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药物代谢动力学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章药物代谢动力学

一.教材要点

(一)药物分子的跨膜转运

药物分子的跨膜转运是指药物在体内通过各种生物膜的运动过程,多数药物经被动转运跨过细胞膜,其特点是药物依赖膜两侧的浓度差,从高浓度的一侧向低浓度的一侧转运,该转运方式不需要载体,不额外消耗能量,无饱和性,各药物之间无竞争性抑制现象.分子量小、脂溶性大、极性小的药物较易通过.药物的离子化程度因其pKa值及所在溶液的pH值而定,这是影响药物跨膜被动转运进而影响药物吸收分布排泄的一个可变因素.

简单扩散的通透量与膜两侧药物浓度差、通透面积、药物分子通透系数成正比,与膜厚度成反比。

通透量(单位时间分子数)=(C1-C2)×(面积×通透系数)÷厚度

(二) 药物的体内过程

吸收是指药物自用药部位转运进人血液循环的过程,多数药物通过被动转运吸收,少数药物经主动转运吸收。

1.口服给药:是最常用的给药途径。有些药物首次通过肝脏,若肝脏对其代谢能力很强或由胆汁排泄的量较大,从而减少进人体循环的药量,称为首关消除。舌下及直肠给药不经过肝门静脉,避免首关消除,吸收也较迅速。

2.舌下给药:可避免口服后被肝脏迅速代谢。

3.注射给药:静脉注射和静脉滴注可使药物迅速而准确地进人体循环,没有吸收过程。肌内注射以简单扩散方式通过毛细血管上皮细胞膜的脂质层;或以滤过方式进入血上皮细胞间隙,故吸收快,皮下注射药物吸收较慢,有刺激性的药物可引起疼痛。

4.呼吸道吸人给药:由于肺泡表面积很大,肺血流量丰富,只要具有一定溶解度的气态药物即能经肺迅速吸收。

吸收的药物通过循环迅速向全身组织器官转运的过程称为分布。影响分布的因素:血浆蛋白结合率、组织亲和力、体液pH值和药物解离度、器官血流量以及特殊的屏障作用.

药物与血浆蛋白结合及其意义(略)。

结合型药物的特点:①暂时失去药理活性;②结合型药物为大分子化合物,不易透过血管壁、血脑屏障及肾小球,因而影响被动转运。但不影响主动转运:③结合是可逆性的;④结合具有饱和性和竞争性.

血脑屏障是脑组织内的特殊结构形成的血浆与脑脊液间的屏障,能阻碍许多大分子、水溶性及解离药物通过的屏障.胎盘屏障是胎盘绒毛与子宫血窦间的屏障,几乎所有的药物均可通过此屏障进入胚胎循环。

代谢又称为生物转化,代谢是药物在体内消除的重要途径。代谢分两相进行,?相反应通过引人或脱去功能基因(-OH,-NH2,-SH)使原形药物生成极性较高的代谢产物。氧化、还原、水解均为I相反应,Ⅱ相反应为结合。

若I相反应产物具有足够的极性,则易被肾脏排泄。经Ⅱ相反应所生成的结合物为极性分子,易经肾脏排出,且多无活性。但Ⅱ相结合反应的产物不都是无活性的。肝脏是最主要的药物代谢器官。肝微粒体细胞色素P450酶系统是代谢的主要酶系统,其特性是易受药物的诱导和抑制。肝药酶诱导剂可使P450酶系统活性增加,如苯巴比妥、苯妥英钠、利福平、奥美拉唑等;肝药酶抑制剂可使P450酶系统活性降低,如氯霉素、红霉素、奎尼丁、异烟肼、西咪替丁等。

(三) 药物的时量关系或时效关系

药物代谢动力学基本参数:峰值浓度(C max)、达峰时间(T peak)、曲线下面积(AUC)、表观分布容积(Vd)、消除半衰期(t1/2)、血浆清除率(CL)。

一级消除动力学、零级消除动力学的基本概念及特点(略)。

生物利用度是指经肝脏首关消除过程后能被吸收进人体循环的药物相对量和速度。掌握绝对生物利用度、相对生物利用度的定义和意义.

生物等效性是指对于含同一有效成分,且剂型、剂量和给药途径相同的两种不同的药品,它们所含的有效成分的生物利用度无显著差别.

了解连续恒速给药时的血浆药物稳态浓度(Css)及多次给药的特点和房室模型的意义。

二. 测试题

[A型题]

1.阿司匹林的pKa值为3.5,它在pH值为7.5的肠液中可吸收约( )。

A.1% B.0.1% C. 0.01%D.10% E. 99%2.在酸性尿液中弱碱性药物( )。

A.解离少,再吸收多,排泄慢

B.解离多,再吸收少,排泄快

C. 解离少,再吸收少,排泄快

D. 解离多,再吸收多,排泄慢

E。排泄速度不变

3.促进药物生物转化的主要酶系统是( )。A.细胞色素P450酶系统

B.葡萄糖醛酸转移酶

C.单胺氧化酶D. 辅酶II

E. 水解酶

4.pKa值是指( )。

A.药物90%解离时的pH值B.药物99%解离时的pH值

C.药物50%解离时的pH值D.药物不解离时的pH值E.药物全部解离时的pH值5.药物在血浆中与血浆蛋白结合后可使( )。A.药物作用增强B.药物代谢加快

C. 药物转运加快

D.药物排泄加快

E.暂时失去药理活性

6.临床上可用丙磺舒增加青霉素的疗效,原因是( ).

A.在杀菌作用上有协同作用

B.两者竞争肾小管的分泌通道

C.对细菌代谢有双重阻断作用

D.延缓抗药性产生E.以上都不对

7.使肝药酶活性增加的药物是( ).

A.氯霉素 B.利福平 C. 异烟肼 D.奎尼丁 E.西咪替丁

8.某药半衰期为10小时,一次给药后,药

物在体内基本消除时间为( ).

A.10小时左右 B.20小时左右 C.1天左右 D.2天左右 E.5天左右

9.口服多次给药,如何能使血药浓度迅速

达到稳态浓度? ( )

A.每隔两个半衰期给一个剂量

B.首剂加倍

C.每隔一个半衰期给一个剂量

D. 增加给药剂量

E.每隔半个半衰期给一个剂量

10.药物在体内开始作用的快慢取决于( )。A.吸收 B.分布 C.转化 D.消除 E.排

11.有关生物利用度,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药物吸收进入血液循环的量

B.达到峰浓度时体内的总药量

C. 达到稳态浓度时体内的总药量

D.药物吸收进入体循环的量和速度

E.药物通过胃肠道进入肝门静脉的量;12.对药物生物利用度影响最大的因素是( ) A.给药间隔 B.给药剂量 C.给药途径 D.给药时间 E.给药速度

13.t1/2的长短取决于( )。

A.吸收速度 B.消除速度 C.转化速度 D.转运速度 E.表现分布容积

14.某药物与肝药酶抑制剂合用后其效应()。A.减弱 B.增强 C.不变 D.消失 E.以

上都不是

15.临床所用的药物治疗量是指( )。

A.有效量 B.最小有效量 C.半数有效量D.阈剂量 E.1/2 LD5016.反映药物体内消

除特点的药物代谢动力学参数是( )。

A. Ka、T peak

B. Vd

C. K、CL、t1/2

D. C max

E. AUC、F

17.多次给药方案中,缩短给药间隔可()。A.使达到C SS的时间缩B.提高C SS的水平C. 减少血药浓度的波动D.延长半衰期E. 提高生物利用度

[B型题]

A.立即 B.1个 C.2个 D.5个 E.10个18.每次剂量减1/2需经( )t1/2达到新的稳态浓度。

19.每次剂量加倍需经( ) t1/2达到新的稳态浓度。

20.给药间隔缩短一半时需经( ) t1/2达到新的稳态浓度。

A.给药剂量 B.给药间隔 C.半衰期的长短D.给药途径 E.给药时间

21.达到稳态浓度Css的时间取决于( )。22.稳态浓度Css的水平取决于( )。

[X型题]

23.有关药物血浆半衰期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血浆半衰期是血浆药物浓度下降一半的时间

B.血浆半衰期能反映体内药量的消除度C.可依据血浆半衰期调节给药的间隔时间D.血浆半衰期长短与原血浆药物浓度有关E.一次给药后,经过4—5个半衰期已基本消除

24.关于药物的排泄,叙述正确的是A.药物经肾小球滤过,经肾小管排出B.有肝肠循环的药物影响排除时间

C.极性高的水溶性药物可由胆汁排出

D. 弱酸性药物在酸性尿液中排出多

E.极性高、水溶性大的药物易排出25.关于一级动力学的叙述,正确的是A.与血浆中药物浓度成正比

B.半衰期为定值

C. 每隔1个t1/2给药1次,经5个t1/2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