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中国版权行业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报告

合集下载

2018年中国短视频行业现状与发展趋势分析

2018年中国短视频行业现状与发展趋势分析
探索期 (2005-2010) 市场启动期 (2011-2015)
高速发展期
(2016-2020)
应用成熟期
(2021-) H VIII
2009年开始,版权影视 成为视频网站发力重点, 竞争之下短视频的用户吸 附力、商业认可度降低 2008年汶川地 震等突发事件 使短视频的传 播价值获得广 泛认可
经过高速发展, 用户稳定,市 场开始成熟
201701-201802中国移动短视频市场 用户人均单日使用时长
短视频综合平台
69.6471.94 55.3256.87 58.3460.86 56.62 50.2348.3247.81 51.3152.51 73.0372.5473.98 67.53 58.54 64.5167.13 51.25 55.6553.2756.90
优酷、土豆、酷6 网等综合视频网 站大力发展拍客 模式,带动UGC 短视频生产
I A
II B
移动互联网技术 快速发展,快 手、秒拍等移动 端短视频应用大 量涌现,吸引资 III 本关注
D
V
市场找到稳定合理的 盈利模式,头部厂商 IPO成功 冰桶挑战、PAPI酱等一 系列短视频内容爆红, 网红效应引发内容上游 快速扩容,市场进入高 速发展
短视频综合平台
2.721 1.566 1.8981.9852.0501.9141.898 2.116 2.2602.441 0.552 0.728 0.827 0.4340.4200.463 3.036 3.341 3.615 1.425 0.932 1.099
201701-201802中国移动短视频聚合平台 月度活跃用户规模
VI
G
VII
NOW !
C
F

中国音乐产业市场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音乐+泛娱乐消费经济引领黄金时代

中国音乐产业市场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音乐+泛娱乐消费经济引领黄金时代

中国音乐产业市场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音乐+”泛娱乐消费经济引领黄金时代“音乐+”泛娱乐消费经济引领黄金时代音乐产业作为娱乐消费经济的生力军,其发展速度连续三年超过GDP增速,“音乐+”泛娱乐消费经济发展模式逐渐兴起,音乐科技创新应用广泛,音乐产业迎来发展黄金时代。

1、“音乐+”产业融合发展释放音乐文化消费潜力2018年中国音乐产业总规模达3747.95亿元,同比增长7.98%,创近5年来增速新高,从细分行业来看,音乐产业核心层、关联层、拓展层产值规模分别为813.47亿元、1834.4亿元和1100.08亿元,所占比重分别为21.70%,48.94%和29.35%,同比增长分别为5.28%,6.78%,12.21%。

拓展层产值增幅较大,得益于占比较大的卡拉OK市场走出行业调整期,不仅传统KTV市场依托智能化、大众化的经营模式迎来了企稳回升,而且围绕手机APP、内容与版权、硬件设备以及O2O运营模式的卡拉OK产业泛娱乐生态圈进一步成熟。

“音乐+”产业融合发展进一步释放音乐文化消费潜力。

2、音乐演出市场规模近70亿,消费群体持续年轻化2018年中国音乐类演出票房总收入68.18亿元,同比增长14.8%。

其中,剧场演出票房收入为25.83亿元,大型演唱会、音乐节票房收入为39.85亿元,Live house票房收入为2.5亿元。

音乐类剧场演出场次达到4.29万场,同比增长73.6%;演唱会消费人群持续年轻化,“95后”占比超过65%。

3、数字音乐产业用户数量红利进入尾声2018年中国数字音乐产业规模达到612.42亿元,同比增长5.5%。

数字音乐用户规模超过5.5亿人,同比增长5.1%,用户增量红利进入尾声,存量用户消费市场成为未来主要增长点。

在用户付费、广告收入、版权运营、电信音乐增值以及泛娱乐数字音乐产业收入构成中,用户付费率由4%增至6%,同比增长25%,市场潜力依然巨大。

数字音乐平台、移动K歌、短视频、泛娱乐直播成为数字音乐娱乐体验的主战场。

新技术在版权产业的应用报告

新技术在版权产业的应用报告

新技术在版权产业的应用“新技术在版权产业的应用”课题组1[内容提要]对新技术在版权产业的应用情况进行梳理和研究,可以为相关部门提供决策信息和依据,助推新技术在我国版权行业得到更好的运用和发展。

本着服务会员、服务行业的宗旨,中国版权协会利用自身会员单位分布领域广、行业多的特点,在广泛调研的基础上,编写了《新技术在版权产业的应用》报告,旨在总结、推广版权行业运用的新做法、新思路,指导版权行业中小企业借鉴行业先进经验,助力我国版权领域创新发展。

[关键词]版权产业发展;新技术;人工智能;区块链一、我国版权产业及相关技术发展概况(一)我国版权产业发展概况版权产业以“版权”为核心,其发展植根于版权创作、保护、运营与管理之中,有赖于版权制度的建立与完善。

版权制度是舶来品,1709年英国颁布《安娜女王法令》,开创了版权保护先河。

版权意识的萌芽,在我国并不算晚,诸子百家于春秋战国时期著书立说,即1本课题调研和报告的编写,得到了国家版权局和中国版权协会领导的关心和支持,成立了由中国版权协会理事长阎晓宏担任主任、中宣部版权管理局局长于慈珂和百度集团副总裁梁志祥担任副主任,版权行业专家担任委员的报告编委会。

在报告编写前,向协会会员中运用新技术比较领先和成熟的单位,发放了调查问卷,新华社、人民网、百度集团、腾讯集团、阿里集团、字节跳动、爱奇艺、阅文集团、掌阅科技、雅昌文化集团、三七互娱、完美世界、网元圣唐、喜马拉雅、蜻蜓FM、快手、斗鱼、虎牙、视觉中国等会员单位积极响应,认真回复了翔实丰富的反馈材料,为报告的成文提供了很大的帮助,在此一并表示感谢。

报告执笔人:连熠于一笑孙泓洋文丽媛通过在作品上署名的方式,表明作者身份或学术派别。

但我国现代意义上的版权制度产生于清朝末年,1910年《大清著作权律》在西学东渐的背景下产生,一直适用至民国初年。

新中国的第一部《著作权法》于1990年制定,并分别于2001年、2010年、2020年进行了三次修改。

23-8 中国统计年鉴数据处理:版权引进和输出情况(仅全国指标,便于2011-2018多年数据分析对比)

23-8 中国统计年鉴数据处理:版权引进和输出情况(仅全国指标,便于2011-2018多年数据分析对比)

2016 2016 本年输出版权 2016 总数
309
306
2
273
222
363
254
9
330
327
3
540
490
25
25
1177
339
168
100
514
141
87
4
2035
1909
16
58
6219
5130
111
2
369
17252
16587
119
251
217
5461
5201
41
174
17
2966
2873
23-8 版权引进和输出情况
(根据中国
统计年鉴 单位:项
数据年度
项目
合计
图书
录音 制品
录像 制品
电子 出版物
2018 2018 本年引进版权 2018 总数 2018 美 国 2018 英 国 2018 德 国 2018 法 国 2018 俄罗斯 2018 加拿大 2018 新加坡 2018 日 本 2018 韩 国 2018 香港地区 2018 澳门地区 2018 台湾地区 2018 其 他 2018 本年输出版权 2018 总数 2018 美 国 2018 英 国 2018 德 国 2018 法 国 2018 俄罗斯 2018 加拿大 2018 新加坡
2232
2101
25
54
46
183
168
1
4
10
165
139
15
3
6
946
917
18
9
2321

我国数字版权保护趋势探析——从流媒体音乐版权谈起

我国数字版权保护趋势探析——从流媒体音乐版权谈起

我国数字版权保护趋势探析——从流媒体音乐版权谈起作者:朱礼敏来源:《传播与版权》 2021年第3期◎ 朱礼敏[摘要]文章通过梳理国内流媒体音乐平台历史沿革与流媒体音乐版权保护现状,总结我国在流媒体音乐领域版权保护的成就与不足,继而窥探我国数字版权保护趋势:继续健全数字版权保护法律法规,深入推进数字版权保护技术在地化。

[关键词]流媒体音乐;数字音乐产业;版权保护趋势[作者简介]朱礼敏(1996—),女,山东临沂人,南京师范大学新媒体与数字出版硕士研究生。

流媒体音乐是指利用流媒体技术,遵循严格的先后时序向使用者连续、实时传输的音乐。

国内的QQ音乐、酷狗音乐、网易云音乐、酷我音乐以及虾米音乐,国外的Apple Music,Amazon Music和Spotify都是知名的流媒体平台。

在国内,流媒体音乐凭着去中心化、交互性、自由选择性和便携性等诸多优点成为如今年轻一代乐迷最主要的音乐获取和聆听方式[1]。

当流媒体音乐凭借其庞大的受众市场慢慢成为当下我国音乐产业发展的主力时,其自诞生之初就牵涉的版权问题不得不引起我们的重视。

过去十年,我国针对版权问题在立法、政策引导与版权保护技术方面做了很多努力。

文章通过梳理流媒体音乐版权保护历史与现状,窥探我国整体数字版权保护的趋势。

一、流媒体音乐平台的历史沿革“流媒体”又被称为“流式媒体”,是指采用流式传输的方式在互联网上播放的媒体格式,它是基于数字信息技术、互联网技术和数字存储技术快速发展背景下的产物。

在我国,流媒体技术应用于音乐领域有着20年的发展历史,在国家政策的引导下,虽然流媒体音乐平台之间的竞争由无序转向有序的商业竞争,但是各平台在资本逐利的驱使下,平台之间的竞争也出现诸如垄断等不良的商业行为。

(一)从在线试听、电子下载到在线播放在线试听是流媒体技术应用于音乐领域最早的尝试之一。

早在20世纪末,就有网站初步应用新兴技术向公众提供在线试听服务,例如中文音乐星空网和九天音乐网。

2018-2024年中 国音频市场全景调查报告

2018-2024年中 国音频市场全景调查报告

2018-2024年中国音频市场全景调查报告在过去的几年里,中国音频市场经历了显著的变革和发展。

从传统的广播电台到如今丰富多彩的在线音频平台,音频内容的传播方式和用户需求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本报告将对 2018-2024 年中国音频市场进行全面的分析和探讨。

一、市场规模与增长趋势在 2018 年至 2024 年期间,中国音频市场规模呈现出持续增长的态势。

随着移动互联网的普及和用户对音频内容消费习惯的养成,音频市场的用户规模不断扩大。

据相关数据显示,2018 年中国音频市场用户规模已经达到了 X 亿人,而到 2024 年,预计将突破 X 亿人。

从市场规模来看,2018 年中国音频市场的总收入约为 X 亿元,而到 2024 年,预计将达到 X 亿元。

这种增长主要得益于以下几个方面:1、移动设备的普及: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的广泛使用,使得用户可以随时随地收听音频内容。

2、内容创新:包括有声读物、知识付费、广播剧、脱口秀等丰富多样的音频内容形式不断涌现,满足了不同用户的需求。

3、技术进步:音频技术的不断提升,如音质优化、智能推荐等,提高了用户体验,吸引了更多用户。

二、用户画像与需求分析1、用户年龄分布音频市场的用户年龄跨度较大,但主要集中在 20-40 岁之间的年轻群体。

这部分用户对新鲜事物接受度高,且在工作和生活中对音频内容有较大的需求,例如用于学习知识、放松娱乐等。

2、用户性别比例男女用户比例相对均衡,但在不同类型的音频内容上,性别偏好有所差异。

例如,女性用户更倾向于情感类、亲子类音频,而男性用户则对财经、科技等内容更感兴趣。

3、用户需求特点用户对音频内容的需求呈现出多样化和个性化的特点。

一方面,他们希望获取有价值的知识和信息,如专业课程、行业讲座等;另一方面,也追求娱乐休闲,如音乐、相声、评书等。

此外,用户对音频内容的质量、主播的声音和表现力等方面也有较高的要求。

三、市场竞争格局在 2018-2024 年期间,中国音频市场的竞争日益激烈。

我国数字版权研究现状、热点及趋势探析——基于文献计量的分析

我国数字版权研究现状、热点及趋势探析——基于文献计量的分析

362021年第5期总第383期VIEW ON PUBLISHING我国数字版权研究现状、热点及趋势探析——基于文献计量的分析文/付姝姣数字资源强有力地推动了数字版权的发展,关于数字版权的概念有很多,大致涉及数字化、专有权利、媒体化、多元化等方面,可将其理解为作者及相关人员所拥有的创作成果在传播利用等方面,受到法律保护的,经济及精神权利的总和[1]。

目前,在国家层面,我国逐步建立起顺应时代潮流、符合国情的版权保护制度;在学术层面,计算机、出版、法学等学科领域都在研究数字版权的发展及保护问题;在出版行业层面,学者从版权保护技术、立法、贸易等角度展开研究。

由此可见,我国数字版权领域正在蓬勃发展[2]。

笔者检索发现,我国现有研究中关于数字版权的综述文献较少,仅有部分作者借助文献计量软件研究国际数字版权的发展情况[3]及定性研究国内数字版权领域的热点问题[4]。

我国数字版权研究自2000年开始,迄今已发展二十余年,对其研究成果进行量化研究有助于探析该领域的发展沿革及研究现状,结合相关文献可预测该领域的发展趋势,并为学者研究和行业发展提供参考。

本研究的具体步骤分为三个阶段:一是以中国知网为数据源,截至2021年1月,篇名检索“数字版权”得到954篇文献;二是将数据导入计量软件SATI、CiteSpace中,对样本数据进行统计分析;三是结合相关文献得到数字版权领域的研究热点及发展趋势。

一、文献数量统计与分析本研究借助文献计量软件SATI统计数字版权研究的逐年发文数量(见图1)。

自2000年起,我国步入数字版权领域。

这时期,互联网的出现使得出版企业开始关注数字出版,电子书等产品随之出现,伴随而来的还有数字版权的发展。

这时期的研究主题主要是数字版权概念解析及应用研究等。

从2001年开始,该领域呈加速发展趋势,原因在于信息网络传播权的提出、产品在线出版的实行和数字侵权行为的泛滥,内外部因素的综合影响促使学界研究数字版权保护和技术等内容。

《2016年中国知识产权发展状况评价报告》发布

《2016年中国知识产权发展状况评价报告》发布

近日,《2016 年中国知识产权发展状况评价报告》发布。

报告从知识产权创造、运用、保护、环境等4 个方面,对全国及各省级区域2016 年知识产权发展状况和2010-2016 年知识产权发展状况进行了较为全面的评价和分析。

同时对全球40 个科技资源投入和知识产权产出较大的国家,从知识产权能力、绩效和环境等3 个维度,进行了国际比较。

报告显示,全国知识产权综合发展水平稳步提升,国际排名进步显著。

一、全国知识产权综合发展水平稳步提升全国知识产权发展状况指数综合利用层次分析法和综合指数法,以2010 年为基期年份,设置2010 年综合及创造、发展、保护、环境等各分项发展指数为100 分,并对2010 至2016 年的全国数据进行测算。

经测算,2010 年以来,全国知识产权综合发展指数稳步上升,2015 年达到187.3分,至2016 年已达到200.3 分。

这种趋势反映出我国知识产权发展状况进入了一个全新的稳步发展阶段。

2010〜2016年全国知识产权综合发展指数变化图知识产权创造、运用、保护和环境水平稳步改善,各项指数基本呈现平稳增长。

知识产权创造发展指数造发展指数自2010 年以来稳步上升,由2010 年的100 分逐年上升至2015 年的164.8 分,2016 年达到189.5 分。

具同比增长 21.5% ,连续 6 年位居世界首位;受理 专利申请 4.1 万件,同比增长 49.9% 。

受理商标注册申请369.1 万件,同比增长 28.4% ,连续 15 年保持世界第一; 我 国申请人提交的马德里商标国际注册申请 3014 件,同比增 长 29.8% ;著作权登记量 200.8 万件,同比增长 22.3% ;植 物新品种权授权2011 件,同比增长 35.2% 。

专利申请结构 进一步优化,发明专利申请比例超过 36%,与 2015 年基本 持平, 较 2010 年提升 11 个百分点。

发明专利平均维持年限 达到 5.88 年,较 2015 年小幅上升。

行业发展现状与市场需求情况分析

行业发展现状与市场需求情况分析

行业发展现状与市场需求情况分析行业发展现状与市场需求情况分析中国是全球第二大经济体,市场需求巨大。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各行各业都在不断迎来空前的发展机遇。

本文将分析一下当前一些行业的发展现状与市场需求情况。

首先,以互联网行业为例。

互联网行业自进入中国市场以来,发展迅猛。

互联网已经成为人们工作、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无论是电商、社交媒体、在线教育还是在线支付等领域,都在快速发展。

市场需求不断增长,这也为企业和创业者提供了更多的机会。

互联网行业的发展壮大,也带动了其他产业的发展,如物流行业、电子商务行业等,它们相互之间形成了紧密的联系,构建了一个完整的产业链。

其次,以新能源汽车行业为例。

新能源汽车是国家推动绿色发展的重要举措之一。

随着环境污染问题日益严重,人们对于环保和节能的意识也在不断增强。

因此,新能源汽车在市场上的需求也日益增长。

政府对于新能源汽车的政策支持力度也越来越大,如补贴政策、购车限制等,都进一步推动了新能源汽车的发展。

同时,随着技术的进步和成本的下降,新能源汽车的性能和价格也得到了提升,使更多的消费者能够接受和购买。

因此,新能源汽车行业具有很大的发展潜力,市场需求也将持续增加。

再次,以文化创意产业为例。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对精神文化需求的增加,文化创意产业正迅速崛起。

文化创意产业包括艺术、设计、影视、游戏等各个领域,它们通过将文化与经济相结合,创造出富有独特性和创新性的产品和服务。

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不仅为人们带来了愉悦的消费体验,还为经济增长带来了新动力。

随着互联网和数字技术的发展,文化创意产业的创业机会和市场需求也不断增加。

人们对于个性化和高品质的文化和娱乐产品的需求越来越高,这为文化创意产业提供了广阔的市场空间。

最后,以健康产业为例。

随着人们健康意识的增强和生活方式的改变,健康产业正迅速崛起。

健康产业包括医疗健康、健身运动、养生保健等各个领域,它们通过提供健康产品和服务,满足人们对健康生活的需求。

中国品牌授权(IP授权)行业发展现状及趋势分析

中国品牌授权(IP授权)行业发展现状及趋势分析

中国品牌授权(IP授权)行业发展现状及趋势分析一、品牌授权综述品牌授权又称品牌许可,是指授权者将自己所拥有或代理的商标或品牌等以合同的形式授予被授权者使用;被授权者按合同规定从事经营活动(通常是生产、销售某种产品或者提供某种服务),并向授权者支付相应的费用—授权金;同时授权者给予人员培训、组织设计、经营管理等方面的指导与协助。

品牌授权不再是少数特殊的人研究的学术领域,许多企业都把品牌授权看作市场营销的重要工具,甚至可以说品牌授权已经成为现代最有力的市场推广和品牌延伸的有效方法之一,并通过日益增加的各种方式加以应用。

品牌授权的方式一般有商品授权、促销授权等,被授权商可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与授权商采用不同的合作方式获取品牌授权,除以上四种通用授权方式外,不同的品牌授权商/代理商根据品牌特点的不同还有各自独特的授权方式。

品牌授权主要合作模式介绍品牌授权主要合作模式介绍资料来源:公开资料,产业研究院整理二、品牌授权行业发展背景1、政策端国家对知识产权保护日益重视,近年来发布了大量相关法律法规,有望进一步推动正版化率。

如《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子商务法》显示,知识产权权利人认为其知识产权被侵害的,有权通知电子商务平台经营者采取删除等必要措施。

近年来中国知识产权保护相关政策梳理近年来中国知识产权保护相关政策梳理资料来源:政府公开报告,产业研究院整理2、社会端文化产业在近年来国家的大力支持下发展迅猛,随着文化产业在近年来国家的大力支持下发展迅猛,随着Z时代经济逐渐独立,以内容创作为时代经济逐渐独立,以内容创作为主的动漫产业也逐步成为文化产业发展的重要引擎。

根据国家统计局对全国6.9万家规模以上文化及相关产业企业调查数据显示,2022年,文化企业实现营业收入121805亿元,比同比增长0.9%,行业整体发展稳定。

分行业类别看,2022年内容创作生产企业实现营业收入26168亿元,同比增长3.4%,占文化产业营业总收入的21.5%,成为文化产业发展的主要推动力。

我国数据资产版权化趋势及监管政策优化

我国数据资产版权化趋势及监管政策优化

国数据市场不仅已经形成,而且以超出法律规制的速度 条款虽有广泛适用性但更有不确定性,其他法律中商业秘
082 2021年7月
招商采购
密的保护模式只能用于少数特定数据资产。
则明确作为法律推理小前提的数据纠纷案件事实才能得
笔者在中国裁判文书网上检索2012年4月—2020年4 出有效的判决结果。
独立于知识产权客体《。民法典》出台后,在探索合理有效 似于作者发表权与出版社出版权间的关系,企业主要通过
的数据产权制度过程中,仍有专家提出“数据产权是集合 《隐私保护协议》或《数据使用声明》等合同进行维护。其
性概念还是独立权利类型”问题,并认为数据产权应参照 二,企业与其他企业数据利益关系,主要有授权合作关系
招商采购
我国数据资产版权化趋势及监管政策优化
浙江财经大学中国政府管制研究院 崔鹤
摘 要:随着我国数字经济发展,数据资产保护问题亟待解决。本文通过实证研究发现我国数据应用与保护已呈现版权
化趋势:数据与我国《著作权法》客体“作品”特征近似;企业数据资产经营及管理与版权运营管理模式相类似;司法机
关数据纠纷解决的立法依据、法律推理及证据审查已经体现出一种准版权思维。由于数据利益所涉权利义务关系复杂,
知识产权较为开放的定义方式。
和并购一体化关系两种,前者通过《许可使用协议》或《合
Hale Waihona Puke 可见,将数据资产作为著作权保护对象符合知识产 作协议》中的许可使用条款来维护,后者则通过并购协议
权法律体系的开放性,而且能使数据保护更具可操作性并 将数据变为自身资产。这也与企业著作权的授权许可使用
与未来技术发展相协调,是新时期立法技术的必然体现。 过程极为类似。其三,企业与政府数据利益关系,其中企业

我国版权产业现状和趋势

我国版权产业现状和趋势

我国版权产业现状和趋势我国版权产业现状和趋势引言版权产业是指通过保护作者的知识产权,促进知识创造、传播及广泛利用而形成的产业。

随着数字技术的发展,版权产业在我国的发展迅速,并成为国民经济中不可忽视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文将对我国版权产业的现状和趋势进行深入分析,以期为相关从业人员提供参考。

第一部分:我国版权产业的现状一、版权产业规模的快速增长近年来,我国版权产业规模快速增长,成为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之一。

根据中国版权协会发布的数据,从2011年到2018年,我国版权产业总产值从1.67万亿元增长至6.74万亿元,年均增长率达到16%以上。

且从产业结构上看,文化传媒产业、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产业、互联网产业是我国版权产业的主要组成部分,其中文化传媒产业增速最快,对整个版权产业的贡献也最大。

二、版权创作和创新力的提升版权产业的发展离不开创作和创新的支持。

我国一直以来重视对优秀作品和创新成果的保护,鼓励作家、音乐家、艺术家等从事创作活动。

目前,我国已经成为世界上创作力最强的国家之一,先后涌现出一大批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文学、音乐、电影等作品。

同时,我国在数字技术领域的创新也取得了巨大成就,诸如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得到广泛应用,为数字版权的保护和市场化利用提供了技术支持。

三、版权保护力度的增强版权产业的健康发展需要良好的法律保护环境。

我国一直以来高度重视版权保护,出台了一系列相关法律法规,并加强了执法力度。

2013年,我国首次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明确了对著作权的保护范围和保护措施,并加强了对侵权行为的打击力度。

2019年,我国又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影产业促进法》,为电影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法律保障。

这些法律的出台和实施有效地增强了版权产业的发展动力和信心。

第二部分:我国版权产业的趋势一、数字化、网络化的发展趋势随着数字技术的飞速发展和互联网的普及应用,版权产业正逐渐向数字化和网络化方向发展。

2018-2024年中 国知识产权小镇产业研究报告

2018-2024年中 国知识产权小镇产业研究报告

2018-2024年中国知识产权小镇产业研究报告在当今知识经济时代,知识产权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知识产权小镇作为一种新兴的产业发展模式,正逐渐在中国崭露头角。

本报告旨在对 2018-2024 年中国知识产权小镇产业进行深入研究,分析其发展现状、特点、面临的挑战以及未来的发展趋势。

一、知识产权小镇的定义与内涵知识产权小镇是指围绕知识产权的创造、运用、保护和管理,集聚相关企业、服务机构和人才,形成具有特色和竞争力的产业集群。

它不仅仅是一个地理上的区域概念,更是一个融合了创新、产业、文化和社区等多种元素的综合性发展平台。

二、2018-2024 年中国知识产权小镇的发展现状1、数量与分布在过去的几年里,中国各地纷纷涌现出众多的知识产权小镇。

这些小镇分布在东部沿海地区、中部经济发达省份以及一些科技创新活跃的区域。

2、产业结构知识产权小镇的产业结构涵盖了知识产权代理、法律服务、信息咨询、技术转移、金融服务等多个领域。

同时,也有不少小镇依托当地的特色产业,如高新技术产业、文化创意产业等,形成了具有特色的知识产权服务体系。

3、创新成果知识产权小镇在创新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果,包括专利申请量和授权量的持续增长,商标注册量的增加,以及版权登记数量的上升。

三、知识产权小镇的特点1、创新驱动以创新为核心驱动力,鼓励企业和人才进行技术研发和创新活动,推动知识产权的创造和应用。

2、产业融合实现了知识产权与相关产业的深度融合,促进了产业链的完善和升级。

3、服务集聚吸引了各类知识产权服务机构的集聚,提供一站式、全方位的服务,提高了服务效率和质量。

4、生态优化注重营造良好的创新创业生态环境,包括政策支持、基础设施建设、人才培养等方面。

四、面临的挑战1、人才短缺知识产权领域的专业人才相对匮乏,尤其是高端人才不足,限制了小镇的发展。

2、资金压力小镇的建设和运营需要大量资金投入,融资渠道有限和资金压力大成为制约因素。

3、服务水平参差不齐部分知识产权服务机构的服务水平和质量有待提高,影响了企业的知识产权保护和运用效果。

中国品牌授权行业现状、行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品牌授权的趋势分析

中国品牌授权行业现状、行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品牌授权的趋势分析

中国品牌授权行业现状、行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品牌授权的趋势分析一、行业发展分析品牌授权(BrandLicensing)是指授权商将自己所拥有或代理的商标、品牌、形象等IP,以合同的形式授予被授权商使用,从而获得许可使用费(Royalty)的经营方式。

IP即知识产权,IP产业源于网络文学,随着互联网的发展,IP的产业链也逐渐衍生到影视、游戏、动漫、音乐、周边商品等领域,现已经形成一套完整的上、中、下游产业链,我国IP授权起步较晚,目前尚处于初级阶段。

授权行业的繁荣有目共睹,在众多授权中,娱乐IP(59%)、艺术(16%)和时尚类IP(15%)三家优势较为突出。

2018更多新兴的国内文娱企业开始涉足IP授权,娱乐IP稳坐头把交椅,江湖地位牢不可破。

IP授权行业是时代发展的产物,国内对IP和授权业务有突飞猛进的认识,过去一年中新加入授权的国产IP增长迅速,份额进一步扩大。

授权红利吸引了国外IP,来自其他国家的IP增长同样很快,达到10%,活跃在我国授权市场上的IP国别涉及32个国家和地区,其中主要国别为美国(39%)、中国大陆(28%)、日本(10%)、英国(5%)、韩国(5%)和港澳台地区(3%)。

国内外IP授权竞相逐利,推动授权行业迅速繁荣发展。

经调查,品牌授权交易中的授权金并无明码标价可言,每笔授权交易因为IP知名度、授权产品品类、被授权商知名度、销量额、授权金收取比例等多种不同因素导致授权金不同,每笔授权交易都有其独特性。

对国内市场而言,IP授权还是新兴产物,交易模式相对单一,有87%的企业授权金仍沿用传统模式,即保底授权金+超出保底部分按销售额(批发或者零售)一定比例进行收取。

此外,版权方和被授权商进行资源互换,联合推广的方式,也进一步流行。

相信随着IP授权市场不断成熟,交易模式也会日趋多样化。

目前国内文化IP市场规模巨大,且处于成长期,大型的互联网平台正积极布局文化IP市场。

阿里、京东均以大数据为基础,为文化IP内容方、品牌方提供在线授权交易服务、联合营销服务,通过连接内容和电商,致力于引进包括影视剧、动漫、游戏、艺术等在内的优质文化IP,搭建了IP经济生态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8年中国版权行业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报告正文目录环境日益改善,版权市场迎迅猛发展 (5)中国版权市场环境持续改善 (5)版权产业迅猛发展,网络版权成为中坚力量 (9)中国版权市场趋势 (12)图片版权市场:读图时代,行业高速增长 (13)图片行业快速发展,市场潜力巨大 (13)市场集中度提升,龙头受益 (15)技术发展刺激需求,图片价值日益凸显 (17)影视版权市场:互联网助力,C端付费高速增长 (19)多年治理初见成效,版权保护仍任重道远 (19)影视行业发展进入换挡期,C端付费进入黄金时代 (20)下游景气带动版权内容爆发 (26)主要公司分析 (28)视觉中国 (28)捷成股份 (29)快乐购 (30)风险提示 (30)图表目录图表1:版权的表现形式 (5)图表2:版权按照使用权利分类 (6)图表3:版权按照表现形式分类 (6)图表4:版权市场环境不断改善 (7)图表5:三个角度看版权市场变迁 (8)图表6:国家版权保护政策汇总(2011-至今) (8)图表7:中国版权行政执法处罚数量呈现逐年递减趋势 (9)图表8:全国版权登记总量状况 (10)图表9:全国出版业市场规模变化 (10)图表10:中国网络版权行业规模及增速 (11)图表11:美国网络版权行业规模及增速 (11)图表12:中国网络版权的市场结构 (12)图表13:美国网络版权的市场结构 (12)图表14:智研咨询测算图片市场规模及增速 (14)图表15:中泰证券测算图片市场规模及增速 (14)图表16:中国广告市场规模、增速及GDP占比 (15)图表17:中国图片市场潜在规模测算(单位:亿元) (15)图表18:2014年前后正版图片市场格局 (16)图表19:视觉中国营收及净利情况(百万元) (17)图表20:全景网络营收及净利情况(百万元) (17)图表21:新媒体对图片需求激增 (18)图表22:一图胜万言 (18)图表23:原创图片价值不断凸显 (19)图表24:影视版权保护重大事件 (20)图表25:电影市场规模及增速 (21)图表26:影视剧市场规模及增速 (21)图表27:影视剧在台端与网端的市场规模 (22)图表28:不同渠道人均观看时长 (22)图表29:在线视频行业规模及增速 (23)图表30:在线视频用户规模 (23)图表31:网络视频广告收入规模 (24)图表32:网络视频广告收入结构 (24)图表33:爱奇艺会员收入快速增长 (25)图表34:付费会员月度ARPU值(元) (25)图表35:我国视频付费用户数量及预测 (25)图表36:国内视频网站内容支出情况 (27)图表37:美国互联网公司内容预算开支 (27)图表38:影视行业产业链框架图 (28)环境日益改善,版权市场迎迅猛发展中国版权市场环境持续改善版权又称著作权,是知识产权的一种,指文学、艺术、科学作品的作者对其作品享有的专有权利,属于无形财产权。

在中国,著作权是自动取得的,并且著作权人可以自由选择是否进行著作权登记。

著作权可以表现为以下三种形式:图表1:版权的表现形式版权可根据使用权利及表现形式进行分类。

根据权利可分为发表权、署名权、修改权、复制权等;根据表现形式可分为文字作品、影视、游戏、音乐等。

本篇报告主要按表现形式分类,重点分析图片及影视版权市场。

图表2:版权按照使用权利分类图表3:版权按照表现形式分类长久以来,中国版权市场盗版现象较为严重,屡禁不止,源于其庞大的市场基础。

(1)从市场环境来看,相关政策及法律不健全;(2)从商品特性方面来看,盗版与正版互为替代品,且盗版成本远远低于正版,价格优势更为明显;(3)从需求方来看,中国长期以来追求粗放式的增长,创新相对来说不被重视,民众版权意识相对薄弱,在选择购买盗版和正版时以价格为唯一因素进行考量;(4)从供给方来看,盗版成本较低,且法律保护长期滞后,监管机制不够严密,使得大量盗版供应商进入该市场,与此同时,版权所有者维权成本较高。

随着技术进步、消费升级、相关政策及法律不断完善,版权市场环境不断改善,中国版权市场迎来迅猛发展。

图表4:版权市场环境不断改善我们可以从三个角度看版权市场的变迁:图表5:三个角度看版权市场变迁三次修改《著作权法》,从法律角度彰显国家正版化决心,政策逐渐完善。

除了三次大的修改,国务院、国家版权局、广电总局等部门还出台多项配套政策。

图表6:国家版权保护政策汇总(2011-至今)全国行动打击盗版,将正版化逐步落实。

相关部门进行了多次打击盗版的专项整治行动,2013年至2018年,全国各级版权执法部门共查处包括网络案件在内的各类侵权盗版案件22568起,依法关闭侵权盗版网站3908个,共公布重点作品预警名单29批、731部,下线盗版链接600余万条,网络版权环境有了很大的改善。

中国社会版权意识觉醒,相关反盗版技术日益成熟。

随着意识觉醒及技术成熟,反盗版成本逐渐降低,行政执法处罚件数呈现逐年递减趋势。

图表7:中国版权行政执法处罚数量呈现逐年递减趋势版权产业迅猛发展,网络版权成为中坚力量近年来,中国版权市场迅猛发展,全国版权自愿登记数量以及行业规模逐年上升。

从登记数量来看,2016年首次突破200万,增速明显提升;行业规模来看,增速整体平稳,维持高于GDP增速增长。

图表8:全国版权登记总量状况图表9:全国出版业市场规模变化网络版权成为版权产业的中间力量。

在2006年-2017年的十多年年间,我国网络核心版权产业行业规模从2006年的163.8亿元增长到2017年的6365亿元,年增长率保持在30%以上,产业规模增长超过了30倍,形成了泛娱乐等跨界版权运营的独特商业模式,并且带动了智能硬件、线下IP授权开发等实体经济转型升级,已经成为中国经济增长的新动能。

图表10:中国网络版权行业规模及增速中美网络版权产业对比:中国正迎头赶上,产业结构差异较大。

美国2016年网络版权产业规模在1011亿美元,同比增长13.4%,中国市场规模已逐步接近美国市场,且中国仍将保持相对高速的增长。

图表11:美国网络版权行业规模及增速从网络版权的市场结构来看,中国形成了游戏与广告双强的格局,网络视频的规模增长较快,网络音乐市场相比美国仍有差距;美国则是网络广告独大的格局,网络视频也增长较快,但几乎没有网络文学市场。

图表12:中国网络版权的市场结构图表13:美国网络版权的市场结构中国版权市场趋势趋势一:版权市场正版化趋势进一步加强,版权付费成为主流。

以网络视频行业为例,近年来各大视频网站不断积累优质内容,慢慢养成用户付费习惯。

2013年,付费用户开始成为网络视频行业核心增长动力,各大视频网站组建了反盗版联盟,坚决打击盗版视频。

2017,网络视频有效付费用户规模预计达1.15亿,同比增长超50%。

版权保护机制日益完善,新技术投入反盗版斗争。

版权保护的机制体制将随着时代的变化适时而变,及时补足法律盲点。

利用新技术自动鉴别盗版作品、产品也将成为重要的维权手段,在降低维权成本的同时提高维权效率。

趋势三:中国版权市场更加开放,版权贸易机制更加健全。

随着版权市场进一步完善,创新积极性将进一步被激发,版权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也会相应提升,将有越来越多的优秀国内版权输出。

与之相匹配,中国的版权贸易机制也一定会更加健全,从而推动中国文化走向世界。

图片版权市场:读图时代,行业高速增长图片行业快速发展,市场潜力巨大中国视觉素材行业起步晚,目前处于高速成长期。

赛迪顾问在2013年发布的《中国图像素材行业研究报告》中指出2012 年行业整体规模约10亿元,未来几年有望保持40%左右的高速增长。

智研咨询预测2018年市场规模有望达81亿元,未来仍将保持超20%的增速。

我们测算2018年图片市场规模有望超65亿元,未来三年有望保持20%-30%的复合增速,但目前盗版问题依然较为严重图表14:智研咨询测算图片市场规模及增速图表15:中泰证券测算图片市场规模及增速图片素材交易与整个文化传媒市场的发展息息相关。

普华永道发布的《2012-2016年全球娱乐及媒体行业展望》指出,2011年图片市场规模在广告市场规模中占比不足0.5%,即不足2亿美元;同期,美国的图片行业市场规模占广告市场规模比例为2.4%,市场规模约40亿美元。

全球图片市场在经历20多年的发展仍能保持20%以上的发展,中国图片市场处于刚刚起步阶段,未来潜力巨大。

2017年中国广告市场规模约6896.41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6.3%,维持了与GDP接近的增速,占GDP比重为0.83%,广告市场规模占GDP比重未来有望维持在0.8%以上。

图表16:中国广告市场规模、增速及GDP占比2012年以来,中国广告市场规模占GDP比重稳定在0.8%-0.9%区间范围,假设广告市场占GDP比重稳定,未来五年保持5.5-6.5%的年复合增长率,则到2022年广告市场规模有望达8855亿-9962亿元,随着国内版权保护加强,图片市场占比达到1.5%-2.5%,则对应图片市场潜在规模为130亿-255亿元。

图表17:中国图片市场潜在规模测算(单位:亿元)市场集中度提升,龙头受益在2014年前后,视觉中国占据国内商业类视觉素材市场份额超过50%,媒体类视觉素材份额超过30%,龙头地位不可撼动。

公司借壳上市后加速发展,排除非市场化特性的新华社,我们预测视觉中国在正版图片交易市场公司实际市占率超50%。

图表18:2014年前后正版图片市场格局目前国内上市的相关公司除了主板的视觉中国,还有新三板的全景网络。

根据公开披露的数据,视觉中国近几年发展较快,而全景网络则呈现较大波动性。

从市场影响力层面看,视觉中国也远超竞争对手,其图片在自媒体等新兴领域随处可见。

市场集中度进一步提升。

图表19:视觉中国营收及净利情况(百万元)图表20:全景网络营收及净利情况(百万元)技术发展刺激需求,图片价值日益凸显互联网与影像技术迅速发展,图片需求日益旺盛。

消除地域限制,交易更为高效、便捷、畅通。

随着互联网技术兴起,图片素材行业从最初的底片、CD 交易形式发展到基于电子商务平台的在线图片库时代。

在美国新兴的图像电子商务公司如GettyImages和Corbis仅用几年时间就超越众多传统图片库公司,成为行业龙头。

依托互联网,图像交易消除地域限制,运营更为高效、便捷、畅通。

新媒体爆发式增长,4G网络打破带宽限制,图片需求激增。

移动互联时代,智能手机进入千家万户,互联网普及率迅速提升,以微信、微博、今日头条等为代表的新媒体实现了爆发式增长,同时4G网络打破带宽限制,相比文字拥有更多丰富展现形式、信息量更大、传播效率更高的图片需求激增。

图表21:新媒体对图片需求激增一图胜万言,视觉内容深刻影响信息传播,文字文化转向图像文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