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论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培养
小学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动手实践、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
“在课程实施中要改变过去强调接受学习,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生的学习是在教师的帮助下,自身地感知自己未曾知的东西,一个刻骨铭心的感受,往往是在亲身感受后,才能获得。
达到这样的教与学的境界不是传统的教学模式所能实现的,“英特尔未来教育”所倡导的“21世纪核心技能”——人际交往和合作技能培养也非常符合新课程实施的教学理念要求。
因而要提倡学生的自主学习。
一、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
新课标要求:数学课程应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知识经验出发,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发展规律选材,题材要广泛,呈现形式要丰富多彩,充满着学生乐于接触的,有价值的数学题材。
在课堂教学中,合理创设情境,不仅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帮助学生理解教材内容,加深印象,而且能够唤醒全体学生的认知系统,拓展学生的思维,成为学习的主人。
在教学中,我总是从贴近学生生活的例子着手,从他们喜爱的事物着手创设情境。
如在教学《0的认识》一课时,我通过创设童话情景、生活情景、游戏情景三方面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使数学学习不再是单调的数字、运算,而在童话世界、游戏和生活中,也可学到许多数学知识。
二、引导学生掌握探究方法
达尔文有一句格言:“最有价值的知识是关于方法的知识。
”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还必须在教学中改进教法,指导学习方法。
转变学习方法,要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主要目的。
关键是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和策略,使学生逐步掌握正确的思维方法,培养学生的归纳、比较、分析、综合、抽象、概括等数学能力,逐步掌握学习方法,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1.让学生把握自己的学习过程
老师要积极引导学生学会利用“空闲时间消化所学,并且学一点自己渴望要学的学问,干一点自己高兴干的事情。
”把学习的自由和权力还给学生,让学生把属于自己的时空很好利用起来。
教师往往容易满足于学生的正确答案,一个问题几个学生回答,一个学生答对了,这个问题就算解决了。
至于这个学生为什么能答对,别的学生为什么会答错,则一概不予探究。
由于学生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
这次答对了,下次不一定能答对。
尤其是当几个学生的结论存在不一致时,教师应该不失时机地启发学生,你怎么知道的?你是怎样想的?这样不仅能使学生有效的总结自己的学习过程,还可以在全班学生中起到交流学习的作用。
2.引导学生进行学习方法的交流
每个学生经历的学习过程不尽相同,在同一学习过程中所运用的学习方法也互不相同。
引导学生交流和总结学习过程,不仅能起到取长补短的作用,而且能优化每个学生的学习方法。
如:教学“体
积的认识”时,由于体积概念比较抽象难懂,特别是“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更是难以理解。
为了让学生直观形象地理解“占”“空间”“大小”的含义,教学时让学生做了这样一个实验:把方形石头放入装有水的透明玻璃杯里,观察水面的变化,并提问:“石头放入水里后,水面为什么会上升呢?”使学生明确石头占有一定的空间。
还可以让学生放入大小不同的石块,看出水面上升的高度不同,说明石块大小也不同,它们所占的空间就不同。
做完这个实验后,还可以让学生用透明的玻璃杯装细沙做一个实验:把一个玻璃杯装满细沙,再倒出来,放进一块木块。
再把原来的细沙装回去。
学生会发现原来的细沙装不下了,而产生疑问:“这是为什么呢?”从而知道:木块有多大占据杯子的空间就有多大。
可见学生在动手操作的自主探究活动中能很好地掌握数学知识。
学习了体积后,布置作业:用已学过的知识测量一个不规则的物体的体积,并写出测量的主要过程。
完成这种作业,有一定的挑战性,通过一定时间的合作、探究、体验后,让学生在班级交流,在交流中,学生发现他们所用的方法虽不相同,但运用的原理却是一样的。
这一过程使学生已有的知识在实践运用中得到拓展和延伸。
三、营造自主探究的良好氛围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固教师要放手让学生质疑,对书本质疑,对数学公式质疑,对课题质疑等,鼓励学生勇于发现问题。
如:在教学“按比例分配”应用题时,在学生了解了“比”的实质的基础上,拓宽学生的知识层面,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采用尽可能
多的方法来解答,期间学生们根据自己的理解提出了很多问题,一一解答,而且能说出自己所用的解法的算理。
最后老师对学生的方法进行归纳。
由此学生体会到了“殊途同归”的妙处,学习更有兴趣了。
学生一旦有了疑问就很想找到问题的答案,他的求知欲也更强烈了,同时也营造了一个良好的自主探究的氛围。
在浩淼学海中,我们不但要培养学生敢问、勤问的学习习惯,更要培养学生问到底的精神和毅力,否则,很可能功亏一篑,甚至全功尽弃。
总之,我们要给学生留下了自由的空间和时间,让他们获得了学习、发展的主动权,呈现出生命发展的自主色彩。
四、体验自主探索的成功
成功的体验是潜能开发的催化剂,一个人只要体验一次成功,便会激起无休止的追求意念和力量,因此,在学生获取知识的探索过程中,要让学生体验成功的愉悦,感受自主探索的乐趣;例如,在教学《比例的基本性质》组织学生展开活动:①观察比例的两个内项和两个外项,用算一算的方法,你发现了什么?②如果把比例写成分数形式,是否也有上面发现的规律?③是不是任何一个比例的两个外项与两个内项都有这种规律,请你再举些例子来验证。
④通过以上研究,你发现了什么?让学生自主尝试、自主思考、自主发现,探究知识,探讨共性,揭示规律,体验到了成功的愉悦,感受到学习不再是枯燥乏味的读和写,而是一次又一次的新的探索,新的考验,更是一次又一次的获得成功的美好经历,体验了自主探索的乐趣。
培养学生的探索心理和自主探究的意识,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学习能力,让学生主动探索学习。
教师要认真去挖掘教材并结合实际,创造性地将教材中的知识结论变成探究的问题。
只要给学生以学习主人的地位,在学生心中播下自主探究的种子,就能发掘学生个体的自我潜能,让学生亲历知识的形成过程,获得结论,习得方法,丰富体验,进而在“再创造”的活动中,培养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能力并成为一种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