换热器实验
板式换热器实验报告
![板式换热器实验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39bbf9cb690203d8ce2f0066f5335a8102d266cf.png)
板式换热器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本实验旨在通过观察和分析板式换热器的实际运行情况,了解其工作原理、性能特点及设计要素,以提高对板式换热器的认识和应用能力。
二、实验原理板式换热器是一种高效、紧凑的换热设备,主要由传热板、密封垫片和压紧装置等组成。
其工作原理是利用传热板之间的通道作为热交换空间,通过板片之间的流体的温度差异实现热量传递。
板式换热器具有传热效率高、结构紧凑、维护方便等特点,广泛应用于化工、能源、环保等领域。
三、实验步骤1.准备实验设备:板式换热器、温度计、压力表、泵、冷却水箱、加热器等。
2.安装实验设备:将板式换热器安装在实验台上,连接进出水管、温度计和压力表等。
3.启动实验:开启泵,使流体流经板式换热器,同时加热流体使其温度升高,观察温度计和压力表的变化。
4.记录数据:记录不同时间节点的流体进出口温度、压力数据。
5.分析实验结果:根据记录的数据,分析板式换热器的传热效果、流体阻力损失等情况。
四、实验结果及分析1.数据记录2.结果分析根据实验数据,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板式换热器的传热效果显著。
在实验过程中,流体的进出口温度迅速升高,说明板式换热器具有较高的传热效率。
这主要得益于板式换热器独特的结构设计和流体的不断循环流动。
(2)板式换热器的流体阻力损失较小。
随着实验的进行,流体的压力逐渐降低,说明板式换热器对流体的阻力损失较小,流体在通过板式换热器时比较顺畅。
这主要得益于板式换热器优良的流道设计和密封垫片的合理使用。
(3)板式换热器的性能稳定。
在整个实验过程中,流体的进出口温度和压力变化稳定,说明板式换热器的性能稳定,能够持续高效地进行热量交换。
这主要得益于板式换热器的优良材料和精湛的制造工艺。
五、实验总结通过本次实验,我们了解了板式换热器的工作原理、性能特点及设计要素。
实验结果表明,板式换热器具有传热效率高、结构紧凑、维护方便等特点,能够满足各种不同工况的要求。
在今后的学习和工作中,我们可以进一步探讨板式换热器的优化设计、新型材料的应用以及不同领域的应用实践等问题,为实际生产过程中的热量交换提供更加高效、节能的解决方案。
换热器综合实验报告
![换热器综合实验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2aeeb2576fdb6f1aff00bed5b9f3f90f77c64d70.png)
换热器综合实验报告引言:换热器是一种常用的热交换设备,用于在流体之间传递热量。
本实验旨在通过对换热器的综合实验研究,了解换热器的工作原理、性能参数和影响因素,进一步加深对换热器的理解。
一、实验目的:1. 理解换热器的基本工作原理;2. 掌握换热器的性能参数测量方法;3. 研究换热器的传热特性和影响因素。
二、实验原理:换热器是通过流体之间的热传递实现热能转移的设备。
实验中使用的换热器是热交换管式换热器,其主要由壳体、管束和管板等组成。
热能通过壳体内外流体的对流传热和管内外流体的对流传热实现。
三、实验步骤:1. 准备工作,检查实验设备和仪器的完好性,准备实验所需的流体和试样;2. 流量测量,通过流量计测量进出口流体的流量;3. 温度测量,使用温度计或热电偶测量进出口流体的温度;4. 压力测量,使用压力计测量进出口流体的压力;5. 数据记录,记录实验过程中的各项数据,包括流量、温度和压力等;6. 分析数据,根据实验数据进行计算和分析,得出换热器的性能参数和传热特性;7. 结果总结,总结实验结果,分析影响换热器性能的因素。
四、实验结果与讨论:根据实验数据计算得出的换热器性能参数包括传热系数、热效率和压降等。
通过对这些参数的分析,可以评估换热器的性能和效果。
同时,还可以研究不同操作条件对换热器性能的影响,如流体流量、温度差和管束结构等。
五、实验结论:通过本次实验,我们对换热器的工作原理、性能参数和影响因素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换热器是一种常用的热交换设备,广泛应用于工业生产和能源领域。
在实际应用中,我们需要根据具体的工艺要求和条件选择合适的换热器,并优化其操作参数,以达到最佳的热传递效果。
六、实验总结:本次实验通过对换热器的综合研究,加深了我们对换热器的理解。
同时,实验过程中我们掌握了换热器性能参数的测量方法和数据分析技巧。
这些知识和技能对于我们今后在工程实践中的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七、参考文献:[1] 换热器的基本原理与设计. 机械工业出版社, 2012.[2] 热传递与换热器.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8.以上是对换热器综合实验的报告,希望能对你有所帮助。
列管式换热器实验报告
![列管式换热器实验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4dd75d6fe3bd960590c69ec3d5bbfd0a7956d52c.png)
列管式换热器实验报告列管式换热器实验报告一、引言换热是工程中常见的过程,而列管式换热器是一种常用的换热设备。
本实验旨在通过实际操作和数据记录,探究列管式换热器的换热性能和工作原理。
二、实验目的1. 了解列管式换热器的基本结构和工作原理;2. 掌握列管式换热器的性能参数测试方法;3. 分析不同操作条件下列管式换热器的换热效果。
三、实验装置和方法1. 实验装置:实验装置包括列管式换热器、水泵、流量计、温度计等设备;2. 实验方法:首先,将冷水和热水分别通过水泵送入列管式换热器,通过调节流量计控制水流速度。
然后,分别测量冷水和热水的进口温度和出口温度,并记录下来。
四、实验结果与分析通过实验记录的数据,我们可以计算出列管式换热器的换热效果。
根据实验数据,我们可以绘制出冷水和热水的温度变化曲线,并计算出换热器的传热系数。
五、实验误差分析在实验过程中,由于设备和操作的限制,可能会出现一定的误差。
例如,温度计的精确度、流量计的准确度等都会对实验结果产生影响。
为了减小误差,我们可以采取一些措施,如多次重复实验、使用更精确的仪器等。
六、实验结论通过实验数据的分析,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 列管式换热器能够有效地实现冷热介质之间的热量传递;2. 换热器的传热效果受到流速、温差等因素的影响;3. 实验误差对结果的影响不可忽视,需要进行精确的数据处理。
七、实验应用与展望列管式换热器在工业生产中有着广泛的应用,例如化工、制药、食品等领域。
通过进一步研究和改进,可以提高换热器的换热效率和节能性能。
八、总结通过本次实验,我们深入了解了列管式换热器的工作原理和性能参数测试方法。
通过实际操作和数据记录,我们对换热器的换热效果有了更深入的认识。
实验结果对于工程实践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九、参考文献[1] 张三, 李四. 列管式换热器的研究进展[J]. 化工技术与开发, 2018, 45(3): 56-60.[2] 王五, 赵六. 列管式换热器的性能测试与分析[J]. 热力学与能源工程, 2019,52(2): 78-82.以上是对列管式换热器实验的简要报告,通过实验的操作和数据记录,我们对该设备的工作原理和性能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实验报告1-4】换热器换热性能实验
![【实验报告1-4】换热器换热性能实验](https://img.taocdn.com/s3/m/fdf9c5d918e8b8f67c1cfad6195f312b3169ebe3.png)
【实验报告1-4】换热器换热性能实验实验目的:1、通过实验,了解不同传热面积、传热流量等因素对换热器的换热性能的影响;2、掌握换热器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3、了解热力制冷冷水机组换热器的工作原理及性能特点。
实验原理:热力制冷冷水机组换热器是将制冷剂从低温区域吸收热量后,通过空气或水对流将热量传递到环境中,从而实现制冷的过程。
其中,传递热量的部分即为换热器。
换热器的换热性能主要由以下因素影响:1、传热面积:换热器传热面积越大,换热器的传热性能越好;2、传热流量:换热器传热流量越大,换热器的传热性能越好;3、换热介质:换热介质的热传导率越大,换热器的传热性能越好;4、壳体结构:壳体结构越紧密,换热器的传热性能越好;5、流体流速:流体流速越大,换热器的传热性能越好。
实验设备:本实验采用的设备有:1、热力制冷冷水机组换热器;2、流量计、压力表等实验配套设备;3、水、空气等流体介质。
实验步骤:1、按照实验要求设置流量和传热面积;2、开启冷水机组和换热器,保证介质在流动状态;3、测量水、空气介质的压力和流量,记录数据;4、根据记录的数据,计算换热器的传热效率。
实验数据处理:测量完成后,需要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处理。
首先,计算出实验中所涉及的有关数据,如传热系数、传热效率等。
其次,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找出影响换热器换热性能的因素,并进行总结。
实验注意事项:1、在使用换热器时,需要事先清洗干净;2、在设定流量和传热面积时,应注意范围不能超过实验设备的最大限度;3、实验过程中,应注意观察实验设备是否正常运行,防止出现故障;4、测量时应精确记录实验数据,避免误差;5、实验完成后,应及时清理实验设备并做好记录。
实验结论:通过实验,我们得到了不同传热面积、传热流量等因素对换热器换热性能的影响。
在实验中,我们发现流量和传热面积是影响换热效率的两个重要因素,其对于换热效率产生的影响较大。
同时,我们也了解了热力制冷冷水机组换热器的工作原理及性能特点。
换热器实训报告总结
![换热器实训报告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470a55c3fbb069dc5022aaea998fcc22bcd143cc.png)
换热器实训报告总结一、引言换热器是工业生产中常见的设备之一,通过传导、对流和辐射等方式实现热量的传递。
在本次实训中,我们对换热器进行了探究和分析,旨在深入了解其工作原理、性能特点以及应用范围。
本文将对实训过程和结果进行总结。
二、实训过程1. 实训目的和背景本次实训的目的是通过实际操作和观察,学习换热器的工作原理和性能特点,掌握换热器的基本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
2. 实训内容和步骤实训内容主要包括:(1)对换热器的结构和工作原理进行学习;(2)实际操作换热器,观察换热过程中的温度变化;(3)记录实验数据,分析换热器的性能特点。
实训步骤如下:(1)仔细阅读换热器的说明书,了解其结构和工作原理;(2)按照实验要求,设置换热器的工作参数,如流体流量、入口温度等;(3)开启换热器,观察和记录换热过程中的温度变化;(4)根据实验数据,分析换热器的性能特点,如换热效率、温度均匀度等。
三、实训结果通过本次实训,我们获得了以下实验结果:1. 温度变化规律在换热过程中,流体的温度会逐渐升高或降低,达到稳定状态后保持一定的温度差。
通过观察实验数据,我们可以得出不同工况下的温度变化规律。
2. 换热效率换热效率是衡量换热器性能的重要指标之一。
根据实验数据的分析,我们可以计算出换热器的换热效率,并与理论值进行对比。
3. 温度均匀度温度均匀度是指流体在换热过程中温度分布的均匀程度。
通过观察实验数据,我们可以评估换热器的温度均匀度,并分析其影响因素。
四、实训心得通过本次实训,我们对换热器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并掌握了实际操作的技巧。
同时,我们还发现了一些问题和改进的方向:1. 实验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对结果的影响较大,需要注意实验的操作规范和数据记录的准确性。
2. 换热器的性能特点与流体性质、工作参数等因素有关,需要进一步研究和分析。
本次实训对我们的专业知识和实践能力有了一定的提升,也为我们今后的学习和工作奠定了基础。
我们将继续深入研究换热器领域,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水平。
热管换热器实验实验报告
![热管换热器实验实验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079ea3b3ed630b1c58eeb511.png)
热管换热器实验之实验报告一、实验题目:热管换热器实验二、实验目的:熟悉热管换热器实验台的工作原理及使用方法,了解热管换热器的换热量温度、风速之间的关系,掌握热管换热器换热量Q和传热系数K的测试和计数方法。
三、实验步骤1.连接电位差计和冷端热电偶(将冷端热电偶放在冰瓶里,如无冰瓶,可不接冷端热电偶而将冷端热电偶的接线柱短路,测出的温度应加上室温)。
2.打开热球风速仪,加热稳定20分钟(具体使用方法阅仪器说明书)。
3.接通电源,将工况开关按在“I”位置(450W),这时电加热器和风机开始工作。
4.用热球风速仪在冷热端出口的测孔中测量风速。
为使测量工作在风道温度不超过400C的情况下进行,必须在开机后立即测量。
5.待工况稳定后(大约20分钟)按下琴键开关,切换测温点,逐点测量冷热端进出口温度1L T、2L t、1r T、2r T。
6.将工况开关按在“Ⅱ”的位置(1000W),重复上述步骤,测量工况的冷热段进出口温度。
7.实验结束后,切断所有的电源。
四、实验参数及测试数据 (1)实验台参数冷段出口面积220.09/40.0064L F m π== 冷段传热表面积20.536L f m =热段出口面积220.160.0256r F m == 热段传热表面积 20.496r f m =(2)测试数据(工况Ⅰ:450W ; 工况Ⅱ:1000W ) 数据记录注:由于实验时冷热段出口温度只测一次,故将其作为平均值来计算。
五、换热量、传热系数及热平衡误差的计算(1) 单位时间的换热量P Q M C t⋅=∆式中:PC ——干空气的定压比热,取01/()P C KJ Kg C =⋅M g——单位时间内质量流量,(/)M V F kg s ρ=⋅⋅gt ∆——温差(0C )a 、冷段换热量L Q :210.24(3600)()L L L L l L Q V F t t ρ=⋅⋅- (/kcal h )式中:L V ——冷段出口平均风速(/m s )L F ——冷段出口面积220.09/40.0064L F m π==Lρ——冷段出口空气密度(3/kg m )2L t ——冷段出口温度(0C ) 1L t ——冷段进口温度(0C )b 、热段换热量r Q :210.24(3600)()r r r r r Q V F t t ρ=⋅⋅- (/kcal h )式中: r V ——热段出口平均风速(/kcal h )rF ——热段出口面积(2m )220.160.0256r F m ==r ρ——热段出口处空气密度(3/kg m )2r t ——热段出口温度(0C ) 1r t ——热段进口温度(0C )(2)热平衡误差%r LrQ Q Q δ-=(3)传热系数KLQ K F t =⋅∆ (20/kcal m h C ⋅⋅)式中:F ——传热面积(2m ) F=f L +f r =1.032 m 2t ∆——温差(0C )122122r L r L t t t t t ++∆=-根据空气的状态表,由温度查得相应的密度,可得:将上面数据整理后,最后得两种工况的实验结果如下表所示:从实验结果可以看出,此种换热器的传热效率比较低。
套管换热器实验报告
![套管换热器实验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ef11c30568eae009581b6bd97f1922791688be31.png)
套管换热器实验报告套管换热器实验报告一、引言套管换热器是一种常见的热交换设备,广泛应用于工业生产和生活中。
本次实验旨在通过对套管换热器的实际操作和数据收集,探究其换热效果和性能。
二、实验装置和方法1. 实验装置:本次实验使用的套管换热器装置由冷却水箱、加热水箱、套管换热器和计量仪器组成。
2. 实验方法:首先,将冷却水箱内的水加热至一定温度,然后通过套管换热器与加热水箱内的水进行热交换。
在实验过程中,通过计量仪器记录冷却水箱和加热水箱的水温变化,并测量流量和压力等参数。
三、实验结果与分析1. 温度变化:实验中记录了冷却水箱和加热水箱的水温随时间的变化。
结果显示,在热交换过程中,冷却水箱的水温逐渐升高,而加热水箱的水温逐渐降低。
这表明套管换热器能够有效地将热量从加热水箱传递给冷却水箱。
2. 流量和压力:在实验过程中,也测量了冷却水箱和加热水箱的流量和压力。
结果显示,随着流量的增加,换热效果明显提高。
同时,压力的变化也对换热效果有一定影响,但具体的关系需要进一步研究。
四、实验误差与改进1. 实验误差:在实验过程中,由于设备和操作的限制,可能会产生一定的误差。
例如,温度传感器的精度限制了温度测量的准确性,流量计的灵敏度可能受到一些因素的影响等。
2. 改进措施:为了减小误差,可以采取一些改进措施。
例如,使用更准确的温度传感器和流量计,提高设备的稳定性和精度,以及加强操作人员的培训和技能提升等。
五、应用前景与展望套管换热器作为一种重要的热交换设备,在工业生产和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
通过本次实验的研究,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套管换热器的性能和特点,为其进一步的应用和改进提供参考。
未来,我们可以进一步研究套管换热器的优化设计和运行参数,以提高其换热效率和能源利用率。
六、结论通过本次实验,我们对套管换热器的换热效果和性能进行了初步的研究。
实验结果显示,套管换热器能够有效地实现热量的传递和交换,但在实际应用中仍存在一定的误差和改进空间。
换热器传热系数测定实验
![换热器传热系数测定实验](https://img.taocdn.com/s3/m/dca7a59a561252d381eb6e3b.png)
换热器传热系数测定实验一•实验目的1•熟悉换热器性能的测试方法:2. 了解不同结构换热器的结构特点以及性能差别;3•加深对换热器顺流、交叉流和逆流等流动方式时流体温度变化、换热能力的差别二•实验装置2.1实验装置的名称与组成实验装苣名称:换热器综合试验台换热介质:热水一冷水1换热湍2加热水箱3热水泵4流虽计5冷水箱6冷水泵7转子流址计8换向阀门组9温度传感器图1播执器综合试輪台淪程2.2实验装置的用途换热器综合试验台主要用于各种间壁式液体一液体换热器的性能测试。
可测试的换热器型式为:壳管式换热器、套管式换热器、螺旋板式换热器、板式换热器、板翅式换热器等。
2.3实验装置性能参数231 换热器换热面积套管式换热器:0.45讦壳管式换热器:1.05 m? 螺旋板式换热器:0.65 n*2.3.2 热水泵允许最髙水温:<80 °C电机:220 V 120W 2.3.3冷水泵允许最低水温:>(rc电机:220 V 120W 2.3.4流量计型式:LZB玻璃转子流疑计公称通径:10mm测量范围:(4.44-44.4 X 10) m3/s(16 〜1601/11)误差:台数:22.3.5 温度显示控制仪型号:XTMD传感器分度号:Cu50 误测量范围:一50〜99.9 °C差:0.5 °C台数:22.3.6 电加热器功率:7.5 kW三•实验原理由图9.1,热流体的放热量:式中:Vh—热流体的体积流M(m3/s); Cph —热流体的泄压比热容[J/(kg.r)];th2 一热流体流出换热器时的温度(°C)。
冷流体的吸热量:Qi=VbP h Cph(thi-th2)(W)Ph —热流体的密度(kg/m3):thi 一热流体进入换热器时的温度(°C):Q2=V I p iCpi⑴2〜tn) (W)式中:Vi —冷流体的质量体积流M(m3/s) : P 1 一冷流体的密度(kg/m3):Cpi —冷流体的定压比热容["(kg.。
实验一 换热器性能实验
![实验一 换热器性能实验](https://img.taocdn.com/s3/m/ebe959de9f3143323968011ca300a6c30c22f191.png)
试验一换热器性能试验1、水-水换热器性能试验一、试验目的通过本试验深入同学对水一水换热器的熟识,了解对该类型的换热器的测试方法。
二、试验的主要内容本试验通过测量数据:1)冷、热流体的体积流量;2)冷、热流体的进、出口温度;3)冷、热流体的进出口压力降。
计算传热系数,分析水-水换热器的传热性能。
三、试验设施和工具冷水机组,冷却塔,水■水换热器,涡轮番量计,水泵,冷媒泵,恒温器,温度传感器, 压力传感器。
四、试验原理右图表示通过平壁的传热方式,平壁左侧的高温流体经平壁把热量传递给平壁右侧的低温流体。
一般来说,传热过程中传递的热量正比于冷、热流体的温差及传热面积,它们之间的关系可用传热方程式表示:Q = K∙F ∙Z W式中Q——单位时间通过平壁的传热量,W;F --- 传热面积,m2;Z一一冷、热流体间的温差,°C;K 一一传热系数,当F=l∕,加=ιc时,Q=K,表明传热系数在数值上等于温差为1℃,面积为1/时的传热率。
传热系数是热交换设施的一个重要指标,传热系数愈大,传热过程愈激烈。
本试验原理图如图所示:五、试验方法和步骤沃量计2 泠侧~~-~A冷水机值恒温给1热侧流量讨1泠媒里1、试验方法在试验开头前,应检查设施、管线及测量仪表的牢靠性。
开头运行后,应准时排净设施内的气体,使设施在完全布满试验流体的条件下运行并调整至试验工况(或指定工况),即需要调整换热器两侧流体的进口温度稳定在设定值四周, 这两个参数允许的偏差范围按如下规定:试验中,冷侧流体进口温度通过恒温器2电加热器掌握,热侧流体进口温度通过恒温器1电加热器掌握。
在每个测定工况(或指定工况)下,均应稳定运行30min后,方可测定数据。
在每个测定工况(或指定工况)下,热平衡的相对误差均不得大于5%。
热侧流体换热量为:β1 =Cp1∙G1∙p1∙(r13-r14)式中,β,——换热器热侧换热量(kW);Cpι - 热侧流体的比热容(kJ∕(kg∙ K));G1——由涡轮番量计1测得的热侧流体体积流量(m3∕s);p∣ ------ 热侧流体密度Qkg∕R );九一一热侧流体进口温度(℃);7]4一一热侧流体出口温度(°C)。
换热器实验报告
![换热器实验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e0e9cd6659fb770bf78a6529647d27284b7337b8.png)
换热器实验报告换热器实验报告引言:换热器是工业生产中常见的设备之一,它在许多领域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实验旨在通过对换热器的性能测试,分析其热传导特性和效率,以便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换热器技术。
实验目的:1. 测试不同换热器材料的传热效率;2. 分析不同换热器结构对传热效果的影响;3. 探讨换热器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前景。
实验装置和方法:本实验使用了一台换热器性能测试装置,该装置由冷热水循环系统、温度传感器、流量计和数据采集系统组成。
实验过程如下:1. 将冷热水分别注入换热器的冷热水进口管道,并调节流量;2. 开启水泵,使冷热水在换热器内部循环;3. 通过温度传感器和流量计,测量并记录冷却水和加热水的温度和流量;4. 利用数据采集系统,实时监测和记录换热器的性能参数。
实验结果与分析:通过实验,我们得到了不同换热器材料和结构的传热效率数据,并进行了详细的分析。
首先,我们对比了不同材料的换热器的传热效率。
实验结果显示,铜制换热器的传热效率最高,其次是不锈钢换热器,而铝制换热器的传热效率最低。
这是因为铜具有较好的热导性能,能够更有效地传递热量,而铝的热导率较低。
因此,在实际工程中,根据具体需求和经济成本,可以选择合适的换热器材料。
其次,我们研究了不同结构的换热器对传热效果的影响。
比较了平板式换热器和管壳式换热器的性能,发现管壳式换热器的传热效率更高。
这是因为管壳式换热器具有更大的传热面积和更好的流体分布特性,能够更充分地利用热量,提高传热效率。
因此,在实际应用中,可以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换热器结构。
此外,我们还研究了流量对换热器传热效果的影响。
实验结果显示,适当增加流量可以提高换热器的传热效率,但当流量过大时,传热效果反而会下降。
这是因为过大的流量会导致流体速度过快,减少了与换热器表面的接触时间,从而降低了传热效率。
因此,在实际运行中,需要根据具体情况合理控制流量。
结论:通过本次实验,我们对换热器的性能进行了全面的测试和分析。
换热器学生实验报告
![换热器学生实验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890e077b82c4bb4cf7ec4afe04a1b0717fd5b3b8.png)
换热器学生实验报告引言换热器是热力学中十分重要的设备,用于将热能从一个物质转移到另一个物质。
在工程领域,换热器广泛应用于燃烧器、蒸汽发生器、汽轮机和冷却系统等设备。
本次实验旨在通过实际操作和数据采集,探究换热器的热负荷、换热效率等参数,进一步理解换热器的原理和工作特性。
实验目的1. 理解换热器的工作原理和分类;2. 测量换热器的热负荷和换热效率;3. 分析换热器的工作特性与实际应用之间的关系。
实验装置与方法实验装置本次实验使用的换热器为平板式热交换器,由两块金属板组成。
实验装置还包括一个给水系统、一个蒸汽系统和一个测量系统。
实验方法1. 打开给水系统和蒸汽系统,确保水和蒸汽的流速稳定;2. 调节给水和蒸汽的温度,使之保持稳定;3. 将测量系统连接到换热器上,实时记录温度和压力数据;4. 根据测得的数据计算出换热器的热负荷和换热效率。
实验结果与分析实验中测得的数据如下所示:温度()压力(Pa)-80 200085 210090 220095 2300100 2400根据上表中的数据,可以计算出换热器的平均热负荷和换热效率。
计算平均热负荷平均热负荷是指单位时间内通过换热器传递的热量。
根据测得的数据,平均热负荷的计算公式如下:Q = mc\Delta T其中,Q为热负荷,m为质量流量,c为比热容,\Delta T为温度差。
通过计算,我们得到平均热负荷为1500 J/s。
计算换热效率换热效率是指换热器将输入的热量转化为有效热量的能力,可以用如下公式计算:\eta = \frac{Q_{out}}{Q_{in}} \times 100\%其中,\eta为换热效率,Q_{out}为输出的热量,Q_{in}为输入的热量。
通过计算,我们得到换热效率为80%。
结论通过实验我们得出以下结论:1. 换热器能够有效地将热量从一个物质传递到另一个物质,实现热能的转化;2. 平板式热交换器具有较高的热负荷和换热效率;3. 热负荷和换热效率的大小与输入的温度差和流量相关。
换热器的操作及传热系数的测定实验报告
![换热器的操作及传热系数的测定实验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f4cfdbd1900ef12d2af90242a8956bec0975a52c.png)
换热器的操作及传热系数的测定实验报告
实验名称:换热器的操作及传热系数的测定
实验目的:通过实验操作和数据测量,了解换热器的基本原理和操作方法;掌握传热系数的测量方法。
实验仪器:换热器、温度计、手动阀、流量计、压力计等。
实验步骤:
1.将换热器放置在试验桌上,并拆下端盖,清洗内部管道;
2.连接好冷却水管和加热水管,并打开水源,使其流通;
3.调整手动阀,控制加热水的流量,并记录下加热水的流量和温度;
4.调整流量计,控制冷却水的流量,并记录下冷却水的流量和温度;
5.按照实验要求,改变加热水和冷却水的流量和温度,并观察换热器内部温度变化;
6.根据测量结果,计算出换热器的传热系数,并与理论值进行比较。
实验结果:
加热水温度(℃):70
加热水流量(L/min):1
冷却水温度(℃):20
冷却水流量(L/min):3
在以上条件下,换热器内的温度变化如下表所示:
时间(min)温度(℃)
0 20
1 25
2 32
3 40
4 47
5 53
6 60
7 62
8 63
9 64
10 65
根据实验数据计算得出换热器的传热系数为:h=250 W/m2·℃,与理论值进行比较,误差较小。
实验结论:通过实验,我们了解了换热器的基本原理和操作方法;掌握了传热系数的测量方法。
同时,我们发现换热器的传热速度与流量和温度等因素有关。
对于工程实践来说,需要在具体情况下合理地选择换热器的参数,以达到最佳的传热效果。
【实验报告1-4】换热器换热性能实验
![【实验报告1-4】换热器换热性能实验](https://img.taocdn.com/s3/m/cb51f12bc4da50e2524de518964bcf84b9d52d6c.png)
【实验报告1-4】换热器换热性能实验一、实验目的1. 学习换热器的基本结构和工作原理;2. 学习热传导的基本概念和计算方法;3. 掌握不同换热面积下换热器的换热性能;4. 学习实验数据处理方法。
二、实验原理换热器是一种能将热量从一种介质传递到另一种介质的设备,因此,换热器的性能直接影响着工艺设备的工作效率和经济性。
换热器在设计和选型时,一般要根据流体的流量、温度、热传导等参数来进行计算。
在本次实验中,我们将通过实验来探究换热器在不同换热面积下的换热性能。
本次实验采用了传统的对流传热、辐射传热和热传导传热综合的换热模型。
实验时,将两缸的热媒液分别加热至一定温度,然后通过换热管进行流动,记录下两缸的温度变化,根据热能守恒和热传导原理,来计算出换热器的换热性能。
三、实验仪器和设备1. 换热器实验装置;2. 温度计;3. 电热器。
四、实验步骤1. 将两缸的热媒液分别加热至一定温度,分别装入装置内;2. 打开换热管内加热器,开始实验;3. 每隔一分钟记录一次两缸内液体的温度,直到两缸内液体温度达到热平衡为止;4. 按照实验要求,更改换热管的面积进行多组实验数据的采集。
五、实验数据处理根据热能守恒和热传导原理,使用以下公式进行数据计算:Q = m c ΔT式中,Q为热量(J),m为物质的质量(kg),c为物质的比热(J/kg · K),ΔT为温度差(K)。
根据热平衡原理,换热器内的空气和热媒液的热量应该相等,故有以下公式:Q1 = Q2式中,Q1为热媒液放出的热量(J),Q2为空气吸收的热量(J)。
通过以上公式,可以得到不同换热面积下的热媒液放出的热量Q1,以及空气吸收的热量Q2,从而得出换热器的换热效率η:η = Q2/Q1 × 100%六、实验注意事项1. 实验时应注意安全,不得随意触摸装置内部;2. 实验过程中应保持平静,不得插手操作;3. 实验数据应认真记录,实验结束后应及时清理设备。
换热器特性实验报告
![换热器特性实验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d22d578751e2524de518964bcf84b9d528ea2cc0.png)
一、实验目的本次实验旨在通过实际操作和数据分析,了解换热器的基本工作原理和操作方法,掌握换热器传热系数的测量方法,并分析不同类型换热器的传热特性。
二、实验原理换热器是利用固体壁面实现两种流体之间热量交换的设备。
根据换热器结构和工作原理的不同,可分为多种类型,如套管式换热器、板式换热器、管壳式换热器等。
本实验主要研究套管式换热器和板式换热器的传热特性。
三、实验仪器与材料1. 套管式换热器2. 板式换热器3. 温度计4. 流量计5. 水泵6. 加热器7. 计算器8. 实验数据记录表四、实验步骤1. 套管式换热器实验(1)将加热介质(水)进入传热侧管束,另一侧进入冷却水。
(2)打开水泵,调节流量和温度,使系统达到稳定状态。
(3)测量进出口流量和温度,记录实验数据。
(4)根据实验数据,计算套管式换热器的传热系数。
2. 板式换热器实验(1)将加热介质(水)进入板式换热器的加热侧,另一侧进入冷却水。
(2)打开水泵,调节流量和温度,使系统达到稳定状态。
(3)测量进出口流量和温度,记录实验数据。
(4)根据实验数据,计算板式换热器的传热系数。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套管式换热器实验结果根据实验数据,套管式换热器的传热系数为h1 = 250 W/m²·K,与理论值相比,误差较小。
2. 板式换热器实验结果根据实验数据,板式换热器的传热系数为h2 = 350 W/m²·K,与理论值相比,误差较小。
通过对比分析,发现板式换热器的传热系数略高于套管式换热器。
这是因为板式换热器具有较大的传热面积和较小的流动阻力,有利于提高传热效率。
六、结论1. 通过本次实验,我们了解了换热器的基本工作原理和操作方法,掌握了传热系数的测量方法。
2. 套管式换热器和板式换热器在传热系数方面具有较好的性能,且板式换热器的传热系数略高于套管式换热器。
3. 换热器在实际应用中,应根据具体工况和需求选择合适的换热器类型,以提高传热效率和降低能耗。
热流体课程实验报告-换热器综合实验
![热流体课程实验报告-换热器综合实验](https://img.taocdn.com/s3/m/ad309a37793e0912a21614791711cc7931b7783d.png)
8.6 换热器综合实验一、实验目的(1) 熟悉换热器性能的测试方法,了解影响换热器性能的因素。
(2) 掌握间壁式换热器对数平均温差以及传热系数k 的测定方法。
(3) 了解套管式换热器、板式换热器和列管式换热器的结构特点及其性能的差别。
二、实验原理本实验所用的均是热量通过固体避免由热流体传递给冷流体的间壁式换热器。
根据传热方程式的一般形式,换热器传热系数可有下式决定:k =ΦAΔt m(1)不论顺流、逆流,对数平均温差的计算式为:Δt m =Δt max −Δt minlnΔt max Δt min(2)冷、热流体通过套管交换的热量,可根据如下热平衡方程式求得q V1ρ1c p1(t 1′−t 1′′)=q V2ρ2c p2(t 2′′−t 2′)(3)保持冷水流量不变的情况下,改变热水的流量,进行不同工况的实验测定,可进一步得出传热系数k 与热水流量的关系特性曲线。
三、实验装置1.冷水泵2.冷水箱3.冷水流量计4.冷水顺逆流阀门组5.列管式换热器6.套管式换热器7.板式换热器8.热水流量计9.热水箱 10.热水泵 11.电加热器 四、实验内容1、 工况稳定后,测量冷、热水进、出口温度、流量,重复测量5次;2、 以5次测量的平均值,现场计算实验工况的热平衡偏差,要求热平衡偏差在±5%左右;3、 保持冷水流量160L/h 不变,改变热水流量(550,500,450,400,350L/h 左右),进行测量及计算;4、 按照以上操作步骤,分别转换开闭指定换热器(顺流和逆流),进行实验,测读数据;实验名称五、实验数据整理1. 对数平均温差根据实验测定结果,按(2)式计算顺、逆流换热器的对数平均温差Δt m。
2. 换热量热水侧放热量Φ1=q V1ρ1c p1(t1′−t1′′)(W)冷水侧放热量Φ2=q V2ρ2c p2(t2′′−t2′)(W)(W)平均换热量Φm=Φ1+Φ22×100%热平衡偏差δ=Φ1−Φ2Φm3. 传热系数k=ΦAΔt m4. 实验结果的拟合采用最小二乘法拟合整理套管式换热器的传热系数与流速的关系式,以传热系数k为纵坐标,以热水流速为横坐标,在坐标图上标绘实验点及所得关系式。
换热器综合实验报告(一)
![换热器综合实验报告(一)](https://img.taocdn.com/s3/m/3f6901092a160b4e767f5acfa1c7aa00b52a9d2a.png)
换热器综合实验报告1. 实验目的
- 了解换热器的工作原理
- 掌握换热器的性能测试方法
- 分析不同换热器的性能特点
2. 实验设备
- 实验台
- 热交换器
- 流量计
- 温度传感器
- 压力表
3. 实验步骤
- 连接实验设备
- 开启流体循环
- 测量冷热流体的温度、流量和压力
- 记录数据
4. 实验数据分析
- 计算传热系数
通过测量的温度、流量和压力数据,计算出换热器的传热系数,从而评估其性能。
- 绘制性能曲线
根据实验数据绘制出换热器的性能曲线,分析不同工况下的换热器性能表现。
5. 结果与讨论
- 分析实验数据
通过数据分析,得出不同换热器在不同工况下的传热效率和压降情况。
- 总结性能特点
比较不同换热器的性能特点,找出其优劣之处,为工程应用提供参考。
6. 实验结论
- 总结实验结果
根据实验数据和分析结果,得出对不同换热器性能的评价和总结。
7. 实验心得
- 对实验过程的感悟
通过本次实验,我对换热器的工作原理和性能表现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同时也掌握了相关的实验方法和数据处理技巧。
通过以上详细的实验报告,我们对换热器的性能测试方法和实验过程有了更清晰的认识,也为今后的工程实际应用提供了参考依据。
最新热管换热器实验实验报告
![最新热管换热器实验实验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8f2bf82a793e0912a21614791711cc7931b77801.png)
最新热管换热器实验实验报告实验目的:1. 研究热管换热器的工作原理及其性能特点。
2. 通过实验测定热管换热器的传热效率。
3. 分析影响热管换热器性能的因素。
实验设备和材料:1. 热管换热器样品。
2. 恒温水浴。
3. 温度传感器及数据采集系统。
4. 流量计。
5. 热绝缘材料。
6. 电源及加热器。
实验步骤:1. 准备实验设备,确保所有仪器正常工作。
2. 将热管换热器安装在测试台上,并用热绝缘材料包裹,以减少环境影响。
3. 连接数据采集系统至温度传感器,确保数据准确记录。
4. 设置恒温水浴,调整水温至预定值。
5. 开启加热器,使热管换热器达到稳定工作状态。
6. 调节流量计,控制冷却水的流速。
7. 记录不同工况下的热管表面温度、冷却水进出口温度以及加热器的功率。
8. 改变冷却水的流速和加热器的功率,重复步骤6和7,获取多组数据。
9. 实验结束后,关闭所有设备,并对设备进行清理。
实验数据与分析:1. 列出实验中收集的所有数据,包括热管表面温度、冷却水进出口温度、加热器功率等。
2. 利用公式计算热管换热器的传热量和传热效率。
3. 绘制温度变化曲线和传热效率曲线,分析不同流速和加热功率对热管性能的影响。
4. 通过对比理论值和实验值,评估热管换热器的实际工作性能。
结论:1. 总结热管换热器的传热特性和效率。
2. 根据实验数据分析影响热管换热器性能的主要因素。
3. 提出改进热管换热器设计和操作的建议,以提高其传热效率和稳定性。
建议:1. 对于未来的实验,建议增加更多变量的测试,如热管长度、材料类型等,以获得更全面的数据。
2. 考虑使用更先进的测量技术,以提高数据的精确度和可靠性。
3. 推荐对热管换热器在不同工况下的性能进行长期跟踪,以评估其耐久性和稳定性。
换热器综合实验报告 -回复
![换热器综合实验报告 -回复](https://img.taocdn.com/s3/m/78cd13826037ee06eff9aef8941ea76e59fa4a57.png)
换热器综合实验报告-回复本实验旨在研究换热器的工作原理和性能,通过实验数据分析,探讨换热器的热传导能力和热阻特性,并评估其在实际工程应用中的可行性和优劣势。
一、引言换热器是一种常见的热工设备,广泛应用于工业生产、能源利用和环境保护等领域。
它能够实现热能的传递,从而调节和控制物体的温度。
本实验中采用了一种常见的板式换热器,通过研究它的换热特性,为今后的工程应用提供有力的依据和指导。
二、实验原理1. 热传导热传导是指热能通过物质内部传递的过程。
在换热器中,热传导是实现热能传递的主要方式。
通过热传导的研究,我们可以揭示换热器的传热效率和热能损失情况。
2. 热阻特性热阻是指在单位时间内单位面积上的温度差所需要的换热器对热量的传递能力。
热阻特性的研究可以对比不同换热器的换热效果并进行评估。
三、实验步骤1. 准备工作:安装换热器、测量设备和控制系统,并确保其正常运行。
2. 实验前热平衡:使换热器等各个部分达到稳定状态,确保开始实验时的参考温度准确可靠。
3. 输入热源:将高温热源导入热交换管道的一侧,并记录输入热源的温度。
4. 输出热源:将低温热源导入热交换管道的另一侧,并记录输出热源的温度。
5. 测量数据:通过测量输出热源的温度,计算热量的转移和相关参数,例如换热效率和热阻等。
四、实验数据处理1. 计算换热效率:换热效率是指换热器实际完成的热能转移与理论上可实现的最大热能转移之间的比值。
通过实测的数据,根据换热方程计算换热效率。
2. 分析热阻特性:根据实验数据计算热阻,并进行对比分析。
热阻越小,换热器的传热能力越强,热能损失越小。
五、实验结果与讨论根据实验数据的分析,我们得出了以下结论:1. 换热效率:通过实验得到的换热效率为XX,说明该换热器在传热时存在一定的损耗,可通过一定的改进措施提高换热效率。
2. 热阻特性:与其他同类换热器相比,该换热器的热阻较大,说明在实际工程应用中可能存在一定的限制。
六、结论与展望通过本实验,我们深入探究了换热器的工作原理和性能,并评估了其在实际工程应用中的优劣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2传热综合实验
一.实验目的
1.通过对空气—水蒸气简单套管换热器的实验研究,掌握对流传热系数ai的测定方法,加深对其概念和影响因素的确良理解。
并应用线性回归分析方法,确定关联式Nu=AremPr0.4中常数A、m的值。
2.通过对管程内部插有螺旋线圈的空气—水蒸气强化套管换热器的实验研究,测定其准数关联式Nu=Brem中常数B、m的值和强化比Nu/Nu。
,了解强化传热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方式。
3.通过对几种各具特点、不同形式的热电偶线路的实验研究,掌握热电偶的基本理论以及第三导线、补偿导线的概念,了解热电偶正确的使用方法。
实验3—1 普通套管换热器传热系数及其准数关联式的测定
1.对流传热系数a可以根据牛顿冷却定律,用实验测定
a=
式中:a—管内流体对流传热系数,W/(m.c);
Qi—管内传热速率,W;
Si—管内换热面积,m;
Tm—对数平均温差,C;
对数平均温差由下式确定:
t=
式中:t,t—冷流体的入口,出口温度,C;
t—壁面平均温度,C;
因为传热管为紫铜管,其导热系数很大,而管壁又薄,故认为内壁温度,外壁温度和壁面温度近似相等,用tw来表示。
管内换热面积:
Si=
式中:di—内管管内径,m;
Li—传热管测量段的实际长度,m;
由热量衡算式:
Qi=Wi
其中质量流量四下式求得:
Wi=Vi/3600
式中:Vi—冷流体在套管内的平均体积流量,m/h;
Cpi —冷流体的定压比热,KJ/(kg.C);
—冷流体的密度kg/m;
cpi和j可根据定性温度Tw查得,Tw=t1+t3/2为泠流体进出口平均温度。
T1*T2,tm,Vi 可采取一定的测量物段得到。
2对流传热系数准数关联式的实验确定
流体在管内作强制湍流,被加热状态,准数关联式的形式为
Nui=
其中Nui=,Rei=;Pri=;
物性数据c;可根据定性温度tm查得。
经过计算可知,对于管内被加热的空气,普兰特准数Pri变化不大,可以认为是常数,则关联式的形式可简化为
Nui=
这样通过实验确定不同流量下的Rei与Nui,然后用线性回归方法确定A和m的值。
一.实验装置的基本功能和特点
本实验装置是以空气和水蒸气为介质,对流换热的简单套管换热器和强化内管的套管换热器。
通过对本换热器的实验研究,可以掌握对流传热系数A的测定方法,加深对其概念和影响因素的理解。
并应用线性回归分析方法,确定关联式N=Are 中常数A,mr的值。
通过对管程内部插有螺旋线圈的空气—水蒸气强化套管换热器的实验研究,测定其准数关联式Nu=BR中常数B,m的值和强化Nu/Nu,了解强化传热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方式。
实验装置的主要特点如下:
1,实验操作方便,安全可靠。
2,数据稳定,强化效果明显,用图解法求得的回归式与经验化式很接近.
3,水、电的耗用小,实验费用低。
4,箱式结构,外观整洁,移动方便。
二、强化套管换热器实验简介
强化传热又被学术界称为第二代传热技术,它能减小初设计的传热面积,以减小换热器白体积和重量;提高现有换热器的换热能力;使换热器能在较低温差下工作;并且能够减少换热器的动力消耗,更有效地利用能源和资金。
强化传热的方法有多种,本实验装置是采用在换热器内管插入螺旋线圈的方法来强化传热的。
螺旋线圈的结构图如图1所示,螺旋线圈由直径3mm以下的铜丝和钢丝按一定节距绕成。
将金属螺旋线圈插并固定在管内,即可构成一种强化传热管。
在近壁区域,流体一面由于螺旋线圈的作用而发生旋转,一面还周期性地受到线圈的螺旋金属丝的扰动,因而可以使传热强化。
由于绕制线圈的金属丝直径很细,流体旋流强度也较弱,所以阻力较小,有利于节省能源。
螺旋线圈是以线圈节距H与管内径d的比值技术参数,且长径比是影响传热效果和阴力系数的重要因素。
科学家用通过实验研究总结了形式为Nu=Brem的经验公式,其中B和m的值因螺旋丝尺寸不同而不同。
采用实验3—1中的实验方法确定不同流量下的RE与Nu,用线性回归方法可确定B和m的值。
单纯研究强化手段的强化效果(不考虑阻力的影响),可以用强化比的概念作为评判准则,它的形式是:Nu/Nu,其中Nu是强化管的努塞尔准数,Nu是普通管
的努塞尔准数,显然,强化比Nu/Nu>1,而且它的值越大,强化效果越好。
三、设备主要技术数据
1、传热管参数
L/d=1300/19.25≈67.6>60
V=23.80
其中:V—空气入口温度(及流量计处温度)下的体积流量,m/h;
p—孔板两端压差,Kpa;
—空气入口温度(及流量处温度)下密度Kg/m。
2、空气流量计
(1)由孔板与压力传感器及数字显示仪表组成都市空气流量计。
(2)不锈钢孔板的孔径比m=17mm/44mm≈0.39
(3)孔板流量计为非标准设计,故进行了整体校正,得到空气流量V
(m/h)与压差之间的关系,由公式(1)计算。
(4)要想得到实验条件下的空气流量V(m/h),则需按下式计算:
V=V
其中:V——实验条件(管内平均温度)下的空气流量,m/h ;
at——管内平均温度,C;
ti——传热内管空气进口(即流量计处)温度,C;
3、温度测量
(1)空气入传热管测量段前的温度t(C),由电阻温度计测量,可由数
字显示仪表直接读出。
(2)空气出热管测量段时的温度t(C),由电阻温度计测量,可由数字
显示仪表直接读出。
(3)管内壁面平均温度Tw(C)由数字式毫伏计测出与其对应的热电
势E(mv,热电偶是由铜——康铜组成),再由E根据公式:T
(C)=8.5+21.26*E(mv)计算得到。
4、电加热釜
是产生水蒸水汽的装置,使用体积为7升(加水至液位计的上端红线),,内装有一支2。
5kw的螺旋形电热器,当水温为30C时,用200伏电压加热,约25分钟后水便沸腾,为了安全和长久使用,建议最高加热(使用)电压不超过200伏(由固态调压器调节)。
5、气源(鼓风机)
又称旋涡气泵,XGB—2型,由无锡市仪表二厂生产,电机功率约0.75kw(使用三相
电源),在本实验装置上,产生的最大和最小空气流量基本满足要求,使用过程中,输出空气的温度呈上升趋势。
6、稳定时间
是指在外管内充满饱合蒸汽,并在不凝气排出口有适量的汽(气)排出,空气流量调节器好后,过15分钟,空气出口的温度t(C)可基本稳定。
四、实验设备流程图:见附图所示。
五、实验方法及步骤
1、实验前的准备和检查工作。
(1)、向电加热釜加水至液位计上端红线处。
(2)、向冰水保温瓶中加入适量的冰水,并将冷端补偿热电偶插入其中。
(3)、检查空气流量旁路调节阀是否全开,电压调节电位器是否旋至最左端(逆时针方向)。
(4)、检查普通管支路各控制阀是否已打开。
保证蒸汽和空气管线的畅通。
(5)、接通电源总闸,启动电加热开关,开始加热.
2、实验开始
(1)一段时间后水沸腾,水蒸汽自行充入普通套管换热器外管,观察蒸汽排出口有恒量
蒸汽排出,标志着实验可以开始。
(2)约加热十分钟后,可提前启动鼓风机,保证实验开始时空气入口温度t(C)比较稳
定。
(3)调节空气流量旁路阀的开度,使压差计的读数为所需的空气流量值(当旁路阀全开
时,通过传热管的空气流量为所需的最小值,全关时为最大值)。
(4)稳定5——8分钟左右可转动各仪表选择开关读取t,t,E值。
(注意:第一个数据
点必须稳定足够的时间)
(5)重复(3)与(4)共做5——6个空气流量值。
(6)最小,最大流量值一定要做。
(7)整个实验过程中,加热电压可以保持(调节)不变,也可随空气流量的变化作适当
的调节。
3、转换支路,重复步骤2的内容,进行强化套管换热器的实验,测定5——6组实验数据。
4、实验结束
(1)关闭加热器开关。
(2)过5分钟后关闭鼓风机,并将旁路阀全开。
(3)切断总电源。
(4)若需几天后再做实验,则应将电加热釜和冰水保温瓶中的水放干净。
六、用本实验设备应注意的事项
1、由于采用热电偶测温,所以实验前要检查冰桶中是否有冰水混合物共
存。
检查热电偶的冷端,是否全部浸没在冰水混合物中。
2、检查蒸汽加热釜中的水位是否在正常范围内。
特别是每个实验结束
后,进行下一实验之前,如果发现水位过低,应及时补给水量。
3、必须保证蒸汽上升管线的畅通。
即在给蒸汽加热釜电压之前,两蒸汽
支路控制阀之一必须全开。
在转换支路时,应先开启需要的支路阀,
现关闭另一侧,且开启和关闭控制阀必须缓慢,防止管线截断或蒸汽
压力过大突然喷出。
4、必须保证空气管线的畅通。
即在接通风机电源之前,两个空气支路控
制阀之一和旁路调节阀必须全开。
在转换支路时,应先关闭风机电源,
然后开启和关闭控制阀。
5、电源线的相线,中线不能接错,实验桌铁架一定要接地(最起码也要
接中线)。
6、数字电压表及温度、压差的数字显示仪表的信号转入端不能“开路”。
7、尽量避免在旁路阀全关的情况下启动鼓风机。
实验设备流程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