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堂作文指导课带给我的一点思考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堂作文指导课带给我的一点思考
一堂作文指导课带给我的一点思考[1/2] XX年12月8日,我有幸听了一堂形式多样、生动活泼的作文指导课。

听后感触颇多。

现先将这堂课的精彩之处笔录如下,与大家一起分享:
精彩镜头之一:课前两分钟演讲
上课铃声刚刚响完,课前两分钟演讲开始.只见一个女孩大大方方走上讲台,今天她讲的是“找骆驼”的故事,三言两语,她就进入状态了。

她讲着讲着,就大胆的开始扮演了不同角色,看她一会儿愁眉苦脸地发问,一会儿怒目相向地质问。

也许觉得光表情还不够传神精彩,在三尺讲台上她比手划足做起了动作。

说话的语气腔调也随着角色的变换而变换着。

立刻,所有人都被她精彩的表演给吸引住了。

刚一讲完,台下立刻响起了热烈的掌声。

所有人都被她的精彩“演出”打动了。

至此,教师开始就学生的演讲进入今天的新课:学会仔细观察事物。

教师要求学生带着听故事的热情去看文章,说一说为什么老人对骆驼的行踪知道得如此详细?一声令下学生立刻聚精会神的看课文。

仅用了几分钟时间,就把学生自动进入了上课的紧张兴奋状态。

精彩的两分钟演讲功不可没!
精彩镜头之二:课堂扳手劲大赛
你见过在语文课堂上举行扳手劲大赛吗?肯定没有。

但在这堂课上我就见过。

在一边吵闹声中,两组同学“粉墨登
场”了,男女生各一组。

比赛正式开始之前,教师煞有其事的做起了示范动作,把下面的人都逗乐了。

接着两组同学摩拳擦掌准备比赛了。

一声令下,比赛开始,两组同学开始使劲地扳,台下的学生也是不甘示弱,立刻分成几派,给自己支持的同学加油。

此时课堂的气氛热闹非凡上面是紧张激烈的比赛,下面是热闹的加油声。

每个同学都不由自主地参加到活动来,连听课老师也身不由己的加入进来,为上面比赛的同学而紧张。

如果你以为这只是单纯的比赛,那你就错了,比赛之前,教师明确要求其他同学仔细观察比赛场景,观察得越仔细越好。

比赛完了以后当场交流,常常是一个同学还没有把自己观察到的讲完,已经有同学迫不及待的要发表不同意见了。

学生思维很活跃,发言积极,课堂里的每一个人都围绕仔细观察这个话题而积极努力着。

厉害!
精彩镜头之三:教师灵活多变的引导
如果说一堂课是一部影视剧,学生是其中的主角,那么教师就是导演。

这位教师灵活多变的引导是很重要的原因。

在精彩的两分钟演讲之后,教师马上乘胜追击,提了一个问题:“为什么老人能够找到骆驼而商人却找不到?” 因为刚刚的表演很精彩,大部分同学都仔细的听了,这个问题并不难,提这个问题一方面能够激发学生说话的主动
性,另一方面也能检验学生是否听得认真,而且还能很自然的导入到新授的内容中。

果然问题刚一说完,马上有同学迫不及待的站起来回答说:“因为老人抓住了骆驼的特征而商人没有,所以他找不到骆驼。

”老师继续引导:“老人是怎样抓住骆驼的特征呢?”立刻有同学补充:“因为老人仔细观察了骆驼的特征,他观察得很细心。

”至此,老师就
很自然的导入到今天的教学内容:仔细观导入新课水到渠成。

在此基础之上,教师开始点评演讲,同时开始进入今天新的教学内容。

“刚才某某同学的演讲怎么样?她演讲的时候大家都注意仔细观察了没有?”学生在点评的时候,就会自觉地把自己的观察所得揉进对演讲的评价中,不仅锻炼了他们的说话能力,也初步锻炼了他们的观察能力。

其实在整个教学过程,教师收放自如的引导是无处不在的,比如说后来指挥学生进行扳手劲大赛;给学生做准备的示范动作;要求学生在仔细观察扳手劲大赛之后当堂作文等等。

教师都能够始终以自己的引导,让学生的注意力始终围绕着教学内容而展开。

厉害!
为什么这堂课能上得如此精彩呢?我觉得最重要的原因是教师能够充分利用机会激发学生的兴趣。

在这堂课中学生一直在教师的引导下,不自觉地进入了兴奋状态,他们的兴奋点,就是这堂课的教学内容。

他们都在围绕着教学内容积极思考着,努力展现着自己观察思考的成果。

这个过程本身就是他们
学习的过程。

其次,我觉得这堂课比较新颖的地方,是教师的角色问题。

我认为在这堂课中,教师已经不仅仅是导演了,她也是其中的一名角色,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都是很自然的融入到课堂中,融入到学生当中,与学生一起游戏,与学生一起分享他们的观察与思考的结果。

教师的这种双重身份,不仅仅让教学活动变得生动活泼,易于激发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参与性,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拉近了师生的距离,加强了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情感交流,而情感正是语文课中学生最好的收获。

从对这堂课的分析中,我们不难看出,要提高课堂实效,让语文课上的更生动活泼,更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教师素质和能力是其中很重要的因素之一。

对于课堂实效与教师能力之间的关系,我也有了一点自己的思考。

我认为,作为一名语文老师,上好文学性很强的语文课,至少必须具备以下三种能力:
第一,教师必须具备较强的课堂控制能力。

这里所说的课堂控制,不是指教师给学生一些强制性
的要求,要求学生必须做到。

而是指学生在教师机智、有力的指导下,激起自己的学习欲望,从而产生学习的内在动力,积极主动地加入到学习中来,加入到课堂讨论、回答问题中来。

在这样的课堂中,学生愿意最大限度的去激发自己的潜力来思考或解决问题,学生敢于发表自己的意
见,能把自己的所思所想表现出来。

在这样的课堂里,学生
才是其中的主体,学生只是在教师的引导下自己主动去学,避免了应试教育里的满堂灌、一言堂的现象。

相反,教师对学生的强制性要求,是要求学生去思考,但是长此以往,很容易让学生厌倦,甚至开始消极反抗,思考问题也只是做做样子,这样,教师对学生的控制,其实只停留在表面上,学生可能在形式是做到了教师的要求,教师让做什么就做什么,习惯在教师的指令下按部就班的学习,习惯去被动接受,他们的内心早就不去努力思考,久而久之,会让学生养成一种惰性,并最终影响到学习的效率。

所以,我们的语文教师,要注意开拓自己的视野,在课余多读多学,争取把更多的东西带入到课堂中,让课堂的形式更多样,更生动,更活泼,让我们的课堂更有活力,也更有说服力。

真正做到师生互动,教师能够给学生以有力的指导,学生能进一步激发教师的讲课热情。

第二,教师必须具备适应形势变化,积极转变观念的能力。

新的教学大纲和二期课改,己经把培养学生的能力和素质放在了首位。

而我们的教师,还有不少人的观念还停留在应试教育阶段,他们还是认为教学就是为了让学生能够更好的考试。

老是担心学生考不好,生怕学生不会考试,他们的课堂,总是把相应的把考试的内容放在了第一位。

语文课上经常充斥的是学习方法、应试的技巧、解题思路等,长久这样下去,很容易让学生丧失对语文学习的兴趣,让原本
可以生动活泼的、充满趣味性、人文性的语文课,
变得死气沉沉。

学生学习语文的主动性没有了,甚至让学生误以为上语文课学会考试就可以了,这样做的恶果是,
导致那些文学性很强、充满人文气息、具有很强的感染力的文章也吸引不了学生的注意力。

这种做法舍本逐末,完全忽略了语文学习的本质目的,导致学生思想硬化,只会考试,所以,新的时代,要求教师要积极抛掉旧观念,积极创新,以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为主导,培养学生对美文的鉴赏能力、诠释能力,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增强学生对美的感受能力。

在课堂中,教师要暂时放下考试,放下架子,不仅仅要做课堂的导演,做学生的引导者,更需要教师能与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教学中,投入到学生的讨论、游戏中,真正与学生零距离接触。

以自己饱满的热情感染学生,以充满情感的语言打动学生,以轻松机智的问题吸引学生,以深刻的哲理折服学生。

使语文课堂遍地开花,处处充满机智,充满乐趣,充满了教师创新的灵感,也让学生充满收获的喜悦。

这样的语文课,才能够寓教于乐,最大限度的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思考的积极性,最大限度的锻炼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

学生的语文能力与素质都提高了,那么考试还有
什么考不好的呢?
第三,教师要有把语文课上成综合课的能力。

语文课相对于别的课程而言,自由度更大,综合性更
强,难度也更大。

但是,语文课最忌讳的是教师一个人占主导,让学生在下面被动的接受,这样,教师花了大力气讲的重点,可能学生一点也没有注意到,对于语文课,我们可以根据课文内容的不同,课文体裁的不同,课文的重点不同,选择完全不同的教学方法。

比如说,上面的作文指导课仔细观察,我们可以让学生亲身去仔细观察,形式以最能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参与性为最佳。

上面的事例可以说是一个比较成功的案例。

又如,有的课文的题材是诗歌,我们可以上成诗歌朗诵会,让每个学生都能够积极的去朗诵,去表演,让学生去讨论去琢磨,怎样朗读才能把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感正确的表达出来。

然后再去实践。

其实我们完全可以大胆创新,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智能去选择最佳的上课方式,可以放手让学生去思考,去准备,去尝试,去表演,甚至可以放手把语文课上成表演课。

总之,我认为,对于语文课,我们要永远保持一种尝试的心态,
不断的变换自己的教学方式、教学道具,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中、甚至失败挫折中,不断的去自己体验总结,最终达到提高自己的文学素养、提高对文学的鉴赏能力的目的。

通过这次听课,我真的是受益匪浅,从这堂课中,我不仅看到了新颖的教学方式,不拘一格的指导方法。

更主要的是,它引起了我对语文教学的思考,让我在思考中,反思中,提高了自己对语文教学的认识。

也让我在今后的语文教学中,开始会去尝试运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尝试改变自己的教学理
念,真正做到以学生为主体,充分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参与性,把语文课上得更有趣,更生动活泼,对学生更有吸引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