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丽的西双版纳教案

合集下载

美丽的西双版纳教案(优秀9篇)

美丽的西双版纳教案(优秀9篇)

美丽的西双版纳教案(优秀9篇)美丽的西双版纳教案篇一一、故事导入上课开始,我讲述了关于泼水节传说的故事,目的之一:激发兴趣:之二:为后面讲解傣族人对待水的态度蓄势,提供铺垫。

二、感受美(浏览课文,探美)请学生快速浏览课文,并用文中的一个词语或一句话说说第一次读课文之后的感受牵出神奇秀丽心驰神往这条明线后,再要求以"《西双版纳》美在……"说说版纳的美。

这一环节是让学生从整体上把握文意,理清思路,了解西双版纳的景物特征。

三、品读美(朗读课文,寻美)这一环节设计了小组合作,从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两方面体会西双版纳的美。

学生通过朗读课文,通过问题由浅入深地体会热带雨林的特点,其中穿插对照手法是为了点明西双版纳的神奇的特点。

如果说自然景观的美是大自然对版纳的恩赐,那么富有特色的傣族文化则是这个民族独特的魅力,文中多处信息向我们展示了傣族质朴意深的民风民情。

让学生阅读课文从文中提供的信息中去考察人文景观的美,这一环节主要让学生多方面,多角度了解傣族的风俗文化,进一步感受西双版纳的人文景观的美。

人文美是重点,在问题的设计上与前面一致,先概括在整理表达,对“妩媚”一词含义的理解是难点,目的想点明作者对这幅风情画的喜爱之情。

概括,西双版纳的风俗美美在互助友爱、善良虔诚、乐观从容、质朴意深……四、表达美(神游图片,悟美)出示西双版纳代表性景观图片,配葫芦丝乐曲。

增加感性认识,结合课文内容深切感受西双版纳之美。

畅游西双版纳回眸那个金孔雀飞出的地方,那片神秘珍贵的热带雨林,那颗我国西南部边境线上“璀璨的`明珠”,那片地球北回归线上唯一的绿洲,那被冠以“植物王国”、“动物王国”、“药物王国”的美丽的西双版纳……美就大声赞:西双版纳美在……美在……示例:美在山,一年四季总是浓的化不开的碧绿。

美在水,无论是江是河是泉是溪都清一色软软地淌,娇娇地流。

五、内化美在我看来,西双版纳之美,美在神秘、美在包容、美在和谐、美在自由、美在人与自然和谐相处……这一环节我设置了亚马孙热带雨林遭到破坏的图片与西双版纳热带雨林对比播放,为了唤醒同学们善待自然、热爱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意识。

2024年美丽的西双版纳(教师中心稿)教案教学设计

2024年美丽的西双版纳(教师中心稿)教案教学设计

2024年美丽的西双版纳(教师中心稿)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 让学生了解西双版纳的自然风光、民族风情和人文景观。

2. 培养学生通过图片、文字等资料,独立获取信息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1. 以问题为导向,引导学生主动探究西双版纳的特点。

2. 通过小组合作,提高学生交流、讨论和分享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1. 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2. 增强学生保护生态环境,尊重多元文化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1. 西双版纳的自然风光、民族风情和人文景观。

2. 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获取信息的能力。

教学难点:1. 培养学生对西双版纳特色的理解和感悟。

2. 引导学生关注环境保护和多元文化尊重。

三、教学方法:情境教学法、问题驱动法、小组合作法、探究学习法。

四、教学准备:教师准备:1. 西双版纳相关图片、视频、文字资料。

2. 教学PPT、教案、学习任务单。

学生准备:1. 预习西双版纳相关知识。

2. 准备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教师出示西双版纳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并提出问题:“你们听说过美丽的西双版纳吗?它有什么特别之处?”2. 自主学习:学生根据学习任务单,通过阅读教材、查找资料,了解西双版纳的自然风光、民族风情和人文景观。

3. 合作交流:教师组织学生分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了解到的西双版纳特色,并共同总结出西双版纳的主要特点。

4. 探究学习: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为什么西双版纳有如此独特的自然风光和民族文化?”学生通过讨论、探究,得出结论。

5. 情感体验:教师引导学生关注环境保护和多元文化尊重,让学生谈谈自己的感悟,并提出保护西双版纳、尊重民族文化的建议。

6. 课堂小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西双版纳的自然风光、民族风情和人文景观的特点。

7. 布置作业:学生完成课后练习,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反思: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教学效果,思考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是否掌握了西双版纳的相关知识,是否能够在实际情境中运用所学,以及是否在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有了相应的提升。

《美丽的西双版纳》八年级语文公开课教案

《美丽的西双版纳》八年级语文公开课教案

《美丽的西双版纳》八年级语文公开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理解课文内容,感受西双版纳的自然美和人文美。

2.学习作者的观察和表达方法,提高写作水平。

3.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激发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教学难点:分析课文中的写作技巧,提高写作能力。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1)教师播放西双版纳风光片,让学生初步感受美丽的西双版纳。

2.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3.课堂讲解(1)教师讲解课文第一段,引导学生理解作者对西双版纳的第一印象。

(2)教师讲解课文第二段,分析作者对西双版纳自然景观的描绘。

(3)教师讲解课文第三段,引导学生理解作者对西双版纳人文景观的描绘。

4.课堂讨论(1)学生分组讨论:课文中有哪些语句让你感受到了西双版纳的美?5.写作训练(1)教师给出写作题目:以“美丽的家乡”为主题,写一篇作文。

(2)学生根据课堂所学,运用观察和表达方法,完成作文。

(3)教师批改作文,给出评价和建议。

6.课堂小结(2)学生分享本节课的收获。

四、课后作业1.根据课堂所学,仿写课文中的描写手法,写一篇关于家乡的作文。

2.搜集有关西双版纳的资料,了解其文化、风俗等,下节课分享。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自主学习、课堂讲解、课堂讨论、写作训练等环节,让学生充分感受到了西双版纳的美。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注重启发学生思考,培养学生审美情感,提高写作能力。

课后作业的布置旨在巩固所学,拓展学生的知识面。

总体来说,本节课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但仍需在课堂讲解和写作训练方面进一步提高。

重难点补充:1.教学重点:教师可以设计一个互动环节,让学生找出课文中描述西双版纳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的关键词语,并讨论这些词语如何生动地描绘了西双版纳的特色。

教师通过对话引导学生理解作者对美的感受和表达,例如:“作者在描述澜沧江时用了哪些词?这些词让你想到了什么?”2.教学难点:教师可以设计一个写作工作坊,现场指导学生如何运用课文中的描写手法,比如:“现在我们尝试像作者一样描写教室里的一个角落,注意使用比喻和拟人手法。

美丽的西双版纳教案

美丽的西双版纳教案

感受西双版纳优美的自然风光和奇异的民俗风情,体会作者表达热爱祖国美丽风光和少数民族文化的思想感情。

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美丽的西双版纳教案,欢迎阅读参考!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时常要开展教案准备工作,教案是保证教学取得成功、提高教学质量的基本条件。

那么你有了解过教案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美丽的西双版纳》教案,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美丽的西双版纳》教案1学习目标:通过课文感知西双版纳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学习重点:体会文中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的美学习难点:从文中了解版纳独特的民族文化学习过程:一、导入:1、媒体播放音乐《有一个美丽的地方》创设情境2、优美的音乐引起我们无限的遐想,那苍莽的热带雨林,神秘的宗教氛围,鲜见的少数民族情调更是吸引着无数的中外游客走进西双版纳。

二、第一板块,感受美1、请你用文中的一个词语或一句话说说你第一次读课文之后的感受。

2、浏览课文,神游版纳,结合有代表性的图片,以“《》美在……”说说版纳的美三、第二板块,品味美1、挑选你自己喜欢的画面,高声朗读2、自主思考:你喜欢的画面是如何表现美的。

教师巡回指导,提醒学生抓住标题中的关键词去欣赏,边读课文,边作圈点批注3、小组合作交流,点击媒体显示的每个画面,让学生在想像中与作者同游同赏4、深入探究:人文景观的美如果说自然景观的美是大自然对版纳的恩赐,那么富有特色的傣族文化则是这个民族独特的魅力,文中多处信息向我们展示了傣族质朴意深的民风民情。

(1)、学生阅读课文,试图从文中提供的傣族的居住、服饰、饮食、宗教信仰等方面信息中去考察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通常会被要求编写教案,教案有助于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

来参考自己需要的教案吧!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美丽的西双版纳教案,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美丽的西双版纳教案1学习目标:1、熟读课文,了解西双版纳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

2、学习本文抓住景物特征写景的方法。

3、体会作品中热爱祖国美丽风光和少数民族文化的思想感情。

《美丽的西双版纳》教案

《美丽的西双版纳》教案

《美丽的西双版纳》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让学生了解西双版纳的自然风光、民族文化和民俗风情;(2)培养学生对我国少数民族文化的认识和尊重。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图片展示、视频播放等方式,使学生直观地感受西双版纳的美丽风光;(2)采用小组讨论、课堂讲解等形式,引导学生深入了解西双版纳的民族文化和民俗风情。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大自然的情感;(2)增强学生对我国少数民族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西双版纳的自然风光;(2)西双版纳的民族文化和民俗风情。

2. 教学难点:(1)西双版纳独特的自然景观形成的原因;(2)西双版纳民族文化的特点和内涵。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展示西双版纳的美丽风光图片,引导学生关注课题;(2)简要介绍西双版纳的地理位置和概况。

2. 讲授新课(1)讲解西双版纳的自然风光,包括热带雨林、澜沧江、湄公河等;(2)介绍西双版纳的民族文化和民俗风情,如傣族佛教文化、竹楼、泼水节等。

3. 课堂互动(1)分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对西双版纳自然风光和民族文化的看法;(2)提问回答:引导学生深入了解西双版纳的独特之处。

四、课堂小结本节课通过图片、视频和讲解,使学生了解了西双版纳的自然风光和民族文化的魅力,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五、课后作业1. 结合课文内容,画出西双版纳的自然风光和民族文化示意图;2. 写一篇关于西双版纳的旅游日记,记录自己的所见所闻。

六、教学评估1. 课堂表现评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情况和小组讨论表现,了解学生对西双版纳的认识和理解。

2. 课后作业评估:检查学生完成的课后作业,包括示意图绘制和旅游日记,评估学生对课堂所学内容的掌握情况。

七、教学拓展1. 组织一次关于西双版纳的实地考察活动,让学生亲身感受西双版纳的自然风光和民族文化;2. 邀请西双版纳当地的民族艺术家或文化传承人来校进行讲座,让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西双版纳的文化内涵。

美丽的西双版纳教案(优秀16篇)

美丽的西双版纳教案(优秀16篇)

美丽的西双版纳教案(优秀16篇)美丽的西双版纳教案1【设计思想】⒈课前布置预习要求:①收集云南西双版纳景观的有关材料②根据收集到的内容写一则简单的导游词,向同学介绍西双版纳的有关景观,十九美丽的西双版纳教案(苏教版八年级上)。

⒈通过学生和教师的评价,引出导游词的基本要求。

⒈在学生对导游词有所了解的基础上,选择文中的画面,用导游词的形式把它介绍给同学。

⒈以同学们都熟悉的南山竹海为对象,选择一处景点,用导游词的形式介绍,以加强对导游词的训练。

【实施方案】教学目标:⒈了解文章中介绍的西双版纳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

⒈学会用导游词向别人介绍景物的方法和技巧。

教学重点、难点:⒈体会文章中有感情的语言的作用。

⒈用自己简洁的语言来概括介绍西双版纳的有关景点并说出自己的感受。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方法和手段:自主学习、讨论交流、评价为主要方式,配以幻灯片和背景音乐。

教学内容和步骤:⒈导入:同学们,“有一个美丽的地方,那里彩云在飘荡。

”提起神奇秀丽、风景如画的西双版纳,谁能不为之心驰神往?那里有神秘的原始森林、粗犷的民歌、丰富的民俗民风,素有“植物王国”“动物王国”的美誉。

现在,让我们随着这富有民族地方特色的音乐,一起走进这美丽而神秘的地方,来亲身感受一下西双版纳独特的韵味。

幻灯片展示:西双版纳的一幅画面,并配以民歌作背景音乐。

⒈交流预习情况:①学习小组交流收集的材料。

②学习小组推荐代表上台做导游,向同学介绍西双版纳的有关景观。

③学生点评。

④教师提高评价层次并引导学生明确导游词的一些基本知识要求。

幻灯片展示:①口语化;②注意口语和身姿语言相结合;③语言生动形象;④串联词要自然有序。

⒈幻灯片展示本课教学目标。

⒈研读新课: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幻灯片展示:请选择文中⒈(本文共五幅画面,每小组选择其中的一、二幅讨论、交流,编写导游词。

学生上台讲解时,幻灯片展示相应的画面,并配上背景音乐,以提供更多的信息,培养学生捕捉有效信息的能力和语言组织能力。

美丽的西双版纳优秀教案(优秀5篇)

美丽的西双版纳优秀教案(优秀5篇)

美丽的西双版纳优秀教案(优秀5篇)美丽的西双版纳教案篇一知识目标:1、通过阅读课文,感知西双版纳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

2、积累本文中的生字新词。

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感受美、品味美、表现美的能力。

2、体会富有情感色彩的语言。

情感目标:1、学习本文,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风光和少数民族文化的思想感情。

2、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生死观。

3、引导学生热爱水资源,树立环保意识。

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学准备:1、收集关于云南西双版纳的资料(文字与图片)。

2、根据收集到的内容写一则简单的导游词,向家人或朋友介绍一两个迷人的西双版纳风景。

3、积累生字新词(从音、形、义)。

教学过程:一导入1、播放乐曲————傣族民歌《有一个美丽的地方》创设情境导入2、师深情导入:优美的旋律引起我们无限的遐想,似乎将我们带入了那苍茫的热带雨林(东边日出西边雨的景观),神秘的宗教氛围,鲜见的少数民族情调更是吸引着无数中外游客走进西双版纳。

西双版纳位于中国云南省南端,而云南又被称为彩云之南,想必同学们已经从歌曲中领略到了。

今天,让我们共同走进李舵的《美丽的西双版纳》,共同畅游一番。

3、过渡:同学们都预习过课文,我想了解同学们对生字词的掌握情况。

二检查生字积累情况(提问俩三位同学,后教师出示小黑板,点评疑难生字词,最后齐读一遍)三小组合作,学习探究(一)整体感知————感受美1、当你第一遍读完课文,西双版纳一定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你能用一个词来概括西双版纳给你留下的总体印象吗?2、请快速浏览课文,神游西双版纳,以“西双版纳美,美在……”来说说你对西双版纳的认识。

3、过渡:我很欣喜地发现:同学们都有一双发现美的眼睛。

西双版纳有这么多迷人的风景,我想不通同学们由于看问题的角度不同,喜好不同,心里的感受也会不同。

课文向我们展示辣了这么多优美的画面,你最喜欢哪个画面呢?小组交流,请用你喜欢的语调来朗读,并试着谈谈你喜欢的理由。

(二)深入课文————品味美1、挑选你喜欢的画面,试着用你喜欢的语调来朗读。

《美丽的西双版纳》教案

《美丽的西双版纳》教案

《美丽的西双版纳》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1)让学生了解西双版纳的自然风光、民族风情和丰富的旅游资源。

(2)通过学习,使学生掌握西双版纳的基本地理、历史和文化知识。

2. 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2)提高学生的读图能力,能正确使用课本中的地图。

(3)培养学生从地理学科角度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热爱祖国,为祖国的美丽河山感到自豪。

(2)培养学生关注环境保护,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西双版纳的自然风光、民族风情和旅游资源。

(2)西双版纳的基本地理、历史和文化知识。

2. 教学难点:(1)西双版纳的旅游资源开发与保护。

三、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西双版纳的相关问题。

2. 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展示西双版纳的美丽风光和民族风情。

3. 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法,培养学生团队协作能力。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展示西双版纳的美丽风光图片,引导学生关注本节课的主题。

(2)邀请学生分享他们对西双版纳的了解和印象。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阅读课本,了解西双版纳的自然风光、民族风情和旅游资源。

(2)学生完成课后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3. 课堂讲解:(1)讲解西双版纳的基本地理、历史和文化知识。

(2)分析西双版纳的旅游资源开发与保护。

4. 小组讨论:(1)学生分组讨论西双版纳旅游资源开发与保护的措施。

(2)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进行全班交流。

5. 总结拓展:(1)教师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重点知识点。

(2)布置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五、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

2. 课后作业评价:检查学生作业完成情况,评估学生对课堂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

3. 小组讨论评价:评估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包括团队合作、问题分析与解决能力等。

美丽的西双版纳语文教案

美丽的西双版纳语文教案

美丽的西双版纳语文教案第一章:教案简介教学对象:小学四年级教学课时:2课时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并掌握西双版纳的基本地理、文化和民族知识。

2. 通过学习,培养学生对西双版纳自然风光和民族风情的热爱。

3. 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培养学生的朗读兴趣。

教学重点:1. 西双版纳的地理位置、气候特点和文化特色。

2. 文章中描绘的自然风光和民族风情。

教学难点:1. 生僻词汇和专用名词的解释。

2. 文章中描绘的意境和情感的体会。

教学准备:1. 教材《美丽的西双版纳》。

2. 相关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源。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 导入新课,展示西双版纳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西双版纳的自然风光和民族文化。

2. 学生自读课文,了解西双版纳的基本情况。

3. 教师讲解生僻词汇和专用名词,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4. 学生分段朗读课文,体会文章的语言美和意境美。

5. 教师提问,检查学生的理解情况。

第二课时:1. 学生复述课文内容,巩固所学知识。

2. 教师引导学生深入分析课文,理解作者对西双版纳的热爱之情。

3. 学生讨论:如果你去西双版纳,你想做些什么?4. 学生展示自己的研究成果,分享对西双版纳的了解和感受。

5. 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布置课后作业。

第二章:美丽的西双版纳的自然风光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西双版纳的自然风光,培养学生对自然美的欣赏能力。

2. 通过学习,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

教学重点:1. 文章中描绘的西双版纳自然风光。

2. 学生对自然美的欣赏和表达能力。

教学难点:1. 描绘自然风光的词汇和表达方式的运用。

2. 学生对自然美的理解和感受。

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展示西双版纳的自然风光图片,引导学生关注西双版纳的自然美景。

2. 学生自读课文,了解西双版纳的自然风光。

3. 教师讲解描绘自然风光的词汇和表达方式,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4. 学生分段朗读课文,体会文章的语言美和意境美。

5. 教师提问,检查学生的理解情况。

2024年《美丽的西双版纳》教案_1

2024年《美丽的西双版纳》教案_1

2024年《美丽的西双版纳》教案2024年《美丽的西双版纳》教案1【三维目标】知识与能力了解有关西双版纳的知识。

过程与方法1.学习__截取事物状态中最鲜明的片段,用小标题来构建__。

2.了解西双版纳的自然风光和风土人。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作者表达了热爱祖国美丽风光和少数民族文化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用小标题来构建__。

自然风光和风土人情的配合。

【教学法】自主合作探究【课时】1课时【合作·探究·展示】一、导入以图片导入二、预习展示1、找出下列词语中的四个错别字,并订正心弛神往无声无息可见一般色彩斑斓水中戏喜积善修行善男信女为防不恻狼狈撤退除苦积善2.在下面句子中的横线上选填一个适当的词(遮掩掩映映衬)1)他们的村寨大多坐落在平坝、江边、湖畔,一座座竹楼_______ 在翠竹丛林中。

2)竹楼外形像一只孔雀,又像一顶巨大的帐篷________于蓝天绿地之间。

3)青山绿水________下,那就是一幅精心创作的风情画。

3.__运用哪几个小标题?运用小标题写__有什么好处?三、问题探究(一)整体感知————感受美1、当你第一遍读完课文,西双版纳一定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你能用一个词来概括西双版纳给你留下的总体印象吗?2、请快速浏览课文,神游西双版纳,以“西双版纳美,美在……”来说说你对西双版纳的认识。

3、课文向我们展示辣了这么多优美的画面,你最喜欢哪个画面呢?小组交流,请用你喜欢的语调来朗读,并试着谈谈你喜欢的理由。

(二)深入课文————品味美1、挑选你喜欢的画面,试着用你喜欢的语调来朗读。

2、试着谈谈你喜欢的理由。

(教师巡回指导,提醒抓住关键词,并在文中圈点批注)3、分析品味中引导学生与作者同游同赏,4、教者归纳:总之,__语言形象生动,富有感情色彩,真正做到景美、人美、语言美。

(三)、学习对照手法思考:找出文中运用对照手法的地方?并分析。

四、小结__通过亲身游览美丽的西双版纳,以生动的笔触描绘了西双版纳神奇秀丽的自然风光和朴质意深的民俗风情,向我们介绍了西双版纳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表达了作者热爱祖国美丽风光和少数民族文化的思想感情。

小学二年级语文下册《美丽的西双版纳》教案、教学设计

小学二年级语文下册《美丽的西双版纳》教案、教学设计
随后,教师引入新课:“今天我们将要学习一篇关于西双版纳的课文——《美丽的西双版纳》。通过学习这篇课文,我们将会更加了解西双版纳,感受它的独特魅力。”这样自然地导入新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讲授新知,500字
在讲授新知环节,教师首先带领学生朗读课文,让学生对课文内容有一个整体的感知。接着,教师对课文进行逐段解析,重点讲解生僻字词、优美词句以及表达方式。在此过程中,教师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提问解答,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课文。
小学二年级语文下册《美丽的西双版纳》教案、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二)过程与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将采用启发式、探究式和讨论式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学习。通过图片展示、视频资料等方式,帮助学生形象地感受西双版纳的美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教师将引导学生学会观察、思考和总结,培养他们独立思考和合作学习的能力。在课堂实践中,学生将分组进行课文内容的探究,通过讨论、分享,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
3.写作练习:结合课文内容,发挥想象,写一篇关于西双版纳的短文。要求运用本节课学到的优美词句和表达方式,描述西双版纳的自然景观或民族风情,字数在200-300字左右。
4.调查研究:分组进行调查研究,了解西双版纳的其他特色,如动植物、美食、民间艺术等,可以通过查阅资料、观看视频、采访等方式获取信息,下节课进行分享。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使他们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既提高了语文素养,又得到了思想品德的熏陶。总之,本节课的教学旨在让学生在获取知识的同时,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为未来的学习和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二、学情分析
针对小学二年级的学生,他们在语文学习方面已具备一定的字词基础和阅读能力,对语文课程有着浓厚的兴趣。在此基础上,学生对西双版纳这一地域特色的内容充满好奇,但可能对课文中的一些生僻字词和地域文化知识了解不足。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充分关注学生的认知水平,合理设计教学内容,采用生动形象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美丽的西双版纳》教案【优秀9篇】

《美丽的西双版纳》教案【优秀9篇】

《美丽的西双版纳》教案【优秀9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总结报告、心得体会、应急预案、演讲致辞、合同协议、规章制度、条据文书、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summary reports, insights, emergency plans, speeches, contract agreements, rules and regulations, documents, teaching materials, complete essay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ould like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美丽的西双版纳》教案【优秀9篇】西双版纳,古代傣语为“勐巴拉那西”,意为“理想而神奇的乐土”。

美丽的西双版纳语文教案

美丽的西双版纳语文教案

一、教案基本信息教案名称:美丽的西双版纳语文教案学科领域:语文年级:五年级课时:2课时编写日期:2024年10月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理解课文《美丽的西双版纳》。

(2)学习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了解西双版纳的自然风光、民族风情和物产丰富等特点。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2)学会通过互联网等渠道收集相关信息,提高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我国美丽风光的热爱之情,增强民族自豪感。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学习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了解西双版纳的自然风光、民族风情和物产丰富等特点。

2. 教学难点:(1)生字词的学习与运用。

(2)对课文中所描述的西双版纳风光的理解和描绘。

四、教学方法1. 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视频等为学生营造情境,增强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2. 互动式教学法: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合作探讨,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积极性。

3. 任务驱动法:设置相关任务,让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提高语文素养。

五、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 导入新课(1)展示西双版纳的图片,引导学生欣赏。

(2)邀请学生分享他们对西双版纳的了解。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默读课文,圈出生字词。

(2)学生自主学习生字词,组内交流。

3. 课堂讲解(1)讲解生字词,让学生充分理解。

(2)讲解课文内容,引导学生感受西双版纳的自然风光、民族风情和物产丰富等特点。

4. 课堂练习(1)让学生朗读课文,体会语言美。

(2)设置相关任务,让学生结合课文内容进行练习。

第二课时:1. 复习导入复习上节课所学的生字词和课文内容。

2.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让学生结合课文内容,探讨西双版纳的美在哪里。

(2)分享讨论成果,进行全班交流。

3. 课堂练习(1)让学生运用所学生字词,编写一篇关于西双版纳的小作文。

2024年美丽的西双版纳(教师中心稿)教案教学设计

2024年美丽的西双版纳(教师中心稿)教案教学设计

2024年美丽的西双版纳(教师中心稿)教案教学设计1.1 设计意图1.1.1 通过引入美丽的西双版纳这个地方,激发学生对自然景观的兴趣和好奇心。

1.1.2 帮助学生了解西双版纳的自然环境、文化和民俗,拓宽视野。

1.1.3 培养学生的地理知识和环境保护意识。

二、知识点讲解2.1 美丽的西双版纳2.1.1 西双版纳位于云南省南部,靠近中国与老挝、缅甸的边境。

2.1.2 它是一个以热带雨林自然景观和少数民族文化为特色的旅游胜地。

2.1.3 西双版纳有丰富的动植物资源,被誉为“动物王国”和“植物王国”。

2.2 热带雨林的特点2.2.1 热带雨林是指分布在热带地区,年降水量丰富的森林生态系统。

2.2.2 热带雨林具有丰富的生物多样性,动植物种类繁多。

2.2.3 热带雨林对全球气候调节和生态环境具有重要意义。

2.3 少数民族文化2.3.1 西双版纳是多个少数民族的聚居地,如傣族、布朗族等。

2.3.2 这些民族拥有独特的语言、服饰、建筑和风俗习惯。

2.3.3 通过学习西双版纳的少数民族文化,学生可以增进对多元文化的理解和尊重。

三、教学内容3.1 美丽的西双版纳风光3.1.1 展示西双版纳的自然风光图片,如热带雨林、瀑布、河流等。

3.1.2 引导学生观察和描述这些风景的特点和魅力。

3.1.3 讨论为什么西双版纳有如此独特的自然景观。

3.2 热带雨林的动植物3.2.1 展示西双版纳热带雨林中的动植物图片,如亚洲象、孔雀、棕榈等。

3.2.2 介绍这些动植物的特点和生活习性。

3.2.3 探讨热带雨林对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性。

3.3 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3.3.1 介绍傣族、布朗族等少数民族的传统服饰、建筑和节日。

3.3.2 展示相关的图片和视频,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这些文化特色。

3.3.3 讨论学生对少数民族文化的看法和认识。

四、教学目标4.1 知识目标4.1.1 学生能够描述西双版纳的自然景观和热带雨林的特点。

4.1.2 学生能够列举西双版纳的少数民族及其文化特点。

《美丽的西双版纳》教案

《美丽的西双版纳》教案

《美丽的西双版纳》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让学生了解西双版纳的地理位置、气候特点和丰富的自然资源。

(2)培养学生对我国少数民族风情的认识和了解。

(3)提高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让学生深入了解西双版纳的自然风光和民族文化。

(2)运用多媒体展示,增强学生对西双版纳的印象。

(3)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大自然的情怀。

(2)增强学生保护环境、珍惜资源的意识。

(3)提高学生对我国民族文化的尊重和传承意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西双版纳的地理位置、气候特点和丰富的自然资源。

(2)西双版纳的民族文化和民俗风情。

2. 教学难点:(1)西双版纳独特的自然风光和民族文化之间的关联。

(2)如何培养学生对西双版纳的兴趣和保护意识。

三、教学方法1. 自主学习法:让学生课前搜集有关西双版纳的资料,课堂上进行分享。

2. 合作探讨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共同探讨西双版纳的自然风光和民族文化。

3. 情境教学法:运用多媒体展示西双版纳的美丽风光,让学生身临其境。

4. 互动教学法:教师与学生互动,解答学生的疑问,引导学生深入思考。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收集有关西双版纳的图片、视频和资料。

2. 学生准备:课前搜集有关西双版纳的资料,做好分享准备。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展示西双版纳的美丽风光图片,引导学生关注。

(2)邀请学生分享课前搜集的资料,激发学生兴趣。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阅读教材,了解西双版纳的地理位置、气候特点和自然资源。

(2)学生分享自学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3. 合作探讨(1)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讨西双版纳的民族文化和民俗风情。

(2)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4. 情境教学(1)运用多媒体展示西双版纳的美丽风光和民族文化,让学生身临其境。

2024年美丽的西双版纳优秀教案(通用9篇)

2024年美丽的西双版纳优秀教案(通用9篇)

2024年美丽的西双版纳优秀教案(通用9篇)一、什么是教案教案是教师为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根据课程标准,教学大纲和教科书要求及学生的实际情况,以课时或课题为单位,对教学内容、教学步骤、教学方法等进行的具体设计和安排的一种实用性教学文书。

教案包括教材简析和学生分析、教学目的、重难点、教学准备、教学过程及练习设计等。

二、美丽的西双版纳优秀教案(通用9篇)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科学、合理地支配课堂时间。

那么什么样的教案才是好的呢?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美丽的西双版纳优秀教案(通用9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美丽的西双版纳优秀教案1教学目标1、能识记8个生字,重点理解“悠然自得、五彩缤纷”等词语,积累7个词语。

能在田字格中正确书写5个生字。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展开想象说说,如果你走进西双版纳密林,会遇到什么情景。

3、知道西双版纳既是植物的王国,又是动物的王国。

体会我国国土辽阔,资源丰富,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情感。

教学重点1、认识本课8个生字,并书写5个生字。

积累7个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知道西双版纳既是植物的王国,又是动物的王国。

体会我国国土辽阔,资源丰富,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情感。

教学准备生字卡片、课件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一、启发谈话,揭示课题1、小朋友,今天我们要去一个地方,请看(多媒体出示第一节)(1)指名读,她把这两个生字都读正确了,谁做小老师带大家拼读一下,你有什么办法记住它?(2)小朋友,这是中国地图(多媒体出示)。

西双版纳在我国的西南边境,那是一个美丽富饶的地方,那里生活着傣族、哈尼族、汉族等14个民族,那里彩云飘荡,那里有神秘的原始森林,优美的民歌,丰富的民俗,有植物王国和动物王国的美誉。

(3)老师根据图片,让学生理解“边陲”2、出示课题,齐读课题二、自读课文,整体感知1、自由读课文要求:(1)读准字音,读通句子(2)完成填空西双版纳不仅是(植物王国),还是(动物王国)。

美丽的西双版纳教案优秀15篇

美丽的西双版纳教案优秀15篇

美丽的西双版纳教案优秀15篇《美丽的西双版纳》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认识本课11个生字,并书写砍、蚊、塔、箭4个字。

2、理解课后12个词语,积累美丽富饶、耸立云霄、五彩缤纷等词语。

3、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4、读课文,收集西双版纳还有怎样植物和动物?并在小组交流。

5、知道西双版纳既是植物的王国,又是动物的王国。

我国国土辽阔,资源丰富,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情感。

教学重点:1、认识本课11个生字,并书写砍、蚊、塔、箭4个字。

2、理解课后12个词语,积累美丽富饶、耸立云霄、五彩缤纷等词语。

教学难点:读课文,收集西双版纳还有怎样植物和动物?并在小组交流。

教学过程:一、观看西双版纳的影像资料引出课题:1、(播放西双版纳的影像资料)大家看了这段美丽的风光片后能猜出这是什么地方吗?(出示句子:位于祖国的西南边陲云南的西双版纳)2、学习生字陲1)、看了西双版纳的景色你有什么体会吗?(美丽)2)、(出示课题)美丽的西双版纳3)、齐读课题。

4)、过渡:今天老师就带领大家到这美丽富饶的西双版纳去走一走、看一看。

二、整体感知课文:1、分小节朗读课文。

2、自学生字。

积累美丽富饶、耸立云霄、五彩缤纷等词语。

3、说说你读了课文以后西双版纳留给你印象最深刻的是什么地方?三、学习课文:1、学习课文第一小节:(1)第一小节告诉我们什么?(西双版纳的地理位置和多民族的特点)(2)拓展知识面:你还知道哪些民族?2、学习课文第二、三小节:(1)男生读第二小节,女生读第三小节。

(2)第二、三小节你读懂了什么?(西双版纳是植物的王国)(3)读第二小节,完成填空:西双版纳是植物的王国。

这里有()的(),有()的(),有()的(),有()的(),有()的()。

(4)请你用这里有怎么样的什么的句式来说话。

(5)读第三小节,用什么时候,这里有什么,可以怎样的句式来说说。

3、过渡:美丽的西双版纳是植物的王国,那么它还有些什么呢?我们来继续学习课文第四小节。

《美丽的西双版纳》教案

《美丽的西双版纳》教案

《美丽的西双版纳》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1)让学生了解西双版纳的自然风光、民族风情和丰富的生物资源。

(2)培养学生对我国少数民族文化的兴趣和热爱。

2. 能力目标:(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方式,提高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2)培养学生口头表达和写作能力。

3. 情感目标:(1)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和敬畏之情。

(2)增强学生对民族团结、共同发展的认识。

二、教学重点1. 西双版纳的自然风光和民族风情。

2. 西双版纳丰富的生物资源。

三、教学难点1. 理解西双版纳的自然风光与民族风情的相互交融。

2. 掌握西双版纳丰富的生物资源及其特点。

四、教学方法1. 采用多媒体展示、图片观察、小组讨论等方式进行教学。

2. 利用案例分析、情景模拟等方法,引导学生深入体验西双版纳的魅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展示西双版纳的自然风光和民族风情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

(2)邀请学生分享他们对西双版纳的了解和印象。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阅读教材,了解西双版纳的自然风光、民族风情和生物资源。

(2)完成课后练习,巩固所学内容。

3. 课堂讲解(1)详细讲解西双版纳的自然风光,包括热带雨林、瀑布、河流等。

(2)介绍西双版纳的民族风情,如傣族、布朗族等民族的特点和习俗。

(3)阐述西双版纳丰富的生物资源,如热带植物、动物等。

4. 小组讨论(1)引导学生分组讨论:西双版纳的自然风光和民族风情如何相互交融?5. 案例分析(1)展示西双版纳生物资源利用的案例,如橡胶、茶叶等。

(2)引导学生分析案例中的成功经验和存在的问题。

6. 情景模拟(1)设置情景:假设学生是西双版纳的一名导游,向游客介绍西双版纳的美景。

(2)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模拟导游讲解。

7. 课堂小结(2)学生分享学习收获。

8. 课后作业(1)让学生结合所学内容,编写一篇关于西双版纳的旅游攻略。

(2)调查身边的朋友,了解他们对西双版纳的了解和印象。

六、教学拓展1. 利用网络资源,让学生了解更多关于西双版纳的旅游信息,包括旅游景点、美食、住宿等。

《美丽的西双版纳》(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

《美丽的西双版纳》(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

《美丽的西双版纳》(第一课时)教学设计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美丽的西双版纳》(第一课时)教学设计教案教学设计1第一课时教学设计教学内容:《美丽的西双版纳》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通过学习该课文了解西双版纳地理、风俗、特产等方面的基本情况。

2. 学生能够掌握课文中所涉及的生词、短语和句型。

3. 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提高听、说、读、写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

教学重难点:1. 重点:掌握课文中的基本信息。

2. 难点:理解并正确运用课文中的生词、短语和句型。

教学方法:1. 自然法教学法:通过看图片、观看视频和听录音等方式让学生感受西双版纳的自然风光、人文风俗等方面的特色。

2. 情景教学法:利用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构建与课文相关的情景,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或视频介绍西双版纳的地理位置、气候特征、植被、风土人情等方面的基本情况,让学生初步了解。

2. 预习(10分钟)预习课文《美丽的西双版纳》,并完成一些简单的预习任务,如:分析文章结构,尝试翻译生词及短语等。

3. 阅读(20分钟)学生独立阅读课文,并逐段讨论文章内容,梳理出文章中的重点信息。

4. 反馈(10分钟)学生交流自己的阅读理解,老师逐一纠正学生的错误,使学生掌握正确的语言表达及运用。

5. 情景交流(20分钟)老师为学生构建一些与课文相关的情景,鼓励学生运用所学的语言与同桌进行情景交流,以强化对生词、短语及重要句型的运用。

6. 作业布置(5分钟)布置课后作业,如:完成与课文相关的阅读题目,背诵课文等。

板书设计:美丽的西双版纳地理位置、气候特征、植被风土人情、特产、旅游资源教学反思:这节课以情景教学法为主,结合自然法教学法,能够真正地让学生了解到西双版纳的风土人情、特产等特色,提高学生的感性认识和口头表达能力。

同时通过阅读、分析以及情景交流,学生的阅读理解、语言表达和运用能力也有了大幅度的提高。

该设计针对学生实际需求,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兴趣爱好和特点,也进一步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具学具
小黑板
预习
作业
1.熟读课文
2.给下列斜体字注音
傣族妩媚镶嵌祈求缅甸嬉戏焚香贿赂斑斓心驰神往
3.课前请同学到图书馆或上网查阅了有关西双版纳的资料,说说你所了解的西双版纳。
4.读课文请你用一句话或一个短语来概括你所感知的西双版纳。
5.作者在游览过西双版纳后,也和我们有着同样的感受。那么在作者的眼中,西双版纳有哪些美丽之处呢?请同学自读课文思考:①作者从哪几方面感受到了西双版纳的美丽?②作者认为西双版纳到底美在何处?
⑦人们在河边涮洗着新摘下来地青菜和衣服;每当傍晚时分,酷爱清洁地女人们就会来到河里洗澡,平日里穿地五颜六色地筒裙,这是变成了一个个色彩斑斓地“浴罩”浮在水面上,他们有时还在水中嬉戏,在夕阳的映衬下,更显出几分妩媚。(色彩斑斓,充满生活情趣和诗情画意,流露作者喜爱之情)
⑧坐上竹排在小河上漂流,看着河里一簇簇翠竹、绿树,和眼前的这一切,就仿佛漫游在一幅民族风情的画卷里。(概括了西双版纳美丽的风光和民俗风情)
启东市初中“15/20/10”集体备课教案
第四单元(课)第19课《美丽的西双版纳》第1课时总第个教案
主备人:崔列钧审核人:
教学
目标
1、了解西双版纳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
2、品味赏析语言,学习富有感情色彩的语言和对照手法的运用
教学重点
品味赏析语言,学习富有感情色彩的语言和对照手法的运用
教学难点
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的配合
⑨晚上,能歌善舞的傣家少女,就聚集在寨子里的公用竹楼上尽情地欢舞。透过傣家少女优美地舞姿,借着晃动地灯光,我看见在竹楼地一角摆放着几个新做的棺材,这些是寨子里的人为防不测而准备的。眼前跳动的身影,焕发出生的力量和活力,人们尽情地享受着生之快乐,全然忘却了死亡的阴影——或许,生死掷在意念之间正是因为有死的恐惧,生的快乐才如此真实,生的片段才如此灿烂。(对照中充满哲理)
赏析:男人“粗粗Βιβλιοθήκη 一遍”与女人“细细地打谷子”形成鲜明对比。一粗一细,先粗后细,相辅相成。女人们身着“色彩鲜艳”的筒裙,“手中挥舞着木棰”,在“青山绿水映衬下”,那就是“一幅精心创作的风情画”。这幅风情画有动有静,有声有色,妩媚之极,也透露出作者十分喜爱的感情。
请你再次阅读课文,仿照范例,找出文中精彩的语句或语段并做赏析。
④他们的村寨大多坐落在平坝、江边、湖畔,一座座竹楼掩映在翠竹丛林中。(勾勒出具有美感的图景)
⑤竹楼外形像一只孔雀,又像一顶巨大的帐篷遮掩于蓝天绿地之间。(生动形象地描绘竹楼外形)
⑥主人家里的老大爷蹲在竹楼上抽着自制的雪茄烟,一缕阳光正好照在他布满皱纹的脸上,活像一尊雕像。(静态中呈现动态,用比喻表现对傣族老人的尊敬和崇拜)
老师也找了些精彩的语句语段,与同学一起分享。(请学生注意黄颜色的字句,稍做赏析)
明确:
①望天树直插蓝天,高约60多米。(“插”写出其笔直的挺拔雄姿)
②热带雨林中,有很多藤状植物,像蛇一样缠在大树上。(用比喻具体描述藤状植物的形状,形象)
③大概是因为手中那块甜如蜜汁的热带菠萝的吸引,表演一结束,一头大象直接冲我就过来了。……眼看那大家伙得意洋洋地将菠萝卷入口中还不忘用鼻子将竹签拔出来扔掉,真叫人有点哭笑不得。我顺手给它一块钱,它点头一叫表示感谢,然后踱到水果摊前去买香蕉。(拟人化描写生动展现大象的情态)
二、预习检测
1、2、3略
4、美丽、漂亮……
5、明确:①作者从五个方面感受到了西双版纳的美丽:高高望天树、竹楼映蓝天、悠悠野象谷、妩媚傣寨水、笑对生与死。②西双版纳美在:美丽的热带雨林风光;美丽的民俗风情。
6、本文通过作者亲身游历西双版纳,介绍了西双版纳神奇秀丽的热带雨林风光和质朴意深的民俗风情,显示了当地美丽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
五、当堂反馈
六、布置作业
学生读课文
范例分析
(学生自由阅读,品味赏析语段语句,然后互相交流)
提问回答
约“10分钟当堂检测、反馈、矫正”环节
完成当堂反馈
《当堂反馈》第二课时当堂检测
课堂评价小结
课后
作业
摘录文中精彩语句,并写出不少于100字的赏析.
预习《蓝蓝的威尼斯》
教后
反思
6.把握主旨
教学设计:
教学
环节
教学活动过程
思考与调整
活动内容
师生行为
约“10分钟温故、自学、群学”环节
一、导入新课:
带有原始森林气息的台湾阿里山风光如画;隐于山石之间的永州小石潭水清境幽;世界著名的水城威尼斯,更是别具魅力,自有神韵。今天我们则要跟随作者李舵到位于我国云南省的西双版纳去游历一番,那里又会是一个怎样的地方呢?
学生上黑板完成
学生回答、教师纠正
约“25分钟展示交流质疑、训练点拨提高”环节
再读课文
三、欣赏品味:
1.那么作者又是怎样在字里行间展现西双版纳的美丽之处的呢?让我们一起进入欣赏品味环节。老师先找了一段文字作了一下赏析。(出示范例)
范例:
将竹席铺在割完的地里,田地就成了打谷场。男人先用自制的农具把割下来的谷子粗粗打一遍,身着色彩鲜艳的筒裙的女人们,手中挥舞着木棰再细细地打谷子。青山绿水映衬下,那就是一幅精心创作地风情画。
4.赏析了这些句子,我们是否对“作者是怎样在字里行间展现西双版纳的美丽之处”这一问题有了答案呢?(学生稍做讨论交流,理解本文写作特色)
明确:①对照手法的运用;②语言形象生动,富有感情色彩。(不做死板归纳,学生能理解即可)
四、拓展延伸:
本文所列举的五个小标题是否合适?说说自己的理由
合适、不合适都可以,只要言之有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