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妈妈的心灵课》读书会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妈妈的心灵课》读书会

前言里温尼科特大致总结了这本书的内容:妈妈和宝宝、父母和子女、孩子与学校及自然、社会环境、宇宙之间的关系。

“假如儿童长大以后也为人父母,却不晓得也不感激自己的母亲一开始为他们的付出,那么这个社会一定有问题。”

作者向母亲表达了尊重与赞美,认为她们有天生的能力担当这个角色,他用了一个词“浑然天成。”既然如此,这里我们要问问自己了,在养育孩子的过程中,作为母亲是否有焦虑?是否参加各种学习,阅读众多名家名作?我不知道各位妈妈的情况,我是有的,所以就买来各种书籍来看,甚至孩子体弱总是导致上呼吸道感染后,去学了小儿推拿,希望能为孩子保健。

当我如此全身心的照顾孩子的时候,是否孩子就一定心身生长发育好呢?不一定。其实在孩子生长过程中,父母的情绪尤其是母亲的情绪是至关重要的,对孩子有非常大的影响。那我们应该做一个什么样的妈妈呢?这里我多说一点,温尼科特提出来一个说法“good enough mather”,我们翻译的时候往往是“足够好的妈妈”,甚至有的翻译成“百分百妈妈。”足够好,哎呀,我还不够好,百分百,哎呀,我才70分,还要努力。其实,它的准确意义应该是刚刚好的妈妈,60分及格即可。因为足够好的东西是主观的,被一个人经历为足够好的事物,也许对于另一个人并非足够好甚至是差的。比如春秋之交晚上睡觉,孩子经常会踢被子,我们觉得凉,半夜醒来,看到孩子被子全踢开,就会给孩子盖被子,可孩子又踢。我们体验到的凉与孩子的温度是不完全相等的。

外国的依恋研究发现,即使是最好的母亲也会平均每19秒就会对婴儿做出一件错事,所以母亲的缺点和不足是母子关系中固有而正常的因素,母子关系破裂是不可避免的,重要的是容忍并修复关系中的破裂。比如当孩子不遵守约定,母亲会惩罚,双方都会有情绪,生气、愤怒、甚至言语或肢体暴力的打骂,但最终会相互原谅,所以我们相信最终会“雨过天晴”,痛苦是可以解脱的。

那么足够好的母亲的品质有哪些呢?关注以下三点:连续、可靠和逐步适应。

1、连续:居住的房子,屋里的摆设,抚养者,话语、生活环境,人为的、自然的、社会的环境的改变都会使孩子无所适从。比如有的孩子会爸爸妈妈带一段,一两岁后送到老家爷爷奶奶带一段时间,然后该上幼儿园或者小学了,又回到爸爸妈妈身边来。我们成人会觉得有什么嘛,又不缺吃不缺喝的,孩子哭闹一段时间很快就适应了。但如果仔细观察,会发现这些孩子在同伴关系或者情感表达上有障碍,比如他们不知道怎么与别的孩子玩,不知道怎么融入集体游戏中,或者情绪有时会失控,莫名其妙的发脾气。这就会影响孩子正常的心理发育。千万不要以为长大了就好了,我们以树木为例,幼苗时受伤的树木会有树结,孩子小时受伤就会有情结,这是个心理学术语,它包含着一定的情绪情感,如果不疏解,会影响人的一生。另外,搬家、转学、生病等等事件,都是连续性的中断,抚养者最好与孩子沟通,帮助孩子把内在的情绪表达出来。

2、可靠:指的是母亲的稳定与可预见。怀孕时母亲情绪的稳定、生育后哺育与照料的愉悦,这些孩子都会接受得到,并纳入自己的体验储备中。

这里我举两个例子,一个是我朋友,孩子刚满一岁,刚出生时好像是因为黄疸,被单独留在医院待了一周,回家后就必须抱着睡,放床上最多半个小时就会哭醒。朋友就这样一直抱着,现在已经好多了,能够睡两个小时。

比如我家孩子,去年有段时间,哭起来就歇斯底里,非要打一顿屁股才安抚下来。当我察觉到这个模式的时候,梳理了这个哭闹、打屁股、安抚的过程,发现孩子对自己的哭闹本身最后的结果如何是恐惧的,我开始的时候不发脾气,好言劝慰,后来忍不住火气,就打屁股了。孩子内在心理加工模式就固定下来:“我哭了,妈妈生气,先不打,后来还是打。”就像是一直等待未落地的那只靴子,她没被打屁股,所以就哭起来没完。认识到这个以后,下次孩子再哭闹,我就一直抱着她,把对错讲给她听,帮助她把当前的情绪命名,比如愤怒、担心、委屈,并告诉她不管发生什么事情,妈妈都会爱她,但做错了必须惩罚。事实证明,母子互动的模式是可以改变的,就看母亲是否愿意调整。

3、对孩子要求的不断适应:孩子的发展不是线性的,而是螺旋上升,有时候孩子会出现退行,以便重新找到充满爱抚的母亲,修复关系中的缺陷和不足。比如分床的孩子有几天会不管怎么样都要跟妈妈睡,当妈妈的都有这样的体会,四五岁的孩子的有时像两三岁,其实很正常,允许孩子适度退行,从而允许孩子从依赖走向独立。我家孩子现在有时爸爸或妈妈出差,还把小被子偷偷塞书包里带着上幼儿园,她把小被子当亲妹妹。孩子也知道老师看到会批评自己,但当家里爸爸或者妈妈不在身边,她寻找一个情感替代物来安慰自己,我们还是会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最后分享一点是,母亲这个角色对孩子具有双重性,既有孕育的一面,也有吞噬的一面。我们常常强调、赞美前者,而对后者往往选择视而不见。我不知道诸位母亲是否看到阴暗的这一面,反正当我看到这个理论的时候,我释怀了。所以,当孩子开始蹒跚学步,我说的最多的一句话就是“需要帮忙吗?”孩子不需要的时候,绝不插手。河合隼雄《童话心理学》说过这样的话:“无论对待何事,我们从不反省自身的能力,总是企图大包大揽,等到发现其实并不可能时,便选择放弃,这不是将人置于死地又是什么?我们在帮助他人时,难道么有以培养为名妨碍他人的独立?”我今年教的班级里有个高二的学生,现在已经毕业,母亲以爱的名义为孩子做各种事情。孩子从初中开始,状态就不稳定,转学、人际关系不良,多次去医院就诊。

所以,做个及格的母亲即可,当然,也许这是我作为懒妈妈的借口。谢谢大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