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教学中培养学生创造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如何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以学生发展为本”,也就是“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一切,为了一切学生”。教师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发展学生的知识和技能,更重要的是发展学生的知识和技能的灵活运用。
一、教师要有培养学生创造力的紧迫感。
回顾中华民族的近代史,其中写满了中华民族的血和泪泱泱大国受尽凌辱。我们的科技和人文曾经领先于世界。唐诗、宋词和元曲至今仍散发出无限的魅力,四大发明更是享誉全球。但火药的发明却被两方用来发明对付我们的利炮,司南的发明却被两方用来发明指南针,使他们的战舰驶进国门,使中国民众陷于水深火热之中。痛定思痛:正是由于西方在学习知识和技能的同时,培养了创造力,转化为生产力,提高了国家的整体实力。也正是由于我们对创造力的培养的忽视,丧失了赶上世界的良机。要全面赶上西方发达国家,必须从国家的未来,即我们面对的学生开始抓起,培养他们的创造力。因为他们担负起国家兴衰的重任,是中华民族不再受凌辱的希望。
二、教师要有培养学生创造力的科学观
1、教育是发展,而不是挑选,更不是淘汰。
我们的责任就是要千方百计探索和创造能使每个学生都达到他可能达到的最好水平的学习条件,最大限度地促进每个学生的进步。不同层次的学生有不同的奋斗目标,达到既定目标后再提高,使他们的学习由被动到主动,由学会到会学。从而使他们在升学和将来的就业方面都有选择,都有发展。
2、教育是要教学生知的能力,要促使学生去求知。
创造力首先来自于思想的能力,而思想的能力来自于学习。学习知识被认为是学习的基本内容甚至是唯一任务。但我们很少去学习学习的能力。学习的能力不是知识,而是知的能力。知识是静态的已成型的,而知是动态的正在进行的。知虽然受知识的影响,但知却使知识得以生成。在此意义上,教育不仅要教学生知识,更要教学生知的能力,要促使学生去知。
3、教育要重视培养学生的科学观
在教育中,我们更应重视科学观而不是技术。技术是一种教育工具,关键是我们怎样用这个工具。我们要教给孩子的是怎么用计算机、互联网来创造、研究和设计。经过教育,他们应该会提出问题,而不只是接受。对于孩子们来说,重在学会用此技术;其次,强调了要用自己的头脑。"用头脑"之"用",是运用,是防止和不被技术所控制。就教育而言,可以教人去制造工具,也可以教人去使用工具,还应该教人去制造和使用工具的意义何在,目的是什么,要使受教育者有反思自己行动的意义的能力。一个揭示了真理的意义就一定是创造性的。
4、教育要重视培养学生的创造意识。
人只有具备了创造意识,才能充分调动自己的潜力,做到有所创造。创造心理学研究表明,除少数智力发展较差者外,大多数中等智力水平的人都具有创造力。教师要使学生认识到自己是具备创造性的,并且初中时期的创造力对今后的发展是非常重要的。教师要以积极的态度评价学生的创造性。只有这样,学生才能从单纯的知识获得走向包括创新意识在内的多元化发展,从而不断提高创造力。
5、教育要重视培养学生创造性人格
创造性学生往往具有独特的个性特征,这也是其创造性的一种表现。有关研究表明,创造性学生有三大个性特征。(1)活跃。他们活泼乐观,热情坦率,富于探索精神,自信心强,有时甚至过于自信。(2)独立性强。他们善于独立行事,敢于弃旧图新,且对独立有强烈的需要;有时这种独立性也表现为对教师的统一要求缺乏热情,行为不大合群等。(3)情感丰富。他们兴趣广泛,有强烈的好奇心,对创造充满热情,争强好胜,但有时又因精力过剩而表现出顽皮、淘气等行为特征。教师在教育教学中,要爱护学生的创造热情,尊重和培养他们的首创精神。要培养他们的坚持性、自信心、大胆、灵活、自主、富有责任感,要丰富他们的情感体验,培养他们富于想象、勤于思考、兴趣广泛、有强烈的好奇心、敢于冒险、愿意尝试、不怕困难等创造个性,从而培养他们的创造力。
6、教育要重视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
创造性思维是创造力的核心,在创造性思维成分中,发散思维是最重要的成分,其流畅性、变通性和独创性对于创造活动来说是极为关键的。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要做到:(1)引导学生获得解决问题的知识经验;(2)鼓励学生对问题进行推
测、猜想、应急性回答,并提出各种怪问题或不合常规的设想等;(3)充分利用原型启发、类比和逆向思维等,使小学生有更多的机会获得新观念、新设想、新的闪念;(4)教师在教学中不仅要讲清已有定论的知识经验,也应对某些尚未定论的难题提出假设,敢于猜想,为学生做出运用直觉思维的示范。
四、教师要有培养学生创造力的评价体系
1、改革单一的评价方式,多主体、多角度的评价学生
以学习成绩高低和是否听话作为评价学生好坏的首选标准,显然抑制了学生的创造力。所以在改革单一的评价方式变为多主体、多角度的评价学生。多主体评价即评价者不仅仅局限于教师,还可以是学生自己、同伴、学生家长等等有可能进行评价的人。除了评价主体的不同,还要求在教学过程中,采取多种评价方式,从不同的侧面来评价学生,特别是要注意对学生学习的过程性评价,最大程度的激发学生的创造潜力。
2、增加在评价中对学生的期望激励作用
教师在评价中对学生的期望激励之所以如此重要,是因为它分别会在教师和学生身上产生积极的效应。教师会根据其对学生的期望选择特定的评价行为。如果教师对某个学生有较高的期望,那么他就会更倾向于给学生提出有挑战性的学习目标。即使学生没有达到预期目标,教师也会给予更多的宽容和理解。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在评价中更多地给予学生信任和鼓励。而如果教师对学生形成了消极期望,那么他就很容易忽视这些学生,对他们的学习成绩要求不高,很少给他们回答问题或表现的机会,也不愿耐心启发、引导他们回答问题;教师也较少运用各种身体语言、动作来鼓励这些学生。学生会将教师对他们的期望作为一种“预言”,形成积极的自我评价与自我概念,进而,他们对自己也会产生一个较高的期望,并且朝着实现预言的方向努力。
教育在培育民族创新精神和培养创新性人才方面,肩负着特殊的使命。”可见培育学生的创造力,是从容面对国际竞争、使中华民族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