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寿司和生鱼片看日本的食文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从寿司和生鱼片看日本的食文化
寿司虽然是日本食品,但原本来自中国。寿司亦作「鮨」,这个字首先出现于公元前3至4世纪的中国辞典《尔雅.释器》,其中记载「肉谓之羹,鱼谓之鮨。」意指肉酱叫羹(也叫醢,hǎi,ㄏㄞˇ),而搅碎的鱼肉叫鮨(qí)。
寿司的另一写法「鮓」出现在五百多年后,公元2世纪中国汉朝的另一本辞典。刘熙的《释名.卷二.释饮食第十三》中记载「鮓滓也,以盐米酿之加葅,熟而食之也。」意指鮓滓是种用盐、米等腌制,让鱼肉发酵后剁碎,煮熟后进食。
一百年后,汉字传到日本,鮨、鮓两字已混为一谈;中国也停止用米来酿制食品,到了明代,鮨、鮓更从中国菜中消失了。
寿司是在饭里放醋做主材料的日本料理,味道鲜美,很受日本民众的喜爱。寿司和其他日本料理一样,色彩非常鲜明。制作时,把新鲜的海胆黄,鲍鱼,牡丹虾,扇贝,鲑鱼籽,鳕鱼鱼白,金枪鱼,三文鱼等海鲜切成片放在雪白香糯的饭团上,一揉一捏之后再抹上鲜绿的芥末酱,最后放到古色古香的瓷盘中……如此的色彩组合,是真正的“秀色可餐”。
吃寿司,讲究的是食用的完整,就是整块寿司要一口吃下,唯其如此,饭香与生鱼片的香味才能完全相融,将齿日本是海洋围绕的国家,海鲜非常充足.寿司的材料主要是海鲜,光饭团没人吃的.
寿司原本是醋腌的饭团,这样可以保持新鲜.加上日本有生吃海鲜的习惯,寿
司便成为出海打鱼人的干粮.
深海的鱼因其无污染和寄生虫是可以直接吃的,而且味道鲜美.日本的寿司文化流行那就是必然的了。
我国大多数领土是陆地,漂泊海上是很辛苦的,每天都面临死亡的危险,能种地的基本都不出海.我国渔民也是直接吃生鱼的.寿司文化不流行也正常.顺便说
一句,中国的寿司没那么新鲜的,你最好吃烤馒鱼的,生的要吃也去日本吃。
日本菜肴最大的特点生鲜海味。
四面环海,由四千多个岛屿组成的日本列岛,气候温和,四季分明,有得天独厚的新鲜海产,所以发展自己的海洋菜肴。存在决定意识,在菜肴的发展方向上也不例外。换言之,风土酿就菜系。
同时,因为日本是岛国,加之资源缺乏,又无接壤之领国,这一自然环境使其危机意识浓重,总怕遇有什么天灾人祸难以度过,使日本民族灭绝。为此,有些中国传去的文化到日本人中间便转为日本式解释。如"粗枝大叶害死人"这一成语,日文为"油断大敌"。他们理解为:没有油(即油断以后),大敌临头,会有不测的遭遇。为此日本人联想到,不能像中国那样每顿都用油烧菜,要惜油、省油,以求平安度日。为此日本尽量不用或少用油烹制菜肴,久而久之发展为以清淡新鲜为主流的日本菜肴。
正如大家所知,日本受儒教思想影响较大,特别是"和为贵"的思想根深蒂固。日本人崇敬的圣德太子就极为重视"和",在他主持制定的十七条宪法中第一句话就是"和为贵"。有鉴于此,日本人对屠宰大的牲畜食用,以为不仁。加之日本平原少,牲畜难于饲养,日本人很少食用牛羊肉。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由于得知牛肉的营养价值,才逐渐吃猪、牛肉。羊肉则在市场上少见,仅在北海道等少数地
方才能买到。像中国那样食用鹿、驴、狗、兔肉的习俗更是罕见。这就酿就了日本菜肴少加工而吃生鲜的特点。
日本被世界屈指可数的好渔场的大海包围了四方。他们自古以来都受到这个丰富的水产资源的恩惠,建立了丰富而健康的饮食文化。为了把海洋的生产力直接地应用到生活当中,把生物资源开发成为粮食的技术称为『渔业』。渔业作为将海产品从大海搬到餐桌的产业而发展,并作为提供给人们动物蛋白质的供给手段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以简单为美味,以自然为美味,日本料理之所以逐渐在世界各地蔚然成风,受到越来越多人的喜爱,原因在此。而这其中,寿司尤其是这种美食简约哲学的极致表现。然而,吃寿司的门道却并不简单。
比起单单切片、沾酱油与山葵生食的生鱼片来,同样以活生鱼鲜为最主体表现的寿司,加上醋饭、山葵以及揉捏、卷切等工夫,依旧是简,却更多了耐人咀嚼的层次、丰富性与艺术性,魅力无敌。尤其深冬季节,所有鱼类为抵抗寒冬,周身积蓄起一层厚厚鱼脂,美味更是不同凡响。
回忆印象中所经历的好寿司,从外表上看,一致干干净净漂漂亮亮,微微闪烁着清朗的光泽。入口后,随着饭粒与美味在口里的缓缓四散,彷佛犹带生猛活力、新鲜甘美的生鱼,清新微酸、捏得结构松紧恰到好处的醋饭,以及画龙点睛般巧妙扮演着提味提鲜功能的山葵、姜葱末等调味料,逐渐交织成清鲜、肥腴、软嫩、香滑、微酸、甜美、沁凉、辛辣……种种看似对立冲突、却又彼此和谐共鸣的滋味口感,在舌齿间相互激荡交欢,奇妙感受难以言喻。
当时寿司的配料已用上各种刺身,称为“握指”即是现今最受欢迎的寿司,其实;除“握指”之外,尚有“卷指”及“箱寿司”,“卷指”是把饭、青瓜、吞拿鱼、蛋及腌萝卜等材料用紫菜包着。“箱寿司”则先将饭放入木盒中,铺上各式配料加盖力压,然后把木盒寿司抽出切开一块块,由于状若箱子,因而得名。
另外,在一般寿司店可以品尝的“手卷”,其实是“卷指”的一种,话说在公元800年间,由于那些赌徒终日留连赌场TEKKABA,为解决肚饿问题,而又怕饭粒粘着扑克及手指,故用紫菜将之卷起来,方便食用,渐渐便函成为今日的手卷了。
日本人食用生鱼并没有很长的历史实际上,日本人开始食用生鱼,大约是在150年前的事。在那以前,人们把生鱼用盐或醋进行灭菌和加工后食用。在十六世纪中叶出现了酱油,于是,人们开始把切开的生鱼肉蘸上酱油吃,到了江户时代末期(十九世纪中叶),普通百姓似乎已经有了食用生鱼的习惯。但也许应该这样说,鱼类的生食真正在日本各地普及,那还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也就是说,那是在冰箱普及、交通运输手段提高、卫生管理以及垃圾处理等现代化城市功能健全以后的事。当然,不可否认的是,生食文化的形成,是以长期食用鱼类的日本人所具有的关于鱼的知识或技术为基础的。这里举个例子来说吧,在日本,有一种独特的杀鱼方法,即所谓的「活缔」(IKEJIME)。几年前,我曾经在法国的布列塔尼半岛为我的朋友、著名法国菜厨师阿兰·杜卡斯演示过活杀鲈鱼的方法。首先,把鱼从海中捕捞上来后,立刻用钩形的工具破坏鱼的延髓,这时,鱼的心脏还在跳动,接着,切断鱼鳃的大动脉,并割去尾巴,利用鱼本身的心动迅速放掉血液。如果血液在体内流动,就会产生血腥味,同时,如果鱼在死之前乱跳乱蹦,那么鱼的味道就会打折扣。用「活缔」方法对刚捕捞的鱼进行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