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学术史参考书目
传统国学经典必备书目[经史子集]
传统国学经典必备书目[经史子集] 【经史子集】传统国学经典必备书目说明:任何书目都可能以偏概全,这是第一,第二,多半会带有个人喜好成份,这一点,就连胡博士的书目都受到梁启超先生的责问,何况我等区区小辈,还望方家不吝赐教。
经史子集四部分类法历来是我国图书传统的分类方法,题目即为传统国学经典必备书目,所以我一仍其旧,并参考其他学人,选出其中的最基本的核心书籍,简要略述如下:【经部】《十三经》及《十三经注疏》。
这是儒家的核心著作,要先理解经文的意义,再去做进一步的研究。
研究经学,我认为乾嘉朴学的治学方法是有意义的。
好的版本是中华书局的《十三经注疏》。
如再讲,可以说十三经几乎包含了整个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和思想,但尤要者为:易经、诗经、尚书、礼记、左传、论语、孟子。
经部书是国学精华,语言文字之学(旧之小学)是基础,乾嘉以来诸大师小学功力多深厚。
只有这两关学扎实了,后面的就不怕了。
《说文解字》、《广雅》,这两部书很重要,先秦两汉的书很多字义的解释要靠它们,段玉裁的《说文解字注》和王念孙的《广雅疏证》注本较好。
另外还有《经传释词》《经籍纂诂》《经学历史》《经学通论》等。
【史部】《二十四史》及清史稿。
中华五千年的历史(主要是政治史)浓缩在书里面,虽说是帝王将相的家谱,但现在还没出现能代替它们的史书,所以也就必读了。
其中,前四史更是必读书,是纪传体史书的经典代表,文史俱佳。
除前四史外,《明史》亦佳。
《水经注》、《通典》、《文史通义》分别是地理书,政书,史评书。
尤其是通典,对我们了解唐以前的典章制度很有帮助。
另外有《史通》、《通志》、《文献通考》、《资治通鉴》、《国语》、《战国策》《二十二史札记》等。
《四库全书总目》、《书目问答》,目录学是作学问和入门的要旨,知道有哪些书,学什么看什么样的书是作学问、出成果的关键。
前者收书3500余种,后者也有2200多种。
近日我曾购得《輶轩语详注》一本,《輶轩语》原为张之洞撰,此书可视为《书目答问》的精简本,其中所列经典可作重要参考。
参考书目格式2篇
参考书目格式第一篇参考书目:在学术研究中,对于更好地了解特定主题以及获得权威的资料,参考书目是必不可少的。
以下是一些常见主题的参考书目,供参考:1. 中国历史:- 《中国通史》作者:范文瀾- 《中国古代史》作者:陈寅恪- 《中国近代史》作者:黄仁宇2. 心理学:- 《心理学导论》作者:约翰 N.希尔加德- 《心理学与生活》作者:理查德·格里格3. 经济学:- 《经济学原理》作者:曼昆- 《货币银行学》作者:新宇4. 文学:- 《红楼梦》作者:曹雪芹- 《老人与海》作者:厄内斯特·海明威5. 生物学:- 《生物学概论》作者:尼尔·A.坎贝尔- 《分子生物学》作者:罗伯特·齐默恩请注意,以上只是一些常见主题的参考书目,具体参考书目可以根据自己的研究主题和需求进行选择。
每个人的需求和兴趣各不相同,因此在选择参考书目时,建议根据自己的兴趣和需求进行评估和选择,以便更好地获取所需的知识和信息。
第二篇参考书目:在学术研究中,参考书目对于深入了解特定领域或解决研究问题起到关键作用。
以下是一些常见主题的参考书目,供参考:1. 历史:- 《世界通史》作者:J.M.罗伯茨- 《欧洲通史》作者:诺曼·戴维斯- 《美国的民族与历史》作者:哈里·J.伍茨2. 政治学:- 《政治学》作者:安东尼·哈蒙德- 《政治学导论》作者:约翰·W.赖利3. 艺术:- 《人类的艺术》作者:罗克维尔- 《艺术史》作者:E.H.高美士4. 物理学:- 《物理学:原理与应用》作者:保罗·A.泰普- 《物理学世界探索》作者:詹姆斯·T.舒尔茨5. 化学:- 《化学原理》作者:彼得·威廉·亚特金森- 《无机化学》作者:加里·L.迈尔请注意,以上只是一些常见主题的参考书目,实际选择参考书目时,应根据自己的研究领域和需求进行评估。
中国历史文选参考书目
内容绪论(2课时)重点与说明:本绪论重点向学生介绍课程的主要内容、开设目的、授课方式、学习方法等问题,从思想引起高度重视,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一、历史和历史要籍二、本门课程的主要内容和开设目的三、本门课程授课方式和学习方法思考题:1.试述历史与历史要籍的关系。
2.制定一个你学习本课程的计划。
参考书目:1.柴德赓著《史籍举要》北京出版社 1982年2.张舜徽主编《中国史学名著解题》中国青年出版社 1984年3.杜泽逊著《文献学概要》中华书局 20001年4.郭锡良等编《古代汉语》天津教育出版社 1996年5.《辞海》/《辞源》/《康熙字典》/《古汉语常用字字典》6.《中国历史纪年》荣孟源编三联书店 1956年第一编考古文献(6课时)重点与说明:本章重点向学生介绍考古文献资料的基本情况以及几种考古文献资料,并通过具体选文感知考古文献资料,其难点在于甲骨文、金文古文字的释读和它们的史料价值的分析。
一、考古文献概述1.甲骨文2.金文3.简牍帛书与敦煌文书二、文章选讲(1)《武丁卜辞二则》(2)《大盂鼎铭》(3)《利簋》思考题:1.为什么说甲骨文、金文具有史料价值?2.简述甲骨文、金文的文字特点。
3.简述甲骨卜辞的结构特点。
4.翻译:《武丁卜辞二则》、《大盂鼎铭》、《利簋》参考书目:1.《甲骨文合集》胡厚宣中华书局 1979年2.《殷周青铜器通论》容庚、张维持著科学出版社 1958年3.《西周铜器断代》陈梦家《考古学报》9——14期(1955.12——1956.12)4.《简牍学研究》(第一辑)甘肃人民出版社 1996年5.《敦煌文书与唐史研究》刘进宝著台湾叶文出版社 2000年5.《敦煌历史文化》刘进宝著甘肃人民出版社 2000年第二编纪传体类(22课时)重点与说明:本章在要籍部分重点向学生讲授纪传体史书的总体情况以及重点史籍的基本内容;在文选部分通过对特色选文文意的疏通、字词的辨析、语法的分析,从而达到准确理解和运用文献史料的目的。
中国古代文学史参考书目
中国古代文学史参考书目一、教材类《中国文学史》袁行霈四本。
《中国古代文学》陈文新两本,重点看【导学训练】和【研讨平台】。
《文学理论教程》童庆炳一本。
《中国文学批评史》李建中一本。
二、通论类《中国通史》白寿彝主编上海人民出版社1989年《中国古代文学通论》傅璇琮主编辽宁人民出版社2005年《谈艺录》钱钟书著中华书局1999年《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钱穆中华书局1984年《文心雕龙》范文澜注人民文学出版社1998年《中国文学批评通史》王运熙、顾易生主编上海古籍出版社1996年《士与中国文化》余英时上海人民出版社1987年《中国文化史导论》钱穆著商务印书馆2002年三、先秦文学《先秦诸子系年》钱穆商务印书馆2001年《春秋左传注》杨伯峻中华书局1981年《诗三百解题》陈子展复旦大学出版社2001年《论语正义》刘宝楠中华书局 1990年《庄子集释》郭庆藩中华书局1961年《楚辞集注》朱熹广陵古籍刻印社1980年《楚辞通故》姜亮夫云南人民出版社2000年《两汉思想史》徐复观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中国中古文学史》刘师培人民文学出版社1959年《金明馆丛稿初编》陈寅北京三联书店2001年《中国文学史论》王瑶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年《中古文学系年》陆侃如人民文学出版社1985年《玄学与魏晋士人心态》罗宗强南开大学出版社2003年《魏晋南北朝文学思想史》罗宗强中华书局1996年《秦汉文学编史年》刘跃进商务印书馆2006年《南北朝文学编年史》曹道衡、刘跃进人民文学出版社2000年《中古文学文献学》刘跃进江苏古籍出版社1997年《先秦汉魏晋南北朝诗》逯钦立中华书局1983年《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严可均中华书局1958年四、唐宋文学《唐才子传校笺》傅璇琮主编中华书局1995年《李太白全集》清﹒王琦中华书局1981年《杜诗详注》清﹒仇兆鳌中华书局1979年《唐诗品汇》高棅上海古籍出版社1982年《唐诗杂论》闻一多上海古籍出版1998年《唐代科举与文学》傅璇琮陕西人民出版社1986年《唐代政治史述论稿》陈寅恪上海古籍出版社1997年《唐诗综论》林庚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年《隋唐佛教史稿》汤用彤中华书局1981年《江西诗派研究》莫砺锋齐鲁书社1986年《唐诗学引论》陈伯海知识出版社1988年《诗国高潮与盛唐文化》葛晓音北大出版社1998年版《宋代文学通论》王水照主编河南大学出版社1997年《宋诗选注》钱钟书中华书局或者人民文学出版社1997年《苏轼选集》王水照上海古籍出版社1984年《宋代诗学通论》周裕锴巴蜀书社1997年《唐宋文举要》高步瀛中华书局1999年五、元明清文学《梁启超论清学史二种》梁启超复旦大学出版社1985年《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钱穆商务印书馆1997年《明代文学批评史》刘明今、袁震宇上海古籍出版社1995年《清代文学批评史》邬国平、王镇远上海古籍出版社1995年《明清之际党社运动考》谢国桢中华书局1982年《万历十五年》黄仁宇中华书局1978年《宋明理学史》侯外庐、邱汉生、张岂之等人民出版社1984年《中国古代文学通论》明、清卷傅璇琮、蒋寅主编辽宁人民出版社2005年《明代文学复古运动研究》廖可斌上海古籍出版社1994年《清诗史》严迪昌浙江古籍出版2002年《晚明小品研究》吴承学江苏古籍出版社1998年《中国小说史略》鲁迅人民文学出版社1958年《中国古典小说史论》杨义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7年《中国戏曲史》张庚、郭汉城戏剧出版社1980年《中国十大古典悲剧集》王季思齐鲁书社1991年《中国散文史》郭预衡上海古籍出版社2000年六、诗词学《宋词三百首笺注》上疆村民重编唐圭璋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79年《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钱穆商务印书馆1997年《稼轩词长短句编年笺注》邓广铭笺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93年《东坡乐府编年箋注》石声淮著唐铃铃箋注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1990年《詞曲史》王易江苏教育出版社2005年《词学论丛》唐圭璋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年《中国词学理论批评史》方智范、邓乔彬等著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4年《中国词学史》谢桃枋著巴蜀书社2002年《词学史料学》王兆鹏著中华书局2004年《唐宋词流派史》刘杨忠著福建人民出版社出版1999年《唐宋词美学》杨海明著江苏教育出版社1999年《隋唐五代燕乐杂言歌辞集》王昆吾中华书局1996年《龙榆生词学论文集》龙榆生著上海古籍出版社1997年《灵蹊词说》缪钺叶嘉莹著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年《唐宋词通论》吴熊和著浙江古籍出版社1985年《唐宋词史》杨海明著江苏古籍出版社1987年《金元词论稿》赵维江著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0年《明词史》张仲谋著人民文学出版社2002年《清词史》严迪昌著江苏古籍出版社1999年七、叙事文学《中国小说史略》鲁迅著人民文学出版社1957年《中国通俗小说书目》孙楷第编著人民文学出版社1982年《话本小说概论》胡士莹著中华书局1980年《话本与古剧》谭正璧著上海古籍出版社1985年《中国文言小说史稿》侯忠义著北京大学出版社1990、1993年《中国古典小说的文体独立》董乃斌著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4年《明代小说史》陈大康著上海文艺出版社2000年《中国通俗小说总目提要》江苏省社会科学院明清小说研究中心编中国文联出版公司1990年《中国文言小说总目提要》宁稼雨编著齐鲁书社1996年《中国古代小说百科全书》刘世德等编著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8年《“中国小说史丛书”(共十八种)》浙江古籍出版社出版《王国维戏曲论文集》王国维撰中国戏剧出版社1984年《中国戏曲通史》张庚、郭汉城主编中国戏剧出版社1980年《中国戏剧史长编》周贻白撰人民文学出版社1960年《古典戏曲存目汇考》庄一拂撰上海古籍出版社1982年八、名著选读《山海经校注》袁琦校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年版《诗经今译今注》杨任之译注天津古籍出版社1991年版《屈原赋译注》袁梅注齐鲁书社1983年版《论语译注》杨伯峻译注中华书局1980年版《孟子译注》杨伯峻译注中华书局1960年版《庄子集释》郭庆藩辑中国书店1988年版《先秦散文选》罗根泽选编人民文学出版社1985年版《史记》(校点本) 司马迁著中华书局1959年版《史记选》王伯祥选注人民文学出版社1982年版《三曹诗选》余冠英选注人民文学出版社1956年版《陶渊明集译注》魏正早译注天津出版社1994年版《谢灵运诗选》叶笑雪选注上海古典文学出版社1957年版《魏晋南北朝文学史参考资料》北京大学中国文学史教研室编中华书局1962年版《搜神记》 (晋)干宝著中华书局1981年版《世说新语笺疏》 (南朝宋)刘义庆著,余嘉锡笺注中华书局1983年版《唐诗鉴赏辞典》程千帆等撰写上海辞书出版社1983年版《唐宋诗举要》高步瀛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85年版《唐宋传奇选》张友鹤选注人民文学出版社1964年版《王维诗选》陈贻欣注人民出版社1983年版《杜甫诗选注》萧涤非选注人民文学出版社1979年版《李白选集》郁贤皎选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90年版《白居易选集》王汝弼选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出版《宋诗鉴赏词典》缪钺等撰写上海辞书出版社1987年版《宋诗选注》钱钟书选注人民文学出版社1958年版《宋词选》胡云翼选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62年版《宋文选》四川大学中文系选注人民文学出版社1980年版《宋话本选》中国社会科学文学研究所选注人民文学出版社1959年版《欧阳修选集》陈新,杜维沫选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年版《苏轼选集》王水照选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84年版《苏东坡传》林语堂著作家出版社1997年版《李清照集校注》王仲闻(署名王学新)校注人民文学出版社1978年版《陆游选集》朱东润选注中华书局1962年版《稼轩词编年笺注》邓广铭笺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年版《金元明清词精选》严迪昌选评江苏古籍出版社1992年版《元曲选》 (明)臧晋叔编中华书局1985年版《关汉卿戏曲集》吴晓铃等编中国戏剧出版社1958年版《西厢记》(元)王实甫著,王季思校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76年版《三国演义》 (明)罗贯中著作家出版社1988年版《容与堂本水浒传》 (明)施耐庵著,凌赓校点上海古籍出版社1988年版《西游记》(明)吴承恩著人民文学出版社1980年版《金瓶梅词话》(明)兰陵笑笑生著,戴鸿森校点人民文学出版社1985年版《喻世名言》,《警世通言》,《醒世恒言》(明)冯梦龙编上海古籍出版社1982年版《拍案惊奇》,《二刻拍案惊奇》(明)凌蒙初著,章培恒整理上海古籍出版社1982年版《封神演义》(明)许仲琳人民文学出版社1963年版《牡丹亭》(明)汤显祖著,徐朔方校注人民文学出版社1963年版《明诗选》袁行霈选注春秋出版社1988年版《儒林外史》(清)吴敬梓著人民文学出版社1977年版《石头记》(清)曹雪芹著,红楼梦研究所编定中华书局1987年版《红楼梦》(清)曹雪芹,高鹗著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年版《聊斋志异选》(清)蒲松龄著,张友鹤选注人民文学出版社1978年版《水浒后传》(清)陈忱著宝文堂书店1983年版《镜花缘》(清)李汝珍著,张友鹤校注人民文学出版社1986年版《桃花扇》(清)孔尚任著,王季思校注人民文学出版社1958年版《长生殿》(清)洪升著,徐朔方校注人民文学出版社1984年版《清诗选》福建师大中文系选注人民文学出版社1984年版《清名家词》陈乃乾辑上海书店1982年版《方苞,刘大槐,桃鼐》陈耀东选注香港三联书店1990年版《袁枚诗选》周舸岷选注浙江古籍出版社1989年版《近代散文选注》靳代选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89年版《近代诗选》靳代选注人民文学出版社1963年版《官场现形记》(清)李宝嘉著,张友鹤注人民文学出版社1957年版《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清)吴活尧著张友鹤注人民文学出版社1963年版《老残游记》(清)刘鄂著,戴鸿森注人民文学出版社1957年版《孽海花》(清)曾朴著中华书局1960年版《柳如是别传》陈寅恪著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年版。
历史系本科生必读书目
历史系本科生必读书目作为历史系的本科生,阅读相关的经典著作是必不可少的。
这些书籍不仅可以帮助我们深入了解历史的发展和演变,还能够培养我们的批判思维和独立思考能力。
以下是我认为历史系本科生必读的几本书目:1.《史记》《史记》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由司马迁撰写。
它以丰富的史料和生动的叙述方式,全面而系统地讲述了从夏朝到西汉末年的历史。
《史记》不仅是古代历史学的开山之作,也是了解中国古代历史的重要参考书。
2.《战国策》《战国策》是战国时期各国政治、军事、外交等方面的记载,是了解中国战国时代的重要文献之一。
它生动地展示了战国时期各国间的政治斗争、军事冲突和外交交往,对于理解战国时期的历史背景和政治格局有着重要的意义。
3.《罗马帝国衰亡史》《罗马帝国衰亡史》是英国历史学家爱德华·吉本的杰作,通过对罗马帝国历史的研究,探讨了罗马帝国从鼎盛到衰落的原因。
这本书对于我们理解帝国崛起和衰亡的规律以及帝国治理的种种问题有着重要的启示。
4.《资本论》《资本论》是德国哲学家马克思的重要著作之一,也是政治经济学的经典之作。
这本书系统地阐述了资本主义社会的经济结构和运作机制,对于理解现代社会的经济问题和社会问题有着深远的影响。
5.《东方世界的诞生》《东方世界的诞生》是法国历史学家朱利安·博格的作品,通过对东方文明的研究,探讨了东方文明与西方文明之间的差异和联系。
这本书不仅可以帮助我们了解东方历史和文化,还能够拓宽我们的历史视野,促使我们思考文明的多样性和交流的重要性。
6.《西方哲学史》《西方哲学史》是法国哲学家贝尔特兰·罗素的巨著,系统地介绍了西方哲学的发展和演变。
这本书不仅可以帮助我们了解西方哲学思想的源起和演进,还能够培养我们的思辨能力和批判精神。
7.《文化的转向》《文化的转向》是美国历史学家奥斯汀·库里的作品,通过对文化史的研究,探讨了文化的生成、演变和影响。
这本书对于我们理解文化的多样性和文化与历史的关系有着重要的启示,也可以帮助我们思考现代社会中的文化问题。
中国史研究生参考书目
中国史研究生考试科目:一、中国古代史《中国古代史》(上册)晁福林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中国古代史》(下册)宁欣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二、中国近现代史《中国近代史》郑师渠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中国现代史》王桧林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中国当代史》郭大钧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三、世界古代史《世界上古史》周启迪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世界中古史》孔祥民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四、世界近现代史《世界近代史》刘宗绪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世界现代史》张建华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博仁教育的林老师推荐的以上历史学考研参考书主要几点原因:1、与考试大纲的基本吻合。
以上所推荐的历史学考研参考书基本上与历史学基础考试大纲基本吻合,包含了历史学基础考试大纲所规定的考试内容,对大纲所规定的知识点进行了全面,准确的阐述。
比如“中国古代史春秋战国的改革与变法”这个考点,对应在北师大晁福林老师编写的《中国古代史》春秋时期各国的变法和战国时期各国的变法。
当然,从近两年的命题来看,有一些所谓超纲的知识点,这里建议同学们多看一些历史学专业本科阶段的课程书籍,拓展知识面,另外,在博仁的辅导班上,老师也会介绍相关的历史常识。
2、参考书结构清晰,条理清楚,内容详细。
从这9本书的编写来看,编写结构合理,知识点结构清晰,条理清楚,内容详细,框架突出。
比如高教版世界史六卷本来说,写的也挺好的,但是编写的比较有深度,对于跨专业的考生来说,看这套书是有一定难度的。
3、参考书的观点代表了历史学学术界的主流观点。
在考生备考的过程中,很多考生看了其他参考书,有些观点是不一样,让考生很棘手,特别是在做题的时候,不知道该答哪个观点。
推荐历史基础参考书,代表了历史学的主流观点,考生可以以这些观点为主,进行答题。
最后,建议同学们在历史书的时候,买一本地区,边看书边看地图,通过地图的直观性来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特别是世界史部分,首先要搞清楚各个地区和国家的地理位置,能够更容易理解世界史的知识点。
中国古代史必读书目
中国古代史必读书目中国古代史是中华文明发展史上的重要组成部分,涉及到的内容十分广泛。
如果要深入了解中国古代的历史,我们需要查阅大量的书籍,掌握大量的知识。
下面就为大家介绍一些中国古代史必读书目。
1.《史记》:《史记》是中国古代最重要的史书之一,共分上、中、下三篇,辑录了中国先秦两千年历史,包括五行、天地、周、秦、汉、三国、晋等历史事件和知名人物,被誉为“中国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2.《资治通鉴》:《资治通鉴》是一部通史,由宋代司马光编纂而成,记录了从周朝到五代十国的2300多年历史,是中国最杰出的史学巨著之一。
通鉴所涵盖的历史面广,文笔细腻,是研究中国古代历史的重要参考书。
3.《左传》:《左传》也叫《春秋左传》,是一部关于春秋时期的纪实性史书,分为左氏传和公羊传两部分。
《左传》是早期的注本,注释详尽而不失文雅,对理解春秋时期的历史和社会有极大的帮助。
4.《三国志》:《三国志》是介绍三国时期历史的专著,原著作者是东汉晋代的陈寿。
《三国志》涵盖了南北朝以前长达138年的历史,通过场面壮观、气势雄浑的文体,使读者一览三国时期人才辈出、智勇双全的壮美风景。
5.《后汉书》:《后汉书》是记录东汉末期至西晋初期历史的正史,是许多中国历史书籍编写的基础,对于研究中国古代政治制度、文化、经济和社会变迁等方面都有较高的学术价值。
6.《尚书》:《尚书》是一部古代史书,距今将近三千年的文献,是古代中国的重要典籍,集中体现了中国古代文化和历史的思想。
《尚书》关注了西周文化的无限风光。
7.《大学》:《大学》是儒家经典之一,其主旨在于“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反映了中国古代哲学、政治和社会制度的一些基本思想,具有广泛的学术价值。
以上就是中国古代史必读书目,这些著作都是中国古代历史研究中的重要参考书。
通过阅读这些经典著作,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中国古代的历史沿革和文化积淀,领会先人的智慧和经验。
中医文献发展史考试重点参考
中医文献发展史重点1.上古医疗技术的传播方式是(言传口授)或者(口耳相传)。
周秦医学文献2.安徽阜阳汉墓出土简书《万物》,该书为汉以前之早期本草类著作。
3.长沙马王堆汉墓古医书,计有《足臂十一脉灸经》、《阴阳十一脉灸经》甲本、《脉法》、《阴阳脉死候》、《五十二病方》、《却谷食气》、《阴阳十一脉灸经》乙本、《导引图》、《养生方》、《杂疗方》、《胎产方》、《十问》、《合阴阳》、《杂禁方》、《天下至道谈》等。
4.他十一脉灸经》乙本),全面论述人体十一条经脉循行走向及所主治的疾病。
这是我国目前发现最早论述经脉学说的文献。
可能为《灵枢经脉》的祖本。
5.帛书《五十二病方》现存一万余字,全书分52题,每题都是治疗一类疾病的方法。
现存医方总数283个,用药达247种,估计原方总数应在300以上。
内科病的治疗在全书中所占比重不大,外科病所占比重为最大,最为突出。
该书在论述疽病的治疗时,已初步运用辨证论治原则,其处方讲究加减化裁,注意对证用药。
在论述痔疮的治疗时,除了运用各种药物疗法外,还记载了精彩的手术疗法。
其他所载治法多种多样,除了以内服汤药为主之外,还有大量的外治法,如敷贴法、烟熏或蒸气法、熨法、砭法、灸法、按摩疗法、角法(火罐疗法)等。
治疗手段的多样化,也是当时医疗水平提高的标志之一。
6.迄今发现最早的气功导引专著《却谷食气》。
篇幅较长,原文有近500字,现今可辨认者仅270余字。
从现存的残文来看,它主要记载的导引行气的方法和四时食气的宜忌。
该篇认为,要根据月朔望晦和时辰早晚及不同的年龄特征来讲究呼吸吐纳,尽量吐故纳新,做好深呼吸。
还提出要顺从四时阴阳变化的规律来行气。
《却谷食气》不仅对研究我国气功导引的源流和发展历史,还是对指导今人进行锻炼,均有相当的参考价值。
7.现存最早的医疗体操图《导引图》。
描绘了44个不同年龄的人在做各种导引动作。
这44人的动作姿态大致分为三类:一为呼吸运动,一为活动四肢及躯干的运动,一为持械运动。
中国史学史参考书目
《中国史学史》教学参考书目教材:1、金毓黻:《中国史学史》,河北教育出版社,2002年1月版。
2、刘节:《中国史学史稿》3、白寿彝:《中国史学史》(第1册)4、白寿彝主编:《中国史学史教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年。
5、尹达主编:《中国史学发展史》,中州古籍出版社,1985年7月版。
6、张孟伦:《中国史学史》(第1、2、3册)7、王树民:《中国史学史纲要》,中华书局,1997年9月版。
8、瞿林东:《中国史学史纲》,北京出版社,1999年9月版。
9、吴怀祺:《中国史学思想史》,安徽人民出版社,1996年12月版。
10、曹家齐《顿挫中的嬗变——20世纪的中国历史学》,北苑出版社2000年。
11、周文玖,《史学史导论》(北京:学苑出版社,2006)12、张越编,《史学史读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
专著:新史学九十年,许冠三,岳麓书社,2003年。
新中国史学五十年,张剑平,学苑出版社,2003年。
马金科等:《中国近代史学发展叙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5年5月版。
二十世纪后半期史学主潮,王学典,山东大学出版社,2000年。
13、20世纪中国史学评论,王学典,山东人民出版社,2002年。
14、当代史学主要趋势,巴勒克拉夫,上海译文出版社,1987年。
15、后现代与历史学,王晴佳、古伟瀛,山东大学出版社,2003年。
16、当代中国史学,顾颉刚,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年。
17、中国史学史学科的产生与发展,周文玖,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
18、20世纪的中国:学术与社会(史学卷),罗志田主编,山东人民出版社,2001年。
19、经史抉原,蒙文通,巴蜀书社,1995年。
20、近代中国史学十论,罗志田,复旦大学出版社,2003年。
21、史通笺记,程千帆,中华书局,1980年。
22、文史通义新编,仓修良,上海古籍出版社,1993年。
23、史传通说——中西史学之比较,(美)汪荣祖,中华书局,1989年。
中国古代史基本史料与参考书目
《秦汉官制史稿》(上下册),安作璋、熊铁基,齐鲁书社1984年版 下载
《中国地方行政制度史》甲部、乙部,严耕望,中研院历史语言研究所1990年版
《二十等爵制》,西嶋定生,中国国际文化出版公司1992年版 下载
《中国法律与中国社会》,瞿同祖,中华书局1991年版 下载
6、史评类:《史通》、《文史通义》、《廿二史考异》、《十七史商榷》;
7、学术史类:《明儒学案》、《宋元学案》、《清儒学案》、《清代学术概论》、《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
8、实录类:《明实录》、《清实录》;
9、 历史地理类:《天下郡国利病书》、《读史方舆纪要》、《水经注》;
10、 方志类:《山海经》、《元和郡县志》、《太平寰宇记》、《元丰九域志》、《方舆胜览》、《大元一统志》、《大明一统志》、《大清一统志》;
《金明馆丛稿初编》,陈寅恪,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年版 下载
《隋唐制度渊源略论稿》,陈寅恪,三联书店1954年版 下载
《魏晋南北朝史论集》,周一良,北京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 下载
《魏晋南北朝史札记》,周一良,中华书局1985年版 下载
《魏晋南北朝论丛》,唐长孺,三联书店1955年版 下载
《两汉魏晋南北朝宰相制度研究》,祝总斌,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0、1998年版 。下载
《察举制度变迁史稿》,阎步克,辽宁大学出版社1989、1996年版 下载
《品位与职位:秦汉魏晋南北朝官阶制度研究》,阎步克,中华书局2002年 下载
《从爵本位到官本位──秦汉官僚品位结构研究》,阎步克,三联书店2009年
《汉代思想史》,金春峰,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7年版 下载
《汉代政治与春秋学》,陈苏镇,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1年版 下载
学习中国历史的重要参考书目
学习中国历史的重要参考书目1.《中国通史》范文澜主编、蔡美彪续编,人民出版社1994出版。
该书是在我国著名的马克思主义史学家范文澜的《中国通史简编》的基础上修订、扩充而成的。
1940年,范文澜在延安担任马列学院历史研究所主任时开始撰写《中国通史简编》。
1941至1942年,该书上册(上古到五代)、中册(宋辽至清中叶)先后出版。
这是中国第一部用马克思主义观点系统地叙述中国通史的著作。
新中国成立后,范文澜集中主要精力对该书进行增订重写,将旧本上册修订扩充为三编四册,共约110万字,比旧本扩大了4倍。
至1965年,前四册陆续出版。
这部著作凝聚着范文澜二十多年的心血,产生了极为广泛的影响。
该书前四册出版后,范文澜曾计划再做进一步的修订。
不幸,1969年因病逝世。
为了完成范文澜未竟之业,由近代史研究员蔡美彪主持与所内外有关学者专家合作,开始编著第五册(隋唐)至第十册这后六册,从1978年开始出版,连同范文澜所著前四册,一起定名《中国通史》。
至1991年,十卷本的《通史》全部完成,于1994年10月由人民出版社全部出齐.2.《中国通史》(12卷)白寿彝任总主编,从1989年至1999年陆续由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
全书共1400余万字,聘请了一大批国内学有成就的专家学者历时十年完成,被誉为本世纪《中国通史》的压轴之作。
成为建国五十年来部头最大、水平最高的一部通史著述,该书在历史理论和编撰方法方面也多有创获。
第一卷为导论,白寿彝先生主编,并亲自撰写了第一章:统一的多民族的历史。
第二卷:远古时代,苏秉琦主编;第三卷:上古时代(上、下)徐喜辰、斯维至、杨昭主编;第四卷:中古时代·秦汉时期(上、下),白寿彝、高敏、安作璋、廖德清、施丁主编;第五卷:中古时代·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上、下),何兹全、黎虎主编;第六卷:中古时代·隋唐(上、下),史念海、陈光崇主编;第七卷:中古时期·五代辽宋夏金时期(上、下),陈振主编;第八卷:中古时期·元时期(上、下),陈得芝主编;第九卷:中古时期·明时期(上、下),王毓铨主编;第九卷:中古时期·清时期(上、下),周远廉、孙文良主编;第十一卷:近代前编(1840-1919)(上、下),龚书铎主编;第十二卷:近代后编(1919-1949),王桧林、郭大钧、鲁振祥主编。
中国古代史教材与参考书
《中国歷史研究入門》
名古屋大学出版会2006年
二、目录、职官、地理、年代方面的工具书
四 库 全 书 总 目
目录、职官、地理、年代方面的工具书
朝野僉載六卷内府藏本 舊本題唐張鷟撰鷟有龍筋鳯髓判已著錄此書新唐書藝文志作 三十卷宋史藝文志作僉載二十卷又僉載補遺三卷文獻通考則 但有僉載補遺三卷此本六卷參考諸書皆不合晁公武讀書志又 謂其分三十五門而今本乃逐條聯綴不分門目亦與晁氏所記不 同考莫休符桂林風土記載鷟在開元中姚崇誣其奉使江南受遺 賜死其子上表請代減死流嶺南數年起爲長史而卒計其時尙在 天寳之前而書中有寶曆元年資陽石走事寶曆乃敬宗年號又有 孟宏微對宣宗事時代皆不相及按尤袤遂初堂書目亦分朝野僉 載及僉載補遺爲二書疑僉載乃鷟所作補遺則爲後人附益凡闌 入中唐後事者皆應爲補遺之文而陳振孫所謂書本三十卷此其 節畧者當即此本蓋嘗經宋人摘錄合僉載補遺爲一删併門類已 非原書又不知何時析三卷爲六卷也其書皆紀唐代故事而於諧 噱荒怪纎悉臚載未免失於纎碎故洪邁容齋隨筆譏其記事瑣屑 擿裂且多媟語然耳目所接可據者多故司馬光作通鑑亦引用之 兼收博采固未嘗無裨於見聞也
中国通史(古代部分)的教材与参考书
教 材
辅 助 教 材
翦 伯 赞 主 编
张帆《中国古代简史》, 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年。 钱穆 著
参考书目: 马克·布洛赫:《历史学家的技艺》,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 社,1992年。(《为历史学辩护》,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6年版) 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三联书店,2001年。 瞿同祖:《中国法律与中国社会》,中华书局,1991年。 吴宗国:《中国古代官僚政治制度研究》,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4年。 周振鹤:《中国地方行政制度史》,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年。 葛剑雄:《统一与分裂——中国历史的启示》(增订本),中 华书局,2008年。 费孝通:《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修订本),中央民族大 学出版社,1999年。 马大正:《中国边疆经略史》,中州古籍出版社,2000年。 张广达、王小甫:《天涯若比邻——中外文化交流史略》,中 华书局,1988年。 杨庆堃:《中国社会中的宗教》,上海人民出版社,2007年。
中国史学史参考书目
20、梁启超与中国史学史学科的创立 《学术前沿》2004年第五期
21、略论中国古代史书的体裁和体例 《 中国当代教育》2004年第三期
22、刘勰历史编纂学思想刍论——《文心雕龙·史传》读后
《红河学院学报》2005年第一期
23、梁启超史学思想研究回望 《社会科学评论》2005年第三期
三 历史思想──关于天人关系和古今变化的理论
16、唯物史观与中国史学研究 《求实》2003年第6期
17、从偏激到理性:梁启超对中国传统史学的批判 《华文精颉》2003年第五期
18、中国古代纪传体史书编撰三题 《天府新论》2003年第四期
19、论梁启超的历史编纂学思想 《红河学院学报》2004年第一期
28、杨绪敏主编《中国历史要籍研究资料辑要》,河南大学出版社1989年
29、周文玖著《中国史学史学科的产生和发展》,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
30、周文玖著《史学史导论》,学苑出版社2006年
31、罗炳良著《18世纪中国史学的理论成就》,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年
32、罗炳良著《清代乾嘉史学的理论与方法论》,兰州大学出版社2004年
一 史学史的性质
二 史学史的任务
三 史学史的内容
第三节 中国史学史的分期和特点
第四节 学习和研究史学史的意义和方法
一 意义
二 方法
三 参考书
上 编 史学的创立与传统史学的发展
第一章 史学的初创时期──先秦史学
第一节 史学的源头
一 反映人类最早的历史记忆与历史意识的传说
28、明清史学史研究的力作——读《万斯同与〈明史〉修纂纪年》
《红河学院学报》2007年第三期
关于清代学术史研究的书目
关于清代学术史研究的书⽬关于清代学术史研究的书⽬(⼀)刘墨编中⽂部分参考书⽬李成良:《阮元思想研究》,成都,四川⼈民出版社,1997《北京⼤学⽇刊》,北京,⼈民出版社,1981《北京⼤学研究所国学门⽉刊》,上海,开明书店,1927《北京⼤学研究所国学门周刊》,上海,开明书店,1926《国史列传》,天津,天津古籍出版社,⽆出版年⽉《国学⽉报汇刊》,台北,学⽣书局,1971《现代评论》,长沙,岳麓书社,1999《新潮》,上海,上海书店,1986《新青年》,上海,上海书店,1988《学衡》,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1999《中央研究院历史语⾔研究所集刊》,北京,中华书局,1987⽩寿彝等,《励耘书屋问学记──史学家陈垣的治学》,北京,三联书店,1982班固:《汉书》,北京,中华书局,1978包世⾂:《包世⾂全集?⼩倦游阁集?说储》,合肥,黄⼭书社,1991 鲍国顺:《戴东原著作考述》,《孔孟学报》第59-60期,1990鲍国顺:《戴震与段⽟裁的师弟情谊与学术关系》,《中⼭⼈⽂学报》第1期,1993北京师范⼤学清史研究组编:《清史论⽂索引上编》(1644~1840),北京师范⼤学油印本,1973北京图书馆编:《民国时期总书⽬(1911~1949):综合性图书》,北京,书⽬⽂献出版社,1995蔡可园:《清代七百名⼈传》,上海世界书局,1937曹聚仁:《中国学术思想史随笔》,北京,三联书店,1994岑溢成:《诗补传与戴震解经⽅法》,台北,⽂津出版社,1992 岑溢成:《训诂学与清儒训诂⽅法》,⾹港中⽂⼤学新亚研究所博⼠论⽂岑仲勉:《考据举例》,《图书季刊》新第5卷第4期,1944柴德赓:《王西庄与钱⽵汀》,《史学丛考》,中华书局,1979 陈旦:《清儒治⽂字学之派别及其⽅法述略》,《国学丛刊》第1卷第2期,1923陈登原,《中国⽂化史》,沈阳:辽宁教育出版社,1998陈第:《⽑诗古⾳考》,台北,艺⽂印书馆,1967陈⿎应等:《明清实学思想史》,齐鲁书社,1989陈恒嵩:《五经⼤全纂修研究》,台湾东吴⼤学中国⽂学研究所博⼠论⽂,1998陈康祺:《郎潜纪闻初笔、⼆笔、三笔》,北京,中华书局,1997 陈澧:《东塾丛书》,台北,华⽂书局,1970陈澧:《东塾读书记》,北京,三联书店,1998陈澧:《东塾集》,台北,⽂海出版社,1966陈美延等编:《陈寅恪集》,北京,三联书店,2001陈平原、王枫主编:《追忆王国维》,北京,中国⼴播电视出版社,1997陈平原:《中国现代学术之建⽴──以章太炎、胡适之为中⼼》,北京,北京⼤学出版社,1998陈平原等编,《北⼤旧事》,北京,三联书店,1998陈其泰:《清代公⽺学》,北京,东⽅出版社,1997陈寿熊:《读易汉学私记》,台北,艺⽂印书馆,1970陈新雄:《古⾳学发微》,台北,⽂史哲出版社,1875陈寅恪:《⾦明馆丛稿初编》、《⾦明馆丛稿初编》、《寒柳堂集》,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2陈垣:《陈垣史学论著选》,上海,上海⼈民出版社,1981陈垣:《陈垣学术论⽂集》,北京,中华书局,1980陈智超编注:《陈垣来往书信集》,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0 陈智贤:《清儒以说⽂释诗之研究》,台湾政治⼤学中国⽂学研究所博⼠论⽂,1997陈柱:《清儒学术讨论集》(第1辑),上海商务印书馆,1930陈祖武:《清初学术思辨》,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陈祖武:《清儒学术拾零》,长沙,湖南⼈民出版社,1999陈祖武:《中国学案史》,台北,⽂津出版社,1994程克雅:《乾嘉学者以例释礼解经⽅式⽐较研究》,台湾师范⼤学国⽂研究所博⼠论⽂崔述:《崔东壁遗书》,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3存萃学社编:《中国近三百年学术思想论集》,⾹港,存萃学社,1978 存萃学社编:《中国近三百年学术思想论集》第⼆编,⾹港,崇⽂书店,1971存萃学社编:《中国近三百年学术思想论集》第三编,同上,1972 存萃学社编:《中国近三百年学术思想论集》第四编,同上,1973 存萃学社编:《中国近三百年学术思想论集》第五编甲集、⼄集,同上,1974存粹社编集《中国近三百年学术思想论集》⾹港:存粹社 1978年戴逸:《汉学探析》,《清史研究集》第⼆集,中国⼈民⼤学出版社,1982戴逸:《乾隆帝及其时代》,北京,中国⼈⼤学出版社,1992戴震:《戴震全书》,合肥,黄⼭书社,1994邓⼴铭主编:《纪念陈寅恪先⽣诞⾠百年学术论⽂集》,北京,北京⼤学出版社,1989邓之诚:《⾻董琐记全编》,北京,三联书店,1955邓之诚:《中华⼆千年史》,北京,中华书局,1992丁⽂江、赵丰⽥:《梁启超年谱长编》,上海,上海⼈民出版社,1983 丁原基:《清代康雍乾三朝禁书原因之研究》,台北,华正书局,1983 杜春和等编:《胡适论学往来书信选》,⽯家庄,河北⼈民出版社,1998杜联喆、房兆楹:《三⼗三种清代传记综合引得》,北京,中华书局,1959杜维明:《道?学?政——论儒家知识分⼦》,上海,上海⼈民出版社,2000杜维运:《清代史学与史家》,北京,中华书局,1988杜维运:《清乾嘉时代之史学与史家》,台北,学⽣书局,1989杜维运:《清盛世的学术⼯作与考据学的发展》,《⼤陆杂志》1964年第28卷第9期杜维运:《学术与世变》,台北,环宇出版社,1971杜正胜、王泛森主编:《新学术之路》,台北,中研院史语所,1998 杜正胜:《从疑古到重建——傅斯年的史学⾰命及其与胡适、顾颉刚的关系》,《中国⽂化》,1995年第2期段⽟裁:《说⽂解字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79樊克政:《中国书院史》,台北,⽂津出版社,1995⽅苞:《⽅望溪全集》,北京,中国书店,1991⽅东树:《汉学商兑》,北京,三联书店,1998⽅诗铭、周殿杰:《钱⼤昕》,上海,上海⼈民出版社,1986⽅以智:《⽅以智全书?通雅》,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8⽅中履:《古今释疑》,扬州,江苏⼴陵古籍刻印社,1988费海玑:《钱⽵汀传记研究》,台北,商务印书馆,1971冯友兰:《三松堂学术⽂集》,北京,北京⼤学出版社,1985冯友兰:《三松堂⾃序》,北京,三联书店,1989冯友兰:《中国哲学史》,北京,中华书局,1984傅杰编校:《王国维论学集》,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7 傅斯年:《傅斯年先⽣全集》,台北,联经出版事业公司,1980⾼在旭:《戴东原哲学析评》,台湾辅仁⼤学哲学研究所博⼠论⽂,1990⾼正:《清代考据家义理之学》,《⽂献》1987年第4期葛荣晋主编:《中国实学思想史》,北京,⾸都师范⼤学出版社,1994 葛兆光:《中国思想史》第⼀、⼆卷,上海,复旦⼤学出版社,1998、2000耿云志、欧阳哲⽣编:《胡适书信集》,北京,北京⼤学出版社,1996 耿云志编:《胡适研究丛刊》,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1996耿云志等编:《现代学术史上的胡适》,北京,三联书店,1993耿云志主编:《胡适遗稿及秘藏书信》,合肥,黄⼭书社,1994耿志宏:《惠栋之经学研究》,台湾政治⼤学中国⽂学研究所硕⼠论⽂,1984龚⾃珍:《龚⾃珍全集》,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75年古国顺:《清代尚书学》,台北,⽂史哲出版社,1981古国顺:《清代尚书著述考》,台湾政治⼤学中国⽂学研究所硕⼠论⽂,1975顾潮:《顾颉刚年谱》,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3顾潮:《历劫终教志不灰──我的⽗亲顾颉刚》,上海,华东师范⼤学出版社,1997顾颉刚:《当代中国史学》,沈阳,辽宁教育出版社,1998顾颉刚:《清代汉学家治学精神与⽅法》,《⼴播周报》第106期,1936顾颉刚编,《古史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2顾颉刚主编:《古籍考辨丛刊》,北京,中华书局,1955顾燮光:《梦碧簃⽯⾔》,沈阳,辽宁教育出版社,2001顾炎武:《顾亭林诗⽂集》,北京,中华书局,1985顾炎武:《⽇知录集释》,长沙,岳麓书社,1994关长龙:《两宋道学命运的历史考察》,学林出版社,2001管敏义主编:《浙东学术史》,上海华东师范⼤学出版社,1993 郭沫若:《郭沫若全集》,北京,⼈民⽂学出版社,1982、1884 郭湛波:《近五⼗年中国思想史》,济南,⼭东⼈民出版社,1997 杭世骏:《道古堂外集》,补史亭刊本,1788何炳松:《何炳松论⽂集》,北京,商务印书馆,1990何冠彪:《明末清初学术思想研究》,台北,学⽣书局,1991何冠彪:《明清⼈物与著述》,⾹港,⾹港教育图书公司,1996 何俊:《西学与晚明思想的裂变》,上海,上海⼈民出版社,1998 何佑森:《近三百年朱⼦学的反对派》,《幼狮学志》第16卷第4期,1981何佑森:《清代汉宋之争平议》,《⽂史哲学报》第27期,1978 何泽恒:《焦循研究》,台北,⼤安出版社,1990贺长龄、魏源编:《清经世⽂编》,北京,中华书局,1992贺岳僧:《清代汉宋学之争》,《时代精神》第8卷第3期,1943 洪亮吉:《洪亮吉集》,北京,中华书局,2002侯外庐:《侯外庐史学论⽂选集》,北京,⼈民出版社,1988侯外庐:《近代中国思想学说史》,上海⽣活书店,1947侯外庐:《中国早期启蒙思想史》,北京,⼈民出版社,1958侯外庐等⼈:《宋明理学史》,北京,⼈民出版社,1987,1997侯外庐等⼈:《中国思想通史》,北京,⼈民出版社,1959,1980 胡楚⽣:《清代学术史研究》台北:学⽣书局1988胡楚⽣:《清代学术史研究》,台北,学⽣书局,1988胡槐植:《戴震师友记》,《徽州社会科学》,1990年第3、4期,1991年第1-4期,1992年第1期胡朴安:《戴先⽣所著书考》,《安徽丛书》第六期内胡奇光:《中国⼩学史》,上海,上海⼈民出版社,1987胡适:《胡适的⽇记(⼿稿本)》,台北,远流出版事业公司,1990 胡适:《胡适的⽇记》,北京,中华书局,1985胡适:《章实斋年谱?齐⽩⽯年谱》,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1999 胡适:《中国哲学史⼤纲》,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7胡适⼝述、唐德刚译注:《胡适⼝述⾃传》,上海,华东师范⼤学出版社,1993黄道庸:《清代学术思想之史的发展过程》,《学习⽣活》第3卷第1期,1942黄建斌:《清代学术发展史》,台北,幼狮书店,1974黄进兴:《中国近代史学的双重危机:试论“新史学”的诞⽣及其所⾯临的困境》,《中国⽂化研究所学报》,新第6期(1997)黄侃:《黄侃论学杂著》,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黄侃:《量守⽂钞》,收⼊王元化主编《学术集林》卷1,上海,远东出版社,1994黄克武:《清代考证学的渊源──民初以来研究成果之评价》,《近代中国史研究通讯》1991年第11期黄启华:《乾嘉考据学兴起后些线索──兼论顾炎武钱⼤昕学术思想的发展关系》,《故宫学术⽉刊》,第8卷第3期黄忠慎:《惠周惕诗说析评》,台北,⽂史哲出版社,1994黄宗羲:《黄宗羲全集》,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1985-1994黄宗羲:《南雷⽂定》,四部丛刊本惠栋:《春秋左传补注》,台北,艺⽂印书馆,1966惠栋:《后汉书补注》,台北,艺⽂印书馆,1966惠栋:《惠⽒读说⽂记》,北京,中华书局,1985惠栋:《九经古义》,台北,艺⽂印书馆1966惠栋:《九曜斋笔记》,台北,艺⽂印书馆,1970惠栋:《松崖笔记》,台北,艺⽂印书馆,1970惠栋:《松崖⽂钞》,台北,艺⽂印书馆,1970惠栋:《易汉学》,台北,艺⽂印书馆,1966惠栋:《易例》,台北,艺⽂印书馆,1967惠栋:《周易述》,台北,成⽂书局,1976翦伯赞:《历史哲学教程》,⽯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2001江藩:《汉学师承记(外⼆种)》,北京,三联书店,1998江弘远:《惠栋易例研究》,台湾师范⼤学国⽂研究所硕⼠论⽂,1988 江声:《六书说》,北京,中华书局,1985江声:《尚书逸⽂》,北京,中华书局,1985江永:《算学》,四库全书本姜⼴辉:《⾛出理学──清代思想发展的内在理路》,沈阳,辽宁教育出版社,1997蒋天枢:《陈寅恪编年事辑(增订本)》,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7蒋天枢:《全谢⼭先⽣年谱》,上海,商务印书馆,1930蒋维乔:《中国近三百年哲学史》,上海,中华书局,1932蒋元卿:《校雠学史》,台北,商务印书馆,1969蒋致中:《⽜空⼭先⽣年谱》,上海,商务印书馆,1931焦循:《雕菰集》,丛书集成初编本焦循:《论语补疏》,台北,艺⽂印书馆,1966焦循:《论语通释》,台北,艺⽂印书馆,1966焦循:《孟⼦正义》,北京,中华书局,1991⾦荣奇:《庄存与春秋公⽺学研究》,台湾,政治⼤学中国⽂学研究所硕⼠论⽂,1990⾦毓黻:《中国史学史》,⽯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2000瞿兑之:《汪辉祖传述》,民国丛书第三编,上海书店柯维卿:《戴震孟⼦学研究》,台湾成功⼤学中国⽂学研究所硕⼠论⽂,1996孔⽴:《清代⽂字狱》,中华书局,1980来新夏:《近三百年⼈物年谱知见录》,上海,上海⼈民出版社,1983 来新夏:《清代考据学述论》,《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3年第3期李慈铭:《越缦堂读书记》,沈阳,辽宁教育出版社,2000李慈铭:《越缦堂⽇记补编》,台北,⽂光图书公司,1965李调元:《淡墨录》,沈阳,辽宁教育出版社,2001李桓:《国朝耆献类征初编》,台北,明⽂书局,1985李纪祥:《明末清初儒学之发展》,台北,⽂津出版社,1992李季:《中国社会史论战批判》,上海,上海书店,1996李开:《戴震评传》,南京,南京⼤学出版社,1992李铭皖、谭钧培修、冯桂芬纂:《同治苏州府志》,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1991李瑞良:《中国⽬录学史》,台北,⽂津出版社,1993李威熊:《中国经学发展史论》,台北,⽂史哲出版社,1988李新霖:《清代经今⽂学述》,台湾师范⼤学国⽂研究所硕⼠论⽂,1977李洵:《清代全史》,沈阳,辽宁⼈民出版社,1993李耀仙:《廖平学术论著选集》,成都,巴蜀书社,1989李元度:《国朝先正事略》,长沙,岳麓书社,1991李泽厚:《中国现代思想史论》,北京,⼈民出版社,1987梁启超:《戴东原著述纂校书⽬考》,《饮冰室⽂集》卷四⼗内梁启超:《清代学术概论》,《梁启超论清学史⼆种》,上海,复旦⼤学出版社,1985梁启超:《饮冰室合集》,北京,中华书局,1989梁启超:《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同上梁启超:《中国学术思想变迁之⼤势》,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 廖千慧:《焦循论语学研究》,台湾中正⼤学中国⽂学研究所硕⼠论⽂,1995廖秀珠:《钱⼤昕及其⼗驾斋养新录研究》,台湾政治⼤学中国⽂学研究所硕⼠论⽂,1987林聪舜:《明清之际儒家思想的变迁与发展》,台北,学⽣书局,1990 林丽容:《民初读经问题初探(1912-1937)》,台湾师范⼤学历史研究所硕⼠论⽂,1986林美珠:《⽅东树汉学商兑研究》,⾼雄师范⼤学国⽂研究所硕⼠论⽂,1992林明波:《清代许学考》,台湾师范⼤学中⽂研究所硕⼠论⽂,1960 林明波:《清代雅学考》,《庆祝⾼邮⾼仲华先⽣六秩诞⾠论⽂集》,台湾师范⼤学中国⽂学研究所,1968林庆彰:《明代考据学研究》,台北,学⽣书局,1986林庆彰主编:《明代经学国际研讨会论⽂集》,同上,1996林庆彰主编:《乾嘉学者研究论著⽬录》,中央研究院,中国⽂哲研究所筹备处,1995林庆彰主编:《清代经学国际研讨会论⽂集》,中央研究院,中国⽂哲研究所筹备处,1995林庆彰主编:《中国⽂化新论?学术篇》,台北,联经出版公司,1980 林尹:《中国学术思想⼤纲》,台北,商务印书馆,1979凌廷勘:《校礼堂⽂集》,北京,中华书局,1998凌廷堪:《礼经释例》,北京,中华书局,1985刘蕙孙:《清代的考据之学》,《中国⽂化史稿》,⽂化艺术出版社,1990刘龙⼼:《学术与制度:学科体制与现代中国史学的建⽴》,台北,远流出版公司,2002刘梦溪:《传统的误读》,⽯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1996刘梦溪主编:《现代中国学术经典》,⽯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1996 刘盼遂:《⾼邮王⽒⽗⼦年谱》,⾹港,崇⽂书店,1971刘盼遂:《⾼邮王⽒⽗⼦著述考》,《国⽴北平图书馆馆刊》第4卷第1期,1930刘盼遂:《王⽯渠先⽣年谱附伯伸先⽣年谱》,《⼥师⼤学术⽉刊》,第1卷第3期,1930刘起釬:《尚书学史》,北京,中华书局,1989刘巍:《钱穆与胡适梁启超关于清代学术史整理的思想交涉──以戴震研究为例》,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编:《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青年学术论坛1999年卷》,北京,社会科学⽂献出版刘寅⽣、房鑫亮等编:《何炳松⽂集》第3卷,北京,商务印书馆,1996刘寅⽣等编:《王国维全集?书信》,北京,中华书局,1984柳曾符等选编:《柳诒征史学论⽂续集》,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1卢⽂弨:《抱经堂⽂集》,北京,中华书局,1990卢⽂弨:《群书拾补》,扬州,江苏⼴陵古籍刻印社,1987陆宝千:《清代思想史》,台北,⼴⽂书局,1978陆键东,《陈寅恪的最后⼆⼗年》,北京,三联书店,1996陆谦祉:《厉樊榭年谱》,上海,商务印书馆,1935逯耀东:《胡适与当代史学家》,台北,东⼤图书公司,1998吕思勉:《经⼦解题》,上海,华东师范⼤学出版社,1996吕思勉:《吕思勉遗⽂集》,上海,华东师范⼤学出版社,1997 吕思勉:《论学集林》,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87罗炳绵:《清代学术论集》,台湾,⾷货出版社,1978罗冈、陈春艳编:《梅光迪⽂录》,沈阳,辽宁教育出版社,2001 罗焌:《诸⼦学述》,长沙,岳麓书社,1995罗振⽟:《清朝学问源流概略》,《东亚》第3卷8—9期,1930 罗志⽥,《⾛向国学与史学的“赛先⽣”──五四前后中国⼈⼼⽬中的“科学”⼀例》,《近代史研究》,2000年第3期(2000:5)罗志⽥:《古今与中外的时空互动:新⽂化运动时期关于整理国故的思想论争》,《近代史研究》,2000年第6期(1999:11)罗志⽥:《权势转移:近代中国的思想、社会与学术》,武汉,湖北⼈民出版社,1999罗志⽥主编:《20世纪的中国:学术与社会(史学卷)》,济南,⼭东⼈民出版社,2001马叙伦:《清⼈所著说⽂之部⽬初编草稿》,《图书馆学季刊》第1卷第1期,1926马⼀浮:《马⼀浮集》,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浙江古籍出版社,1996⽑⼦⽔:《适之先⽣对学术界的影响》,《传记⽂学》,第28卷第5期(1976:5)梅⽂⿍:《历算全书》,四库全书本孟森:《明清史讲义》,北京,中华书局,1981牟润孙:《海遗杂著》,⾹港,中⽂⼤学出版社,1990牟润孙:《注史斋丛稿》,北京,中华书局,1987牟钟鉴:〈《明代思想史》与明代思想研究〉,《中国⽂化》,第10期(1994:8),页173-8。
2024年度-《中国古代史》全套教学课件
三国各自发展经济,促进了地 区经济的繁荣。
14
魏晋风度与名士风流
魏晋玄学与名士风流
魏晋时期的艺术成就
魏晋时期玄学盛行,名士们追求自由 、超脱的精神境界。
魏晋时期书法、绘画等艺术领域取得 了巨大的成就,体现了时代的审美追 求。
竹林七贤与魏晋风度
竹林七贤是魏晋时期著名的文人群体 ,他们的作品体现了魏晋风度的特点 。
击和限制。
22
南宋偏安一隅与经济发展
南宋建立
01
1127年,靖康之变后,宋徽宗第九子康王赵构幸免于难,定都
南京应天府(今河南商丘),建立南宋。
经济发展
02
南宋时期,经济重心南移完成,南方成为全国经济重心。农业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手工业、商业都有显著发展,海外贸易繁荣。
文化繁荣
03
南宋时期文化繁荣,理学成为官方哲学,宋词成为文学主流。
《中国古代史》全套教学 课件
1
CATALOGUE
目 录
• 课程介绍与教学目标 • 夏商周时期 • 秦汉时期 •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 • 隋唐时期 • 宋元时期 • 明清时期(前期) • 明清时期(后期)至近代前夜
2
01
CATALOGUE
课程介绍与教学目标
3
《中国古代史》课程简介
01
课程性质
《中国古代史》是历史学专业的基础课程,旨在系统介绍中国古代历史
南北朝时期的科技成就
南北朝时期在科技领域也取得了重要 的成就,如祖冲之计算的圆周率、贾 思勰所著的《齐民要术》等。
16
05
CATALOGUE
隋唐时期
17
隋朝统一全国及大运河开凿
史学理论经典书目
史学理论经典书目[中文书目]1. 〔清〕章学诚,《文史通义》2. 〔唐〕刘知几,《史通》3. 〔汉〕司马迁,《史记》4. 杜维运,《中国史学史》(二)(台北:三民,1998)5. 杜维运,《中国史学史》(一)(台北:三民,1993)6. 周佳荣,《中国史学名著概说》(台北:唐山,1989)7. 钱穆,《中国史学名著》(一)(台北:三民,1973)8. 钱穆,《中国史学名著》(二)(台北:三民,1973)9. 麦劲生,《近代史学与史学方法》(台北:五南,2000)10. 王晴佳、古伟瀛,《后现代与历史学》(台北:巨流,2000)11. 杨豫、胡成,《历史学的思想与方法》(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9)12. 杜维运,《史学方法论》(台北:三民书局,1999增订新版)13. 李守常,《史学要论》(北京:商务印书馆,1999)14. 于沛主编,《现代史学分支学科概论》(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8)15. 王旭东,《史学理论与方法》(合肥:安徽人民初版社,1998)16. 周梁楷等,《史学导论》(台北:国立空中大学,1995)17. 周梁楷,《历史学的思维》(台北:正中,1993)18. 姜义华,《史学概论》(台北:水牛,1992)19. 甲凯,《史学通论》(台北:台湾学生,1985)20. 王尔敏,《史学方法》(台北:东华书局,1977)21. 李家祺,《历史纂述的方法》(台北:台湾商务,1970)22. 姚永朴,《史学研究法》(台北:中央文物供应社,1953)23. 梁启超,《中国历史研究法》(上海:商务,1922)24. 梁启超,《中国历史研究法补编》(上海:商务,1933)25. 李思纯译,《史学原论》(上海:商务,1968)26. 何炳松,《历史研究法》(上海:商务,1927)27. 何炳松,《通史新义》(上海:商务,1928)28. 卫聚贤,《历史统计学》(上海:商务,1934)29. 李则纲,《史学通论》(上海:商务,1935)30. 杨鸿烈,《历史研究法》(长沙:商务,1939)31. 蔡尚思,《中国历史新研究法》(昆明:中华,1940)32. 吴泽,《中国历史研究法》(重庆:峨嵋,1942)33. 吕思勉,《历史研究法》(台北:华世,1974)34. 陆懋德,《史学方法大纲》(台北:独立,1945)35. 许冠三,《史学与史学方法》(香港:自由,1958)36. 许冠三编译,《历史哲学与历史解释》(初版未详;台北有环宇刊本)37. 李宗侗主编,《廿世纪之科学(九)─史学》(台北:正中,1966)38. 张致远,《史学讲话》(台北:中华文化出版事业委员会,1955)39. 许倬云,《历史学研究》(台北:商务,1966)40. 胡秋原,《史学方法之要点并论纯瞎说》(台北:学术,1970)41. 李璜,《历史学与社会科学》(香港:友联,1961)42. 钱穆,《中国历史研究法》(台北:三民,1969)43. 李家祺,《历史篡述的方法》(台北:商务,1970)44. 姚从吾,《历史方法论》(台北:正中,1971(姚从吾先生全集第一册)45. 王尔敏,《史学方法》(台北:东华,1977)46. 黄俊杰编译,《史学方法论丛》(台北:学生,1977)47. 汉苑出版社,《中国古史研究法》(台北:汉苑,1977)48. 张玉法,《历史学的新领域》(台北:联经,1978)49. 杜维运,《史学方法论》(台北:华世,1979)50. 杜维运、黄俊杰编,《史学方法论文选集》(台北:华世,1979)51. 李弘祺等,《史学与史学方法论集》(台北:食货,1980)52. 康乐、黄进兴编,《历史学与社会科学》(台北:华世,1981)53. 思与言,《史学与社会科学论集》(台北:明文,1983)54. 韦政通编,《中国思想史方法论文选集》(台北:大林,1981)55. 顾颉刚,《中国史学入门》(台北:木铎,1982)56. 严耕望,《治史经验谈》(台北:商务,1981)57. 严耕望,《治史答问》(台北:商务,1985)58. 葛懋春、项观奇编,《历史科学概论参考资料》(济南:山东教育,1985)59. 葛懋春编,《历史科学概论》(济南:山东教育,1985)60. 吴泽主编,《史学概论》(合肥:安徽教育,1985)61. 乔默等编,《怎样学习和研究历史》(北京:中国青年,1985)62. 严中平,《科学研究方法十讲》(北京:人民,1986)63. 孟庆顺、彭卫,《历史学的视野—当代史学方法概述》(西安:陕西人民,1987)64. 赵吉惠,《历史学方法论》(成都:四川人民,1987)65. 荣孟源,《史料和历史科学》(北京:人民,1987)66. 历史科学规划小组编,《历史研究方法论集》(郑州:河南人民,1987)67. 赵光贤,《中国历史研究法》(北京:中国青年,1988)68. 王清和译,《历史学家和社会学》(北京:华夏,1988)69. 王瓘译,《历史方法论大纲》(上海:译文,1988)70. 郝名玮译,《史学研究的新问题新方法新对象》(北京:社科文献,1988)71. 姚蒙编译,《新史学上海》(上海:译文,1989)72. 莫润先、陈桂荣译,《历史学的范畴和方法》(北京:华夏,1989)73. 李振宏,《历史学的理论和方法》(开封:河南大学,1989)74. 苏双碧,《历史科学的理论和方法》(上海:人民,1990)75. 杜经国等,《历史学概论》(北京:高等教育,1990)76. 张家哲等译,《历史学方法论》(北京:华夏,1990)77. 陈启能主编,《八十年代的西方历史学》(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0)78. 宁可、汪征鲁,《史学理论与方法》(北京:中央广电大学,1991)79. 闻一、萧,《吟编译计量历史学》(成都:四川人民,1987)80. 蒋大椿编,《史学探渊》(吉林:吉林教育,1991)81. 范达人,《当代比较史学》(北京:北京大学,1990)82. 范达人、易孟醇,《比较史学》(长沙:湖南,1991)83. 姜义华等,《史学概论》(台北:水牛,1992)84. 贾东坡、郭卿友编,《史学概论》(北京:中央民族学院,1992)85. 王勇译,《文化史学︰理论与方法》(台北:淑馨,1994)86. 简后聪等,《历史编纂法》(台北:五南,1992)87. 王国璋,《学术论文的写作方法》(台北:三民,1975)88. 张存武、陶晋生编,《历史学手册》(台北:食货,1976)89. 曹俊汉,《研究报告写作手册》(台北:联经,1978)90. 宋楚瑜,《学术论文规范》(台北:正中,1977)91. 宋楚瑜,《如何写学术论文》(台北:正中,1983)92. 段家锋等,《论文写作研究》(台北:三民,1983)93. 罗香林,《学术论文作法与读古书作札记法》(香港:珠海书院,中国文史研究所丛刊)94. 任鹰,《文科论文写作概要》(北京:北京大学,1991)95. 曾靖影,《中国历史研究工具书叙录》(香港:龙门,1968)96. 吴小如、吴同宾编,《中国文史工具资料书举要》(北京:中华,1982)97. 中央图书馆,《中国历史与传记工具书展览目录》(台北:央图,1982)98. 明文编辑部,《怎样使用文史工具书》(台北:明文,1983)99. 朱天俊、陈宏天编,《文史工具书手册》(台北:明文,1985) 100. 金恩晖主编,《史地文献检索与利用》(长春:吉林文史,1987) 101. 高明士主编,《中国史研究指南》(台北:联经,1990)102. 刘泽华主编,《近九十年史学理论要籍提要》(北京:书目文献,1991)103. 胡波,《历史心理学》(广州:广东高等教育,1993)104. 张京媛编,《新历史主义与文学批评》(北京:北京大学,1993) 105. 杨豫、胡成,《历史学的思想和方法》(南京:南京大学,1996) 106. 陈启能等,《苏联史学理论》(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1996) 107. 何兆武、陈启能主编,《当代西方史学理论》(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6)108. 罗凤礼主编,《现代西方史学思潮评析》(北京:中央编译社,1996)109. 张广智、张广勇,《现代西方史学》(上海:复旦大学,1996) 110. 于沛主编,《现代史学分支学科概论》(北京:中国社会科学,1998)111. 何兆武主编,《历史理论与史学理论-近现代西方史学著作选》(北京:商务,1999)112. 李泰棻,《史学研究法大纲》(台北:中华,1921)113. 王辛慧等译,《解释过去了解现在——历史社会学》(上海:上海人民,1999)114. 古伟瀛、王晴佳,《后现代与历史学:中西比较》(台北:巨流,2000)115. 麦劲生,《近代史学与史学方法》(台北:五南,2000)116. 于沛主编,《史学理论卷(二十世纪中华学术经典文库:历史学)》(兰州:兰州大学,2000)117. 张广智,《西方史学史》(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0)118. 王晴佳,《西方的历史观念─从古希腊到现代》(台北:允晨文化,1998)119. 严建强、王渊明,《西方历史哲学:从思辨的到分析的与批判的》(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 1997)120. 何兆武、陈启能主编,《当代西方史学理论》(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1996)121. 罗凤礼主编,《现代西方史学思潮评析》(北京:中央编译社,1996)122. 徐浩、侯建新,《当代西方史学流派》(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6)123. 蔡石山,《西洋史学史》(台北:茂昌,1996二版)124. 张广智、张广勇,《现代西方史学》(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1996)125. 郭小凌编著,《西方史学史》(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5)126. 何兆武,《历史与历史学》(香港:牛津大学出版社,1995)127. 陈勇、罗通秀编著,《西方史学思想导论》(武昌:武汉大学出版社,1995)128. 张广智、张广勇,《史学─文化中的文化》(台北:淑馨,1992)129. 韩震,《西方历史哲学导论》(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1992)130. 黄进兴,《历史主义与历史理论》(台北:允晨文化,1992)131. 史学理论丛书编辑部编,《当代西方史学思想的困惑》(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1)132. 周梁楷,《近代欧洲史家及史学思想》(台北:唐山,1990增订版)133. 刘昶,《人心中的历史─当代西方历史理论述评》(台北:谷风, 1989)134. 张广智,《克丽奥之路—历史长河中的西方史学》(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1989)135. 孙秉莹,《欧洲近代史学史》(湖南人民出版社,1984)136. 郭圣铭编著,《西方史学史概要》(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3)137. 田汝康、金重远主编,《西洋现代史学流派》(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2)138. Barnes,HE ,董之学译,《新史学与社会科学》(台北:商务,1933)139. Barraclough,G.,杨豫译,《当代史学主要趋势》(上海:译文,1987)140. Bermheim,E. ,陈韬译,《史学方法论》(上海:商务,时间未详)141. Bloch,M.,周婉窈译,《史家的技艺》(台北:允晨,1989) 142. Cantor,NF& Schenider,R.,涂永清译,《史学导论》(台北:水牛,1976)143. Dennis Smith,周辉荣等译,《历史社会学的兴起》(上海:人民,2000)144. Donald A. Ritchie,王芝芝译,《大家来做口述历史》(台北:远流,1997 )145. Droysen,JG,胡昌智译,《历史知识的理论》(台北:联经,1986) 146. Fling,FM,薛澄清译,《历史方法概论》(上海:商务,1933) 147. Floud,R.,王小宽译,《计量史学方法导论》(上海:译文,1991) 148. Gawronski,DV,容继业译,《历史意义与方法》(台北:幼狮,1974)149. Gilbert,F.& Graubard,SR,李丰斌译,《当代史学研究》(台北:明文,1982)150. Iggers,GG,陈海宏等译,《历史研究国际手册》(北京:华夏,1989)151. Keith Jenkins,江政宽译,《后现代历史学》(台北:麦田,1999) 152. Keith Jenkins,贾士蘅译,《历史的再思考》(台北:麦田,1996) 153. Peter Burke,姚朋等译,《历史学与社会理论》(上海:人民,2001)154. Popper,KR,李丰斌译,《历史定论主义的穷困》(台北:联经,1981)155. Ricoeur,P.,王建华译,《历史学家的技艺与贡献》(香港:牛津大学,1994 )156. Robinson,JH,何炳松译,《新史学》(上海:商务,1923) 157. Salvemini,G,周谦冲译,《史学家与科学家》(重庆:商务,1945) 158. Seignobos,Ch.,张宗文译,《社会科学与历史方法》(上海:大东,1930)159. Shafer,RJ,赵干城、鲍世奋译,《史学方法论》(台北:五南,1990)160. Tosh,J.,赵干城、鲍世奋译,《史学导论》(台北:五南,1988) 161. Turabian,KC,马凯南译,《大学论文研究报告写作指导》(台北:黎明,1977)。
历史学(中国史)考研必看书目
一、建议必买。
(教材除外)(最好全买,尤其是参考教辅,有电子档也可,但最好买纸质的)1、长孙博系列:2017年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历史学基础名词解释;2017年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历史学基础论述题;2017年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历史学基础名校真题解析。
2、范无聊:2017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历史学统考+自主命题论述题高分解析(目前还未出版)3、荣新江:《学术训练与学术规范:中国古代史研究入门》,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年。
4、桑兵:治学的门径与取法5、罗志田:胡适传;权势转移6、张昭君,孙燕京:中国近代文化史7、蒋廷黻:中国近代史8、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9、陈恭禄:中国近代史或中国近百年史亦可。
10、沈艾绨:《梦醒子》11、茅海建:天朝的崩溃12、柯文:《历史三调:作为事件、经历和神话的义和团》13、李文杰:《中国近代外交官群体的形成(1861-1911)》,,三联书店14、张仲民:《种瓜得豆:清末民初的阅读文化与接受政治》,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6年。
二、建议选买(只需选购部分即可)1、长孙博系列:2017年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历史学基础真题模拟30套;2017年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历史学基础中国史大纲解析2、仝晰纲:2017年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考必备历史学辅导全书3、严耕望:《治史三书》,上海人民出版社,2011年4、王奇生:《党员,党权与党争》5、王健:中国史理论前沿6、王汎森:权力的毛细管作用: 清代的思想、学术与心态;近代中国的史家与史学;执拗的低音7、郭廷以:中国近代史8、钱穆:中国史学名著9、柴德庚:史籍举要10、阎步克:波峰与波谷: 秦汉魏晋南北朝的政治文明;士大夫政治演生史稿11、罗志田:经典淡出之后: 20世纪中国史学的转变与延续;乱世潜流: 民族主义与民国政治;道出于二: 过渡时代的新旧之争12、罗新:黑毡上的北魏皇帝13、葛兆光:宅兹中国: 重建有关“中国”的历史论述14、杨奎松:西安事变新探15、梁启超: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16、陆扬:清流文化与唐帝国17、孔飞力:叫魂:1768年中国妖术大恐慌;中国现代国家的起源;18、魏斐德:大门口的陌生人: 1839-1861年间华南的社会动乱19、杨奎松:西安事变新探20、李剑农:《中国近百年政治史》,商务印书馆,2016年。
869历史学专业基础参考书目
869历史学专业基础参考书目一、我国古代史1.《我国古代史》(上、下)作者:Ray Huang2.《史记》作者:司马迁3.《资治通鉴》作者:司马光4.《我国历代政治得失》作者:章士釗5.《我国历代政治得失论衍》作者:章士釗二、我国近现代史1.《我国近代史纲》作者:靳荻2.《百年我国》作者:蔡元培3.《我国近现代史纲要》作者:饶慕颐4.《我国现代史纲》作者:梅兰芳5.《近代我国的崩溃与重生》作者:王汝懿三、世界史1.《世界通史》(上、下)作者:(法)胡克莱夫2.《世界经济文化史》(上、下)作者:埃·波姆巴尔3.《世界历史大系》(上、下)作者:吕思勉4.《全球通史》作者:孟德尔松5.《西方古代史》作者:戴维斯四、史学理论与史学史1.《世界历史述评》作者:罗世涛2.《我国古代史学史》作者:陈寅恪3.《我国现代史学史》作者:张岱年4.《现代史学概要》作者:戴筱霜5.《史学理论》作者:陈寅恪以上书目为历史学专业学生的基础参考书目,内容涵盖了我国古代史、我国近现代史、世界史以及史学理论与史学史等方面,对于全面了解历史学知识具有重要意义。
这些书目既有经典著作,也有当代学者的研究成果,能够帮助学生建立系统的历史学知识体系,为未来的学习和研究打下坚实的基础。
希望历史学专业的同学们能够认真阅读这些书目,不断积累历史学知识,为将来的学术研究和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在历史学专业基础参考书目中,我国古代史领域的书籍是必不可少的。
《我国古代史》一书,由著名历史学家Ray Huang所著,系统地介绍了我国古代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发展历程,深入浅出地阐述了这段悠久历史的精华。
《史记》和《资治通鉴》也是我国古代史领域的经典著作,其中《史记》记载了上起黄帝,下迄汉武帝的历史,内容丰富,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
而司马光的《资治通鉴》则是一部富有历史价值的编年史,汇编了我国几千年的历史内容,对于学习我国古代史有着重要的参考价值。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古代学术文化研究》课程推荐书目
2014年2月
一、通论
1、姜广辉主编:《中国经学思想史》第一、二卷,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年9月。
2、姜广辉主编:《中国经学思想史》第三、四卷,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0年11月。
3、葛兆光著:《中国思想史》,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1年12月。
4、陆玉林著:《中国学术通史(先秦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年12月。
5、周桂钿、李祥俊著:《中国学术通史(秦汉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年12月。
6、向世陵著:《中国学术通史(魏晋南北朝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年12月。
7、张怀承著:《中国学术通史(隋唐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年12月。
8、张立文、祁润兴著:《中国学术通史(宋元明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年12月。
9、陈其泰、李廷勇著:《中国学术通史(清代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年12月。
10、步近智、张安奇著:《中国学术思想史稿》,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7年1月。
11、冯天瑜等编:《中国学术流变——论著辑要》(上、下),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年2月。
二、先秦诸子
1、吕思勉著:《先秦学术概论》,长沙:岳麓书社,2010年12月。
2、朱志凯著:《先秦诸子思想研究》,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10年1月。
3、晁福林著:《先秦社会思想研究》,北京:商务印书馆,2007年6月。
三、两汉经学
1、周桂钿著:《秦汉思想史》,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2000年1月。
2、胡适著:《中国中古思想史长编》,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2006年8月。
3、徐复观著:《两汉思想史》,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12月。
4、钱穆著:《两汉经学今古文评议》,北京:九州出版社,2011年1月。
5、刘汝霖著:《汉晋学术编年》(上下卷),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年5月。
6、朱维铮编校:《周予同经学史论》,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0年2月。
7、顾颉刚著:《汉代学术史略》,北京:人民出版社,2008年12月。
8、孙筱著:《两汉经学与社会》,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2年1月。
四、魏晋玄学
1、汤用彤著:《魏晋玄学论稿》,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9年12月。
2、余敦康著:《魏晋玄学史》,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年12月。
3、王晓毅著:《儒释道与魏晋玄学形成》,北京:中华书局,2003年9月。
4、汤用彤著:《儒学·佛学·玄学》,南京:江苏文艺出版社,2009年3月。
5、陈平原著:《魏晋玄学研究》,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2008年8月。
五、隋唐佛学
1、汤用彤著:《隋唐佛教史稿》,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年11月。
2、张国刚著:《佛学与隋唐社会》,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2002年8月。
3、龚鹏程著:《唐代思潮》,北京:商务印书馆,2007年9月。
4、陈弱水著:《唐代文士与中国思想的转型》,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年10月。
5、荣新江主编:《唐代的宗教信仰与社会》,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03年8月。
六、宋明理学
1、侯外庐等主编:《宋明理学史》(上下册),北京:人民出版社,1997年10月。
2、陈来著:《宋明理学》(第2版),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年3月。
3、余英时著:《朱熹的历史世界:宋代士大夫政治文化研究》,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11年7月。
4、陈来著:《宋明儒学论》,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10年8月。
5、张立文著:《宋明理学研究》,北京:人民出版社,2002年11月。
6、周兵著:《天人之际的理学新诠释》,成都:巴蜀书社,2006年12月。
7、黄宗羲著:《宋元学案》(全四册),北京:中华书局,1996年12月。
8、黄宗羲著:《明儒学案》(全二册),北京:中华书局,2008年1月。
七、清代汉学
1、梁启超著:《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见《饮冰室合集》第10册,北京:中华书局,1989年3月。
2、钱穆著:《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北京:九州出版社,2011年1月。
3、漆永祥著:《乾嘉考据学研究》,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8年12月。
4、黄爱平著:《朴学与清代社会》,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2003年1月。
5、龚书铎主编:《清代理学史》(上中下册),广州:广东教育出版社,2007年1月。
6、章太炎、刘师培著:《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论》,上海古籍出版社,2006年10月。
7、郭康松著:《清代考据学研究》,武汉:崇文书局,2003年5月。
8、〔美〕艾尔曼著,赵刚译:《从理学到朴学:中华帝国晚期思想与社会变化面面观》,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12年1月。
八、西学与近代思想学术
1、熊月之著:《西学东渐与晚清社会》,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5年4月。
2、郑匡民著:《西学的中介:清末民初的中日文化交流》,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2008年4月。
3、黄爱平、黄兴涛主编:《西学与清代文化》,北京:中华书局,2008年1月。
4、陈其泰著:《清代公羊学》,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1年。
5、罗检秋著:《嘉庆以来汉学传统的衍变与传承》,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年5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