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菜栽培技术(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油菜栽培技术
一、育秧技术
油菜育秧是油菜栽培体系中十分重要的一个环节,实践证明培育壮秧是实现油菜高产的基础。油菜壮秧的特征为秧龄适中、植株矮壮、叶间距小、根系发达、叶色青绿、无病虫害。形态指标为:苗高20-25厘米,绿叶6张左右,根茎粗0.5-0.6厘米,叶间距2厘米以内,叶面积250平方厘米以上。要达到壮苗移栽,需做好以下几项技术措施:
1、选好秧田,培肥床土
秧田好坏,对培育壮秧有密切关系,所以一定要选择好的苗床田。一般应选择土质肥沃疏松,地势高爽平整,靠近水源,排灌方便的田块。并且按秧:大田比例为1:6—7留足秧田,保证每株秧苗具有一定的营养生长空间,促进个体生长发育,防止因留苗过密引起的高脚苗、弱小苗。为满足油菜子叶平展后即进入自养阶段对养分的需求,播种前苗床应施足基肥。基肥以每亩人粪尿20担,复合肥40-50公斤或碳铵25公斤加过磷酸钙20-25公斤为宜。苗床应做到泥细而平整,上松下实,干湿适度。
2、适期播种,控制播量
本区适播期一般在9月20日至30日之间,播时应以畦定量,均匀播种,要求一次播种一次齐苗,力争早出苗,早全苗。播种时严格控制播种量,均匀播种,一般亩播种量0.6公斤左右。
3、加强管理,前促后控
油菜出苗后应及时间苗,要求做到“五去五留”:去弱苗留壮苗,去小苗留大苗,去杂苗留纯苗,去病苗留健苗,去密苗留匀苗。同时还要拔除杂草。一般每平方尺留苗不宜超过20株。
在肥料运筹上,三叶期前以促为主,应于一叶一心时及时施用断奶肥,一般每亩以尿素5-6斤或复合肥10-15斤施用。三叶至五叶期一般以促平衡生长为主;五叶期以后一般不宜施肥,以控为主。移栽前一周左右,每亩施用6-7斤尿素作起身肥,以促进移栽后早活棵早返青。
4、化学调控,防病治虫
多效唑具有控上促下,提高苗期抗逆能力的作用,可以有效防止油菜高脚苗的发生。因此,在油菜三叶一心时,亩用15%多效唑40-50克,加水40-50公斤,用小机均匀喷施。
针对近年来由于暖冬天气田间蚜虫、菜青虫发生呈上升趋势的情况,应加强农药防治。
二、大田栽培技术
(一)提高移栽质量
移栽质量的好坏可直接影响到油菜的冬前生长,对油菜栽后活棵返青,减轻落难,延长冬前有效生长期,促进冬壮春发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必须高质量严要求地抓好移栽质量。
1、移栽前一周,施好起身肥。移栽前2-3天打好起身药,防止将病虫害带入大田。
2、移栽前的化学除草
(1)移栽油菜田:在移栽前1-2天至移栽后5-7天内,趁土壤湿润时,亩用20%敌草胺EC200-250毫升加水50公斤均匀喷雾。或在移栽后2天,亩用50%异丙隆WP150克兑水喷雾。
(2)套种直播油菜田:在油菜秧苗4-5叶期,亩用10.8%高效盖草能EC20毫升兑水均匀喷雾。
(3)补除措施:对冬前未用药的重草地或用药后杂草仍较多的田块,在12月下旬或早春前(2月中下旬),亩用10.8%高效盖草能EC30-40毫升补除。
注意事项:前期用药,应抢土壤湿润有利时机,用足水量,均匀喷雾。冬前和早春补除,应抓冷尾暖头天气喷药,以确保药效。
3、适时移栽,合理密植
适期移栽可以延长油菜冬前的有效营养生长期,得以积累较多的营养物质,达到壮苗越冬。常规油菜的移栽期以11月上旬为佳,双低油菜春性较强,移栽期以11月10日前后为好。为充分利用地力和光能,使油菜个体和群体协调发展,取得高产,本区油菜的合理密度应掌握在8500-9000株左右。
4、施足底肥,三肥配施。
施足底肥能在整个生育过程中稳定而持久地供给油菜所需的养分,并且做到氮、磷、钾三肥配合施用。一般亩施复合肥50公斤,或碳铵40公斤加过磷酸钙30公斤和氯化钾5-7.5公斤。
(二)合理运筹肥料。
科学运筹肥料是夺取高产稳产的一项关键技术。肥料施用必须符合油菜生长发育及需肥规律,肥料种类应合理配置,各阶段用肥数量及用肥时间也应合理掌握。在总用肥量每亩16-18公斤纯氮,氮磷钾1:0.34:0.39配套的前提下,针对双低油菜的生长特性,应把握“施足底肥,早施活棵肥,补施冬腊肥,普施、重施蕾苔肥”的施肥原则;苔肥施用时间应提前至现蕾期,防止双低油菜春发势过猛,导致营养生长失衡。用肥总量的年前、年后分配原则为:常规油菜6:4,双低油菜由于年前生长量偏小,比例为7:3。
(三)加强抗灾思想
油菜是旱地作物,既要水又怕水。上海地区地下水位较高,雨水较多,历年来对油菜生长发育影响较大的是水害,因此必须立足抗灾,开好沟系。但近年来虽然沟系配套率较高,但质量不高,为了加快排水速度,提高防涝、防渍效果,必须建立起一套高标准、高质量的沟系。在油菜越冬期和早春还应及时清理沟系,保证根系正常生长,同时有助于改善田间小气候,减少菌核病的发生,是一项一举多得的技术措施。
(四)重视病虫害防治,特别是菌核病的防治工作。
高产栽培技术
一、适宜品种:选用青杂303、互丰系列、青油14等品种。
二、播前备耕:前茬地选择一定要注意避免用过磺隆类除草剂的地块。秋季早深耕,耕深20~25cm,雨后及时耙耱保墒,播前结合施底肥浅耕,精耙细耱,使土壤达到松、碎、平整的待播状态。结合整地,处理土壤,一般用油渣拌230~250g/亩敌百虫或100ml/亩的辛硫磷,对水拌成毒饵,诱杀地下害虫。
三、适时早播:在北方春油菜产区一般播期为4月中旬至4月下旬,条播,播种量0.4~0.5公斤/亩,播种深度3~4厘米,株距15~20厘米。
四、合理密植:每亩保苗3.00~4.00万株,成株数2.80~3.80万株/亩。
五、田间管理:
1、要求土壤疏松,肥力中上,重施底肥,早施追肥,施叶面肥,适时多用磷肥,氮肥用量比一般品种大。N:P=1:0.93。一般亩施有机肥2.5~3.0方,尿素10~12公斤,二铵10~12公斤。
2、抓好“三早”早松土锄草、早间苗、早定苗,4叶~5叶期至花期要及时浇水、追肥,底肥施纯N4.60公斤/亩,P2O52.67公斤/亩;追肥4.60公斤/亩。
3、注意施硼。应在花芽分化期和抽薹期两个油菜喷硼的关键时期、或在发现油菜出现缺硼症状以后,及时用0.1%的速乐硼或0.5%的硼砂水溶液喷施1—2次,药液用量以油菜叶面充分湿润、无水珠下滴为度。油菜苗期用液量约45公斤,抽薹期需60公斤以上。若用液量不足,则达不到应有效果。若喷后两小时内遇雨,应当重喷。
六、化学除草:选择2次化学除草方式去除田间阔叶杂草和禾本科杂草。第一次除藜科、蓼科、野苏子、苦荞等阔叶杂草,配方为:高特克17至20克或菜王星20克加增效剂5克。第二次除野燕麦、水稗草、狗尾草等禾本科杂草,兼顾叶面追肥,配方为:高效盖草能20毫升加十元素硼肥80至100克加广谱增产菌15毫升加增效剂5毫升。化学除草必须掌握好时间,要在油菜5叶时根据苗情、草情适时灭草、追肥,每公顷喷药液量要达到150千克以上,喷药时要避开雨天及中午高温时间。在油菜长到4叶时,田间上年落生油菜基本出齐,此时要及时铲除。
七、病害防治:在油菜生长期内主要病害有菌核病、霜霉病和白粉病等。对菌核病的防治,在轮作倒茬的基础上应用药剂防治,以初花期、盛花期喷洒40%菌核净1000~1500倍药液或3%菌核净粉剂;对霜霉病可采取生物防治法,即用尖辣椒、生姜、大蒜各250克(汁液)对水50公斤喷雾;对白粉病可喷洒25%粉锈宁可湿性粉剂1000~1500倍液,每亩喷药液60~70公斤防治。
油菜直播技术
一、直播油菜的生育特点
1.根系发达直播油菜主根粗长,根系入土深,干旱季节,沙性土壤油菜主根深达土层1m以上,能吸收土壤深层的水分和养分,因而其抗旱、抗倒伏能力强,能较好地避免因土壤冻结造成翻根倒苗现象。直播油菜没有因移栽而造成生育停滞阶段,所以耐寒、抗冻能力也较强。
2.抗逆性强在干旱、瘦瘠或低温地区,特别是在土壤粘重的田块,直播油菜较移栽油菜更具优越性。它的根系与土壤接触良好,成活率高,可以提早苗期生长发育。此外,直播油菜的播种期较晚,在一定程度上错过了油菜病毒病与菌核病的主要感染期。受病菌侵染的机会降低,能减轻病害,因而直播油菜发病程度一般较移栽油菜为轻。
3.长势不匀直播油菜往往由于抢时整地,质量不易达到要求,播种后常常出苗不齐,间苗、治虫、管理面积大,花费劳力多,稍有疏忽,易造成高脚苗或线苗。比如间苗、定苗时,照顾到壮苗,又可能照顾不到行株距,往往造成田内植株生长不整齐。由于其须根数量较少,吸收耕作层内土壤养分的能力较弱,长势也不强。
4.直播油菜较为省工省时,能缓解季节和劳动力矛盾,直播油菜可省去移栽环节,而且用工分散,便于其他作业和农事安排。
二、直播油菜的栽培要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