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文言文的四字口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习文言文的四字口诀
首览全篇,掌握大意。句不离段,词不离句。难解句子,前后联系。跳跃句子,补出本意。人名地名,不必翻译。省略倒装,都有规律。常见虚词,因句而异。实词活用,考察全句。领会语气,句子流利。对照原文,尽量直译。
一、作者及作品
1、《与朱元思书》
吴均,字叔庠,吴兴故鄣(今浙江安吉)人,南朝梁文学家、史学家。他著有《齐春秋》。文题理解:“与”给予;“书”;信;题意:给朱元思的一封信。
2、《五柳先生传》
陶渊明,东晋文学家。名潜,字元亮。陶渊明开创了田园诗派,是著名的“田园诗人”。代表作有《归园田居》《饮酒》《五柳先生传》《桃花源记》等。文题理解:这是一篇别具一格的传记文章,是陶渊明托名五柳先生给自己写的自传,传中的五柳先生是一个理想与现实相结合的典型人物,从思想、性格、爱好、生活状况等方面塑造了一位独立于世俗之外的隐士形象,表现了安贫乐道的高尚情操。。“传”是记录某人生平事迹的文字。
3、《马说》
韩愈,“唐宗八大家”之首,字退之。唐文学家。世称韩昌黎,又称韩吏部,谥号文,又称韩文公。有《昌黎先生集》。
文题理解:“说”,古代一种议论文体,用以陈述作者对社会上某些问题的观点,类似于现代的杂文。“马说”就是“论马”或“谈马”的意思,其内容是借千里马而发议论。
4、《送东阳马生序》
宋濂,字景濂,号潜溪。浦江(今浙江义乌)人。明初文学家。他家境贫寒,但自幼勤奋好学。他与刘基、高启为明初诗文三大家,被誉为“开国文臣之首”。著有《宋学士文集》。
文体常识:关于“序”:序,是一种文体。多为著作或诗文前的说明性文字,即诗文序。还有赠序,专用于赠别,以表惜别、祝愿、劝勉之意。本文是一篇赠序。
5、《小石潭记》
柳宗元,字子厚。河东人,世称柳河东。唐文学家、哲学家。与韩愈同为古文运动倡导者,世称“韩柳”,同被列入“唐宋八大家”。文学上以散文成就最大。著有《柳河东集》。《捕蛇者说》《永州八记》等均为名篇,其中《永州八记》被视为唐代古文运动中的典范之作,历千年而传诵不息。
文体常识:游记——记述游览经历和地方风光的作品。它可以描写山川景物、名胜古迹,也可以记述社会政治、经济状况和风土人情。笔调清新,形象生动。
二、字音(见课本)
三、释义(见课本)
四、一词多义
1、《与朱元思书》
绝天下独绝(形容词,绝妙。)
猿则百叫无(动词,停止。)
上负势竞上(动词,向上)
横柯上蔽(方位名词,上边,上面)
百一百许里(数词,十的十倍)
猿则百叫无绝(数词,极言其多)
2、《五柳先生传》
如亲旧知其如此(动词,像)
晏如也(名词,……的样子)
得家贫不能常得(动词,得到)
忘怀得失(名词,得到的(东西))
3、《马说》
食一食或尽粟一石(量词,顿,餐)
食之不能尽其材(通“饲”,喂养)
能安求其能千里也(动词,能够)
虽有千里之能(名词,才能,能力)策策之不以其道(动词,用鞭子打)
执策而临之(名词,马鞭子)
4、《送东阳马生序》
患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动词,担心)无冻馁之患矣(名词,忧患)
故故余虽愚
(连词,所以)
余故道为学之难以告之(副词,特意)质援疑质理(动词,询问)
非天质之悲(名词,资质)
至色愈恭,礼愈至(形容词,周到)
至舍(动词)
5、《小石潭记》
从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介词,由)
隶而从者(动词,跟从,跟随)
见下见小潭(动词,显现,呈现)
明灭可见(动词,看见)
可潭中鱼可百许头(副词,大约)
明灭可见(副词,可以)
差参差披拂(形容词,不齐)
其岸势犬牙差互(动词,交错)
五、古今异义词
1、《与朱元思书》
①一百许里(古义为“左右”,表示约数;今常指“应允”,“许多”,“或者”等。)
②鸢飞戾天者(古义为“到,到达”,今常指“罪过”或“乖张”。)
③经纶世务者(古义为为“筹划,治理”,今常指“政治规划”。)
2、《五柳先生传》
①因以为号焉(古义为“以之为,把它作为”,两个词,今常用作一个词,认为)
②或置酒而招之(古义为“有时”,今常用作连词,表选择关系)
③造饮辄尽(古义为“往,到”,今常指“创造,制作”等)
3、《马说》
①一食或尽粟一石(古义为“有时”,今常作连词,表选择关系)
②执策而临之(古义为“马鞭子”,今常指“政策、决策”等)
4、《送东阳马生序》
①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古义为“问”,今常指“敲”等)
②媵人持汤沃灌(古义为“热水”,今常指“汁水”等)
③略无慕艳意(古义为“欣羡”,今常指“鲜艳,艳丽”等)
④日再食(古义为“两次”,今常指“又,再次”等)
5、《小石潭记》
①全石以为底(古义为“以之为,以全石作为”,今义指“认可”)
②潭中鱼可百许头(古义为“约,大约”,今常作能愿动词,可以)
③崔氏二小生(古义为“年轻人”,今常作戏曲用语)
六、通假字
1、《与朱元思书》
①窥谷忘反(通“返”,返回,回去)
②蝉则千转不穷(通“啭”,鸟叫声)
2、《五柳先生传》
3、《马说》
①才美不外见(通“现”,显露,表现)
②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通“饲”,喂养)
③其真无马邪(通“耶”,吗)
④食不能尽其材(通“才”,才能)
4、《送东阳马生序》
①四支僵劲不能动(通“肢”,肢体)
②同舍生皆被绮绣(通“披”,披着)
5、《小石潭记》
①下见小潭(通“现”,露出)
七、词类活用现象
1、《与朱元思书》
①风烟俱净(形容词用作动词,消净,散净)
②任意东西(名词用作动词,往东往西漂流)
③急湍甚箭(副词用作动词,快)
④猛浪若奔(动词用作名词,奔跑的马)
⑤互相轩邈(形容词用作动词,轩,争着向高处伸展。邈,争着向远处伸展)
2、《五柳先生传》
①亦不详其姓字(形容词用作动词,详细地知道)
②亲旧知其如此(形容词用作名词,旧友,故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