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线菌和细菌的异同点
细菌、酵母菌、霉菌和放线菌接种方法和形态观察
![细菌、酵母菌、霉菌和放线菌接种方法和形态观察](https://img.taocdn.com/s3/m/d1a45cd1aef8941ea76e05cf.png)
注意:由于实验内容较多,所以我们只要把蓝色字体部分写在实验报告上即可,黑体字部分自己看一下。
由于11-13周为教学质量检查周,督导随时可能来查,所以预习报告还是要写。
细菌、酵母菌、放线菌和真菌接种方法和形态观察一、微生物的接种技术1 目的1.1学习掌握微生物的几种接种技术1.2 建立无菌操作的概念,掌握无菌操作的基本环节2 基本原理将微生物培养物或含有微生物的样品在无菌条件下移植到培养基上的操作技术称为接种。
接种的关键是严格进行无菌操作。
常用的接种方法有斜面接种、液体接种、穿刺接种、平板接种和固体接种等。
3 实验材料3.1 菌种: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啤酒酵母、玫瑰暗黄链球菌、曲霉、荨麻青霉的斜面培养物3.2 培养基:营养琼脂培养基、马铃薯葡萄糖琼脂培养基及高氏1号培养基的斜面和平板3.3 试剂:5ml无菌生理盐水试管3.4 仪器与其他用品酒精灯、记号笔、试管、橡胶塞、试管架、接种环、培养皿、超净台等。
4 操作步骤4.1 斜面接种法斜面接种法主要用于传代活化、纯化培养、鉴定或保存菌种。
通常先从平板培养基上挑取分离的单个菌落,或挑取斜面,液体培养基中的纯培养物接种到斜面培养基上。
操作应在无菌室、接种柜或超净工作台上进行。
4.1.1准备工作将菌种斜面培养基(简称菌种管)与待接种的新鲜斜面培养基(简称接种管)持在左手拇指、食指、中指及无名指之间,菌种管在外侧,接种管在内侧,斜面向上管口对齐,并能清楚地看到两个试管的斜面,注意不要持成水平,以免管底凝集水浸湿培养基表面。
4.1.2接种环灭菌右手持接种环柄,将接种环垂直放在火焰上灼烧。
镍铬丝部分(环和丝)必须烧红,以达到灭菌目的,然后将除手柄部分的金属杆全用火焰灼烧一遍。
4.1.3拔管塞和烧烤试管口用右手的小指和手掌之间及无名指和小指之间拨出试管棉塞,将试管口在火焰上通过,以杀灭可能沾污的微生物。
4.1.4接种环冷却和取菌将灼烧灭菌的接种环插入菌种管内,先接触无菌苔生长的培养基上,待冷却后再从斜面上刮取少许菌苔取出。
放线菌、蓝细菌等原核微生物
![放线菌、蓝细菌等原核微生物](https://img.taocdn.com/s3/m/1a542776f242336c1eb95e84.png)
二、放线菌放线菌由于菌落呈现放射状而名。
它是个革兰氏染色阳性的原核生物类群。
放线菌是一类呈菌丝状生长、以孢子繁殖和陆生性强的原核微生物。
放线菌与细菌有许多共同特点:(1)都有原核;(2)菌丝直径与细菌相仿。
(3)细胞壁主要成分是肽聚糖,大多数是革兰氏阳性菌。
(4)核糖体为70S。
(5)最适生长PH值与多数细菌的生长PH相近,一般呈微碱性。
(6)凡细菌所敏感的抗生素,放线菌也同样敏感。
(7)对溶菌酶敏感。
放线菌在自然界分布很广,如土壤、水域、空气、食品、动植物的体表和体内,尤其适宜在含水量较低、有机物丰富的中性或偏碱性土壤中生存。
泥土所特有的泥腥味主要是放线菌产生的代谢物引起的。
放线菌突出特征之一是能产生各种抗生素。
目前使用的60%以上的抗生素是由放线菌产生的。
放线菌与农业的关系也极为密切。
如农用链霉素、红霉素、氯霉素、土霉素、金霉素、卡那霉素、庆大霉素、井岗霉素等。
少数防线菌能引起植物病害,如马铃薯和甜菜的疮痂并等。
(一)放线菌的形态特征放线菌的形态多样,有杆状或丝状,大部分放线菌菌体由分枝状丝状物组成,称为菌丝,许多菌丝聚集在一起,形成菌丝体。
单细胞;革兰氏阳性;不能运动;原核。
以链霉菌为例来阐述防线菌的一般形态构造。
链霉菌细胞呈分枝丝状。
按菌丝形态和功能分为基内菌丝、气生菌丝和孢子丝。
1.基内菌丝:生长在培养基内部或表面,无横隔,细胞内有多个原核。
长度不定,菌丝直径0.5—1微米,颜色较浅。
可产生黄、红、紫等各种颜色的水溶性或脂溶性色素,使培养基着色。
基内菌丝的主要功能是吸收营养和排泄代谢物。
2.气生菌丝:基内菌丝长出培养基后伸向空间,并分化出较粗、颜色较深的气生菌丝。
气生菌丝的主要功能是分化形成孢子丝。
3.孢子丝:孢子丝是气生菌丝生长到一定阶段特化形成的丝状物。
孢子丝的形态和排列方式多样。
有直立、波曲、钩状、螺旋状、丛生、轮生等,其中螺旋状最常见。
孢子丝的主要功能是形成孢子,起繁殖作用。
孢子丝生长到一定阶段就产生分生孢子。
放线菌(1)
![放线菌(1)](https://img.taocdn.com/s3/m/2312826f1a37f111f0855b51.png)
配方二 面粉琼脂培养基
面粉 60克 琼脂 20克
水 1000毫升
把面粉用水调成糊状,加水到500毫升,放在文火上煮30分 钟。另取500毫升水,放入琼脂,加热煮沸到溶解后,把两液调 匀,补充水分,调整pH值到7.4,分装,灭菌,备用。
与人类的关系
放线菌常以孢子或菌丝状态极其广泛地存在于自然界,土壤 中最多,其代谢产物使土壤具有特殊的泥腥味。
核酸类抗生素:这类抗生素含有核酸类 似物的衍生物,作用于病原菌的去氧核 糖核酸合成系统,抑制其前驱物或酵素 的合成,如保米霉素。 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它是由 12 个以上的 碳原子组成,且形成环状结构,通常可 和细菌的 50 核糖体亚基结合,以阻断蛋 白质的合成,如红霉素。
多烯类抗生素:由 25 ~ 37 个碳原子组成 的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含有 3 ~ 7 个相邻 的双键,可与病原真菌细胞膜上的类固
4、孢子的鞭毛同细菌鞭毛 5、核糖体为70s
放线菌
光学显微镜下的放线菌
放线菌在固体培养基上形成 与细菌不同的菌落特征,放 线菌菌丝相互交错缠绕形成 质地致密的小菌落,干燥、 不透明、难以挑取,当大量 孢子覆盖于菌落表面时,就 形成表面为粉末状或颗粒状 的典型放线菌菌落,由于基 内菌丝和孢子常有颜色,使 得菌落的正反面呈现出不同 A:诺尔斯氏链霉菌; 的色泽。 B:皮疽诺卡氏菌; C:酒红指孢囊菌; D:游动放线菌; E:小单胞菌; F:皱双孢马杜拉放线菌
放线菌的基本形态
2. 气生菌丝(aerial hyphae):
• 由营养菌丝长出培养 基外,伸向空间的菌丝。 略粗于基丝0.5-1.2μm, 也有色素产生。 • 功能:气生菌丝生长 到一定阶段可分化出繁殖 结构,即孢子丝。
3. 孢子丝
苏科版生物七年级下册 5.13.2 土壤里的微生物 教案
![苏科版生物七年级下册 5.13.2 土壤里的微生物 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15ad1d6090c69ec3d5bb7573.png)
第2节土壤里的微生物知识目标:说出土壤里主要的微生物类群;说出细菌的三种形态和基本结构,并与植物细胞、动物细胞比较细胞结构的异同点;说出放线菌的结构特点;描述微生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及其与人类的关系。
能力目标:通过观察示意图和与动植物细胞进行比较,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掌握细菌和放线菌的特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对细菌和放线菌的研究,认同土壤里微生物的多样性及其对生物圈的平衡和稳定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重点难点:教学重点:细菌、放线菌的主要特征。
教学难点:细菌与植物细胞、动物细胞比较细胞结构的异同点教学过程:导入:师:这是什么?哪些生物生活在土壤中?这块土壤中有生物吗?生:没有/有。
细菌、真菌、放线菌等。
师:你能看见或看清这些小生物吗?生:不能。
师:我们通常称它们为微生物。
土壤里有了这些微生物,变得更加肥沃了,你知道其中的原因吗?生:它们能分解植物的枯枝烂叶,动物的遗骸等,将土壤中的有机物分解成无机物,增加了土壤的肥力。
师:这些微生物都长什么样?它们有哪些用途?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来揭开它们的神秘面纱。
请同学们快速预习课本97页《土壤里的微生物》,快速回答屏幕上的问题。
土壤中数量最多、分布最广的微生物是让泥土独具“泥土芬芳”的微生物是新课:一、认识细菌:师:细菌在生物圈中数量最多,占土壤微生物总量的70%~90%。
土壤里的细菌那么多,想来观察细菌应该不是难事,我们用什么工具观察它们呢?生:细菌个体十分微小,电子显微镜才能观察到细菌的形态和结构。
1、形态特征:观察图13-4细菌的三种形态,了解细菌的形态特征,分析并回答下列问题。
①细菌有哪些形态?②细菌是单细胞生物还是多细胞生物?生:球形、杆形、螺旋形。
根据它们的形态,我们可以分别称它们为:球菌、杆菌、螺旋菌。
2、结构特征:师:不同种类的细菌虽然形态不同,但它们的基本结构却是相同的。
图示“细菌细胞的结构示意图”,思考并回答下列问题细菌细胞中有哪些基本结构?根据表格内容,说说构成细菌的细胞与构成动植物体的细胞有何异同点?填表:通过与动植物细胞比较,我们可以得知细菌也具备基本的细胞结构,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
放线菌和细菌的异同点
![放线菌和细菌的异同点](https://img.taocdn.com/s3/m/40dbc19b51e2524de518964bcf84b9d529ea2c57.png)
放线菌和细菌的异同点
放线菌和细菌是两种不同的微生物,它们存在一些异同点。
相同点:
1. 都是原核生物:放线菌和细菌都属于原核生物,其细胞结构和基本功能与真核生物有很大区别。
2. 都是微生物:放线菌和细菌都是非常小的微生物,只能在显微镜下观察到。
3. 都可引起疾病:放线菌和某些细菌可以引起人类和其他生物的感染和疾病。
异同点:
1. 形态结构不同:细菌呈单细胞结构,其形态可以有球形、杆状、螺旋状等多种形式;放线菌多为链状菌体,由许多细胞组成。
2. 分子生物学特征不同:细菌的基因组较小,一般只有一个圆形染色体和一些质粒;而放线菌的基因组较大,常包含多个线形染色体。
3. 生理功能不同:细菌和放线菌的代谢功能存在差异。
放线菌能够产生多种抗生素等次级代谢产物,在土壤控制有害微生物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细菌能够以各种不同方式进行代谢,例如一些细菌可以进行光合作用。
4. 耐受条件不同:放线菌通常对环境要求较高,对温度、湿度和营养物质等要求较为苛刻;而细菌在适宜的条件下可以在各种环境中生存和繁殖。
需要注意的是,放线菌和细菌种类繁多,存在着大量的亚种和
变种,因此以上的异同点仅仅是一般性的描述,具体情况还需要根据具体的菌种进行具体分析。
放线菌的作用
![放线菌的作用](https://img.taocdn.com/s3/m/22b7c2f6162ded630b1c59eef8c75fbfc77d94df.png)
放线菌的作用放线菌的作用要说放线菌,就要提到一些抗生素,我们知道医生常常用头孢霉素、螺旋素、庆大霉素、利福霉素、链霉素等抗生素为病人治病,使许多病人转危为安,其实生产抗生素的主角就是功勋赫赫的放线菌。
目前已经发现的抗生素有近6000种,其中4000多种是由放线菌产生的。
放线菌也是原核生物,细胞构造和细胞壁的化学组成都与细菌十分相似,因菌落呈放射状而得名。
实际上,它们是细菌家族中一个独立的大家庭,更确切一点来说,它也是属于原核细胞型微生物,如果按照前面提到过的革兰染色法进行分类,是一类革兰氏阳性菌。
不过,放线菌又有许多细菌所没有的特点,一些真菌家族的特征,例如菌体呈纤细的丝状,而且有分枝。
所以从生物进化的角度看,它是介于细菌与真菌之间的过渡类型。
随着微生物分类学的深入研究,确认放线菌属于原核微生物,与细菌的关系比与真菌的关系更为密切,理由如下:有原始核结构,无核膜和核仁;放线菌虽有发育良好的菌丝体,但大部分无隔,为单细胞;放线菌菌丝比真菌细得多,其直径与细菌相似;细胞壁主要成分为肽聚糖,并含有DAP;游动放线菌的鞭毛与细菌鞭毛类似,无“9+2”结构放线菌同大部分细菌一样,对酸敏感,在微碱性条件下生长良好;放线菌属无性繁殖,同细菌,尚未发现其有性世代;对溶菌酶和作用于细菌的抗生素敏感;DNA重组方式与细菌相同;核蛋白体为70S。
放线菌最喜欢生活在有机质丰富的微碱性土壤中,泥土所特有的“泥腥味”就是由放线菌产生的。
它们中绝大多数是腐生菌,能将动植物的尸体腐烂、“吃”光,然后转化成有利于植物生长的营养物质,在自然界物质循环中立下了不朽的功勋。
还有一类叫弗兰克氏菌的放线菌,生长在许多豆科植物的根瘤里,能固定大气中的氮,成为植物能利用的氮肥。
除了生产抗生素外,放线菌在工业上还有许多其他贡献。
例如,利用放线菌还可以生产维生素B12、-胡萝卜素等维生素,生产蛋白酶、溶菌酶,以及用于生产高果糖浆的葡萄糖异构酶等酶制剂。
放线菌和细菌的异同点
![放线菌和细菌的异同点](https://img.taocdn.com/s3/m/adcaf064e55c3b3567ec102de2bd960590c6d982.png)
放线菌和细菌的异同点
放线菌和细菌都是微生物,但两者有着一些显著的异同点。
异同点:
1. 形态结构不同。
细菌呈环状、球状、棒状等形态,大小范围较广,一般为0.5-5微米,表面通常有菌鞭或菌毛。
而放线菌则呈多种形态,如直线式、扭曲式、桥式、藤蔓式等,通常为0.5-1微米宽,2-700微米长,整体呈现为线状。
2. 培养条件有所不同。
细菌对温度和营养物质的要求非常严格,需要在特定的培养基中生长。
放线菌对温度和营养物质的要求相对较低,可以在各种类型的土壤中生长。
3. 代谢不同。
细菌通常以光合作用或腐烂物质为能量来源,其代谢速度相对较慢。
放线菌则是以异养作用为主,代谢速度较快。
4. 生态角色不同。
细菌广泛分布于自然界中,主要分解有机物和分解营养物质。
放线菌则可分解有机物和分解营养物质,同时还能产生抗生素、酶和其他化合物。
5. 影响性质不同。
细菌形成一些经济条件下重要的产物,如牛奶,酸奶和乳酪等。
放线菌被广泛用于生物工程和制药业,以生产一系列药物。
综上所述,放线菌和细菌在形态结构、培养条件、代谢、生态角色和影响性质等方面有着显著的差异。
这些差异使它们有不同的生活方式和应用价值。
微生物复习提纲(名词解释加部分问答)
![微生物复习提纲(名词解释加部分问答)](https://img.taocdn.com/s3/m/0ebd842876a20029bc642d33.png)
复习题1绪论:概念:微生物:是一类肉眼看不见或者看不清的微小生物的总称、种:是一大群表型特征高度相似,亲缘关系及其接近,与同属内的其他物种有着明显差异的菌种的总称。
、新种:是指最新权威性的分类,鉴定手册中从未记载过的一种新分离并鉴定过的微生物.、菌株:表示任何由一个独立分离的单细胞繁殖而成的纯遗传型群体及其一切后代。
1、什么是微生物?微生物包括哪些种类?微生物:是一类肉眼看不见或者看不清的微小生物的总称,包括原核类的细菌,真核类真菌,非细胞类的病毒和亚病毒。
2、微生物五大共性及其对人类的利弊?体积小,面积大:由此产生的其他四大共性。
吸收多,转换快:提供充分的物质基础生长旺,繁殖快:科研周期缩短,空间减小,经费降低。
也会带来极大损失。
适应强,易变异:有益变异可以创造巨大的经济效益。
反之亦然。
分布广,种类多:为未来的研究提供广阔的前景。
3、巴斯德、科赫、列文虎克和李斯特分别对微生物学的发展有哪些贡献?列文虎克:制作了显微镜,开启微生物大门。
巴斯德:证实肉汤腐败原因产生大量细菌的原因只是接种了来自空气中的微生物配种。
科赫:配置培养基,分离纯化了菌种。
李斯特:2。
1细菌:概念:原核生物:广义细菌,指一大类细胞核无核膜包裹,只存在称作核区的裸露DNA的原始单细胞生物、肽聚糖:又称黏肽,胞壁质或黏质复合物,是真细菌细胞壁的中的特有成分、原生质体:在人为条件下,用溶菌酶除尽原有细胞壁或用青霉素抑制新生细胞壁合成后,所得到的仅有一层细胞膜包裹的圆球状渗透敏感细胞,它们只能用等渗或高渗培养液保存或者维持生长。
、球状体:指还残留了部分细胞壁的圆球形原生质体、L型细胞:那些实验室或者宿主体内通过自发突变而形成的遗传性稳定的细胞壁缺损菌株.、拟核:指原核生物所特有的无核膜包裹,无固定形态的原始细胞核。
、糖被:包被于某些细菌细胞壁外的一层厚度不定的透明胶状物、鞭毛:生长在某些细菌表面的长丝状,波曲的蛋白质附属物。
、伴孢晶体:少数芽孢杆菌产生的糖蛋白昆虫毒素,成为X内毒素、菌毛:是一种长在细菌体表的纤细,中空的,短直且数量较多的蛋白质类附属物。
微生物菌落特征形态总结大全(带图片)
![微生物菌落特征形态总结大全(带图片)](https://img.taocdn.com/s3/m/c54b41a8970590c69ec3d5bbfd0a79563c1ed42d.png)
微生物菌落特征形态总结大全(带图片)菌落特征比较:细菌:湿润,粘稠,易挑起放线菌:干燥,多皱,难挑起,菌落较小,多有色素酵母菌:湿润,粘稠,易挑起,表面光华,比细菌的菌落大而厚霉菌:菌丝细长,菌落疏松,成绒毛状、蜘蛛网状、棉絮状,无固定大小,多有光泽,不易挑起细菌:一般形成较小的圆形菌落,颜色有白色、黄色等,表面光滑或不光滑放线菌:菌落背面有同心圆形纹路。
这点可以和细菌菌落区分。
酵母菌:菌落为淡黄色,光滑,半透明,比细菌菌落大。
霉菌:菌落大型,肉眼可见许多毛状物,棕色、青色等,可见黑色的分生孢子群。
对于科学实践中鉴别微生物种类有重要意义。
微生物菌落形态图片菌落特征比较总结菌落特征比较:细菌:湿润,粘稠,易挑起放线菌:干燥,多皱,难挑起,菌落较小,多有色素酵母菌:湿润,粘稠,易挑起,表面光华,比细菌的菌落大而厚霉菌:菌丝细长,菌落疏松,成绒毛状、蜘蛛网状、棉絮状,无固定大小,多有光泽,不易挑起细菌:一般形成较小的圆形菌落,颜色有白色、黄色等,表面光滑或不光滑放线菌:菌落背面有同心圆形纹路。
这点可以和细菌菌落区分。
酵母菌:菌落为淡黄色,光滑,半透明,比细菌菌落大。
霉菌:菌落大型,肉眼可见许多毛状物,棕色、青色等,可见黑色的分生孢子群。
对于科学实践中鉴别微生物种类有重要意义。
微生物菌落形态图片菌落特征比较菌落特征比较:细菌:湿润,粘稠,易挑起放线菌:干燥,多皱,难挑起,菌落较小,多有色素酵母菌:湿润,粘稠,易挑起,表面光华,比细菌的菌落大而厚霉菌:菌丝细长,菌落疏松,成绒毛状、蜘蛛网状、棉絮状,无固定大小,多有光泽,不易挑起细菌:一般形成较小的圆形菌落,颜色有白色、黄色等,表面光滑或不光滑放线菌:菌落背面有同心圆形纹路。
这点可以和细菌菌落区分。
酵母菌:菌落为淡黄色,光滑,半透明,比细菌菌落大。
霉菌:菌落大型,肉眼可见许多毛状物,棕色、青色等,可见黑色的分生孢子群。
对于科学实践中鉴别微生物种类有重要意义。
放线菌和霉菌在形态特征上有何区别?
![放线菌和霉菌在形态特征上有何区别?](https://img.taocdn.com/s3/m/5414ba11854769eae009581b6bd97f192279bfb4.png)
放线菌和霉菌在形态特征上有何区别?
放线菌(Actinobacillus)是一类主要呈菌丝状生长和以孢子繁殖的陆生性较强大的原核生物。
因在固体培养基上呈辐射状生长而得名。
大多数有发达的分枝菌丝。
菌丝纤细,宽度近于杆状细菌,约0.5~1微米。
可分为:营养菌丝,又称基质菌丝,主要功能是吸收营养物质,有的可产生不同的色素,是菌种鉴定的重要依据;气生菌丝,叠生于营养菌丝上,又称二级菌丝。
放线菌的菌落特征是:
A. 纺锤形
B. 不规则
C. 波状
D. 辐射状
霉菌,是丝状真菌的俗称,意即'发霉的真菌',它们往往能形成分枝繁茂的菌丝体,但又不象蘑菇那样产生大型的子实体。
在潮湿温暖的地方,很多物品上长出一些肉眼可见的绒毛状、絮状或蛛网状的菌落,那就是霉菌;曲霉菌检测广泛使用Bio-Rad曲霉菌抗原检测试剂盒(PlateliaTM Aspergillus Ag)。
区别放线菌和霉菌的方法:
霉菌属于真菌,放线菌属于细菌。
放线菌在固体培养基上形成与细菌不同的菌落特征,放线菌菌丝相互交错缠绕形成质地致密的小菌落,干燥、不透明、难以挑取,当大量孢子覆盖于菌落表面时,就形成表面为粉末状或颗粒状的典型放线菌菌落,由于基内菌丝和孢子常有颜色,使得菌落的正反面呈现出不同的色泽。
放线菌的介绍及与细菌的详细比较
![放线菌的介绍及与细菌的详细比较](https://img.taocdn.com/s3/m/1df1a32d7fd5360cba1adba9.png)
土壤中约含放线菌孢子107个。
应用:放线菌对人类最突出的贡献就是它能产生大量的、种类繁
多的抗菌素。放线菌还是酶类、维生素的生产菌;有的放线菌有固 氮能力;放线菌在自然界物质循环中也起着重要作用,由于它们具 有较强的分解复杂有机物的能力,对于土壤肥力的提高也有重要作 用。
Colonies of Streptomyces sp.
Sporulating colonies on Tomato-Oatmeal Agar plates.
Streptomyces lividans 1326
Colonies growing on medium R2YE, producing both undecylprodigiosin and actinorhodin.
Lawn of aeriaຫໍສະໝຸດ hyphae11 醉翁亭记
1.反复朗读并背诵课文,培养文言语感。
2.结合注释疏通文义,了解文本内容,掌握文本写作思路。
3.把握文章的艺术特色,理解虚词在文中的作用。
4.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理解作者的政治理想。一、导入新课范仲淹因参与改革被贬,于庆历六年写下《岳阳楼记》,寄托自己“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理想。实际上,这次改革,受到贬谪的除了范仲淹和滕子京之外,还有范仲淹改革的另一位支持者——北宋大文学家、史学家欧阳修。他于庆历五年被贬谪到滁州,也就是今天的安徽省滁州市。也
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曰/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
微生物学第1-4章名词解释及问答题
![微生物学第1-4章名词解释及问答题](https://img.taocdn.com/s3/m/ffd2a0df80eb6294dd886cc8.png)
《微生物学》名词解释、简答及问答题绪论一、微生物有哪五大共性?其中最基本的是哪一个?为什么?答:①.体积小,面积大;②.吸收多,转化快;③.生长旺,繁殖快;④.适应强,易变异;⑤.分布广,种类多。
其中,体积小面积大最基本,因为一个小体积大面积系统,必然有一个巨大的营养物质吸收面、代谢废物的排泄面和环境信息的交换面,并由此而产生其余4 个共性。
第一章原核生物的形态、构造和功能一、名词解释1. 细菌:细菌是指一类细胞细短、结构简单、多以二分裂方式繁殖和水生性较强的原核微生物。
2. 细胞质:是被细胞膜包围着的除核区以外的一切半透明、胶体状、颗粒状物质的总称。
3. PHB(聚-β-羟丁酸):是一种存在于许多细菌细胞质内属于类脂性质的碳源类贮藏物。
4. 伴孢晶体:是少数芽孢杆菌(如苏云金芽孢杆菌)在形成芽孢的同时,会在芽孢旁形成一颗菱形、方形或不规则形的碱溶性蛋白质晶体。
5. 芽孢:是某些细菌在其生长发育后期,在细胞内形成的一个圆形或椭圆形、厚壁、含水量低、抗逆性强的休眠体。
6. 菌落:菌落即单个微生物在适宜的固体培养基表面或内部生长、繁殖到一定程度可以形成肉眼可见的、有一定形态结构的子细胞生长群体。
7. 放线菌:是一类主要呈菌丝状生长和以孢子繁殖的陆生性较强的革兰氏阳性原核微生物。
二、简答问答题1. 细胞壁的主要功能有哪些?(1)固定细胞外形和提高机械强度,免受渗透压等外力的损伤;(2)为细胞生长分裂和鞭毛运动所必需;(3)阻拦大分子有害物质进入细胞;(4)赋予细菌特定的抗原性及对抗生素和噬菌体的敏感性。
2. G+和G-细菌的细胞壁有什么区别?G+细菌细胞壁厚度大,化学组分简单,主要由肽聚糖和磷壁酸构成;而G-细菌细胞壁较薄,层次较多,成分复杂,肽聚糖层很薄,含有类脂和脂多糖,机械强度较差。
3.什么是L-型细菌?有什么特点?在某些环境条件下(实验室或宿主体内)通过自发突变而形成的遗传性稳定的细胞壁缺陷变异型细菌。
放 线 菌
![放 线 菌](https://img.taocdn.com/s3/m/d766b5fff705cc17552709b2.png)
放线菌放线菌是介于细菌与丝状真菌之间而又接近于细菌的一类丝状原核生物(有人认为它是细菌中的一类),因菌落呈放射状而得名。
1877年由合兹(Harz)首先发现一种寄生于牛体的厌气性牛型放线菌,从此便引用了Actinomyces这个属名,后来又发现了好气性腐生的种类,也叫放线菌。
1984年,美国学者是瓦克斯曼(Waksman)把好气性腐生放线菌另立为链霉菌属,以与放线菌属相区别,而将厌气性寄生的种类仍保留原名--放线菌属(Actinomyces)。
我国现在也采用此分类系统。
苏联学者在拉西里尼科夫则将二者均归入放线菌属,这种系统只苏联和东欧一些国家采用。
放线菌多为腐生,少数寄生,与人类关系十分密切。
腐生型在自然界物质循环中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而寄生型可引起人、动物、植物的疾病。
这些疾病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放线菌病,由一些放线菌所引起,如马铃薯疮痂病、动物皮肤病、肺部感染、脑膜炎等;另一类为诺卡氏菌病,由诺卡氏菌引起的人畜疾病,如皮肤病、肺部感染、足菌病等。
此外,放线菌具有特殊的土霉味,易使水和食品变味。
有的能破坏棉毛织品、纸张等,给人类造成经济损失。
只要掌握了有关放线菌的知识,充分了解其特性,就可控制、利用和改造它们,使之更好地为人类服务。
放线菌最突出的特性之一是能产生大量的、种类繁多的抗生素。
人们在寻找、生产抗生素的过程中,逐步积累了有关放线菌的生态、形态、分类、生理特性及其代谢等方面的知识。
据估计,全世界共发现4,000多种抗生素,其中绝大多数由放线菌产生。
这是其他生物难以比拟的。
抗生素是主要的化学疗剂,现在临床所用的抗生素种类占井冈霉素、庆丰霉素、我国用的菌肥"5406"也是由泾阳链霉菌制成;有的放线菌还用于生产维生素、酶制剂;此外,在甾体转化、石油脱蜡、烃类发酵、污水处理等方面也有应用。
在理论研究中也有重要意义。
因此,近30多年来,放线菌在微生物中特别受到重视。
一、放线菌的分布放线菌常以孢子或菌丝状态极其广泛地存在于自然界。
简述细菌放线菌酵母菌霉菌的菌落特点
![简述细菌放线菌酵母菌霉菌的菌落特点](https://img.taocdn.com/s3/m/560815624a35eefdc8d376eeaeaad1f347931171.png)
一、细菌的菌落特点1. 大小:细菌的菌落通常较小,直径一般在1-2mm左右。
2. 形状:菌落形态多样,有圆形、半球形、充满波浪状等。
3. 色泽:细菌菌落颜色各异,常见的有白色、黄色、红色等。
4. 表面质地:细菌菌落通常平整、光滑,有时带有浑浊或粘滑感。
二、放线菌的菌落特点1. 大小:放线菌的菌落一般较大,直径可达数毫米至几厘米。
2. 形状:放线菌菌落呈现出放射状、分枝状或纺锤状。
3. 色泽:放线菌菌落颜色多样,通常为灰色、白色、黄色等。
4. 表面质地:放线菌菌落表面常呈粗糙状,有时带有蜡质光泽。
三、酵母菌的菌落特点1. 大小:酵母菌的菌落大小较小,直径通常在1-5mm。
2. 形状:酵母菌菌落呈现出乳状、粉末状、浑浊或渗透状。
3. 色泽:酵母菌菌落颜色多样,有白色、黄色、棕色等。
4. 表面质地:酵母菌菌落表面光滑、湿润,带有一定程度的粘稠感。
四、霉菌的菌落特点1. 大小:霉菌的菌落通常较大,直径可达数毫米至数厘米。
2. 形状:霉菌菌落呈现出丝状、分叉状、菌床状等。
3. 色泽:霉菌菌落颜色多样,通常为绿色、灰色、黑色等。
4. 表面质地:霉菌菌落表面多为蓬松、绒毛状,有时带有一定的粘稠感。
细菌、放线菌、酵母菌和霉菌的菌落特点在大小、形状、色泽和表面质地上表现出明显的差异。
通过对菌落特点的观察,可以帮助我们初步判断和鉴别不同微生物的种类和特性。
细菌、放线菌、酵母菌和霉菌是我们生活中常见的微生物,它们在自然界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有些对人类有益,有些则对人类健康和环境造成危害。
对于这些微生物,了解它们的菌落特点不仅可以帮助我们对它们进行初步的鉴别和判断,同时也有助于我们更全面地了解它们的生长特性和生物学特点。
细菌是一类微小的单细胞生物,它们的菌落呈现出多样的形态和色泽。
细菌菌落大小一般较小,形态多样,通常是圆形或不规则形状,其颜色也各异,有些呈白色、黄色、红色或绿色等。
细菌菌落表面通常平整光滑,当观察时常有一定程度的粘滑感。
放线菌的形态与构造
![放线菌的形态与构造](https://img.taocdn.com/s3/m/d069072b844769eae009ede7.png)
放线菌是一类介于真菌与细菌之间,但又接近于细菌的一类原核微生物。
(1) 放线菌与细菌都属于原核微生物,没有核膜、核仁,DNA未形成染色体;而丝状真菌是真核微生物,具有真正的细胞核。
(2)放线菌的细胞细小,宽度与细菌相似,通常为0.2~1.2微米,而丝状真菌的菌丝则较宽,一般比放线菌宽几倍甚至几十倍。
(3)放线菌和细菌的细胞壁主要成分均是肽聚糖,而丝状真菌的细胞壁主要由纤维素和几丁质构成。
(4)放线菌与大部分细菌一样,适于中性或微碱性条件下生长,而丝状真菌一般适于偏酸性条件下生长。
(5)放线菌与细菌样,细胞可被溶菌酶溶解,也可被特异性噬菌体所感染,凡能抑制细菌的抗菌素也多能抑制放线菌,而抑制真菌的抗菌素(如多烯类抗菌素)对放线菌无抑制作用。
(6)放线菌的菌丝体无横隔膜,是多核的单细胞微生物,而丝状真菌一般是多细胞微生物,而细菌也是单细胞微生物。
放线菌与细菌的区别在于,放线菌有真正分枝的菌丝体,而细菌没有菌丝体。
另一方面,放线菌会形成纤细的、没有横膈膜的、多核的分枝菌丝体,在固体培养基上有基质菌丝和气生菌丝的分化,在气生菌丝的顶端会形成分生狍子等,这些特点与丝状真菌相似。
放线菌虽然是介于细菌和丝状真菌之间的一类微生物,但是它在微生物的分类位置应在细菌之中,而不属于真菌。
放线菌的菌体由菌丝体沟成。
在固体培养基上生长时,菌丝体分化成两部分。
一部分菌丝体在培养基内部扩展,吸取营养,称为基内菌丝,文称营养菌丝,一般没有隔膜,直径0.2~0.8微米,另一部分长出培养基外伸向空间的菌丝称气生菌丝,较基内菌丝粗,直径1~1.4微米,直形或弯曲状而分枝。
气生菌丝发育到一定阶段、在它上面形成孢子丝,然后形成孢子。
孢子丝着生形式有互生,丛生和轮生。
轮生又有一级与二级轮生之分。
孢子丝形状有直、波曲、螺旋之分。
螺旋有松、紧、大小之分,其螺旋的方向又有左旋与右旋之分。
孢子有球形、椭圆形、柱状等。
在电子显微镜下观察时,孢子表面有各种纹饰,如光滑、粗糙、颗粒长刺、短刺或毛发状。
微生物
![微生物](https://img.taocdn.com/s3/m/e5100e41336c1eb91a375d62.png)
微生物:指所有形体微小单细胞的,或个体结构较为简单的多细胞,甚至无细胞结构的,必须借助光学显微镜甚至电子显微镜才能观察到的低等生物的通称。
六界分类系统:原核生物界、原生生物界、真菌界、植物界、动物界、病毒界。
双名法(林耐):属名在前,种名在后。
微生物特点:1、个体微小,分布广泛。
2、种类繁多,代谢旺盛。
3、繁殖快速,易于培养。
4、容易变异,利于应用。
细菌:是一种具有细胞壁的单细胞原核生物,裂殖繁殖,个体微小,多数在1um左右,通常用放大1000倍以上的光学显微镜或电子显微镜才能观察到。
细菌的基本形态:球状、杆状、螺旋状。
细菌细胞的基本结构:细胞壁、细胞质膜、细胞质、核质及内含物。
细胞壁:是包在原生质体外面,厚约10-80nm的略有弹性和韧性的网状结构,其质量约占总细胞干重的10%-25%左右。
(G+细菌)是由厚约20-80nm的肽聚糖层构成,并含少量蛋白质和脂类。
(G-)约10nm,分外壁层和肽聚糖层,外壁层主要含有脂蛋白和脂多糖等脂类物质。
革兰氏染色:G+(枯草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G-(大肠杆菌)。
初染:结晶紫30s—紫色。
媒染:碘液30s—仍为紫色。
脱色剂:95%乙醇10-20s—G+保持紫色;G-脱去紫色。
复染:番红(或复红)30-60s—G+仍显紫色;G-红色。
原生质体:是指在人工条件下用溶菌酶除尽原有细胞壁或用青霉素抑制细胞壁的合成,所留下的仅由细胞膜包裹着的脆弱细胞。
细胞膜:又称原生质膜或质膜,是外侧紧贴于细胞壁而内侧包围细胞质的一层柔软而富有弹性的半透性薄膜。
细胞质:又称细胞浆,是细胞膜内除细胞核之外所有物质的统称,是细菌细胞的基本物质,是一种透明粘稠的胶状物。
内含物:核糖体、间体、内含颗粒。
细菌与真核微生物的区别:细菌的核位于细胞质内,为一絮状的核区。
它没有核膜、核仁,没有固定形态,结构也很简单。
质粒:是指独立于染色体外,存在于细胞质中,能自我复制,由共价闭合环状双螺旋DNA 分子所构成的遗传因子。
实验五 放线菌与真菌形态结构观察
![实验五 放线菌与真菌形态结构观察](https://img.taocdn.com/s3/m/6cbe0fb56bec0975f565e218.png)
实验报告课程名称:环境微生物学实验实验类型:综合实验实验项目名称:放线菌与真菌形态结构观察学生姓名:专业:环境工程学号:同组学生姓名:指导老师:实验地点:实验日期:2018 年10月16日一、实验目的和要求1.学习并掌握放线菌(链霉菌),真菌(酵母、霉菌)形态结构的观察方法,认识并理解它们的形态特征。
2.熟练掌握显微镜的使用。
二、实验内容和原理1.放线菌放线菌,是一类主要呈菌丝状生长和以孢子繁殖的陆生性较强大的原核生物。
因在固体培养基上呈辐射状生长而得名。
大多数有发达的分枝菌丝。
菌丝纤细,宽度近于杆状细菌,约0.5~1微米。
可分为:营养菌丝,又称基内菌丝,主要功能是吸收营养物质,有的可产生不同的色素,是菌种鉴定的重要依据;气生菌丝,叠生于营养菌丝上,又称二级菌丝。
2.真菌[1]酵母菌:为单细胞真核生物。
呈圆形、卵形、椭圆形或柠檬型。
各体直径比细菌大几倍到几十倍。
菌落大而厚,湿润光华,颜色多为乳白色、灰白色、似细菌落。
繁殖方式包含无性繁殖(芽殖或裂殖)与有性繁殖(形成子囊与子囊孢子)。
[2]酵母菌的出芽生殖:在细胞的一端初生小突起,如芽状,逐渐增大。
细胞核一分为二,其中一个进入小突起,经细胞壁缢缩。
芽体与母细胞脱离,形成新个体。
若芽体不脱离母体而有继续生出新芽,而芽细胞聚集形成芽簇,芽簇细胞伸长呈丝状或藕节状,称做假菌丝。
[3]美兰染色法:美兰是一种无毒性染料,氧化型呈蓝色,还原型呈无色。
活细胞具有较强还原能力,使美兰由蓝色变成无色。
染色后,酵母活细胞无色,死细胞或代谢作用微弱的衰老细胞呈蓝色或淡蓝色。
[4]酵母菌肝糖粒碘液染色:肝糖粒是酵母细胞的内含物,属于碳源及能源性贮藏物。
用碘液染色,菌体呈淡黄色,肝糖粒呈红褐色。
[5]霉菌:由菌丝体构成,分为基内菌丝和气生菌丝,气生菌丝长到一定阶段分化产生繁殖菌丝。
由繁殖菌丝产生孢子。
菌丝和孢子的宽度比细菌和放线菌大几倍到几十倍。
制片时滴加乳酚油,防止干燥,可保持菌丝体原形。
4放线菌
![4放线菌](https://img.taocdn.com/s3/m/5b3a0d7327284b73f2425024.png)
五、代表属介绍
(一)、链霉菌属3000多种:菌丝体繁茂,孢子丝 多种形状,气生菌丝比较发达,与基内菌丝有不同 颜色,直径通常比基质菌丝粗1~2倍,孢子丝为长 链,单生,呈直波曲或螺旋状,菌落紧密、多皱, 皮壳质或平滑,表面呈粉状,绒状,孢子形状与颜 色多样。主要分布在土壤和腐物上,好气,产生多 种抗生素(63%)。中科院微生物研究所将该属分 为14类群,即白孢类群、黄色类群、球孢类群、粉 红孢类群、淡紫灰类群、青色类群、烬灰类群、绿 色类群、蓝色类群、灰红紫类群、灰褐类群、金黄 类群、吸水类群及轮生类群。
五、代表属介绍
(四)、弗兰克氏菌属:为专性共 生菌,能在多种非豆科木本植物根 上形成根瘤,固定空中氮气。该菌 的菌丝体有分枝及横隔,侵入根部 的菌丝末端膨大为泡囊。不易人工 培养。代表菌为桤木弗兰克氏菌。
五、代表属介绍
(五)、放线菌属:有杆状或分枝状 的菌丝体,菌丝较细,直径小于1微米, 可断裂成V形或Y形,无气生菌丝,不 产生孢子,厌氧菌,多为致病菌。如 颚肿病。
(一)、菌丝的类型及形态
2、气生菌丝 --这是由基内菌丝分枝向培 养基上空伸展的二级菌丝,镜检观察其 颜色较深且较基内菌丝粗,直径为1~ 1.4μm,直形或弯曲状,有分枝,有的产 生色素。
(一)、菌丝的类型及形态
3、孢子丝:孢子丝是由气生菌丝分枝部 分分化而成的具有形成孢子作用的繁殖 菌丝。有直、波曲、螺旋、轮生等形状。 螺旋的数量、大小和疏密随不同的种而 异。孢子丝上形成成串的孢子。
(一)、菌丝的类型及形态
1、基内菌丝 --它是营养型一级菌丝,长在培 养基内或表面。其主要功能是吸收水分和营 养物质,所以又称营养菌丝。一般无横隔膜 (诺卡氏菌除外),直径0.2~1.2μm,分枝 繁茂,无色或产生水溶性或脂溶性色素而呈 现黄、绿、橙、红、紫、蓝、褐、黑等各种 颜色,能在培养基中扩散、大于正面菌落的 是水溶性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放线菌和细菌的异同点
放线菌被归纳于细菌门之中,是由于两者间一些本质性的相同点。
1、细胞壁结构与组成
2、单细胞状态,且直径很小
3、原核生物
4、噬菌体特征
5、抗生素特性
6、具有特殊结构如鞭毛等
7、遗传变异特征接近
但两者在形态和机构上也存在差异
1、细胞性状:细菌为球状、杆状;放线菌为菌丝状
2、细胞大小:细菌为1微米左右;放线菌直径1微米,长度大
3、菌落形态:细菌形状为圆形,易挑起;放线菌为菌落密实,不易挑起
4、繁殖方式:细菌主要为裂殖;放线菌为菌丝断裂,孢子繁殖
5、革兰氏染色:细菌为阴、阳互现;放线菌为阳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