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大名绣该怎样传承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刺绣的价值未能得到广泛的社会认同,也是其传承难的重要原因之一。“只有体现出市场价值,才能吸引更多年轻人。许多人并不了解刺绣,认为只是简单的手工,绣一绣花花草草。”姚建萍担心,若不提升刺绣行业的地位,再过50年,恐怕就没有人来做刺绣了。
而各大绣种现有从业人员受客观条件所限,再创作力不强,不打造自己的品牌,使得刺绣很难出精品,同样严重制约其长远发展。以蜀绣为例,因缺乏大型龙头企业,蜀绣传承状况最令人担忧。
一位名师,就是刺绣的一个品牌。在古镇木渎,毗邻苏绣大师沈寿故居,政府斥资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姚建萍建立了“姚建萍刺绣艺术馆”。此后,姚建萍用自己的资金将艺术馆建成了一个集展示、设计、经营为一体的文化企业,纳下100多名徒弟。
在镇湖绣品一条街,聚集着中国刺绣大师3人,江苏省工艺美术大师7人,江苏省工艺美术名人11个,“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绣娘到艺术家,从小作坊到公司”,姚惠芬、梁雪芳、邹英姿等苏绣大师将自己的“拿手绝活”手把手地教授给绣娘们。在广东、四川、湖南,刺绣大师们无不主动肩负起重任,带领着一批人为中国刺绣的传承和发展倾注心血。
神奇的技艺
作为传统民间艺术,中国刺绣蕴含着深厚的东方文化底蕴,在世界文化史上独树一帜。它伴随着中华民族几千年文明进程,绵延不绝,生生不息。发展至今,刺绣已达到极高的艺术境界。海外人士称其为“不可思议的魔鬼般的艺术”“是东方艺术的精华,中国的骄傲”。
中国的苏、蜀、湘、粤四大名绣,皆技艺独特、个性鲜明,是集诗、书、画、印、绣等中国文化元素于一体的综合艺术。苏绣具有图案秀丽、色彩典雅、针法丰富、绣工精细等独有的艺术风格和技能特色。四川蜀绣以软缎、彩丝为主要原料,至少有100种以上精巧的针法绣技,构图精简,大多采用方格、花条等传统的民族图案,色彩丰富鲜艳,针法严谨,虚实适宜,立体感强,平整光滑。湖南的湘绣偏重“浓妆淡抹”,借鉴中国画的长处,所绣多为山水、人物、花鸟、翎毛、走兽,生动逼真,长于绣狮虎题材。广东的粤绣以图案繁茂、场面热烈、用色富丽、对比强烈、大红大绿,讲求华丽效果而著称,其最大的特点就是布局满,少有空隙,用线也有特别之处,除丝线、绒线外,也用孔雀毛作线,或用马尾缠绒作线,刺绣花纹的轮廓线则多用金线。
后继无人问题亟待解决
曲高难免和寡。在刺绣大师们看来,中国的刺绣文化要长远传承下去,必须解决后继无人的问题。
优秀的刺绣工作者要懂得美术基础、光影学、结构学等众多知识。以蜀绣为例,掌握蜀绣的技巧,动辄需要数年时间,而且完成一幅好作品也要几个月甚至几年时间。蜀绣传承人孟德芝说:“能坚持下来的人太少,现在一些年轻人耐不住寂寞,熬不过艰辛,更等不及收益。”孟德芝此前招收的徒弟有80多人,但真正能坚持下来的不过10余人。
在苏州木渎古镇姚建萍刺绣艺术馆,游客纷纷驻足观赏。“这真的不是画吗?”来自浙江的金凯生平第一次见到地地道道的苏绣,他难以相信,眼前油画般的人物肖像《母亲》竟是一针一线绣出来的。经过再三观看、辨认,他竖起大拇指,“彩线如画,真是神针啊!”
“一根头发丝般的细丝线,可以劈成数十份。绣鱼的尾巴,用的就是一根丝线的1/64。”刺绣大师姚建萍向记者介绍,一幅苏绣精品要用上百种甚至上千种颜色的丝线;劈丝也是技术活儿,劈出的丝粗细不一,密密穿梭在薄如蝉翼的轻纱之上,二三十种针法同时运用,加之丝线走向不同,绣品便有了明暗流动的光感;作者依据技巧和感觉,灵巧处理远与近、动与静、虚与实的关系后,苏绣便独具折光性、立体感与光感,这种美感,是其他画种、艺术门类无法替代的。
四大名绣该怎样传承
刺绣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古代重要的发明创造之一,曾极大地推动中国社会的文明和进步,也对世界文明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在历史的迁延与变革中,中国刺绣逐渐演绎为苏绣、蜀绣、湘绣、粤绣四大艺术流派。在新时期,继承、传扬、研究、开发刺绣这一优秀的民族艺术,意义深远。
在发展中传承
粤绣大师陈少芬说:“刺绣大众化、普及化,是发展这门艺术的必由之路。”四大名绣在追求艺术性、不断出精品的同时,推出了可用于家装家饰、休闲会所的屏风、摆件等日用题材。成都蜀锦织绣博物馆每天都有不少人前来购买蜀绣产品,除了高价精品外,几十元到几千元不等的日用绣品颇受普通百姓喜爱。
提及湖南省为传承湘绣建立的“湘绣艺术学院”,其他绣种的从员者都颇为羡慕。自2006年起,湖南工艺美术职业学院将传统的师徒相授与学历教育相结合,采取“订单式”培养模式培育湘绣人才,8年来为湖南省湘绣研究所、湖南湘绣城企业集团等培养了400多名高素质、高技能的湘绣人才。2011年,湖南湘绣艺术学院成立,在湘绣名品与新产品的研发、湘绣文化研究领域,培养新时代的湘绣接班人。目前,湘绣艺术学院办学规模初步确定为全日制在校生1500人左右,每年培训3000人次以上。
记者发现,对于刺绣的传承,各地政府虽花费了不少努力,但支持力度仍需进一步加大。在资金上,刺绣行业一方面缺少财政支持;另一方面又在面对不低的销售税,这些都严重影响刺绣的产业化与规模化。“一件苏绣精品,人力成本就占到了75%~80%,还要交17%的税,高投入、低产出。”一位业内人士说。
不能让刺绣在下一代断了脉。刺绣大师们认为,中国的刺绣行业亟须顶层设计。如在财政支持上加大投入;在政策引导上,适当调整现有政策,特别是税收政策,借鉴文化创意、物流等税收制度,改增பைடு நூலகம்税为特别税;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扩大市场化、实现再度集约化、提升品牌、突显艺术性等。另外,还要在宣传和推广上“花心思”,让人们认识刺绣艺术的价值和魅力。
产业化是实现大众化的另一条道路。江苏省苏州市镇湖镇是苏绣的发源地。2万多人口的镇湖镇,现有8000多名绣娘。20世纪末,政府在这里投资建成了1700米的“绣品街”,聚集了近500家绣庄,从电脑辅助设计、丝线面料销售到装潢包装一应俱全,形成了一条龙式的链条产业。从2002年的2.7亿元到2012年的12亿元,镇湖刺绣及旅游品的销售额一路攀升,成为当地支柱产业。
苏州全市号称有10万名“绣娘”,但真正技艺高超的不到1万名,大多“绣娘”在生产千篇一律的旅游产品,与真正意义上的苏绣相差甚远。“姚老师的作品很多都不舍得卖出去,她想用作样本,引导大家多出精品。”姚建萍刺绣艺术馆里的工作人员十分心疼老师,“她撑得很吃力!还自己去请专家、学者,做梦都想拥有一个团队。”
莫斯科时间3月22日晚,克里姆林宫洋溢着热烈友好的气氛。俄罗斯中国旅游年开幕前,两国元首互赠国礼。随着红布拉开,习近平主席所赠国礼——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沈绣精品《普京总统肖像》呈现在世人面前。
“太传奇了,太美,太不可思议了!”普京总统端详着眼前这幅作品,赞不绝口。
在国礼效应的带动下,4月初以来,国内刺绣行业全面看涨,其中位列四大名绣之首的“苏绣”生意更是火爆,在中国十大特色工艺品厂商苏州娇古苏绣有限公司,为了完成不断增加的订单,公司全体绣娘轮番上阵,连夜赶制。
随着时代的发展,四大绣种不断推陈出新。如今的刺绣工艺已不再是单独的艺术门类,而是可将摄影、油画、水墨画等艺术融合后进行再创作。
中国刺绣作为一张耀眼的名片,在国际场合也越来越多地发挥作用。湖南省湘绣研究所2002年2月研制的《布什总统全家福绣像》,以江泽民主席的名义赠送给来访的布什总统夫妇;2012年,纪念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登基60周年之际,姚建萍精心创作的苏绣作品《英国女王》被白金汉宫正式收藏。
一代代刺绣大师用手中的针线演绎着伟大的艺术理想,“不能让刺绣在下一代断了脉”是他们共同的企盼。
双面绣是苏绣技艺中的另一骄傲,其作品要求正反两面一样整齐匀密。根据双面图案、颜色、针法是否相同,又分“双面异色绣”“双面异色异样绣”及“双面三异绣”。“你看这幅作品,一面是熊猫,一面是金丝猴,可为什么在这一片薄薄的丝绸上,能够正反绣出不同的东西,连每个地方的颜色都不同,丝毫看不出来端倪?”参观者陈盛尔不由感慨,“这太神奇了!”
在广东,粤绣生产企业将古老艺术与现代信息科技相结合,市场稳中有增。《顺德区文化产业发展规划(2010—2020)》中提出要以粤绣庄文化园为载体,打造集研发、生产、表演、展览于一体的粤绣文化产业重点项目;2012年,占地350亩的广东工艺美术产业基地奠基。
在大师们看来,中国的刺绣文化若要长久流传,光靠市场上千篇一律的产品远远不够,还应多出精品,让现代刺绣体现原创性、国际性、当代性、艺术性。2011年10月,姚建萍的苏绣《富春山居图》合璧卷及《世纪和平—百鸽图》分别以3300万元和2600万元,作为天津文交所首批上市的非遗产品成功上市。再以蜀绣为例,北京人民大会堂四川厅的巨幅《芙蓉鲤鱼》座屏和《蜀宫乐女演乐图》挂屏等,都是蜀绣中的精品佳作。
而各大绣种现有从业人员受客观条件所限,再创作力不强,不打造自己的品牌,使得刺绣很难出精品,同样严重制约其长远发展。以蜀绣为例,因缺乏大型龙头企业,蜀绣传承状况最令人担忧。
一位名师,就是刺绣的一个品牌。在古镇木渎,毗邻苏绣大师沈寿故居,政府斥资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姚建萍建立了“姚建萍刺绣艺术馆”。此后,姚建萍用自己的资金将艺术馆建成了一个集展示、设计、经营为一体的文化企业,纳下100多名徒弟。
在镇湖绣品一条街,聚集着中国刺绣大师3人,江苏省工艺美术大师7人,江苏省工艺美术名人11个,“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绣娘到艺术家,从小作坊到公司”,姚惠芬、梁雪芳、邹英姿等苏绣大师将自己的“拿手绝活”手把手地教授给绣娘们。在广东、四川、湖南,刺绣大师们无不主动肩负起重任,带领着一批人为中国刺绣的传承和发展倾注心血。
神奇的技艺
作为传统民间艺术,中国刺绣蕴含着深厚的东方文化底蕴,在世界文化史上独树一帜。它伴随着中华民族几千年文明进程,绵延不绝,生生不息。发展至今,刺绣已达到极高的艺术境界。海外人士称其为“不可思议的魔鬼般的艺术”“是东方艺术的精华,中国的骄傲”。
中国的苏、蜀、湘、粤四大名绣,皆技艺独特、个性鲜明,是集诗、书、画、印、绣等中国文化元素于一体的综合艺术。苏绣具有图案秀丽、色彩典雅、针法丰富、绣工精细等独有的艺术风格和技能特色。四川蜀绣以软缎、彩丝为主要原料,至少有100种以上精巧的针法绣技,构图精简,大多采用方格、花条等传统的民族图案,色彩丰富鲜艳,针法严谨,虚实适宜,立体感强,平整光滑。湖南的湘绣偏重“浓妆淡抹”,借鉴中国画的长处,所绣多为山水、人物、花鸟、翎毛、走兽,生动逼真,长于绣狮虎题材。广东的粤绣以图案繁茂、场面热烈、用色富丽、对比强烈、大红大绿,讲求华丽效果而著称,其最大的特点就是布局满,少有空隙,用线也有特别之处,除丝线、绒线外,也用孔雀毛作线,或用马尾缠绒作线,刺绣花纹的轮廓线则多用金线。
后继无人问题亟待解决
曲高难免和寡。在刺绣大师们看来,中国的刺绣文化要长远传承下去,必须解决后继无人的问题。
优秀的刺绣工作者要懂得美术基础、光影学、结构学等众多知识。以蜀绣为例,掌握蜀绣的技巧,动辄需要数年时间,而且完成一幅好作品也要几个月甚至几年时间。蜀绣传承人孟德芝说:“能坚持下来的人太少,现在一些年轻人耐不住寂寞,熬不过艰辛,更等不及收益。”孟德芝此前招收的徒弟有80多人,但真正能坚持下来的不过10余人。
在苏州木渎古镇姚建萍刺绣艺术馆,游客纷纷驻足观赏。“这真的不是画吗?”来自浙江的金凯生平第一次见到地地道道的苏绣,他难以相信,眼前油画般的人物肖像《母亲》竟是一针一线绣出来的。经过再三观看、辨认,他竖起大拇指,“彩线如画,真是神针啊!”
“一根头发丝般的细丝线,可以劈成数十份。绣鱼的尾巴,用的就是一根丝线的1/64。”刺绣大师姚建萍向记者介绍,一幅苏绣精品要用上百种甚至上千种颜色的丝线;劈丝也是技术活儿,劈出的丝粗细不一,密密穿梭在薄如蝉翼的轻纱之上,二三十种针法同时运用,加之丝线走向不同,绣品便有了明暗流动的光感;作者依据技巧和感觉,灵巧处理远与近、动与静、虚与实的关系后,苏绣便独具折光性、立体感与光感,这种美感,是其他画种、艺术门类无法替代的。
四大名绣该怎样传承
刺绣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古代重要的发明创造之一,曾极大地推动中国社会的文明和进步,也对世界文明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在历史的迁延与变革中,中国刺绣逐渐演绎为苏绣、蜀绣、湘绣、粤绣四大艺术流派。在新时期,继承、传扬、研究、开发刺绣这一优秀的民族艺术,意义深远。
在发展中传承
粤绣大师陈少芬说:“刺绣大众化、普及化,是发展这门艺术的必由之路。”四大名绣在追求艺术性、不断出精品的同时,推出了可用于家装家饰、休闲会所的屏风、摆件等日用题材。成都蜀锦织绣博物馆每天都有不少人前来购买蜀绣产品,除了高价精品外,几十元到几千元不等的日用绣品颇受普通百姓喜爱。
提及湖南省为传承湘绣建立的“湘绣艺术学院”,其他绣种的从员者都颇为羡慕。自2006年起,湖南工艺美术职业学院将传统的师徒相授与学历教育相结合,采取“订单式”培养模式培育湘绣人才,8年来为湖南省湘绣研究所、湖南湘绣城企业集团等培养了400多名高素质、高技能的湘绣人才。2011年,湖南湘绣艺术学院成立,在湘绣名品与新产品的研发、湘绣文化研究领域,培养新时代的湘绣接班人。目前,湘绣艺术学院办学规模初步确定为全日制在校生1500人左右,每年培训3000人次以上。
记者发现,对于刺绣的传承,各地政府虽花费了不少努力,但支持力度仍需进一步加大。在资金上,刺绣行业一方面缺少财政支持;另一方面又在面对不低的销售税,这些都严重影响刺绣的产业化与规模化。“一件苏绣精品,人力成本就占到了75%~80%,还要交17%的税,高投入、低产出。”一位业内人士说。
不能让刺绣在下一代断了脉。刺绣大师们认为,中国的刺绣行业亟须顶层设计。如在财政支持上加大投入;在政策引导上,适当调整现有政策,特别是税收政策,借鉴文化创意、物流等税收制度,改增பைடு நூலகம்税为特别税;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扩大市场化、实现再度集约化、提升品牌、突显艺术性等。另外,还要在宣传和推广上“花心思”,让人们认识刺绣艺术的价值和魅力。
产业化是实现大众化的另一条道路。江苏省苏州市镇湖镇是苏绣的发源地。2万多人口的镇湖镇,现有8000多名绣娘。20世纪末,政府在这里投资建成了1700米的“绣品街”,聚集了近500家绣庄,从电脑辅助设计、丝线面料销售到装潢包装一应俱全,形成了一条龙式的链条产业。从2002年的2.7亿元到2012年的12亿元,镇湖刺绣及旅游品的销售额一路攀升,成为当地支柱产业。
苏州全市号称有10万名“绣娘”,但真正技艺高超的不到1万名,大多“绣娘”在生产千篇一律的旅游产品,与真正意义上的苏绣相差甚远。“姚老师的作品很多都不舍得卖出去,她想用作样本,引导大家多出精品。”姚建萍刺绣艺术馆里的工作人员十分心疼老师,“她撑得很吃力!还自己去请专家、学者,做梦都想拥有一个团队。”
莫斯科时间3月22日晚,克里姆林宫洋溢着热烈友好的气氛。俄罗斯中国旅游年开幕前,两国元首互赠国礼。随着红布拉开,习近平主席所赠国礼——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沈绣精品《普京总统肖像》呈现在世人面前。
“太传奇了,太美,太不可思议了!”普京总统端详着眼前这幅作品,赞不绝口。
在国礼效应的带动下,4月初以来,国内刺绣行业全面看涨,其中位列四大名绣之首的“苏绣”生意更是火爆,在中国十大特色工艺品厂商苏州娇古苏绣有限公司,为了完成不断增加的订单,公司全体绣娘轮番上阵,连夜赶制。
随着时代的发展,四大绣种不断推陈出新。如今的刺绣工艺已不再是单独的艺术门类,而是可将摄影、油画、水墨画等艺术融合后进行再创作。
中国刺绣作为一张耀眼的名片,在国际场合也越来越多地发挥作用。湖南省湘绣研究所2002年2月研制的《布什总统全家福绣像》,以江泽民主席的名义赠送给来访的布什总统夫妇;2012年,纪念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登基60周年之际,姚建萍精心创作的苏绣作品《英国女王》被白金汉宫正式收藏。
一代代刺绣大师用手中的针线演绎着伟大的艺术理想,“不能让刺绣在下一代断了脉”是他们共同的企盼。
双面绣是苏绣技艺中的另一骄傲,其作品要求正反两面一样整齐匀密。根据双面图案、颜色、针法是否相同,又分“双面异色绣”“双面异色异样绣”及“双面三异绣”。“你看这幅作品,一面是熊猫,一面是金丝猴,可为什么在这一片薄薄的丝绸上,能够正反绣出不同的东西,连每个地方的颜色都不同,丝毫看不出来端倪?”参观者陈盛尔不由感慨,“这太神奇了!”
在广东,粤绣生产企业将古老艺术与现代信息科技相结合,市场稳中有增。《顺德区文化产业发展规划(2010—2020)》中提出要以粤绣庄文化园为载体,打造集研发、生产、表演、展览于一体的粤绣文化产业重点项目;2012年,占地350亩的广东工艺美术产业基地奠基。
在大师们看来,中国的刺绣文化若要长久流传,光靠市场上千篇一律的产品远远不够,还应多出精品,让现代刺绣体现原创性、国际性、当代性、艺术性。2011年10月,姚建萍的苏绣《富春山居图》合璧卷及《世纪和平—百鸽图》分别以3300万元和2600万元,作为天津文交所首批上市的非遗产品成功上市。再以蜀绣为例,北京人民大会堂四川厅的巨幅《芙蓉鲤鱼》座屏和《蜀宫乐女演乐图》挂屏等,都是蜀绣中的精品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