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舆情管理培训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网络舆情的形成模式
2. 突发模式 网络舆情形成的突发模式在体现“刺激——反应” 机制时更为明显,其刺激物就是突发事件,网路 上民众的舆情就是反应物。 突发事件一经发生,便在网络上迅速传播,激起 公众的强烈反应,舆情表达集中且剧烈。
(四)网络舆情的形成动因
外部动因:外部动因包括社会环境作用力合网络 空间的舆情空间作用力。 内部动因:内部动因则包括利益需求和心理作用 力,其中,公众自身的利益需求是舆情形成的动 力源头。
(2)网络舆情信息网络地理区域分布(二级指标) 这是对网络舆情信息的空间分布特征进行描述, 用以体现在一段统计时间内某一舆情信息的流通 量在各地理区域上的分布,以此判定信息流通量最 大区域及在该时间段内的扩散趋势及分布范围。 它往往通过IP地址、ID等因素来获取、查询和定 位的。
2.民众关注指标(一级指标) 民众关注指标用来刻画在一段统计时期内民众 对国家各方面舆情信息的关注情况,有助于从 海量的舆情信息中捕捉和发现民众关注的热点 所在,通过密切关注该舆情信息的爆发和演化 规律,以确保舆论安全。
(1)网络舆情信息流量变化(二级指标) 网络舆情信息流量变化是指在一定的统计时期内某 一舆情信息通过互联网不同的数据源通道形成的报 道数、帖子数、博文数等相关信息总量的变化值, 它总是通过WEB页面数的变化来呈现的。 通过WEB页面在不同的统计期内的数值从而形成 的在一段较长时间内连续的WEB页面变化走势, 能帮助评估者挖掘出舆情波动点所在的时间等重要 时期,便于发现舆情信息态势的变化规律。
中科信软培训 www.info-soft.cn
谢谢大家!
中科信软培训 www.info-soft.cn
网络舆情信息的主要来源
网络环境下的舆情信息的主要来源有: 网站新闻评论 论坛与社区BBS 聚合新闻RSS QQ MSN 博客BLOG 微博MicroBlog (后四项被认为是现在最重要的Me Media或We Media, 自媒体)
网络舆情的最新发展
互联网独当一面成为网络舆论独立源头 互动成为网络舆情最主要的特色 互联网与手机结合,网络舆论更具杀伤力 互联网和传统媒体相互借力,放大舆论 调整网络舆论表达形式,抑制“群体极化” 现象
(3)博客通道舆情信息活性 (二级指标)
累计发布博文数量(三级指标) 发布博文数量变化率 累计阅读数量 阅读量变化率 累计评论数量 评论量变化率 累计转载数量 转载量变化率
(4)其它通道舆情信息活性(二级指标) 其他通道:主要包括即时通信软件(QQ、 MSN)、电子邮件、手机短信平台等。 其它通道舆情信息活性值(三级指标)
“新意见阶层”
定义:关注新闻时事、在网上表达意见的网民。 近年来,他们凭借互联网“所有人对所有人的传播” 优势,对中国社会发展中的种种问题畅所欲言,能 在极短时间内凝聚共识,发酵情感,诱发行动,影 响社会。
“新意见阶层” 巨大的舆论能量
在全球金融危机的背景下,中国30多年经济增长和社会 转型所积累的各种矛盾凸显,在有些时候、有些地方呈 现激化态势。 网民的表达意愿和参与意识持续高涨,踊跃发声建言。 在一系列突发事件上,“新意见阶层”进一步显示出巨 大的舆论能量。 政府一方面强化网络管理,以抑制过于偏激的言论;另 一方面对网络舆论的反应提速,从中央到地方初步形成 了政府对网络民意的监测、反馈和吸纳机制。 案例:拆迁之痛。
二、网络舆情的评估
(一)网络舆情的评估指标
舆情评估是一项需要综合考虑多方面因素和变量 的系统工程。 网络舆情评估四个一级指标: 传播扩散、民众关注 、内容敏感 、态度倾向
1.传播扩散指标(一级指标) 传播扩散指标是影响网络舆情信息安全的重要 指标之一,它用来刻画某一具体的舆情事件或 细化主题的相关信息在一定统计时期内通过互 联网呈现的传播扩散状况。
2.舆情的分析与研判
对调查获取后的舆情,应该组织专人或委托专门 机构进行分析和评估。舆情分析的重点是舆情发 展的未来态势,包括舆论发展的方向、强烈程度, 以及对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的影响,尤其是 对社会稳定是否存在着潜在危险。 舆情研判的标准是看舆情的发展是否符合舆论引 导的目的。
特别提醒:
(1)论坛通道舆情信息活性(二级指标) 累计发布帖子数量(三级指标) 发帖量变化率 累计点击数量 点击量变化率 累计跟帖数量 跟帖量变化率 累计转载数量和转载量变化率
(2)新闻通道舆情信息活性(二级指标)
累计发布新闻数量(三级指标) 发布新闻数量变化率 累计浏览数量 浏览量变化率 累计评论数量 评论量变化率 累计转载数量 转载量变化率
(1)舆情的收集 ②把握有价值舆情点收集网络舆情 舆情热点 舆情焦点 舆情兴奋点 舆情波动点 舆情重点 舆情诱发点
(1)舆情的收集
③不同阶段采取不同方式收集网络 舆情信息 舆情酝酿阶段 舆情初现与发展阶段 舆情形成与外显阶段
(2)舆情的整理 经过搜集而获得的原始舆情信息和样本通常是 繁杂无序且真假混合的,因此需要进行整理。 整理的过程就是信息和信息样本的组织过程, 目的就是使信息从无序变为有序,成为便于分 析评估的形式。
舆情收集和整理
舆情分析和研判
舆情总结和报告
图2.1 网络舆情的评估流程
1.舆情的收集与整理
舆情信息的收集,也就是进行舆情艘搜寻、调查 和采集。 应该组织专人或委托专门机构,建立健全舆论信 息网络。
(1)舆情的收集 ① 抓住关键渠道收集网络舆情信息
中央重大政策和改革措施的出台所引发的舆情,以主流媒体、 政府重点新闻网站为主要挖掘渠道。 与社会民众切身利益相关性较强的政策、做法所引发的舆情, 以权力部门的相应网站为主要挖掘渠道。 国内外要闻、重大事件的跟踪报道、热点评论等,以新闻网站 为主要挖掘渠道。 社会热点问题以及突发事件, 以虚拟社区的热门版块和BBS 跟帖为主要挖掘渠道。 小道消息、谣传、各种议论的集散地, 蕴含着倾向性、苗头 性的舆情信息, 并通过转载扩大影响, 以个人网页为主要挖掘 渠道。 社会思潮以及理论动态舆情, 以学术类理论网站和社科类言 论网站为主要挖掘渠道。
无论如何,政府官员或者 新闻发言人不可用“无可 奉告”来抵挡公众及新闻 媒介——鸵鸟政策。 (即不敢正视现实的政策, 据说鸵鸟被追急时,就把 头钻进沙里,自以为平安 无事) 气急败坏的否认不但于事 无补,反而“越描越黑”。
应对网络舆情的20字建议
高度重视 第一时间 尊重事实 科学应对 民生情怀
第一级指标 传播扩散
第二级指标 流量变化 网络地理区域分布
第三级指标 流通量变化值 网络地理区域分布扩散程度 累计发布帖子数量 发帖量变化率 累计点击数量
论坛通道舆情信息活性
点击量变化率 累计跟帖数量 跟帖量变化率 累计转载数量 转载量变化率 累计发布新闻数量 发布新闻数量变化率 累计浏览数量
民众关注
“新意见阶层”关注什么?
政府官员违法乱纪行为 涉及代表强制国家机器的政法系统、公检法、城管 队伍、拆迁办等 涉及代表特权和垄断的政府部门、央企 衣食住行等全国性的民生问题 社会分配不合理、贫富分化 涉及国家利益、民族自豪感 重要或敏感国家、地区的突发性事件 影响力较大的热点明星的火爆事件
3.内容敏感指标(一级指标) 网络舆情信息内容敏感是指某一特定的网 络舆情信息内容可能造成的危害程度。 网络舆情信息内容敏感性 (二级指标) 网络舆情信息内容敏感程度 (三级指标)
4.态度倾向指标(一级指标)
态度倾向指标用以刻画针对某一特定的网络舆情 信息,民众所持有的观点态度(即民意)倾向。 网络舆情信息态度倾向性 (二级指标) 网络舆情信息态度倾向程度 (三级指标)
一、网络舆情的形成
(一)网络舆情的传播特征
现代传播技术的发展,大大改变了媒介传播的方 式和格局。 随着全球卫星系统的发展和成熟以及个人电脑的 普及和网络信息传输速度的迅速提高,一个以网 络媒体为主、其他媒体为辅的全球大众传播格局 正在形成。
1.传播的爆炸性 2.主体的隐蔽性 3.信源的模糊性 4.网民的互动性 5.意见的指向性 6.影响的显著性
(二)网络舆情的形成过程 从网络舆情形成的结构特征来看,网络舆情 的形成是一个“线性过程”,网络舆情形成 的每个阶段环环相扣。
公共事务 发生
刺激性 信息传播
个人情绪 态度和意见 的形成
网络互动
网络舆情 的形成 与表达
图1.1 网络舆情形成的线性过程
(三)网络舆情的形成模式
1.渐进模式 一般情况下,网络舆情的形成会呈现出一个渐进的 过程。 在社会矛盾的形成和积累之下,指向某种矛盾的舆 情在暗暗地滋生和积累,经历有无到有、由弱到强、 由隐匿到公开的过程,最终可能会以某一公共事务 为导火索而在网络上爆发出来。
“群体极化”(Group Polarization)
“群体极化”(Group Polarization),指群 体中原已存在的倾向性通过相互作用而得到 加强,使一种观点朝着更极端的方向转移, 即保守的会更保守,激进的会更冒险。 互联网的匿名环境、海量帖文的气氛渲染, 观点相近人群的频繁沟通,更容易产生“群 体极化”,并可能发展为人身攻击,甚至威 胁社会正常秩序。(传播学者詹姆斯·斯托 纳)
新闻通道舆情信息活性
wenku.baidu.com
浏览量变化率 累计评论数量 评论量变化率 累计转载数量 转载量变化率 累计发布博文数量 发布博文数量变化率 累计阅读数量
博客通道舆情信息活性
阅读量变化率 累计评论数量 评论量变化率 累计转载数量 转载量变化率
其它通道舆情信息活性
其它通道舆情信息活性值
(二)网络舆情的评估流程
网络舆情评估的流程,大体包括三个基本环节, 如图2.1所示:
网络舆情管理
中科信软培训 www.info-soft.cn
目 录
一、网络舆情的形成 二、网络舆情的评估 三、网络舆情的引导 四、网络舆情危机应对
舆情:就是舆论的实际情况,又称为社情民意,是 公众的意愿和态度,包括公众对各种政治和社会现 象及问题的认识或看法,是群众心理、情绪、意见、 要求和思想的综合表现。 网络舆情:是指在互联网背景之下,众多网民对社 会(现实社会、虚拟社会)各种现象、问题所表达 的信念、态度、意见和情绪表现的总和,简言之, 即网络上的社情民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