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上册物理书答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八年级上册物理书答案
【篇一:八年级物理课本中的想想议议参考答案(上)】lass=txt>1、生活中,我们常常采用一些粗略的方法来测量长度。


体的哪些部位可以作为“尺”,用来估测长度?比一比,看看谁知道
的最多。

用这些“尺”来估测某个物体的长度。

(p13)解答:“一拃”(约15cm)、“一步”(约60cm)、“一庹”(约1.60m,成人两臂左右平伸时两手之间的距离),可以利用这些“尺”估测长度。

2、和同学们一起讨论图1.2-1所示的运动及类似的运动。

想想看,人们根据什么说这些如图所示的物体是运动的?(p16)
解答:因为它们相对于另一个作为参考的物体发生了位置的变化。

3、你也许有过这样的体验:两列火车并排停在站台上,你坐在车
厢中向另一列车厢观望(如图)。

突然,你觉得自己的列车开始缓
缓地前进了,但是,“驶过“了旁边列车的尾你才发现,实际上你乘
坐的列车还停在站台上,而旁边的列车却向相反方向开去了。

请你
解释一下这是怎么回事?(p17)
解答:是因为前后的观察,所选择的参照物不同,开始所选择的参
照物是旁边的列车,由于这列火车与旁边的火车发生了位置变化,
所以会觉得自己所乘坐的火车运动了。

而当旁边的列车开过后,选
择地面作为参照物,却发现,自己所乘坐的火车与地面并没有发生
位置变化,所以才发现,实际上自己乘坐的列车并没有开动。

4、试说明图1.2-5甲、乙两图中的人与战机选什么为参照物是运动的,选什么为参照物是静止的。

(p18)
解答:甲:以地面为参照物,人是运动的;以扶梯为参照物,人是
静止的。

乙:以地面为参照物,战机是运动的;以加油机为参照物,战机是
静止的。

5、学校运动会上,短跑比赛正在紧张地进行着。

利用所学物理知识,回答下面提出的问题。

(1)在比赛过程中,你是如何判断谁跑得快的?
(2)运动员跑完全程后,裁判员是怎样计算成绩的?你与裁判员所用的方法一样吗?为什么?
(3)小聪同学的100m 跑成绩为17s,小明同学的50m跑成绩为
8s,要知道他俩谁跑得快,应该怎样办?(p19)
解答:(1)通过相同时间所跑得路程来判断谁跑的快的。

(2)根据每个运动员跑步所用的时间来计算成绩的;
裁判员与(1)中的判断方法是不一样的。

他是利用运动员通过相同
的路程,所用的时间来判断谁跑得快。

(3)比较单位时间内谁通过的路程大,谁就跑得快。

v小聪
=100m/17s=5.88m/s ;v小明=50m/8s=6.25m/s 。

6、如图1.3-3记录了两辆汽车在平直的公路上行驶时,在相同的时间内通过的路程。

甲图中汽车在各段时间内的速度有什么特点?乙
图中汽车在各段时间内的速度有什么特点?(p21)
解答:甲图中汽车速度始终保持不变,做的是匀速直线运动;乙图
中的汽车速度越来越
快,做的是加速运动。

7、我们在媒体上常常可以看到“两地车程1小时“之类的说法,请
你说说”车程“一词在这里的含义。

(p22)
解答:从出发地到目的地所用的时间。

8、拨动张紧的橡皮筋,观察橡皮筋的变化(如图 2.1-1);边说话,边用手摸颈前喉头部分(如图2.1-2)。

观察、体验、总结物体发声
时的共同特征。

(p27)
解答:物体发声时都要振动。

9、用一张桌子做实验。

一个同学轻敲桌子(不要使附近的同学听
到敲击声),另一个同学把耳朵贴在桌面上。

由实验能得出什么结论?(p29)
解答:固体能够传声。

10、自然界中的声现象实在是太多了。

除了人类,动物中也有不少
是利用声的高手。

你能举出一些例子吗?(p38)
解答:大象用人类听不到的次声波来进行交流;蝙蝠利用发出的超
声波的反射确定目标的位置;海豚利用超声波进行交流;白蚁用自
己的头叩击洞壁产生的声音,通知巢中的蚁群立即撤退。

11、你周围常有那些噪声?请说说自己的感受并找到这些噪声的来源。

(p42)
解答:我们周围的噪声可分为:交通噪声、工业建筑噪声、社会生
活噪声。

12、自制的温度计是根据什么道理来测量温度的?怎样用自制温度
计测量温度?(p48)解答:它是根据液体的热胀冷缩来测量温度的。

先把该温度计放入冰水混合物内,待液柱稳定后,在玻璃管内
液面位置标上0℃,再将该温度计放入标准大气压下沸水中,待液柱
稳定后,在玻璃管内液面所在位置标上100℃,并在0℃~100℃刻度之间等分100份,每一份为1℃。

再将标好刻度的该温度计,放入被测液体中,待液柱稳定后,读出玻璃管内液面所对的可读值,就测
出了该液体的温度。

13、(1)如图3.2-5所示,ef、fg、gh各段分别表示温度怎样变化?物质是在吸热还是在放热?物质处于什么状态?(p56)
解答: ef:温度逐渐降低,放出热量,为液态。

fg:温度不变,放出热量,固液共存态。

gh:温度逐渐降低,放出热量,为固态。

(2)黑龙江省北部最低气温曾经达到-52.3℃,这时还能使用水银
温度计吗?为什么?应该使用什么样的液体温度计?
解答:不能使用水银温度了。

常见的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的热胀冷缩
原理工作的。

因为水银的凝固点为-39℃,此时该地区的温度低于
水银的凝固点,水银已经处于固态,所以无法使用。

应该使用酒精
温度计。

14、如图3.3-1,在透明塑料袋中滴入几滴酒精,将袋挤瘪,排尽
空气后用绳把口扎紧,然后放入热水中。

你会看到什么变化?从热
水中拿出塑料袋,过一会又有什么变化?怎样解释这些变化?(p58)解答:(1)放入热水中,会看到塑料袋慢慢变鼓了。

这是由于里面
的酒精预热汽化,使塑料袋内出现大量的酒精蒸汽而膨起。

(2)从热水中拿出过一会,塑料袋又会慢慢变瘪。

这是由于里面的
酒精蒸汽,遇冷液化所致。

15、着火点是物质可以燃烧的最低温度。

纸的着火点大约是183℃,就是说,当纸的温度达到183℃,时,它会自动燃烧起来。

普通煤炉的火焰温度约600℃。

酒精灯的火焰温度约400~500℃。

那么,能
用纸做的锅在火上把水烧开吗?取一张光滑的厚纸,照图那样做成
一个小纸锅。

纸锅里装些水,放到火上加热。

注意不要让火苗烧到
水面上的纸。

过一会水就会沸腾,而纸锅不会燃烧。

试说明纸锅为
什么不会燃烧。

(p60)
解答:一般情况下水沸点100℃,就是说只要有液态水在,它的温
度不会超过100℃。

燃烧需要的三要素:可燃物,氧气,温度达到着火点。

纸的着火点大约为183℃,而里面的水导致纸的温度不能达到它的着火点。

所以纸不会燃。

16、(1)把酒精擦在手背上,手背有什么感觉?是什么原因造成的?(p60)
解答:会感觉凉。

这是因为涂在手背上的酒精蒸发,要吸收热量,
使皮肤温度降低,而感觉凉。

(2)把酒精反复涂在温度计的玻璃泡上,用扇子扇,温度计读数有
什么变化?如果温度计上不涂酒精,用扇子扇,温度计度数会变化吗?并做简单的解释。

解答:用扇子扇玻璃泡涂了酒精的温度计,会看到该温度计的读书
变小了;而扇玻璃泡未涂酒精的温度计,其读数是不会变化的。


是因为,涂了酒精的温度计,用扇子扇时,玻璃泡上的酒精蒸发吸热,使玻璃泡内液体温度降低,导致读数变小的。

17、在试管中放少量碘,塞紧盖子后放入热水中,会看到什么现象?发生了什么物态变化?再将试管从热水中拿出,再放入凉水中,又
会看到什么现象?发生了什么物态变化?(p64)解答:放入热水中时,会看到固态的碘升华,出现紫色的碘蒸气充满整个试管。

放入凉水
中时,会看到碘蒸气凝华,形成的碘晶体附着在试管壁上。

18、如图4.1-5所示,为小孔成像实验。

请根据实验现象回答:(1)小孔成像是怎样形成的?
(2)它的成像有什么特点?(p70)
解答:(1)小孔成像是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

(2)它成的是倒立的实像,当v>u时,成放大的像;当v<u时,成缩小的像;当 v=u时,成等大的像。

19、有时,黑板反射的光会“晃”着一些同学的眼睛。

这是什么原因
造成的?请画出这种现
象的光路。

为了保护同学们的眼睛,请你根据所学的知识提出改变
这种状况的建议。

(p75)解答:这是黑板发生镜面反射造成的。

1.让黑板表面更粗糙,尽可能减少出现镜面反射;
2. 改变入射光源的位置;
3. 拉上窗帘。

20、如左图所示,起初茶碗看起来是空的,但当你慢慢往茶碗中倒
水时,就会发现碗中原来还藏着一枚硬币(如右图)。

请简要说明
为什么放入水后就能看到碗中的硬币了?
解答:原来看不到硬币,是由于光在空气中是沿直线传播的,碗的边沿
挡住了硬币反射的光,所以看不到。

当向碗中慢慢倒入水的时候,眼
睛能够看到硬币了。

原因是:硬币反射的光从水中射入空气中时,在水面处发生了折射,折射光线向水面方向偏折,所以人逆着折射光线就可以看到硬币了,所看
到的实际是硬币的虚像。

21、如果没有三棱镜,也可以用图4.5-2所示的装置来进行光的色
散实验。

在深盘中成一些水,盘边斜放一个平面镜,使镜的下部浸
入水中。

让一束阳光照射在水下的平面镜上,并反射到白墙或白纸上。

观察现象,并回答问题。

(p85)
(1)白光是单一色光吗?若不是它是由什么色光组成的?
(2)这个色散过程中,设计到了哪些光学知识?
解答:(1)白光不是单一色光,它是由红、橙、黄、绿、蓝、靛、
紫七种色光组成的。

(2)光的反射、光的折射。

22、太阳离我们非常远,射到地面的阳光可以看做平行光。

想一想,怎样利用阳光测量凸透镜的焦距。

(p92)
解答:让凸透镜正对太阳光,用一张白纸在透镜的另一侧移动,直
到在白纸上出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用刻度尺测出光斑到透
镜的距离,这个距离就是该凸透镜的焦距。

23、查看上表的数据,凸透镜成放大的像时,物距跟像距相比,哪
个比较大?成缩小的像时,物距跟像距相比,哪个比较大?由此你
可以得出什么结论?凸透镜所成的像有没有正立的实像?有没有倒
立的虚像?(p98)
解答:(1)凸透镜成放大的像时,物距小于像距;(2)成缩小的
像时,物距大于像距;结论: 2倍焦距处是像分大小的地方,1倍
焦距处是像分正倒、虚实的地方,凸透镜所成的像没有正立的实像,没有倒立的虚像。

24、取两个焦距不同的放大镜,一只手握住一个,通过两个透镜看
前面的物体,如图所示,调整两个放大镜间的距离,直到看得最清
楚为止。

物体变大了还是变小了?把两个放大镜的位置前后对调,你
有什么新的发现?为什么要用两个焦距不同的放大镜?(p104)
解答:物体变大了,前后对调,物体就变小了,因此只有物镜焦距长、目镜焦距短时我们才能看到远处物体变大了。

若两透镜焦距相等,则看到的物体大小几乎不变,起不到望远镜望远的作用。

【篇二:2012年新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课后练习及
答案】
t>《1.1长度和时间的测量方法》
1.同学之间交流:怎样才能更精确地测量硬币的直径、硬币的周长、一页纸的厚度、铜丝的直径?你能想出多少种测量硬币周长的方法?
硬币的直径——用直尺和三角板如图所示测出硬币的直径。

硬币的周长等于它在纸面上滚动1周的线段的长纸的厚度——测量
出100张纸的厚度再除100。

铜丝的直径——将铜丝在一只笔上排
紧绕上数圈,测出所绕铜丝的长度,再用这一长度除以所绕的圈数
就得到了铜丝的直径。

测硬币周长的方法有:
(1)用绳子绕硬币一周,测出所绕一周绳子的长即为硬币的周长;(2)在硬币上作两条弦,分别作中垂线,相交的点就是硬币的圆心,让刻度尺过圆心,就测出了其直径,再用直径乘以圆周率就得到了
其周长;
(3)作出相互垂直且有一个公共端点的两条弦,把另两个端点连起
来就是该圆的直径,用刻度尺测出该圆的直径,再乘以圆周率就得
到了其周长;
(4)让硬币在纸上沿直线滚一圈,记下起点和终点,用刻度尺测出
两点之间的长度就是其周长。

2.你知道吗?人的身体中藏有很多“尺”,比如在通常情况下,人站
立时身高大约是脚长的7倍。

请你根据这一常识,设计一个方案,
估测你的身高约多少。

用刻度尺测量自己的脚长,在乘于7得到了
自己的身高。

4.在一条长绳的一端系一个小铁块就做成了一个摆如图。

要测出他
摆动一个来回所用的时间(周期),怎样能测得更准确?你能做一
个周期为1秒的摆吗?测摆动50次或者更多次所用的时间,求平均值。

次数越多越精确。

另外最好是从最低处开始计时,因为那时候速度最大,时间短。

通过调整摆线的长度来调整摆动的周期。

《1.2运动的描述》
1.分别以火车车头、车厢的座椅、树木、房屋为参照物,说一说行
驶列车上的物品相对于哪些是静止的,相对于哪些是运动的。

以火
车车头为参照物——物品是静止的。

以车厢座椅为参照物——物品
是静止的。

以树木为参照物——物品是运动的。

以房屋为参照物——物品是运动的。

2.鲁迅的《社戏》中有这样的描写:“淡黑的起伏的连山,仿佛是踊
跃的铁的兽脊似的,都远远地向船尾跑去了??”期中“山??向船尾跑
去了”所选的参照物是() a.山b.船c.流水d.河岸 b
3.看电视转播的百米赛跑时,我们常常感觉远动员跑得很快,但实际上他们始终处在屏幕内。

人们怎么会认为他们是运动的呢?谈谈你的看法。

通常对运动的描述,我们习惯取地面为参照物。

感觉运动员跑的得快,是因为我们看到运动员相对于背景的相对运动比较快;而摄象机在拍摄运动员比赛时,镜头是始终跟着运动员,即与运动员保持同步,而看电视时,由于习惯人们仍取跑道为参照物,这就导致看电视转播时,我们感觉运动员跑的很快,但他们始终处于屏幕上。

《1.3运动的快慢》
1.v?
s
是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来表示运动快慢的。

能不能用单位路程所用的时间来表t
示运动的快慢?
可以,实际上在跑步比赛时,就是利用单位路程所用的时间来比较运动员快慢的。

但在物理学中是用单位时间通过的路程来表示运动快慢的。

2.有些公路每隔1km就立着一个里程碑。

如何利用里程碑估测自行车的速度?用表测出骑自行车,从一个里程碑到达相邻的另一个里程碑所用的时间,根据公式v?
s计t
算出其速度。

3.小明在跑百米时前50m用时6s,后50m用时7s,小明前、后50m及百米全程的平均速度是多少?
v1?
s150m??8.33
t16ss250m
??7.14
t27s
v2?
v?
s100m
??7.69
t1?t213s
4.北京南站到上海虹桥站的g11次高速列车运行时刻表(2011)如下表所示。

根据列车运行时刻表回答下列问题:
(1)列车由北京南站驶往上海虹桥站全程的平均速度是多少?(2)列车在哪个路段运行得最块?在哪个路段运行得最慢?(1)v?
s1318km??267.89km
t4.92s
(2)∵v1?
s1406km??265.36
t11.53h
s2?s11023km?406km
??275.45
t2?t13.77h?1.53hs3?s21318km?1023km
??256.52
t3?t24.92h?3.77h
v2?
v3?
∴通过比较v1、v2、v3可知,济南到南京段运动的最快;南京到
上海段最慢。

《1.4测量平均速度》《第二章声现象》《2.1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1.用手拨动绷紧的橡皮筋,我们听到了声音,同时观察到橡皮筋变“胖”变“虚”了,这是
因为橡皮筋在振动。

请你举出其他的例子说明发声体在振动,在你
所举的例子中,请说明是哪个物体振动发出声音的。

(1)把钢尺放在桌子边上,一只手压住钢尺的三分之二处,另一只
手轻轻去拨动钢尺的另一端,钢尺振动产生了声音。

(2)在鼓的鼓面上放上几个黄豆,轻轻击打鼓面,鼓面上黄豆在跳动,并产生了声音。

(3)敲锣的时候,锣振动产生声音,只要用手
按住锣面,停止了振动,声音也停止。

(4)打洋琴的时候,把一个
小纸条放在琴弦上,小纸条就会跳起来,并发出悦耳的声音。

等到
小纸条停止跳动时,当然琴声也就没有了。

(5)人说话时,如果用手摸嗓子,也会感觉到喉部在振动,发音
停止了,就不会感到喉部在振动了。

2.阅读课本中的声速表,你能获得关于声速的哪些信息?(1)固体、液体和气体中声音的传播速度不同;(2)声音在液体中传播比空气
中快。

(3)在空气中温度越高,声音传播速度越快。

3.将耳朵贴在长铁管的一端,让另外一个人敲一下铁管的另一端,
你会听到几次敲打的声音?试一试,并说出其中的道理。

会听到两
次敲打声音;一次是通过铁管传播的,另一次是通过空气传播的。

但声音在空气和铁管中的传播速度是不同的。

根据v?
s
可知,当传播的路程相同时,传播的时间与传播的速度成反比,所
以传播t
的速度不同,导致传播的时间也不同。

4.在室内讲话比在狂野里响亮,这是为什么?
在屋子里说话,说话的声音传到墙壁上又反射回来,时间差太短,
我们不能分辨出回声与原声,我们听到的是回声与原声的混合,使
原声加强,因此我们听到的响亮;
在空旷地方说话,声音传播出去,周围没有高大的建筑物,不能反
射形成回声,我们听到的
只是原声,因此听起来就没有屋子里响亮。

5.向前传播的声音遇到障碍物能反射回来。

一个同学向一口枯井的
井底大喊一声,约1.5s后听到回声,那么这口枯井的深度大约是多
少米? s=
11
《2.2声音的特性》
1.观察一件乐器。

它是由什么振动发出声音的,又是怎样改变音调
和响度的?
弦乐:是由张紧的弦线振动,并带动共鸣箱内的空气发生共振,产
生响亮的声音,改变琴弦张紧程度、长短,能改变振动频率来改变
声调;通过改变琴弦的振幅来改变响度。

管乐如笛子:是靠乐器内空气柱的振动来发出声音,改变空气柱的
长短(如按住或打开不同的孔),来改变音调;改变吹奏的力量来
改变响度。

敲击乐器:是靠自身的震动传声声音。

每个乐器根据自身固有频率
发出固定频率的声音,轻重敲击,改变其响度。

2.某种昆虫靠翅的振动发声。

如果这种昆虫的翅在2s内做了700次振动,频率是多少?人类能听到吗?
f?
n700次??350hz t2s
20000 hz>350hz>20 hz
在人耳的听觉频率范围内,所以能听到该昆虫翅膀振动发出的声音。

3.生活中经常用“高”“低”来形容声音,如“女高音”“男低音”“引吭高歌”“低声细语”。

这4个词语中“高”“低”描述的各是声音的哪些特想性?
女高音——音调高;男低音——音调低;引吭高歌——响度大;低声细语——响度小 4.小小音乐会。

试着制作一件小乐器,在班里举行的小型音乐会上用自己制作的乐器进行演奏,看看谁的乐器有新意,谁演奏得好,说说你的乐器的物理原理。

看看以下制作方案能否给你启发。

方案一:8个相同的玻璃瓶中灌入不同高度的水,仔细调节水的高度。

敲击它们,就可以发出“1,2,3,4,5,6,7,i”的声音来(如图)方案二:在筷子上捆一些棉花或碎布,做一个活塞。

用水蘸湿棉花后插入两端开口的塑料管或主管中。

用嘴吹管的上端,可以发出悦耳的哨音。

上下推拉“活塞”,音调就会改变(如图)。

方案一:是靠瓶子振动产生的声音,其水柱低的音调越高。

方案二:是靠管中空气的振动产生的声音,空气柱越短音调越高。

《2.3声的利用》
1.请你分析下列事例是利用声传播能量还是利用声传播信息。

(1)利用超声波给金属工件探伤;(2)医生通过听诊器给病人诊病;(3)通过声学仪器接收到的次声波等信息判断地震的方位和强度;(4)利用超声波排除人体内的结石。

(1)利用超声波给金属工件探伤——传递信息;(2)医生通过听诊器给病人诊病——传递信息;
(3)通过声学仪器接收到的次声波等信息判断地震的方位和强度——传递信息;(4)利用超声波排除人体内的结石——传递能量。

2.用超声测位仪向海底垂直发射声波,经过4s后收到回波。

如果海水中声音的平均传播速度为1500m/s,此处海水约有多深? s=
11
3.以“声的利用”为关键词,查询有关资料,写出有关声利用的几个事例。

1.声纳
2.超声探伤仪
3.b超
4.超声加湿器
5.超声清除牙垢等
6.次声检测自然灾害如地震、火山喷发等
7.超声波碎石
《2.4噪声的危害和控制》《第三章物态变化》《3.1温度》
1.图中各个温度计的示数分别是多少(每隔温度计的单位都是摄氏度)?
甲:7.5℃;乙9℃;丙18.5℃;丁-4℃。

2.在教室挂一只寒暑表,在每个课间测出教室的温度,将数据记录在表格中。

以横轴为时间、纵轴为温度,分别在图上描点并画出晴天及阴天两种天气的
温度—时间图象。

通过比较,你能看出这两种天气温度变化的规律吗?

【篇三:2012年新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下册课后练习及
答案】
t>《第七章力》
《7.1力》
1.请举例说明:(1)力能使物体发生形变;(2)力能改变物体的
运动状态;(3)力的作用效果与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有关。

(1)用力拉皮筋皮筋变长;大风将树吹弯了;用力压气球,气球被
压扁。

(2)用头顶足球,会使足球变向;足球守门员将飞来的足球接住;汽车关闭发动机后,会慢慢停下来;用力蹬自行车,自行车会加速
前进
(3)推一个半开的门,你用力小了门是不动的,大了就动了,你推
得方向不同门可能会打开或关闭,作用点是如果你在里门轴远的地
方推,很容易推动,距离门轴近的地方很难推动
2.用线将吊灯悬挂在天花板上,线对灯的拉力f=4n。

请在图中画出
拉力f的示意图。

3.一位同学沿水平方向用75n的力推箱子,请在图中画出这个力的
示意图。

4.如图,人坐在小船上,用力推另一艘小船,能够把另一艘小船推
开而自己坐的小船不动吗?为什么?
不能。

因为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当人用力推另一艘船时,另一只船也会给
他一个反作用力,故两船都会运动,且运动方向相反.
《7.2弹力》
1.在“橡皮泥上留下漂亮的指印”“跳板被跳水运动员压弯(如图)”
两个现象中,发生的是不是弹性形变?说说你的理由。

橡皮泥发生的不是弹性形变;跳板发生的是弹性形变。

因为撤去对
橡皮泥施加的力后,橡皮泥不能自动恢复原状,所以橡皮泥发生的
不是弹性形变。

而当跳水运动员离开跳板后跳板能够恢复原状,所
以跳板发生的是弹性形变。

2.小强用弹簧拉力器锻炼身体,刚拉开时没有感到太费力,可是两
手拉开的距离越大,就感
到越费力。

这是什么原因?
弹簧产生的弹力的大小与弹簧发生弹性形变的程度有关,
弹性形变程度越大,
产生的弹力越
大。

3.试分析一个旧弹簧测力计不能准确测量的原因。

弹簧会因使用时间长了而失去原有的弹性,弹簧的变形系数k就变了,即f发生了变化,?l
无法与原来的刻度相搭配,测出来的力自然不再准确。

4.请读出图中两个弹簧测力计的示数。

圆筒测力计每个小格
表示0.1n。

0.3n1.15n
5.如图,将椭圆形厚玻璃瓶装满水,把细玻璃管通过带孔的
橡皮塞插入瓶中。

沿着不同的方向用力捏厚玻璃瓶,观察吸管中水
面高度的变化。

请你从力使物体产生形变的角度解释所看到的现象。

因为力是使物体发生形变的原因,当用双手挤压玻璃瓶时,玻璃瓶
发生想变,容
积减小,玻璃瓶中的水已灌满且体积一定,所以会观察到细玻璃管
内的水面上升。

《7.3重力》
3.一个桥头立着如图所示的限重标志牌。

汽车对该桥面的压力超过
多少n时,
桥就可能被损坏?
f?g?mg?1.5?104kg?9.8n?1.47?105n
4.若用三角尺判断桌面或地面是否水平,还需要哪些物品?怎样操作?请作图说明。

答:还需要重锤线;
操作方法:将直角三角尺的一直角边平放在地面(或桌面)上,
看重垂线和直角三角尺的另一直角边是否平行。

若平行,则表明该
面是水平的;否则,不水平。

(如图)
5.一个木块从斜面上滑下,并在水平面上继续滑动。

请分别画出木
块在斜面和水平面时所受重力的示意图(如图)。

《第八章运动和力》
《8.1牛顿第一定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