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七节 《论语》六则、《世说新语》二则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语》六则、《世说新语》二则

主讲:黄冈优秀语文教师罗菲

一、学习目标

1、要掌握文言字词问题,能够熟读成诵,培养文言文的语感。

2、要学习、体会《〈论语〉六则》中谈及的学习态度和学习方法,《〈世说新语〉二则》中所讲的诚信问题,要从小做一个守信的人。

3、要掌握学习文言文的方法:诵读——理解——领悟——积累。

二、重点知识归纳及讲解

生字积累

论语(lún)愠(yùn)罔(wǎng)殆(dài)

谥号(shì)默而识之(zhì)诲人不倦(huì)

——《论语》

哉(zāi)惭(cán)华歆(xīn)

辄(zhé)拯救(zhěng)

——《世说新语》

《〈论语〉六则》

1、孔子及作品简介

孔子(前551——前479),春秋末期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名丘,字仲尼,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人。

《论语》:我国儒家经典著作,共20篇,是一本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论的语录体古籍。是我国古代文献中的一部巨著,是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遗产。古有“半部论语治天下”的说法。

2、通读全文,疏通文意

第一则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译文:孔子说:“学习知识,进而按时温习它,不也是令人高兴的事吗?有朋友从远方而来,不也是令人快乐的事儿吗?我有才学,别人不了解我,可是我自己并不恼怒,不也是品德高尚的人所具有的吗?”

第二则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译文:孔子说:“温习旧的知识,进而懂得新的知识,这样的人可以做老师了。”

第三则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译文:孔子说:“光读书学习不知道思考,就迷惑不解;光思考却不去读书学习,就什么都学不到。”

第四则

子贡问曰:“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译文:子贡问道:“孔文子凭什么被人们谥为‘文’呢?”孔子说:“孔文子聪敏好学,不认为向不如自己的人请教是羞耻,因此谥号为‘文’啊!”

第五则

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译文:孔子说:“默默地记住所学的知识,学习却不感觉满足,教导他人不知疲倦,这些对我来说,有哪一点是我所具备的呢?”

第六则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译文:孔子说:“几个人在一起行路,一定有可以作为我的老师的人在中间;选择他们的长处来学习,他们的短处,自己如果也有,就要改掉它。”

3、课文分析

这篇课文选自《论语》,总共六则。其中第一、二、三则主要涉及学习方法问题,第四、五、六则主要涉及学习态度问题。

第一则:孔子提出“学而时习之”,即学习要复习的观点。

第二则:孔子提出“温故而知新”,即在温习已经学过的知识的过程中,获得新的理解和体会。

第三则:孔子提出“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即学思要结合,要辩证地对待学思之间的关系。

这三则谈的都是学习方法的问题。

第四则:孔子提出“敏而好学”、“不耻下问”,即要谦虚好学。

第五则:孔子提出“学而不厌”,即学习要不知满足,不断进取。

第六则:孔子提出“三人行,必有我师”、“择其善者而从之”,即随时随地向人学习,择善而从。

这三则谈的都是学习态度的问题。

4、问题探究

(1)讨论:六则语录中哪些是探讨学习方法的?哪些是探讨学习态度的?请分类标记。

明确:第一则讲学习方法和个人修养,启发人们热爱学习,加强自律。

第二则讲学习方法,强调要温习已学过的知识。

第三则讲学习方法,强调学习和思考相结合的必要性。

第四则讲学习态度,强调要有谦虚的学习态度。

第五则讲学习态度和学习方法,强调要学会默记,并且学习要不知满足。

第六则讲学习态度,强调要多向别人学习,“择善而从”。

(2)课文中有些话已凝固为成语,试着把他们找出来。

明确:温故而知新——温故知新

诲人不倦

不耻下问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择善而从

《〈世说新语〉二则》

1、作者及作品简介

刘义庆(403——444),南朝宋文学家,彭城(今江苏徐州)人。

《世说新语》古代笔记小说集,分德行、言语、政事、文学、方正、雅量等36门,主要记述了东汉末年到晋代之间士大夫清高放诞的言谈逸事。

2、通读全文,疏通文意

《期行》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译文:陈太丘跟朋友相约同行,(他们)约定在正午碰面。正午已过,朋友还没有到,陈太丘不再等候就离开了,陈太丘离开后朋友才到。元方当时只有七岁,正在门外嬉戏。朋友就问元方:“你的父亲在家吗?”元方答道:“我父亲等您很久您都没到,他已经离开了。”友人便生气地说:“真不是人啊!和别人约定同行,却丢下别人自己走了。”元方答道:“您与我父亲约好正午见,正午时您还不到,就是没有信用;对着人家的儿子骂他的父亲,就是没有礼貌。”友人感到惭愧,下车想拉元方的手。陈元方头也不回地走进了自家大门。

注:文中“君”“尊君”“家君”的称谓是不同的。

“君”是有礼貌地称呼对方;“尊君”是对别人父亲的尊称;“家君”对人称自己父亲时的谦词。

《乘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