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囊炎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毛囊炎
毛囊炎(folliculitis)系由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毛囊引起的炎症。祖国医学对本病早有记载。生于项后发际部位者称“发际疮”;生于下颌部者称“羊须疮”、“须疮”、“燕窝疮”;发于眉间者称“眉恋疮”;发于臀部者称“坐板疮”等。中医学根据其发病部位及形状有不同的命名,如大珠疮、发际疮、羊胡子疮、蝼蛄疖、蝼蛄患、蟮拱头等。本病好发于头部、项部、臀部、肛周或身体其他部位,且有复发倾向,常多处发生,性质顽固,迁延难愈。全面分型毛囊炎,随症立法、依法组方、组方给药王老草本肤康;注意饮食生活起居,从临床治疗到生活调理。目录
1疾病简介
2病因
3临床表现
4临床诊断
5鉴别诊断
6临床分型
7不同毛囊炎应区分护理
8治疗原则
8.1 西医治疗
8.2 中医治疗
8.3 食疗
9预防
10注意事项
10.1 成人毛囊炎
10.2 小儿毛囊炎
10.3 阴茎毛囊炎
10.4 脸部毛囊炎
1疾病简介
脓点毛囊炎
毛囊炎(folliculitis)为金黄色葡萄球菌所引起的红色毛囊丘疹[1],为毛囊部的急性、亚急性或慢性化脓性或非化脓性炎症[2]。祖国医学对本病早有记载。生于项后发际部位者称“发际疮”;生于下颌部者称“须疮”、“燕窝疮”;发于眉间者称“眉恋疮”;发于臀部者称“坐板疮”等。中医学根据其发病部位及形状有不同的命名,如大珠疮、发际疮、羊胡子疮、蝼蛄疖、蝼蛄患、蟮拱头等。本病好发于头部、项部、臀部、肛周或身体其他部位,且有复发倾向,常多处发生,性质顽固,迁延难愈。
2病因
毛囊炎
毛囊炎常由凝固酶阳性葡萄球菌引起,其他致病菌也可以引发此病。[3]
中医学认为,毛囊炎的病因多是湿热内蕴,外受热邪,熏蒸肺系,蕴结肌肤,郁久化热,热盛肉腐成脓,脓毒流窜,相互贯通,发为本病。或素体虚弱,卫外不固,外感热毒;或因皮肤不洁,复遭风毒侵袭,风外搏结所致。现代医学认为,引起毛囊炎的病原菌主要是金黄色葡萄球菌,偶有表皮葡萄球菌、链球菌、假单孢菌属和类大肠杆菌。主要发生于未成年人,免疫力低下或糖尿病患者。毛发的牵拉、搔抓、皮肤的浸渍、局部密封包扎、皮肤受损、经常接触焦油类物质、或长期应用焦油类软膏或皮质类固醇激素药物、以及皮肤经常摩擦等刺激,均为本病的诱发因素。毛囊炎初起为红色充实性丘疹,以后迅速发展成丘疹性脓疮,继而干燥、结痂,痂脱不留痕迹。皮疹数目多,但不融合,自觉瘙痒或轻度疼痛。
3临床表现
1.临床要点:好发于头部、颈部,亦可发生于臀部及身体其他部位。[2]
2.皮损特征:初起为与毛囊一致的小丘疹,周围有明显红晕,其中心有毛发贯穿,迅速形成粟粒大小的丘疱疹、小脓疱,脓疱疱壁薄,不相融合,破后有小量脓性分泌物,[2]以后排出少量脓液,干燥结痂。愈后不留痕迹或有浅表疤痕,自觉瘙痒。毛囊炎好发于有毛发及易受摩擦部位,特别是头皮、后颈及背部,经常接触油脂或沥青的工人,则四肢常受累。反复发作者,称复发性毛囊炎。易发生在瘙痒性皮肤病基础上。
毛囊炎系化脓性球菌侵犯毛囊口周围,局限于毛囊上部的炎症,分为化脓性与非化脓性两种,多见于免疫力低下者或糖尿病患者,好发于头部、颈部、前胸及后背。毛囊炎初起为红色充实性丘疹,以后迅速发展成丘疹性脓疮,继而干燥、结痂,痂脱不留痕迹。皮疹数目多,但不融合,自觉瘙痒或轻度疼痛。毛囊炎好发于成人的多毛部位;小儿则多发于头发部位,愈后可留下小片秃发。
3.病程及转归:多见于成人,自觉瘙痒或轻微刺痛感。少数病人有多发倾向,持续数月,迁延难愈。[2]
4临床诊断
毛囊炎
根据好发部位,皮损为毛囊一致性的炎性丘疹,脓液涂片镜检或细菌培养有助于诊断及致病微生物鉴定。[2]
诊断依据:
1.起病时为一硬结,有局部红、肿,疼痛及压痛。数日后,病源扩大,中央出现黄白色脓栓,继而软化,破溃,脓汁排出,炎症减轻渐愈。
2.疖肿较大时,可有发热,头痛及乏力等全身症状,白细胞数增高。
3. 面部疖肿如合并颅内感染时,面部肿胀严重,可伴寒战,高热,头痛等海绵窦感染性栓塞。
5鉴别诊断
毛囊炎
毛囊炎的基本损害为以毛囊为中心的炎性丘疹和小脓疱,但应与其他病原体引起的毛囊炎相鉴别,最易误诊的是马拉色菌毛囊炎。须疮需与须癣鉴别,后者为面部胡须部位皮肤和须毛的皮肤癣菌感染。[4]
本病应与寻常性痤疮鉴别,后者见于青春期,惯发于颜面、上胸背部,有黑头损害。
皮疹初发于毛囊口,出现针尖至绿豆大小具有痒感的红色毛囊小丘疹,丘疹顶端形成一个黄白色小脓头,周围有炎性红晕,中心有毛囊贯穿,丘疹出现较多,散在分布,互不融合,有轻度痛感,瘙痒明显。一般无全身症状,经过数天,脓头破溃,排出少量脓液渐愈。如反复发作,迁延数周,后转变为慢性毛囊炎。好发于多毛部位,头皮、会阴、腋部、肛周及四肢伸侧。皮疹易继发于脂溢性皮炎、神经性皮炎、瘙痒症等疾病之后。
6临床分型
1.慢性毛囊炎。
2.秃发性毛囊炎:发于头皮愈后遗留毛发脱落及瘢痕。
3.须疮:发于胡须部。
4.瘢痕疙瘩性毛囊炎,发于项部,呈乳头状增生或形成瘢痕硬结。[3]
中医认为,毛囊炎系因湿热内蕴,外受热毒,郁于肌肤所致;或因素体虚弱,腠理不固,外受热邪所致。毛囊炎原菌为葡萄球菌,主要发生于免疫力低下或糖尿病患者,多因抓搔、皮肤受损等而使病原菌乘机入侵毛囊,引发炎症。或与职业,或与某些治疗因素有关。经常接触焦油类物质,或长期应用焦油类物质或皮质类固醇激素药物,以及皮肤经常接受磨擦等刺激,均为毛囊炎的诱发因素。
临床常见的证型有:
1.湿热型:证见臀部或四肢有散在的红色丘疹,肿痛,小便短赤,大便秘结,苔薄黄,脉弦。
肾阴虚型:皮疹反复发作,迁延日久,可伴有耳鸣,腰酸腿软,烦躁不安,夜睡难寐,口干。舌质红,少苔,脉细。
2.阴虚型:证见素体虚弱,面色苍白,舌质淡或红,脉沉细。
气血两虚型:皮疹反复发作,迁延日久,疹色淡红。可伴有面色发白,气短,纳呆,神疲乏力。舌质淡,少苔,脉细或细弱。
祖国医学理论认为,毛囊炎多由湿热内蕴,外受热邪,进而熏蒸肺系,蕴结肌肤而发。邪毒郁久化热,热盛肉腐则成脓,脓毒流窜,相互贯通,发为毛囊炎。或因素体虚弱,卫外不固,外感热毒;或因皮肤不洁,复遭风毒侵袭,风外搏结而致。
毛囊炎多由湿热内蕴,外受热邪,进而熏蒸肺系、蕴结肌肤而发病。
7不同毛囊炎应区分护理
1、手臂毛囊炎的病人,则多是由于毛孔角质化的结果。
2、大腿毛囊炎的病人是由裤子与腿部毛囊摩擦导致;
3、头皮的毛囊炎病人需注意不能过分洗头,要随时保持头皮凉爽,并保持睡眠充足,舒缓压力;
4、后背及臀部毛囊炎登的病人,阴部毛囊炎多与出汗及个人体质有关。还与湿,热登环境因素有关系;
8治疗原则
西医治疗
1.轻症一般治疗,去除浓头,涂以2%碘酊或1%甲紫。用含有消毒剂的肥皂或1∶5000的高锰酸钾清洗。外用硫磺炉甘石洗剂、5%聚维酮碘等。
2.重症可全身使用抗生素,可根据病情使用苯唑西林,口服螺旋霉素、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