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解质和血气分析

合集下载

血气分析仪与电解质分析仪所测钾钠氯结果分

血气分析仪与电解质分析仪所测钾钠氯结果分

血气分析仪与电解质分析仪所测钾钠氯结果分血气分析是临床抢救和监护病人的一组重要生化指标,电解质分析仪可反映病人体内急性和潜在的酸碱平衡和气体交换的内环境变化。

血清K+、Na+、Cl-离子测定也是临床上常用的检测项目和急诊项目之一。

为了比较血气分析仪与电解质分析仪所测结果是否有差异,对40份血气分析标本采用两种方法测定其K+、Na+、Cl-结果显示两种仪器及方法差异无显著性。

1 材料与方法1.1 仪器AVL9130型电解质分析仪,AVL OPTI型血气分析仪。

1.2 抗凝剂采用肝素注射液(6 250 U/ml)。

1.3 方法参照“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中血气分析标本的采集方法。

用2 ml或5 ml 7号针头的玻璃注射器抽取上述浓度抗凝剂0.2 ml充分湿润注射器内壁,然后排区残液,抽取动脉血2 ml测定K+、Na+、Cl-结果。

用剩余的血在AVL9130型电解质分析仪上测定K+、Na+、Cl-结果。

2 结果见表1。

3 讨论从本实验的表1中可看到AVL9130电解质分析仪与AVLOPTI血气分析仪所测K+、Na+、Cl-结果经t检验提示差异无显著性(P>0.05),说明两种仪器测定K+、Na+、Cl-无显著差异。

分析临床所提出血气分析仪所测结果偏低的原因是肝素抗凝所致,而并非是仪器或检验方法不同所引起的。

临床上抽取电解质的标本应用的是干燥管,无抗凝剂,而血气分析所用的是经过肝素抗凝的,由于临床上抽取标本时担心标本凝集或有凝块而需重抽标本,经常加大抗凝剂,有报道肝素浓度越高K+值降低就越多,这可能与血液中阳离子结合有关,即肝素与K+生成肝素钾,影响离子电极对K+的测定,致使K+值结果降低,在实际临床操作中除肝素产生干扰外,还存在血液加入肝素抗凝后的稀释因素。

这样就可以解释临床医生经常反映血气分析所测K+、Na+、Cl-离子结果不准确的原因。

血气分析是临床抢救和监护病人的一组重要生化指标,它可反映病人体内急性和潜在的酸碱平衡和气体交换的内环境变化。

肝肾功能电解质、血气分析检查项目正常值及其临床意义

肝肾功能电解质、血气分析检查项目正常值及其临床意义

常见的肝功能检查项目及临床意义:一、肝功能检查项目-谷丙转氨酶(ALT)指标及临床意义:参考值为男5-40 U/L,女5-35 U/L,是诊断肝细胞实质损害的主要项目,其高低往往与病情轻重相平行。

临床意义:在急性肝炎及慢性肝炎与肝硬化活动,肝细胞膜的通透性改变,谷丙转氨酶就从细胞内溢出到循环血液中去,这样抽血检查结果就偏高,转氨酶反映肝细胞损害程度。

但谷丙转氨酶(ALT)缺乏特异性,有多种原因能造成肝细胞膜通透性的改变,如:疲劳、饮酒、感冒甚至情绪因素等等。

上述原因造成的转氨酶增高一般不会高于60个单位,转氨酶值高于80个单位就有诊断价值,需到医院就诊。

另外需要注意,谷丙转氨酶(ALT)活性变化与肝脏病理组织改变缺乏一致性,有的严重肝损患者谷丙转氨酶(ALT)并不升高。

因此肝功能损害需要综合其他情况来判断。

二:肝功能检查项目-谷草转氨酶(AST)指标及临床意义:谷草转氨酶的正常值为8-40 U/L,当谷丙转氨酶(ALT)明显升高,谷草(AST)/谷丙(ALT)比值>1时,就提示有肝实质的损害。

临床意义:谷草转氨酶(AST)在肝细胞内与心肌细胞内均存在,心肌细胞中含量高于肝细胞,但肝脏损害时谷草转氨酶(AST)血清浓度也可升高,临床一般常作为心肌梗塞和心肌炎的辅助检查。

三、肝功能检查项目-碱性磷酸酶(ALP)指标及临床意义:正常参考值为成人40-150 U/L。

临床意义:碱性磷酸酶(ALP)主要用于阻塞性黄疸、原发性肝癌、继发性肝癌、胆汁淤积性肝炎等的检查。

患这些疾病时,肝细胞过度制造碱性磷酸酶(ALP),经淋巴道和肝窦进入血液,同时由于肝内胆道胆汁排泄障碍,反流入血而引起血清碱性磷酸酶(ALP)明显升高。

但由于骨组织中此酶亦很活跃。

因此,孕妇、骨折愈合期、骨软化症。

佝偻病、骨细胞癌、骨质疏松、肝脓肿、肝结核、肝硬变、白血病、甲状腺机能亢进时,血清碱性磷酸酶(ALP)亦可升高,应加以鉴别。

四、肝功能检查项目-谷氨酰转移酶(GGT)指标及临床意义:健康人血清中GGT男11-50 U/L,女7-32 U/L。

血气分析仪与生化分析仪检测电解质结果比较

血气分析仪与生化分析仪检测电解质结果比较

血气分析仪与生化分析仪检测电解质结果比较高峰平电解质在调节酸碱平衡、维持细胞正常的渗透压和生理功能中有重要意义,其准确性对指导临床治疗有重要意义。

但血气分析仪的全血电解质与生化分析仪的血清电解质结果之间存在差异,导致医生补钾过程中有很大困惑。

现对我院血气分析仪和生化分析仪电解质检测结果进行比较并分析,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对象与分组随机选取我院2018年8—9月通过动脉血气分析仪及静脉生化分析仪测定电解质的住院患者93例,其中男55例,女38例;年龄3~89岁。

1.2 检测方法1.2.1 仪器与试剂血气分析仪为西门子RAPIDpoint500,试剂与定标液也均来自西门子,质控品为仪器配套质控品,采用直接电极法测电解质K+、Na+、Cl-、Ca2+浓度。

生化分析仪为东芝TBA-2000FR,试剂与定标液均来自东芝,质控品是朗道质控品,采用间接电极法测电解质K+、Na+、C l-浓度,采用酶法测定总C a。

两台仪器的室间质控均合格。

使用美国B D公司的动脉采血器采集保存血气标本。

1.2.2 样品采集与测定动脉血气分析使用动脉采血器抽取1~2ml动脉血,封盖,立刻送至检验科检测。

常规采集静脉血3ml,待自然凝固后,3500r/min离心5分钟,上清液测定血清电解质。

血气分析仪与生化分析仪经保养、完成质控,且质控值在质控范围后,分别检测动脉标本及血清标本。

1.3 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 17.0统计软件,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作者单位:310051 杭州,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浙江省总队医院检验科通信作者:高峰平,Email:69440683@ 2 结果血气分析仪检测的动脉全血K+、Ca2+浓度明显低于生化分析仪,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种仪器检测Na+、Cl-浓度接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检验与影像·【摘要】目的了解血气分析仪动脉全血电解质与生化分析仪血清电解质结果差异。

实验诊断——血气分析与电解质的测定

实验诊断——血气分析与电解质的测定

血气分析与电解质的测定一、血气分析与酸碱测定(一)酸碱物质的来源及稳态1.体液酸碱物质的来源1)酸:能提供质子(H+)的物质,如:H2CO3 、乳酸挥发性酸(H2CO3)组织代谢生成固定酸(尿酸、乳酸、β羟丁酸等)食物在体内转化或经氧化后生成酸性食物或药物2)碱:能接受质子(H+)的任何物质。

如: HCO3-体内物质代谢产生(如:氨基酸脱氨基作用→氨;NaHCO3)食物中所摄入碱性物质(如:水果蔬菜中的草酸钾、柠檬酸钾;某些碱性药物)3)酸碱平衡的概念:将体液H+维持在恒定的范围内的过程※机体产生的碱性物质远少于酸性物质※代谢活动使细胞内外环境的H+升高或降低——机体的调节(体液缓冲系统、肺、肾、组织细胞)——体液的H+浓度恒定(pH 7.35~7.45)(二)反映酸碱平衡状况的常用指标1.血气分析:pH值、动脉血O2分压、动脉血CO2分压、标准碳酸氢盐和实际碳酸氢盐、缓冲碱、碱剩余、阴离子间隙血气分析——利用血气分析仪对人体血液酸碱度(pH)、二氧化碳分压(pCO2)、氧分压(pO2)进行定量测定。

→计算其他参数(AB、SB等)。

意义:判断患者酸碱平衡状态和呼吸功能。

pH值:H+浓度的负度数。

正常:7.35~7.45意义:判断酸或碱紊乱的性质和严重程度。

2.氧的运输:物理溶解(1.5%)氧合血红蛋白(98.5%)氧分压(PO2):表示溶解在血中的氧分子所产生的压力。

Hb的氧饱和度(SO2):Hb氧含量占Hb氧容量的百分比。

临床意义:1)氧分压(PO2)判断有无缺氧和缺氧程度判断有无呼吸衰竭2)Hb的氧饱和度(SO2)氧离曲线——反映PO2与Hb氧饱和度关系的曲线。

3.二氧化碳的运输物理溶解(7%)氨基甲酸血红蛋白(23%)碳酸氢钠(70%)二氧化碳分压(PCO2)——表示溶解在血中的二氧化碳分子所产生的压力。

实际碳酸氢盐(Actual bicarbonate,AB)——实际测得的血浆HCO3¯含量。

血气分析与电解质

血气分析与电解质

③肾小管功能不全,如肾小管酸中毒、Fanconi综合征、慢性肾炎、 慢性肾盂肾炎、慢性肾衰。
脑脊液钾:正常脑脊液中钾的浓度较血清含量低,且浓度较稳定。 某些脑与脊髓肿瘤患者,脑脊液中钾可轻度降低;低钾血症时,
钠(sodium) 【参考值】 血清钠 135~145mmol/L 尿液钠 130~260mmol/L/24h
【临床意义】 尿钾排泄减少 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症、酸中毒时尿钾排出减少、肾功能衰竭、使 用保钾利尿剂、肾前性氮质血症、肾病合并尿量减少等疾病,尿 钾排泄减少。 尿钾排泄增多: ①内分泌紊乱,如原发性醛固酮增多征、Cushing综合征、肾素瘤、 心力衰竭、长期使用ACTH与肾上腺皮质激素、肝病; ②糖尿病酮症、使用排钾利尿剂、代谢性碱中毒、使用含钾高的药 物和食品;
【临床意义】
血钙增高 (1)摄入过多: 静脉用钙过量、大量饮用牛奶、结节病等由于肠道过量吸收 钙引起血钙过高。 (2)溶骨作用增强: 原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甲状腺功能亢进;变形性骨炎 (Paget病)、转移性骨癌;血液恶性肿瘤如急性白血病、 多发 性骨髓瘤和Buekitt淋巴瘤等分泌破骨细胞刺激因子等, 使钙从破坏的骨组织中释放出来,血钙升高。 (3)钙吸收作用增加: 维生素A或D摄入过多,使肠道、肾小管吸收钙增加,钙质沉 积于肾脏可发展成肾脏钙化病。 (4)肾脏功能受损: 肾上腺功能不全,急性肾性肾功能不全时钙的排出减少,血钙 升高。 (5)其他:婴儿原发性高钙血症,Addison病等。
颅外伤、使用利尿剂。
②降低见于大量出汗、剧烈呕吐、心力衰竭、高氯性 酸中毒、醛固酮增多症、长期低盐饮食、肾病晚期少 尿、Cushing综合征、使用肾上腺皮质激素。
钙(calcium)
【参考值】
血清总钙 成人 2.1 ~ 2.6mmol/L

动脉血气电解质分析ppt课件

动脉血气电解质分析ppt课件
14
氧解离曲线
陡直段: PaO2 <60mmHg 平坦段: PaO2 >60mmHg
一般: PaO2 =60mmHg时 SaO2=90% PaO2 =40mmHg时 SaO2=75%
15
PaCO2正常值及临床意义
➢ 定义:指动脉血液中CO2分子所产生的张力。 ➢ 正常值:35-45mmHg ➢ 临床意义:
落在公式计算代偿范围内判断为单纯性酸碱失衡,落在范 围外判断为混合性酸碱失衡 ❖ 单凭一张血气分析报告单不全面,结合临床、其它检查及 多次动脉血气分析的动态观察。
32
常用酸碱失衡预计代偿公式
原发失衡 原发改变 代偿反应
预计代偿公式
代偿极限
呼 酸 PaCO2↑ HCO3—↑ 急性△HCO3—=0.1△PaCO2±1.5
38
呼吸性碱中毒
➢ 血气分析:血液PH值增高,PaCO2下降 。 ➢ 病因:
呼吸中枢过度兴奋、医源性 肺换气过度,如呼吸机分钟通气量过大
➢ 治疗:
积极处理原发病,增加呼吸道死腔 使用呼吸机者,适当减少分钟通气量,缩短呼气时间,给予 镇静休息。
39
代谢性酸中毒
➢ 血气分析: pH和HCO3-降低。 ➢ 病因:
PCO2是酸碱平衡呼吸因素的唯一指标
16
PaCO2 临床意义
➢ 判断肺泡通气量 ➢ 判断呼吸性酸碱平衡 ➢ 诊断呼衰性质:Ⅱ型呼衰标准:>50mmHg ➢ 肺性脑病:>65〜70mmHg ➢ 机械通气指征之一:>70mmHg
17
BE正常值及临床意义
➢ 定义
是在标准条件下(37℃,Hb150g/l,SaO2为100% PaCO240mmHg)将每升动脉血pH滴定到7.40时所用的酸或 碱的mmol数。若需加的为酸,则用正值表示,若加的是 碱,则用负值表示 。

ICU患者的血气分析与电解质平衡

ICU患者的血气分析与电解质平衡

ICU患者的血气分析与电解质平衡ICU(重症监护室)是一个专门治疗危重病人的特殊医疗单位。

在这个高度监测的环境下,血气分析和电解质平衡的监测对于患者的治疗和康复非常重要。

本文将介绍ICU患者的血气分析和电解质平衡的意义,以及常见的相关指标和应对方法。

1. 血气分析的意义血气分析是监测患者的呼吸功能和酸碱平衡的重要手段。

通过分析血样,可以得到患者的动脉血气指标,如氧分压(PaO2)、二氧化碳分压(PaCO2)、氢离子浓度(pH值)等。

这些指标反映了患者的肺功能、气道通畅度以及酸碱平衡状态,可以帮助医生判断患者的呼吸功能是否正常,是否存在呼吸性酸中毒或碱中毒等问题。

2. 常见的血气分析指标及其意义(1)氧分压(PaO2):正常值为80-100 mmHg。

低于80 mmHg可能表示氧合功能不全,需进一步评估患者是否需要氧疗。

(2)二氧化碳分压(PaCO2):正常值为35-45 mmHg。

高于45 mmHg可能表明患者存在通气不足或肺功能异常,低于35 mmHg可能表示患者存在呼吸过度或呼吸道排气不足。

(3)氢离子浓度(pH值):正常值为7.35-7.45。

低于7.35可能表示患者存在酸中毒,高于7.45可能表示患者存在碱中毒。

pH值的异常可能与呼吸或代谢性疾病有关。

(4)碳酸氢盐(HCO3-)浓度:正常值为22-28 mEq/L。

高于28 mEq/L可能表示代谢性碱中毒,低于22 mEq/L可能表示代谢性酸中毒。

HCO3-浓度与pH值共同反映了患者的酸碱平衡状态。

3. 电解质平衡的意义电解质平衡是指维持体液中电解质浓度在正常范围内的生理过程。

在ICU患者的治疗中,电解质平衡的监测尤为重要,因为电解质的失衡可能导致心律失常、神经肌肉功能异常、酸碱平衡紊乱等严重并发症。

4. 常见的电解质指标及其意义(1)钠离子(Na+)浓度:正常值为135-145 mEq/L。

高于145 mEq/L可能表示患者存在高钠血症,低于135 mEq/L可能表示患者存在低钠血症。

血气分析仪与干式生化仪的电解质测定结果比较

血气分析仪与干式生化仪的电解质测定结果比较

随着经济社会快速发展,人们物质生活水平和以往相比 有了大幅度改善,心血管疾病发生率也呈快速增长趋势。当 前社会各界极力关注护理安全问题,心血管内科护理人员在 全新的背景下也应不断优化自身水平,提高护理水平。 1 心血管内科护理中不安全因素 1.1 护理人员因素 心血管内科护理人员每天的工作量都较 大,长期以来其身心处于超负荷状态,尤其精神因工作处于 时刻高度紧张状态,导致部分护理人员对工作产生厌烦和抵 触情绪,降低服务态度和质量,甚至还会引发护患纠纷和矛 盾。再加上部分护理人员刚步入工作岗位,缺少丰富的临床 护理经验,其自身法制观念和安全意识也相对淡薄。尤其当 前人们因物质生活水平改善,对医疗技术和护理服务质量提 出比以往更高地要求和标准,导致护理人员无法与患者以及 家属展开高效沟通交流,因此产生护患纠纷。与此同时护理 人员还存在文书书写缺乏规范情况,虽然所有护理人员都明 确护理文书重要性和必要性。然而在大部分护理人员在实际 工作中会将重心倾向于如何让患者接受治疗,惯性忽略潜在 的法律法规问题,经常出现护理人员文书记录不全或漏记, 甚至部分护士为了上交护理文书而快速书写,字迹十分潦
要的电解质生化指标,可调节外液渗透压,保持酸碱度处于
平衡状态,确保机体正常生理活动状态,控制酸中毒或者碱
中毒情况出现。应用血气分析仪针对急性患者可有效检出其
氯、钾以及钠水平情况,而干式生化仪无法做多这一点,导致
此情况多与检测系统存在差异性、采集血液部位不同等方面
具有一定关联,也因这一缘由,医师对检测结果产生疑问,无
整,会对患者的机体健康状态产生一定影响[2]。加强对电解质
的检测,可及时医师诊断疾病有效信息,进而提高预后效果。
近年来,对检验科操作要求逐渐升高,而且血气分析仪
可检测的指标也呈多样化,比如血红蛋白、血糖、电解质等指

电解质检测与血气分析

电解质检测与血气分析

电解质检测与⾎⽓分析第⼗⼀章电解质检测与⾎⽓分析⼈体内存在的液体称为体液(bodyfluid)。

体液中有⽆机物和有机物,⽆机物与部分以离⼦形式存在的有机物统称为电解质。

葡萄糖、尿素等不能解离的有机物称为⾮电解质。

体液以细胞膜为界,可分为两⼤部分,即细胞内液(intracellulerfluid,ICF)和细胞外液(extracellulerfluid,ECF)。

细胞外液因其存在部分不同,⼜可分为⾎浆和细胞间液,后者包括淋巴液。

各部位体液之间处于动态平衡,其内的⽔与电解质也处于动态平衡,这种平衡状态,很易受外界或机体内部因素的影响,导致破坏出现代谢紊乱,即⽔电解质平衡紊乱和酸碱平衡紊乱。

第⼀节钠、钾、氯代谢和检验氯和钠是细胞外液的主要阴阳离⼦。

体内Na+约有50%分布于细胞外液,约40%存在于⾻骼,约10%存在于细胞内。

机体通过膳⾷及⾷盐形式摄⼊氯和钠,成⼈每⽇需要量5-9g,⼀般是摄⼊体内NaCL的量⼤于其需要量,所以,⼀般情况下,⼈体不会缺钠缺氯。

Na+、CL-主要从肾排出,肾排钠量与⾷⼊量保持平衡。

肾对保持体内钠的含量起有很重要的作⽤。

当⽆钠摄⼊时,肾排钠减少,甚⾄可以不排钠,⽽让钠保留于体内,以维持体内钠的平衡。

钠的摄⼊与排出往往伴随有氯的出⼊,钠与氯还有少部分以出汗形式丢失。

体液中Na+主要分布在细胞外液,K+主要分布在细胞内液。

Na+有65%-71%是可交换的,其中85%存在于细胞外液,15%在细胞内液。

⽤同位素标记Na+的实验证明,Na+既能透过细胞膜,还可通过主动转运机制,即细胞上存在的钠钾泵将Na+从细胞内泵出到细胞外,使细胞内的Na+保持在低⽔平。

⼈体中K+约90%是可交换的,⼤部分存在于细胞内液。

体液中细胞外液的Na+浓度⾼于细胞内液,K+是细胞内液⾼于细胞外液。

⼀、体液电解质及其⽣理功⽤⾎浆中主要电解质有Na+、Cl-、K+。

细胞间液是⾎浆的超滤液,其电解质成分和浓度与⾎浆极为相似,不同之处是⾎浆含有较多的蛋⽩质,⽽细胞间液不含或仅含少量的蛋⽩质,由于蛋⽩质是⼤分⼦量物质,不易通过细胞膜,故⾎浆蛋⽩含量⾼于细胞间液。

动脉血气分析与静脉血清所测电解质对比分析

动脉血气分析与静脉血清所测电解质对比分析

疗 的参 考依 据 … 。患者 动脉血 气分 析报 告 中的 电解 质结果 与 血 清 电解 质结 果 如 果一 致 可 减 少病 人 的 痛苦 和 费 用还 可 以 为 临 床 医生节 省 诊治 时 间 ,为此 特随 机选 取 6 O例 住 院病 人
结 果做 分析 。
可 能是 全 血 未及 时分 离 或冷 藏 使极 少 量 红细 胞 破裂 释 放入 血 ,使 钾 上 升 ,采 血 前 患者 骨 活 动 ,如 仰 卧 、握拳 等 ,可 使钾 上升 [ 2 1 。肝 素是一 种含 有硫 酸基 团的黏 多糖 ,与抗 凝血
分 析报 告 中电解 质 出 现危 急 值 ,而 在血 清 电解 质 中未 达到 危机 值 标 准 的尴 尬 。有 文 献 报道 :在低 钾 症状 者 中 ,其 血 浆 和血 清离 子 检测值 中 K 浓度 差距 比较大 】 。因此 在诊 疗 中 电解 质 还是 以血 清 电解 质 作 为依 据 ,而 血气 分 析 中 的电 解 质 只能作为 参考 。
0 引言
钾 是 细胞 内液 的 主要 阳离 子 之 一 ,主要 分 布 在 细胞 内 液 ,只有 2 % 在细 胞外 液 ; 体 内钠 约 5 0 % 分 布于 细胞外 液 , 4 0 % 存 于骨 骼 ,1 0 % 存 在 于细 胞 内 。细胞 内外 液 中钠 和钾 的浓 度 有 巨 大 差 别 , 由于 测 定 细 胞 内 电解 质 含 量 很 困维 , 所 以临 床 都 以细 胞 外 液 的血 浆 或血 清 的电解 质 含 量作 为诊
钾测定结果明显受溶血的干扰因为红细胞中钾比血浆钾高二十倍故样品严格防止溶血这种差别是由于凝血过程中血小板破裂释放钾之故还有可能是全血未及时分离或冷藏使极少量红细胞破裂释放入血使钾上升采血前患者骨活动如仰卧握拳等可使钾上升酶结合促进其对凝血因子和凝血酶活性的抑制抑制血小板的聚集从而达到抗凝

检验科血液净化常见检测与分析方法

检验科血液净化常见检测与分析方法

检验科血液净化常见检测与分析方法在检验科中,血液净化是一个重要的检测项目,常见的检测与分析
方法包括血常规、凝血功能、血气分析、血清电解质等。

这些检测项
目可以为医生提供必要的信息,帮助诊断和治疗疾病。

首先,血常规是最常见的血液净化检测方法之一。

血常规包括白细
胞计数、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浓度、血小板计数等项目。

通过血常
规可以了解患者的血液情况,判断是否存在贫血、感染等问题。

其次,凝血功能是血液净化中非常重要的一个检测项目。

凝血功能
检测包括凝血酶原时间、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国际标准化比值等指标。

凝血功能检测可以评估患者的凝血能力,及时发现出血和凝血异常问题。

另外,血气分析是评估患者血气平衡和酸碱平衡的重要检测方法。

血气分析包括动脉血氧分压、二氧化碳分压、氢离子浓度等指标。


过血气分析可以了解患者的呼吸功能和代谢情况。

最后,血清电解质是评估患者电解质水平的关键检测项目。

血清电
解质包括钠、钾、氯、钙等项目。

电解质平衡对于维持细胞功能和机
体稳态至关重要,因此血清电解质检测是必不可少的。

综上所述,血常规、凝血功能、血气分析、血清电解质等常见检测
与分析方法在检验科的血液净化中具有重要意义。

医护人员应当熟悉
这些检测方法,正确解读检测结果,为患者的诊断和治疗提供科学依据。

只有通过科学准确的检测与分析,才能更好地保障患者的健康。

血气分析和水电解质、酸碱平衡

血气分析和水电解质、酸碱平衡

血气剖析和水、电均衡的保护一、血气剖析血气剖析是反应呼吸生理功能的一个重要指标。

动脉血内的气体构成直接或间接地反应了肺泡气体变化、吸入气体散布、通气和弥散等功能情况。

1、常用动脉血液气体剖析指标及意义:(1)动脉血氧分压(PaO2):是血液中物理溶解的氧分子所产生的压力。

正常值:( 80~100mmHg )。

临床意义:判断机体能否缺氧及其程度。

(2)动脉血氧饱和度(SaO2):指动脉血氧与Hb 联合的程度,是单位Hb 含氧百分数。

正常值 :95%~98% 。

PaO2/FiO2 :动脉氧分压与吸入氧浓度比值, 亦称为氧合指数或呼吸指数,是较为稳定的反应肺换气功能的指标。

正常值: 400~500。

临床意义:低于 300 提示可能有急性肺损害,小于200 为 ARDS 的诊疗指标之一。

(3)动脉血氧二氧化碳分压( PaCO2):指血液中物理溶解的二氧化碳。

正常值: 4.7~6.0 Kpa (35~45mmHg )临床意义:1)判断呼吸衰竭的种类。

2)判断能否有呼吸性酸碱均衡失调。

3)判断代谢性酸碱均衡失调的代偿反响。

4)判断肺泡通气状态。

影响要素:肺泡通肚量,二氧化碳产生量。

临床剖析:1)PaCO2 上涨:表示肺泡通气不足,常有于:胸肺疾病如痰液、咯血堵塞气管,哮喘、肺炎、急性胸膜病变等;神经肌肉疾病如重症肌无力;循环系统疾病如心室抖动;呼吸机调理不妥。

2)PaCO2 降低:表示肺泡通气过分,常有于: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精神要素;低氧血症;药物;其余:发热、甲亢、呼吸机通气过分等。

(4)PH 值:是指血液中氢离子浓度 [H+] 的负对数。

正常值:,均匀。

对应 [H+] 为 35~45mmol/L ,均值 40mmol/L 。

临床意义:判断酸碱均衡失调的重要指标。

低于 7.35 提示酸中毒,高于 7.45 为碱中毒。

(5)碱节余( BE):是在 38℃, PaCO2 5.33Kpa ( 40mmHg ), SaO2 100% 条件下,血液标本滴定至 PH 7.40 时所需酸或碱的量,反应缓冲碱的多少。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几分钟
30mmol/L
慢性 呼吸性碱中毒
急性
慢性
cHCO3-=24+(PCO2-40)×0.4±3
cHCO3-=24-(40- PCO2)×0.2±2.5
cHCO3-=24-(40- PCO2)×0.5±2.5
3~5天
几分钟 2~3天
42~45mmol/L
18mmol/L 12~15mmol/L
Case 4
血清[Na+]: 135-145mmol/L
低钠血症 (hyponatremia)
1、摄入不足: ①长期限盐饮食的肾炎和心力衰竭患者等; ②饥饿、营养不良、不适当输液。
2、丢失过多: ①尿钠丧失过多:严重肾盂肾炎、肾小管严重损 害、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糖尿病多尿症、利尿 剂治疗后; ②消化道失液:呕吐、腹泻等胃肠道疾病,胃肠 道、胆管、胰腺术后造瘘、引流等; ③皮肤失钠:大面积烧伤、大量出汗后喝水而不 补充盐。
原发性酸碱平 衡紊乱类型
预计代偿计算公式
代偿时限 代偿极限
代谢性酸中毒 代谢性碱中毒 呼吸性酸中毒
PCO2=40-(24-cHCO3-)×1.2±2 PCO2=40+(cHCO3--24)×0.9±5
12~24h 12~24h
10mmHg 55mmHg
急性
cHCO3-=24+(PCO2- 40)×0.07±1.5
挥发性酸(volatile acid) 产生的量是固定酸的200倍
酸碱平衡的概念 Concept of acid-base balance
1.生命活动使细胞内外环境的H+升高或降低。
2.机体本身的调节机制。 3.体液的H+浓度恒定地维持在pH7.35~7.45。
将体液H+维持在恒定的范围内的过程称为 酸碱平衡。
高钠血症 (Hypernatremia)
1、摄入过多: ①进食过量钠盐或注射高渗盐水且伴有肾功能失 常时; ②心脏复苏时输入过多碳酸氢钠、透析液比例失 调等。
2、体内水分摄入过少或丢失过多: ①渗透性利尿或肾小管浓缩功能不全时; ②过量出汗或甲亢时,失水大于失钠; ③尿崩症供水不足时。
3、肾上腺皮质功能亢进: 库欣病、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
血液电解质分布(mEq/L)
Plasma Interstitial fluid
Positive ion Na+
142
140
K+
5
5
Ca2+
5
5
Mg2+
3
3
Total
155
153
Negative ion Cl 103
112
HCO3
27
28
HPO42
2
4
SO42
1
2
Phosphate
6
6
Protein(Pr )
慢性:cHCO3-=24+(54.8-40)×0.4±3=26.9~ 32.9mmol/L
表示有代谢性碱中毒存在的可能
根据病史应先有代谢性碱中毒 再根据代谢性碱中毒代偿计算: PCO2=40+(31-24)×0.9±5=41.3~51.3mmHg 因测得PCO2为54.8 mmHg高于该范围上限 表示有呼吸性酸中毒存在
BB(缓冲碱) BE(碱剩余) AG(阴离子间隙)
H-H公式的应用
在37℃血液中pK′(P) = 6.103 α=0.0306(mmol/L)/mmHg
H-H公式中加入pK′和α成为:
pH = 6.103+lg
cHCO3 0.0306×PCO2
酸碱平衡紊乱评估
1. 临床症状
2. 实验室诊断
酸碱平衡紊乱的类型 (Classification)
2、排出减少: ①急性肾功能衰竭少尿期; ②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 ③应用潴钾利尿剂(安体舒通等); ④远端肾小管上皮细胞泌钾障碍(SLE)。
3、细胞内钾外移: ①红细胞破坏(溶血、大面积烧伤); ②缺氧和酸中毒; ③休克、组织损伤; ④血浆晶体渗透压增高,使细胞内脱水,导致细 胞内钾外移(甘露醇)。
血液酸碱平衡紊乱综合判断
结合病史,血气及电解质测定,通过酸碱平衡 紊乱预计代偿公式进行综合分析:
病史
了解诱发原因,估计呼吸因素、代谢因素。
发病时间
原发性呼酸和呼碱分别以 >72小时和>48小 时作为选择慢性代偿公式的依据。
二重酸碱紊乱涉及代偿问题,需借助代偿预 计公式判断
酸碱平衡紊乱预计代偿公式
16
1
Total
155
153
Intracellular fluid 10
150 0.0001
40 200 3 10 142
5 — 40 200
不对称性
等电性
等渗性
钠平衡及其紊乱
ECF
✓人体钠的分布 :
45%
Na+是细胞外液主要阳离子
ICF 10%
Bone 45%
✓肾排钠特点: “多吃多排,少吃少排,不吃不排”
碱(base) 能接受质子的任何物质
如: OH - HCO3 - Pr -
蔬菜及水果
代谢产生
酸碱平衡调节作用的重要意义
ICF pH6.8 H+=158nmol/L ECF pH7.4 H+=40nmol/L ECF H+总量= 40nmol/Lx15L=600nmol
固定酸(fixed acid) 60mmol/24hr 700nmol/sec 3sec产生的H+使细胞外液的pH从7.4降至6.8
pH
acidosis
alkalosis
metabolic respiretory metabolic respiretory [HCO3-]↓ PaCO2↑ [HCO3-]↑ PaCO2↓
酸碱平衡紊乱的判断 一般判断 下列数据是诊断酸碱紊乱的依据之一
PCO2<4.66kPa, 应考虑呼吸性碱中毒 PCO2>5.99kPa, 应考虑呼吸性酸中毒 cHCO3-<22mmol/L, 应考虑代谢性酸中毒 cHCO3->27mmol/L, 应考虑代谢性碱中毒 A.G > 16mmol/L, 应考虑代谢性酸中毒
钠、钾测定方法
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atomic absorption spectrophotometry,AAS) 火焰光度法(flame emission spectrophotometry,FES) 离子选择电极法(ion selective electrode ,ISE) 分光光度法(spectrophotometry)
酸碱平衡的调节
体液缓冲系统Body fluid buffer 肺(lung) 肾(kidney) 组织细胞(tissue cell)
酸碱平衡的检测指标 (laboratory tests of acid-base disturbances)
pH PaCO2 (二氧化碳分压) SB and AB(标准和实际碳酸氢盐)
一病人胆道感染输用NaHCO3后,血气分析 结果
pH=7.47 PCO2=6.65kPa(50mmHg) cHCO3-=37mmol/L
由pH>7.4,cHCO3-×PCO2=1850>1000, 先判为原发性代碱
代偿计算 PCO2=40+(37-24)×0.9±5 =46.7 ~56.7mmHg 因测得PCO2为50 mmHg在该范围内, 故PCO2的升高为正常代偿
血气分析和酸碱平衡紊乱
case3
某慢性肺心病人,其血气分析和电解质 测定结果如下:
pH PaCO2 HCO3血Na+ 血Cl-
7.40 67mmHg 40mmol/L 140mmol/L 90mmol/L
分析题: 该分析患者发生了何种类型的酸碱平衡紊乱?
酸性物质的来源
酸(acid)能提供质子(H+)的物质
电解质和血气分析 Electrolytes and blood gas
analysis
Case 1
病史:王某,男,15个月,因腹泻、呕吐4天入 院。发病以来,每天腹泻6~8次,水样便,呕吐4 次,不能进食,每日补5%葡萄糖溶液1000ml,尿 量减少,腹胀。 体检:精神萎靡,体温37.5℃(肛)(正常36.537.7℃),脉搏速弱,150次/分,呼吸浅快,55次/ 分,血压86/50mmHg(11.5/6.67KPa),腹胀,肠 鸣音减弱,腹壁反射消失,膝反射迟钝,四肢凉。 实验室:血清[Na+]125mmol/L
代谢性碱中毒
Metabolic alkalosis
Case5
一病人胃大部切除后胃肠减压3天,血气分析 pH=7.36 PCO2=54.8mmHg(7.31kPa) cHCO3-=31mmol/L
pH<7.4,cHCO3-×PCO2=1798>1000,呼吸性酸中毒 根据呼吸性酸中毒代偿计算:
急性:cHCO3-=24+(54.8-40)×0.07±1.5=23.5~ 26.5mmol/L
代谢性碱中毒伴呼吸性酸中毒
Metabolic alkalosis with respiratory acidosis
Case6
一肾移植术后病人,血气分析结果: pH=7.24 PCO2=37mmHg(4.93kPa) cHCO3-=16mmol/L
如:HCl H2SO4 H2CO3 NH 4 +
CO2
类型及 来源
挥发性酸 H2CO3 (volatile acid)
CO2
CO2 CO2
H2O
体内物质代谢产生
固定酸 (fixed acid)
H2SO4 H3PO4 尿酸 甘油酸 丙酮酸 乳酸 三羧酸 酮体
食物在体内转化或经氧化后生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