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电力系统频率调整的综述

合集下载

电力系统有功功率和频率调整

电力系统有功功率和频率调整

电力系统有功功率和频率调整1. 引言在电力系统中,有功功率和频率是两个关键的电能参数。

有功功率是指电力系统中实际提供给负载的电能,而频率则表示电力系统中电压和电流的周期性变化。

准确地调整有功功率和频率可以保证电力系统的稳定运行,提高能源利用率,保障用电的安全和可靠性。

2. 电力系统有功功率调整电力系统的有功功率调整主要通过控制发电机输出功率来实现。

有功功率调整的目标是使电力系统的供需平衡,以满足用户的用电需求。

有功功率调整可以通过控制发电机的机械输入来实现,也可以通过调整发电机的励磁电流来实现。

2.1 机械输入调整机械输入调整是通过控制发电机的机械输入来调整有功功率。

机械输入调整的方式包括调速和负载调整两种。

2.1.1 调速调整调速是通过调整发电机的键合阻抗或者转子的绕组来改变发电机的转速,从而改变机械输入功率。

调速调整的原理是根据负荷需求,通过调整发电机的转速来保持有功功率的平衡。

2.1.2 负载调整负载调整是通过调整发电机的输出负载来改变发电机的有功功率。

负载调整的方式包括直接调整负载阻抗、调整发电机馈线阻抗、调整发电机并联等。

2.2 励磁调整励磁调整是通过调整发电机的励磁电流来改变发电机的有功功率。

励磁调整的原理是控制发电机的磁场强度,从而改变发电机的输出电压和电流。

励磁调整可以通过调整励磁电流的大小、相位和波形等来实现。

3. 电力系统频率调整电力系统的频率调整主要通过控制发电机输出的机械输入来实现。

频率调整的目标是使电力系统的供电频率保持在额定值附近,以满足用户的用电需求。

3.1 负荷频率特性负荷频率特性是指负载的电流和供电频率之间的关系。

负荷频率特性可以分为正负荷频率特性和正负荷功率频率特性两种。

正负荷频率特性描述了负载对供电频率变化时的功率响应。

3.2 机械输入调整机械输入调整是通过调整发电机的机械转速来调整电力系统的频率。

机械输入调整的方式包括调速和负载调整两种。

3.2.1 调速调整调速调整是通过改变发电机的转速来调整电力系统的频率。

电力系统频率调整及控制汇总

电力系统频率调整及控制汇总

12.1.1.1频率与有功功率平衡电力系统频率是靠电力系统内并联运行的所有电机组发出的有功功率总和与系统内所有负荷消耗(包括网损的有功功率总和之间的平衡来维持的。

但是,电力系统的负荷是时刻变化的,从而导致系统频率变化。

为了保证电力系统频率在允许范围之内,就需要及时调节系统内并联运行机组的有功功率。

频率质量是电能质量的一个重要指标。

中国《电力工业技术管理法规》规定,大容量电力系统的频率偏差不得超过,一些工业发达国家规定频率偏差不得超过。

说明电力系统元件及整个系统的频率特性,介绍电力系统调频的基本概念。

12.1.2.1负荷频率特性负荷的频率静态特性:在没有旋转备用容量的电力系统中,当电源与负荷推动平衡时,则频率将立即发生变化。

由于频率的变化,整个系统的负荷也将随着频繁率的的变化而变化。

这种负荷随频率的变化而变化的特性叫做负荷的频率静态特性。

综合负荷与频率的关系可表示成:由于电力系统运行中,频率一般在额定频率附近,频率偏移也很小,因此可将负荷的静态频率特性近似为直线,如下图所示。

12.1.2.2发电机组频率特性发电机组的频率静特性:当系统频率变化时,发电机组的高速系统将自动地改变汽轮机的进汽量或水轮机的进水量以增减发电机组的出力,这种反映由频率变化而引起发电机组出力变化的关系,叫发电机调速系统的频率静态特性。

发电机组的功率频率静态特性如下图:在不改变发电机调速系统设定值时,发电机输出功率增加则频率下降,而当功率增加到其额定功率时,输出功率不随频率变化。

图中向下倾斜的直线即为发电机频率静态特性,而①和②表示发电机出力分别为PG1和PG2时对应的频率。

等值发电机组(电网中所有发电机组的等效机组)的功率频率静态特性如下图所示,它跟发电机组的功率频率静态特性相似。

12.1.2.3电力系统频率特性电力系统的频率静态特性取决于发电机组的功率频率特性和负荷的功率频率特性,由发电机组的功率频率特性和负荷的功率频率特性可以经推导得出:式中――电力系统有功功率变化量的百分值:――系统频率变化量百分值;――为备用容量占系统总有功负荷的百分值。

5电力系统的有功功率和频率调整

5电力系统的有功功率和频率调整

2. 电力系统经济调度的数学模型
2) 等式约束条件:有功功率必须保持平衡的条件。 对于每个节点:
对于整个系统:
若不计网损:
2. 电力系统经济调度的数学模型
3) 不等式约束条件:为系统的 运行限制。
4) 变量:各发电设备输出有功功率。
3. 电力系统经济调度问题的求解
一般用拉格朗日乘数法。 现用两个发电厂之间的经济调度来说明,问题 略去网络损耗。 1) 建立数学模型。
3. 电力系统经济调度问题的求解
2) 根据给定的目标函数和等式约束条件建立一个新的 、不受约束的目标函数——拉格朗日函数。
3) 对拉格朗日函数求导,得到最小值时应有的三个条 件:
(1)
3. 电力系统经济调度问题的求解
4) 求解(1)得到:
这就是著名的等耗量微增率准则,表示为使总耗量 最小,应按相等的耗量微增率在发电设备或发电厂 之间分配负荷。 5) 对不等式约束进行处理 ❖ 对于有功功率限制,当计算完后发现某发电设备越 限,则该发电设备取其限制,不参加最优分配计算 ,而其他发电设备重新进行最优分配计算。 ❖ 无功功率和电压限制和有功功率负荷的分配没有直 接关系,可暂时不计,当有功功率负荷的最优分配 完成后计算潮流分布在考虑。
4. 用迭代法求解电力系统经济调度问题
1) 设耗量微增率的初值 ; 2) 求与 对应的各发电设备应发功率 ; 3) 校验求得的 是否满足等式约束条件:
4) 如不能满足,则如
,取
,取
,自2)开始重新计算。
5) 直到满足条件。
;如
例题
5. 等耗量微增率准则的推广运用
用于解决火力发电厂与水力发电厂之间的最优分配问 题。
2) 数学表达式:
KS:称为系统的单位调节功率,单位Mw/Hz。表示原动 机调速器和负荷本身的调节效应共同作用下系统频 率下降或上升的多少。

风电参与电力系统调频综述

风电参与电力系统调频综述

第45卷第21期电力系统保护与控制Vol.45 No.21 2017年11月1日Power System Protection and Control Nov. 1, 2017 DOI: 10.7667/PSPC161762风电参与电力系统调频综述赵嘉兴1,高 伟1,上官明霞1,查效兵2,岳 帅2,刘燕华2(1.国网山西省电力公司科信部,山西 太原 030001;2.新能源电力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华北电力大学),北京 102206)摘要:目前风电并网运行渗透率逐步增大,利用风电参与电网频率调整,增强系统运行的稳定性已经成为国内外研究的热点问题。

综述了风电参与系统频率调整的控制策略研究进展,对比研究了虚拟惯性控制、下垂控制、转子转速控制、桨距角控制、附加储能系统等不同控制策略,明确了各种控制策略的原理、优缺点以及适用范围。

分析了风电场内不同风机之间的协调控制算法以及风机与其他常规机组之间的协调配合控制。

阐述了智能算法、虚拟同步发电机技术给风电调频带来的新思路以及电压源型高压直流输电技术的应用给风电调频带来的挑战。

最后,展望了未来研究的重点内容:源荷双侧的高度不确定性对风电调频的影响;风电调频算法参数整定的依据;风电参与系统调频容量的评估方法。

关键词:风力发电;频率调整;控制策略;智能算法;虚拟同步发电机技术;电压源型高压直流输电技术Review on frequency regulation technology of power grid by wind farmZHAO Jiaxing1, GAO Wei1, SHANGGUAN Mingxia1, ZHA Xiaobing2, YUE Shuai2, LIU Yanhua2(1. Division of State Grid Shanxi Electric Power Company, Taiyuan 030001, China; 2. State Key Laboratory of AlternateElectrical Power System with Renewable Energy Sources (North China Electric Power University), Beijing 102206, China)Abstract: At present, the penetration of wind power integration operation increases gradually. Using wind power to participate power grid frequency regulation and strengthen system operation stability is the research hot topic at home and abroad. This paper reviews the technology development for wind farm participating into power grid frequency regulation and contrastively analyzes different control strategies such as virtual inertia control, droop control, rotor speed control, pitch control and additional energy storage systems. The principle, pros and cons, and applicable range of various control strategies are stated. The coordination control algorithm among different wind turbines in a wind farm and the coordination control between wind turbines and other conventional generators are analyzed. The new thoughts brought by the application of intelligence algorithm and Virtual Synchronous Generator technology (VSG) and the challenges resulted from the application of Voltage Source Converter Based High Voltage Direct Current transmission (VSC-HVDC) in wind power frequency control are studied. Finally, this paper comes up with some key issues to be researched in the future: the impacts of source charge bilateral uncertainty on wind power frequency regulation, the parameters setting basis of wind power frequency modulation algorithms, and frequency regulation capacity evaluation method of wind power in systems.Key words: wind power generation; frequency regulation; control strategy;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VSG; VSC-HVDC0 引言为了应对全球日趋严重的环境问题,清洁无污染、可再生的风能发电越来越受到各国的重视。

电力系统调频

电力系统调频

电力系统调频厂的选择:
现代电力系统中,绝大部分发电机组都在有热备 用的条件下参加频率的一次调整,少数的发电机 组或发电厂承担二次调频任务,这种发电 厂可称为调频厂。 调频厂必须满足一定的条件,如:具有足够的调 整容量和调频范围,能比较迅速地调整出力,调 整出力时符合安全及经济运行原则,不会引起系 统内部或联络线工作困难等。
频率调整:
二次调频——无差调节
频率的一次调整作用是有限的,一般情况下 满足不了电力系统对频率质量的要求。为了 使频率偏差不超过允许范围,通常要通过人 工手动或调频装置自动地改变变速机构位置 即改变调速器的工作特性,使电力系统的总 负荷与总出力在额定频率下达到平衡。 通过改变调速器工作特性而实现的调节过程 就是频率的二次调整,是对第二种负荷变动 引起的频率偏差进行的调整。
电力系统调频厂的工作原理:
水轮机与汽轮机不一样,只要改 变进水阀门的开度,增加进水量, 水轮机发电机组就会改变电力输
出,这个过程基本都是冷态运行,
所以只要不是电力输出改变太快, 就不会产生不良后果。
调频厂的调整容量:
火电厂受锅炉最小负荷限制,可调容量仅为 其额定容量的30%(高温高压)~75%(中温 中压),
调频厂的选择:
从以上两方面分析可见: (1)在水火电厂并存的电力系统中,一般应选择 大容量的有调节库容的水电厂作为主调频电厂。 (2)系统中没有水电厂或水电厂不宜担任调频任 务时,如丰水季节,可选中温中压火电厂作调频 厂 (3)抽水蓄能电厂放水发电时也可考虑参与调频。 (4)当仅由一个发电厂担任调频任务时,其调整 容量可能不够大,应确定几个调频厂,并分别规 定其调整范围和顺序,如第一、第二、第三调频 厂等等。
调峰:峰谷是每天负荷最大的时段,在这峰谷时段 需要有足够容量的电厂来调节负荷变化,即为调峰。

高比例新能源接入下电力系统惯量相关问题研究综述

高比例新能源接入下电力系统惯量相关问题研究综述

高比例新能源接入下电力系统惯量相关问题研究综述一、概述随着全球能源结构的转变,高比例新能源电力系统已成为未来电力行业的重要发展方向。

新能源如风电、太阳能等具有清洁、可再生的优点,其输出功率的随机性和波动性对电力系统的稳定运行带来了挑战。

惯量作为衡量电力系统稳定性的重要指标,其评估与控制技术在高比例新能源接入的电力系统中显得尤为重要。

近年来,随着新能源发电设施在电力系统中占比的不断提升,电力系统的惯量问题也日益凸显。

一方面,新能源发电设施的间歇性和不稳定性导致系统惯量的波动,增加了电力系统运行的复杂性另一方面,传统的惯量控制方法在面对高比例新能源电力系统时,其效果并不理想,需要寻求新的解决方案。

针对这一问题,本文将对高比例新能源接入下电力系统惯量相关问题进行深入研究,并综述现有的惯量控制技术与惯量需求评估方法。

通过分析和总结,旨在为高比例新能源电力系统的稳定运行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为推动实现“双碳”目标,构建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提供参考。

1. 研究背景和意义随着全球对可再生能源需求的持续增长,以风电和光伏为代表的新能源在电力系统中的占比日益提高。

我国已明确目标,计划在2050年实现可再生能源装机占比达到60左右,预示着高比例新能源将成为未来电力系统发展的主导方向。

新能源出力具有不确定性和波动性的特点,其大规模接入给电力系统的稳定运行带来了新的挑战。

惯量作为衡量电力系统稳定性的重要指标,其在新能源高比例接入下的变化及影响机制成为了当前研究的热点。

电力系统的惯量表现为对外来扰动引发频率变化的抵抗作用,能够减缓系统频率跌落速度,是系统频率稳定的重要保障。

新能源发电通过电力电子装置并网,不具备传统同步发电机的惯性,导致系统惯量水平降低。

新能源出力的大幅波动和不确定性进一步增加了系统频率安全的风险。

研究高比例新能源接入下电力系统的惯量问题,对于确保电力系统的稳定运行和安全供电具有重大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电力系统的三种调频方式

电力系统的三种调频方式

电力系统一次、二次、三次调频的特点 
频率调整,又称频率控制,是电力系统中维持有功功率供需平衡的主要措施,其根本目的是保证电力系统的频率稳定。

电力系统频率调整的主要方法是调整发电功率和进行负荷管理。

按照调整范围和调节能力的不同,频率调整可分为一次调频、二次调频和三次调频。

一次调频是指当电力系统频率偏离目标频率时,发电机组通过调速系统的自动反应,由发电机组调速器自动实现的不改变变速机构位置的调节过程,调整有功出力以维持电力系统频率稳定。

一次调频的特点是响应速度快,但是只能做到有差控制,是对第一种负荷变动引起的频率偏差进行调节。

二次调频也称为自动发电控制(AGC),是指发电机组提供足够的可调整容量及一定
的调节速率,在允许的调节偏差下实时跟踪频率,以满足系统频率稳定的要求。

需要运行人员手动或者自动操作调速器,使发电机的频率特性平行地上下移动,进而调整负荷,使频率保持不变。

二次调频可以做到频率的无差调节,且能够对联络线功率进行监视和调整。

三次调频即有功功率经济分配,其实质是完成在线经济调度,其目的是在满足电力系
统频率稳定和系统安全的前提下合理利用能源和设备,以最低的发电成本或费用获得更多
的、优质的电能。

电力系统频率调整也是电力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

低惯量电力系统频率稳定分析与控制研究综述及展望

低惯量电力系统频率稳定分析与控制研究综述及展望

二、低惯量电力系统频率稳定的 控制策略
对于低惯量电力系统频率稳定的控制,主要采取以下几种策略:
1、优化系统调度:通过合理的调度策略,如负荷分配、机组组合等,提高 系统的频率稳定性。
2、增强系统设备:通过升级设备、增加备份等手段,提高系统的抗干扰能 力和稳定性。
3、引入灵活控制策略:如采用电力电子器件、储能装置等,对系统频率进 行快速调节,提高系统的响应速度。
展望未来,电力系统暂态频率稳定评估与控制的研究仍需深入开展。未来的 研究方向可以包括拓展评估方法的应用范围,优化控制策略以适应更多种类的系 统和设备,以及研究更加智能化的控制方法。此外,随着新能源和智能电网等技 术的发展,对于电力系统暂态频率稳定性的需求将更加突出,因此研究如何将这 些新技术应用于提高电力系统暂态频率稳定性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研究方法
本次演示采用理论分析、数值实验和实证研究相结合的方法进行电力系统暂 态频率稳定评估与控制的研究。首先,通过理论分析建立电力系统暂态频率稳定 的评估模型,结合数值计算方法对不同工况下的系统频率稳定性进行评估。然后, 利用仿真软件对电力系统暂态频率稳定控制策略进行模拟实验,探讨不同控制策 略的效果和优劣。最后,通过对实际电力系统的数据采集和分析,验证评估模型 的准确性和控制策略的有效性。
4、制度法规完善:完善相关制度和法规,以确保低惯量电力系统的稳定运 行,并在一定程度上推动稳定性控制技术的发展。
结论
本次演示对低惯量电力系统频率稳定的分析与控制研究进行了综述及展望。 通过对频率稳定性的概念和常用分析方法的介绍,以及对现有控制策略的总结和 展望,我们可以看到该领域研究的重要性和挑战性。未来的研究需要综合考虑多 种因素,运用多学科知识,以实现低惯量电力系统频率稳定性的有效提升。

电网调度管理的频率调整范本

电网调度管理的频率调整范本

电网调度管理的频率调整范本一、引言电网调度管理是指通过调度与管理手段,确保电力系统各组分之间的协调运行,保障电网的稳定、安全和经济运行。

频率是电力系统运行的一个重要指标,频率调整是电网调度管理的核心任务之一。

频率调整是指通过调整电网负荷与发电之间的平衡关系,使电网的运行频率维持在合理范围内。

二、频率调整的原则1. 频率调整的原则是高效、平稳、可控、经济。

高效是指调整过程要快速,能够快速响应电网的频率偏差;平稳是指调整过程要稳定,尽量避免频繁的频率波动;可控是指调整过程要可控,能够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经济是指调整过程要经济,尽量减少资源的浪费。

2. 频率调整的优先级原则是安全第一,保证电网的安全运行是最基本的原则;其次是稳定性,保证电网的稳定运行是频率调整的关键;最后是经济性,尽量减少资源的浪费。

三、频率调整的主要措施1. 调整发电量:通过调整发电机的负荷,使发电量与电网负荷保持平衡,确保电网的频率在合理范围内。

可以通过增加或减少换流站、火力发电站、水力发电站等发电设备的负荷来实现。

2. 调整负荷:通过调整电网负荷的大小,使负荷与发电量保持平衡,确保电网的频率在合理范围内。

可以通过控制大型电力用户的负荷,如工业用电、商业用电等,来实现。

3. 调整发电机的调速器:发电机的调速器是调整发电机转速的关键装置,通过调整调速器的参数,可以控制发电机的负荷,从而实现频率的调整。

4. 调整输电线路的阻抗:输电线路的阻抗是影响电网频率的重要因素之一,通过调整线路的阻抗,可以使电网的频率得到调整。

5. 调整电网的运行方式:通过调整电网的运行方式,如调整主网与分布式电源之间的协调运行关系,可以实现频率的调整。

四、频率调整的常见问题与解决方案1. 频率波动过大:频率波动过大会对电网的稳定性和设备的寿命造成影响。

解决的办法是增加电网调度管理的控制能力,通过增加调度员的数量和技术水平,增加调度自动化系统的功能和性能,来减小频率波动。

新型电力系统的频率响应模型综述及展望

新型电力系统的频率响应模型综述及展望

新型电力系统的频率响应模型综述及展望摘要:在电力系统快速发展的大背景下,大型电力网络的构建和区域电网之间的互联存在着明显的联动效应、,而随着新能源的大量接入,系统惯量降低,导致其抗扰动能力下降,在电网遭受突发极端情况时,更容易造成局部事故的扩大,形成大范围停电,对社会和经济造成巨大的损失。

电力系统主动解列控制作为防止连锁故障和大范围停电的最重要控制措施之一,是保证电力系统在一定范围内继续安全稳定运行的最后一道防线,其核心思想是在满足系统运行相关约束条件下,快速寻找具有最小解列代价的最优解列断面。

基于此,本篇文章对新型电力系统的频率响应模型综述及展望进行研究,以供参考。

关键词:电力系统;频率响应模型;展望引言传统电网频率响应模型,往往只针对同步电机而忽略新能源接入电网的场景。

现有的新能源电站,新能源电源通常采用最大功率追踪模式,不参与电网调频环节。

随着电网调频需求的不断增加,未来越来越多的新能源将附带新型控制策略(例如,虚拟同步机控制),主动参与电网的一次调频和惯性响应。

由于新能源大规模并网导致电力系统的频率特性出现显著变化,需建立考虑新能源新型控制的复杂电力系统模型,以精确分析频率响应,优化频率控制策略。

同时,电力系统负荷侧通常采用低频减载等频率控制策略,建立电力系统精准频率模型以分析和优化低频减载策略,对保障电力系统频率运行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1系统频率响应特性发电机频率特性响应同步电机的摆动方程如式(1):ΔPm-ΔPe(1)式中,h为转自机械惯性时间常数,w为转子角速度,t为时间,Pm为机械转矩,Pe为电磁转矩。

对式(1)进行拉普拉斯变换得到式(2),Δw(s)=[ΔPm(s)-ΔPe(s)](2)进一步考虑调速器的模型,实测转子转速w与同步转速w0出现的偏差,速度偏差作为信号被放大后形成控制信号控制汽轮机或水轮机的阀门,进而调整频率,这一过程的数学模型如图1所示。

图中K为比例系数,F为高压涡轮占比系数,T为再热器时间常数,R为调速器的调节速率。

电力系统有功功率的平衡与频率调整

电力系统有功功率的平衡与频率调整
电力系统有功功率的平衡与频率调整
5.1 电力系统中的有功平衡与频率调整
5.1.1 频率调整的必要性
1 频率变化对用户的影响
(1)系统频率的变化将引起工业用户的电动机转速的变化,这将影响产品 的质量。如纺织工业、造纸工业将因频率变化出现残次品。
(2) 当频率降低,使电动机有功功率降低,将影响所传动机械的出力。 (3) 频率不稳定,将会影响电子设备的准确性。雷达、电子计算机等重要
入功率
损平衡和备用容量
1、有功功率负荷的变动及其调整
对系统实际负荷变化曲线的分析表明 ,系统负荷可以看作是由三种具有不 同变化规律的变动负荷所组成:
第一种是变化幅度小,变化周期较短 (10s内)的负荷分量;
第二种是变化幅度较大,变化周期较 长(一般为10s至3min)的负荷分量, 如工业中大电机、电炉、电气机车等
5.1.4 各类发电厂的特点及合理组合
目前发电厂主要有以下三类:火力发电厂、水力发电厂、核电厂
(一)各类发电厂的特点
1、火力发电厂的主要特点
火电厂外景
(1)运行需要支付燃料费用,占用运输能力,运行不受 自然条件的影响。 (2)有功出力受锅炉和汽轮机最小技术负荷的限制,启 停时间长且启停费用高。 (3)效率与蒸汽参数有关,高温高压设备效率最高,低 温低压设备效率最低。 (4)热电厂采用抽汽供热,总效率较高。
(3)系统频率降低时,异步电动机和变压器的励磁电流大大增加,引起系 统无功损耗增加,若系统备用无功电源不足,将导致电压降低。
总之,电力系统的频率降低时将影响各行各业,频率过低时甚至会使系 统瓦解,造成大面积停电,必须设法使系统频率保持在规定范围内
5.1.2 电力系统的频率与有功功率平衡的关系
系统频率同发电机转速之间的关系 f np 60

电力系统有功功率与频率的调整

电力系统有功功率与频率的调整

电力系统有功功率与频率的调整引言电力系统中,有功功率和频率是两个重要的参数。

有功功率是指电力系统中用于传输、传递和消耗电能的功率,频率那么代表了电力系统中交流电信号的周期性。

因各种原因,有功功率和频率可能会发生变化,因此需要对其进行调整以确保电力系统的正常运行。

本文将探讨电力系统中有功功率和频率的调整方法。

有功功率调整方法发电机调整发电机是电力系统中有功功率的主要来源,因此调整发电机的输出功率可以实现对有功功率的调整。

在调整发电机的输出功率时,可以通过调整发电机的燃料供应或调整转子的转速来实现。

调整燃料供应调整燃料供应是一种常用的调整发电机输出功率的方法。

通过增加或减少燃料供应,可以增加或减少发电机的输出功率。

这种调整方法比拟简单,但需要注意控制燃料供应的精度,以确保发电机输出功率的稳定性。

调整转速调整发电机转速是另一种调整发电机输出功率的方法。

通过增加或减少发电机的转速,可以实现对输出功率的调整。

这种调整方法需要对发电机的转速进行精确控制,以防止对发电机的运行造成过大的影响。

负荷调整除了调整发电机的输出功率外,还可以通过调整电力系统的负荷来实现对有功功率的调整。

负荷调整可以通过增加或减少供电设备的负载来实现。

增加负荷增加负荷是一种常用的调整有功功率的方法。

通过增加供电设备的负载,可以增加电力系统的有功功率。

这种调整方法可以通过增加电阻、连接额外的负载设备或调整电力系统的运行模式来实现。

减少负荷减少负荷是另一种调整有功功率的方法。

通过减少供电设备的负载,可以减少电力系统的有功功率。

这种调整方法可以通过断开某些负载设备、调整供电设备的运行模式或降低负载的使用率来实现。

频率调整方法频率是电力系统中交流电信号的周期性表征,其稳定性对电力系统的正常运行至关重要。

频率的调整方法通常包括调整发电机的转速和调整负载的负载。

调整发电机转速调整发电机转速是一种常用的调整频率的方法。

通过增加或减少发电机的转速,可以实现对频率的调整。

4电力系统频率调整和电压调整

4电力系统频率调整和电压调整

4 电力系统的有功功率平衡与频率调整4.1 概述一、频率调整的必要性电力系统运行的根本目的是在保证电能质量符合标准的条件下,持续不断地供给用户所需要的功率,维持电力系统的有功功率和无功功率的平衡,保证系统运行的经济性。

衡量电能质量的主要指标是频率、电压和波形。

电力系统运行中频率和电压变动时,对用户,发电厂和电力系统本身都会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

为保证良好的电能质量,电力系统运行时,必须将系统的频率和电压控制、调整在允许的范围内。

我国频率规定:f N =50Hz ,频率偏差范围为±0.2~0.5Hz二、频率调整的方法 第一种变化负荷引起的频率偏移由发电机组的调速器(governor )进行,称为频率的一次调整。

第二种变化负荷引起的频率偏移由发电机组的调频器(frequency modulator )j 进行,称为频率的二次调整。

第三种负荷的变化是可预测的,调度部门按经济调度的原则事先给各发电厂分配发电任务,各发电厂按给定的任务及时地满足系统负荷的需求,就可以维持频率的稳定。

4.2自动调速系统一、调速器的工作原理——实现频率的一次调整对应负荷的增大,发电机输出功率增加,频率略低于原来值;如果负荷降低,调速器调整作用将使输出功率减小,频率略高于原来值。

这就是频率的一次调整,频率的一次调整由调速器自动完成的。

调整的结果,频率不能回到原来值,因此一次调整为有差调节(droop control )。

二、调频器的工作原理——实现频率的二次调整由调频器来完成的调节,称为频率的二次调整。

由于调整的结果,频率能回到原来值,因此二次调整为无差调节(isochronous control )。

4.2 电力系统有功功率平衡和频率调整 一、频率的影响1、影响产品质量:异步电动机转速与输出功率有关2、影响精确性:电子技术设备3、影响汽轮发电机叶片 二、频率负荷机制三、、有功功率负荷的变动及其分类控制1、系统负荷可以看作由以下三种具有不同变化规律的变动负荷组成: 1)变动周期小于10s ,变化幅度小 调速器频率的一次调整 2)变动周期在(10s ,180s ),变化幅度较大调频器频率的二次调整3)变动周期最大,变化幅度最大:气象、生产、生活规律根据预测负荷,在各机组间进行最优负荷分配频率的三次调整 四、有功功率平衡与备用容量1、功功率平衡:2、备用容量:1)作用 为了保证供电可靠性及电能质量合格,系统电源容量应大于发电负荷2fωπ=T GP P ≡发电机输出电磁功率原动机输入功率T G T GP P P P ≥⎧⎨≤⎩,GiLi Loss PP P ∑=+∑∑2)定义 备用容量 = 系统可用电源容量 - 发电负荷 3)分类按作用分:负荷备用:满足负荷波动、计划外的负荷增量事故备用:发电机因故退出运行能顶上的容量 检修备用:发电机计划检修国民经济备用:满足工农业超计划增长按其存在形式分: 热备用冷备用4.3 电力系统无功功率平衡和电压管理电力系统中无功功率电源不足,系统结点电压就要下降。

风力发电的调频技术研究综述

风力发电的调频技术研究综述

风力发电的调频技术研究综述一、本文概述随着全球能源结构的转型和可再生能源的大力发展,风力发电作为一种清洁、可再生的能源形式,在全球范围内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应用。

风力发电具有资源丰富、分布广泛、环境友好等优势,但同时也面临着一些技术挑战,其中之一就是调频问题。

风力发电的调频技术对于保障电力系统的稳定运行、提高风电的并网容量和电能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旨在对风力发电的调频技术研究进行综述,系统梳理国内外在风力发电调频技术方面的研究成果和进展。

文章将介绍风力发电的基本原理和调频技术的概念,阐述风力发电调频的必要性。

接着,文章将重点分析当前风力发电调频技术的研究热点和难点,包括调频控制策略、储能系统应用、电力电子装置等关键技术。

文章还将对风力发电调频技术的未来发展趋势进行展望,提出可能的研究方向和应用前景。

通过本文的综述,旨在为风力发电调频技术的研究者和实践者提供一个全面、系统的参考,推动风力发电调频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和应用,为可再生能源的发展贡献力量。

二、风力发电的基本原理与特性风力发电,作为一种清洁、可再生的能源形式,近年来在全球能源结构中的比重逐渐提升。

其基本原理是利用风力驱动风力发电机组的风轮转动,进而通过传动系统将风轮的旋转动能转化为发电机轴的机械能,最终通过发电机将机械能转化为电能。

风力发电的特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间歇性与不可预测性:风力发电受天气条件,尤其是风速的影响极大。

风速的间歇性和不可预测性导致风力发电的出力具有较大的波动性和不确定性。

这种特性使得在电网中接入大量风电时,需要对其进行合理的调度与控制,以维护电网的稳定运行。

能源转换效率:风力发电的能源转换效率受多种因素影响,包括风轮的设计、发电机的效率、传动系统的损失等。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风力发电的能源转换效率正在逐步提高。

环保性:风力发电作为一种清洁能源,其运行过程中不产生温室气体排放和其他污染物,对于改善环境质量和减缓全球气候变化具有重要意义。

多分区异步互联电力系统频率稳定分析与控制研究综述

多分区异步互联电力系统频率稳定分析与控制研究综述

多分区异步互联电力系统频率稳定分析与控制研究综述在现代电力系统中,多分区异步互联电力系统的频率稳定性问题日益凸显。

本文旨在对这一问题进行深入分析,并提出相应的控制策略。

首先,我们需要了解电力系统的基本工作原理。

电力系统是一个复杂的动态系统,其核心任务是保持发电量和负荷的平衡。

当发电量大于负荷时,系统频率会上升;反之,则会下降。

因此,维持系统频率的稳定性对于电力系统的正常运行至关重要。

然而,随着电力系统规模的不断扩大和结构的日益复杂化,多分区异步互联电力系统的频率稳定性问题也日益突出。

由于各个分区之间的电气距离较远,且存在较大的相位差,使得系统的频率稳定性受到严重影响。

此外,由于各个分区之间的负载特性、电源结构和运行方式等方面的差异,也给频率稳定性的控制带来了极大的挑战。

针对这一问题,我们需要采取有效的控制策略来保证系统的频率稳定性。

首先,我们可以采用分布式控制策略,将各个分区视为独立的子系统,通过局部控制器来实现各个分区之间的协调控制。

这种控制策略可以有效地解决各个分区之间的相位差问题,提高系统的频率稳定性。

其次,我们可以采用自适应控制策略,根据系统的实时运行状态和负载变化情况,动态调整控制器的参数和结构。

这种控制策略可以有效地应对系统运行中的不确定性因素,提高系统的鲁棒性。

最后,我们还可以采用智能控制策略,利用先进的人工智能技术和算法,实现对系统的智能优化和控制。

这种控制策略可以有效地提高系统的自动化水平,降低人工干预的成本和风险。

总之,多分区异步互联电力系统的频率稳定性问题是一个复杂而有挑战性的课题。

通过采用分布式控制策略、自适应控制策略和智能控制策略等多种控制手段的综合应用,我们可以有效地解决这一问题,保证电力系统的稳定运行。

同时,我们也需要不断地探索新的控制方法和手段,以适应未来电力系统的发展趋势和需求。

电网调度管理的频率调整

电网调度管理的频率调整

电网调度管理的频率调整电网调度管理是指通过对电力系统进行监视、控制和调节,以保证电力系统安全、稳定和可靠地运行。

频率调整是电网调度管理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它主要是通过对发电机组的控制和调节,使得电网的频率在规定范围内保持稳定。

电力系统中的频率是指电网中电压的交流信号的周期数。

在不同国家和地区,电力系统的频率有所差异,国际上常见的频率有50Hz和60Hz。

在正常运行时,电网的频率应该保持稳定,并与运行要求的频率相匹配。

频率的稳定性对电力系统的安全运行至关重要。

在电力系统中,频率的稳定性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如供需平衡、负荷波动、发电机组调度等。

当供电能力大于负荷需求时,电网的频率会上升;当供电能力小于负荷需求时,电网的频率会下降。

为了保持电网的频率在规定范围内,电网调度管理需要进行频率调整。

频率调整的主要手段是通过对发电机组的控制进行调节。

当电网频率偏离规定范围时,调度员会通过控制发电机组的出力来调整频率。

当频率偏高时,调度员会减小发电机组的出力;当频率偏低时,调度员会增加发电机组的出力。

通过这样的控制调节,电网的频率可以恢复到规定范围内。

频率调整的过程需要调度员根据实时监测的数据进行判断和决策。

在现代电力系统中,以及高级自动化的电网调度管理系统,调度员可以通过计算机和现场监测设备来实时获取电网的运行状态和数据。

通过这些数据,调度员可以了解电网的负荷状况、发电机组的出力以及电网的频率情况。

根据这些信息,调度员可以判断是否需要进行频率调整,并进行相应的控制和调节。

频率调整需要具备一定的调度管理技术和经验。

在实际操作中,电网调度员需要了解电网调度管理的原理和方法,并熟悉电力系统的运行特点和规律。

调度员还需要具备快速反应和决策能力,能够在频率偏离规定范围时迅速做出正确的调度决策,并采取适当的措施进行频率调整。

频率调整的效果需要通过系统运行数据的监测和评估来进行验证和分析。

通过对调度管理系统和现场监测设备的数据进行分析,可以判断频率调整是否达到预期的效果,以及是否存在其他问题和隐患。

电力系统频率调整

电力系统频率调整

电力系统频率及电压降低时的处理频率和电压是电力系统运行的两大质量指标。

若频率或电压不稳定,不仅给发电厂(变电站)及电力系统本身带来许多危害,而且更重要的是不能满足广大用户对电能质量的要求, 使用户的产品质量下降甚至报废。

因此,当系统频率或电压变化时,各发电厂(变电站)值班人员应按照规定主动调整,使其恢复至规定范围内运行。

1 频率的调整电力系统的频繁应经常保持50周/s。

其偏差要求是:在300万千瓦以上的系统不得超过±0.2周/s;不足300万千瓦的系统不得超过±0.5周/s。

频繁发生变化, 是由于系统中发电机的功率和用户的负荷不平衡所引起的。

当系统负荷增加或发电机出力减少时, 频繁就要下降,相反,将会升高。

由于电力系统的负荷经常不断地变化, 又由于发电机功率的改变往往受原动机的影响而不能完全适应系统负荷的变化, 因此频繁的波动是不可避免的。

在电力系统中,为了保证频繁的稳定,中心调度通常将发电厂分为第一调频厂、第二调频厂及负荷监视厂三类, 并事先给予各发电厂日负荷曲线。

调频厂的主要任务是及时调整系统的频繁, 使它保持在允许范围内。

为了完成这一任务,调频厂经常在高峰负荷到来前要开炉并机, 而在低峰期间停机压炉。

若在条件时,调频厂选为水电厂较为理想。

因为水轮发电机组,从起动到并列带上满负荷,只需1.5min~2min时间。

各负荷监视厂,同样必须按调度员预发的负荷曲线来调整。

只有全网各发电厂互相配合,才能保证频繁在允许范围之内。

频繁的调整,一般采用人工调节,即当系统频率降低时, 值班人员应向增加方向操作调速开关,开大汽轮机的调速汽门,增加其进汽量,从而使频率增加,当系统频率增高时,操作方向相反。

2 电力系统频率降低的处理当电力系统频率降低时, 应按下列程序进行处理。

(1)当电力系统的频率低至49.5周/s以下,但在48周/s以上时,各发电厂值班人员无须等待调度员的命令, 应自行增加发电厂出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对电力系统频率调整的综述摘要:频率和电压是电力系统运行的两大质量指标。

若频率或电压不稳定,不仅给发电厂(变电站)及电力系统本身带来许多危害,而且更重要的是不能满足广大用户对电能质量的要求, 使用户的产品质量下降甚至报废。

因此,当系统频率或电压变化时,各发电厂(变电站)值班人员应按照规定主动调整,使其恢复至规定范围内运行。

Abstract: the frequency and voltage is two quality index for power system operation. If the frequency or the voltage is not stable, not only for power plants (substation) and power system itself bring a lot of harm, but more important is can't satisfy the needs of the users of power quality, the user's product quality declining even scrapped. Therefore, when the system frequency or voltage changes, the power plant (substation) on duty personnel should take the initiative to adjust according to the regulation, make its restore to regulations within the scope of operation. 关键词:1.频率与有功功率平衡 2.频率的调整 3. 调整频率的必要性正文:一、频率与有功功率平衡电力系统频率是靠电力系统内并联运行的所有电机组发出的有功功率总和与系统内所有负荷消耗(包括网损)的有功功率总和之间的平衡来维持的。

但是,电力系统的负荷是时刻变化的,从而导致系统频率变化。

为了保证电力系统频率在允许范围之内 ,就需要及时调节系统内并联运行机组的有功功率。

频率质量是电能质量的一个重要指标。

中国《电力工业技术管理法规》规定,大容量电力系统的频率偏差不得超过,一些工业发达国家规定频率偏差不得超过。

二、频率的调整电力系统的有功功率和频率调整大体可分为一次、二次、三次调整三种。

一次调整或频率的一次调整指由发电机的调速器进行的,对第一种负荷变动引起的频率偏移的调整。

二次调整或频率的二次调整指由发电机的调频器进行的,对第二种负荷变动引起的频率偏移的调整。

三次调整其实就是指按最优化准则分配第三种有规律变动的负荷,即责成各发电厂按事先给定的发电负荷曲线发电。

在潮流计算中除平衡节点外其他节点的注入有功功率之所以可以给定,就是由于系统中大部分电厂属于这种类型。

这类发电厂又称为负荷监视。

至于潮流计算中的平衡节点,一般可取系统中担负调频任务的发电厂母线,这其实是指担负二次调频任务的发电厂母线。

1.频率的一次调整/G G K P f =-∆∆称为发电机的单位调节功率,以MW/Hz 或MW/(0.1Hz )为单位。

它的标幺值则是 */G N G G N GN GN P f K K f P P f∆=-=∆ 发电机的单位调节功率标志了随频率的升降发电机组发出功率较少或增加的多少。

这个单位调节功率和机组的调差系数σ互为倒数。

1100%GN G N P K f σσ==⨯ 或 *1100%G K σ=⨯ 调差系数%σ或与之对应的发电机的单位调节功率是可以整定的,一般整定为: 汽轮机组*%3533.320G K σ==或 水轮机组 *%245025G K σ==或综合负荷的静态频率特性/L L K P f =-∆∆称为负荷的单位调节功率,也以MW/Hz 或MW/(0.1Hz )为单位。

它的标幺值则是 */L N L L N LN LN P f K K f P P f∆=-=∆ 负荷的单位调节功率标志了随频率的升降负荷消耗功率增加或较少的多少。

它的标幺值在数值上就等于额定条件下负荷的频率调节效应。

所谓负荷的频率调节效应系数系指一定频率下负荷随频率变化的变化率*****/L L L dP P f K df =∆∆= 显然,负荷的单位调节功率不能整定。

电力系统综合负荷的单位调节功率*L K 大致为1.5。

发电机组原动机的频率特性和负荷频率特性的交点就是系统的原始运行点。

设负荷突然增加LO P ∆,则由于负荷突增时发电机功率不能即使随之变动,机组将减速,系统频率将下降。

而在系统频率下降的同时,发电机组的功率将因它的调速器的一次调整作用而增大,负荷的功率将因本身的调节效应而减少。

前者沿原动机的频率特性向上增加,后者沿负荷的频率特性向下减少,经过一个衰减的振荡过程抵达一个新的平衡点。

()LO G L P K K f ∆=-+∆或/LO G L S P f K K K -∆∆=+=S K 称为系统的单位调节功率,也以MW/Hz 或MW/(0.1Hz)为单位。

系统的单位调节功率也可以用标幺值来表示。

以标幺值表示时的基准功率通常就取系统原始运行状态下的总负荷。

系统的单位调节功率标志了系统负荷增加或减少时,在原动机调速器和负荷本身的调节效应共同作用下系统频率下降或上升的多少。

因此,从这个系统的单位调节功率S K 可求取在允许的频率偏移范围内系统能承受多少负荷增减。

可见,系统的单位调节功率取决于两个方面,即发电机的单位调节功率和负荷的单位调节功率。

因为负荷的单位调节功率不可调,要控制、调节系统的单位调节功率只能从控制、调节发电机的单位调节功率或调速器的调差系统入手。

看来主要将调差系数整定得小些或发电机的单位调节功率整定得大些就可以保证频率质量。

但从实际上,系统中不止一台发电机组,调差系统不能整定得过小。

如某台机组已经满载,可认为该机组已不能参加调整,它的调差系数无穷大。

系统的单位调节功率S K 不可能很大,所以依靠调速器进行的一次调整只能限制周期较短、幅度较小的负荷变动引起的频率偏移。

负荷变动周期更长、幅度更大的调频任务自然落到了二次调整上。

2.频率的二次调整频率的二次调整就是手动或自动地操作调频器使发电机的频率特性平行地上下移动,从而使负荷变动引起的频率偏移可保持在允许范围内。

在一次调整的基础上进行二次调整就是在负荷变动引起的频率下降越出允许范围时,操作调频器,增加发电机组发出的功率,使频率特性向上移动。

只进行一次调整时,负荷的增量LO P ∆可分解为两部分:一部分是因调速器的调整作用而增大的发电机组功率'G K f -∆,另一部分是因负荷本身的调节效应而减少的负荷功率'L K f ∆。

不仅进行一次调整而且进行二次调整时,这个负荷增量LO P ∆可分解为三个部分:一部分是由于进行了二次调整,发电机组增发的功率GO P ∆;另一部分仍是由于调速器的调整而增发的发电机功率''G K f -∆;第三部分仍是由于负荷本身的调节效应而减少的负荷功率''L K f ∆。

则:()LO GO G L P P K K f ∆-∆=-+∆LO GO G L S P P K K K f∆-∆-=+=∆ 如LO GO P P ∆=∆,即发电机组如数增发了负荷功率的原始增量LO P ∆,则0f ∆=,亦即实现了所谓的无差调节。

进行二次调整时,系统中负荷的增减基本上要靠调频机组或调频厂承担。

虽可适当增加其他机组或电厂的单位调节功率以减少调频机组或调频厂的负担,但数值毕竟有限。

这就使调频厂的功率变动幅度远大于其他电厂。

如调频厂不位于负荷中心,则这种情况可能使调频厂与系统其他部分联系的联络线上流通的功率超出允许值。

这样,就出现了在调整频率的同时控制联络线上流通功率的问题。

图中,A B K K 分别为联合前A 、B 两系统的单位调节功率。

设A 、B 两系统中都设有二次调整的电厂,它们的功率变量分别为,GA GB P P ∆∆;A 、B 两系统的负荷变量则分别为,LA LB P P ∆∆。

设联合线上的交换功率AB P ∆,由A 流向B 为正值。

联合前,对A 系统LA GA A A P P K f ∆-∆=-∆对B 系统 LB GB B B P P K f ∆-∆=-∆联合后,通过联络线A 流向B 的交流功率,对A 来说,可以看做一个负荷LA AB GA A A P P P K f ∆+∆-∆=-∆对B 来说,这交换功率看做一个电源LB AB GB B B P P P K f ∆-∆-∆=-∆联合后,系统频率一致, A B f f f ∆=∆=∆ 可得,()()()LA GA LB GB A B P P P P K K f ∆-∆+∆-∆=-+∆或 ()()()LA GA LB GB A B P P P P f K K ∆-∆+∆-∆∆=-+ 代入上式,()()A LB GB B LA GA AB A B K P P K P P P K K ∆-∆-∆-∆∆=+ 令:,LA GA A LB GB B P P P P P P ∆-∆=∆∆-∆=∆,A B P P ∆∆分别为两系统的功率缺额,则:()A B A B P P f K K ∆+∆∆=-+A B B A AB A BK P K P P K K ∆-∆∆=+ 可见,联合系统频率的变化取决于这系统总的功率缺额和总的系统单位调节功率。

这理应如此,因两系统联合后,应看做一个系统。

且如A 系统没有功率缺额,即0A P ∆=,则联络线由A 流向B 的功率要增大;而如果B 系统的功率缺额完全由A 系统增发的功率所抵偿,即B A P P ∆=-∆,则0f ∆=,AB B A P P P ∆=∆=-∆。

这种情况下,虽可保持系统频率不变,B 系统的功率缺额B P ∆或A 系统增发的功率A P -∆却要如数通过联络线由A 流向B 传输。

这就是调频厂设在远离负荷中心而且要实现无差调节的情况。

3. 三次调频三次调频的实质是完成在线经济调度,其目的是在满足电力系统频率稳定和系统安全的前提下合理利用能源和设备,以最低的发电成本或费用获得更多的、优质的电能。

三、调整频率的必要性电力系统频率变动时,对用户的影响:用户使用的电动机的转速与系统频率有关。

系统频率的不稳定将会影响电子设备的工作。

频率变动地发电厂和系统本身也有影响:火力发电厂的主要厂用机械—风机和泵,在频率降低时,所能供应的风量和水量将迅速减少,影响锅炉的正常运行。

低频运行还将增加汽轮机叶片所受的应力,引起叶片的共振,缩短叶片的寿命,甚至使叶片断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