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阶段性测试题

语文阶段性测试题
语文阶段性测试题

七年级语文阶段性测试题(时间120分钟 150分)提示:请直接在答题纸上作答,做在试卷上的答案不予判分;请在答题纸规定区域内作答,非答题区域作答,不予判分;请同学们注意掌握答题时间,认真规范书写。

一、积累与运用(每题4分,共24分)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4分)

A.选聘.(pìng) 挚.友(zhì) 硕.果(shuò) 鞠躬尽瘁.(cuì)

B.秩.序(zhì) 薪.金(xīn) 疙.瘩(ɡē) 气冲斗.牛(dòu)

C.殷.红(yān) 抱歉.(qiàn) 迭.起(dié) 锲.而不舍(qiè)

D.伴侣.(lǚ) 调羹.(ɡēnɡ) 抹.杀(mā) 鲜.为人知(xiǎn)

2、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4分)

A.元勋奠基截然不同至死不懈

B.谣言震荡家喻户晓历尽心血

C.澎湃彷徨慷概淋漓深恶痛绝

D.悠然涉猎妇孺皆知目不窥圆

3、下列句子中加横线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4分)

A.他是很有才华的,但锋芒毕露,别人很难与他合作。

B.在台儿庄战役中,马革裹尸者不计其数,尸横遍野,血流成河。

C.他近段时间在课堂上总是心不在焉的,有时连老师叫到他的名字都不知道。

D.我曾多次提醒他要注意生产安全,可他就是不以为然。

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4分)

A.只要经过不懈的努力,才会收获精彩的人生。

B.通过开展“学会感恩”主题班会活动,使我受到了很大的触动。

C.是否能学以致用,是一个人在事业上取得成功的前提。

D.一本好书可以给你带来许多教益,甚至可以影响你的一生。

5、下列关于名著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4分)

A.在《三国演义》中有许多与关羽有关的故事流传至今,深受人们喜爱。诸如:身在曹营心在汉、过五关斩六将和青梅煮酒论英雄等。

B.“大闹长坂坡”和“义释严颜”两个情节都刻画了张飞粗中有细、有勇有谋的性格。

C.《三国演义》中“赤壁之战”,是诸葛亮和周瑜两位军事天才团结协作,以区区数万人在赤壁击败号称拥有八十万大军的曹操,奠定了三国鼎立的局面。

D.头戴三叉束发紫金冠,体挂四川红棉百花袍,身披兽面吞头连环铠,腰系勒甲玲珑狮蛮带;引箭随身,手持画戟,坐下嘶风赤兔马。这是描写的吕布。

6、下列有关文学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4分)

A.《说和做——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的作者是臧克家,代表作有诗集《烙印》等。

B.《回忆鲁迅先生》一文中的主人公鲁迅,原名周树人,代表作有小说集《呐喊》《彷徨》、散

文集《朝花夕拾》等。

C.《孙权劝学》选自《资治通鉴》,《资治通鉴》是由北宋政治家、史学家司马光主持编纂的一

部纪传体通史。

D.《邓稼先》一文主人公邓稼先,为中国成功研制原子弹、氢弹和新型核武器做出了重大贡献,

被追授为“两弹一星”功勋奖章。

二、古诗文阅读(22分)

(一)孙权劝学(每题3分,共9分)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7、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解释不正确的是()(3分)

A.蒙辞以军中多务推托B但当涉猎只是

C.见往事耳了解

D.即更刮目相待更加

8、下列各组中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

A.蒙辞以军中多务以刀劈狼首

B.蒙乃始就学乃悟前狼假寐

C. 结友而别思而不学则殆

D.亦毙之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9、对《孙权劝学》内容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中鲁肃与吕蒙的对话风趣幽默,从侧面表现出吕蒙学习的大有长进。

B.《孙权劝学》选自《资治通鉴》,是由北宋司马光主持编纂的一部纪传体通史。

C.孙权是从学习的必要性、学习方法和现身说法三个方面来劝吕蒙学习的。

D.文章通过写吕蒙不读书,在孙权的耐心劝说下开始读书且学识大有长进的故事,告诉我们“知错就改”这一道理。

(二)丰乐亭游春①(每题3分,共6分)

欧阳修

绿树交加山鸟啼,晴风荡漾落花飞。

鸟歌花舞太守醉。明日酒醒春已归。

【注释】①此诗作于庆历七年,欧阳修被贬为滁州知州的第三年。丰乐亭在琅琊山幽谷泉上,距醉翁亭不远,为欧阳修所建。

10、诗歌的开头两句写了哪些景物? 体现了丰乐亭景色怎样的特点?(3分)

11、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3分)

(三)荀巨伯探病(7分)

荀巨伯远看友人疾,值胡贼攻郡,友人语巨伯曰:“吾今死矣,子可去。”巨伯曰:“远来相视,子令吾去,败义求生,岂荀巨伯所行耶?”贼既至,谓巨伯曰:“大军至,一郡尽空,汝何男子,而敢独止?巨伯曰:友人有疾不忍委之宁以我身代友人命。”贼相谓曰:“我辈无义之人,而入有义之国。”遂班军而还。一郡并获全。

12、用“/”为下面的句子断句,断两处。(2分)

友人有疾不忍委之宁以我身代友人命。

13、用现代汉语翻译句子(2分)

败义求生,岂荀巨伯所行耶?

14、结合文章内容,分析荀巨伯是一个什么样的人(3分)

15、古诗文默写。(每空1分,共 10分)

(1)深林人不知,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 ,何人不起故园情。

(3)故园东望路漫漫,__________________。(4)__________________,凭君传语报平安。

(5)杨花榆荚无才思,_________________。(6)万里赴戎机,__________________。

(7)正入万山圈子里,__________________。(8),夜泊秦淮近酒家。(9)《木兰诗》中描写战地寒冷,战斗生活艰苦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现代文阅读(34分)

(一)灯笼(18分)

朱成玉

①父亲做灯笼的手艺远近闻名,但父亲从不靠它来赚钱。许多人为父亲遗憾,嫌他浪费了这身手艺。父亲却总是憨厚地笑着说:当玩了,闲着也是闲着。

②逢年过节,很多人家都来求父亲做灯笼。自然不会白求,家境殷实些的,会给些闲钱。所以童年里,我们过年总会吃到很多好吃的,也有新衣服穿,放的鞭炮也多,和别人家的孩子比,我们要算是幸福的了。家境贫寒的穷人,会拿些粮食来求灯笼,他们宁可从嘴里省出来几升粮食,也要做个大红灯笼,图个喜气。他们把灯笼当成一种寄托,当成了好日子的火种。父亲对穷人富人一视同仁,害得自己整个腊月都闲不下来,忙得昏天黑地。但望着一家家大红灯笼高高挂,父亲就会一边抽着烟袋,一边很满足地笑,把眼睛眯成了一条连小咬儿都钻不进去的缝。

③这种呈椭圆形的灯笼被称为长命灯。灯笼通体由竹子制成,故有富贵驱邪之说。竹子四季常青,

在民间寓意长命富贵。依我们这里的民俗,逢年节点亮灯笼不仅增加年气,还可保一辈子不受穷。还有的人说,点上灯笼,可以使家里人都健健康康的,没病没灾。各种各样的说法,不一而足,但都是些善良而美好的愿望。

④做灯笼是个细致活儿,需经过片竹、削竹、编织、定型、上纸、写字、上油等繁琐的过程,每个过程都需要严谨细致的操作。只有在灯笼腰身裱上一圈红色皱纹纸的时候,灯笼才有了灵魂。细密的纹路衬上红色,一份喜气便骤然附到灯笼身上,挥之不去。

⑤父亲认真对待每一盏灯笼,他虔诚地认为,每个灯笼都是有灵魂的,只有认认真真地编制,每尺每寸都一丝不苟地完成,让每根竹条都规规矩矩,恰到好处地排好队,站好岗,灵魂才能在灯笼的身体里呆得安稳。那些灯笼做好后,父亲的手上便落满疮疤,那都是让锋利的竹条划伤的。⑥一年除夕,邻居拴柱拎着半袋米来求灯笼。他挠着头,不好意思地对父亲说,因为带阿爸去治病才回来,没赶上定做灯笼。只想来碰碰运气,看父亲有没有多做出一个来。“我只想把灯笼高高地挂起来,没准那样阿爸的病很快就会好了。”拴柱充满期待地说,仿佛这灯笼真的成了救命良方。堂堂一个五尺汉子,在父亲面前直抹眼泪。

⑦父亲刚开始犹豫了一下,但听到拴柱这样说,便斩钉截铁地说道:“有,正好多一个。”父亲从里屋拿出了一个又红又大的灯笼递给拴柱,“把这个拿回家挂上吧,希望它能灵验,让你阿爸的病早日好起来。”拴柱一个劲地道谢。父亲还撵出家门,硬是把那半袋米原封不动地塞给了拴柱。

⑧那是留着自己挂的灯笼,可是父亲却将它送人了。我在心里和父亲赌气,父亲却说,如果拴柱的愿望可以成真,我自然愿意把自家的灯笼送给他。

⑨那年除夕夜,我们家没有挂起灯笼,但左邻右舍高高挂起的灯笼,那些被赋予了灵魂的灯笼,仿佛格外地惦记着编制它们的人,争着要把光亮照过来似的,把我家的院子照得透亮。人们不约而同地仰起了头,看着那光闪闪的被赋予了生命喜气的灯笼,仿佛看到了光灿灿的丰收的年景,看到了衣食无忧的将来,看到了一个个即将成真的美梦……微醉的父亲,看着那些在风中飘荡的大红灯笼,满脸荡漾着笑意:“总算没有瞎了这身手艺!”

⑩现在我才懂得,父亲在编制那些灯笼的时候,把自己也做成了一盏灯笼,用善良做芯儿,用爱心为罩,这盏灯笼高挂在我的心里,一生都不会熄灭。

16、文章围绕“父亲与灯笼”主要叙述了哪几件事?请简要概括。(4分)

17、品味语言,回答下列问题(每题3分,共6分)

①结合语境,分析加点词语的作用

但听到拴柱这样说,便斩钉截铁地说道:“有,正好多一个。“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