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作文开头和结尾的方法技巧_写作技巧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精彩作文开头和结尾的方法技巧_写作技巧
精彩作文开头和结尾的方法技巧
作文讲究“凤头猪肚豹尾”,意思是说:好的作文开头要漂亮,内容要充实,结尾要有力
量。

考场作文有时间限制,有字数要求,要想达到优秀作文的标准,就必须惜时、高效、力
求语言生动、中心突出。

作为“风头”的开头,更是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下面结合近年来中
考作文,介绍几种考场作文的开头方式:
一、概述法:
从婴儿的“呱呱”坠地到哺育他长大成人,父母们花去了多少的心血和汗水,编织了多少个日日夜夜;从上小学到初中,乃至大学,又有多少老师为他呕心沥血,默默奉献着光和热,燃烧着自己,点亮着他人。

——《一颗感恩的“心”》
开头概述一个人的成长花费了父母老师等多个人的心血,引出下文“感恩是发自内心的、需要满怀敬重的、有意义的”三个分论点,结尾再点“拥有一颗感恩的心给个人带来的影响。

”号召大家心存感恩。

是典型的并列式结构作文,思路清晰,中心突出,在考场作文中最常见。

二、假设式:
也许,你只是理所当然地享受着父母的关爱,从而从无心注意他们两鬓上日益斑白的发
丝;也许,你只是运用自己过人的智慧,将商场上的对手打得狼狈不堪,甚至倾家荡产。


此时,你会说,“这是竞争”,而你可曾想,这会招来更多的“虎视眈眈”。

也许,你只是为了自己的一些蝇头小利,而欺诈行骗,到头来众叛亲离,而你却只管喜
滋滋地沉醉于自己苦心得来的“战利品”上。

也许……
也许,在自己心中的舞台上,你一直是一个独舞者。

——《心的舞台》
本文为了表现“心有多大,舞台有多大”这一主题,开头运用了发散式思维,设想了生活
中存在的几种现象,点其危害——“他将永远生活在‘自我’当中,直至孤独地死去。

”从反面切入正文,摆事实,讲道理,结尾点出中心。

这样贴合生活,使论述集中有力量。

三、特写式:
好大的落地窗户!我看到阳光从窗口射进屋里,微微有些刺眼。

眯起眼睛,我看到了那
熟悉的精灵在你额角闪烁光亮,在阳光下那般绚丽……
——《劳动代表“我爱你”》
本文记叙了小时候妈妈为我操劳,长大了我也学着为妈妈做力所能及的事情,全文紧紧围绕“劳动代表’我爱你’”这一中心,开头即用特写镜头,写妈妈额头的汗水晶莹闪烁,从
一个巧妙的角度切入了正文。

四、回忆式:
开头:芒果的芳香每每飘入我的鼻子,萦绕在我周围时,我便想起了那最好的奖赏。

此时,奶奶的爱就如芒果的芳香,萦绕在我心中,充盈着我的心房……
结尾:又是一个夏季,芒果又熟了,那一个个金黄的芒果又唤起了我深深的思念。

芒果的香味越来越浓,正如奶奶的爱,那是奶奶给我的最好奖赏。

——《最好的奖赏》
因一件事物引出回忆,中间叙述事情,结尾回扣开头。

这种倒叙式写法在不少课文里能
够见到。

往往能起到叙事感人、主题集中的效果。

五、“开门见山”式:
我们应该学会赏识、赞美他人,努力去挖掘他人的闪光点。

同是一棵树,有的人看到满树的郁郁葱葱,而有的人却只看到树梢上的毛毛虫。

为什么同样一件事物,会产生两种截然不同的结果呢?原因就在于有的人懂得赏识、赞美,而有的人只会用挑剔、指责的眼光看待事物。

——《学会赏识、赞美他人》
本文开门见山提出论点,并在下文举出因为受到他人赏识而成功的例子。

进而提出:怎样才能做到赏识赞美别人呢?把论证引向深入。

六、欲扬先抑式:
春天是诗意的,美丽的,但我一直不喜欢春天。

——《又见枝头吐新芽》
作者为什么不喜欢春天呢?原因是自己就出生在春天,且被大家公认为是“丑女”。

全文写自己如何用智慧重塑自尊,终于迎来了属于自己的春天——学习上争创优秀,演讲比赛第一名。

用“我明白了人生的意义,我不丑。

”结尾。

感情跌宕起伏,文章有新意。

七、直抒胸臆式:
从懂事起,我一直觉得爸爸很伟大——不管是“海拔”一米八三的身材,还是在我心中的形象。

在曾经的一段失去半边依靠的日子里,是爸爸天天拉扯着我,他的疼爱、他的教诲让
我终于长大懂事,我怎能不感谢他?
——《温馨的爱》
开头用议论抒情的表达方式直接抒发对爸爸的敬仰和爱,饱含感情,语言有感染力。

为下文叙事奠定了感情基调。

八、比兴式:
因为有了重重磨练,幼鹰才能展开双翅飞向广阔的蓝天;因为有了次次磨练,小树才能茁壮成长,追求更高的世界;因为有了番番磨练,梅花才能傲雪凌霜散发出沁人的清香……
——《梅花香自苦寒来》
比兴手法起源于《诗经》,“先言它物以引起所咏之辞也。

”()在作文中也叫“类比”。

由写物开头,自然过渡到写人。

起到生动新鲜的效果。

古人在谈到结尾时常以“豹尾”为标准,是指结尾时笔法要简结、明快、干净利落,犹如
豹尾劲扫,响亮有力,给读者以咀嚼回味的余地。

一、自然收束水到渠成
技巧点拨:所谓自然结束式,是指把文章内容表达完了之后,自然而然地收束全文,而不去设计蕴意深刻的哲理语句,不去雕琢丰富的象征形体,以事情的终结作全文的结尾,干净利落,不枝不蔓。

如《一堂有趣的科学课》是这样结局的:“下课铃声响了,当同学们恋恋不舍地放下手
中的实验时,一个个不由自主地埋怨道:“怎么搞的,这节课时间这么短!”
二、卒章显志画龙点睛
技巧点拨:这种结尾方式,是指在文章结束时,以全文的内容为依托,运用简洁的语言,把主题思想明确地表达出来,或者在全文即将煞尾时,把写作意旨交待清,使文章中心鲜明突出。

如一同学在写《承诺》时这样结尾:“无论在人生中会遇到什么样的困难,都永远不会
放弃,做一个生活的强者——这就是我的承诺。


三、首尾呼应凸显主旨
技巧点拨:首尾呼应是考场作文中最实用的方法之一,一般情况是作者先在开头提出文
章的中心,然后在结尾时再次强调,照应开头,首尾遥相呼应,结构完整,浑然一体,从而
使文章的中心鲜明突出,能唤起读者心灵上的美感。

荆州中考满分文《把梦想带给花季》的开头和结尾
(开头)“都说生活的船不能没有理想的帆,都说生活的理想就是为了理想的生活,而
理想的生活中最快乐的时光,便是梦想的花季
(结尾)花季中,我希望自己能永远记住先哲的那句良训:生活的船不能没有理想的帆。

生活的理想就是为了理想的生活。


《战胜自己》的开头和结尾:(开头):“善于战胜自己,这是我的长处。

这个“自己”,是害怕困难缺少勇气的自己,成功时很得意洋洋的自己。

(结尾):善于战胜自己,这就是我的长处。

困难前面不失掉信心,要有勇气战胜之:成功时不趾高气扬,要看到缺点,保
持冷静的头脑。


四、引用佳句多姿多彩
技巧点拨:用名言、警句、诗句、俗语、歌词等收尾,洋溢着诗意,揭示着真谛,呈
现出含意深刻的耐人寻味的内容,使之深深地印在读者的心中,意味深长。

吉林省中考满分文《陶醉》的结尾:(“佐拉说:“人生——只有两分半种的时间,一分
种微笑、一分种叹息、半分种的爱……”在我看来,在我陶醉于欣赏母亲的梳妆中,那一分
钟的微笑不是勉强,那一分钟的叹息之后不再是叹息,而是爱的传递,母亲将她对生命的爱,对生活的爱,对亲人的爱融于平日的点滴中,我忘情天其中了…”)
如一同学如此写《美好的明天》的结尾:(明日歌中说:“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我
生待明日,万事成蹉跎……”希望大家能把握今天,创造出美好的明天。


五、巧妙发问引人深思
技巧点拨:一篇好的文章做到言有尽而意无穷,要具有哲理启发性。

如同欣赏一支优美的乐曲,曲虽终但余音缭绕,给人留下无穷的韵昧。

结尾以发问的形式提出问题,启发读者思考,具有感染、强调的作用,可谓言有尽而意无穷。

如有同学这样写《我的语文老师》结尾:“难道我的语文老师不是一个称职的好老师吗?
你见过这样的老师吗?”如:自然的色、自然的香、自然的味、自然的美,这一切都源于
自然。

自然是伟大的。

是神奇的。

它与生活是那么的近,那么的紧。

品味自然,不就同品味
生活了吗?
六、联想引申多姿多彩
技巧点拨:结尾展开联想,由此及彼,由表及里,使主题得到升华。

如某同学写《花》的结尾:“多姿多彩的花朵在校园里尽情绽放,也在我的心里播下了
种子……”
七、抒发情感气势不凡
技巧点拨:用抒情的方式收束文章,运用排比、比喻修辞,以优美的文字抒发内心真实
情感,并配以适当的议论,使文章结尾气势不凡,强劲有力。

能够表达作者心中的情愫,激
起读者情感的波澜,引起读者的共鸣,给人以真实感、充足感。

如吉林省中考满分文《花样年华》的结尾:“春光似海,青春如花。

青春是美丽的,美
丽的青春在于奋斗,在于拼搏。

愿天下的人们都能让自己的青春绽放出花一样的馨香!”《公园里的秋色》:”啊!我爱那迷人的秋色,我爱秋姑娘送给大地妈妈的一件衣服——秋天。


八、景物烘托情景合一
技巧点拨:采用描写景物结尾,如同欣赏一支优美的乐曲,曲虽终但余音缭绕,给人留
下无穷的韵昧。

如广州中考满分文《雨中品读》:“风停了,暴雨也结束了,太阳重新露出了笑容,两代
人的那扇玻璃也被那片残阳熔化了。

太阳在远处逐渐隐去,消失在一片晚霞中,两者混为一体,没有距离。

” [ 这段结尾的特点十分突出,景物烘托的作用也很明显,小作者通过对雨
后景物的描写暗示了两代人之间情感隔阂的消失,情与景有机地结合在了一起。

含蓄隽永。

余味无穷。

]
例如《雨季》的结尾:雨停了,阳光放射出他温柔的光芒,天空中出现了彩虹,犹如一
座七彩的桥架在天宇,我心也变得纯洁、明净。

九、启发思考意犹未尽
技巧点拨:即作者用恰当的词语组织形成句子,结尾给读者留下思考余地,让人有所启迪,获得感悟,可谓情韵深厚。

如一同学写的寓言《狐狸和乌鸦续》结尾:“乌鸦遇事不冷静思考,盲目听信狐狸,结
果又上当了。

”[
这引起了读者的深深思考:不论做什么事,要学会冷静思考,明辨是非。

]
十、出人意料戛然而止
技巧点拨:这种结尾不是按照故事情节的通常逻辑,来处理人物或事情的结局,而是用意想不到的结局戛然而止,让人在目瞪口呆之余,不禁感叹作者的奇思妙想、生活的千变万化。

如某同学创造性地写《龟兔赛跑续》:正当乌龟为自己的聪明而夺得冠军沾沾自喜时,
裁判宣布了一个令大家非常意外的结果——兔子赢了。

原来,比赛的规则是比赛谁跑得慢。

十一、含蓄深刻余味无穷
技巧点拨:含蓄结尾写法,就是把要说的话、表达的真情隐藏起来,使文章结尾留有空白,常采用比喻、象征手法和空白艺术,耐人寻味,给人留下无穷的想象余地,使人浮想联
翩,能把读者引向更深远的境地,有“余音绕梁,三日不绝”之奇效。

如《挑山工》一文的结尾:从泰山回来,我画了一幅画——在陡直的似乎没有尽头的山道上,一个穿红背心的挑山工给肩头的重物压弯了腰,他一步一步向上登攀。

这幅画一直挂在我的书桌前,多年来不曾换掉,因为我需要它。

十二、升华主题揭示本质
技巧点拨:所谓升华主题,就是在主题的基础上自然延伸,透过现象,揭示本质,丰富
和深化主旨内涵,
如《母亲》的结尾:“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我的母亲就是这样一位无私的伟大的
母亲。

然而,她是我们千千万万劳动人民中的一员,正是这些劳动人民才创造了这个美丽世界。

我们要发奋学习,将来用实际行动来报答祖国和人民。

[作者将自己的个人感情和普通
劳动人民系在一起,表达赞美之情,立意深远。

]
作文结尾方法千万,不管怎样落笔,都应与正文一线相生,不可缺痕。

古人云:“结句当如撞钟,清音有余。

”可见,文章的结尾关键要有丰富深厚的内容,经得起咀嚼,能启发
读者想象和思考,达到“余音绕梁,三日不止”的境地。

关于语言描写的要点
语言描写的要点
语言描写包括人物对话、独白的描写。

对话是人物之间的谈话,独白是没有谈话对象时人物的自言自语。

古人说“言为心声”,也就是说语言是人物内心世界的直接透露,它是人物性格特征的镜子。

因此,语言描写对塑造人物形象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语言描写要把人物的心情、性格反
映出来,让人如闻其声,如见其人。

怎样描写人物的语言呢?
第一,人物的语言要得体。

什么人说什么话,大人有大人的话,小孩有小孩的话,性格
特点不同的人说话也不一样。

这就合乎人物的身份、性格。

老舍说:“一个老实人,在划火柴点烟而没点燃的时候,便会说:‘唉!真没用,连根烟也点不着!’一个性情暴躁的人呢,就不是这样,而也许高叫:‘他妈的!’这样……我们就能用三言两语写出人物来。

”请看下面一段对话:
父亲说:“你们爱吃花生么?”
我们争着答应:“爱!”
”谁能把花生的好处说出来?”
姐姐说:“花生的味美。


哥哥说:“花生可以榨油。


我说:“花生的价钱便宜,谁都可以买来吃,都喜欢吃。

这就是它的好处。


父亲说:“花生的好处很多,有一样最可贵:它的果实埋在地里,不像桃子、石榴、苹
果那样,把鲜红嫩绿的果实高高地挂在枝头上,使人一见就生爱慕之心。

你们看它矮矮地长在地上,等到成熟了,也不能立刻分辨出它有没有果实,必须挖起来才知道。

”我们都说是,母亲也点点头。

父亲接下去说:“所以你们要像花生,它虽然不好看,可是很有用,不是外表好看而没
有实用的东西。


这里,各人说话都得体,切合人物的身份。

“父亲”说话充满对孩子的爱,沉稳、博学、
引导。

孩子们的话显得天真、活泼,又体现对长辈的尊敬。

第二,人物语言描写要写得准确,场合不同,心情不同,语言表达也不同。

公众严肃的
场合,话语一般应庄重;个别间开玩笑,则幽默风趣;兴高采烈时,快言快语,连珠炮似的,符合特定人物的心情;懊丧时,往往慢慢地说,调子也是低沉的。

第三,人物对话要生动、口语化。

例如:
今年,我村的韭菜园让大爸看管,春天时韭菜刚有5寸长,他的女儿对他说:“爸,割点韭菜,今晚包饺子。

”大爸拉着脸说:“韭菜是大家的,咱怎能随便吃!”
这里,父女的对话描写全是口语,充满了乡土气息。

第四,写人物的语言,不论是对话,还是独白,都要有选择地写,写那些反映人物性格、精神、情趣的话,要简明、精炼,而不是把人物间的一切语言都写进作文里,应该经过选择、加工、提炼,所以,语言描写不要过多过长,避免对话过于频繁或重复。

此外,写对话还要写出人物说话时的语气神态,结合人物行动、心理来进行描写。

虚实结合描写景物
作者/ 宋红艳
在写作记叙文时,时常需要描写景物。

景物描写同学们一般都会,但是很难写得生动感
人。

我们都知道,景物描写的最高境界是情景交融,也就是在描写景物时,把作者的主观感
情融人到客观景物之中,所谓“观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不但写出可触可感的客
观实景,而且把景物写得充满情意,这样的景物描写才能达到生动感人的效果。

为了达到上述效果,我们在描写景物时就要运用虚实结合的手法。

所谓“实”,指对客观实景进行描写;所谓“虚”,指对人的情感态度进行描写;所谓“虚实结合”,就是对景物进行“情景交融”式的描写。

只有虚实结合,才能把景物写得生动传神,
有诗意,有特色,给读者留下深刻印象。

在进行景物描写时,从思维方式的角度,我们可以进行联想或想象。

具体写作时可侧重
联想,也可侧重想象,或二者兼而有之。

如:
过午之后,山林便到了入睡的时刻,高照在千山之外的秋阳,朦胧的光线竞灵空得如
同饮醉了的月华:透着微醺,透着温柔,敛起那份耀眼的光彩,任凭幽谷去制造秋日的奥秘
了。

山林睡了,鸟儿们静默了。

踏一坡金黄的落叶,踏一地斑驳的树影,也踏看一份薄薄的
寂寞。

在众鸟的默默之中,“咕——咕——”,从哪里传来的几声鹧鸪呢?忽断、忽续、忽近、忽远,那缥缈的呜声,竞有些不可捉摸了。

真的是鹧鸪吗?在台湾很少听到鹧鸪呢!鹧鸪该
是鸟中的诗人,不,或者便是诗人的化身吧!就那缥缈的几声,便会把人拉回到一个古老的
世界。

“咕——咕——”,我回到了江南;“咕——咕——”我沐着淡烟疏雨。

石头城的苔痕,
更加暗绿了哪!长檐飞角的小街,更加寂寥了哪!江畔的落日更苍凉了哪!“咕——咕——”奔驰在石板路上嚼嚼的马蹄声突然隐去了。

这是梦境,呵!这是在海角孤岛上奇幻的梦境。

——是的,我知道这是梦,可是我多么喜欢重温!
——郭枫《空山鸟语》
郭枫的《空山鸟语》是一篇颇受称道的经典美文,其写作成功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他在
描写景物时运用了虚实结合的手法,这段描写就是如此。

在文段的后半部分就运用了联想的
思维方式,那缥缈的鹧鸪的鸣声“便会把人拉回到一个古老的世界”,作者由此联想到“江南”的“淡烟疏雨”“石头城的苔痕”“长檐飞角的小街”“江畔的落日…奔驰在石板路上嚼嚼的马蹄声”。

这种联想实际上含蓄抒发了身处“海角孤岛”上的作者对故乡的深切怀念之情。

正是这
种融入字里行间的浓浓情意使得文章具有感人的艺术魅力。

再如:
几间铺子半敞着门面。

铺内,凡人横靠着帐台边的木柱,正在打盹儿;忙碌着的小二,
手脚极为麻利地端茶递水之间,仿佛都不会激起哪怕一丝尘屑的飞扬。

大多数的屋子已是人
去楼空,一把铁锁,锁住了一屋子的寂寞春秋。

(写作技巧)透过门扉间的夹缝,瞅见一口
八角的古井,井沿上残留着几片风吹落的树叶;眨眼间,似乎看见一个梳着两条小辫儿的蓝
衣少女蹲在井边,手中拿着极粗的衣槌,露出一口极白的牙齿,对着这边轻轻地微笑;一阵风吹过,扫落了井沿的树叶,也带走了姑娘的影像……依然是个空落落的院落,一把生了锈的铁锁!
——董滇宁《江南雨巷》
文段的前半部分是对江南小巷的实景描写,后半部分对蓝衣少女的描写,属于虚写,运用了想象的方式,在实景描写的基础上,作这样的想象是合理的,“八角的古井”“蓝衣少女”“极粗的衣槌”这些想象中的景、人、物更加显出江南雨巷的幽远空漾,令人神往。

再看这段描写:
那醉人的绿呀,仿佛一张极大极大的荷叶铺着,满是奇异的绿呀。

我想张开两臂抱住她;但这是怎样一个妄想呀。

——站在水边,望到那面,居然觉着有些远呢!这平铺着,厚积着
的绿,着实可爱。

她松松地皱缬着,像少妇拖着的裙幅;她轻轻地摆弄着,像跳动的初恋的
处女的心;她滑滑地明亮着,像涂了“明油”一般,有鸡蛋清那样软,那样嫩,令人想着所曾
触过的最嫩的皮肤;她又不杂些儿渣滓,宛然一块温润的碧玉,只清清的一色——但你却看不透她!我曾见过北京什刹海拂地的绿杨,脱不了鹅黄的底子,似乎太淡了。

我又曾见过杭
州虎跑寺旁高峻而深密的“绿壁”,重叠着无穷的碧草与绿叶的,那又似乎太浓了。

其余呢,
西湖的波太明了,秦淮河的又太暗了。

可爱的,我将什么来比拟你呢?我怎么比拟得出呢?
大约潭是很深的,故能蕴蓄着这样奇异的绿;仿佛蔚蓝的天融了一块在里面似的,这才这般的鲜润呀。

——那醉人的绿呀!我若能裁你以为带,我将赠给那轻盈的舞女;她必能临风飘
举了。

我若能挹你以为眼,我将赠给那善歌的盲妹;她必明眸善睐了。

我舍不得你;我怎舍
得你呢?我用手拍着你,抚摩着你,如同一个十二三岁的小姑娘。

我又掬你入口,便是吻着她了。

我送你一个名字,我从此叫你“女儿绿”,好吗?
——朱自清《绿》
朱自清的《绿》是散文中的传世名篇,他对梅雨潭的绿的描写引发了人们多少优美的联
想和想象。

这段文字综合运用了联想和想象相结合的方式,由梅雨潭的绿联想到北京什刹海
拂地的绿杨、杭州虎跑寺旁高峻而深密的“绿壁”、西湖和秦淮河,而这些地方的绿不是“太淡”“太浓”,就是“太明”“太暗”了,这种联想、比较就突出表现了梅雨潭之绿的无可比拟的
美。

文段后面“裁你以为带”“挹你以为眼”的描写就属于想象了,这种想象更加凸显了梅雨潭
的美好,也把汪汪一碧的潭水写活了。

在进行景物描写时,从修辞方法上的角度说,可综合运用多种修辞方法,尤其是运用拟人、比喻的方法。

如:
今天我去访问伤兵。

满天低垂着湿润欲滴的云,时时像是忍着眼泪的样子,竟或有一阵雨丝,追着飒飒的秋风扑上你的脸,但立刻又戛然停止,像不屑哭泣似的。

江水和天空像是一双愁容相对的朋友,带着沉痛的忧郁,和暗淡无光的灰色。

横卧在江天之间的绿洲,也觉得很无味,收去了它的颜色。

——方令孺《古城的呻吟》
这段描写写到了阴云、雨丝、江水、天空、绿洲等景物,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方法,把自
然景物写得充满情意,生动感人。

作者用这样的方法描绘了一幅暗淡、阴郁的画面,渲染了特殊时期(本文发表于1937年11月)特殊事件(访问伤兵)背景下的悲凉的气氛,非常具
有感染力。

前文《绿》中多处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方法,如“仿佛一张极大极大的荷叶”“像少妇拖着的裙幅”“像跳动的初恋的处女的心”“像涂了‘明油’一般,有鸡蛋清那样软,那样嫩”“宛然一块温润的碧玉”等等,从不同角度细腻描写梅雨,潭独特美好的“绿”,给读者留下了深刻
印象。

拟人、比喻等修辞方法是建立在联想、想象的基础上的,修辞方法的运用和思维方式有
密切的关系,我们在进行景物描写时,如能有意识地运用这些思维方式或修辞方法,就会写出生动感人的篇章,上述选段就是极好的例证。

当然,一切方法都只是手段,更重要的是在平时要有生活积累。

在生活中要有一颗细腻、
敏感的心,注意观察、感受生活,积累生活中点点滴滴的感动和感受,做一个生活的有心人,这样在写作时才不会为“无米下锅”而苦恼,才能结合有效的方法写出生动感人的篇章。

[作文训练]
在你的生活中,总有一处风景让你难忘,它或是故乡的小山、小河、小树林、田野,或
是异乡的山水、小镇,甚至天空。

或是自然景观,或是人文景观,总有一片倩影投映在你的
心湖,让你为之心动,让你魂萦梦牵,念念不忘。

请以“难忘的风景”为话题,写一篇作文,
体裁为记叙文或散文,自拟题目,不少于600字。

走出日记写作的六误区
王彦磊鲁齐
日记教学与写作是一门艺术。

如果方法得当,可以收到曲径通幽、事半功倍的效果。

但是,眼下我国小学生日记写作存在着一些误区,致使教师和学生费了九牛二虎之力,依然收效甚微。

这不得不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

误区一:日记写作是学生自己的事
日记写作的主角是谁?如果把这个问题抛给教师,你可能更多地被嗤之以鼻。

在大多数教师看来,日记写作的主角是学生。

理由很简单,接受考试的对象是学生,学生依靠写作训
练来不断提高作文成绩。

然而,如果语文教师不写或者不坚持写日记,就会不知道其中的甘苦,也无法更真切地体会学生在具体的日记写作过程中的种种困惑。

因此,语文教师应该把自己和学生同时作为日记写作的主角,和学生一起坚持长期写日记,并适时与学生分享日记写作的感受,交流、切磋日记写作的技巧。

这样,学生才会与教
师在更大程度上引发共鸣,彼此理解,互相促进,共同成长。

误区二:日记写作越长越好
日记写作的篇幅是长了好,还是短了好?其实,对于这个问题是没法下个定论的。

在日记教学与写作的实践中,笔者发现,倒是许多教师硬性要求学生的日记写作每篇不少于300字、500字不等的现象,值得引起我们的高度警惕。

从历史上的诸多名人日记中,我们可以看到,日记可长可短,鲁迅甚至有“今日无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