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语文《正确使用成语》教案
教案正确使用成语
![教案正确使用成语](https://img.taocdn.com/s3/m/7450f612700abb68a882fb44.png)
《正确使用成语》授课设计一、授课目的(一)知识目标1.认识高考成语观察的设误种类2.正确理解常有成语的意思3.积累易误用的成语(二)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在详尽语境中辨析成语的能力2.培养迁移能力,提高学生使用成语的应试能力(三)感情和态度目标1.激发学生学习成语的热情2.激励学生战胜畏难情绪努力学习二、授课重点:正确理解成语的意思三、授课难点:详尽语境中形近义近成语的辨析四、授课方法:讲练结合,侧重积累五、课时安排: 1 课时六、授课过程和步骤导入课题在此次作文的评判过程我从你们的作文中摘录了下面一些句子,念给大家听听:(1)当我醒来之时已把昨夜那天马行空的梦幻忘掉得干干净净,这就是所谓的忧如一梦吧!( 2)此刻社会主流文化发展得越来越丰富,而那些下里巴人的文化需求也应获取悉足呀!看来我们对成语的掌握和运用还存在一些问题,那么我们从今天起来复习《正确使用成语》这个板块。
授课过程:一、回顾高考成语观察的规律1、从成语结构来看,所考成语绝大多数是四字格成语。
2.常用常有常错成语是重点3.观察形式:单项选择题,找最合适或不合适的一项。
4.对成语的观察主要要求我们依照详尽的语境判断成语的运用可否合适和对成语的正确理解。
二、成语的误用种类请学生看资料找出成语误用的原因(一)望文生义1.这样的小错误,对于整个题目的要求来说是无伤大雅、不足为训....的,我们决不能够只瓜葛于细枝末节而忘了根本目标。
2.李大伯拍着孩子们的肩头,语重心长地说:“你们是明日黄花,是....祖国的未来和希望,必然要珍惜时间,努力读书啊!”3.这篇文章不但结构凌乱而且文不加点,令人难懂。
....成语源于典故,其中又包括冷清的古义,这就造成了理解上的难度,如不仔细辨析,就易望文生义,我们应该吃透词义,多识记多积累。
近似的成语还有:五风十雨久假不归目无全牛一无长物空穴来风三人成虎七月流火大方之家差强者意对簿公堂屡试不爽首当其冲(二)褒贬不分4.谭嗣同是中国历史上甘为变法流血的始作俑者,对照之下,康梁二人似....乎少了一些刚性。
正确使用成语教案
![正确使用成语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6fb4327ee55c3b3567ec102de2bd960591c6d941.png)
正确使用成语教案一、教学目标1.理解成语的含义和用法;2.掌握常用成语的意思和用法;3.能够正确运用成语表达自己的意思。
二、教学重点1.成语的含义和用法;2.常用成语的意思和用法;3.成语的正确运用。
三、教学难点1.成语的正确运用;2.成语的辨析。
四、教学方法1.讲授法;2.组合法;3.情景法。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可以通过谈论成语的重要性和使用频率来导入本节课的内容。
可以让学生举出自己最喜欢的成语,并解释其含义和用法。
2. 讲授教师可以通过讲解成语的来源、含义和用法来帮助学生理解成语。
可以通过举例子来说明成语的用法和意义。
3. 组合教师可以将一些成语的前半部分和后半部分分开,让学生自己组合成一个完整的成语。
这样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成语的含义和用法。
4. 情景教师可以通过情景模拟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成语的用法。
可以让学生在不同的情境下运用成语,从而加深对成语的理解和记忆。
5. 辨析教师可以将一些容易混淆的成语放在一起,让学生进行辨析。
这样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成语的用法和含义。
六、教学评价1.通过课堂练习来检验学生对成语的掌握程度;2.通过作业来检验学生对成语的正确运用;3.通过口头表达来检验学生对成语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七、教学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方法多样,既有讲授法,又有组合法、情景法和辨析法。
通过这些方法的运用,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成语的用法和含义。
同时,教师也要注意在教学过程中及时纠正学生的错误,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成语的正确用法。
成语的正确运用教案
![成语的正确运用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c1e3fb065b8102d276a20029bd64783e09127deb.png)
成语的正确运用教案第一篇:成语的正确运用教案成语的正确运用教学理念:成语是中国人智慧的结晶,更是使文章如何写得更好的法宝,为达“九年一贯”中充分培养学生对信息“搜寻、分析与应用”的能力以提高学习成效,并提升自我语文能力的教学目标,通过讲,练,评和学生的不断反思,达到多数学生能熟练使用成语的目标。
教学目标:指导学生加强积累成语,增强语境意识,判别成语使用的正误,提高解题能力。
体会成语的妙用教学重点:指导学生加强积累成语,增强语境意识判别成语使用的正误,提高解题能力教学难点:判别成语使用的正误,提高解题能力教学方法:对策一:加强积累对策二:利用具体语境判别成语使用的正误课时安排:三课时教学流程设计第一课时教学目标:指导学生加强积累成语,增强语境意识,判别成语使用的正误,提高解题能力。
体会成语的妙用教学步骤(一)导入:运用成语故事导入:闻鸡起舞,鸡鸣狗盗等等(二)成语运用的几大误区知识归纳成语误用有以下几种情况:望文生义、褒贬误用、对象不当、不合情景、误解词义、重复用语、自相矛盾、搭配不当等。
1、望文生义成语的意蕴是约定俗成的,而且大多都有一定的典故,加上有些成语中的语素还含有生僻的古义,这就造成了理解的难度。
如果不仔细辨析语素意义,则容易造成望文生义的错误。
例1:这部精彩的电视剧播出时,几乎万人空巷,人们在家里守着荧屏,街上显得静悄悄的。
辨析:“空巷”,是指街巷的居民都出来了。
“万人空巷”指家家户户的人都从巷里出来了,多用来形容庆祝、欢迎等盛况。
而这个句子要表达的意思却是:人们都在家里看电视,街上显得静悄悄的。
这个成语的词义与所要表达的意思正好相反。
例2:今年初上海鲜牛奶市场燃起竞相降价的烽火,销售价格甚至低于成本,这对消费者来说倒正好可以火中取栗。
辨析:“火中取栗”比喻冒危险给别人出力,自己上了大当,一无所得。
把“降价的烽火”理解为“火中取栗”的“火”显然是望文生义。
而且“火中取栗”也带有贬义,用在本句不合适。
高三语文正确使用成语教案
![高三语文正确使用成语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a5fe870887c24028915fc3ab.png)
高三语文正确使用成语教案正确使用成语【考纲解读】XX年《考试大纲》要求:“正确使用词语。
”考查能力为D级,即表达应用。
该考点包括正确理解和正确使用两个层面,即理解词语在具体语境中的意义,和根据语境正确使用词语。
熟语一般具有两个特点:望文生义是由于不能准确理解成语的整体含义,甚至以今义曲解成语引起的。
例如:“在老师的帮助下,我逐改正了文不加点的毛病。
”“文不加点”应指作文一挥而就,不加修改成文,例句显然将它理解成了“写不加标点符号”。
色彩不当是由于不能辨识表义相近的成语的褒贬色彩而引起的。
例如:“谭嗣同是甘为变法流血的始作俑者,相比之下,康梁二人似乎少些刚烈。
”“始作俑者”是指首开某种恶劣风气的人,或个做坏事的人,属于贬义词,例句显然未辨清成语的感情色彩。
用错对象由于未弄清成语的特定含义、适用范围而引起的。
例如:“家用电器降价刺激了市民的消费欲的增长,原本趋于滞销的彩电,现在一下子成了炙手可热的商品。
”“炙手可热”比喻气焰很盛,权势很大,当然不能用来修饰商品。
轻重不当由于不能理解词义相近的成语表义程度的轻重而引起的。
例如:“你这真是高瞻远瞩啊,开学就提前准备好了,因此这次考试取得了班上前三名的好成绩。
”“高瞻远瞩”语义太重,应用“先见之明”。
【知识梳理】成语是俗语的一种,是指语言现象中常用而又定型的词组或短句。
它结构凝练而富于表现力。
成语丰富了汉语的词汇,它是人们在长期的语言实践中提炼出来的。
成语的,主要有以下几方面:恰当地引用成语,可以使语言生动活泼,使言简意赅,并增加表达的广度和深度。
反之,则容易产生误解,甚至闹出笑话。
但由于成语的结构固定而类型又多种多样;表达一个整体的意义而意义又比较丰富,另一方面,大量成语源于我们初中生不大了解的古代典籍,所以,正确使用成语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
“书到用时方恨少”这就要求我们平时注意积累,不断丰富词汇。
积累的方法很多,譬如有的教师让学生化整为零,每天积累一两个成语;有的在每天的语文课前让学生讲一两个成语故事;既激发兴趣,又记住了成语。
教案成语的正确运用
![教案成语的正确运用](https://img.taocdn.com/s3/m/c4002eba9a89680203d8ce2f0066f5335a8167a7.png)
教案成语的正确运用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成语的含义和用法。
2. 培养学生正确运用成语的能力。
3. 提高学生对汉语文化的了解和兴趣。
二、教学内容1. 成语的含义和结构:成语是由四个汉字组成的固定短语,具有特定的含义。
2. 成语的用法:成语可以作为谓语、宾语、定语等,用于表达完整的意思。
3. 成语的来源:成语来源于古代文学作品、历史故事、民间传说等。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成语的含义、结构和用法。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典型成语的用法和意义。
3. 练习法:让学生通过练习来巩固所学内容。
四、教学步骤1. 导入: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成语,激发学生对成语的兴趣。
2. 讲解成语的含义和结构:通过讲解成语的构成和特点,让学生理解成语的含义。
3. 讲解成语的用法: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了解成语在不同句子中的用法。
4. 练习:让学生练习使用成语,加深对成语用法的理解。
五、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参与程度和表现。
2. 练习完成情况:检查学生完成练习的情况,评估学生对成语用法的掌握程度。
3. 学生反馈:收集学生的反馈意见,了解学生对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满意度。
六、教学活动1.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成语的起源和故事背景,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合作。
2. 成语接龙:组织学生进行成语接龙游戏,培养学生的反应能力和记忆力。
3. 成语应用比赛:设置成语应用比赛,让学生在比赛中正确运用成语,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七、教学资源1. 成语故事书籍:提供成语故事书籍给学生阅读,帮助他们了解成语的来源和背景。
2. 成语卡片:制作成语卡片,方便学生随时查阅和复习成语。
3. 在线成语字典:提供在线成语字典给学生使用,方便他们查询成语的含义和用法。
八、教学策略1. 情境创设:通过设定情境,让学生在实际语境中运用成语,提高他们的实际应用能力。
2. 互动教学: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和互动,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
高考基础知识教案――正确使用成语
![高考基础知识教案――正确使用成语](https://img.taocdn.com/s3/m/3f54a72ea517866fb84ae45c3b3567ec102ddc84.png)
高考基础知识教案——正确使用成语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成语的定义和特点2. 培养学生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3. 提高学生对成语误用的辨识能力二、教学内容1. 成语的定义和特点2. 成语的来源和分类3. 成语的正确使用方法4. 成语的误用情况及辨识方法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成语的定义和特点2. 成语的正确使用方法3. 成语的误用情况及辨识方法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成语的定义、特点、来源和分类2. 案例分析法:分析成语的正确使用方法和误用情况3. 互动教学法:学生分组讨论,分享成语使用心得4. 练习法:设计相关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五、教学步骤1. 引入话题:介绍成语的概念,引导学生关注成语在日常生活中的运用2. 讲解成语的定义和特点:详细讲解成语的含义、结构、来源和分类3. 分析成语的正确使用方法:举例说明成语在句子中的正确运用,强调成语的语义、感情色彩和搭配关系4. 分析成语的误用情况:列举常见的成语误用类型,如望文生义、褒贬失当、搭配不当等,并解释误用的原因5. 训练学生辨识成语误用:设计练习题,让学生判断句子中的成语使用是否正确6. 学生分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喜欢的成语及其使用心得,互相交流学习7. 总结提升: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正确使用成语的重要性8. 布置作业:设计相关练习题,让学生课后巩固所学知识教学评价:通过课后作业、课堂练习和分组讨论等方式,评估学生对成语的正确使用能力和辨识能力。
在评价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积极性,鼓励他们主动发现和纠正错误。
六、教学活动设计1. 课堂导入:通过播放一段含有成语的短视频,激发学生对成语的兴趣,引导学生思考成语在日常沟通中的重要性。
2. 成语接龙游戏:组织学生进行成语接龙游戏,要求每个学生至少说出一个成语,下一个学生需要接上一个成语的一个字,以此类推。
这个活动有助于学生记忆成语并提高反应能力。
3. 成语故事分享:邀请学生分享他们熟悉的成语故事,通过故事的形式帮助其他学生理解和记忆成语的含义和使用场景。
一中高三语文-正确使用成语教案
![一中高三语文-正确使用成语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4346df37bb1aa8114431b90d6c85ec3a87c28b9e.png)
一中高三语文-正确使用成语教案一、教学目标•理解成语的含义和用法;•培养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培养高三学生的语言表达和写作能力;二、教学重难点1.成语的理解和识记2.适当运用成语进行语言表达和写作三、教学内容及方法1. 成语的理解和识记教学内容•成语的概念和分类•成语的含义和用法•成语在文章中的运用教学方法•课堂讲解和讨论•课堂练习和互动•课外阅读和积累2. 适当运用成语进行语言表达和写作教学内容•如何正确使用成语•如何在写作中适度运用成语•如何在语言表达中运用成语教学方法•课堂讲解和讨论•课堂练习和互动•作文指导和点评四、课时安排•第一课:成语的概念和分类•第二课:成语的含义和用法•第三课:成语在文章中的运用•第四课:如何正确使用成语•第五课:如何在写作中适度运用成语•第六课:如何在语言表达中运用成语五、教学评估1. 课内评估•课堂练习•课堂互动2. 课外评估•独立完成写作任务•成语积累和应用情况考察六、教学资源•课本•成语词典•语文学习网站七、学生要求•课前预习相关内容•课内认真听讲,积极参与课堂互动•课外积极学习,灵活运用成语进行语言表达和写作八、教学建议1.激发学生兴趣,开展成语知识竞赛等活动;2.定期进行成语积累和应用情况调查,对学生的成语应用能力进行评估和指导;3.鼓励学生阅读名著,提高对成语的识别和理解能力;4.加强与其他语文知识点的联系,提高语文应用能力。
《正确使用成语》复习教案
![《正确使用成语》复习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efa0fb650812a21614791711cc7931b764ce7b4e.png)
《正确使用成语》复习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一定数量的成语,并能正确理解其意思。
2. 培养学生学会运用成语的能力,提高写作和口语表达能力。
3. 引导学生学会辨别和避免常见的成语使用错误。
二、教学内容1. 成语的含义和来源。
2. 成语的正确使用方法。
3. 成语的分类和特点。
4. 常见的成语使用错误及纠正方法。
5. 练习题和案例分析。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成语的正确使用方法和分类。
2. 难点:辨别和纠正常见的成语使用错误。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成语的含义、来源、正确使用方法等。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常见的成语使用错误,引导学生学会辨别和纠正。
3. 练习法:通过练习题巩固所学内容,提高学生的运用能力。
4. 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促进学生互动和合作。
五、教学过程1. 导入:回顾成语的含义和来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讲解:详细讲解成语的正确使用方法,强调成语的分类和特点。
3. 案例分析:分析常见的成语使用错误,引导学生学会辨别和纠正。
4. 练习:布置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内容。
5.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分享学习心得和经验。
6. 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重点和难点。
7. 作业布置: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评估1. 课堂问答:通过提问的方式检查学生对成语含义、来源和正确使用方法的掌握程度。
2. 练习题:布置课后练习题,评估学生对课堂内容的吸收和理解。
3. 小组讨论:观察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了解他们的合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 作文写作:布置相关主题的作文,评估学生在实际写作中运用成语的能力。
七、课后作业1. 完成练习题:要求学生在课后完成练习题,巩固所学内容。
2. 收集成语:让学生在生活中注意收集成语,了解其含义和使用场合。
3. 成语故事:选择一个成语,查阅相关资料,编写一个简短的成语故事。
八、课程拓展1. 成语游戏:设计一些成语游戏,如成语接龙、成语猜猜等,增加学生对成语学习的兴趣。
教案《正确使用成语》
![教案《正确使用成语》](https://img.taocdn.com/s3/m/a47acf3c7f21af45b307e87101f69e314332fac3.png)
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成语的含义和用法。
2. 培养学生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
3. 提高学生对汉语文化的认识和理解。
二、教学内容:1. 成语的含义和特点2. 成语的来源和分类3. 成语的正确使用方法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成语的正确使用方法2. 难点:成语的语境判断和运用四、教学方法:1. 案例分析法:通过具体案例,让学生了解成语的正确使用方法。
2. 互动教学法:引导学生参与讨论,提高学生对成语使用的认识。
3. 实践训练法:通过练习,让学生在实际语境中运用成语。
五、教学过程:1. 导入:简要介绍成语的含义和特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讲解:详细讲解成语的来源和分类,让学生了解成语的背景知识。
3. 案例分析:分析典型案例,引导学生正确使用成语。
4. 互动讨论:分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喜欢的成语及其使用方法。
5. 实践训练:布置练习题,让学生在实际语境中运用成语。
六、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成语的基本用法。
2. 培养学生正确运用成语的能力。
3. 提高学生对汉语文化的认识和理解。
七、教学内容:1. 成语的结构和搭配2. 成语的感情色彩和语体色彩3. 成语的错误类型及避免方法八、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成语的基本用法和搭配2. 难点:成语的感情色彩和语体色彩的判断及运用九、教学方法:1. 案例分析法:通过具体案例,让学生了解成语的用法和搭配。
2. 互动教学法:引导学生参与讨论,提高学生对成语使用的认识。
3. 实践训练法:通过练习,让学生在实际语境中运用成语。
十、教学过程:1. 复习导入:回顾上节课的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讲解:详细讲解成语的结构和搭配,让学生了解成语的基本用法。
3. 案例分析:分析典型案例,引导学生正确使用成语。
4. 互动讨论:分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喜欢的成语及其使用方法。
5. 实践训练:布置练习题,让学生在实际语境中运用成语。
六、教学目标:1. 让学生能够识别和运用成语中的固定搭配。
《正确使用成语》教案
![《正确使用成语》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d17923d42af90242a995e574.png)
《正确使用成语》教案教学目标:1.辨析成语运用中主要会出现的错误类型。
2.学习基本的解题技巧和规律,提高判断力。
教学重点:辨析成语运用中主要会出现的错误类型。
教学难点:学习基本的解题技巧和规律,提高判断力。
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悠悠成语,融贯千秋。
它是历史事迹的缩影,是民族文化的结晶,是前人经验的积累,无不闪烁着祖先丰富智慧的光芒。
从一定意义上来讲,千古流传的成语是中华民族人文素质的文化底蕴。
二、成语运用的错误类型纵观近几年的高考试题,辨析成语运用时会出现下列错误类型:(一)望文生义高考中有一些不常见的成语,因为我们不理解成语的含义,命题者在设题时故意望文生义,曲解词义。
例:在语文老师的帮助下,我逐渐改掉了文不加点的毛病。
总结:很多时候,字面的意思与它本来的意思是大不相同的,如果按字面的意思来理解就会出错。
这样的成语很多,如:大方之家、下里巴人、登堂入室、毫厘不爽等。
(二)张冠李戴有些成语有特定的使用对象,如果把握不准,就容易扩大使用范围或误作他用。
例:古人中不乏学习的楷模,悬梁刺股者,秉烛达旦者,闻鸡起舞者,在历史上汗牛充栋。
类似的现象还有:相敬如宾只能用于夫妻之间;青梅竹马只能用于年幼的男女之间;豆蔻年华指十三四岁的少女;等等。
(三)搭配不当每个成语由于自身词义和词性的不同,在句子中的语法功能也不同。
如果把握不准,就容易造成功能混乱或与中心词搭配错误。
例:第十五届北京放映推介晚会在华彬紫金剧院举行,几百名中外电影人济济一堂地重温62部精彩的国产片。
总结:一个词语依据某种语法关系,往往有较固定的搭配方式,比如说,有的只能用于否定句中,如“同日而语”“等量齐观”等;有的不受数量词修饰,如“莘莘学子”等。
(四)误用褒贬成语从感情色彩上又可以分为褒义、中性、贬义。
在使用中,必须辨明色彩,否则就会误用。
例:司机张师傅冒着生命危险解救乘客的事迹,一经新闻媒体报道,就被传得满城风雨,感动了无数市民。
高考语文正确使用成语教学案
![高考语文正确使用成语教学案](https://img.taocdn.com/s3/m/941edf3b86c24028915f804d2b160b4e767f81cc.png)
正确使用成语教学案(高三)【教学目标】(1) 了解易设误的成语的几种类型。
(2) 掌握成语题的解题技巧。
【知识梳理与解题思路】一、高考试题示例1、(2004年某某)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A.我国许多城市都建立了食品质量报告制度,定期向社会公布有关部门的检验结果,从而使那些劣质食品在劫难逃。
B.交易会展览大厅里陈列的一件件色泽莹润、玲珑剔透的玉雕工艺品,受到了来自世界各地客商的青睐。
C.只见演员手中的折扇飞快闪动,一XX生动传神的戏剧脸谱稍纵即逝,川剧的变脸绝技赢得了观众的一片喝彩。
D.现在,许多家长望子成龙的心情过于急切,往往不切实际地对孩子提出过高的要求,其结果常常是弄巧成拙。
2、(2005年某某)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A.他最近的状态一直不佳,接连几次考试都不理想,屡试不爽,心情糟透了。
B.辩论会上,选手们唇枪舌剑,巧舌如簧,精彩激烈的场面赢得了现场观众阵阵掌声。
C.出于自身利益的考虑,一些地区画地为牢,实行地方保护主义,人为地分割和控制煤炭资源。
D.导演对筹拍的这部电视剧主要角色的人选讳莫如深,记者得不到任何信息,大失所望。
3、(2006年某某)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全都恰当的一句是()A.西班牙、比利时、保加利亚等国政府,连日来纷纷发表公报或声明,再次申明坚持一个中国原则,谴责某某当局的“台独”行径。
B.狼的顽强的生命是靠与凶狠的公马、凶悍的猎狗、凶残的外来狼群和凶猛的猎人生死搏斗而存活下来的。
C.电视连续剧《亮剑》在黄金时段播出后,在社会上引起强烈反响。
人们对它评头论足,大加赞赏。
D.清晨,我来到天安门广场,当五星红旗升起的时候,在场的群众自发唱起庄严的国歌,强烈的爱国热情使我感同身受,心潮澎湃。
二、纵观成语题的题型特点,审视其命题规律,我们发现,该类题的设误类型主要有以下几种:1.曲解词语,望文生义成语的意蕴是约定俗成的,而且大多都有一定的典故,加之有些成语中的语素还含有生僻的古义,这就造成了成语理解上的难度。
《正确使用成语》复习教案
![《正确使用成语》复习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4a74fe51f68a6529647d27284b73f242336c31b8.png)
《正确使用成语》复习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一定数量的成语,提高学生的成语运用能力。
2. 培养学生正确使用成语的习惯,避免常见的成语误用。
3. 提高学生对汉语文化的理解,增强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二、教学内容1. 成语的定义和特点2. 成语的来源和分类3. 成语的正确理解和运用4. 常见的成语误用及其纠正5. 成语在实际语言中的应用示例三、教学过程1. 复习导入:通过成语接龙游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复习已学的成语。
2. 知识讲解:讲解成语的定义、特点、来源和分类,帮助学生系统梳理成语知识。
3. 案例分析:分析常见的成语误用案例,引导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成语。
4. 练习巩固:提供成语运用练习题,让学生动手实践,巩固所学知识。
5.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正确使用成语的重要性。
四、教学方法1. 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成语误用案例,引导学生正确使用成语。
2. 互动教学法:采用问答、讨论等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3. 练习法:通过课后练习,让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提高学生的成语运用能力。
五、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互动情况,评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 练习完成情况:检查学生课后练习的完成质量,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
3. 成语运用能力:通过课后跟踪调查,了解学生在实际语言中的成语运用情况,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
六、教学资源1. 成语接龙游戏:用于复习导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 成语教材:用于知识讲解,提供成语的定义、特点、来源和分类。
3. 成语误用案例:用于案例分析,引导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成语。
4. 成语练习题:用于练习巩固,让学生动手实践,巩固所学知识。
5. 教学PPT:用于课堂展示,清晰展示教学内容和知识点。
七、教学准备1. 整理成语教材,确保教学内容的准确性。
2. 准备成语误用案例,用于课堂分析。
3. 设计成语练习题,巩固学生所学知识。
教案高考正确使用成语
![教案高考正确使用成语](https://img.taocdn.com/s3/m/12fb003d26d3240c844769eae009581b6bd9bdb6.png)
高考正确使用成语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高考成语题的解题技巧和策略。
2. 提高学生对成语的正确理解和运用能力。
3. 培养学生对汉语成语文化的兴趣和热爱。
二、教学内容1. 成语的含义和用法。
2. 成语的来源和演变。
3. 高考成语题的常见题型和解题方法。
4. 成语在实际语言运用中的正确使用。
三、教学过程1. 引入:通过讲述成语故事或成语接龙游戏,激发学生对成语的兴趣。
2. 讲解:讲解成语的含义、用法和来源,举例说明成语的演变过程。
3. 练习:提供高考成语题的例题,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题。
4. 讨论:分组讨论成语的正确使用场合和语境,分享学习心得和经验。
5. 总结:总结成语的正确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强调成语在实际语言运用中的重要性。
四、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讲解、练习和讨论中的参与情况和积极性。
2. 练习答题正确率:评估学生在高考成语题中的答题正确率。
五、教学资源1. 成语故事书籍或视频资料。
2. 高考成语题练习册和参考答案。
3. 成语接龙游戏道具或应用程序。
4. 汉语成语文化相关背景资料。
六、教学活动设计活动1:成语接龙游戏目的:激发学生对成语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
步骤:将学生分成小组,进行成语接龙游戏。
每个小组轮流说出一个成语,下一个小组需要接上上一个成语的一个字,说出一个新的成语。
如果某个小组无法在规定时间内接出成语,则其他小组得分。
活动2:成语猜谜游戏目的:帮助学生加深对成语的理解和记忆,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步骤:教师准备一些成语谜语,挂在教室的不同位置。
学生需要分组寻找谜语,并猜出成语。
猜对的小组获得相应分数。
公布答案并总结。
七、教学策略策略1:案例分析法目的:通过分析典型的高考成语题案例,让学生掌握解题技巧和策略。
步骤:教师挑选一些典型的高考成语题案例,让学生分组进行分析。
每组需要找出案例中的关键信息,总结解题思路和方法。
各组分享成果并进行讨论。
策略2:情境教学法目的:帮助学生在实际语境中理解和运用成语,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高中语文 《正确使用成语》教学设计
![高中语文 《正确使用成语》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6fb73b2d910ef12d2bf9e70c.png)
语文总复习之语言文字运用《正确使用成语》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使学生加强对成语错误类型的理解;2、让学生掌握高考成语题的解题方法,通过适量练习,让学生掌握一定的成语答题技巧。
3、了解易设误的成语的几种类型,掌握成语题的解题技巧。
★教学重点:1、了解易设误的成语的几种类型。
2、辨析容易用错的成语。
3、有的放矢,加强积累。
★教学难点:1、常见而易错的成语、语境中的成语。
2、掌握高考成语题的解题方法。
★教学设想:成语是高考的一大重点,几乎每年都有1道题,考的是判断成语运用的正误。
熟语总的来说,考得极少,而且这些熟语在各省都应是常听说的,一般都知道意义,所以重点仍在成语。
从历年高考的情况来看,试题中出现的成语除个别较生僻外,绝大部分是在报纸杂志上经常出现而且容易用错的成语。
所以,我们在进行成语复习时,不能见难就钻,应当注意的恰恰是那些常见而易错的成语,这样才会取得比较好的复习效果。
特别提醒:复习要特别留心有几个意义的成语,不要因熟知一种含义而出现另一种含义导致判断失误。
以前考过的,后来的高考题仍然可以考,其它省市往年考过的,在第二年的另一个省市的试题中仍可出现,所以高考题中出现的成语或熟语仍是重要积累内容。
掌握高考试题错误用法的规律对答题大有帮助。
★课型及课时安排:复习课;一课时★教学方法:1、通过探究寻求规律,利用规律指导做题;2、讲练结合。
★教学手段与教具:多媒体★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 :中国成语大会二、引导学生了解为什么要学成语三、引导学生明确考纲要求,教师解读考纲。
四、引导学生明确学习目标。
五、引导学生了解成语使用中的八种常见错误六、复习策略(一)望文生义1、引导学生通过真题感知,让学生体会“望文生义”误用的特点。
2、引导学生通过成语积累展示,让学生认识到积累易“望文生义”成语的重要性。
3、引导学生通过真题小练,让学生总结并掌握掌握“望文生义”误用的特点。
(二)对象误用1、引导学生通过真题感知,让学生体会“对象误用”误用的特点。
《正确使用成语》复习教案
![《正确使用成语》复习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7acdd848c381e53a580216fc700abb68a982ada3.png)
《正确使用成语》复习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一定数量的成语,并能够正确运用成语表达自己的思想。
2. 培养学生理解成语的意思,并能根据语境恰当选择合适的成语。
3. 提高学生对汉语文化的认识,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二、教学内容:1. 成语的定义和特点2. 成语的来源和分类3. 成语的正确使用方法4. 成语的误用和滥用5. 成语的辨析和运用练习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成语的定义、特点、来源和分类。
2. 案例分析法:分析成语的正确使用方法和误用、滥用的情况。
3. 练习法:进行成语辨析和运用的练习。
4. 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成语的用法和意义。
四、教学准备:1. 成语资料卡片2. 成语练习题库3. 多媒体教学设备4. 教学黑板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讲解成语的故事或例子,引起学生对成语的兴趣。
2. 讲解成语的定义和特点,让学生了解成语的基本概念。
3. 分析成语的来源和分类,让学生了解成语的起源和种类。
4. 讲解成语的正确使用方法,引导学生学会恰当运用成语。
5. 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了解成语的误用和滥用情况,提醒学生注意。
6. 进行成语辨析和运用的练习,让学生通过实践提高运用成语的能力。
7.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成语的用法和意义,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合作。
9. 布置作业:布置一些成语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内容。
六、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参与程度,包括发言、讨论和练习。
2. 练习完成情况:检查学生完成成语练习的情况,评估学生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3. 小组讨论表现:评估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包括合作态度、交流能力和成语运用的准确性。
4. 课后作业:通过学生完成的课后作业,评估学生对课堂内容的掌握程度。
七、教学拓展:1. 成语故事分享:邀请学生分享他们了解的成语故事,增加学生对成语的兴趣。
2. 成语游戏:设计一些成语游戏,如成语接龙、成语猜谜等,让学生在游戏中学习和巩固成语。
教案正确使用成语
![教案正确使用成语](https://img.taocdn.com/s3/m/ca881d4752d380eb63946d32.png)
《正确使用成语》教案一、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了解高考成语考查的设误类型2.正确理解常见成语的意思3.积累易误用的成语(二)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在具体语境中辨析成语的能力2.培养迁移能力,提高学生使用成语的应试能力(三)情感和态度目标1.激发学生学习成语的热情2.激励学生克服畏难情绪努力学习二、教学重点:正确理解成语的意思三、教学难点:具体语境中形近义近成语的辨析四、教学方法:讲练结合,注重积累五、课时安排:1课时六、教学过程和步骤导入课题在这次作文的评判过程我从你们的作文中摘录了下面一些句子,念给大家听听:(1)当我醒来之时已把昨夜那天马行空的梦幻遗忘得干干净净,这就是所谓的恍如一梦吧!(2)当今社会主流文化发展得越来越丰富,而那些下里巴人的文化需求也应得到满足呀!看来我们对成语的把握和运用还存在一些问题,那么我们从今天起来复习《正确使用成语》这个板块。
教学过程:一、回顾高考成语考查的规律1、从成语结构来看,所考成语绝大多数是四字格成语。
2.常用常见常错成语是重点3.考查形式:单项选择题,找最恰当或不恰当的一项。
4.对成语的考查主要要求我们根据具体的语境判断成语的运用是否恰当和对成语的正确理解。
二、成语的误用类型请学生看资料找出成语误用的原因(一)望文生义1.这样的小错误,对于整个题目的要求来说是无伤大雅、不足为训....的,我们决不能只纠缠于细枝末节而忘了根本目标。
2.李大伯拍着孩子们的肩头,语重心长地说:“你们是明日..黄花..,是祖国的未来和希望,一定要珍惜时间,努力读书啊!”3.这篇文章不仅结构混乱而且文不加点....,令人费解。
成语源于典故,其中又蕴含生僻的古义,这就造成了理解上的难度,如不仔细辨析,就易望文生义,我们应该吃透词义,多识记多积累。
类似的成语还有:五风十雨久假不归目无全牛别无长物空穴来风三人成虎七月流火大方之家差强人意对簿公堂屡试不爽首当其冲(二)褒贬不分4.谭嗣同是中国历史上甘为变法流血的始作俑者....,相比之下,康梁二人似乎少了一些刚性。
正确使用成语教案
![正确使用成语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5468554591c69ec3d5bbfd0a79563c1ec4dad747.png)
正确使用成语教案教案标题:正确使用成语教案教案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和正确使用一些常见的成语。
2. 学生能够在适当的语境中运用成语,提高语言表达的准确性和丰富性。
3. 学生能够通过学习成语,增加对中国文化的了解和认识。
教学重点:1. 学习并理解常见的成语的意义和用法。
2. 学会在适当的语境中正确运用成语。
3. 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文化意识。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成语教材、多媒体设备、课件、学生练习册。
2. 学生准备:学习笔记、练习册。
教学过程:Step 1: 引入(5分钟)1. 利用多媒体设备或课件展示一些常见的成语,例如“一箭双雕”、“亡羊补牢”等,并向学生解释其意义和用法。
2. 引导学生思考成语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场景,鼓励他们分享自己对成语的理解和使用经验。
Step 2: 学习成语(15分钟)1. 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负责学习一到两个成语。
2. 学生利用教材或其他参考资料,了解所负责的成语的意义、来源和用法,并记录在学习笔记中。
3. 学生互相交流并分享自己所学的成语知识,教师进行指导和纠正。
Step 3: 运用成语(20分钟)1. 教师提供一些日常生活或学习中常见的情景,例如描述一个人的特点、讲述一个故事等。
2. 学生利用所学的成语,尝试在适当的语境中运用成语,可以通过小组合作或个人表演的方式展示。
3. 教师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和指导,帮助他们改进语言表达的准确性和流利度。
Step 4: 拓展和巩固(10分钟)1. 教师提供一些与成语相关的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的成语知识。
2. 学生完成练习册上的任务,教师进行检查和评价。
Step 5: 总结与反思(5分钟)1. 教师与学生一起回顾本节课所学的成语,并总结成语的意义和用法。
2. 学生进行自我反思,分享自己在本节课中的收获和不足之处。
3. 教师给予学生积极的反馈和鼓励。
教学延伸:1. 学生可以通过阅读相关的文章、故事或新闻,进一步了解和运用成语。
正确使用成语优秀教案
![正确使用成语优秀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bc55800d4b35eefdc8d333a9.png)
正确辨析和使用成语三维目标:(一)知识目标1.了解高考成语考查的设误类型2.正确理解常见成语的意思3.积累易误用的成语(二)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在具体语境中辨析成语的能力2.培养迁移能力,提高学生使用成语的应试能力(三)情感和态度目标1.激发学生学习成语的热情2.激励学生克服畏难情绪努力学习教案重点:正确理解成语的意思教案难点:具体语境中形近义近成语的辨析教案时数:三课时教案过程:第一课时一、考点介绍1.词语题考查重点是什么?考查重点固定突出:考查重点是常见成语的辨析和使用,实词、虚词未曾设题。
其中常考设误类型为:望文生义、张冠李戴、褒贬误用、词义混淆、搭配不当。
2.考查形式有何特点?考查形式稳中有变:一般为选择题,2013年以前采用传统的成语正误辨析形式,2014年则采用选词辨析式,注重近义成语的辨析应用。
,2016年改为考查6个成语。
二、透析七大设误类型成语是语言在长期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的、为人们所熟悉、一般不能任意改变其结构的定型的词语。
要准确、快速解答成语题,一方面要多积累,正确理解成语;另一方面要掌握高考成语题的常见命题设误角度,掌握辨析技巧。
高考成语题一般从望文生义、张冠李戴、褒贬误用、谦敬错位、重复累赘、轻重不分、词义混淆、搭配不当等角度设置错误。
备考时应关注以下几方面:错误类型一:望文生义,曲解成语望文生义,即只按照字面意思来理解成语的含义,不了解成语的确切含义,仅从字面上去牵强附会,造成不确切的理解,从而做出错误的判断。
[思维流程][知识储备]望文生义是对成语关键字词理解不准确造成的。
请识记下列成语中关键字词的意思:①不足为训.(准则)②不刊.之论(更改)③久假.不归(借) ④危.言正色(正直)⑤七月流火.(火星) ⑥屡试不爽.(差错)⑦一文不名.(占有) ⑧哀而不伤.(伤害)⑨不孚.众望(令人信服) ⑩犯而不校.(计较)⑪一傅.众咻(教导) ⑫差.强人意(稍微)⑬安土重.迁(不轻率) ⑭细大不捐.(抛弃)⑮春意阑珊..(衰落,将尽) ⑯不速.之客(邀请)⑰不赞.一词(说) ⑱计日程.功(计算)⑲莫衷一是.(对,正确) ⑳首当其冲.(要冲)○21文不加点.(涂上一点,表删去)○22大方..之家(大道理,引申为见识广博)[应用体验]1.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A.专家指出,强烈的地震极易引发海啸,沧海横流....,巨浪奔腾,对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造成巨大威胁,应切实建立健全的预警机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专题三正确使用成语课时一【考纲解读】2012江苏省高考语文《考试大纲》对本考点的要求是:正确使用词语(包括成语),能力层级为E(表达应用)对这一考点应作如下几个方面的理解:1、“词语“主要包括实词、虚词和成语。
2、“正确使用词语“,主要包含理解词语在具体语境中的意义和根据语境正确使用词语两层意思。
3、辨析近义实词。
近义实词的辨析,是考查的热点、重点,也是理解的难点。
辨析时可以从词义的轻重、范围、词义的色彩、词语的用法等多个角度进行。
4、易混虚词可以从其基本含义、语法作用、妥当位置等方面进行准确的推断。
5、要准确把握成语误用的几种类型:(1)望文生义(2)误用褒贬(3)搭配不当(4)用错对象(5)重复累赘(6)自相矛盾(7)谦敬错位(8)不合语境等6、考考重在“正确使用”能力的考查,是以识记、理解和分析综合为基础的。
【考情分析】纵观近几年江苏及全国其他省市试卷的命题情况可知,高考在本考点的考查有一下几个方面的特点:在考查的内容方面,以成语考查为重点。
在考查的题型方面,以客观选择题为主。
【命题展望】根据对近几年江苏省高考试题的分析,结合2012年江苏省高考语文《考试大纲》和《考试说明》要求,特对2013年高考在本考点的命题作以下几点展望:1、在考查的题型上,仍会以客观选择题为主。
2、在考查的内容上,以成语为主要设题对象。
3、在考查的方式上,仍会在动态的语境中进行命题,题材将会更贴近时代和生活,特别是一些新闻新语更应引起关注。
4、由于卷面的影响,考查的综合性、灵活性和广阔性将会更强。
【知识准备】1.了解成语的有关知识(1)成语的语法结构关系①并列式:披坚执锐防微杜渐②承接式:先斩后奏见异思迁③目的式:削足适履越祖代扈④因果式:水滴石穿水落石出⑤主谓式:把人忧天夜郎自大⑥动宾式:不见经传拒人千里⑦动补式:退避三舍无动于衷⑧连动式:画蛇添足刻舟求剑⑨兼语式:请君人瓮引狼人室⑩偏正式:衣冠禽兽扶摇直上2.成语的感情色彩①褒义:风起云涌殚精竭虑②贬义:处心积虑满城风雨③中性:今非昔比风雨交加(3)成语的出处①古代寓言故事:望洋兴叹与虎谋皮②历史故事:煮豆燃萁闻鸡起舞洛阳纸贵③古代典籍作品:祸起萧墙举一反三昭然若揭【高考试题示例】1、(2012大纲卷)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A.该产品的试用效果非常好,相信它大量投产后将不孚众望....,公司一定会凭借产品的优异品质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取得骄人业绩。
B.某市两家报社相继推出的立体报纸受到广大市民的热烈追捧,更多的立体报纸呼之..欲出..,可能会成为当地报业的一种发展趋势。
C.中国古典家具曾经非常受消费者青睐,后来很长一段时间市场上却没有了踪影,而在全球崇古风气盛行的今天,它又渐入佳境....了。
D.这位专家的回答让我有一种醍醐灌顶....的感觉,实在没想到这个困扰我两年的问题他却理解得那么轻松。
【答案】D【解析】本题重点考查考生正确辨析和使用成语的能力,需根据语境和词义来分析。
A项不孚众望:指不能使大家信服,意思说反了,应为“不负众望”。
望文生义。
B项呼之欲出:指画得十分逼真,一叫就会出来似的。
也泛指文学作品对人的描写十分生动。
形容对象错了。
C项渐入佳境:指状况渐好或兴趣逐渐浓厚。
主体应是人,但句子语境为家具。
形容对象错了。
D项醍醐灌顶:比喻听了高明的意见使人受到很大启发。
也形容清凉舒适。
符合语境。
2、(2012新课标卷)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3分)A.这位姑娘天生就眼睛深凹,鼻梁挺直,头发卷曲,身材苗条,好似芝兰玉树....,在黄皮肤黑眼睛的国度里,很容易被人认出。
B.为化解部分旅客的不满情绪,他们设立了“旅客投诉中心”,此举说明他们不光有良好的服务意识,还有闻过则喜....的雅量。
C.一名惯偷在车站行窃后正要逃跑,两位守候多时的反扒队员突然拦住他的去路,二人上下其手....地将他摁倒,结果人赃俱获。
D.旧的梦想总是被新的梦想代替,很少有人能从一而终....地记住自己做过的华丽缥缈的梦,因为现实需要人们不断调整梦想。
【命题意图】本题考查的是考生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
【解题思路】A项,芝兰玉树:比喻有出息的子弟。
形容对象错了。
B项,闻过则喜:听到别人批评自己的缺点或错误,表示欢迎和高兴。
指虚心接受意见。
C项,上下其手:比喻玩弄手法,串通做弊。
褒贬不当。
D项,从一而终:丈夫死了不再嫁人,这时旧时束缚妇女的封建礼教。
形容对象错了。
【易错点拨】对成语误用现象不了解,平时成语积累不够,像“芝兰玉树、上下其手”这两成语就较为生疏,但只要具备一点猜读成语意义的能力,还是容易解决的。
【答案】B3、(2012安徽卷)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3分)A. 今年一季度我国旅游接待总人数同比增长12.7%,总收入同比增长19.9%,增长数据令人侧目,显示出我国旅游业良好的发展势头。
B. 4月以来的多轮强降水使鄱阳湖水体面积由668平方公里扩至2370平方公里,以致极大地改善了江豚等珍稀水生动物的生存环境。
C. 国际田联专家诊断,男子110米栏项目仍是刘翔和罗伯斯的天下,刘翔的竞技状态与日俱增,而罗伯斯则稍欠稳定且实力有所下滑。
D. 电视评论的犀利和深刻是主持人思想创造性的外化,主持人只有具备思想的创造性,才能将观点转化为鞭辟入里、发人深省的评说。
答案: D【解析】本题考查正确使用词语的能力。
A. 令人侧目侧:斜着。
斜着眼睛看人。
形容憎恨或又怕又愤恨。
褒贬使用不当。
D. 鞭辟入里,鞭辟:鞭策,激励;里:最里层。
形容作学问切实。
也形容分析透彻,切中要害。
B. 以致,连词。
用在下半句的开头,表示下文是上述情况造成的结果,多指不好的。
C.与日俱增:与:跟,和。
随着时间一天天地增长。
形容不断增长。
形容对象不对4、(2012江西卷)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A.汶川县某领导在灾后重建工作总结会上,如数家珍般介绍了当地连年发生的较大地震灾害的情况。
B.那位著名学者去年在北京大学所作的关于人与自然相互关系的演讲,观点鲜明,切中时弊,真可谓不刊之论啊!C.无论东方还是西方,婚丧嫁娶,对普通人家来说都不是小事,对皇家而言,就更不同凡响了。
D.滚滚长江水,滔滔黄河浪,翻卷起中国历史上多少为争夺权力而相互杀戮、茹毛饮血的残酷故事。
答案:B解析:A、如数家珍:数:点数。
家珍:家藏的珍宝。
如同点数家里的珍宝,言下之意就不能“自己的东西’------这是解题重点,比喻对所讲的事情非常熟悉;B、不刊之论,指不可磨灭和不可改动的言论;C、不同凡响,凡响,平凡的音乐。
形容事物不同寻常,多指文艺作品;D、茹毛饮血,茹:吃。
指原始人不懂得用火,捕到禽兽就连毛带血生吃。
,比喻处在未开化壮态。
5、(2012江苏卷)在下面一段话空缺处依次填入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 分)笔名满天下而原名湮没无闻者,事实上等于▲。
人家给咱们介绍一位沈雁冰先生,不如介绍茅盾来得响亮;介绍一位谢婉莹女士,不如介绍冰心来得▲。
等到自己也肯公然承认名叫茅盾或冰心的时候,仍不失为行不更名、坐不改姓的好汉。
千秋万岁后,非但真假难辨,而且▲。
A. 改名换姓大名鼎鼎弄巧成拙B. 移花接木如雷贯耳弄巧成拙C. 改名换姓如雷贯耳弄假成真D. 移花接木大名鼎鼎弄假成真答案:C【解析】第一空根据“笔名满天下而原名湮没无闻”应填“改名换姓”,“移花接木”含有“暗中更换人和物,以假乱真”之意,与前文语境不符;第二空根据沈雁冰之例中有“来得响亮”一语,所以选填“如雷贯耳”最为恰当;第三空由“真假难辨”和上文讲到的趋势,填“弄假成真”。
【评点】在所给语境中选填成语,似乎是成语考查的一种创新动作,但这种题型早已出现过,并不“新”。
但从成语的考查数量上看,这样的题型无疑比传统的成语题多了些考查的内容——传统考四个成语,这里考了六个成语。
但这里考查的内容不是体现在成语的区别上,而是根据语境选填成语,所以此题仍然简单。
【经典回顾】1.(全国卷)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 )A、滥挖天山雪莲现象日益猖獗的原因之一是,违法者众多且分布广泛而管理部门人手不足,因此执法往往捉襟见肘。
B、今年头场雪后城市主干道上都没有发生车辆堵车现象,在这种秩序井然的背后,包含着交通部门未雨绸缪的辛劳。
C、一项社会调查显示,如果丈夫的收入低于妻子,一部分男性难免会感到自惭形秽,甚至无端地对自己进行心理折磨。
D、老王家的橱柜里摆满了他多年收藏的各种老旧钟表,每当他向慕名来访的参观者介绍这些宝贝时,总是如数家珍。
[答案为D。
“如数家珍”的释义为“好象数自己家藏的珍宝那样清楚。
比喻对所讲的事情十分熟悉。
”,本句中各种老式钟表本身就是老王的“家珍”,谈不上“如”,因此是错误的。
A“捉襟见肘”的意思为“拉一拉衣襟,就露出臂肘。
形容衣服破烂。
比喻顾此失彼,穷于应付。
”B“未雨绸缪”中“绸缪”意为“紧密缠缚”。
全词是“天还没有下雨,先把门窗绑牢。
比喻事先做好准备工作。
”C“自惭形秽”得意思为“形秽:形态丑陋,引伸为缺点。
因为自己不如别人而感到渐愧。
”据释义可知前三项为正确的。
此题相对简单,只是“如数家珍”相对错误较为隐蔽,学生需静心自习阅读方可做对。
]2. (江苏卷)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A.我国许多城市都建立了食品质量报告制度,定期向社会公布有关部门的检验结果,从而使那些劣质食品在劫难逃。
B.交易会展览大厅里陈列的一件件色泽莹润、玲珑剔透的玉雕工艺品,受到了来自世界各地客商的青睐。
C.只见演员手中的折扇飞快闪动,一张张生动传神的戏剧脸谱稍纵即逝,川剧的变脸绝技赢得了观众的一片喝彩。
D.现在,许多家长望子成龙的心情过于急切,往往不切实际地对孩子提出过高的要求,其结果常常是弄巧成拙。
答案:B(在劫难逃,坏事情一定要发生,要避免也避免不了,“劣质食品”被暴光对我们而言是好事;玲珑剔透①形容器物细致,孔穴明晰,结构奇巧,多指镂空的手工艺品和供玩赏的太湖石等②形容人聪明伶俐;稍纵即逝,形容时间或机会很容易过去,用在此句适用对象不当;弄巧成拙,想耍巧妙的手段,结果反而坏了事,此句中家长的做法无“巧”可言。
)3.(全国卷)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A.这些年每听到亲友去世的消息,总令我无比伤感,尤其是这回相濡以沫的老伴远行,对于我这个年已九十且神经衰弱的老人,真像天塌了一样。
B.这位文学老人被誉为“农民诗人”,他最善于在田间地头和锅台灶边捕风捉影,从普通百姓的日常小事中发现劳动之乐、生活之趣和人性之美。
C.从我国目前的实际情况看,“高薪”不一定能收到“养廉”的效果,因为贪官污吏本来就是欲壑难填,并不是因为收入维持不了生计才搞腐败的。
D.一项社会调查显示,现在很多中学生在学校里见到老师都能亲切问好,而见到烧锅炉的、打扫厕所的和食堂打饭的工人师傅,却都不屑一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