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廉·大内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探讨美国的政府与企业之间的社会合作问题。在大 内看来,过去美国人认为企业之间只有竞争而不可 能有合作,他的《Z理论》回答了企业如何通过合 作建立团队的问题,而现在,美国人依然认为政府与 企业之间不可能有合作,他要用《M型社会》来回 答政府与企业如何通过合作建立团队问题 大内的M型社会的含义是M的词义,即分权化社会 (Multidivisional)
z理论与中国:比较管理学的思考
1.从70年代后期到80年代初期,我们经过了一个榜样的快速转换时代。 先是学习南斯拉夫,很快转向学习欧美,但欧美经验严重水土不服,于 是转向新加坡,转向亚洲“四小龙”。但是,这些都不足以构成一个大 国快速现代化的典范。日本与中国,号称“一衣带水”,尤其是文化上 有许多相似和接近的地方,于是,探究日本起飞的奥秘,借鉴日本的经 验,就成为十分自然的选择 2.Z理论的核心,不在于号召美国向日本学习,也不在于能否引申为中国 向日本学习,而在于从文化角度提出了如何处理工业体制和传统社群、 个人自由和团队协作之间的关系等命题。不同国家在解决这一命题上走 了不同道路,但道路的差异最终殊途同归,都是通过组织与个人的融合、 效率追求和人本主义的融合来完成的
关于Z理论
名词解释:J型组织--日本企业, A型组织--美国企业 Z理论的提出,正是建立在J型组织与A型组织的比较之上 的 主要内容:建立在长期雇用基础上的稳定环境;个人和组织 的高度融合;形成开诚布公、容纳批评的和谐平台;建立起 信任、友谊与合作关系;能够形成有机的团队;上下之间没 有等级森严的鸿沟;经理实施的是走动式管理 所谓Z理论,就是在比较日本和美国企业差异的基础上, 由大内提出的一整套同日本式管理有些类似或者接近的组 织建构与经营运作的基本准则
著作Leabharlann 1981年 《Z理论——美国企业界怎样迎接日本的挑 战》 1984年《M型社会:美国团队如何夺回竞争优势》 1986年《组织经济学:理解和研究组织的新范式》 2003年《让学校运作:使孩子们接受其所需教育的 革命性规划》 新著《TSL的秘密:提高学校绩效的革命性发现》
关于Z理论
威廉· 大内的 Z理论
关于威廉· 大内
日裔美籍管理学家,美国斯坦福大学 的企业管理硕士,在芝加哥大学获企 业管理博士学位 Z理论创始人,最早提出企业文化概 念的人 Z理论迅速走红后,他再度从美日比 较入手,探究企业、社会、政府的三 角关系,提出了M型社会 理论贡献: 不在于对日本的总结,而 在于对美国的启发,引发了人们对日 本式管理的关注
著作
1981年 《Z理论——美国企业界怎样迎接日本的挑 战》 1984年《M型社会:美国团队如何夺回竞争优势》 1986年《组织经济学:理解和研究组织的新范式》 2003年《让学校运作:使孩子们接受其所需教育的 革命性规划》 新著《TSL的秘密:提高学校绩效的革命性发现》
《M型社会:美国团队如何夺回竞争优势》
写作的原意是“如何把对于日本企业管理的理解运用到美 国环境的实践 中”,试图回答“日本的企业管理方法能否在美国获得成功”这个美国 人十分关心的问题 Z理论主张以坦白、开放、沟通作为基本原则来实行“民主管理”
Z理论的本质: 是对专业分工和官僚组织进行改造,建立在长期雇用
基础上的稳定环境,促成个人和组织的高度融合,开诚布公、容纳批评, 以信任、友谊与合作关系打造有机的团队,实现生产经营和社会关系的 一体化
z理论与中国:比较管理学的思考
3.比较管理学的研究,不在于找出可以引进或者模仿的楷模, 而在于通过比较,认识不同模式之间的差异形成机制,提供 引进或者模仿的可能性论证 4.学术研究从来都是解释性的,而不是对策性的 ,但是,对 策研究往往具有现实的吸引力大内也未能免俗,由于大内没 有从学理上论证由J到Z的转变机制,所以,他的《Z理论》 后半部分关于由A到Z的转化,在一定程度上学术支撑力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