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量通病治理活动总结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质量通病治理活动总结
箭滩河大桥项目
质量通病治理活动总结
通过半年的治理行动,我项目完善了质量管理体系,质量通病得到有效控制,有效防范质量事故发生,全面提高员工质量意识,同时深入推进质量管理标准化工作,不断创建优质工程,创新质量管理思路,全面提高我项目工程质量管理水平;虽然工作中还存在许多不足,但工程质量得到了有效控制,员工的质量意识亦得到了提高,现将半年来质量通病治理活动开展情况总结如下:
一、基本情况
1、活动目标
(一)杜绝使用不合格原材料,钢筋、水泥、支座、锚夹具等材料抽检合格率达到100%。
(二)杜绝强度不达标混凝土产品,有效控制混凝土强度离散性。混凝土强度必须大于设计强度且严格控制在设计强度的 1.15~1.5倍之间。
(三)混凝土外观质量通病应得到有效治理,蜂窝麻面、裂缝、错台、露筋等现象与治理前相比应明显减少,混凝土外观质量综合评分有明显提高。
(四)混凝土的保护层厚度合格率达到90%以上。
(五)预应力孔道压浆无不密实等现象。
(八)路基填方“弹簧”及不均匀沉降、台背回填不密实、排水设施不畅通等现象须得到有效控制。
2、质量方针
坚持“诚信守法,科学管理,精心施工,业主满意;以人为本,预防为主,保护环境,追求卓越。”的质量方针。
3、指导思想和基本思路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预防为主,全员参与。通过对工程质量要素进行排查、分析总结,针对存在的质量通病,制定相应有效的措施并持续改进,狠抓落实和检查,常抓不懈。制定关键工序控制流程和控制措施,明确责任人。通过“首件工程制”和“三检制度”实施,有效预防质量通病的发生,在以后的工程建设中,为实现施工标准化管理奠定基础。
二、主要工作
此次“质量通病治理”活动开展以后,项目部领导积极组织召开“质量通病防治”活动宣贯会,对各部门、各工区人员进行广泛宣传,让全体员工认识到活动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将活动的方针、目标、思想深入人心。
(1)建立质量通病防治组织
建立以项目负责人为首的质量通病治理组织,领导全员开展质量通病防治工作,总结在治理质量通病方面的经验和教训,借鉴吸收其
它项目治理质量通病的成熟经验,全面分析本项目可能产生的质量通病类型、数量、治理方法,确定质量通病防治目标,落实质量通病防治措施。
序姓名备注序姓名备注
1 王广总负责人7 王伟试验负责
2 王旭技术负责8 穆礼测量负责
3 蒲湖安全负责9 王晓专职安全
4 杨赟生产负责10 李旭专职安全
5 刘松现场技术11 姚冠现场技术
6 刘磊现场质量12 杨耶现场技术
(2)制定质量通病防治方案
①确定质量通病防治目标。确定总体目标,通过质量通病防治,全面提高市政路桥工程的耐久性、安全性和可靠性,保证其在设计使用年限内的有效使用。
②梳理分析质量通病类型。在总结以往质量通病防治经验的基础上,每个项目应根据本项目的特点,对可能存在的通病进行梳理分析,总结出本项目质量通病的总体类型、特点,防治措施等。
③落实到具体班组人员。具体防治措施应细化,明确人员、设备、工艺、材料及施工环境等,具有针对性,落实到具体班组人员中去。
④完善检查考核机制。实施过程中应建立检查制度,采取日常检查、定期检查、专业性检查相结合,对方案的执行等情况的有效性和符合性进行检查,对检查出的问题,及时发现及时整改。同时制定相
应的评比奖罚制度,结合检查情况进行实施。
质量通病防治方案
(3)组织质量通病防治实施
①组织人员培训及技术交底。工程施工前,应组织施工班组人员进行技术交底,明确技术要求、施工工艺及应注意的问题,特别是对质量通病防治的精细化措施应予以明确,并由专人负责。
②在施工过程中,对质量通病防治中出现的问题应对具体方法、工艺和措施做到清晰记录,为质量通病防治打好基础。
③组织管理及施工人员不定期召开各部位施工专题会、质量分析会等,分析、讨论和解决目前遇到的问题和后续施工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做到“以防为主”的原则,提前采取防治措施,避免质量通病等问题的出现,提高工程实体质量。
质量通病治理活动宣贯会质量通病防治现场讲解
(4)检查与完善质量通病防治工作
①每个部位完成后,在总体质量进行检查的同时,都应对质量通病的防治结果进行检查,对照防治方案中的措施,进行梳理,对于做的不好的及时予以纠正,对于好的做法及时总结。
质量通病治理总结
三、治理取得的成果
通过本次质量通病治理活动的有效开展,我项目的施工人员质量意识得到提升,对施工行为、对工程质量的影响有了更加清醒的认识;自开展治理活动以来,我项目的原材料检测合格率100%,混凝土强度合格率100%,混凝土结构物外观质量明显提高、保护层厚度合格
率达到90%以上,预应力孔道压浆未出现不密实现象,回填土沉降、排水设施不畅通等现象均未出现,基本实现了预定的治理目标。
虽然通过治理活动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在以后的施工过程中,将继续严格按要求进行施工,继续落实质量通病治理活动的主要方针、目标和思想,将治理活动开展的更加扎实、有效,将取得的一些好的经验及工艺、做法等推广落实,全面提高工程实体质量的耐久性、安全性和可靠性
四、重难点及原因分析
1、桩基施工条件较复杂。施工区域多为粉质土、素填土,且受河水涨落影响,极易塌孔。
2、悬浇梁线形控制。实际施工会与设计有一定差异,误差和结构变形等影响因素是无法准确预测的,立模标高的精准度要求极高,若一段出现线形误差,将需要后续几个梁段进行调整以消除误差。
3、挂篮行走时难以控制。由于主桥纵坡较大,且有平曲线,挂篮在行进时,易偏位。
4、墙背回填压实困难。由于新建挡墙与现状路基间距离较近,且无法采用重型机械碾压,很难达到要求的密实度。
5、墙背回填泡沫轻质混凝土。由于采用的是新工艺、新材料,施工经验不足。
五、“四新”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