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良好性格的培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幼儿良好性格的培养
夸美纽斯说过,一切存在的东西都是在娇弱时候容易屈服,容易形成,到大以后就不容易改变了。
因此我们作为老师要抓住幼儿性格雏形奠定的良好时机,努力做好幼儿良好性格的培养。
1、培养幼儿能关心别人,共享欢乐。
现在的孩子几乎都是独生子女,独生子女处在家庭中让人围着转的地位,因而也决定了他们的特异性,如自私、孤独、不合群、不关心别人等不良性格。
为了防止幼儿“以我为中心”,杜绝幼儿不良性格和行为的滋长,教师必须从一日生活常规中的小事着手,让幼儿在行为上得到陶冶。
如给幼儿吃东西时,应教育他先给长辈吃,再给比自己小的同伴吃,最后自己吃,懂得大的给别人,小的给自己,不能有自私独霸的行为。
同时应有意识地让幼儿多与同伴交往,特别是教育他照顾好比自己小的同伴,能借玩具给别人玩,对小同伴应该谦让、关心、友爱,让幼儿的心灵播下关心别人、与人共享快乐的种子。
2、尊重幼儿的自尊心与自信心。
自尊心和自信心是人的精神支柱,即使是能力差的幼儿,只要我们能发现他的长处,并提供一些取得成功的机会,及时给予表扬和鼓励,就能把他内在的潜力发挥出来。
我们更应尊重幼儿,特别是发现幼儿犯了错误,不能用打骂或一些较难听的言语来刺激他们,而应抓住他们某些特长或进步给予鼓励表扬,这样幼儿就会有自信心。
3、注意家园一致教育的原则。
家庭是幼儿第一所学校,父母是幼儿的第一位老师。
教师应多与家长沟通,请家长密切配合老师共同对幼儿进行教育,是形成幼儿良好性格的关键。
据许多家长反映,幼儿最听老师的话,老师说什么幼儿就怎么做,非常崇拜自己的老师,因此家长教育碰到什么问题及时反映给老师,配合老师进行个别教育,往往效果良好。
如有些幼儿在家中什么事情都要父母帮忙做,对长辈不讲礼貌,但是在幼儿园值日生做得认真负责,对教师很有礼貌,若家长能及时把幼儿在家的不良表现反映给老师,老师可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从而转变幼儿种种不良习惯。
孩子爱比较,重在引导
3岁左右的孩子,一般已经开始出现比较的心理,跟身边的小朋友比高比低、比好比坏。
孩子的观察能力是很强的,他们也有自己的认知和评价系统。
即使没有大人把他们与别人进行比较,他们也会不由自主地把自己和其他孩子进行比较。
孩子会通过比较了解自己的优势,从而转化为自己进步的动力。
而如果在比较中,经常不满足于自己的位置,但是又暂时找不到超越别人的办法,那么就很容易对那些他们认为“比自己漂亮、比自己聪明”的小朋友产生嫉妒心理。
孩子们的情绪是透明而真实的,他们不像大人那样善于掩藏自己的内心。
别看孩子们年龄小,他们在这方面的感知非常敏锐。
如果不接纳孩子的这些情绪,不及时引导孩子调整自己的心态,这些不良情绪将会在孩子内心深处生根发芽。
作为教师,我们应该如何应对呢?
首先,要因势利导,把爱比较的心理转化为孩子的成长动力。
爱比较的孩子一般都喜欢争强好胜,往往还容易出现“怕输”的心态。
作为家长,我们可以抓住孩子的这个心理特征,尽量利用孩子这种上进心和竞争意识,去调动他们的积极性,让孩子心平气和地跟别人进行竞争,培养“胜不骄,败不馁”的积极心态。
如果每个孩子都具备这样的阳光心态和竞争意识,那么孩子就容易找到前进的方向和动力,而不是陷入只比较而不行动的自卑情绪中。
其次,要引导孩子接纳自己的缺点,学会欣赏别人。
“三人行,必有我师。
”每一个人,无论多么优秀,都有不及别人的地方;无论多么不显眼,都有别人可学习的长处。
不要处处都拿自己的缺点去跟别人比较,更不要蔑视别人比自己突出的地方。
我们还要引导孩子善于学习别人的长处,把别人做得好的一面吸收过来,弥补自己的不足之处,真正做到扬长避短。
第三,不要轻易拿这个孩子跟那个孩子进行比较。
不排除部分孩子喜欢跟别人比较,就是从父母那里学来的。
有些家长,只要自己的孩子稍微不如大人的意,一个“别人家的孩子”,就总会挂在他们的嘴上,不经意间就脱口而出;这样,“别人家的孩子”阴影总是永远刻在孩子的心里,无论如何都挥之不去。
在这样的阴影笼罩下,很多小朋友常常自惭形秽,有的甚至破罐子破摔。
作为教师就不能犯类似的错误。
正确对待“爱淘气”的宝宝
宝宝淘气是一件令父母和教师头疼的事情。
但儿童心理学家将淘气称做“建立在探索欲望上的行动”,因此,我们提倡的是给孩子一点淘气度,而不是放任自流,但对太淘气的孩子还是要给以引导。
孩子淘气究竟是好还是不好呢?这个问题不能简单地用好坏来回答,因为淘气不淘气不是评价孩子好坏的标准。
可目前不少家长评判孩子好坏只看听话不听话,为了孩子的安全,父母往往是一发现孩子的淘气行为就马上予以制止,可是愈制止愈引起他的好奇。
为什么孩子会淘气?其原因就是他们的好奇心,在大人看来司空见惯的东西,在他们眼里却是每一样都充满了吸引力,他们想一个一个地研究明白。
儿童心理学家将淘气称做“建立在探索欲望上的行动”,因此,父母应珍惜孩子的好奇心,要宽容孩子一时的小小的破坏行为,给孩子提供宽松、安全、合理的环境,鼓励孩子参与各种尝试,支持孩子积极主动地去探索事物的奥秘。
如果父母们采取训斥、限制等粗暴态度去阻止孩子,那么孩子的求知欲就会受到压抑,由此,孩子可能变得小心翼翼,缩手缩脚,甚至造成消极的性格。
淘气的孩子不一定是坏孩子,他们长大后,在社会上的成就可能远远超过处处听话的孩子。
要加强淘气宝宝的安全教育
淘气的孩子应该说是一个很有希望的孩子。
若教师能加以适当的引导,不但能让他们渐渐不再恶作剧,还可以使他们出类拔萃。
但是,大家都很担心的一个问题:孩子很淘气,想约束他,怕扼杀孩子的天性;不约束吧,又十分担心他的安全,就怕他玩一些危险的游戏,或者碰到诸如电线之类的东西。
面对淘气的孩子,教师一定要长期给他灌输安全观念。
比如吃冰糖葫芦,或是拿牙签,要随时提醒他别扎到口、鼻、眼睛;他会爬高了,绝不允许他爬阳台,并告诉他一些小朋友发生意外的实例,让他知道这样是很危险的。
还要告诉他,一旦在商场等人多的场所走失时,要记住在原地等候,不要焦急乱跑。
在马路上,教他认识红绿灯,告诉他交通规则,走斑马线;教他不被好吃的、好玩的东西引诱。
还要随时将听到的、遇到和想到的安全和自我保护的知识和事例,及时地告诉宝贝,让他树立安全的观念,学会自己爱自己,保护自己不受伤害,以及遇到突发性事件时的应对能力。
对付淘气的孩子,既不要纵容,也不要限制,随时关注,注意引导,这是保证孩子安全的最好方式。
给幼儿充足的自由游戏时间
限制幼儿自由游戏时间,是你不相信幼儿会玩
有的家长总说:“这么点儿大的孩子,能玩出什么花样来,玩会儿就行了。
时间太长,那是瞎耽误功夫。
”相信,会有不少家长认同这种看法。
细想起来,孩子们在一起总是挖土、和泥、数沙子、过家家、好人抓坏人,要不就是在一起嘀嘀咕咕说悄悄话,每天都是这一套。
可是孩子们每次都玩得挺高兴,想不起来回家。
你也许看腻了,觉得不玩也罢,可孩子们却觉得每次都在玩着新鲜事。
同样是和泥,他会发现先挖一个坑,水就不流走了;同样是好人抓坏人,他们发现得让跑得快的小朋友当“好人”,不然的话,老也抓不住“坏人”,“好人”多没面子啊;同样是过家家,今天的“妈妈”怎么看怎么像昨天晚上的自己,原来孩子正在学你的样子训人呢。
谁说孩子不会玩,只要你给他充足的时间,少提点要求,静静地站在一旁看他玩,你会发现原来玩还有这么大学问,孩子个个都是“游戏高手”。
限制孩子自由游戏时间,会影响孩子的各方面发展
“少玩会儿,就剥夺了发展的权力,有那么邪乎?”不是吓唬你,真的就是这么回事儿。
天下没有不爱玩的孩子,这既是天性,又是需要。
当孩子全身心地投入到游戏中,他的眼睛,在捕捉闯入视线的每一个图像;他的耳朵,在聆听大自然每一种奇妙的声音;他的鼻子,在辨别每一种陌生的气味;他的嘴巴,在发出大脑的每一个指令;他的双手,在触摸周围的一切;他的双脚,在奔跑,在跳跃。
孩子们正是在
不断对外界环境信息的接受与作出反应的过程中,提高大脑的灵敏性和各种感官的协同性,进而加快智力与能力的发展进程。
有了充裕的时间,孩子就玩得尽兴,玩得充分。
眼界开阔了,知识丰富了,反应灵敏了,动作灵活了;注意力、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分析推理能力开始萌芽,从此有了一个良好的人生开端。
限制孩子自由游戏时间,不利于孩子的心理健康
人有七情六欲,孩子也不例外。
如果你细心观察,会发现女孩子都想当妈妈,因为妈妈可以照顾孩子,更可以管教孩子。
一次,一个小女孩抱着娃娃喂饭,一边喂,一边大声说:“快吃吧!不吃就长不大。
”过了一会儿,她又说:“你不吃,不吃就拿走,饿了也别想吃,哼。
”说完,放下娃娃,走了。
小朋友忙问:“丽丽,你生气了?”“没有,我是学妈妈昨天的样子。
”玩医院的游戏,小朋友都抢着当医生,给病人打针,一边打还一边说:“打针不疼,好孩子不哭,一会儿就打完了。
”打完一针又一针,乐此不疲。
原来,昨天小朋友刚完成预防接种,他们这是在宣泄紧张、害怕的情绪。
通过趣味游戏训练宝贝的自制力
自制力是一种善于控制自己的情绪、支配自己行动的能力。
对于孩子来说,由于中枢神经系统尚未发育完善,神经纤维尚未全部髓鞘化,传递的神经行动容易泛化,不够准确,因此会常表现出自制能力比较弱。
比如说:妈妈不让孩子饭前吃零食,孩子也知道,但当他看到香喷喷的点心和甜甜的巧克力时,禁不住美味的诱惑,趁妈妈不在家就拿来吃了,到吃饭时就不能好好吃饭了。
又比如:孩子去了医院,在路上,他答应妈妈看病时不哭。
但当医生把听诊器放在他的前胸时,他又哇地哭了出来。
孩子的这些行为都说明,他们并非有意和大人过不去,而是缺乏控制自己的能力。
对孩子的自制力,不应消极地等待它能树大自然直,务必从小积极培养。
通过趣味游戏训练宝贝的自制力
趣味游戏是宝贝特别喜欢的活动。
而趣味游戏本身具有一定的规则性,经常开展趣味游戏,可以使宝贝不断得到抗诱惑锻炼的机会,自制力得到明显的发展。
例如通过玩“我们都是木头人”和“我是雕像”等活动,可以培养宝贝遵守游戏规则,提高宝贝的自我控制能力。
活动一:我们都是木头人
附:游戏儿歌:我们都是木头人,
我们都是木头人,
不许说话不许动,
谁动就打千万下。
游戏时要边念儿歌边自由做动作。
儿歌念完后,定住不动,也不能发出声音。
如果谁动了或发出了声音,就必须把手伸给同伴,而同伴则拉住他的手说:“本来要打千万下,因为时间来不及,马马虎虎打三下。
”然后在孩子的手心拍三下,游戏结束。
活动二:我是雕像
一位父母发指令,另一位父母和孩子一起做游戏。
游戏开始前,宝贝和父母可以自由活动,当发出“我是雕像”的口令后,游戏者必须像雕像那样定住一动不动,雕像的姿势可以各种各样,可以是各种人物的定格动作,也可以是鸡、鸭、兔、羊、马、鱼、小鸟、兔等各种动物的定格动作。
如果谁先动了,谁就被换下。
如果宝贝做到自制时,应给予表扬或让他得到满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