不仅是在心理学的内部,在科学界、思想界,在日常生活中都存在,盘根错节、根深蒂固。然而,这并不妨碍两种取向在实践层次上的结合和超越。事实上,许多研究结合了两种取向的方法论,达到了一种互补的效果。例如,在自我概念的研究方面,许多实验心理学家吸收社会建构主义的观点。传统上,“自我”被当作一个实体,自我概念反映了作为实体的自我的属性和性质。而社会建构主义把“自我”看作是社会建构的产物,自我的建构和自我的意义依人际关系、社会互动的类型不同而不同。因此,自

216

 心 理 学 报36卷

我不是一个固定的、统一的、内在的东西,而是建构的、易变的、情境性的。人格心理学家吸收两种取向的观点,提出了“情境化的自我”的概念,并以经验实证方法证实了儿童在不同的社会情境(在家庭或学校)中,对自我的描述不同,亦即具有不同的自我概念。这说明,两种取向在心理学的实践中是可以相互补充的。相比较而言,现代主义取向由于强调科学的程序,方法的纯洁,因而更注重个体的因素,而后现代取向由于更为关注心理的社会建构,因而更注重社会的因素、意识形态的影响等等,其分析的焦点处在社会水平上,且后现代取向更关注理论对观察的指导意义,注重理论的综合,因而若在实践的层次上把经验研究与文化意识结合起来,把实证研究与理论建构相结合,把对个体的分析放到社会历史背景中,必然促进心理学研究整体水平的提高。事实上,西欧国家的社会心理学家采取的就是这样一种观点。他们“欢迎对个体主义还原论的批评,但是却并不拒绝实验方法以及其它假设验证的努力。现代欧洲许多的社会心理学采纳了这样一种观点,即既是社会建构的,又是经验的。这一发展更进一步说明实验的社会心理学与社会建构主义的调和是有价值的和可行的。”[4]

超越两种取向对立的关键在于双方采取合作的态度。事实上,两种取向的心理学家已经意识到合作的重要意义,认识到相互吸收、坦诚合作对双方都有益。后现代主义取向早就声称不想以心理学中的经验研究传统为敌。后现代主义取向的主要代表人物、社会建构主义心理学家格根认为通过吸收实验方法,后现代取向可以在方法论层面上获得极大的收益。持科学主义观点的心理学家弗雷德曼尽管批评格根激进的相对主义观点,但是也承认“科学心理学已经受益于后现代主义,承认这一点是很重要的。后现代主义促进了文化意识,特别是对权力和地位差异的关注。”[5]因此他认为后现代主义取向有它有益的一面。在我们看来,两种取向各自具有自身的优势和局限。就每一取向的自身来说,没有哪一种取向能拿出令人信服的证据证明自身的唯一正确性:现代主义取向强调经验证实,但是经验证实并不能证明自身的正确性,因为以经验证实来证明经验证实只不过是循环论证;而后现代取向的相对主义观点更使得证明自身的努力变得更加不可能。因此,对于双方来说都不存在绝对的正确。彼此的尊重、坦诚的合作才是最重要的。

两种取向的超越需要在方法论上持开放的观点。传统上,经验实证方法是备受推崇的方法,其它方法要么被认为是非科学的,要么被置于边缘的地位,得不到应有的重视。实际上,每一种方法都有其利弊得失。经验方法有着严格的科学程序,所得的结论简洁、可靠,具有很强的说服力。但是经验方法在研究具有反思性的人方面,在反映文化历史的要求方面,存在着难以克服的局限。在这样的条件下,如果把经验方法看成是一个封闭的系统,拒斥一切非经验的方法,那么必然危害心理科学的发展。而非经验方法,如质化的方法,释义学的方法、现象学的方法等等是从其它社会科学借鉴而来,在反映文化历史的要求方面有着独特的优势,因此,接受这些非经验的方法论,在研究方法上持开放的态度,对心理学的发展必然产生有益的影响。正像心理学家印笛克(Indick,W)指出的:“尽管经验主义对于验证和测量已知的理论是一个基本工具,但是心理学如果希望开拓新的问题,以便于最终得到更为宏大和更加完善的答案,那么就必须对不同的思想学派保持开放……所有正确的观点,不管是经验的还是非经验的都得到聆听,并被接受为可行的解决方法。”[6]

参考文献

1 Smith B.Self at risk:Postmodern perils and the perils of pos tmod-ernis m.American Ps ychol ogist,1994,49(5):408~409

2 Fletcher G.Realism vers us rel ativis m in psychology.American J ournal of Ps ychol ogy,1996,109(3):413

3 Hans en J.Postmodern i mpl ications for theoretical integration of counsel-ing approaches.Journal of Counseling&Development,2002,80:316~317

4 Jost J,Kruglanski A.The estrangement of s ocial cons tructionis m and experimental social ps ychol ogy.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 R e-view,2002,6(3):179

5 Friedman H.Ps ychological nescience in a post modern context.Ameri-can Ps ychologist,2002,57(5):463

6 Indick W.Fight the power:the limits of empiricis m and the costs of positivistic ri gor.The J ournal of Ps yc hol ogy,2002,136(1):24

 2期叶浩生:西方心理学中的现代主义、后现代主义及其超越217

 

MODERNISM ,POSTMODERNISM IN WESTERN PSYCHOLOGY A ND BEYON D

Ye Haosheng

(Ins titut e o f Psych ol o gy ,Nan jin g N or mal Univ ers ity ,Nan jin g 210097,Ch ina )

Abstract

This paper considered confrontations and conflic ts between modernism and postmodernism in western psyc holog y ,describing the char acteristics of modernist psychology and postmodern psyc holog y ,and searching the way be yond the m .Almost all the schools of psychology ,appear ing after the establishment of Wundt ”experimental psychology ,except postmodern psychology ,be -long to modernism ,including not only mainstream psychology ,but also the humanist approach in psychology .The c haracteristics of modernism in psyc hology are :(1)it pa ys exclusive attention to the value of science and believes that we can uncover the ob -jective truth about human psyc holo gy and behavior by scientific methods ;(2)it accepts e mpiricism as its episte mological founda -tion and emphasizes obser vation and exper imentation in psyc hologic al investigation ;(3)it puts the individual in the center of its attention ,and individual mind becomes the subject matter of psychology .In c ontrast ,the postmodern approach in psychology demonstr ates its character istics as following :(1)postmoder n approac h deconstructs the modernist psyc hology by critic izing its foundationalism ,essentialism and dualism ,and shows itself as anti -realism and anti -scientism .(2)it takes social construc -tionism as its epistemological foundation ,and explains kno wledge ,tr uth and meaning as a pr oduct of a soc ial construction .(3)modernist psychology has typically re garded language as the passive vehicle for our thoughts and emotions ,but from the point of view of postmodernism ,language is more than simpl y a way of expr essing our selves .In addition ,postmodern appr oach claims three other kinds of shift in the practices of psyc hology ,that is ,the shift fro m individual to r elationships ,from an objective world to a world of soc ial construction ,and from empiric ist methodology to discourse analysis .In the author 's opinion ,although ther e are shar p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two approaches ,there ar e still some co mmon places between them on which we may inte grate the m and go beyond their opposites .We ma y take the sc ientific realism as the episte mological foundation for the integration .For the pur pose of the integration ,the attitude of the openness ,c o -operation and toleranc e are needed .Key words psychology ,modernism ,postmodernism ,e mpir icism ,social `constructionism .

218 心 理 学 报36卷

后现代心理学与心理咨询概述

20世纪的文化经历了三个时期:前现代、现 代和后现代。在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伴随着后现代文化的兴起,一种新的心理学思潮在西方心理学界逐渐兴起并传播开来,这就是后现代心理学。后现代心理学的特征在于对现代心理学予以反叛和消解,尤其是对以实验主义、实证主义和个体主义为宗旨的科学主义心理学的反叛和消解。它是在后现代文化思潮的冲击和现代心理学陷入“合法危机”的形式下萌生的一种探讨处于后现代境域中的人的心理与行为机制的当代西方心理学研究的新视野、新趋势。 1.后现代心理学的主要思想 后现代心理学认为现代心理学已处于危机之中,传统心理学的实证主义思想和方法应受到抨击和反叛。综合其思想,现把后现代心理学的基本主张归纳为以下几方面: 在研究内容上,后现代心理学认为应当看重局部的、边缘的、有用的、本土化的心理学专业知识,而对普遍的、抽象的、客观的、囿于实验室的心理学专业知识不感兴趣。 在研究对象上,倡导突破传统心理学在研究 对象上的固执与褊狭,主张不以可观察的对象为限,力主心理学研究视角的多样化。 在研究方法上,提倡研究方法的多元化,主张整体论、建构论和系统观的研究法则,反对人为地分解和切割人的心理现象。倡导以社会建构论、历史文化学的方法研究人的心理,反对割裂人与社会文化的关系;重视人的主观性、能动性 和创造性,认为把客观性、经验性这些硬科学的实证原理运用到心理学的研究中是荒唐的。主张恢复和重视心理学质化研究的地位和价值,以弱化科学主义心理学对量化研究的过分器重,终结实证方法的霸权地位。 在研究理念上,提倡多元性、不确定性、无序性和矛盾性,淡化对绝对性、客观性、普遍性真理的追求,注重从文化、历史、社会、环境等方面来考察人的心理和行为的机制。关注事实与价值的融合,认为人的态度和价值可以决定什么东西可能成为事实。重新确立了价值、目的、意义在人的心理活动中的重要地位。 在学科定位上,关注人们的日常生活和对现实问题的适应和解决,强调心理学的生命力在于实际应用,坚持心理学之边缘性、交叉性和中间性的学科定位。 作者简介:杨彩霞,河北师范大学教育学院,石家庄,050091。 王 伟,陕西延安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延安,716000。 后现代心理学与心理咨询概述 杨彩霞王伟 摘要:受后现代文化思潮的冲击,后现代心理学作为一种新的心理学思潮在西方心理学界逐渐兴起 并传播开来。后现代心理咨询也以其认识论的改变和研究范式的转移成为后现代思潮的表现形式之一。尽管人们对后现代心理学和后现代心理咨询还有诸多争论,但这一思潮却能引发我们推进心理学研究的本土化、扩大心理学的视野、深化心理学的实际应用,从而树立大心理学观。 关键词:后现代心理学后现代心理咨询

心理学三大流派简介

心理学三大流派简介 一、精神分析学派 对弗洛伊德大家都比较了解,他的学问很深,我在这里说一个最简单一点,就是人的现在是由过去所决定的,人的很多心理活动是可以理解的,是可以理解的。(小提示:人的现在是由过去所决定的,人的心理现象是可以理解和分析的)我这里面举一个简单的例子,在四川灾区我做过一些灾后心理援助的工作,那么在这个地震的废墟里面你呆的时间很长的人,比如说48小时或者72小时才被救出来以后。那么他如果在这个过程当中没有得到及时的心理疏导,没有及时的得到心理援助的话,未来如果有机会他进到大城市,到了48层的这种电梯、那个高楼大厦去工作,他是不敢坐电梯的,为什么?就是因为他这个过去的经历会决定他未来会有很多障碍。就是人的现在的状态会受到过去的影响,因为你曾经在密闭的空间呆的时间太长,所以你就很害怕去面对这种密闭的地方,我们称之为“负性的心理能量”,一定要去释放,一定要去表达。所以我们讲碰到这样的人,就要用多鼓励他参加活动,多跟人交流。那么如果真正要帮他改变的话,就要看到他这个现象背后是有原因的。 二、行为主义心理学 它认为人之所以出现压力,容易碰到压力,就是因为他有不好的习惯。(小提示:人们常常遇到压力是由于人们习以为常的习惯所导致的)比如说我们现在很容易拖延,是吧,很容易形成很多坏毛病,生活方式不健康,所以他容易使得生活很乱,所以容易有压力。那么

大家就可以去体会一下这么一个经典的心理学故事,就是说这个跟我们这个干部的社会管理也有关系,是理解人性。

案例:从前有位老人家门口有一片公共草地,他非常喜欢在这安静的草地上享受阳光。可是某一天开始,一群小孩来到草地上玩,非常吵闹。老人想将小孩赶走,可他知道越赶他们,他们会玩得越开心。于是他想了一个办法,他对小孩说:“孩子们,你们明天继续来玩吧,我给你们一人1美元”,这群小孩喜出望外,于是第二天真的来了。这样几天之后,老人说“孩子们,我不能再给你们1美元了,我只能给你们每人0.5美元。”孩子们有些不悦,但是也接受了。又过了几天,老人说“从明天开始,我只能给你们每人5美分了。”孩子们说“5美分太少了,以后我们再也不来了!” 那么这是一个心理学的一个小实验,在这个过程当中老人家就觉得人的行为是不好控制的,是吧,不好控制的,就像我们现在做管理的时候,有很多老百姓的行为是不好控制。但是,他可以,他所能控制的就是控制他自己口袋里的钱,他的智慧的地方就在于把他口袋里的钱和这个人的行为挂起钩来,通过控制钱来控制人的行为,这里面就是行为主义就强调的是要形成一种良好的习惯,人的行为习惯也是可以控制的,关键是要找到这个行为的背后受到哪些东西的一些影响,那么形成一个很好的管理机制。 三、人本主义心理学 那么人本主义强调的人是有他的动力的,特别强调要以人为本哪,关注人的感受。它强调的是有两种倾向性,第一种倾向性就是说每个人都想最大限度的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最大限度的去贡献自己的这种主动性、积极性、能动性、创造性。但是他同时还会受到一种

西方心理学史考试重点(精)(新)

第一章绪论 1、把握西方心理学史的学科性质和研究对象。 学科性质:①就其内容而言,西方心理学史属心理学学科范畴。 ②该学科的性质是历史科学,而不是理论科学。 研究对象:研究西方心理学的起源、产生和发展的规律。 2、理解西方心理学史发展的内部动力和外部条件。 内部动力:①新的心理学实验事实与原有理论之间的矛盾。 ②心理学知识资料的积累与已有的心理学理论突破之间的矛盾。 ③心理学发展中分化与综合之间的矛盾。 外部条件:①生产实践需要和科学发展水平。 ②哲学思想观点。 第二章古希腊罗马时期的心理学思想 1、试析古希腊罗马时期的心理学思想的基本问题及其发展的逻辑线索。 基本问题:灵魂的本质,即心身关系、心物关系 逻辑线索:以原始宗教神话中万物有灵论观念为心理学思想的萌芽; 以德谟克利特的原子论和柏拉图的理念论两种心理学思想为主干; 以亚里士多德的生机论心理学思想为总汇; 以亚历山大城学派的生理心理学思想为补充;以官能心理学的形成成为归宿。 2、了解德谟克利特原子论、柏拉图理念论的思想及其对后来心理学有何影响。

德谟克利特原子论:原子和虚空是万物的本质, 无数的原子永远在无限的虚空中向各个方向运动,相互冲击,形成漩涡,产生无限的世界。原子不可分割,没有质的区别,只有形状大小的差异。 (影响 : 柏拉图理念论:①承认思维的能动性、思维与存在的同一性, 以回忆的方式最原始的表现了天赋观念和内省法; ②触及到主体和客体、先天和后天、感性和理性之间的互动关系; ③指出心理活动包括理性和非理性部分,两者既统一又矛盾着;④相传是欧洲最早提出知、情、意三分法的雏形;⑤第一次描述了接近和相似两条联想律;⑥觉察和感觉的相对性和对比、情感两极性以及梦和欲望的关系等。(影响 : 3、理解亚里士多德生机论思想的成就及其对后来的心理学影响。 成就:①首次提出心理是有生命体活动的形式和功能; ②坚持身心不可分割的统一性和心理活动的整体性; ③提出发生学的观点、进化的思想和比较心理学的研究形式; ④提出心理结构的知、意二分法;⑤发现联想的三定律;⑥发现亚里士多德错觉;⑦触及到视觉后象、感觉阈限、感觉相互作用和适应、对比等; ⑧对记忆、梦和欲动等心理现象提出一些有价值的见解。 (影响 :①建立了一个知识体系, 关于灵魂的研究可在经验论和唯理论两方面都同关于活动的机体的研究发生关系。②界说了灵魂的性质及其活动。③具体描述了人类的经验和行为。 (P47 第三章中世纪和文艺复兴时期的心理学思想 1、了解中世际哲学心理学思想的观点与代表哲学家 ·阿奎那经院哲学观点:重视理智和抽象功能,把心理视为一个系统,承认知、情、意、行的相互依存性等方面有正面意义。但存在理智主义、温和唯实论和神学目的论的倾向。 ·伊本·阿尔·海塔姆:视觉心理学思想,以光学决定论为基础,提供了科学解释视觉形成的某些根据,创造了机械决定论产生的前提条件。

后现代主义心理治疗的核心观念

后现代主义心理治疗的核心观念 后现代对话和现代对话最大的不同是后现代对话重视去标签化、去专家化、相信对话和共同反思的过程能带来更多的希望和可能性。更核心的是后现代对话将如何对话本身视为一种专业,对话不再只是理所当然。 在咨询中,心理咨询师虽然以来访者为中心,但其实依然是权威的,我知道你哪里不对了,你应该如何成长起来,每一个来访者都有问题了,都找专家,于是专家三下无除二给你解决了,他会觉得专家很厉害,于是就开始依赖你了。你越帮他解决,他就越不可能自己解决,最后你就把他的武功全废了。 这是现代的人本主义,但是达到了后现代,治疗师连这点都没有了,咨询师和来访者是不平等的,你凭什么和他平等,只有他自己才了解自己,你想拿你自己的理论去套他,连门都没有,他自己最了解自己,他是他自己最好的治疗师。每一个来访者都有自己独特的处理问题能力,最后都会让你感叹,他是这么解决问题的,我还要帮他吗?来访者自己就解决了问题。 后现代心理治疗与现代心理治疗相比有以下几个主要的变化: 第一、对心理问题定位的视角转换。与现代心理治疗着眼于个体的感受、把心理问题定位于个体内部有所不同,后现代心理治疗把心理问题定位于人际之间,即以语言为媒介的种种关系构成的社会空间, 强调的是语言的社会过程。 第二、治疗任务的不同。后现代心理治疗的任务就是对固有的社会观念进行重构,即建构新感受的过程。也可以说是通过治疗师与来访者的对话,建立和发展新的意义的过程。面对新的治疗任务,治疗师要问的问题是某种特定的自我描述能否被改造成一种新的形式,或是用另外一种替代的描述能否同样处理好同一个事实。治疗师与来访者并不是主体与客体的关系,而是共同的参与者。他们所进行的思考、感受及想象并不是个体的内心事件,而是通过参与而建立起来的过程。参与的媒介是语言。治疗师要对他本人的意见、价值观的后果承担责任,并且也要鼓励来访者这样做。在这样的治疗方案中,治疗师帮助来访者把症状或问题看作是生活的社会形态的一部分,而不是一种疾病或是个体的内部问题。这种“生活中的冲突”并不是发生在思想与情感之中,而是在不同的冲突性的社会情

关于心理学的论文 (2) (1)

关于心理学的论文 20世纪上半叶我国音乐心理学文献的初步读解 社会心理学后现代理论及其启示 人性:构建心理学统一范式的逻辑起点 再论建立有中国特色的心理学 家庭心理学思想的理论研究 理工类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心理学运用研究 心理学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价值研究 朱震亨中医心理学思想 旅游管理专业《旅游心理学》课程教学改革研究 自体心理学理论及其在心理障碍中的咨询应用研究 积极心理学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应用 用叙事心理学解读托妮·莫里森的小说《宠儿》中黑人的自我建构过程积极心理学理念下的小学音乐课 社会心理学后现代理论及其启示 人性:构建心理学统一范式的逻辑起点 再论建立有中国特色的心理学 家庭心理学思想的理论研究 理工类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心理学运用研究 心理学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价值研究 朱震亨中医心理学思想 旅游管理专业《旅游心理学》课程教学改革研究 自体心理学理论及其在心理障碍中的咨询应用研究 积极心理学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应用 用叙事心理学解读托妮·莫里森的小说《宠儿》中黑人的自我建构过程积极心理学理念下的小学音乐课堂教学研究 体育社会心理学研究对象的探讨 张 人性:构建心理学统一范式的逻辑起点 再论建立有中国特色的心理学 家庭心理学思想的理论研究 理工类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心理学运用研究 心理学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价值研究 朱震亨中医心理学思想 旅游管理专业《旅游心理学》课程教学改革研究 自体心理学理论及其在心理障碍中的咨询应用研究 积极心理学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应用 用叙事心理学解读托妮·莫里森的小说《宠儿》中黑人的自我建构过程积极心理学理念下的小学音乐课堂教学研究 体育社会心理学研究对象的探讨 张从正医学心理学思想探析 积极心

西方心理学史题库带答案

一、填空题 1、西方心理学史研究的方法论原则有坚持历史唯物主义,反对历史唯心主义, 坚持辩证分析的方法、坚持实事求是原则。 2、有的心理学史家在编纂心理学史时,强调心理学发展的社会、文化、经济和政治等外部因素和条件,这是科学发展的历史条件; 3、西方心理学有两个基本的思想渊源,一个是哲学内起源,一个是科学内起源。 4、经验论心理学思想和唯理论心理学思想是近代哲学心理学的两种理论形态。 5、近代经验主义心理学思想有两种表现形式,在英国表现为联想论心理学,在法国表现为感觉论心理学。 6、霍布斯是近代联想主义心理学的创立者,奥古斯丁是近代官能心理学体系的建立者。 7、提出“四体液说”古希腊医学家是希波克拉底,法国生理学家弗卢龙提出了大脑统一机能说,发现言语运动中枢的是左半球。 8、冯特认为,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直接经验,心理学的研究方法是实验内省法,他认为感觉元素和感情元素两个最基本的心理元素。 9、为了对记忆过程进行定量分析,艾宾浩斯专门创造了无意义音节和节省法。 10、布伦塔诺认为,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心理现象,意动分为表象的意动、判断的意动和情绪或爱憎的意动,研究的方法主要有内部知觉方法和观察别人的言语、动作及其他表现。 11、屈尔佩的二重心理学主张意识的内容和功能都是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12、詹姆斯认为,心理学的研究方法主要有内省法、实验法和比较法。 13、根据自我在心理生活中地位与表现,詹姆斯将自我分为纯粹的自我和经验的自我,其中经验的自我包括物质的自我、精神的自我和社会的自我。 14、詹姆斯的双重记忆理论将记忆分为初级记忆和次级记忆这两种要素。 15、第一个使用“心理测量”这个术语的心理学家是高尔顿。

七大心理学流派简介

七大心理学流派简介 1、构造主义 代表人物:冯特、铁钦纳 研究方法:内省法 观点:主张心理学应该研究人们的直接经验,即意识。并把人的经验分为感觉、意象和激情三种元素,认为其他所有复杂的心理现象都是由这些元素构成的。 评价:构造心理学的诞生使心理学摆脱了思辨的羁绊走上了实验研究的道路,使其成为一门独立的科学。但这个学派所从事的纯内省分析,严重脱离实际。 2、机能主义 代表人物:詹姆斯、杜威、安吉尔等 主要观点:主张心理学的研究目的是意识的作用于功能,强调意识是一个连续的不断变化的整体,即“意识流”,反对把心理学只看作一门纯科学,重视心理学的实际应用。 评价:机能主义是在反对构造主义心理学的过程中产生的,其重视心理学的实际应用推动了美国心理学面向实际的发展。 3、行为主义 代表人物:华生、斯金纳、班杜拉 研究方法:实验法 主要观点: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可以观察的行为,遵循S-R的公式,心理学研究的目的应是寻找预测和控制行为的途径。行为是在环境因素影响下学习的结果。 评价:行为主义学派的主张过于极端,否定意识研究的重要性,限制了心理学的健康发展,但他们对于研究客观性的强调,有利于心理学沿着客观科学的道路走下去。 4、格式塔 代表人物:韦特海默、柯勒、考夫卡 研究方法:实验法 主要观点:该学派主张心理学的整体性,著名观点是整体大于部分之和,心理学是一个整体,一种组织完型。

评价:格式塔心理学的理论基础是主观唯心论,但他们强调整体先于部分而存在并制 约着部分的性质和意义,且他们对于知觉、学习及思维等的研究成果至今还具有积极的意义,促进了认知心理学的兴起。 5、精神分析 代表人物:弗洛伊德、荣格、阿德勒等 研究方法:自由联想、个案法等 主要观点:理论来源于临床经验,强调心理学研究无意识现象,无意识会表现在人的 正常和异常行为中。 评价:精神分析学派重视动机的研究和无意识现象的研究,但是他们过分强调无意识 的作用,早期的理论具有泛性论的特点,这些都是错误的。以后发展起来的新精神分析学 派修正了弗洛伊德原有的理论,更强调其他因素对精神疾病和人格发展的影响。 6、人本主义 代表人物:马斯洛、罗杰斯 主要观点:重视人格,认为人性本善,强调人各种需要的实现,以建立完善的自我, 并追求建立理想的自我,最终达到自我实现。 评价:人本主义心理学以人的需要为出发点去研究人性,冲淡了心理学纯科学的色彩,被誉为心理学的“第三势力”(第一势力是行为主义,第二势力是精神分析),但其理论 体系仍不完备,其人性本善的观点也有待商讨。 7、认知心理学 代表人物:皮亚杰、西蒙等 研究方法:反应时记录法、口语报告法、计算机模拟等 主要观点:认为人脑中进行着积极地对所接受的信息认知加工的过程。他们将人与计 算机进行类比,认为知识的获得是一个对信息的输入、转换、存储和提取的过程。 评价:认知心理学的出现使得科学家相信,了解人的心理活动的脑机制,特别是认知 功能的神经生物学机制,才能真正揭示脑的秘密;了解人的心理功能的特点,在新世纪, 认知神经科学的研究有望成为心理学发展的主流。

评后现代主义心理学思潮

评后现代主义心理学思潮 【作者简介】陕西师范大学教育系,西安710062;男,教授 【摘要题】后现代主义心理学是90年代在西方兴起的一种新的思潮,是后现代主义时代精神的产物。在一定程度上,后现代主义心理学思想反映了科学技术飞跃发展的信息社会,从产业商品过渡到消费商品时期人们的思维方式和社会心态。后现代主义心理学对行为主义的机械还原论、弗洛伊德的生物还原论以及人本主义学派的“自我中心论”的批评以及加强对高级心理研究的建议是值得深思的。但对主流心理学的全盘否定,对科学研究的客观性、因果决定论的怀疑是没有根据的。未来心理学的发展只能是在正确思想指导下,朝着文理结合、微观与宏观研究相结合、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理论与应用相结合的道路不断地探索与前进。 【关键词】后现代主义后现代主义心理学心理学思潮 【正文】 近半个世纪以来,世界心理学界似乎显得相对的平静和安宁,既没有唇枪舌剑的学派相争,也没有周期性的震荡和摧毁性的理论重构。心理学似乎不再是一种不具备范型的前科学,心理学的应用价值也得到社会更为广泛的认同。但是,透过这些表面的平静和安宁,人们又会发现:心理学总是在否定之否定、批判与继承中开拓自己新的历程。60年代兴起的认知心理学以理性主义为出发点,借用计算机的理论和模拟的方法对新老行为主义提出挑战,把研究的重心转到人脑内部的信息加工过程。与此同时,以马斯洛为代表的人本主义心理学对行为主义和精神分

析学派都提出尖锐的批评。人本主义心理学被称为西方心理学发展的第三次浪潮。近10年来,一种新的心理学思想又在世界上慢慢地传播开来并受到学术界的关注,它便是后现代主义心理学(Postmodern Psychology)。那么,什么是后现代主义心理学呢?它是怎样产生的呢?其主要观点是什么呢?本文就接触到的资料对此作一简单的评述。 一、后现代主义思想产生的历史背景和原由 要了解后现代主义心理学思想,首先要了解什么是后现代主义和后现代主义思想,因为这三者是密不可分的。后现代主义作为一个历史分期的概念,表示现代化的后期或资本主义发展的后期。有人认为,后现代社会是一个完全商品化了的、科学技术高度发展的信息社会。“后现代主义”一词最早是在60年代中叶建筑学中使用的。后来,艺术、文学、社会学领域也经常使用这一概念。70年代,法国的某些哲学家从哲学发展的角度对后现代主义这一历史时期进行了界定。后现代主义思想是对后现代主义时期的政治、经济、历史文化、艺术风格等方面的认识和分析。也可以说是近10年来各种哲学思潮、艺术观点、建筑风格、社会心态的汇集。例如劳塔得从知识结构的变迁方面阐述了后现代知识结构的特征。弗克特从历史的角度分析了后现代时期知识的商品化与权力的联结形式。后现代主义思想是对后现代的社会生产、生活方式的反映,具有相对独立的社会文化特征和代表某种时代的思维方式。作为一种思潮,它也是对历史和现实的比较与反思,对科学与文明的审视,对线型二分化认识论的置疑,对人生价值的重新估价。无论是从艺术观、文化历史观还是从哲学思想来看,后现代主义思想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商品经济从产业型向消费型过渡时期,人们面对现实与理想、信念与行为的矛盾。后现代主义心理学思想既是后现代主义思想影响下的产物,又

《西方心理学史》题库

《西方心理学史》复习提纲 一、名词解释 1、时代精神说 2、伟人说 3、“白板说” 4、心身平行论 5、情感三度说 6、民族心理学 7、二重心理学 8、形质学派 9、无意象思维 10、意识流及其特性 11、复演说 12、詹姆斯——兰格的情绪理论 13、相同要素说

15、“向性”学说 16、操作主义 17、潜伏学习 18、位置学习 19、强化程序 20、自我效能 21、交互决定论 22、自我调节 23、控制点及其种类 24、快乐原则 25、现实原则 26、至善原则 27、俄狄浦斯情结

29、正常期待环境 30、社会性格 31、社会潜意识 32、趋完形律 33、同型论 34、现象学方法 35、行为环境 36、心理场(即生活空间、心理生活空间) 37、蔡加尼克效应 38、同化 39、顺应 40、图式 41、临床法 42、自我实现

二、填空题 1、西方心理学史研究的方法论原则有坚持历史唯物主义,反对历史唯心主义,、坚持实事求是原则。 2、有的心理学史家在编纂心理学史时,强调心理学发展的社会、文化、经济和政治等外部因素和条件,这是科学发展的; 3、西方心理学有两个基本的思想渊源,一个是内起源,一个是内起源。 4、心理学思想和心理学思想是近代哲学心理学的两种理论形态。 5、近代经验主义心理学思想有两种表现形式,在英国表现为心理学,在法国表现为心理学。 6、是近代联想主义心理学的创立者,是近代官能心理学体系的建立者。 7、提出“四体液说”古希腊医学家是,法国生理学家弗卢龙提出了 ,发现言语运动中枢的是。 8、冯特认为,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心理学的研究方法是,他认为和两个最基本的心理元素。 9、为了对记忆过程进行定量分析,艾宾浩斯专门创造了和。 10、布伦塔诺认为,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意动分为表象的意动、判断的意动和的意动,研究的方法主要有和观察别人的言语、动作及其他表现。 11、屈尔佩的二重心理学主张意识的和都是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12、詹姆斯认为,心理学的研究方法主要有、和。 13、根据自我在心理生活中地位与表现,詹姆斯将自我分为和经验的自我,其中经验的自我包括、和。 14、詹姆斯的双重记忆理论将记忆分为和这两种要素。 15、第一个使用“心理测量”这个术语的心理学家是。 16、铁钦纳认为,心理学直接的研究对象是,实验心理学家的主要目的在于分析心理的。 17、铁钦纳认为,构成意识的基本元素有感觉、情感和。 18、美国机能主义心理学的哲学基础是,科学基础是。 19、霍尔最重要的理论贡献是提出了。 20、机能主义心理学认为,心理的实质是。 21、机能主义的芝加哥学派的代表人物有、和。 22、机能主义的哥伦比亚学派的代表人物有、和。 23、桑代克认为,学习的实质是,格式塔心理学认为学习的实质是 。 24、桑代克认为,学习即,他提出了、练习律和准备律这三条学习定律。 25、正式宣告行为主义心理学诞生的论文是。 26、华生认为,心理学研究的目的在于确定和之间的规律。 27、华生认为,心理学应该研究可观察的,他倡导客观方法,包括测验法、、和口头报告法四种。

后现代心理学概观(1)

2004年6月南通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Jun.2004 第20卷第2期 Journal of Nanton g T eachers C olle g e (S ocial S ciences Edition ) V ol 120,N o .2 叶浩生 (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江苏南京210097) [摘要]后现代心理学家反对以往的心理学理论和流派把心理或行为看作是一个独立于研究者的“实体”。后 现代心理学的典型特征是反对基础主义和本质主义。它认为心理现象并不是一种“精神实在”,而是一种文化的社会建构。后现代心理学的理论基础是社会建构论,多元文化论、后现代女性心理学都是后现代心理学的重要形式。 [关键词]后现代主义;心理学;社会建构论;多元文化论;女性心理学[中图分类号]B84-06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7489(2004)02-0121-05 [收稿日期]2004-03-22 [作者简介]叶浩生(1955-),男,江苏徐州人,中国心理学会理论心理学与心理学史专业委员会主任,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研究 所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西方心理学史和理论心理学研究。 [基金项目]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则项目[DBA010161]。 一、后现代主义与后现代心理学 20世纪60年代以后,后现代主义出现于西方哲学 和社会科学领域。后现代主义的认识论和方法论影响了心理学家,其直接的结果是80年代以后产生的后现代心理学。从后现代的立场出发,后现代心理学家认为尽管以往的心理学理论和流派充满着对立和矛盾,但是它们都是现代主义的产物,即都是把心理或行为看作是一个独立于研究者的“实体”。这个“实体”客观地存在于某个地方,等待着研究者去发现和认识。心理学的知识是以这个实体为基础的。后现代心理学反对这样一种观点,其基本主张是: 第一,反基础主义。现代主义站在两分法的立场上,认为存在着作为理性的主体和被主体理性认识、描绘、反映或表征的客体或实在。这些客体或实在是自明的,不需要加以证明。知识是以这种实在作为基础的,科学的知识是这些实在的精确描绘。心理学的知识同样如此,从理论上讲,心理学的知识是对作为“心灵”、“精神”等实在的精确反映。依照心理学中的基础主义观点,心理现象的分类是以心理的实在作为基础的,认知、情感、意志、态度、人格等实实在在的存在着,成为我们对心理现象分类的根据和理由。然而,“在后现代主义和社会建 构论看来,由于所有的知识都是通过语词而社会建构的结果,语词的意义又随着群体和时间的不同而不同,即语词的意义依赖于社会过程,因而我们不可能达到对世界的客观理解。知识只不过是以语言形式表述的社会一 致意见。”[1] 因此,心理学的概念,诸如态度、情绪、记忆、 思维、人格和个性等并没有一个客观存在的“精神实在”作为基础,它们只不过是心理学话语的建构物,并文化地、历史地存在着,随时间、地域的不同而不同。 第二,反本质主义。后现代主义的典型特征之一就是反本质主义。依照后现代心理学的观点,心理学中的本质主义有三种表现形式:(1)经典本质主义。经典本质主义认为每一种事物都有它区别于其他事物的恒定不变的本质。记忆和思维之所以不同,是因为两者具有不同的加工机制,经验实证方法是达到这一内在本质的有 效途径。(2)现代本质主义。现代本质主义认为在千变万 化的现象背后存在着一个自然的、普遍的本质。在心理学中,这种本质主义表现为生物决定论,认为行为虽然千变万化,但都是由生物驱力决定的。(3)文化本质主义。后现代主义强调文化对人的成长过程的影响,但它并不认为文化对人的影响会“内化”为人的“本质特点”。心理学中的文化本质主义认为文化通过儿童的社 后现代心理学概观

心理学主要流派介绍

心理学主要流派介绍 一、构造主义 科学的心理学创始于十九世纪末,1879年是现代心理学创始的一年,心理学的创始者是德国的一位哲学家、生理学家冯特(1823~1920),他作为独立科学的心理学的创始人,建立了现代心理学第一个学派--构造主义,该学派从1879年开始,兴盛了二、三十年。 构造派认为,人的心理意识现象是简单的“心理元素”构成的“心理复合体”,它致力于心理意识现象“构造”的研究;分析心理意识现象的“元素”,设想心理元素结合的方式。所以该学派又称为“元素主义心理学”。 该学派主要代表人物是冯特和其学生铁钦纳(1867~1927)。冯特及其心理学体系的主要观点:(1)心理学是研究直接经验的科学;(2)元素分析与创造性综合;(3)实验内省法。铁钦纳一方面继承了冯特的心理学体系,另一方面在一定程度上也修正和发展了冯特的心理学体系,冯特认为内省法只能用来研究简单的心理过程,而铁钦纳则把内省法用来研究思维、想象等高级的心理过程;冯特把心理元素分解为纯粹的感觉和简单的情感,铁钦纳则把意识经验分析为三种元素:感觉、意象和感情。感觉是知觉的基本元素;意象是观念的元素;感情是情绪的元素。总之,铁钦纳把心理过程分析为感觉、意象、感情,并认为感觉、意象有四种属性,即性质、强度、持续性和清晰性。感情有前三种属性而缺乏清晰性,元素在时间和空间上混合形成知觉、

观念、感觉、感情、情绪等心理过程。 二、行为主义 现代心理学的第二个派别是行为主义。行为主义出现在美国,在20世纪初自然科学飞速发展,一些年轻的心理学家对冯特学派不满意,认为心理学不能研究意识,认为心理学和其他自然科学处于同样的地位,应该象其他自然科学一样研究看得见、摸得着的客观东西,也就是行为。 行为派认为,人的心理意识、精神活动是不可捉摸的,是不可接近的,心理学应该研究人的行为。行为是有机体适应环境变化的身体反应的组合,这些反应不外是肌肉的收缩和腺体的分泌。心理学研究行为在于查明刺激与反应的关系,以便根据刺激推知反应,根据反应推知刺激,达到预测和控制人的行为的目的。 该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是华生(1878~1958)和斯金纳(1904~)。华生的主要观点:(1)机械唯物主义决定论;(2)认为心理学是一门自然科学,是研究人的活动和行为的一个部门,要求心理学必须放弃与意识的一切关系,提出两点要求:第一、心理学与其他自然科学的差异只是一些分工上的差异;第二、必须放弃心理学中那些不能被科学普遍术语加以说明的概念,如意识、心理状态、心理、意志、意象等等;(3)极力要求用行为主义的客观法去反对和代替内省法,认为客观方法有四种:第一、不借助仪器的自然观察法和借助于仪器的实验观察法;第二、口头报告法;第三、条件反射法;第四、测验法。斯金纳则属于新行为主义心理学,他只研究可观察的行为,试图在刺

试论后现代心理学思想的实践及取向

试论后现代心理学思想的实践及取向 [摘要]长久以来,在现代心理学中存在着学院式的理论心理学和非学院式的专业服务实践之间的紧张与对立。在后现代思想的影响下,心理学越来越注重专业实践,柯费尔认为是专业实践复兴的象征,波金霍恩则认为,关注于治疗服务实践的心理学,虽然不是自觉的后现代,但却证明了后现代原则对该学科的适用性和有效性。 [关键词]后现代心理学思想实践取向 后现代心理学的核心是社会建构主义,“它更关心心理的社会建构,注重社会的因素、意识形态的影响等等,其分析的焦点处在社会水平上,且后现代心理学关注理论对观察的指导意义”。后现代心理学认为.现代心理学客观实证的方法所得到的知识僵硬而且远离人们的实际生活,不能完全揭示真理和规律。它的主流范式的基础性前提是科学中心论的实证主义,它重视科学与知识的客观价值,强调科学的方法是人类认识真理、逼近真理的唯一方法和途径。实证的方法最终能够揭示真理和规律。长期以来,现代主义的这种理性科学观点支配和垄断了整个心理学界,在心理学的学科共同研究纲领中,“自然主义”与“科学主义”的实证心理学,已经成为“现代心理学”研究方法的核心,不可动摇.这一点成为后现代心理学批判与解构的首要标靶。 一、后现代心理学思想的萌生 追随西方后现代主义思潮,后现代心理学针对现代心理学的传统范式进行反思与解构,它对心理学长期以来囿于方法的追求和琐碎的实验分析,紧紧步自然科学的后尘,超然于社会文化视野之外的种种弊端进行了辛辣的嘲讽与抨击。 受哲学领域中科学主义和人文主义两大对立思潮的影响,长久以来,心理学也分离为“自然科学”取向和“人文杜科”取向,且这两种取向一直处于激烈的对立之中。科学主义心理学对人本主义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和理论解释的科学性持怀疑态度,而人本主义心理学对科学主义心理学将人的心理现象物化和非人化的实证研究方式不以为然。这种冲突和分歧构成了现代心理学发展的独特风景,随着西方资本主义社会危机的加深,西方社会出现了严重的社会问题和个人心理问题,历经百年发展的心理学无法有效地解决,导致人们对心理学的信任危机。 同后现代主义一样,后现代心理学比较宽泛,难以精确地把握和描述,它包含许多形式的理论流派,这些不同的后现代心理学流派之间尽管存在许多对立与

西方近代心理学史(简答题和论述题答案)

西方近代心理学史06056简答题、论述题整理 西方心理学史的分期: 1、自笛卡尔和洛克到冯特前为止,包括17-19世纪经验主义和理性心理学哲学心理学以及18、19世纪生理心理学。 2、主要包括实验的科学心理学的建立。 3、自冯特到现代,包括心理学各学派的形成和发展。 学习心理学史的意义: 1、有助于扩大我们的视野,提高心理学研究与学习的理论水平。以精神分析为例,通过史的分析方法我们可以看出精神分 析学说的发展及其对心理学的贡献。 2、通过心理学史的学习,有助于我们从历史中吸取教训,使心理学在更深的层上反映人的特性与本质。 3、学习心理学史有助于我们掌握科学的方法论,提高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习西方近代心理学史的意义: 1、对于我们掌握科学心理学发展的历史规律,有着重要的作用。 2、对于我们树立辨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有着重要的意义。 3、对于我们提高分析能力、鉴别能力和批判能力,也很有好处17-19世纪英、法两国的心理学主要特点: 1、心理学仍然属于哲学心理学思想的范畴。 2、心理学理论主要以笛卡尔和洛克两派的哲学思想为基础。 3、哲学心理学主要以联想论、感觉论、经验论为理论形式。 费希纳的物理心理学的意义: 1、费希纳把物理学的数量化测量方法带到心理学中来,提供了后来心理学实验研究的工具,是实验心理学的先驱。 2、费希纳被认为是近代西方心理学的主要缔造者之一,他的心理物理学为冯特心理学的建立起到了奠基的作用。 冯特心理学的意义: 进步:1、冯特使心理学从哲学中脱离岀来,从而开辟了“一个新的科学领域”。建立了一个新的学科一一实验心理学。 2、培养了一大批的学生,为心理学的发展造就了一批新人。 局限:冯特抱有混乱的唯心主义观点,这与他的科学训练和一心想要建立一们科学心理学是不相容,造就了他的心理学体系矛盾重重,并使得他的心理学工作摆脱不了唯心主义和形而上学的束缚。 冯特建立心理学实验室的意义: 1、冯特继承了前人或用代人如费希纳、微博、高尔顿等人的工作。岁实验的条件等不断改进,得到了一些可信的和有一定 科学价值的心理资料,为心理学进一步发展提供了基础。 2、利用实验室培养了一大批学生,为心理科学的国际性发展造就了一代新人。 艾宾浩斯理论的意义: 1、为心理学研究打开了一个新局面,用实验法研究所谓的高级心理活动,如学习、记忆、思维等。 2、在方法上力求对实验条件进行控制和对实验结果进行测量。 达尔文进化论的意义: 1、达尔文强调人与动物的历史连续性,在动物心理和人类意识这一鸿沟之间建立了桥梁。 2、发展观点、历史方法促进了比较心理学、儿童心理学的发展。 3、在进化论的影响下,关于遗传和环境在心理发展上的作用、关于个别差异等,都成为了心理科学研究的课题。 4、生物进化的科学原理对机能心理学的产生有很大的影响。 5、但是达尔文忽略了动物与人类的区别,发展心理学不能仅建立在达尔文进化论的基础上,需要以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看 问题。

后现代主义与心理学

后现代主义与心理学

后现代主义与心理学 什么是后现代主义? 从字面意思上来看,“后现代主义”应该是和“现代主义”对应的,而且应该是在“现代主义”之后出现的。当然,这里的“后”有“之后”的意思,没有“现代主义”也就不会有“后现代主义”的说法,然而,这里“后”还有更重要的一层意思就是“相对”的意思,也就是说后现代主义的很多思想其实是针对现代主义来的,后现代主义并不是为了创立一个理论,为了创立一个主义而出现的,而是在现代主义的弊端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据有关专家考证,“后现代主义”一次最早出现于1934年出版的《1882-1923年西班牙、拉美诗选》中,用来描述现代主义内部发生的逆动。 如同很多的哲学、心理学范畴的名词一样,后现代主义推广至今没有一个统一的概念,而且后现代主义充斥着生活的方方面面,实际上至少可以从三个层面上加以理解:文学艺术上的后现代主义;社会文化上的后现代主义;哲学上的后现代主义。因为我们认为哲学是一切学科的基础(虽然这句本身就是要被后现代主义所怀疑

的),我们要讨论的是哲学上的后现代主义思想。 后现代哲学的发展经历了两个阶段:解构的后现代主义和建设性的后现代主义。前者包括以法国哲学家德里达、福柯为代表的后结构主义;以德国哲学家伽达默尔为代表的新解释学;以美国哲学家奎因、罗蒂为代表的新实用主义。这种后现代主义否定物质与精神、主体与客体的对立统一关系,拒斥本体论,反对基础主义、本质主义、理性主义,主张向统一性开战,取缔“深度模式”,宣扬所谓不可通约性、不确定性、易逝性、碎片性、零散化,最终陷入了以推崇主观性、内在性和相对性为特征的唯心主义与形而上学,就像尼采所说的“存在的只是解释”完全否认了客观的存在。后者主要是大卫·格里芬的思想,他倡导创造性;鼓励多元的思维风格;关爱世界,力图重建人与人、人与自然的关系等等。对后现代主义的基本特征,人们有不同的看法。哈桑把后现代主义概括为如下特征:不确定性,它包括多元论、反叛、随机性、分化、模糊和破裂;破碎性,包括对总体性的不信任;反正统性,对权威的挑战是其重要内容;非我性,抛弃将主体等同于实体的传统;内在性,反对超验性,强调心

后现代主义思潮人本心理学

v 后现代主义思潮与人本心理学 :心理与行为研究200302 作者:车文博【内容提要】后现代主义和人本主义心理学产生的社会文化背景有某种相同性,且与美国社会危机和精神异化现象相关,加上又都受到现象学、存在主义、弗洛伊德主义的影响,故后现代主义对人本主义心理学冲击的同时,又在反对科学主义、重建人际沟通和实现人的个性等方面有某种一致性。 【关键词】后现代主义/人本主义心理学/科学主义/人际沟通 【正文】 1 后现代思潮的实质及其特征 后现代主义(postmodernism)是20世纪60年代主要是80年代以来盛行于西方世界的一种泛文化思潮,也是对现代文化哲学和精神价值取向进行批判和解构(deconstruct)的一种哲学思维方式和态度。这一反现代性思潮虽然孕育于30年代现代主义的母胎,但主要是后现代社会(又称后工业社会、信息社会、晚期资本主义)适应科学技术革命发展需要的产物,也是美国社会危机和精神异化的反映。 1.1 后现代主义经历的4个衍化阶段 (1)1934~1964年是后现代主义的术语开始应用和歧义迭出的阶段; (2)20世纪60年代中期和后期是后现代主义与现代主义精英意识彻底决裂并呈现一种反文化和反智性的阶段;

(3)1972~1976年是正式出现存在主义的后现代主义思潮阶段; (4)20世纪70年代末至80年代中期是后现代主义概念日趋综合和更具有包容性阶段[1]。 后现代主义已远超出文学艺术领域,而深深渗入到哲学、科学哲学、心理学、XX、法学、教育学等许多领域[2.3]。其中与心理学有关的思想家有:伽达默尔(Hans-Georg Gadamer,1900~)、哈贝马斯(Jurqen Habermas,1929~)、拉康(Jacques Lacan,1901~)、德里达(Jacques Derrida,1930~)、福科(Michel Foucault,1926~)、马尔库塞(Herbert Marcuse,1898~1979)、库恩(Thomas Samual Kuhn,1922~)、费耶阿本德(Paul Feyerabend,1923~)等。 1.2 后现代主义哲学的主要特点 (1)反主体性(counter subjectivity) 后现代主义哲学继尼采的“上帝死亡”的口号之后,提出“主体死亡”、“人已死亡”的口号,他们的意思是说主客二分式的主体和人的概念不现实,西方传统哲学特别是近代哲学的“人类中心论”已破灭。 (2)反普遍性及反同一性后现代主义哲学认为差异无所不在,即使在重复中也有差异出现,无差异的世界是苍白枯燥的世界,传统哲学以普遍性(universality)、同一性(identity)为人的最高本质,只能使人成为丧失个性、无血无肉无情感的抽象的人。(3)不确定性(uncertainty) 后现代主义哲学认为,没有独立自在的世界,世界是由语言构成的。这就是说,世界本身有语言的结构,语言不是人表达意义的工具,它有其自身的体系。每一件已知的事物都是由语言来中介着的,所谓事实、真理只是语言上的。在他们看来,“不是我说语言,而是语言说我”。这样,人就从西方传统哲学所讲的

西方近代心理学史简答题和论述题复习资料

西方近代心理学史 06056 简答题、论述题整理 西方心理学史的分期: 1、自笛卡尔和洛克到冯特前为止,包括17-19世纪经验主义和理性心理学哲学心理学以及18、19世纪生理心理学。 2、主要包括实验的科学心理学的建立。 3、自冯特到现代,包括心理学各学派的形成和发展。 学习心理学史的意义: 1、有助于扩大我们的视野,提高心理学研究与学习的理论水平。以精神分析为例,通过史的分析方法我们可以看出精神分 析学说的发展及其对心理学的贡献。 2、通过心理学史的学习,有助于我们从历史中吸取教训,使心理学在更深的层上反映人的特性与本质。 3、学习心理学史有助于我们掌握科学的方法论,提高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习西方近代心理学史的意义: 1、对于我们掌握科学心理学发展的历史规律,有着重要的作用。 2、对于我们树立辨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有着重要的意义。 3、对于我们提高分析能力、鉴别能力和批判能力,也很有好处 17-19世纪英、法两国的心理学主要特点: 1、心理学仍然属于哲学心理学思想的范畴。 2、心理学理论主要以笛卡尔和洛克两派的哲学思想为基础。 3、哲学心理学主要以联想论、感觉论、经验论为理论形式。 费希纳的物理心理学的意义: 1、费希纳把物理学的数量化测量方法带到心理学中来,提供了后来心理学实验研究的工具,是实验心理学的先驱。 2、费希纳被认为是近代西方心理学的主要缔造者之一,他的心理物理学为冯特心理学的建立起到了奠基的作用。 冯特心理学的意义: 进步:1、冯特使心理学从哲学中脱离出来,从而开辟了“一个新的科学领域”。建立了一个新的学科——实验心理学。 2、培养了一大批的学生,为心理学的发展造就了一批新人。 局限:冯特抱有混乱的唯心主义观点,这与他的科学训练和一心想要建立一们科学心理学是不相容,造就了他的心理学体系矛盾重重,并使得他的心理学工作摆脱不了唯心主义和形而上学的束缚。 冯特建立心理学实验室的意义: 1、冯特继承了前人或用代人如费希纳、微博、高尔顿等人的工作。岁实验的条件等不断改进,得到了一些可信的和有一定 科学价值的心理资料,为心理学进一步发展提供了基础。 2、利用实验室培养了一大批学生,为心理科学的国际性发展造就了一代新人。 艾宾浩斯理论的意义: 1、为心理学研究打开了一个新局面,用实验法研究所谓的高级心理活动,如学习、记忆、思维等。 2、在方法上力求对实验条件进行控制和对实验结果进行测量。 达尔文进化论的意义: 1、达尔文强调人与动物的历史连续性,在动物心理和人类意识这一鸿沟之间建立了桥梁。 2、发展观点、历史方法促进了比较心理学、儿童心理学的发展。 3、在进化论的影响下,关于遗传和环境在心理发展上的作用、关于个别差异等,都成为了心理科学研究的课题。 4、生物进化的科学原理对机能心理学的产生有很大的影响。 5、但是达尔文忽略了动物与人类的区别,发展心理学不能仅建立在达尔文进化论的基础上,需要以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