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挥教师指导作用 提高课堂探究效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发挥教师指导作用提高课堂探究效率
小学科学课是一门科学启蒙课程,它将为学生的科学学习打下基础。在小学科学课上,孩子们开始学习如何进行科学探究,如何用科学的方法解决一些问题。在儿童踏上探究之路的起始阶段,如何帮助他们学习科学探究的方法是每个科学教师都在思考的问题。有人说应该相信学生,完全让学生自主进行科学探究。那是不是让学生想怎么研究就怎么研究呢?教师完全退到一边去了吗?不。缺少目的性和方法指导的探究是盲目的、混乱的、没有效率的。
一、完全放手导致低效的自主探究
五年级某班学生研究电磁铁时,教师尝试着不进行任何的指导,完全放手让学生探究影响电磁铁磁性强弱的因素,结果学生陷入了盲目追求更强磁性的误区。比如加大电量是个显而易见的办法,有的小组就在不停地增加电池以达到增强磁性的目的,甚至跑到别的小组借电池,完全忘记了对实验数据进行记录和分析;或是把自己想到的增大磁性的可能性一股脑地用在电磁铁上,磁性是强了,但到底是哪个条件导致了这个结果呢?探究目的不明确,这样的探究活动有效吗?
在停下来对探究目的进行讨论后,大家终于清楚了我们要研究的是什么。可又出现了另一个问题,就是方法的不科学。比如有小组认为导线的长短会对磁性大小产生影响,实验时使用了不同长度的导线进行比较,但两根导线的粗细也不同,一组实验中出现了两组不同的条件,那是什么影响了磁性呢?没有认真思考实验条件的控制,使实验失去了可比性。动手之前没有动脑,教师没有给学生动脑的机会,没有先让学生对实验进行讨论、设计,没有帮助学生思考实验中要控制哪些变量,而是直接把问题抛给学生,“你们去做吧”。缺少了思维的过程,直接动手做,当然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这样的探究有价值吗?没有。学生无法得出结论,更学不到科学的研究方法,思维也颇为混乱。在今后的学习中仍然会对如何研究糊里糊涂,不知如何下手。
现在总是会听到这样的课,教师要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给学生以很大的自由空间,自主选择研究项目,自主选择研究方法,自主选择研究材料。这当然很好,我们要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研究,就要给他们学习实践的机会。可谁帮助他们学会学习,谁帮助他们学会研究?这就需要教师的指导。很多课上,由于缺乏教师的指导,研究过程混乱,或者流于形式,无法深入,甚至偏离方向,使探究沦为低效的甚至无效的活动。几个孩子想比较一张A4纸和一张卫生纸谁重,用平衡的办法,一块很大的橡皮做支点,塑料尺做平衡尺,纸放在平衡尺的两边,哪边沉下去就说明哪边重。这虽是很棒的创意,但这样得不出结果。教师只是要求他们试一试,没有帮助他们控制条件、改进实验,汇报时这几个学生说他们没什么发现。也许他们一直都不会知道,到底是什么使他们的研究失败。
二、合理指导,提高探究的效率
怎样帮助孩子们有效地探究呢?两个方面:第一,明确探究的目的是什么;
第二,学会怎样进行探究。
1、准确表达,明确探究的目的性
知道自己要研究的是什么,这是探究的前提。教师应该用清晰的语言表述所要研究的问题,帮助学生抓住问题的核心,还可以把这个问题呈现出来,让学生的探究活动始终围绕着这一问题展开。如:小车从斜坡上冲下来,冲出去的距离和什么有关呢?学生假设:冲出去的距离和小车的重量有关;冲出去的距离和坡度大小有关。把问题和假设都写在黑板上,并在关键词下打着重号(距离、重量、坡度),或用彩色笔标示出来。这样学生的探究就有了明确的目标指向,为提高学习效率打下了基础。
2、用问题引路,提高思维的有序性
有针对性地提一些问题,帮助学生理顺思路,使思维过程有序,逐步学习探究的一般方法,从而使活动有效进行。
如果上文中的老师在听到孩子们要比较不同纸的轻重这一设想后帮他们理一下思路,结果可能就大不相同。可以提这样一些问题:纸的大小一样吗?放的位置一样吗?支点还可以小一些吗?如果一张纸效果不明显可以怎么办呢?尺太短、纸太大怎么办呢?尺不敏感,可以换其他的材料吗?这样学生就能在教师问题的引领下,一步步改进自己的实验。诸如此类的问题可以帮助提高实验的成功率,并且让学生体会到比较中的条件控制是很重要的,实验前一定要对实验进行精心的设计,考虑得要更周到一些,这样他们今后设计研究方法的时候就会注意这一点,这样就使他们对科学的研究方法有了初步的认识,在研究的路上迈进了一步。
在讲授《物体形状改变以后》这一课时,教师提出“弹簧的伸长量跟拉力的大小有什么关系”这一问题后,马上对如何研究进行引导,提出了这样几个问题:要测量哪两个量? (弹簧的伸长量和拉力的大小)分别用什么来测量呢? (弹簧的伸长量用尺测量,拉力的大小可以用钩码的个数来计算)实验中要注意什么?(及时记录等等。)学生通过对这几个问题的思考讨论,对如何进行探究活动有了一个清晰的认识,实际操作时有了一个清晰的脉络。在对其他问题进行研究时也都要对如何探究进行引导,如在进行对比研究时可问:什么条件要变,什么条件不能变,怎样进行比较,实验时注意什么等等,以使学生逐步学会探究的方法。
有的老师认为课改了,老师不能讲得太多,不能牵着学生的鼻子走,对学生的活动插手多了会束缚学生的创造力。可我们面对的是小学生,他们能力有限,不知道怎样做是正确的,需要老师帮扶一把。教师的作用就体现在这里。在每一个探究活动中给学生一个思考的支点,给他们以帮助。上文中的教师并没有直接告诉学生,你应该怎样做,第一步干什么,第二步干什么,而是利用一些问题帮助学生思考。学生探究的每一步是在教师所提问题的帮助下,自己迈出去的,仍然体现了其学习的自主性。
学生对探究的过程和方法有了初步的认识后,教师似乎可以退居二线了,但他仍在暗中调控着探究活动的过程。不同的是,以前由老师问的问题,现在可以由学生来问。在某个小组提出了自己的探究方法后,其他小组可对其进行评价、质疑,或提出自己的建议,在讨论中理清思路。教师则组织这一过程,在有缺失的时候加以点拨。当学生的思维清晰,知道如何进行探究的时候,效率就有了保证。
我们今天提出要让学生进行探究,并不是希望他们探究出什么新知识新理论,他们所探究的问题很多都有现成的答案,而我们希望的是他们在探究的过程中了解科学知识,更重要的是希望他们学会怎样进行探究,能够掌握科学的方法。教师要做的是帮助他们学习科学的研究方法,那就是引导,而不能为了所谓自主探究而把教师的作用降为仅仅是材料的提供者和说说“你真棒”“你的想法真了不起”的鼓励者。不能忘了指导者的身份,要在孩子们需要的时候扶他们一把,帮助他们更有效地学习,让他们在科学之路上迈出坚实的第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