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本要素及其流动性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资本要素及其流动性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
本文利用2006-2011年31个省市不同资本要素与经济发展的面板数据,实证分析不同资本素的流动性及其对经济发展的影响。相对中部,东西部借助政策优势有效利用资本要素,具有更高资本流动性。从总效应的角度,除中部外,不同资本要素对经济发展均有正向作用。总之,政策导向推动资本市场的完善,同时也缓解金融危机对经济的影响。
关键词:资本要素资本流动性传导机制区域经济
引言
进入21世纪,中国经济飞速发展,资本要素在经济发展中占据重要地位。但资本要素种类偏多,不同资本要素在不同时代对经济发展有不同影响,金融危机后有必要重新考虑资本要素对中国经济发展的影响。郭金龙(2003)对1990-1999年的资本流动进行了计量分析,发现人均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人均实际存贷差、人均筹资金额以及人均利用外资都与人均实际国内生产总值呈正向关系。门洪亮(2004)对我国各区域的资本流动与经济发展进行回归分析,发现全社会固定投资、财政收支差额、银行存贷款、外资和资本市场直接融资与经济发展呈正向关系。Eslamloueyan(2010)对亚洲国家的贸易开放度与储蓄投资关系进行实证分析发现,贸易开放度越高的国家,其资本流动性越强。本文在新时代背景下对不同资本要素与经济发展的关系进行探讨,并分别讨论不同资本要素的流动性问题及其对经济发展的传导效用,从而综合分析不同资本要素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初步统计分析
在深入分析之前,先对资本要素与经济增长的关系进行初步的统计观察,以便了解研究变量间的基本关系。Sula and Willett(2009)根据投资者不同类型并考虑金融危机下资本要素流动的波动性,将资本要素分为外商直接投资、资本市场筹资和贷款三部分,这三种资本要素在金融危机下具有较强的波动性,对经济发展的影响更为显著。在我国,全社会固定资产投入和财政支出的稳定性较强,金融危机对其的影响不大,故本文参考Sula and Willett的研究,将考虑外商直接投资、资本市场筹资和金融机构人民币贷款余额这三种资本要素。外商直接投资和金融机构人民币贷款余额的数据来源于《中国统计年鉴》和各省市的统计年鉴;资本市场筹资包括股票筹资和债券筹资两部分,其数据来源于《中国区域金融运行报告》。考虑数据统计口径及完整性并结合金融危机的影响,本文数据涉及2006-2009年不同资本要素和经济发展的省际面板数据。
从图1可看出,外商直接投资、人民币贷款余额与国内生产总值呈正向关系,而资本市场融资与国内生产总值有较弱正向关系。根据以往的研究,资本要素主要集中在东部,从东往西逐步递减,资本要素投入越多的地区,国内生产总值越高,但具体关系还需进一步的实证分析。
资本要素与经济发展的实证分析
(一)模型假设及变量说明
借鉴Aizenman(2011)的研究模型,模型设定为:
GDPi,t=a0+a1×Fdii,t+a2×Portfolioi,t+
a3×Loani,t+a4×Zi,t+ei,t
其中GDP为国内生产总值,Fdi为外商直接投资,Portfolio为资本市场筹资,Loan为人民币贷款余额,Z为控制变量,i为各个省市,t为年份,a0为常数项,a1、a2、a3、a4为变量系数,e为随机误差。控制变量涉及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人力资本和制度因素。人力资本即平均受教育程度总和,制度因素包括政府财政支出和地方进出口总额。
(二)实证分析
根据初步分析的结果,本文分别对全国和东中西部地区进行实证研究。按照传统的划分方法:东部城市包括北京、天津、河北、辽宁、上海、江苏、浙江、福建、山东、广东和海南;中部地区包括山西、内蒙古、吉林、黑龙江、安徽、江西、河南、湖北、湖南;西部地区包括广西、重庆、四川、贵州、云南、陕西、甘肃、青海、宁夏、西藏和新疆。面板数据的估计方法主要有混合回归模型、固定效应模型和随机效应模型,本文通过Hausman检验并考虑回归的显著性进行模型设定。同时,对于面板数据往往存在着异方差和自相关问题,故采用广义最小二乘法(FGLS)进行估计。分析结果见表1。
从全国角度来看,外商直接投资、人民币贷款余额对经济发展有正向作用,而资本市场筹资却阻碍经济发展。第(2)列表明,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会促进经济的发展。第(3)、(4)列表明,人力资本、政府财政支出对经济发展也有促进作用,但对资本要素的影响不大。第(5)列表明,随着地方开放度的加入,其与经济发展有正向作用,但改变了资本要素对经济发展的影响,外商直接投资与资本市场筹资对经济发展的影响由正向作用变为负向作用。对比全国与各地区的回归分析,发现外商直接投资在全国范围内总体来说呈现出阻碍经济发展的趋势,具体来说在东部阻碍经济发展,在中部和西部却促进经济发展,而资本市场筹资出现类似的趋势,其与经济发展的关系在全国和东部呈现负向关系,在西部却呈现正向关系。人民币贷款余额对经济影响始终为正,但从西往东的影响系数逐渐变小。固定资产投资在全国和东部依然促进着经济发展,但在中部却不再是经济发展的推动力。除西部,人力资本阻碍经济发展。总之,从全国总体上来说经济发展已不能过度依赖财政支出,但在中部财政支出依然促进经济发展。除中部,地方开放度促进经济发展,东西部拥有政策优势,而中部的进出口制度相对不健全,从而阻碍中部的经济发展。
资本流动性及传导机制分析
(一)资本流动性
本文分别研究外商直接投资、资本市场筹资和人民币贷款余额与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关系,研究主要资本要素的流动性(见表2),模型设定:
Invi,t=b0+b1×Ci,t+ui,t
其中Inv为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C为各资本要素,i为各个省市,t为年份,b0为常数项,b1为变量系数,u为随机误差项。(三)导师制的作用
大众化教育背景下本科生导师制的实施是否有必要?调查结果显示,在被调查的我院04、05级93人中,有79%的学生认为实行本科生导师制对于本科生培养教育具有重要的意义,82%的教师认为有利于因材施教和学生的个性发展;有利于教学与科研相结合;有利于充分发挥教师教书育人的主体作用;有利于密切师生关系,增进师生友谊。可见,绝大多数师生对大众化教育背景下实施本科生导师制的认识具有高度的一致性。
(四)结论
通过调查和比较分析,我院本科生导师制在实行过程中仍存在不少有待解决的问题,归纳为以下几点:一是本科生导师制形式化程度较浓厚,活动方式比较单一,师生比例不协调,师生间沟通交流较少,本科生导师制难于真正发挥作用。二是导师制指导内容不够规范。导师对自身职责和工作目标不够明确,部分导师难于做到尽职尽责。三是导师制考评机制缺乏科学性,且与之配套的制度不健全和不完善,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本科生导师制的实施效果及导师的工作积极性。
三、完善本科生导师制的对策和建议
(一)结合实际,加强针对性指导
指导方式应结合我院师资条件、教学科研状况、学生素质、班主任和辅导员制度等实际,选择不同类型。目前,本科生导师制基本上分为综合导师制、年级导师制、英才导师制等不同类型。由于我院班主任和辅导员制度的存在,与综合导师制必然产生职能上的重复,难于协调两种制度的职能,加之生师比问题突出,因而不适宜采用。而英才导师制由于其覆盖面过小,闲置和浪费了导师资源,因而也不适宜采用。相对而言,年级导师制由于主要是针对低年级学生的大学生活适应、学习方法、专业发展和职业规划的指导,可以有效地克服供需不平衡的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