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的美学风格PPT课件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述种种电影美学理论,往往既各自标举各自的观点、
理念,又自觉不自觉地互相交叉、互相影响,这就
形成了电影美学的多元化阐释与电影美学性质之混
乱的并存局面。
.
Hale Waihona Puke Baidu
9
有必要提及的是,麦茨在其《电影语言》一书 里的分类。认为可以将当代西方电影的研究分为四 大类,即电影批评、电影史、电影理论和电影学。 其中电影学泛指“电影科学”,也有人称之为“研 究电影作为审美、社会等现象的科学”。它是由心 理学、精神病学、美学、社会学、教育学、生物学 等,电影之外的其他学科组成的对电影进行系统研 究的科学。
.
12
与此同时,西方现代电影理论和批评方法也不 断被引进国内。这种积极参与文化批判,并迅速改 变传统“政治――道德”一体化的开放局面,对中国 影视业的反思、改革和发展都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 用,但应当指出的是,中国电影界在对“电影美学” 理念尚未理清头绪之际,又一次受到了西方电影和 现代主义、后现代主义理论的冲击,客观上在影视 研究视域中也造成了某种程度的更不规范。
.
16
而正当张艺谋等第五代导演开始在电影文本 和叙述风格中实践着新的审美情趣时,80年代中 期,中国电影界除翻译或重版了西方电影理论著 作,杂志上不断出现零星的译文外,也出现了中 国学者较系统介绍西方电影美学思想的著作,如 李幼蒸的《当代西方电影美学思想》就是一本很 有影响力的书。
.
17
同时,属电影外部的西方现当代美学理论的被引进和 得以系统介绍,也对中国电影美学研究产生了极大影响, 如分析美学(维特根斯坦、韦兹、麦克唐娜等)、现象学 美学、存在主义美学、荣格的“集体无意识”、拉康的结 构主义精神分析学,以及接踵而至的后现代理论的大量涌 现,如罗兰·巴特、福柯、利奥塔、霍克海默、德里达、直 至被称为后现代“教父”的杰姆逊。现代主义理论与后现 代理论虽有承继关系,但二者间本身就存在着诸多相对立 的观点和思想。
电视美学的健康发展。
.
4
其实,在西方,电影美学的分类也不统一。
有的将电影与心理学联系
起来,把心理学作为电影美学
的基础,如格式塔心理学派的
鲁道夫·爱因汉姆的《电影作为
艺术》,雨果·明斯特贝格发表
的《电影――一次心理学研究》。
让·马扎莱的《电影与心理学》、
让·米特里的《电影美学与心理
学》等 。
.
5
有的是从“电影本 性论”来表述自己的 美学观的,如大名鼎 鼎的巴赞和克拉考尔。
.
8
当然,也可从电影流派或断代史的角度来论述
自己的美学观,如从中国的左翼电影、国防电影、
“十七年电影“,西方的先锋派、抽象电影、超现
实主义电影、书法派、法国“新浪潮”电影、《电
影手册》派、地下电影、黑色电影等等来强调电影
美学的流向,随着流派的不断变化,电影史的不断
发展,美学观念和审美方法也不断更新。而且,上
.
10
按此说法,电影美学不仅不是电影理论,而 且是完全独立于电影之外的一门与电影相关的学 科。但实际上电影批评、电影理论都涉及到电影 美学的本质论、认识论和方法论。所以电影学应 当是一个内涵更大的统称,电影理论、美学、批 评、电影发展史、电影分析法,心理学等都是它 的分科。
.
11
本世纪80年代初,中国电影界对电影美学的 争鸣和探讨,应该说是一次极具学术意义的理论 撞击,它至少说明中国电影理论正在提出自己的 美学体系构想。不仅对中国电影理论,而且对世 界电影界在电影美学认识上的规范性都提出了挑 战。遗憾的是探讨、争鸣之余,尚未来得及对 “电影美学”作系统的整理、归纳和总结,西方 当代电影已经开始大量涌进我们那被封闭得太久 的国门。
.
15
然而,80年代中后期,在新的历史背景下, 文化队伍中的各路豪杰重又纷纷登场亮相,充分 显示出新一代知识精英的不甘寂寞,中国电影界 第五代导演的崛起,更使一位“从小心理和性格 就压抑、扭曲”,却又“由衷地欣赏和赞美那生 命的舒展和辉煌,并渴望将这一情感在艺术中加 以抒发”的电影奇才张艺谋,凭着自己的天赋、 自信和坚忍不拔的努力,成为中国“走向世界” 的一位杰出的文化英雄。
.
18
19在电影研究中,对西方美学理论的归类应当更 科学些、合理些,不然,极易导致影视美学总态势的 偏颇。这当然不是说方法不重要,而是讲应把方法与 理念看作两个不同系列来理解。自80年代相继出现 了不少有关影视美学方面的研究成果后,90年代又 出现了一批新的著作,如朱小丰的《现代电影美学导 论》、胡安仁的《电影美学》、姚晓蒙的《电影美 学》、彭吉象的《电影:银幕世界的魅力》、王志敏 的《电影美学分析原理》、《现代电影美学基础》、 刘隆民的《电视美学》等。
.
6
还有从电影艺术形式 的发展过程来探讨电影 的美学特性的,往往将 经验总结、技巧(如特 写、剪辑、镜头)等与 风格、形式结合在一起, 最具代表性的便是贝 拉·巴拉兹的《电影美 学》。
.
7
更有从社会思潮、哲学原理结合镜头表现来分 析电影美学的,这就出现了社会学电影理论、精 神分析学电影理论、电影中的结构主义美学、符 号学美学(如麦茨、艾柯等等)。
.
13
特别是紧接着“娱乐”功能从过去的受抑制 到一下子得到民众的普遍关注,武侠小说、流行 歌曲、情景喜剧、健美操、美容、卡拉OK等勃然 兴起,风靡全国,电影也从一种大众最喜欢的文 化娱乐逐渐走向娱乐文化。
.
14
进入90年代后,伴随着“享受生活”和感性 刺激的需要,娱乐性被广泛地得以认同,后现代 现象悄然而至,不知不觉中也成为一种新的时尚。 当娱乐文化一而再,再而三地被强调是一种产业、 一种文化消费的主渠道后,美学理性也就随同哲 学思辨、文化反思一起被淡化了,甚至被消解了。 “影视美学”在相当程度上只是作为一顶高雅的 帽子可随意戴在任何一种理论的或非理论的表述 上。
第十章 电影的美学风格
.
1
严格说来,关于电影美学的探讨是自80年代 肇始,伴随着对各种电影理论讨论的逐步展开而 渐见其端倪,显其轮廓的。
.
2
但是由于起步较晚、历史短,对什么是电影美 学?其内涵与研究范畴的看法不尽一致,也是可以 理解的。可就在影视美学自身含义尚不明晰之际, 80年代末中国又开始大量引进西方的后现代理论, 接着又出现了无可否认的后现代现象。
.
3
于是在经济和文化双重转型
的背景下提出的“走向世界”和
“多元化”,又使“影视美学”
的基本概念变得越来越模糊,越
来越不易把握。而到了90年代后
期,一切都反转过来,又变得一
谈影视,就成了反美学、反哲学,
甚至反理性;一切都在游戏中、
在刺激里、在视听构筑的幻影内
的飘飘然。这种混乱现象如不加
以廓清,则极不利于电影美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