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商周中国古典家具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古代家具欣赏
家具鉴赏 17工艺美术品设计班 孙紫薇
夏商周家具发展史

我国社会进入了商朝,青铜工艺技术达到了相当纯熟的地步,创造了闻名于世的青铜文化。现在从 大量的出土青铜器中,看到商周时的青铜礼器,如青铜俎、青铜禁等,以其造型的基本特征与后世 家具 相对照,可以看出,这些俎和禁等,实在是后世桌、案、箱、柜的雏形。这些青铜礼器可谓家具之 始祖。 周朝在公元前 11 世纪灭商而建立了强大的奴隶制国家,社会经济比商代有了更大的发展,呈现繁荣的 景象。手工业种类更多,分工也更细了,因而号称 " 百工 " 。周朝天子以及其所分封的各国诸侯,都拥有 铜器作坊,青铜器的数量远远超过了商代。 周朝的漆器手工业也有发展,长安张家坡曾出土一件漆俎,上面就镶嵌着蚌壳组成的图案。 作为祭祀用的礼器,如俎、禁,以及生活用具的几和席等等,在周朝,除其实用价值之外,还体现 着周 朝的等级制度。这一时期的家具,与奴隶制的上层建筑紧紧联系在一起,家具在此时具有特殊的意 义。
秦汉家具图片欣赏
唐代家具的历史背景






历史背景 隋唐是中国封建社会发展的高峰时期,南北统一,疆域辽阔,经济发达,中外文化交流频繁, 隋唐各族人民共同创造了辉煌灿烂的文化。 唐文化是当时(7世纪一9世纪)世界上最先进的文化。英国学者威尔斯说:"当西方人的心灵为 神学所缠迷而处于蒙昧黑暗之中,中国人的思想却是开放的、兼收并蓄而好探求的。"唐文化 泽被深远,不仅影响到亚洲文明的发展,而且促进了西方乃至世界文明的进步。 隋朝(581-618)结束了魏晋南北朝300多年的长期混乱,但它所取得的稳定局面只持续了37年, 家具方面没有留下太多的东西,取而代之的是唐王朝的建立。 唐朝(618-907)是我国历史上少有的封建盛世时期。当时长安是世界上人口最多,最为繁华、 富庶和文明的城市,为世界各国人民向往。 唐代家具的造型和装饰风格与博大旺盛的大唐国风一脉相承。唐家具的造型浑圆、丰满,装 饰清新、华丽,一改前朝的古朴之风,呈现出一代华贵气派。 唐代家具的另一特点是新兴的月牙凳和承袭前代的腰鼓形墩倍受青睐。随着城市经济的兴旺, 洛阳、长安等大城市的兴建,土木工程相当发达,因而刺激了手工业高速发展。城市独立的 手工业作坊的兴起和官府作坊的"劳役制"渐变为"工役制",这是手工业和工艺在唐代发生的 重大变化。唐朝的螺锢镶嵌、木画、漆绘是唐代工艺的优秀成就。 唐末至五代(907-960)是中国家具形式变革的过渡时期。人们的起居习惯仍然是席地跪坐、伸 足平坐、侧身斜坐、盘足迭坐和垂足而坐同时并存,但垂足而坐的方式由上层阶级开始逐渐 遍及全国,出现了高低型家具并存的局面,一直到两宋才完全改变了商、周以来的跪坐习惯 及其相关家具,从而建立垂足而坐的9居古式及相应的高型家具。
唐代家具种类

面为长方形,四边有拦水线,下有两足板状腿,是一种进餐用的食案。 曲足香案:案面两端卷翘,两只板状腿弯成一个S形的流畅曲线,在板腿的下端,前后各有一条横枨托住板 腿,好似托泥的形式,以此加固板腿。此种弯曲的板腿形式比较少见,是由板足案变化发展而成。 翘头案:板状腿,从其造型来看是一种书桌。 曲足案:案面长方形,曲腿之下有横木承托,比较矮。 撇脚案:造型极为特殊,案面两端卷起上翘,有束腰,四条腿上端彭出,顺势而下,形成四只向外撇的撇脚, 腿的上端有牙条,前后有拱形画枨。 折叠柜 三彩柜:有四只较细的兽面腿,柜顶盖已经加大为整个柜盖,身有花饰,很秀气,这是汉以来柜子的发展。 另外,还有几、屏风、墩、椅、桌等。 折叠床、榻 平台床:这种四面平的造型是传统床的式样,从整体看造型古老,但局部的精心雕饰却也显得华丽不凡。 箱式床:床座为一箱形,四周镂出扁圆形图案为饰。 屏风床:床上左右无屏,仅在后部设四扇高屏,光洁无饰。 独坐榻:正方形,下有托泥,共有八只腿,腿间为壶门轮廓,是魏晋的古制。 凳 方凳:座面是正方形,但边缘是曲线形,四条直腿的里面内缘是曲线。 月牙凳:凳面为半圆形,四条雕花腿,腿间还坠以彩穗装饰,与身着华丽服饰的丰满仕女形象协调一致。
唐代家具图片欣赏

书柜
宋代家具特点

宋代是中国传统的思想观念发生转折的一个朝代,它改变了前朝万国朝圣、 雄霸天下的强盛气势,形成了新的哲学意识、思想方法以及处世态度。它沉 稳、谨慎、内敛的性格从而行成了温文尔雅、精致细密、纤弱婉转在装饰上 趋向于朴素雅致,讲求完整、圆满、和谐,从外部轮廓到内部架构都组合的自然 得当,恰如其分。宋代家具基本上比较简素,来满足实际的使用功能为主要 目的,基本不做大面积的修饰和美化,只做局部点缀已达到画龙点睛的效果。 在结构上,宋代家具大部分以框架式结构,这样替代了以前的箱体壶门结构,这是 借鉴了隋唐家具的大木梁架结构。在材料上,宋代家具基本上以木材为主, 当中包含杨木、榉木、杉木、榆木等软木,也有以少部分红木家具,并适当 辅以金属、陶瓷等装饰。就拿宋代的椅子来说,整体比例协调,造型挺拔隽 秀,基本上运用直线构件,各个构件常以严谨细腻的比例尺度大到精美的视 觉效果,是宋代家具的价值远远不是一般坐具的功能价值,而成为这个时代 民族精神与审美价值的象征。宋代是我国家具历史上的一个顶峰,被中外学 者奉为家具的典范,不论是制作技术,还是艺术水平,都达到出神入化的境 界。宋代家具表现出的是工整简洁、儒雅朴素的艺术风格,具有平易近民气 质,各类家具渐渐细化和丰富的同时也趋于简洁化和儒雅化。在造型上,这 一时期高座类的家具快速发展,高凳、高椅、高桌、高几、高案、高塌、高 架也日趋普遍,垂足而坐已成为固定的姿势,这在一定程度上改变着人们的 生活方式和生活观念。
宋代家具的造型与结构







宋代家具的造型在整体上改变了唐代家具富丽厚重的特色,而走向了以实用功能为主,崇尚简练精粹的道路,特别是在宋代绘画中描绘的 一些家具上,这种追求更为明显。在当时各国家具的造型中,辽、金等国家具的表现可谓各具特色。一般来说,辽国家具朴实粗厚,追求 简单实用的特色。金国家具与宋朝家具风格较为接近,精工细作。与此同时,金国也深受辽国的影响,这样其家具形式也有丰富的表现, 例如刘刚先生就提出“几乎宋、辽所有的桌案形式,在金代桌案上都可见到”。参见刘刚《宋、辽、金、西夏桌案研究》一文,《上海博 物馆集刊》,2002年第9期。宋代家具可谓后来明式家具的筑基阶段,明式家具不可能在明末清初那么短的时间内一举完成,没有这一时 期人们对家具的理念与风格、造型与结构、材料与装饰上的丰富探索,中国高坐家具的最高峰——明式家具就不可能取得如此成就,因为 家具总在不断传承与改进中攀升到新水平。 宋代家具造型特色的形成在大背景中取决于当时高坐方式的逐渐普及。据笔者的最近研究成果表明北宋中期以后,高坐的生活方式开始在 中国深入人心而流行开来,高坐家具也被更多的人接受。参见邵晓峰《<韩熙载夜宴图>断代新解》一文,《美术&设计》,2006年第1期, 《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造型艺术》,2006年第4期。不过,低坐家具也没有完全退出舞台,可以说直到清代,这种古老的家具形式 仍占有一席之地。 由于深受当时建筑的影响,大木梁架式的结构方式也深深影响了宋代家具的造型,而由以前的箱形结构转变为梁柱式的框架结构(也有部 分为折叠结构,例如一些交椅的结构)并以其较为合理的部件组合与榫卯设计,获得了丰富的形式变化。这种新型的家具结构形式使得家 具的高度增加,使用空间增大,材料使用减少,牢固性增强,形式变化的可能性也变大。如此使得高坐家具获得了空前发展,创造了许多 新形式与新功能,后世明清家具中的主要品种在这时候已基本齐全,获得了“宋制完备”的局面。以高坐家具中最为重要的椅子来说,就 其造型而言,当时就有高靠背椅、低靠背椅、灯挂椅、四出头扶手椅、文椅、玫瑰椅、交椅、圈椅(有较多造型变化)和宝座等形式,这 些差不多完 成了后来明式椅造型的主要变化形式。 宋代家具还在整体造型上形成了“有束腰”与“无束腰”两大体系,虽然此时束腰家具所占比重尚不大,但是一些家具实物与图像的表现 已为明式束腰家具的发展作了有力铺垫。王世襄《明式家具研究》认为无束腰的家具为直腿,而弯腿多在有束腰的家具上出现。这虽然是 就明式家具总体而言,但基本上也适用于宋代家具。例如《维摩演教图》中的香几、《五学士图》中的高几、《张胜温画梵像》中的方几、 《六尊者像》中的雕花枨香案、南宋佚名《观径序分羲变相图轴》(现藏于日本福中县西福寺)中的圈椅、山西侯马金代董氏墓砖雕中的 两件方桌、陕西汾阳金墓壁画上的3件花几等家具就体现了这种后来明清家具中流行的束腰与弯腿结合的造型特征。当然,现存宋代家具图 像也有独立于这两大体系之外的,例如南宋时由日本僧人绘制的《五山十刹图》(现是日本国宝)中的径山方丈圈椅与《无准师范像轴》 (绘于南宋嘉熙二年(1238年),现藏于日本京都府东福寺)中的圈椅均是无束腰、三弯腿造型的独特圈椅范例。 一些宋代椅子座面和腿的造型与结构已表现出成熟形式,例如宋椅多使用“两格角榫座屉”,这在巨鹿宋椅、江阴宋椅模型和宁波南宋石 椅等宋椅上均有发现,明式家具上更成熟的“四格角榫座屉”当是由此而来。而金墓出土的柴木靠背椅的坐面也是攒框镶板,下设曲尺形 牙子,枨为“步步高”式,前枨接近地面,是典型的管脚枨,椅足则有明显的“侧脚”与“收分”。另外,一些宋椅的背板上也体现了这 种攒框装板的结构形式,如河南方城县金汤寨北宋墓石椅,其上有明显的由三段攒成的纵向背板结构。以上这些特征对后来的明式家具颇 有影响。 众所周知,中国传统家具上无论是单线浅雕、块面浅雕、浅浮雕还是各种镶嵌、彩绘不但适合于中国平面化的线性装饰而且与主体内容相 映生辉,就连家具的整体造型也往往是以线的特点来呈现的。家具中对简绰线条美的追求在宋代已较成熟,后以明式家具为高峰。宋代家 具的造型充满线的变化,从边抹、枨子和腿足等部位的各式刚柔相济的线脚的有机组合到装饰纹样中各种直线、曲线的使用使中国传统绘 画中线的艺术魅力通过家具这一载体反映了出来。另外,宋代椅子的背板、搭脑和扶手所形成的线条美也自然流畅,与家具总体造型和谐 统一,使家具形体的线性美发展到高峰。而明式家具的造型中富含的线更是有刚有柔,有阴有阳,有实有虚,有血有肉。硬木的运用令经 典明式家具的主要结构简明扼要、紧凑和谐,主要部 件瘦劲利落、挺拔有力,整体线感呼之欲出。
夏商周家具图片欣赏
秦汉时期家具发展史

秦汉时期(公元前221-公元220),漆家具除沿用传统的漆绘、油彩、针划、贴金银箔、镶 银等外,还出现了戗金(针划填金)、堆漆等工艺。漆饰后,有的还配以鎏金铜饰件,更显 得华贵。 此时人们仍是席地跽坐或盘膝坐,垂足坐始见萌生尚未普及,故此时仍以矮型家具为主流, 几、案、箱、柜、床、榻、屏风、笥(放衣服的小家具)、奁(放梳妆用品的器具)、胡床 (坐具,又称交床、绳床)为常见品种。其中,有些家具开始由低矮型向高型演进。
西汉时,古印度的榻登始传入中原。《释名》注:“榻登,施之大床前小榻上,登以上床 也。”由于要在床前设榻登才能上床,可知床较高。原本是西北游牧民族使用的一种可拆叠 的轻便坐具——胡床,也传进宫廷(《太平御览》记载:“灵帝好胡床。”),表明中原汉 族也接受了这种垂足而坐的家具,可视为家具史上一次有意义的变革。用珠宝、玻璃作为高 档家具的装饰材料,作为一种奢侈的风气,由来已久。据《西京杂记》记载,“武帝为七宝 床、杂宝案、廊宝屏风,列宝帐设于桂宫,时人谓之四宝宫。”《盐铁论*散不足》称:“一 屏风就万人之功”。实物则见于广州象岗南粤王墓出土的稀罕早期铜框架漆屏风,装有长方 形蓝玻璃。彩绘八龙吐水漆书案:1980年在江苏连云港唐庄汉墓出土,现藏于江苏连云港市 博物馆。漆彩绘书案是汉代家具的代表作,案面为长95厘米、宽15厘米的长条形,两端各设 有装饰化斜排的四腿“栅足”,并立雕为八条游龙的“龙头吐水”,下附足则漆雕成“山” 字形云水纹,并雕一蟾蜍昂首在巨浪中与吐水龙首呼应。书案通体均用藤黄、群青等色漆彩 绘精细秀美饰纹,如龙身鳞片与蟾蜍用彩漆绘,是实用与审美综合的精熟完美典范。
唐代家具特点


家具特点 造型特点:宽大厚重,浑圆丰满 唐代家具在造型上独具一格,大都是宽大厚重,显得浑圆丰满,具有 博大的气势,稳定的感觉。高元珪的座椅,四脚粗大,牢牢地钉在地 上,安定牢固;六尊者的禅椅,经桌,更是宽大庄重,周身雕以花饰, 极为精美。另外如箱式床榻,高大的立屏,板式腿的大案等,都体现 出胜唐时代那种气势宏伟,富丽堂皇的风格特征。 装饰特点:富贵华丽,和谐悦目 唐代家具在装饰上崇尚富贵华丽,和谐悦目。如在月牙凳的小小凳腿 上,在桌案、床榻的腿足……无不以细致的雕刻和彩绘进行装饰。在 月牙凳的两腿之间,坠以彩穗装饰,令人赏心悦目,真可谓无处不精 细了。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唐代所创制的月牙凳,腿部作大的弧线弯 曲,配以精雕的花纹,华美的彩穗,以及编织的坐垫等等,既美观又 舒适,与体态丰腴的贵族妇女形象浑为一体,风格情调极为谐和。
大漆彩绘板足案
• 板足案顾名思意,案子的足部是一块板子状,而不是 分开的四条腿。板足案以柴木为胎,表面髹饰大漆, 鲜见硬木的板足案。
宝瓶状板足案现在民间也有类似的,只是不如这张做 得好罢了。如果我没记错的话,河南灵宝出这样的案 子,是推光漆的,见过几张,比例都不是很好,流于 俚俗了。
这张案子是小翘头,宽牙板,牙头很小,不注意看不 出来,可又不能没有,没了那小牙头,牙板就呆板, 这是用了心的设计,不着痕迹,但能让人体会出设计 者用心良苦。板足作宝瓶状,挡板开光,上下翻云头。 整体髹黑漆,彩绘。 板足案,尤其是方形板足的案子保存完整的很少,这 大约与板足接地面积大,又没有托泥,足部容易腐朽 有关。马克乐先生图册上那张案方板足是活拿工艺, 也是小翘头,但比例不如这张好,漆面不存,看个沧 桑劲儿吧。 这件家具还是相当不错的,很容易做俗的造型,让工 匠们做脱俗了,不简单。






商周家具种类

商周家具的种类大致包括: 席、 俎、 禁和扆。 席, 床塌之始。 先民们为了避免潮湿与寒冷, 用茅草、 树叶、 树皮或兽皮作为坐卧之具, 这就是席。 席在很长一段时间里, 兼作坐具与卧具, 可谓床塌之始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