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厌学的背景原因分析与思考
小学生厌学现状的成因及对策探析
![小学生厌学现状的成因及对策探析](https://img.taocdn.com/s3/m/5e4c4844f02d2af90242a8956bec0975f465a4ac.png)
小学生厌学现状的成因及对策探析1. 引言1.1 厌学现状的严重性小学生的厌学问题一直存在,并且呈现出日益严重的趋势。
近年来,随着社会发展和教育压力的增加,小学生面临着种种困扰和挑战,导致他们对学习产生了抵触情绪,甚至产生了厌学的心理倾向。
这种现象不仅仅是个别案例,而是越来越多的小学生都面临的现实问题。
小学生的厌学问题严重影响了他们的学习态度和学习成绩。
当小学生出现了对学习的厌倦和抗拒,他们就会失去学习的动力和兴趣,影响到他们的学业表现和成长发展。
一旦小学生养成了厌学的习惯,就容易影响到他们未来的学习和生活,甚至对他们的整个人生产生负面影响。
我们必须认识到小学生厌学问题的严重性,从根本上解决这一问题。
只有深入了解厌学问题的成因,才能制定有效的对策,帮助小学生克服厌学情绪,重新燃起学习的激情。
希望通过共同努力,我们能够改善小学生的学习状况,为他们的未来铺平道路。
.1.2 对小学生成长的影响对小学生成长的影响非常深远。
厌学不仅影响了学生的学业表现,还可能对他们的身心健康产生负面影响。
在小学阶段,学生正处于性格形成和认知发展的关键期,如果长期处于厌学状态,可能会导致他们性格上的消极倾向,比如懒惰、消极和自卑等。
厌学还会影响学生的学习动力和兴趣,导致他们缺乏主动学习的积极性,从而影响其在未来的学习和工作中的表现。
厌学还可能影响学生的身心健康。
长期的学习压力和抑郁情绪会给学生的身心健康带来负面影响,甚至可能诱发一些心理问题,比如焦虑症、抑郁症等。
而且,厌学还可能导致学生与家长、老师之间的关系紧张,甚至可能产生家庭矛盾,进一步加重学生的负面情绪和压力。
对小学生的厌学问题必须引起足够重视,及时采取有效措施加以解决。
2. 正文2.1 成因分析小学生厌学的成因非常复杂,主要可以从家庭因素、学校因素和个人因素三个方面进行分析。
家庭因素是造成小学生厌学的主要原因之一。
家庭环境不和谐、家长的教育方式不当、家庭经济条件不稳定等都会对小学生的学习产生负面影响。
小学生厌学的原因及对策分析
![小学生厌学的原因及对策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36bfb7916e1aff00bed5b9f3f90f76c661374ca6.png)
小学生厌学的原因及对策分析1. 引言1.1 小学生厌学的现状小学生厌学的现状在当今社会是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
随着教育水平的提高和学习压力的增加,越来越多的小学生出现了厌学的现象。
他们可能觉得学习枯燥无味,缺乏学习的动力和兴趣,导致学习成绩下降,甚至出现逃学等行为。
一些学生可能面临着学习能力不足、注意力不集中、学习方法不当等问题,使他们感到挫折和失落。
一些家庭的教育观念可能也会影响到小学生的学习态度,造成他们产生厌学情绪。
了解小学生厌学的现状,找出其中的原因,并采取有效的对策,对于帮助小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提高学习效果,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2 研究意义小学生厌学是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对于学生的成长和发展具有重要影响。
研究小学生厌学的原因及对策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教育意义。
深入探讨小学生厌学的原因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学生的内心世界,找出问题所在,及时采取有效措施进行干预和帮助。
只有深入分析原因,才能有针对性地解决问题,帮助学生重新燃起学习的热情,更好地发挥他们的潜能。
研究小学生厌学的对策可以为学校、家庭和社会提供有效的参考和指导。
通过总结经验和提出建议,可以帮助相关教育机构和家长更好地应对小学生厌学问题,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效果。
深入研究小学生厌学问题,既有助于推动学生个体发展,又有助于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希望通过本研究能够为解决小学生厌学问题提供有益的启示和建议,促进教育教学改革和进步。
2. 正文2.1 小学生厌学的原因分析小学生厌学的原因分析主要包括心理原因、学习环境原因和家庭因素三个方面。
心理原因是小学生厌学的重要因素之一。
有些小学生可能由于缺乏自信心、学习焦虑、注意力不集中等心理问题而导致厌学。
他们可能觉得学习很难、压力很大,达不到家长或老师的期望,从而产生消极情绪,不愿意去学校学习。
学习环境原因也是导致小学生厌学的原因之一。
学习环境的质量会直接影响小学生的学习动力和兴趣。
小学生厌学心理现象分析及策略研究
![小学生厌学心理现象分析及策略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035a473503768e9951e79b89680203d8ce2f6acc.png)
小学生厌学心理现象分析及策略研究小学生是学习的时期,他们在学校学习知识,积累经验,成长为成熟的社会人。
在学习过程中,一些小学生出现了对学习的厌倦心理,表现出对学习的不感兴趣、注意力不集中、学习成绩下降等现象。
这种厌学心理现象应引起家长和老师的重视,针对这一现象制定相应的策略,帮助孩子冲破这一困难,重新享受学习的乐趣。
一、小学生厌学心理的原因分析1、学习内容单一乏味。
有的小学生在学校学习的科目、知识点比较单一、枯燥,无法激发他们的兴趣,孩子对学习便产生了厌倦心理。
2、学习压力过大。
现在的学校教育普遍有着较大的学习压力,小学生需要面对大量的功课,这会使他们感到压力重重,挫折感和焦虑感产生,进而产生学习的厌倦心理。
3、学习方法不当。
有的小学生在学习中采取了不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导致学习效果不好,长期下去也会对学习产生抵触情绪。
4、家庭环境影响。
有的小学生家庭环境不良,受到家庭成员的消极情绪影响,导致对学习产生厌倦心理。
5、生活习惯不良。
有的小学生生活习惯不良,比如玩手机、看电视时间过长,导致学习时间严重不足,学习成绩下降,进而产生了对学习的厌倦心理。
针对小学生厌学心理,制定相应的应对策略是非常重要的,下面是一些常见的策略建议:1、改善学习内容。
老师在教学时应该适当增加学习内容的趣味性,培养孩子对学习的热情。
可以通过丰富多彩的教学手段,增加有趣的教学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减轻学习压力。
学校和老师应该适当减轻学生的学习压力,让他们有更多的时间进行自主学习,不要给小学生过多的作业负担,保障他们的休息时间。
3、教育孩子正确的学习方法。
老师和家长应该教育孩子正确的学习方法,帮助他们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增强学习信心。
4、关注家庭环境。
家长应该关注孩子的家庭环境,创造一个积极健康的家庭氛围,增强孩子对学习的积极性。
5、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
家长应该引导孩子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合理安排学习和娱乐的时间,增强自我管理能力,提高学习效率。
浅析小学生产生厌学的原因及对策
![浅析小学生产生厌学的原因及对策](https://img.taocdn.com/s3/m/054c1d850d22590102020740be1e650e52eacfc2.png)
浅析小学生产生厌学的原因及对策小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他们在学习任务中面临着很多困难和挑战。
有些小学生对学习产生了厌学情绪,不愿意去学习,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他们的学习成绩和学习积极性。
那么,小学生为什么会产生厌学情绪呢?有什么对策可以帮助他们克服这种情绪呢?本文将对这些问题进行一些浅析。
一、产生厌学情绪的原因1.学习内容单调无趣小学生的学习内容大部分是基础知识的学习,这些知识在他们的眼中可能显得单调无聊。
在教学过程中,老师应该通过丰富的教学手段和方法,增加学习内容的趣味性,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
2.学习压力过大家长和老师对小学生的学习压力往往过大,他们总是要求孩子们取得好成绩。
家长和老师应该意识到,小学生的学习需要一个逐步成长的过程,他们应该关注孩子的学习动态,给予正确的引导和关怀,而不是一味地追求成绩。
3.学习方法不当小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能由于学习方法不当而感到困难和烦恼,这就容易产生学习厌学情绪。
教师和家长应该为孩子们提供正确的学习方法和技巧,帮助他们建立正确的学习观念和方法。
4.学习环境不佳学习环境对小学生的学习情绪产生着重要的影响,如果学习环境不佳,孩子们很容易感到烦躁和不适,对学习产生厌倦情绪。
家长和学校可以通过改善学习环境,提高学习氛围来帮助孩子克服厌学情绪。
二、对策1. 引导学生正确面对学习学校和家长应该给予小学生正确的学习引导,让他们明白学习是为了自己的未来,是为了更好地生活。
要让孩子们认识到学习是一种快乐和享受,而不是一种负担和强迫。
2. 丰富多彩的教学方式老师应该在教学中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式和方法,增加学习内容的趣味性和吸引力。
通过游戏、实验、讨论等多种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3. 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学校和家长应该共同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让孩子们在积极向上的氛围中学习。
学校可以加强学校文化建设,举办各类丰富多彩的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家长也要给予孩子们正确的引导和支持,及时鼓励他们,让他们在家庭中也能感受到学习的乐趣。
浅谈农村小学生厌学原因及对策
![浅谈农村小学生厌学原因及对策](https://img.taocdn.com/s3/m/60c7c77111661ed9ad51f01dc281e53a59025161.png)
浅谈农村小学生厌学原因及对策随着中国农村教育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农村孩子能够接受基本的教育,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其中之一就是农村小学生厌学的现象。
厌学不仅影响学生的学习成绩,更严重的是影响了他们的未来发展。
有必要深入了解农村小学生厌学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一、原因分析1. 家庭环境:农村家庭多为农民家庭,大部分父母没有受过良好的教育,由于生活压力大,家长们往往忽视了对孩子的教育。
他们对孩子的学习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和支持,甚至有的家长偏爱其他家庭成员,忽视了孩子的学业。
2. 教育资源不足:农村小学教育资源相对城市差距较大,学校条件差,师资力量不足,学校实施的教学活动与城市学校相比有一定的差距。
这就导致学生感觉学习不愉快,缺乏对学习的积极性。
3. 学习方式不当:由于农村小学师资力量不足,老师的教学水平参差不齐,有的老师还在使用过时的教学方法,缺乏对学生的个性化关怀,这就导致了学生对学习的厌烦。
4. 社会环境:农村环境相对封闭,信息闭塞,社会发展机会少。
学生们缺乏对未来的向往,对知识和学习的认识也比较陈旧,这就让他们对学习缺乏热情。
以上就是导致农村小学生厌学的一些主要原因。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我们需要采取相应的对策。
二、对策建议1. 家庭教育的重视:要加强对农村家庭的教育,提高父母对孩子学习的重视,鼓励父母多花时间陪伴孩子,给予孩子足够的关爱和鼓励,引导孩子正确对待学习,让他们在家庭中感受到学习的快乐和成就感。
2. 提高教育资源配置:政府要加大对农村小学的投入,改善学校条件,提高师资水平,为农村小学提供更多的教育资源支持和条件保障,让学生在更好的教学环境下学习。
3. 更新教学方式:教育部门要加强对农村小学的教学培训,提高老师的教学水平,推广现代教学理念和方法,让农村小学的教学更加符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4. 开阔学生视野:政府要加大对农村教育的投入力度,提高教育的品质和水平,扩大农村学生的社会实践机会,引导他们走出乡村,了解更多的社会信息和文化背景,让他们对未来有更多的向往和憧憬。
小学生厌学情绪的原因与应对策略
![小学生厌学情绪的原因与应对策略](https://img.taocdn.com/s3/m/7869bb1ca9956bec0975f46527d3240c8447a1be.png)
小学生厌学情绪的原因与应对策略在小学教育阶段,我们有时会遇到一些孩子出现厌学情绪。
这不仅影响他们的学业发展,还可能对其身心健康和未来的成长产生不利影响。
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小学生产生厌学情绪,我们又该如何应对呢?一、小学生厌学情绪产生的原因1、学习压力过大如今,小学生面临的学业压力不容小觑。
学校课程安排紧凑,作业繁多,考试频繁。
为了追求高分和排名,他们不得不长时间处于紧张的学习状态。
过重的学习负担让孩子们感到疲惫和压抑,逐渐失去了对学习的兴趣和热情。
2、教学方法枯燥部分教师的教学方法较为单一、枯燥,一味地灌输知识,缺乏与学生的互动和启发。
这种照本宣科的教学方式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他们觉得学习是一件无聊的事情。
3、家庭环境的影响一个不和谐、充满争吵的家庭环境会让孩子感到不安和焦虑,无法集中精力学习。
此外,家长过高的期望和过度的严厉也会给孩子造成巨大的心理压力,导致他们对学习产生抵触情绪。
有些家长只关注孩子的学习成绩,而忽视了他们的情感需求和心理状态,这也容易让孩子对学习产生反感。
4、社交问题在学校里,与同学之间的关系不融洽,如被欺凌、孤立等,会让孩子产生恐惧和逃避心理,不愿意去上学。
5、缺乏学习目标和动力小学生年龄较小,对未来的规划和目标较为模糊。
如果他们没有明确的学习目标,不知道为什么要学习,就会缺乏学习的动力,容易产生厌学情绪。
6、对学习内容缺乏兴趣有些课程内容枯燥乏味,与孩子的生活实际脱节,难以引起他们的共鸣和兴趣。
7、身体和心理健康问题身体不适,如生病、疲劳等,会影响孩子的学习状态。
同时,一些心理健康问题,如焦虑症、抑郁症等,也可能导致孩子对学习失去兴趣。
二、应对小学生厌学情绪的策略1、减轻学习压力学校和教师应合理安排课程和作业,减少不必要的考试和排名。
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而不仅仅是关注成绩。
家长也要避免给孩子过多的课外补习和作业,让孩子有足够的休息和娱乐时间。
2、改进教学方法教师要不断更新教学理念和方法,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如游戏、实验、小组讨论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小学厌学教育案例分析(3篇)
![小学厌学教育案例分析(3篇)](https://img.taocdn.com/s3/m/0704d8a259f5f61fb7360b4c2e3f5727a4e92402.png)
第1篇一、案例背景小明,男,10岁,小学四年级学生。
小明自入学以来,学习成绩一直处于班级中等水平,但近一段时间,他表现出明显的厌学情绪。
每天上学时,小明总是无精打采,不愿意参加课堂活动,甚至有时会出现旷课现象。
家长和老师多次进行沟通,但效果不佳。
本案例旨在分析小明厌学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教育对策。
二、案例分析1. 家庭因素(1)家庭教育方式不当。
小明父母工作繁忙,很少有时间陪伴他,导致他在家庭中缺乏关爱和安全感。
此外,父母对小明过于严厉,对他的学习要求过高,使得小明在家庭中承受了巨大的压力。
(2)家庭环境不佳。
小明家中环境嘈杂,经常有亲戚朋友来家中聚会,导致小明无法集中精力学习。
2. 学校因素(1)教师教学方式单一。
小明所在班级的教师教学方式较为传统,以灌输式教学为主,缺乏互动和趣味性,使得小明对学习失去了兴趣。
(2)同学关系紧张。
小明在学校里与同学关系紧张,有时会受到同学的嘲笑和排斥,导致他不愿意参加集体活动。
3. 学生自身因素(1)学习动力不足。
小明对学习缺乏兴趣,认为学习枯燥乏味,没有认识到学习的重要性。
(2)自我认知偏差。
小明认为自己学习成绩一般,缺乏自信,容易产生自卑心理。
三、教育对策1. 家庭教育(1)改善家庭教育方式。
家长要关注小明的情感需求,多陪伴他,给予关爱和支持。
同时,要调整教育方式,尊重小明的个性,适当降低学习要求,让他感受到学习的乐趣。
(2)营造良好的家庭环境。
家长要为小明提供一个安静、舒适的学习环境,减少家庭聚会,确保小明能够集中精力学习。
2. 学校教育(1)改进教师教学方式。
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提高课堂互动性。
(2)加强班级管理。
班主任要关注班级氛围,及时化解同学之间的矛盾,营造和谐、友爱的班级氛围。
3. 学生自身(1)培养学习兴趣。
家长和教师要引导小明认识到学习的重要性,让他了解到学习可以让自己变得更加优秀。
解读小学生的学习厌学行为背后的心理原因
![解读小学生的学习厌学行为背后的心理原因](https://img.taocdn.com/s3/m/b86d9509777f5acfa1c7aa00b52acfc789eb9f92.png)
解读小学生的学习厌学行为背后的心理原因学习是小学生每天必须面对的任务之一,然而,许多小学生却出现了学习厌学的行为。
他们可能表现出不愿意去学习、缺乏积极性以及对学习内容的抵触情绪。
背后的心理原因是什么?本文将对小学生学习厌学行为的心理原因进行解读。
一、学习压力过大小学生在面对繁重的学习任务时,可能会感到压力过大。
由于学校教育制度的要求以及家长的期望,小学生们需要在短时间内完成大量的作业和学习任务。
这种学习压力可能会使他们感到不安和焦虑,导致对学习的抵触情绪。
二、学习方式不合适每个小学生都有自己的学习习惯和方式,一些学生可能更适应课堂教学,而另一些学生可能更适应自主学习。
如果学校的教学方式无法满足小学生的需求,他们可能会对学习产生厌恶感。
此外,一些小学生可能对学习方法缺乏掌握,导致学习效果不佳,增加了他们对学习的抵触情绪。
三、学习动力不足对于小学生来说,学习动机是他们主动去学习的重要动力。
然而,当小学生缺乏明确的学习目标或者对学习内容没有兴趣时,他们很可能会对学习产生抵触情绪。
除此之外,如果小学生在学习中得不到及时的认可和奖励,他们很可能对学习失去动力,从而表现出学习厌学的行为。
四、学习困难与挫败感小学生在学习中面临各种各样的困难,比如理解难题、记忆困难等。
如果他们不能得到及时的帮助和支持,很容易产生挫败感。
学习困难和挫败感会影响小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自信心,从而导致学习厌学的行为。
五、外部环境因素除了内在的心理原因,小学生学习厌学行为的背后还可能受到外部环境因素的影响。
例如,家庭环境不稳定、家长的教育方式不当等都可能对小学生的学习产生负面影响。
此外,班级氛围和同学关系等因素也会影响小学生对学习的态度和情绪。
综上所述,小学生学习厌学行为背后的心理原因可能是学习压力过大、学习方式不合适、学习动力不足、学习困难与挫败感以及外部环境因素等。
教育者和家长应该重视这些心理原因,通过提供适当的支持和教育方法来帮助小学生克服学习厌学行为,激发他们对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
小学生厌学的心理分析及其应对策略
![小学生厌学的心理分析及其应对策略](https://img.taocdn.com/s3/m/4189f54cf68a6529647d27284b73f242336c31e8.png)
小学生厌学的心理分析及其应对策略小学生是成长过程中的重要阶段,他们在学习中可能会遇到各种问题。
其中之一就是厌学。
小学生厌学可能是由于学习压力、学习方法不当、学习兴趣不浓等多种原因所致。
本文将从心理分析角度出发,探讨小学生厌学的原因,以及针对这些原因提出的相应应对策略。
一、小学生厌学的心理分析1. 学习压力过大小学生在学习中可能面临来自老师、家长、同学的各种学习压力。
对于一些学习能力稍逊的孩子来说,这种压力可能会导致他们厌学,对学习产生畏惧心理,觉得自己无法达到家长和老师的期望,从而产生消极情绪。
2. 学习方法不当有些孩子在学习中可能会形成错误的学习方法,不知道如何高效地学习,导致学习成绩不佳,从而产生对学习的厌恶。
3. 学习兴趣不浓小学生正处于性格塑造的关键阶段,他们可能对一些学科、学习内容缺乏兴趣,感到枯燥乏味,从而逐渐产生对学习的厌倦情绪。
4. 家庭环境影响在家庭环境中,家长的态度和行为对孩子的学习态度也有很大的影响。
如果家长对孩子的学习要求过高,严苛批评,可能会导致孩子产生对学习的厌恶心理。
二、应对策略家长和老师应该给予孩子适当的学习压力,在平衡的前提下,引导孩子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让他们知道失败是成功的催化剂,不用过分在意学习成绩。
给予孩子足够的鼓励和支持,帮助他们建立自信心。
家长和老师应该帮助孩子建立正确的学习方法,教会他们如何高效地学习,如何合理地安排学习时间,如何制定学习计划。
还可以利用一些科学的学习方法和工具,让孩子们在轻松的氛围中学习。
家长和老师可以通过多种形式,如讲故事、游戏等,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
也可以根据孩子的特长和兴趣培养他们的兴趣爱好,从而提高学习的积极性。
家长的态度和言行对孩子的学习态度影响很大,家长应该在家庭中营造和谐、轻松的学习氛围,鼓励孩子尝试新事物,理解孩子的困惑和挫折,帮助他们解决问题。
5. 培养自主学习能力教育者应该帮助孩子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让他们学会主动思考、解决问题。
小学生厌学背后的真正原因-
![小学生厌学背后的真正原因-](https://img.taocdn.com/s3/m/ffce79557dd184254b35eefdc8d376eeafaa1765.png)
小学生厌学背后的真正原因?在学习的时候,胆怯吃苦,胆怯付出太多,胆怯在学习中遇到难题等等,或者是有的孩子出现留意力,学习技能等方面的问题,导致学习上的困难,从而渐渐的对学习失去信念,在学习上出现抗挫折实力比拟差的一个表现。
我在这里整理了相关学问,盼望能协助到大家。
小学生厌学背后的真正缘由?从几个方面来看,孩子产生厌学的缘由,有以下一些缘由:认知上出现了偏差,从根本上对学习产生了厌烦。
认知上出现了偏差,也就是从根本上对学习就是产生了厌烦。
被家长过早的逼着去学习,参与各种补习班,对学习的爱好极大降低。
还有的孩子会把有一些问题归结为其他缘由,比方说是教师的缘由,自己没考好是同学的缘由等等。
还有的孩子是自身的情商实力出现比拟弱项的局部,比方说抗挫折实力差,由于家庭哺育方式的不相同,孩子的抗挫折实力也会不同;有的孩子在学习的时候,胆怯吃苦,胆怯付出太多,胆怯在学习中遇到难题等等,或者是有的孩子出现留意力,学习技能等方面的问题,导致学习上的困难,从而渐渐的对学习失去信念,在学习上出现抗挫折实力比拟差的一个表现。
有的孩子是在学校当中人际关系比拟难以处理好,比方说和教师之间的关系和同学之间的关系都处理不好,有的孩子和同学关系处理不好,但是跟教师的关系还可以,对学校的抵触心情会相对弱一些。
孩子情商不高有的孩子是自身的情商实力出现比拟弱项的局部,比方说抗挫折实力差,由于家庭哺育方式的不相同,孩子的抗挫折实力也会不同;在学习的时候,胆怯吃苦,胆怯付出太多,胆怯在学习中遇到难题等等,或者是有的孩子出现留意力,学习技能等方面的问题,导致学习上的困难,从而渐渐的对学习失去信念,在学习上出现抗挫折实力比拟差的一个表现。
在学校当中人际关系比拟难以处理好,比方说和教师之间的关系和同学之间的关系都处理不好,有的孩子和同学关系处理不好,但是跟教师的关系还可以,对学校的抵触心情会相对弱一些。
学校的缘由学校教师可能会以成果来评判学生的好坏,或者是某些标准来评判好的学生,坏的学生。
小学生厌学研究报告
![小学生厌学研究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3dbeffcc4793daef5ef7ba0d4a7302768e996f02.png)
小学生厌学研究报告小学生是学习的主体群体,但是在学习过程中有一部分小学生出现了厌学的现象。
本篇报告围绕小学生厌学的原因、表现和对策进行研究。
一、小学生厌学的原因1.学习内容过于抽象:小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面临着相对抽象的知识,对于他们来说难以理解和接受。
2.学习负担过重:小学生需要完成大量的作业和复习,学习压力过大,导致他们对学习产生抵触情绪。
3.学习方法不当:一些小学生没有学会正确高效的学习方法,导致学习效果不明显,从而对学习失去兴趣。
4.缺乏自主学习的机会: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小学生缺少主动探索和实践的机会,学习变得枯燥乏味。
二、小学生厌学的表现1.上学迟疑不愿离开家:小学生害怕上学,总是找各种原因拖延离家时间。
2.不愿完成作业和复习:小学生觉得作业枯燥乏味,对复习缺乏兴趣,经常找借口逃避。
3.缺乏学习动力:小学生对学习缺乏积极性,不愿主动去积极探索知识。
4.注意力不集中:小学生上课时容易分心,容易被外界的事物吸引注意力。
三、对小学生厌学的对策1.创设良好的学习氛围:教师和家长可以共同努力,创设一个积极向上的学习环境,激发小学生学习的兴趣。
2.提供多样化的学习方式:教师可以通过采用多种学习方式,如游戏式学习、实践探索等,来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
3.鼓励小学生的自主学习:给予小学生自由探索的机会,让他们在学习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提高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4.合理分配学习任务:教师要根据小学生的实际情况,合理分配作业和复习任务,减轻他们的学习负担,防止学习过程中的压力过大。
通过以上研究可以得出结论,小学生厌学是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但是可以通过教师和家长的共同努力来克服。
提供多样化的学习方式、创设良好的学习氛围、鼓励小学生的自主学习以及合理分配学习任务都是解决小学生厌学问题的有效对策。
希望教育界能够重视这个问题,共同为小学生创造一个积极主动的学习环境。
小学生厌学心理分析报告
![小学生厌学心理分析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2e09b05553d380eb6294dd88d0d233d4b14e3ffa.png)
小学生厌学心理分析报告一、引言厌学是指学生对学习产生强烈的抵触情绪,不愿意主动参与学习活动。
小学生阶段是学习基础打下的重要时期,然而,有些小学生却表现出明显的厌学情绪。
本文将对小学生厌学心理进行分析,并提供一些解决方法,以帮助家长和教师更好地应对这一问题。
二、原因分析1. 学习内容过于枯燥乏味小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能会遇到过于枯燥乏味的课程内容,缺乏趣味性和实用性。
学生往往对这些学习内容缺乏兴趣,产生厌学情绪。
2. 教学方法不合理一些教师在授课过程中过于依赖传统的讲授方式,缺乏互动性和创新性。
这种教学方法可能使学生感到无聊和厌烦,从而产生厌学情绪。
3. 学习压力过大小学生由于学业负担和考试压力增加,可能会感到焦虑和压力。
长期以来,过大的学习压力会导致小学生产生厌学情绪。
三、心理分析1. 注意力不集中小学生的注意力往往比较短暂,容易分散。
当他们对学习内容不感兴趣时,注意力更容易转移到其他事物上,导致学习效果下降。
2. 自我认知不足小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能力和潜力缺乏正确的认知。
他们可能认为自己无法完成学习任务或无法达到要求,产生自卑情绪,从而产生厌学心理。
3. 缺乏自主学习意识一些小学生缺乏主动学习的意愿和能力,过于依赖教师的指导。
当教师无法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时,学生可能会产生厌学情绪。
四、应对方法1. 创设趣味性学习环境教师和家长可以通过创设趣味性学习环境来吸引小学生的兴趣。
例如,利用多媒体教学、游戏化学习等方式,使学习变得有趣并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
2. 探索多样化教学方法教师可以尝试探索多样化的教学方法,例如小组合作学习、实践活动等。
通过提供多样性的学习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减轻他们的厌学情绪。
3. 关注学习动机培养家长和教师应关注小学生的学习动机培养。
通过给予积极的鼓励和奖励,帮助他们建立自信,并激发他们对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4. 减轻学业压力家长和教师应合理分配学习任务,减轻小学生的学业压力。
小学生厌学的原因与思考对策
![小学生厌学的原因与思考对策](https://img.taocdn.com/s3/m/d80a6b67182e453610661ed9ad51f01dc2815723.png)
注重培养学生的 自主学习能力和 独立思考能力
加强师生互动, 提高课堂参与度
关注学生的心理 健康,提供心理 辅导和支持
开展丰富多彩的 课外活动,让学 生在学习之余得 到放松和锻炼
家庭教育是孩子成长的基础,影响 孩子的性格、习惯和价值观。
家庭教育的影响
家庭教育影响孩子的社交能力和人 际关系,良好的家庭教育有助于培 养孩子的沟通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社会环境的重要性
家庭环境:家庭氛围、家庭教育方式、家长期望等影响孩子的学习态度和兴趣。 学校环境:学校氛围、师生关系、教学方式等影响孩子的学习体验和效果。 社会环境:社会价值观、就业市场、教育政策等影响孩子的学习动机和方向。 同伴环境:同伴关系、同伴压力、同伴榜样等影响孩子的学习行为和习惯。
目录
学习压力过大
课业负担过重: 大量的作业、
考试压力等
家长期望过高: 家长对孩子的 期望过高,导 致孩子压力过
大
竞争激烈:同 龄人之间的竞 争,就业市场
的竞争等
学习环境不佳: 学校环境、家 庭环境等影响 孩子的学习兴
趣和动力
学习内容枯燥乏味,难以引起学生 的兴趣
缺乏学习兴趣
学习压力过大,导致学生产生厌学 情绪
家庭经济状况: 家庭经济状况较 差,导致孩子无 法安心学习,产 生厌学情绪。
学校教育方式
教学方法单一,缺乏趣味性 教师过于严厉,缺乏鼓励和肯定 学习压力过大,作业负担过重 缺乏个性化教育,无法满足学生需求 学校环境不良,影响学生心理健康 缺乏有效的家校沟通,家长参与度低
减轻学习压力
合理安排学习任务:避免过度学习,保证充足的休息时间 培养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提高学习积极性 提高学习效率: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果 加强心理辅导:关注学生的心理状况,及时进行心理疏导和干预
浅析小学生产生厌学的原因及对策
![浅析小学生产生厌学的原因及对策](https://img.taocdn.com/s3/m/09a923a7112de2bd960590c69ec3d5bbfd0adab6.png)
浅析小学生产生厌学的原因及对策1. 引言1.1 引言在现代社会,小学生产生厌学的现象越来越普遍,这不仅给孩子的学习带来了困难,也给家长和老师带来了困扰。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我们需要深入了解产生厌学的原因,并采取相应的对策。
本文将对小学生产生厌学的原因和解决方法进行浅析,希望能给广大家长和教育工作者一些启示。
我们需要认识到产生厌学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一方面,学习环境的单一和枯燥可能会让孩子感到乏味和无聊,导致他们对学习失去兴趣。
学习内容的难易程度不适应孩子的实际水平,也容易让他们产生挫败感和厌学情绪。
家长和教师的教育方式和态度也会影响孩子对学习的态度,如果他们过于严厉或过于溺爱,都会对孩子的学习产生负面影响。
为了解决小学生产生厌学的问题,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有效的对策。
我们应该建立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让孩子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
我们要根据孩子的个性特点和学习能力,提供个性化的学习方式,让他们在适合自己的节奏下学习。
我们还可以通过丰富多彩的教学方式和内容,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让他们乐于学习。
家长和教师应该加强沟通和合作,共同关注孩子的学习情况,给予他们适当的支持和鼓励。
通过以上对策的实施,相信我们可以有效地解决小学生产生厌学的问题,让孩子们在健康、快乐的学习氛围中茁壮成长。
结束。
2. 正文2.1 产生厌学的原因一、学习内容枯燥乏味小学生产生厌学的原因之一是学习内容枯燥乏味。
有些科目或知识点可能对学生来说难以理解或者缺乏吸引力,导致他们对学习失去兴趣。
特别是一些抽象概念或者枯燥的知识点,容易让小学生产生艾学的情绪。
二、学习压力过大现在的小学生面临着越来越大的学习压力,学习任务繁重,考试竞争激烈,这些都会让他们感到焦虑和压力。
对于一些学习成绩较差或者学习能力较弱的学生来说,学习压力会让他们感到无法承受,产生艾学情绪。
三、学习方法不当学习方法的不当也是导致小学生产生厌学的原因之一。
有些学生可能没有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比如有些学生喜欢听课,有些学生喜欢看书,如果学习方法不当,会影响学习效果,让学生失去学习的动力。
小学生厌学现状的成因及对策探析
![小学生厌学现状的成因及对策探析](https://img.taocdn.com/s3/m/c8a33b7feffdc8d376eeaeaad1f34693daef1081.png)
小学生厌学现状的成因及对策探析1. 引言1.1 小学生厌学现状的背景小学生厌学是当前教育领域面临的一个普遍问题。
随着社会发展和教育水平的提高,小学生厌学现象日益严重,给学生的学习和成长带来了不利影响。
小学生是教育的基础,他们的学习动力和学习态度直接影响着他们未来的发展。
深入了解小学生厌学的成因并采取有效对策是当前教育工作者亟需解决的问题。
小学生厌学的背景可以从多个方面来理解。
家庭环境是影响小学生学习态度的重要因素之一。
一些家庭对学习的重视程度不够,缺乏对孩子学习的指导和督促,导致孩子缺乏学习动力。
学校教育制度的局限性也是导致小学生厌学的重要原因。
学校过分注重功利化的考试成绩,忽视学生的兴趣和特长,使学生对学习失去兴趣。
社会环境的快节奏和竞争压力也会给小学生的学习带来困扰,让他们感到无法承受。
个体因素如性格特点、心理素质等也会影响到小学生的学习态度。
通过深入研究小学生厌学现状的背景,我们可以更好地制定对策,帮助小学生建立正确的学习态度,充分发挥他们的潜能,为未来的教育改革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借鉴。
1.2 研究意义小学生厌学现状的研究意义在于深入探讨这一现象背后的原因,帮助家庭、学校和社会更好地了解小学生厌学的成因,从而采取有效措施加以预防和解决。
通过研究小学生厌学现状,可以促进教育体制的改革与完善,提升教育质量,为小学生提供更好的学习环境和条件。
研究也有助于揭示个体因素对小学生学习态度和行为的影响,为实施个性化教育提供依据。
深入研究小学生厌学现状的研究意义重大,对教育教学工作者、家长和社会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有助于提升小学生学习积极性和成绩表现。
2. 正文2.1 家庭因素导致的小学生厌学现状家庭因素是导致小学生厌学现状的重要原因之一。
家庭环境的不良影响可能会给小学生带来学习压力和心理负担,导致他们产生厌学情绪。
家长过分严厉或过分溺爱都会给孩子带来心理压力,使他们觉得学习是一种负担而不是一种乐趣。
家庭教育方式不当也会影响小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
小学生厌学研究报告
![小学生厌学研究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f985a02124c52cc58bd63186bceb19e8b9f6ec11.png)
小学生厌学研究报告当小学生们开始进入学校生活时,很多人都有着强烈的求知欲望和好奇心。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些孩子开始对学习产生了厌烦和抵触情绪。
小学生厌学问题成为了一个备受关注的话题。
在本篇文章中,我将进行一些研究并分析小学生厌学的原因及可能的解决方法。
一、小学生厌学的原因1.学习内容无趣:小学生对于学校课堂上的学习内容可能感到乏味和无聊,缺乏吸引力。
2.学习压力过大:班级排名、成绩评定等竞争元素可能导致小学生产生焦虑感,对学习失去兴趣。
3.学习方式不合理:传统的教育方式可能无法满足现代孩子的学习需求,对他们的学习造成了阻碍。
二、小学生厌学的解决方法1.激发学习兴趣:老师和家长可以通过创设趣味性强、生动有趣的学习环境,激发小学生对学习的兴趣。
2.改善学习环境:创造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鼓励小学生们相互合作、分享学习经验,增强他们对学校的归属感。
3.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教师可以采用多种教学方法,例如小组合作学习、实践项目、互动教学等,以满足小学生的学习需求。
三、增强小学生的内在动机1.奖励制度:建立积分或勋章制度,鼓励小学生在学习中的积极表现,增加他们学习的内在动机。
2.设立目标:帮助小学生设立明确的学习目标,并对其进行适当的激励,让他们感受到自身的成长和进步。
3.培养学习习惯:引导小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例如定期规划学习时间表、主动完成学习任务等。
四、家校合作1.家庭支持:家长应关注孩子的学习情况,提供积极的鼓励和支持,与学校合作,共同解决孩子的学习困惑。
2.教育资源:家长与学校共同合作,优化学习资源,提供丰富的学习机会和辅导资源,帮助小学生更好地学习。
3.沟通与反馈:及时了解小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困难和问题,与教师进行积极有效的沟通,共同寻找解决方案。
通过以上的研究和分析,我们可以看出,了解小学生厌学的原因,并采取相应的解决方法,是帮助他们克服学习困难、培养学习兴趣的关键。
家庭、学校和社会共同合作,为小学生提供一个积极、愉快的学习环境,将有助于他们积极投入学习,提高学习成绩,实现全面发展。
小学生厌学现状的成因及对策探析
![小学生厌学现状的成因及对策探析](https://img.taocdn.com/s3/m/6379e94f854769eae009581b6bd97f192279bfbf.png)
小学生厌学现状的成因及对策探析小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他们的学习状态直接影响到学习效果和学习质量。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家庭教育观念的变化,小学生的厌学现象也越来越严重。
究其原因,主要是受到学习环境、学习内容和家长教育方式等多方面的影响。
针对这一现状,我们需要认真探究其成因并提出有效的对策,以帮助小学生克服厌学情绪,积极投入学习,提高学习效果。
一、小学生厌学现状的成因1.学习环境不佳小学生的学习环境往往是影响其学习状态的重要因素。
一些学校设施简陋,课桌椅不合理,教室环境较为拥挤,这些都影响了小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学习环境的不佳会使小学生缺乏对学习的热情和投入度,从而产生厌学情绪。
2.学习内容单一目前,小学教育侧重于学科知识的灌输,学习内容过于单一,缺乏趣味性和挑战性。
这种单一的学习内容不能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导致他们对学习失去热情,产生厌学的情绪。
3.家长教育方式不当现在的家长普遍忙于工作,缺乏对孩子学习的关注和引导。
一些家长过于溺爱孩子,不给予适当的学习压力和规范,导致小学生缺乏对学习的认真态度和自觉性,产生对学习的厌倦情绪。
学校应该投入大量资金改善教学设施,提高学习环境的舒适度和质量。
教室应该宽敞明亮,桌椅应该符合小学生的身高,课室内应该有足够的空气流通和音响设备等,以提高小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投入度。
小学教育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学习内容应该多元化,涵盖知识、技能、品德、兴趣等多个方面。
学校可以丰富教学内容,引入一些富有启发性和趣味性的教学方法,使学生在学习中能够体会到快乐和成就感。
家长是小学生最重要的教育者和引导者,他们的态度和行为直接影响到小学生的学习状态。
家长应该改善自己的教育方式,增强对孩子学习的关注和引导,给予孩子适当的学习压力和规范,让孩子养成自觉学习的良好习惯。
4.提倡合理教育观念教育要走出应试教育的误区,减轻孩子的学习压力,切实关注孩子的学习和成长。
要重视学生的个性发展,鼓励学生积极探索和实践,尊重学生的兴趣和选择,让学生从内心感受到学习的快乐和意义。
小学生厌学的原因与对策研究
![小学生厌学的原因与对策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4e9f175377c66137ee06eff9aef8941ea76e4b98.png)
小学生厌学的因素与对策研究一、小学生厌学心理成因(一)家庭教育的影响1.家长的盼望过高毫无疑问, 社会竞争日益增强必然会渗透到家庭教育中, 家长对学生的盼望呈低龄化, 同时对学生各种专长的盼望也很高, 俗话说: “十个手指伸出来都有长短”, 何况我们的孩子。
由于心理上素质, 学习能力的不同。
过高的规定反而会适得其反。
家长只不根据孩子的实际能力和水平, 提出适当的规定, 去让孩子“跳一跳摘到果子”, 假如盼望过高, 只会使孩子觉得自己无论如何努力也达不到父母的规定, 渐渐地就会失去自信, 对自己的学习能力会产生质疑、自卑、压抑、孤独、敏感都将给孩子的心灵留下不可磨灭的阴影, 这些压力渐渐地压在孩子们稚嫩的肩上。
久而久之, 导致孩子们厌学。
还记得班中的小琳就曾对其父母说: “你们再逼, 我就永远不去学校了。
”莎莎也向同学说, 父母再逼她读书, 她就离家出走。
诸如此类的话, 体现了孩子气们厌学情绪到达了沸点, 也由此可见, 家长的过高盼望导致了孩子的反弹、反叛。
事后, 我了解到, 这两位学生由于长期形成不良的听课习惯, 上课思想也无法集中, 作业更是没办法独立完毕, 拖拉, 不做,反抗时有发生。
老师也是无力管教, 家长没有能力辅导, 却喜欢和其他孩子去比较, 一昧地去指责, 谩骂, 所以采用了简朴、粗暴的方式去教育孩子试想如此家长孩子的心灵能不受到伤害吗?以上的两句话就是他们的宣泄之言啊!2.家长的漠不关心上面讲到有些家长对孩子规定过高。
而此外有些家长由于过度埋头于自己的事业, 从不关心孩子的学习情况, 既不督促也不检查任其发展。
然而当孩子交上极差的学习成绩单时, 他们就大发雷霆, 不打即骂, 结果使孩子产生了逆反心理。
久而久之, 孩子就失去学习的爱好, 乐学就会变成厌学。
更有一些家长, 只关心孩子是否取得好成绩, 但对其获得好成绩的过程, 途径则采用漠然的态度, 对孩子在学习中碰到的困难却无能为力, 只是规定孩子如“填鸭式”地伏案学习再学习, 结果使得孩子产生厌学情绪。
小学生厌学研究报告
![小学生厌学研究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a7df6527f4335a8102d276a20029bd64793e6260.png)
小学生厌学研究报告小学生厌学研究报告一、引言厌学是指学生对学习产生了消极的情绪和态度,并对学习失去了兴趣和动力。
小学生作为学习的起点,他们对学习的态度和情绪会影响其未来的学习发展。
因此,了解小学生厌学的原因和解决厌学问题,对于提高小学生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具有重要意义。
二、厌学的原因1.学习内容枯燥乏味:小学生普遍对于枯燥的知识点和重复的练习感到厌烦,缺乏学习的乐趣。
2.学习压力过大:近年来,随着教育的竞争越来越激烈,小学生面临着过多的学习任务,学习压力也越来越大。
3.学习方法不当:一些小学生没有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导致学习效果不佳,产生了学习厌烦的情绪。
4.家庭环境影响:家长对小学生的学习要求过高,把学习当成唯一的目标,导致小学生产生厌学情绪。
5.学业成绩困难:对于一些学习困难的小学生来说,他们可能会因为学习困难而失去信心,从而产生厌学的情绪。
三、解决厌学问题的方法1.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教师和家长应当积极创设有趣的学习环境,提供多样化的学习资源,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
2.培养正确的学习态度:教育者应当引导小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告诉他们学习的目的和重要性,并教会他们正确面对学习困难的方法。
3.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教师应当根据小学生的兴趣和特点,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增加小学生的参与和积极性。
4.增加学习的趣味性:教师可以通过游戏、电影、音乐等形式,将学习内容与趣味性相结合,提高小学生对学习的兴趣和参与度。
5.建立合理的学习计划:小学生需要有一定的学习计划和目标,明确每天的学习任务和时间安排,有利于培养他们的学习习惯和自律能力。
四、结论小学生厌学是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但通过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培养正确的学习态度、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增加学习的趣味性以及建立合理的学习计划,可以有效地帮助小学生解决厌学问题,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
教育者和家长应当共同努力,关注小学生的心理健康,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学习观念,培养积极向上的学习态度,促进他们全面发展。
小学生厌学的原因与思考对策
![小学生厌学的原因与思考对策](https://img.taocdn.com/s3/m/63a3d23b773231126edb6f1aff00bed5b9f373f1.png)
小学生厌学的原因与思考对策小学生是学习最为重要的阶段,但是随着学习时间的增加,越来越多的小学生开始出现厌学的情况。
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小学生出现厌学的情况呢?在本文中,我们将探讨小学生厌学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
一、小学生厌学的原因1. 考试压力大。
随着学生年级的不断升级,学习难度和考试难度也在逐渐增加,这给小学生带来了巨大的考试压力。
考试本身是为了检测学生掌握知识的程度和是否达到了一定的水平,但是如果考试过于频繁或考试内容过于难以掌握,就容易让小学生感到厌学和沮丧。
2. 教育方式不合理。
传统的教育方式通常是老师讲解,学生听讲,然后完成作业和练习。
这种方法在教授某些学科的基础知识方面很有效,但是对于其他学科或深入学习来说,它可能不够适用。
这种一刀切的教育方式很容易让学生感到沉闷和无趣。
3. 学生兴趣无法得到满足。
学生的兴趣和爱好多种多样,如果学校在教学中无法满足学生的兴趣,那么学生就容易失去对学习的兴趣。
如果学生自己的内在动机不足以支撑学习,那么学生就很容易出现厌学现象。
4. 家庭环境不利。
良好的家庭环境会让小学生在学习方面有更好的表现,相反的,不良的家庭环境就会影响小学生的学习。
家庭因素,如家庭亲属和住所的质量,会影响到小学生对学习的态度和精神状态,从而影响他们的学习质量。
二、小学生厌学的对策思考1. 降低考试压力。
我们可以通过做好良好的心理疏导和调适工作,来帮助小学生缓解考试压力。
同时,我们也可以通过适当调整小学生的学习计划和安排,提高抗压能力,缓解压力带来的负面影响。
2. 改变传统教育方式。
我们需要改变过于单一的教育方式,为小学生提供更多的学习机会和实践操作,在学习中添加游戏元素,从而提高孩子们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同时,我们也应该给予学生更多的探索、研究和自主式学习的机会,以此来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3. 突显学科的趣味性。
我们可以让学生在学习中发现学科的趣味性。
例如,在语文学习中,我们可以选择一些逗趣的故事,或者在健康教育中,我们可以通过卡通图像和视频等方式,为学生提供更为生动形象的学习内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生厌学的背景原因分析与思考
大量调查研究表明,目前小学生(二年级以上)大约有45%左右有不同程度的厌学心理,其中有20%左右的学生有较严得的厌学心理。
正如朱永新教授曾观察到的“厌学,似一股旋风在席卷。
它像病菌般地在我们校园中恶性地传播、扩散,笼罩面越来越广。
”厌学是学生消极对待学校生活,对书本学习失去兴趣,产生厌倦情绪,持冷漠甚至抵触态度等心理状态及在行为方式和生理现象上不良的表现。
作为一种心理状态,不是特定学生所有的,而是所有学生在某种程度上共同潜在的问题。
无论是发达地区还是欠发达地区、城镇还是乡村、小学还是中学,厌学现象都普遍存在。
作为基础教育危机的一种表征,我国中小学厌学现象有愈来愈严重的趋势。
学习是学生在校生活的基本任务,也是当代学生苦恼的主要来源之一。
一、小学生厌学的原因分析
(一)枯燥乏味的教学与教师行为的失范导致学生厌学
课堂教学的枯燥乏味是引起小学生厌学最直接的原因。
很多老师教学观念陈旧,教学方法单一,教学枯燥无味。
教育方式方法简单粗暴,偏爱成绩较好、配合自己的学生。
讨厌叛逆性、经常违反纪律、不听话、成绩较差的学生。
处理学生的矛盾时难以做到一视同仁,喜欢的学生网开一面,而“问题学生”则不问青红皂白就进行惩罚。
学生产生反感,就不会认真对待教师所教的课程。
(二)学生困难、成绩不良与人际关系障碍导致自信心缺失
小学生感到学习困难的比例很高,一年级28.13%,三年级30%,六年级47.89%。
一部分学生因为学习时遇到困难多没有及时克服导致基础不牢,课堂上不容易听懂,注意力无法集中,学习效果愈来愈差。
在学习中感觉困难,举步维艰,让他们惧怕学习,自信降低。
一部分小学生从小学习就失败很少成功过,他们已放弃学习,虽然知道学习的重要性但认定自己反正学不好而变得沮丧。
也就是说,学生最初只是不会学习,没有掌握基本学习技能而已,并非教师眼中彻头彻尾的懒汉。
师生关系也影响小学生的学习情绪。
有些学生因为长相、穿戴不好、学习不突出、没有家庭背景等原因受到教师的歧视、拒绝。
也有一些学生很安静,比较听话,不惹是非,在生活与学习中暴露的问题不明显,不易引起老师的注意,成为长期被教师忽视的群体。
缺乏与教师之间积极的情感交流,对教师反应冷漠,对班级活动和同学交往也失去兴趣,丧失自信,对一切都感到索然无味。
而经常受到教师批评、处罚的学生与教师关系更坚张对立,他们反感或害怕教师,这种消极的情绪也会蔓延到学习上。
(三)繁重的课业负担与过度学习使学生产生厌倦
在调枵中学生认为老师布置作业太多的26.76%,反映因家长布置作业和课外补习班造成作业太多的竟有70%,再加上社会上一些家教机构、特长班、补习班、提高班火爆,学生经常是出了这校门,进了那“校门”。
中国教育学会常务副会长郭振有认为,负担过重抹杀了大部分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特别好的对学习有兴趣,不觉得负担重,少量不学习的也不觉得重。
感觉负担重的是中间一大部分,他们特别想考好,却难度太大,导致被动负担多,而主动学习少。
(四)师长高度热情与背后的冷漠造成小学生心理落差很大
家长与教师把学习看得高于一切,赋予高度的热情,为了让孩子上好学校,将生活中所有一切都包办代替,过分关注孩子的学习成绩,却不顾孩子的实际水平和学习能力。
要求过高,不容许有任何懈怠,一旦孩子无法在学习成绩上达到自己要求时,家长就容易心理失衡,粗暴对待或悲观失望,这会造成学生对学习的恐惧感,失去信心,容易否定自己,对学习产生恐惧和厌倦。
有些同学在遭遇困难时不仅得不到帮助,如遭家长的责骂、教师的批评,因此感觉非常无助,对自己产生怀疑。
对于一个未成年的孩子来讲,家长和教师是他的“重要他人”,如果反复对其倭化和贬低,其自尊和自我期待就会被像刀一般锋利的倭化语言斫削,慢慢成为教师所说的那种人而不能自拔。
更
可怕的是,当老师诿化一些学生时,其行为和态度也会影响其他学生对这些被贬者的看法。
在中小学阶段,同伴生活在儿童成长中所起的作用越来越大,甚至超过老师和家长的作用的趋势,如果被同伴排斥,那将是“天塌地陷”的感觉,造成小学生心理落差变大,进而产生惧怕学习、害怕失败的心理。
(五)班额过大使大部分学生不能有效参与学习互动,学习处于观望状态
由于教育资源分配不均衡,造成大量学生向好学校涌进,而差学校学生越来越少。
班级规模较小的班级里,每个学生都有参与课堂活动的机会,容易调动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
相反,班级规模较大,无论教师的教学水平如何高,也不可能顾及到所有学生,无论老师多有爱心也不可能关注到每个同学,更不用说要帮助学生解决个人的学习困难了。
绝大多数的同学不能参与到学习互动中去,渐渐地部分同学逐渐习惯了观望的态度,成为学习的旁观者,不再积极地参与到学习中去。
(六)小学生的自身因素为小学生厌学提供了可能。
发生认识论认为,学生认知水平影响了学习兴趣。
学生间学习水平差异随着年级的增长逐渐增大,学生成长过程,既有所有学生不断发展的过程,也是学生间学习水平差异不断分化的过程。
学生自我评价方式从他评走向自评。
他们开始置疑老师评价,教师评价不再是唯一权威,这使他们不再仅仅为追求教师评价而积极参与课堂教学。
从三年级开始,儿童道德判断进入可逆阶段,学生不再无条件地服从、信任教师了,对老师的要求随年级增高而逐步增加。
不一定都听老师的话,当然也意味着对老师的要求有时不予配合,甚至是我行我素。
二、小学生厌学的背景原因思考
学校是社会的一个缩影,在小学生身上存在的厌学现象,表面上看是由于家长、学校、老师与自身造成的,其实在很多时候,学校、家长与教师也是无奈的。
社会剧烈的竞争情势哪能容得家长懈怠,考试制度与应试的紧箍咒、家长的火眼金睛哪能让学校放松警惕,国本位、家本位的儿童观与教育观更是影响着教育前进的步伐,可以说,虽然看似是小学生的问题,却有着深刻的社会原因。
(一)应试选拔教育的?害,评价导向的偏离
学生学习负担过重是我国经济发展状况引起的连锁反遇。
我国目前的经济发展水平尽管与历史相比有很大提高,但与其他发达国家相比仍比较落后,不可能提供均等、良好的受教育机会。
教育规模的限制,决定了我国人才选拔制度的方式、方法和内容,决定了在招生考试制度上“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现实,也导致了中国十几年的素质教育改革的停滞不前。
(二)学习内涵狭隘,只注重知识传授造成内在精神缺失
在孩子与教师心目中,学习的好坏完全依赖于学习成绩的好坏,能否在历次的考试中取得好成绩,能否考进重点中学、重点大学。
而根本就没有意识到学习还有其他的内容,学生成了学习的机器,使得学生内在精神的严重缺失。
(三)教育与需求错位,忽视儿童天性与学生的个性差异
在整个社会呈现出的短期快速追求发展的心态影响下,不管是家长还是教师对学生学习的激励也呈现出短期效应,严重背离了学生心理发展的要求。
儿童成长的社会氛围是鼓励儿童尽早成为“标准化的成人”。
在这个标准化的过程中,儿童的生命过程本身却被忽略了。
在教育实践中,我们总以为奖励有益无害、多多益善。
实际上,奖励与惩罚都是一种外在控制,有损主体的自主、自决需要。
许多研究揭示,奖励无法激发人的内在动机。
我们通过奖励导引孩子从事某种活动,一开始往往有效。
但这种有效往往很短暂。
随着年龄的增长,奖励的使用频率与种类也越来越多,学生也渐渐习惯于从问“为什么这样做”到问“应该怎么做”。
“奖励的确是一种有意剥夺对某事的兴趣的聪明策略。
”奖励扼杀兴趣。
我们越是人为地用诱惑手段来激励别人,他们就越会对我们唆使他们做的事丧失兴趣。
(五)传播媒体的影响,降低了教师、学校与家长的权威
传播媒体的影响、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引发教育变革,造成信息的多源性、易得性、可选性。
教师作为成人世界代表,在学生心目中的地位已经降低,教育的可信度也大打折扣,教师的道义优势正在消逝,教师的知识文化优势也在丧失,教师的知识信息拥有量不一定比学生大。
在电子媒介时代,老师遇到了史无前例的危机。
在藤学认为教师所遇到的这种危机,既不是“教师应当如何”的规范性危机,也不是“如何才能成为教师”的现实性危机,而是“教师是怎样一种角色”的存在论危机。
教师作为个体,即使“鞠躬尽瘁”也无法到达学生获得知识信息的边界。
教师和家长有时候在教育孩子的问题上显得力不从心、无能为力。
那种无奈与无助感时常伴随着当下家长和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