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下水脆弱性评价综述
当前环境下地下水污染脆弱性评价方法
![当前环境下地下水污染脆弱性评价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888eefd75022aaea998f0f4c.png)
当前环境下地下水污染脆弱性评价方法摘要:地下水资源是我国近些年来国民经济发展和国民生活保证中不能缺少的宝贵资源。
它是大自然生态环境下的一种产物,同时更加是作为一种不可再生资源存在着。
这种地下水资源一旦被破坏,便会造成国家水能源的恶化,这种恶性循环的出现,导致了国家在治理地下水污染上必须花费巨大的人力和物力,而这种高花费所耗时长同时也是无法预估的。
文章基于对当前环境下,地下水脆弱性概念的阐述,继而对影响地下水脆弱性的关键作用过程进行一一的梳理,最后总结当前环境地下水污染的脆弱性评价方法。
关键词:地下水污染;脆弱性;评价方法当前环境下的地下水资源在我国各个地区社会经济的发展都有着重要的主导作用。
伴随着我国工业化整体进程的加快,我国地下水资源正逐渐面临着被污染的危险,地下水资源正逐渐被侵犯。
本文的目的在于,针对当前环境下地下水污染脆弱性评价方法进行一定的理论性阐述和整理,希望能够在此基础上对地下水污染脆弱性评价方法有更为全面的了解,最终达到改善我国地下水污染的目标。
1 环境地下水污染脆弱性的概念在上世纪七十年代,法国的著名学者margat第一次提出水污染脆弱性的含义开始,伴随着此类问题探讨上的不断进步,地下水污染脆弱性的概念也不断的被完善。
之后美国国家理事会研究所在地下水污染脆弱性上提出的概念是:含有污染成份的物质从水层的上端在某一个固定位置上抵达进去了地下水资源里面一个特殊的地点中的走向和可变性。
除了如上这个说法外,目前国际上比较普遍的说法还是美国国际水文地理学会和环保公署对地下水污染脆弱性的含义:地下水污染脆弱性的来源归属于地下水资源对自然环境及人类生活的敏感性。
至今为止,地下水脆弱性的含义仍然在不断的扩充和改进中。
地下水污染脆弱性普遍分成固定脆弱性和特殊脆弱性,固定的脆弱性主要指的是静止不变的,为人们所无法改变的;特殊脆弱性则指的是相反流动性大,为人工可以改变的。
地下水是人类赖以生存的水资源的重要部分,是一种宝贵的自然资源,同时也是影响生态环境的重要因素之一。
地下水脆弱性评价方法综述
![地下水脆弱性评价方法综述](https://img.taocdn.com/s3/m/d398d29b1a37f111f0855b12.png)
地下水脆弱性评价方法综述摘要:本文对地下水脆弱性的主要评价方法进行了介绍,在分析各种评价方法优缺点的基础上,提出了目前地下水脆弱性评价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及建议。
关键词:地下水脆弱性评价方法存在问题建议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人类对水资源的需求也达到了空前的水平。
人们在利用地下水资源的同时,引发了一系列问题:地下水位下降、水质恶化、水量锐减、地面沉降等。
与地表水相比,地下水循环周期长,一旦遭破坏很难修复。
因此,地下水的保护比治理要重要。
保护地下水首先需开展脆弱性评价,此项工作,国外始于20世纪70年代,领先国内20年左右。
一、地下水脆弱性的概念地下水脆弱性的概念,最早由法国学者Margat于1968年提出,指出含水层脆弱性是指在自然条件下,地表污染物通过扩散和渗滤进入地下水的可能性。
从1968至1983年,人们对这一概念的理解都限于水文地质方面,其中包括Olmer和Rezac等学者提出来的定义。
1984年Vrana定义地下水脆弱性开始考虑地表条件,即影响污染物进入含水层的地表与地下条件的复杂性;Bachmat和Collin将地下水脆弱性定义为地下水质量对人类活动的敏感性,用地下水敏感性代替了地下水本质脆弱性;Sotornikova和Vrba认为:水文地质系统的脆弱性是该系统应对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外部冲击的能力,这些自然和人为的冲击会影响其状态和特征。
此后,人们对地下水脆弱性的理解开始增加了人类活动影响的要素。
目前普遍认可的定义为[1]:地下水脆弱性是污染物到达最上层含水层之上某特定位置的倾向性与可能性。
这个概念是1993年美国国家科学研究委员会上给出的。
“倾向性”一定意义上表示了水文地质本身特性;“可能性”则要考虑人类活动及地表条件。
国内对于地下水脆弱性的定义主要来自国外文献,通常用来代替地下水脆弱性的概念有“地下水的易污染性”、“污染潜力”、“防污性能”等[2]。
到目前为止,地下水脆弱性还没有统一的定义,现有的定义主要考虑了地下水污染方面的问题。
地下水脆弱性评价方法的探讨及实例
![地下水脆弱性评价方法的探讨及实例](https://img.taocdn.com/s3/m/544851c49ec3d5bbfd0a7455.png)
一致性 说明权数分配是合理的 否则 就需要调整判断矩阵 直到取得满意的一致性为止
应用 软件进行脆弱性评价 根据具体情况及可以获得的数据资料 分别建立各个因子在各个
评价单元上的评分 得到研究区各个因子的评分图 再应用 软件的地理分析系统对 个参数对应的
评分图按各个因子的相对权重值进行图层间的叠加分析 得到各单元的地下水脆弱性分区图 其中 各
?
其中 为判断矩阵一致性指标
?
为最大特征根 为判断矩阵阶数
为判断矩阵的平均随机一致性指标 对于低阶判断矩阵 取值列于下表 见表 对于高于 阶
的判断矩阵 需要进一步查资料或采用近似方法
为向量 的第 个元素
表 平均随机一致性指标
阶数
当阶数 时 矩阵总有完全一致性 当阶数大于 时 如果
即认为判断矩阵具有满意的
参数
地下水埋深
净补给量
包气带介质类型
权重
栾城县交通位置 含水层组介质类型
评价结果分析 应用 软件 个参数对应的评分图按各个因子的相对权重值进行图层间的叠
加分析得到脆弱性分区图 见图 对照表 可知 研究区内从西北方向到东南方向地下水脆弱性有
逐渐减弱的趋势 即研究区西北地下水脆弱性较高 地下水易受污染 反之 东南地下水脆弱性较西北脆
有更高的实用价值 随着这种研究在理论和方法上的不断完善 必将使其在环境水文地质领域占有越来越 Nhomakorabea要的地位
参考文献
孙才志 林山杉 地下水脆弱性概念的发展过程与评价现状及研究前景 吉林地质 河北省栾城县地方志编撰委员会 滦城县志 北京 新华出版社 郭永海 沈照理 钟佐 等 河北平原地下水有机污染及其与防污性能的关系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
应用实例
研究区概况 研究区位于河北省中部平原区石家庄市东南郊栾城县 属太行山东麓山前倾斜平原 的一部分 见图 山前受基底构造控制 第四系沉积物较厚 且由西北向东南逐渐增厚 按沉积次序 及岩性共划分为两个亚区 即滹沱河冲 洪积扇与槐沙河冲积扇亚区
DRASTIC地下水脆弱性评价方法及其应用——以阜新盆地为例
![DRASTIC地下水脆弱性评价方法及其应用——以阜新盆地为例](https://img.taocdn.com/s3/m/81eeb116a300a6c30c229f94.png)
21 0 0年 6月
里
龙
江
水
专
学 报
Vo . 7 NO 2 13 , .
i ei J u n lo i n j n d a l o r a fHel gi g Hy r ui Eng ne rng o a c
J n 2 1 u ., 0 0
摘
要 : 下 水 脆 弱 性 评 价 是 地 下 水 环 保 工 作 的基 础 , 过 对 地 下 水 的脆 弱 性 研 究 , 价地 下 水潜 在 的易 污 染 性 , 出 不 同 分 区地 地 通 评 给 下 水 的 脆 弱 程 度 , 够 为 各 级 规 划 和 管 理 部 门提 供 决 策 依 据 ; 对 阜 新 盆 地 特 点 , 用 DR T C方 法 通 过 选 取 地 下 水 埋 能 针 利 AS I 深 等 7 参 数 作 为 评 价 因 子 , 结 合 GI 理 分 析 功 能 对 该 区 地 下 水 脆 弱 性 进 行 评 价 。 项 并 S地
Ab t a t Gr u d t r v l e a i t s e s n s t e b s s f r e v r n n a r t c i n o r u d t r s r c : o n wa e u n r b l y a s s me ti h a i o n io me t lp o e to f g o n wa e , i r s a c i g o v l a i g g o n wa e u n r b l y i e h r u d t r v l e a i t e r e i i e e e r h n n e a u t r u d t r v l e a i t ,g v n t e g o n wa e u n r b l y d g e n d f r n i i f e t d v d n it it Th e u t r s f lf r t e l c l g v r me t t a e p a n n f g o n wa e n i i i g d s rc . e r s ls a e u e u o h o a o e n n o m k l n i g o r u d t r ma a e n . Ba e n t e c a a t rs i so x n B sn,t e a s s me tf r g o n wa e u n r b l y i n g me t s d o h h r c e i t fFu i a i c h s e s n o r u d t rv l e a i t s i ma e b d y DRA S C m e h d c m b n d w i S f n to fg o r p i a n l ss a d c o s e e a a e TI t o o i e t GI u c i n o e g a h c l a y i n h o e s v n p r m — h a t r s t e g o n wa e e e v l a i n f c o n t i p p r e s a h r u d t rl v le a u to a t r i h s a e .
地下水科学与工程-基于DRASTIC指标体系法对吉林市城区的地下水脆弱性评价 精品
![地下水科学与工程-基于DRASTIC指标体系法对吉林市城区的地下水脆弱性评价 精品](https://img.taocdn.com/s3/m/039f69aace2f0066f433220a.png)
基于DRASTIC在吉林市地区的地下水脆弱性评价研究报告第一章绪论1.1地下水脆弱性概念及研究意义1968年Margat首次提出“地下水脆弱性"这一术语, 但在其后的二十几年间, 有关“地下水脆弱性"概念的定义问题基本上处于众说纷纭的状态, 许多学者从不同的角度给“地下水脆弱性"以不同的定义。
大体说来,“地下水脆弱性”概念的发展过程可以1987年为界分为两个发展阶段。
在1987年以前,有关地下水脆弱性的概念多是从水文地质本身的内部要素(如地下水位埋深、地下水的平均流速、表层沉积物的渗透性等)这一角度来定义的。
例如:Vrana于1984年这样定义地下水脆弱性: 地下水脆弱性是影响污染物进入含水层的地表与地下条件的复杂性。
Villumsen、Olmer与Rezac 、Vierhuff 、 Goosens与Van damme 、Klauco 、Friesel、Johnston等其他学者也给出了类似的定义。
在1987年的“土壤与地下水脆弱性国际会议"上, “地下水脆弱性”的定义方式有了新的突破,不少学者在考虑上述因素的同时, 同时考虑到了人类活动和污染源等外部因素对地下水脆弱性的影响。
例如:Foster认为地下水污染是由含水层本身的脆弱性与人类活动产生的污染负荷造成的。
Bachmat与Collin、Sotonikova与Vrba、Vrba、 Palmquist等其他学者也给出了类似的定义。
该发展阶段的一个重要事件是美国国家科学研究委员会于1993年给予地下水脆弱性如下定义: 地下水脆弱性是污染物到达最上层含水层之上某特定位置的倾向性与可能性。
同时, 这个委员会将地下水脆弱性分为两类: 一类是本质脆弱性, 即不考虑人类活动和污染源而只考虑水文地质内部因素的脆弱性; 另一类是特殊脆弱性, 即地下水对某一特定污染源或人类活动的脆弱性。
而本文对此概念定义为:“地下水容易受到污染的程度。
地下水污染脆弱性评价
![地下水污染脆弱性评价](https://img.taocdn.com/s3/m/91f077ea856a561252d36fde.png)
>>English Version 栏目导航网站首页>>资料情报网>>国际交流发表日期:2005年12月29日 有3209位读者读过此文 【字体:大中小】地下水污染脆弱性评价((一)地下水污染脆弱性评价李 烨译;魏国强、冯翠娥校译(美国地质调查局组织专家编写该报告,于2002年印刷出版。
)一、概 述随着整个美国对饮用水安全和生态健康需求的不断增加,政策决策者正面临着如何评价和管理水资源的问题。
由于需要评价人为活动和天然污染源对地下水资源造成的可能污染,因此在政策制定和目标管理过程中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对地下水污染的脆弱性评价,既有费用相对较低的简单定性法,也有成本相对较高的严格定量评价法。
必须针对水资源决策者的不同需求,认真分析评价成本、防御措施的科学性和可能存在的不确定性等因素。
(一)背 景1996年的饮用水安全法修正案开创了预防饮用水污染的新纪元,其中强调了水源管理的重要性。
在美国环保署(简称USEPA)提出的水资源评价计划中,要求对水资源系统进行污染脆弱性评价(美国环保署,1997)。
保护饮用水的第一步,是要对水源进行评价,考虑到地下水资源可能会受到某些污染,因此,在开展这项工作时,通常要与现有的水资源保护规划结合起来进行。
许多联邦、州和地方的水资源管理计划中,都考虑到了地下水的脆弱性评价问题,其中包括如何确定可持续饮用水源,对地下水进行杀菌消毒,杀虫剂管理计划,废弃物地下填埋和“幽禁的动物给食运作”(简称CAFO)等。
美国国家研究院在1993年发表的一篇文章中,对政府、私人和学术机构进行地下水污染的脆弱性评价时所采用的一些方法进行了总结。
根据特定的目标和可利用的资源,评价范围包括私人水井乃至整个含水层系统,研究对象可以是针对某种污染物或某类污染物,也可以是针对所有的污染物。
(二)本报告的目标本报告对科学确定地下水污染的脆弱性的控制方法进行了概括,另外,还对这些方法在制定水资源管理决策过程的优缺点进行了讨论。
地下水污染评价-第四讲--2
![地下水污染评价-第四讲--2](https://img.taocdn.com/s3/m/bb78ade880c758f5f61fb7360b4c2e3f572725fe.png)
地下水脆弱性评价方法
现行用于地下水污染脆弱性评价的方法 可分为以下三种类型:
地下水污染评价-第四 讲-2014-2
3、地下水脆弱性评价与地下水保护
• 基本概念 • DRASTIC模型 • 基于GIS的污染脆弱性区划 • 预防地下水污染的方法
地下水污染的特点决定了以防为主,以治为辅
地下水污染的特点
• 隐蔽性 • 难以逆转性
– 治理费用巨大 – 效率低、修复缓慢
• 实际上,在合理的时间内,彻底治理地下水污染 是根本不可能的。原因?
• 计算公式:
7
Di (Wj Rj ) j1
Di 为DRASTIC指数;Wj 为因子j的权重;Rj 为因子评分。
DRASTIC提供了两组权重系列(见表1): 一组适用于一般条件 下的地下水污染脆弱性评价,另一组则是专门为强烈的农业活动区 设计的,也称为农药DRASTIC指数,是一种“特定污染物脆弱性 评价”方法。
净补给量 = 降雨量 — (地表径流量 + 蒸散量)
• 净补给还与其它因素有关,如地表覆盖情况、地形坡度和 土壤的渗透性等,必须保证所选数值的合理性。
• 净补给量除了包括降雨入渗之外,还应考虑其他补给来源, 比如灌溉、人工补给和废水利用。最精确的方法是通过建 立考虑以上这些因素的水量平衡方程获得。
3 含水介质(A)
第二节 DRASTIC模型
• 模型简介
DRASTIC模型是1985年由美国水井协会 (NWWA)和美国环境 保护局(EPA) 合作开发的用于地下水污染脆弱性评价的一种方 法,它综合了40多位水文地质学专家的经验。该方法用于 Columbia、Wyoming等40个县区的地下水污染脆弱性评价,并 被加拿大、南非等国家采用。
水资源脆弱性评价方法及应用
![水资源脆弱性评价方法及应用](https://img.taocdn.com/s3/m/b4260db9a48da0116c175f0e7cd184254b351b3c.png)
水资源脆弱性评价方法及应用目录1. 水资源脆弱性评价概述 (3)1.1 研究背景 (3)1.2 研究意义 (4)1.3 水资源脆弱性评价的定义和内涵 (5)2. 水资源脆弱性评价的理论基础 (6)2.1 水资源脆弱性理论 (8)2.2 水资源的自然属性 (9)2.3 社会经济因素影响 (10)3. 水资源脆弱性评价方法 (11)3.1 方法分类 (13)3.1.1 定量评价方法 (14)3.1.2 定性评价方法 (15)3.1.3 综合评价方法 (16)3.2 评价指标体系 (18)3.2.1 水资源承载力指标 (19)3.2.2 水资源节约保护指标 (20)3.2.3 水资源环境影响指标 (22)3.3 评价模型与工具 (23)3.3.1 线性模型 (24)3.3.2 非线性模型 (25)3.3.3 多目标决策方法 (26)4. 水资源脆弱性评价案例分析 (27)4.1 案例选择与数据收集 (29)4.2 方法应用实例 (29)4.2.1 案例一 (31)4.2.2 案例二 (32)4.3 评价结果分析 (33)5. 水资源脆弱性评价的实践意义与挑战 (35)5.1 水资源保护与管理的策略 (36)5.2 面向可持续发展的水资源规划 (38)5.3 面临的挑战与可持续发展 (39)6. 未来研究方向 (40)6.1 评价方法精化与改进 (41)6.2 大数据在水资源脆弱性评价中的应用 (43)6.3 跨学科融合研究 (44)7. 结论与建议 (45)7.1 研究成果总结 (47)7.2 对水资源管理者的建议 (48)7.3 研究展望 (49)1. 水资源脆弱性评价概述在全球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双重影响下,水资源系统面临诸多不确定性因素,导致其脆弱性日益凸显。
水资源脆弱性评价是评估水资源系统对于内外干扰因素的敏感程度以及恢复能力的科学方法。
通过对水资源系统的结构、功能及其相互关系进行深入分析,旨在辨识出影响其稳定性的关键因素,进而预测和评估系统在遭受潜在压力或变化时的可能响应和潜在风险。
岩溶地区地下水脆弱性评价方法研究
![岩溶地区地下水脆弱性评价方法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940c3a68af1ffc4ffe47ac32.png)
国外研究进展
2005年,Insaf S. Babiker 在日本岐阜进行研究中采用基于GIS 的脆弱性评价方法,对图件的移动敏感性和单因子敏感性进行分析, 得出了适合该地区的评价权值分配。 同年,B. Dixon运用基于GIS 的建模技术进行了脆弱性评价。 2007年,Christoph Neukum 在德国南部做脆弱性评价的过程中, 采用GLA、EPIK、DRASTIC、PI四种方法分别进行了脆弱性评价, 编制脆弱性评价图。并对四种方法采用标准化分级的方式对脆弱性 评价结果进行标准化,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2008年, Pedro Martí nez-Santos在西班牙开展工作的时候就选 取了数学建模的办法进行脆弱性评价。 2009年,Xiaohu Wen 和Dhundi Raj Pathak 采用基于GIS技术 的脆弱性评价方法分别在张掖盆地和加德满都山谷进行了研究。
研究区的地质情况
地层:区域地层隶属于华北准地台鲁西地层分区、徐宿构造小区。 全区缺失前震旦系、震旦系上统栏杆群、上奥陶统、下石炭统、上 三叠统、侏罗系等,区内共划分36个组、段级地层单元,总厚度约 5710-7514m。 水文地质区包括淮北东北部低山丘陵和淮北平原两个水文地质区的 一部分。低山丘陵岩石裸露,主要由寒武-奥陶系碳酸盐岩构成;平 原和谷地由第四系组成。第四系及下伏上第三系松散层堆积物,沿 山麓和谷底主要为残坡积及洪坡积成因,以粘性土为主,夹有薄层 砂。在平原区以洪积、冲击湖积成因类型为主,砂层重叠,具有多 层结构特征。厚度自几十米至百余米不等,最厚约200米。
脆弱性评价小结
4.基于GIS技术的评价方法结合了当今比较先进的计算机技术,取 得了一些成果。但是在方法研究中往往未能形成一套通用的评价方 法,因而限制了GIS技术在方法研究中的作用。在今后的研究中应 该侧重于从基本理论出发,研究出具有推广意义的脆弱性评价方法。 5.目前做脆弱性评价结果验证的研究并不多见。 Radu Constantin Gogu和Christoph Neukum研究的结论应得到足够的重视。个人 认为针对同一地区,可以用上述二人的研究手段进行脆弱性评价验 证。这一做法虽然繁琐,却有利于获得更加符合实际的评价结果, 值得尝试。
宁夏卫宁平原地下水脆弱性评价
![宁夏卫宁平原地下水脆弱性评价](https://img.taocdn.com/s3/m/060d95c7b9f67c1cfad6195f312b3169a551ea47.png)
Value Engineering0引言地下水作为水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既是生态系统的子系统,也是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
在我国西北地区,城市供水量50%来自于地下水[1],尤其对于地处干旱半干旱区域的卫宁平原,由于降水稀少、蒸发强烈,地表水资源相对匮乏,地下水更加重要。
卫宁平原水文地质调查工作起始于20世纪70年代,韩强强[2]针对卫宁平原水文地质条件和地下水化学特征进行了概述和简要分析。
李培月[3]研究了人类活动影响对卫宁平原地下水环境的影响。
本文结合前人研究成果,选取8个因子采用DRASTIC 法建立水质和水量的脆弱性评价模型,考虑相关因子权重进行地下水脆弱性评价和分区[4],并提出科学合理开发利用地下水的建议。
1研究区概况1.1地理位置卫宁平原位于黄河上中游,宁夏中北部(见图1)。
地理坐标介于东经105°00′00″-106°00′00″,北纬:37°20′00″-37°50′00″,总体呈带状,东西长约100km ,南北宽约2.5-14km ,面积2200km 2。
1.2气象水文据研究区2006-2018年气象观测资料,区内多年平均气温为10.54℃,平均降水量196.96mm ,平均蒸发量1773.04mm ,主要河流为黄河及其支流清水河,黄河自西向东流过研究区,区内流程约106km ,河床宽度约600m ,平均水深2-4m ,最深8.6m ,河床坡降0.7%。
1.3地质条件1.3.1地层岩性研究区发育黄河三级不对称的阶地,在阶地后缘局部地区分布有洪积扇群及冲洪积斜平原、冲湖积和风积层。
冲积层分布在黄河两岸,岩性为土黄色粉砂质粘砂土;冲洪积层分布冲积阶地后缘的局部地带,岩性主要为砂、砂砾石及粘砂土;风积层主要分布在平原区西北部,多由固———————————————————————作者简介:许广河(1973-),男,山东郓城人,本科,研究方向为地质工程。
地下水脆弱性评价
![地下水脆弱性评价](https://img.taocdn.com/s3/m/ee07c0eccc175527062208e4.png)
过程模拟法
过程模拟法是在对水分和污染质运移过程分 析和模型模拟的基础上,通过构建脆弱性评价数 学公式,将各评价因子定量化后求解得出一个可 评价脆弱性的综合指数.
8
模糊数学综合评价法
模糊数学综合评价法主要用于确定因子 评分体系和评价因子权值,经过单因子模糊 评判和模糊综合评判来划分地下水的脆弱程 度。
2
地下水固有脆弱性 Groundwater intrinsic vulnerability
固有脆弱性是指在天然状态下含水层对污染 所表现的内部固有的敏感属性。它与污染源或污 染物的性质和类型无关,取决于含水层所处的地 质与水文条件。是静态、不可变和人为不可控制 的。
3
地下水特殊脆弱性 Groundwater specific vulnerability
10
DRASTIC 模型
该模型选取 7 个主要要素作为评价指标, 分别是:地下水埋深(D)、含水层的净补给 (R)、含水层的岩性(A)、土壤类型(S)、 地形坡度(T)、包气带的影响(I)以及含水 层水力传导系数(C)。
11
DRASTIC 模型
根据每个因子的变化范围或其内在属性 建立评分体系 r,又根据评分体系中每个因 子对地下水脆弱性影响的重要程度给予固定 权值 w,各因子加权和 Vi即是 DRASTIC指数: Vi=DrDw+RrRw+ArAw+SrSw+TrTw+IrIw+CrCw
12
DRASTIC权重
参数
地下水 净补给 含水层 土壤介 地形坡 渗流区 水力传
埋深 量
介质类 质类型 度
介质类 导系数
型
型
权重 5
4
3
2
地下水污染脆弱性评价方法研究综述
![地下水污染脆弱性评价方法研究综述](https://img.taocdn.com/s3/m/73eac8c7dd88d0d233d46a50.png)
地下水污染脆弱性评价方法研究综述作者:张海鹏来源:《中国管理信息化》2015年第12期[摘要]地下水资源作为我国的宝贵资源,是国民经济发展和人们生活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然而,近年来受各种因素的影响,我国地下水遭到不同程度的污染,造成国家水资源恶化。
如何更好地实现对地下水资源的保护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
本文在研究地下水污染脆弱性概念及影响因素的同时,阐述地下水污染脆弱性评价的相关方法方法。
[关键词]地下水污染;脆弱性;评价方法doi:10.3969/j.issn.1673 - 0194.2015.12.165[中图分类号]X8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0194(2015)12-0-011 地下水污染脆弱性的概念及影响因素1.1 地下水污染脆弱性的概念地下水污染脆弱性主要是指污染物自顶部含水层以上某一位置到达地下水系统中某一特定位置的趋势及可能性。
一般情况下,脆弱性主要包括特殊脆弱性及固有脆弱性,前者是指与某类特殊污染物相关的脆弱性;后者则是指与污染物物理和化学性质无关,仅与含水层性质相关的脆弱性。
1.2 地下水污染脆弱性的影响因素1.2.1 地下水流系统方面虽然地下水常年处于地下,但仍受到来自人们日常生产生活活动的影响。
地下水流系统主要是控制地下水固有脆弱性的本质过程,一般包括三维结构、地下水补给时空特点等,通过该系统能让人们清晰地了解和认识到地下水在什么位置、由什么原因受到的污染,从而准确判断固有脆弱性,并对控制系统中的降雨条件、入渗过程等进行合理控制,最大程度上避免地下水污染。
1.2.2 地球化学作用通常情况下,在地球化学作用下,改变地下水污染物浓度主要包括吸附—解吸、溶解—沉淀等,在认识与污染物相关信息的过程中,应加强对潜在污染源分布、类型等要素的分析和研究,并在地下水流系统中控制污染物迁移、转化过程,实现对地下水资源的保护。
2 地下水污染脆弱性评价方法综述目前地下水污染脆弱性评价方法主要包括以下3种。
西南岩溶区典型地下河流域地下水脆弱性评价
![西南岩溶区典型地下河流域地下水脆弱性评价](https://img.taocdn.com/s3/m/e02d467427284b73f2425008.png)
i teS agogsber e vr a od c dt o g pt e a nls s gA eJ . ow m. nh indn ut a a f e s cn ut ru sa a o d yaa iui r i 3 2sf a f r nn i W eh h i v l ys n vw e  ̄ t
第 2 卷第 4期 8
V 12 o 4 0.8 N .
水
WAE T R
资
源
保
护
Cn0N
2 1 年 7月 02
J1 0 2 u.2 1
S UR E l 0 C S P踟
D :0 36 / . s .0 46 3 .02 0 .1 OI 1 .9 9 ji n 10 —9 3 2 1 .4 0 0 s
西南岩溶区典型地下河 流域地下水脆弱性评价
王 万金 , 陈登 齐
( 贵州地质工程勘察 院, 贵州 贵阳 500 ) 5 08
摘要 : 以贵 州省 四方洞地 下 河为例 , 将影 响该 区地 下水脆 弱性 的 6个主要 因素 , 出露地层 、 下水 即 地
埋 深 、 漠化 程度 、 被覆 盖 率 、 石 植 土层 厚度 、 岩层 产状 , 为评价 该 区地 下水脆 弱性 的指标 , 作 对这 6个
f n i i t fgo d ae eti r a a u t e y e tb i i g t e f cin l rlt n h p b t e n t e a t a r gbl o ru w tr i c r n ae w q a i d b s l h n u t a eai s i ew e c l a i y n n a s s n f i a s h n o o h u
山西省平原区孔隙地下水脆弱性评价
![山西省平原区孔隙地下水脆弱性评价](https://img.taocdn.com/s3/m/dddf0c9e6529647d272852ec.png)
带岩性 、 含水层渗透 系数 和含 水层厚度等指标对 山西省平原 区孔隙地 下水本质脆弱性进行 了评价 结果表明 ,
全 省 平 原 区孔 隙 地 下 水 本 质 脆 弱 性 总体 偏 低 , 不 易遭 受 污 染 , 仅 在 大 同盆 地 脆 弱 性 指 数 较 高存 在 较 大 的 污 染
特 征看 , 平 原 区上层 为 黄 土覆 盖层 , 因此土 壤 质地 、 包 生 § 县 回
以 山西省 六 大盆 地作 为 基本 平原 区 , 平原 区浅层
气 带岩性 成 为本 区域 最 大影 响要素 。 从地 下水 垂 向补 给 来看 , 影 响 因素 主 要包 括 降雨 量 及 其 入 渗量 、 降 雨 强度、 河 网密 度等 。
统, 且 多为砂 砾 石层 。
3 . 3 地 下水 影响 因素 由于研 究 区属平 原 区 ,地形 坡度 一般 在 2 。 以下 ,
脆 弱性 做 出评 价 。
3 评 价 区水 文地 质特 征
3 . 1 评价范围
因此地 貌特 征对 本 区域 的影 响较小 。 影 响评价 区地 下 水 的 因素除 侧 向补给 外 主要是 垂 向补给 。 从 垂 向地 质
1 概 况
地 下水 以孑 L 隙地 下水 为 主 , 本 次评 价 以孔 隙水作 为基
本 评价 对象 。
3 . 2 水 文地 质特征
地下水脆弱性评价方法060316
![地下水脆弱性评价方法060316](https://img.taocdn.com/s3/m/7b0a02d3bb4cf7ec4afed054.png)
地下水脆弱性评价方法的探讨及实例研究范琦王贵玲蔺文静陈浩中国地质科学院水文地质环境地质研究所,河北石家庄,050061摘要:地下水脆弱性研究是合理开发利用和保护地下水的基础,是预防地下水污染的一种有效途径。
近年来它已成为国际水文地质研究的热点问题。
本文在阐述地下水脆弱性概念及分类的基础上,指出了目前应用最为广泛的DRASTIC法的不足之处。
根据实际情况,选择了地下水埋深等4个参数作为评价因子;并以河北省中部平原区的栾城为例,应用该体系,结合GIS技术对该地区进行了脆弱性评价及分区。
关键词:地下水脆弱性DRASTIC法权重Evaluation Method of Ground Water Vulnerability and Its ApplicationFan Qi Wang Guiling Lin Wenjing Chen HaoInstitute of Hydrogeology and Environmental Geology, CAGS, shijiazhuang 050061Abstrac t:Evaluation of ground water vulnerability is an effective way to study and pre-vent ground water from pollution. The paper firstly discusses the meaning,effective factors and evalution method of ground water vulnerability;secondly puts forward the shortcom-ings in the past researches and improvement suggestions;and finally ,taking Shijiazhuang,Hengshui and Cangzhou districts in middle of Hebei Plain as an example,attempts an actu-al appication of the method.Key word s:Ground water vulnerability, Evaluation method,水是生命之源,是人类赖以生存之本,是生态环境控制因素之一。
地下水脆弱性评价研究综述
![地下水脆弱性评价研究综述](https://img.taocdn.com/s3/m/e343b9fcf705cc1755270990.png)
地下水脆弱性评价研究综述白利平1,2,王业耀2(11北京师范大学水科学研究院,北京 100875;21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北京 100012)摘要:地下水脆弱性评价是地下水资源保护的重要依据。
本文对地下水脆弱性评价的概念、脆弱性评价方法进行了论述,提出了目前地下水脆弱性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并对今后的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地下水脆弱性;评价;地下水资源中图分类号:P64118文献标识码:AR evie w of the research on assessment of groundw ater vulnerabilityBai Liping1,2,Wang Y eyao1(1.College o f Water Sciences ,Beijing Normal Univer sity ,Beijing 100875,China ;2.Chinese Research Academy o f Environmental Sciences ,Beijing 100012,China )Abstract :The assessment of groundwater vulnerability is the basic w ork in the protection of groundwaterres ources.The methods and concept for the assessment of groundwater vulnerability are summarized in the paper.S ome problems existed in the assessment of groundwater vulnerability are put forward ,and the prospects of the assessment are als o discussed.K ey w ords :groundwater vulnerability ;assessment ;groundwater res ource 收稿日期:2008209218;修订日期:2009201206基金项目:国家“十五”科技攻关计划项目(2003BA614A 204).作者简介:白利平(1979-),男(汉族),山西大同人,工程师,博士研究生.0 序言地下水是地球上最重要的水源,是许多国家工、农业及生活用水的主要水源[1~3]。
青木关岩溶槽谷地下水水源地固有脆弱性评价
![青木关岩溶槽谷地下水水源地固有脆弱性评价](https://img.taocdn.com/s3/m/15edd90054270722192e453610661ed9ad5155ae.png)
青木关岩溶槽谷地下水水源地固有脆弱性评价张强【摘要】岩溶地下水脆弱性评价是基于保护岩溶含水层从而有效地管理和利用地下水提出的有效方法和手段.我国西南岩溶区大多数地区缺少应有的地下水保护带,地下水比较容易受到污荣.通过采用改进的斯溶文尼亚模式,考虑四个因子:覆盖层(O)、径流特征(C)、降雨条件(P)、岩溶发育程度(K),对重庆市青木关岩溶槽谷地下水水源地的固有脆弱性进行了定量评价.结果表明:流域范围内12.6%为高脆弱性地区;43%为中等脆弱性;44.4%为低脆弱性区域.消水洞及周边100 m和消水河及其两边10 m,以及岩溶管道发育地区为高脆弱性区.大部分岩溶区为中等脆弱性区.砂岩地区为低脆弱性地区.评价结果与实际吻合.该评价结果为各级决策部门合理规划利用和保护地下水资源提供简单明了的科学依据.该方法对于川东岩溶槽谷地区脆弱性评价有推广价值.%Assessment on the vulnerability of karst groundwater source is an effective measure for the protection and effective management of karst aquifer. In the most part of Southwest China karst area, the karst groundwater is liable to be contaminated for lack of proper protective zone for groundwater. The intrinsic vulnerability of karst groundwater source in the Qingmuguan karst valley is assessed quantitatively with the modified Slovenia model on condition of considering four factors-, surficial material(O), runoff(C) and rain-fall(P) as well as karst development (K). The results prove that high vulnerable area accounts for 12. 6 % of the total acreage, middle vulnerable area for 43 %, and low vulnerable area for 44. 4 % in the watershed. It is high vulnerable area in sinkholes with their surrounding 100 m area. Sinking stream with itssurrounding 10 m area,and high karstified area are the high vulnerable areas. But most areas are middle vulnerable, and sandstone area is low vulnerable. The assessment is coincident with reality, which supplies simple and clear scientific basis for reasonable programming and protection of groundwater. The method in the paper is worth to be popularized in the field of the assessment on the vulnerability of karst groundwater source in the East Sichuan karst valley region.【期刊名称】《中国岩溶》【年(卷),期】2012(031)001【总页数】7页(P67-73)【关键词】青木关;岩溶水源地;脆弱性评价【作者】张强【作者单位】中国地质科学院岩溶地质研究所/国土资源部、广西壮族自治区岩溶动力学重点实验室,广西桂林541004;西南大学地理科学学院,重庆400715【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X523地下水资源在我国社会经济中占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但是伴随着工业化、城市化的发展,地下水资源污染问题也日益严重。
地下水脆弱性评价研究综述
![地下水脆弱性评价研究综述](https://img.taocdn.com/s3/m/25262c5c00f69e3143323968011ca300a6c3f61e.png)
【分析研究】*基金项目:中国水科院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项目(MK2018J11)地下水脆弱性评价研究综述王丽霞1,刘彦飞2(1.水利部牧区水利科学研究所,内蒙古呼和浩特010020;2.呼和浩特市农牧局种子管理站,内蒙古呼和浩特010110)[摘要]文章在综合国内外文献和资料的基础上,从地下水脆弱性的概念出发,针对现有的地下水脆弱性评价体系及方法进行总结比较。
最后,分析了当前地下水脆弱性评价中存在的问题,并对地下水脆弱性评价概念及方法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地下水;脆弱性评价;评价方法中图分类号:P641.8文章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0088(2020)11-0025-031地下水脆弱性概念发展“地下水脆弱性”这一术语是法国的Margat(1968)首次提出的。
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地下水脆弱性的内涵不断丰富。
地下水脆弱性概念的发展过程总体上可分为以下3个阶段。
1.1考虑地下水固有(本质)脆弱性影响因素阶段1987年以前,地下水脆弱性的研究处于摸索阶段,各国的水文地质学家从不同角度对这一概念的内涵和外延进行释义。
例如,Alinet 和Margat (1970)提出地下水脆弱性是污染物在自然条件下从地表渗透于扩散到地下水面的可能性,Vierhuff (1981)指出定义地下水脆弱性需考虑包气带的保护能力和饱水带的净化能力两大方面,Vrana (1984)将地下水脆弱性定义为:地下水脆弱性是影响污染物进入含水层的地表与地下条件的复杂性,Goosens 与Van damme 、Klauco 、Friesel 、Johnston 等其他学者也给出了类似的定义。
1.2综合考虑地下水固有(本质)脆弱性和特殊(专门/综合)脆弱性影响因素及污染风险阶段1987年荷兰召开的“土壤与地下水脆弱性国际会议”,不少学者考虑了水文地质本身的内部要素的同时,又综合考虑了人类活动和污染源等外部因素对地下水脆弱性的影响,使地下水脆弱性的定义有了新突破,Foster (1987)首次提出了“含水层脆弱性”这一术语,Bachmat 与Collin (1987)则指出地下水脆弱性是地下水质对现在或将来有害于地下水使用价值的人类活动的敏感性,Palmquist (1991)将地下水脆弱性定义为人类活动或污染源施加于地下水的一种危险性度量。
地下水污染脆弱性评价方法两篇
![地下水污染脆弱性评价方法两篇](https://img.taocdn.com/s3/m/ed259ad70029bd64793e2c68.png)
地下水污染脆弱性评价方法两篇篇一:地下水污染脆弱性评价方法前言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地下水污染严重,给人们的身体健康带来很大的威胁,人们清楚的意识到地下水资源保护的重要性。
在我国,地下水资源总量是水资源总量的三分之一,而地下水资源开采量则是供水总量的百分之二十左右,我国大多数地区生活用水均来自于地下水,而有些地区地下水是生活用水的唯一途径。
由此可以看出,地下水与人们的生活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
1地下水污染脆弱性的含义地下水污染第一次提出是在二十世纪七十年代,随着地下水污染研究的不断深入,地下水污染脆弱性的含义也在不断的完善。
美国对地下水污染脆弱性的含义为:地下水资源的上端水层含有污染成分,并向地下水资源里面的某一地点运动的趋势或者是可能性。
除此之外,国际上普遍认同的地下水污染脆弱性含义是:地下水污染脆弱性的实质就是地下水资源的自我恢复能力。
目前对于地下水污染脆弱性的含义还在进一步的完善当中。
2地下水污染脆弱性的影响因素当地下水中有污染物进入后,经过一段时间,地下水资源与污染物之间会发生物理反应、化学反应以及生物反应,最终导致地下水资源的成分与化学形态受到影响,进而影响了地下水资源的脆弱性。
总的来说,地下水污染脆弱性的影响因素主要有两个方面,即地球化学作用系统与地下水流系统。
2.1地球化学作用系统所谓地球化学作用系统其实质就是化学作用原理改变地下水中污染物的浓度,其中所应用的化学原理有污染物的吸附到解吸、污染物的氧化到还原反应、污染物的溶解到沉淀作用等等。
在应用化学原理时,需要掌握以下相关信息:污染物的类型、污染物的物理性质与化学性质、污染物的特征等。
2.2地下水流系统通过掌握地下水流系统的基本条件,例如地下水流速率、地下水流的排泄途径、地下水流的分布特征等,可以有效判断出地下水污染脆弱性。
通过对地下水流系统的流动、渗入等过程的有效控制,直接影响到地下水污染脆弱性。
3地下水污染脆弱性评价方法地下水污染脆弱性评价方法主要有综合评价法、指标评价法以及统计评价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地下水脆弱性评价指标体系应包括自然因素指标和人为因素指标:自然因素指标主要包 括含水层的地形、地貌、地质、水文地质条件以及与污染物运移有关的自然因子等;人为因 素指标主要指可能引起地下水环境污染的各种行为因子。建立一套客观、系统、易操作的指 标体系是地下水脆弱性评价的关键[22]。 2.3 地下水脆弱性评价方法
Review of the research on assessment of groundwater vulnerability MENG Suhua, FEI Yuhong, ZhANG Zhaoji, QIAN Yong, LI Yasong
(Institute of Hydrogeology and Environmental Geology, CAGS) Abstract:The assessment of groundwater vulnerability is the basic work in the protection and management of groundwater resource. It has been the focal point of national hydrogeology research in recent years. In this paper, author discusses the concept, assessment methods and current state of research, mapping of groundwater vulnerability. Finally, points out some existing problems and prospects of assessment. Key words: groundwater vulnerability; concept; assessment; mapping
地下水脆弱性评价综述 孟素花1,费宇红,张兆吉,钱 永,李亚松 (中国地质科学院水文地质环境地质研究所,河北 石家庄 050803) 提 要:合理开发利用和保护地下水资源是我们面临的迫切任务,地下水脆弱性评价是地下 水资源保护和管理的重要依据。本文对地下水脆弱性的概念、编图、评价方法与现状进行了 论述,最后指出地下水脆弱性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并对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地下水脆弱性;概念;评价;编图
近年来,国内主要采用模糊数学综合评判方法来评价地下水的脆弱性。该方法是在确定 评价因子、各评价因子的分级标准以及因子赋权的基础上,经过单因子模糊评判和模糊综合 评判来划分地下水的脆弱程度。
在几种评价方法中,相对而言,迭置指数法的指标数据比较容易获得,方法简单和易于
掌握,是最常用的一种方法。它的缺陷是评价指标的分级标准和评分以及脆弱性分级没有统 一的规定标准,具有很大的主观随意性,所以脆弱性评价结果在不同的地区之间缺乏可比性。 过程数学模型方法虽然具有很多优点,但只有充分认识污染质在地下环境的行为且有足够的 地质数据和长序列污染质运移数据,才能充分发挥它的优势。地下水脆弱性评价包含了一些 确定性与非确定性指标,通过隶属函数来描述非确定性参数及其指标分级界限的模糊数学方 法具有很大的优势[22]。 3. 地下水脆弱性编图
统计方法是通过对已有的地下水污染信息和资料进行数理统计分析,确定地下水脆弱评 价因子并建立统计模型,把已赋值的各评价因子代入模型中进行计算,然后根据其结果进行 脆弱性分析。常用的统计方法包括地理统计方法、Kriging 方法、线性回归分析法、逻辑回 归分析法、实证权重法等。用统计方法进行评价必须有足够的监测资料和信息。目前,统计 方法在地下水脆弱性评价中的应用不如迭置指数法及过程数学模型方法那样得到重视。 2.3.4 模糊数学方法
国内外现有的评价方法主要有迭置指数法、过程数学模拟法、统计方法和模糊数学方法 等几种。每种方法都有自身的特点,如表 1 所示。 2.3.1 跌置指数法
迭置指数法是最简单、应用最广泛的地下水脆弱性评价方法[23]。它是通过选取各评价参 数的分指数进行迭加形成一个反映脆弱程度的综合指数,然后再由综合指数进行评价的一种
结果
定性、半定量 定量
或定量
定量
模糊数学方 法
本质脆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性
潜水 小比例尺(大 范围) 定量
水文地质背景参数法是通过一个与研究区有类似条件的已知脆弱性标准的地区来比较 确定研究区的脆弱性。这种方法需建立多组地下水脆弱性标准模式,且多为定性或半定量评 价,一般适用于地质、水文地质条件比较复杂的大区域。
参数系统法是将选择的评价参数建立一个参数系统,每个参数均有一定的取值范围,这 个范围可分为几个区间,每一区间给出相应的评分值或脆弱度(参数等级评分标准),把各参 数的实际资料与此标准进行比较评分,最后根据参数所得到的评分值或相对脆弱度迭加即得 到综合指数或脆弱度。该方法又包括矩阵系统(MS)、标定系统(RS)、计点系统模型(PCSM) 三种分类方法。RS 方法中常见的评价模型有 GOD 模型、AVI 模型和 ISIS 模型;PCSM 方法中 有 DRASTIC 模型、SINTACS 模型、SEPPAGE 模型以及 EPIK 模型等几种评价模型。参数系统法 是目前国内外地下水脆弱性评价中应用最广泛的方法,其中 DRASTIC 方法作为一种标准化的 方法被普遍采用。 2.3.2 过程数学模拟法
国外水文地质学家在 20 世纪 70 年代就开始了地下水脆弱性研究,80 年代脆弱性研究 成为了国际热点问题,许多国家和地区开展了广泛深入的研究工作。
目前,国内外现有的评价方法主要有迭置指数法、过程数学模拟法、统计方法和模糊数 学方法等几种。迭置指数法又可分为水文地质背景参数法和参数系统法。参数系统法的引进 与运用, 是地下水脆弱性评价的一个发展与飞跃,其中DRASTIC模型应用最为广泛。近几年 来,随着GIS技术的普及和评价区域的扩大,国外出现了应用GIS技术结合地下水运移模型来 评价地下水的脆弱性。此方面的研究也将是今后地下水脆弱性评价的研究方向和发展趋势 [4]。例如:2007 年M. T. Lamelas 和O. Marinoni[6]等应用ArcGIS和Gocad软件对西班牙Ebro 盆地地区地下水脆弱性进行了编图,用Gocad软件做出的脆弱性分区图包含了地下水三维信 息,使得评价结果更接近实际。2008 年Laura Debernardi、 Domenico Antonio De Luca 和 Manuela Lasagna[7]应用GOD和TOT模型对皮埃蒙特平原(意大利)地下水脆弱性进行了评价, 将测得的硝酸根浓度和评价结果分区图及单指标分布特征进行了比较,以用来预测地下水中 的硝酸盐浓度,这在国内是鲜有的;现在国外地下水脆弱性评价普遍使用的模型有DRASTIC、 GOD、AVI等,这些模型不是直接观察得出的,而是根据可利用的数据和专家判断得出的[8]。
20 世纪 80 年代后,人们在考虑水文地质内部要素的同时也考虑到了人类活动和污染源 类型等外部因素对地下水脆弱性的影响。在 1987 年的“土壤与地下水脆弱性国际会议”上, Foster[3]认为地下水污染是由含水层本身的脆弱性与人类活动产生的污染负荷造成的, Bachmat与Collin[3]认为地下水脆弱性是地下水质对现在或将来有害于地下水使用价值的人 类活动的敏感性。1991 年Palmquist[1]认为地下水脆弱性是人类活动或污染源施加于地下水 的一种危险性度量,强调“如果没有污染物,即使非常易受污染的地下水也不会有危险,脆 弱性就无从谈起”。1993 年美国国家科学研究委员会[1]给出了比较广泛认可的地下水脆弱性 定义:污染物到达最上层含水层之上某特定位置的倾向性与可能性。与此同时,这个委员会将 地下水脆弱性分为两类: 一类是本质脆弱性,即不考虑人类活动和污染源而只考虑水文地质 内部因素的脆弱性;另一类是特殊脆弱性,即地下水对某一特定污染源或污染群体或人类活
地下水脆弱性指污染物进入浅层含水层的可能性。1968 年法国的Margat[1]首次提出地下 水脆弱性这个概念,在其后的几十年间各国学者从不同角度给出了不同的定义。“地下水脆 弱性”概念的发展过程可以大致分为两个阶段[2]。
20世纪80年代以前,地下水脆弱性多是以水文地质条件这一角度出发定义的。最早 Albinet与Margat于1970年提出地下水脆弱性是在自然条件下污染物从地表渗透与扩散到地 下水面的可能性。Olmer与Rezac认为地下水脆弱性是地下水可能遭受危害的程度,这种危害 程度由自然条件决定而与污染源无关。Villumsen认为地下水脆弱性是应用中的或废弃于地 表的化学物质对地下水的危害性。Vrana指出地下水脆弱性是影响污染物进入含水层的地表 与地下条件的复杂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